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专题学习

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专题学习

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专题学习
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专题学习

专题讲座

如何进行一个专题的学习

吴泓(深圳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简介及问题:从 2001 年春季学期开始到 2010 年春季学期结束,我一共在四届学生的高一高二学期做过“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2000 年第一届的学生在高二两学期完成 4 个专题的学习;2003 年第二届的学生在高一高二四学期完成 12 个专题的学习;2005 年第三届的学生在高一高二四学期完成 15 个专题的学习(含假期自主完成 4 个专题的学习);2008 年第四届的学生在高一高二四学期完成 10 个专题的学习。那么,一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是怎么确定的?确定专题教学内容后怎样设定教学目标?围绕内容与目标选定哪些学习材料?为什么专题学习开始要设置“导读”这一环节?专题学习的具体流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在专题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哪些问题?下面按顺序加以解说:

一、一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是怎么确定的?

在学生学习的课程里,我一共选定了 28 个专题的学习内容(具体过程中会有增有减)。

首先,专题学习内容的选定要体现其经典性、现代性、整一性和开放性四大特征。

1 、经典性,就是所选定的专题学习内容是经典的和带有经典性的。

2 、现代性,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打开胸襟,放出眼光,广采博取,使学生能吸收多元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造就现代人的品质、人格。

3 、整一性,是指每个专题所选入的文本可以是整本的书(如《论语》专题),也可以是整本书中部分篇目的组合(如《诗经》专题),还可以是同一作家多篇作品的组合(如鲁迅专题),但不得有一字一句的删改,必须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是一个适度的丰富而完整的世界,一个富有精神、言语张力的血脉贯通的生命体,能让学生从“一斑”、“数斑”窥见“全豹”。

4 、开放性,是指专题的设定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为适当更换留下较大的余地,包括专题和专题内的文本。其依据只能是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提升和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的变化。

其次,专题学习内容分为教师选定的 16 个专题和学生自选的 12 个专题。教师选定的 16 个专题学习的内容会分别安排在:高一上学期:《诗经》、《边城》、海明威、中国当代诗歌( 79 年至 2009 年);高一下学期:《论语》、屈原、莎士比亚、《雷雨》;高二上学期: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呐喊》和《彷徨》、

苏轼、王安石;高二下学期:韩愈、伍尔芙、李白杜甫、加缪。(这个顺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有所调整和变化)学生自选的 12 个专题则在课外或假期完成。

第三,这样顺序的安排,其内在逻辑是遵循学生在高中阶段语言思维发展是由“感悟”上升到“思辨”,并以“思辨”为主逐步过渡到“研究”的规律。

以高二上学期“王安石”专题学习为例,我确定的理由如下:

1 、高二上学期的前半段,学生进行过“蒋廷黼《中国近代史》”专题学习,对洋务运动、康梁变法、慈禧新政等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改良)运动比较熟悉,对作为改革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改革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改革过程中会遭遇到的问题等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为“王安石”专题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作出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 、和历史上其他有争议的变法人物及变法(如商鞅变法)等不同的是,作为一位改革失败者,即王安石本人,其人格局限在后世饱受争议;而作为农耕专制社会由高峰走向衰颓的一次失败的变法,即王安石变法,其与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政治改革(改良)多有绾合、可比之处因而最具现代启示意味。而这人格的局限和现代启示意味等正是其研究价值所在。

3 、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蒋廷黼《中国近代史》”专题学习的“语言目标”的教学要求。(注:本专题“教学目标”第一条“语言目标”各小条中均有“进一步”的提示。为达成此项目标,从“蒋廷黼《中国近代史》”专题学习开始,学生就从网上购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彭漪涟、余式厚著的《写给中学生的逻辑学》一书,作为课外阅读)

二、确定专题教学内容后,怎样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是依据学生在“本阶段”需要发展哪些语言思维方面的能力来设定的,仍以高二上学期“王安石”专题学习为例,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语言目标。

( 1 )进一步学习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在对各种不同观点的分析、比较中,概括、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 2 )进一步学习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选定能够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材料,用事实说话,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地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 3 )进一步学习运用准确、严谨、缜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思想目标。

( 1 )深刻性:认识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的本质,理解历史人物王安石性格的复杂性;

( 2 )独创性:充分地掌握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事实材料,力图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观点;

( 3 )批判性: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推论等思维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

3 、人格目标。

( 1 )核心价值观:学习王安石的无畏与坚韧;

( 2 )辅助价值观:了解并认识到王安石的偏执与自负与变法失败有着莫大关联,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三、围绕内容与目标选定哪些学习材料?

必须明确,材料的选定有着“质”与“量”的要求,具体是由专题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力状况所决定。以我的学生为例,高一下半学期的“1979 年至 2009 年中国当代诗歌”专题学习与高一一开始的《诗经》专题学习就不一样。在选材“质”的要求上,《诗经》专题偏重于感悟性的学习材料;“当代诗歌”专题由感性更多地过渡到思辨性的学习材料。同时,“量”的要求《诗经》专题最多不超过十万字,“当代诗歌”专题在十五万字以上(这里不包括学生在定向、选题后自主选择的学习材料)。每个专题的学习材料大体从以下四个方面选定:

第一、背景阅读材料;

第二、核心阅读材料;

第三、具有思维挑战性的阅读材料;

第四、导写类阅读材料。

仍以高二上学期“王安石”专题学习为例:

选定的背景阅读材料是王安石生平事迹(含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创作。共 8555 字。设置这么大的阅读量,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本专题学习内容的背景信息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全面、深入地了解专题背景信息,对学生后边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选定的核心阅读材料是王安石的作品及赏析文章。具体篇目是诗歌《登飞来峰》(出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游记《游褒禅山记》(出自粤教版高中必修 5 第四单元文言文),书信《答司马谏议书》(出自语文版九年级 < 初中 > 下册第七单元),策论《兴贤》(出自粤教版高中选修2“ 唐宋散文选读”第五单元),奏表《上时政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高克勤撰的《王安石诗文选评》)。共 12263 字。把初高中课本选入的王安石诗文拿来重读和把一些没有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拿来阅读,其目的是让学生对王安石本人及王安石变法有一个感性的、全面的认识,因为原作是进入作者内心世

界最直接的通道。通过对原作重组聚焦式的阅读,学生能够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作为政治家的为人与胸襟,以及为人、胸襟对社会变革(王安石变法)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选定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具体篇目是朱国华《王安石小人化过程之推考》(有删节),王晓如《闲话王安石的人品》,黄仁宇《王安石变法》,王中宇《毁誉千年王安石》,红树林子(网名)《独守千秋——感悟王安石》,杨明世《隐秀褒禅山》,岳晓东《王安石偏执误政》。共 44912 字。选用这样一组视角不同、观点冲突、具有思维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其目的是要给学生的思维造成冲击力,它能够激发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批判意识,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和追问中,分析归纳,比较推论,生成自己的思考和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判断。可以说,这样的一组阅读材料,是达成高中阶段语文专题学习“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选定的导写类阅读材料有:

( 1 )红树林子(网名)《独守千秋——感悟王安石》,岳晓东《王安石偏执误政》。

( 2 )“家园——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网站”上 2005 届学生“王安石”专题学习习作共 31 篇,教师推荐其中的 10 篇。计 25000 字。教师分析感悟类文章和思辨类文章的差异及构思谋篇的写作技巧,其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定向、选题,选材成文的写作能力。以往届学生习作为导写材料,既可成为学生定向、选题、写作上的借鉴,也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总之,学习材料的选定本着丰富、复杂、开放的原则。因为只有丰富、复杂、开放的学习材料,才能挑战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满足学生深入了解和深度探究的欲望。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如果没有了深刻的、丰富的、复杂的思想培植与生成,高中学生还有学习语文的必要吗?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四、为什么专题学习开始要设置“导读”这一环节?

这一环节大体分两步走:一是师生共商;二是教师引导。

师生共商是师生进到电子阅览室,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初步了解专题学习的内容、价值和意义。通过查阅,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读”了有什么用,按一个什么样的顺序“读”,“读”时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等等。

教师引导是教师精选并展示与专题学习相关的具有概括性、启迪性的经典的、精彩的评述。引导的方法可以是投影展示,也可以是学生朗读或要求学生背诵。以“1979 年至 2009 年中国当代诗歌”专题为例,教师展示如下评述并作讲解:

① 没有诗的年代,是没有理想的年代。膨胀的物欲不仅夺走了我们的白天,还侵占我们有梦的夜晚。(著名散文家祝勇)

② 卡莱尔讲:“诗人是世界之光。”这光芒射自天堂,它映照一切事物的本质和核心。世界上缺少了诗人,我们的精神暗淡,大地垂首默默无言。(著名散文家、诗人苇岸)

③ 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切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

这样的共商和引导,在高一年级时一般会用到一个课时,因为高一年级学生对每一个专题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形式还比较陌生,共商和引导可以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及流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比如本次专题学习我们大概要学习哪些内容,学习的具体流程经过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我们必须做好那几件事,怎样申请登录学习网址,怎样利用学习平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等等。进入高二年级,随着学生专题知识视野的开阔,学习经验积累的丰富,学习形式的熟练掌握以及师生关系的同频默契等,在上一个专题学习行将结束,下一个专题即将开始的空隙时间,就可以用极少的时间完成此项任务。比如“王安石”专题,开题用时不到十分钟,学生就进入正式学习流程。

五、专题学习的具体流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具体流程包括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每一个专题学习必须的,第四个阶段视情况而定。

第一阶段

包括以下具体环节:

1 、泛读概述;

2 、精读原作;

3 、研读网络平台上与专题学习有关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文章。

1 、“泛读概述”指学生阅读专题学习的背景材料。

要求学生携带笔记本或者记录纸页,进入网络教室,登录学习平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对重要信息要加以提示,如“透过加粗的字体你想到什么?请在笔记本或者记录纸页上记录你最初的感受。”此环节一般情况下用两课时。

这一阶段,学生采用本子或者纸页的记录形式,较之于必须切换到更多页面去使用 QQ 文件夹来说显得更为方便和快捷。因为零星、片段的“感受”转瞬即逝,一边读文,一手记录,有利于学生快速记下这“最初的感受”,同时携带至课外继续思考和学习也极为方便。

2 、“精读原作”指学生阅读专题学习的核心材料。

精读原作是在积累语言、思维、思想的资本,得下足工夫。思考也好,对话也罢,前提都离不开精读原作。此环节一般情况下用四至六课时。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 1 )设计好精读程序。为节省时间,增强效率,可从两方面着手:

① 学生人手一份纸质印刷品的原作及赏析文段,以便于在没有网络平台的早读课上反复诵读,加深对原作的理解;

② 学生进入网络教室,登录学习平台,采用默读法完成原作精读,细致体悟原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主张,以及赏析文段所要表达的观点、看法及评价。

( 2 )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因为之前的“泛读概述”,学生极易滞留于专题学习的背景材料当中而无法走进这些作品。此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诵读状况,体察学生的阅读困难,帮助学生走出浮于表面或者偏移主题的理解,力图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3 、研读网络平台上与专题学习有关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文章。

这些文章既可以是著名学者写的,也可以是专业教授写的,还可以是语文专业之外如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写的。选择这样一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论述类文章作为研读材料,对于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视角不同、观点冲突、思想深刻的内容,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即由感悟上升到思辨,以思辨为主并逐步过渡到研究的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培植深刻的、独创的、批判的思想,而这正是学生生成思想的关键,也是与传统的高中语文学习不同的地方。

在文章的排序上,高一年级开始可先侧重于感悟,逐步添加思辨、研究类的文章;进入高一下学期直到高二年级,则要先侧重于思辨、研究,后侧重于感悟。这样,既顾全大局,又要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学力状况及水平仍处于感悟与思辨之间,进入思辨到研究还有一定困难。总之要从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这一环节一般情况下用六至八个课时。教师给学生研读的要求和提示是:

( 1 )学生进入网络教室,进到学习平台,完成老师布置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文章。

( 2 )教师对具有思维挑战性的文章要加以提示,如“注意加粗的字,阅读这些文字你想到什么?请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及时写入‘网友评论'栏,供大家思考、学习、交流、讨论。”当然,进入高二学年,学生更愿意从网络平台中走出来,自由地自主地组成两人或三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故“网友评论”栏少有留言,这不足为怪。

第二阶段

包括以下具体环节:

1 、学生进入网络教室,再读原作;

2 、师生适时进入演播室或传统教室,教师“深解”原作;

3 、学生进入网络教室,再读具有思维挑战性的文章。

1 、学生进入网络教室,再读原作。

此时,教师可不时加入一些新作,主要是在挑战性的文章中所引用的诗词或者文段,如“王安石”专题,选入原作中并没有《桂枝香? 金陵怀古》《收盐》《泊船瓜洲》《梅花》等篇目,但挑战性文章中有引用。教师的这种“不时加入”体现在教学行为上是个别提示,如学生再读《登飞来峰》及赏析两则,则告诉学生这是王安石早期的诗作,与晚年诗作《泊船瓜洲》、《梅花》、《桂枝香? 金陵怀古》相比,表现出的心境是不同的等。此环节用两课时。

在第一阶段,学生虽然精读过原作,但对原作及原作赏析的学习和理解基本上属于单篇的、纵向的、平面的。再读原作,主要是通过比较去精进学生的思考,是多篇的、横向的、立体的、全方位的,为下一环节教师“深解”原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做进一步的铺垫。

2 、师生适时进入演播室或传统教室,教师“深解”原作。

教师“深解”原作,源于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观察和判断,以及对其学习节律和时机的把握。换言之,教师非得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时候才对他(她)进行“启”和“发”,从而“开其意,达其辞”,把学生思考引向更深处。所谓“深解”不是教师在“讲”,而是教师在“问”;不是在“讲”一篇文章,而是在“问”一组文章。“问”要有冲击力,要有启发性,要给学生作头脑风暴式的刺激,要让学生对原有的思考和结论产生新的质疑。此环节一般会用上两个课时。

3 、学生进入网络教室,再读具有思维挑战性的文章。

在第一阶段,学生虽然研读了学习平台上与专题学习内容相关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文章,但长时间的研读(思考)又极易深陷其中,为他人的观点和论证所左右。此时,教师再一次走进学生中间,对学生的阅读状态、阅读方法等作进一步的指导。如比较并思考不同作者、不同文章其立论的逻辑起点和论证的思维路径,力图得出自己的思考和思想,为下一阶段进入到定向,定题、写作等作准备。此环节一般情况下会用上两个课时。

这一阶段,是学生生成思想,进而生长出自己高质量的言语系统的最为重要的阶段。当学生对“这一个”专题,材料不断积累,认识逐步加深,体验点点汇聚,思想层层积淀,分解化合,发酵蒸馏,才有可能凝结成一种对社会、人生独一无

二的个体认识,即精神、思想层面的东西;才有可能去陈言而留真意,除粗秽而存精气,由博返约,厚积薄发,真正实现专题学习的目标。

这一阶段,由于学生思维、思想发展的步伐有快有慢,或深或浅,有时表现为前进,有时又表现为滞后,可能话,方向或路径也有不同。为此,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也不同步,它显得更为机动、灵活,教师的“教”更加个别化,学生的“学”也更加个性化,如学生更喜欢走出专题学习的网络平台,进入到互联网广阔的世界里遨游,查找、阅读与自己研究相关的资料;也更喜欢采用“文件夹”(大多为 QQ 文件夹)的存储方式来保留资料、整理资料。而教师则要在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观察和判断以及对其学习节律的把握的基础上,制定出大体的统一的学习步骤,然后再一次走进学生当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答疑、解难,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有人说这是“重返”,也有人说这是“反刍”,而我以为这更像广东人的文火“煲汤”,要煲到“火候”才能煲出“味道”。所谓“火候”就是要给够学习的时间,所谓“味道”就是要学生得出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没有足够的“火候”,煲不出“自己的”思考和思想,必然导致抄袭成风。这也是我说这一阶段“最为重要”的原因。

第三阶段

包括以下具体环节:

1 、学生定向、选题;

2 、修改甚至重写,主要是针对“此次”专题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3 、习作上传网络学习平台,开设学生习作点评课。

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具有隐性的特征,可谓“看不见的战线”。从定向到选题,从选题到写作,从写作到修改(极少数学生甚至要重写)、到习作上传,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极其“漫长”极其艰苦充分体现个性化的“劳作”过程。说它重要,是因为这个“坎”迈不过去,就只能是“功亏一篑”,学习的任务就没完成,目标也没达成。说它“漫长”,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长者超过十天甚至半个月。说它艰苦,是因为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学生要围绕着研究方向去阅读、收集、整理材料;再从材料当中去归纳、概括出标题;然后再围绕标题去筛选、组织材料,构思成文,完成习作上传。这当中要有很大的付出。而作为教师就要“等得起”,“耐得住”,在“等”“耐”中有所作为,比如说要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兴奋点,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认识的泥沼或者误区,要帮助学生明晰自己思考、思想和思维路径,等等。

这一阶段,从定向到习作上交,拟用两周时间,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含课内课外)。中间,教师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内安排定向、选题、写作的指

导课、讨论课和习作点评课);习作上交不要求统一时间、统一形式(特指专题学习进入成熟阶段可直接上交电子稿而非手写稿)。

1 、学生定向、选题。一般来说,学生在这一环节上,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选题过大;选题与定向不分;只能定出研究方向,不能选定具体标题;随研究的推进,定向和选题都会有所改变;或已经选定好习作标题等。针对学生定向、选题存在的具体的问题,教师做如下工作:

( 1 )开设定向、选题的研讨课。学生依座位号顺序说出自己定向、选题的思考以及写作上的大体思路,听取同伴的意见或建议,与同伴平等地交流、互换、共享研究成果,让大家在相互点评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启迪。研讨课上,教师适时参与并适度评价。用一课时。

( 2 )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定向、选题进行指导,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写作水平及能力的写作题目。

针对学生选题、写作存在的具体的问题,教师做如下工作:

( 1 )教师开设写作指导课,分析感悟类文章和思辨类文章的差异及构思谋篇的写作技巧,如内容与形式、立意与行文等,帮助学生提高选题、选材成文的写作能力。用一课时。

( 2 )推荐学生阅读网络学习平台上往届学生做这一专题学习的习作。以往届学生习作为借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选题、选材成文的写作能力,克服选题、写作上的畏难情绪。

2 、修改甚至重写,主要是针对“此次”专题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必须承认,部分学生的习作并不能一次性写成,修改或重写是相当重要和必要,它是学生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包括思想、思路、文体、样式、遣词、造句等)的过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帮助学生习作过关,写一篇像样一篇,这不仅是学生专题习作过关的问题,更是学生信心不断积累的问题。为达成此目的,教师需“一对一”反复多次地帮助学生,也可以让学力水品高的学生帮助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一句话,“等得起”,“耐得住”,帮助他们迈过这个“坎”。

3 、习作上传网络学习平台,开设学生习作点评课。用一课时。习作点评不是一两篇学生“好文章”的教师讲评,而是五六篇甚至十多篇一组的自由式、互助式的学生点评。必要的话,学生上交习作后及时写下反思和回顾。

第四阶段

这一阶段的设置视情况而定,如“读《论语》”专题学习举办辩论会,“读中国当代诗歌”专题学习举办朗诵会等。

六、在专题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哪些问题?

只讲两个关键问题:

1 、注重精神培育、思想生成、思维训练的同时,关注并落实学科知识的掌握、学习策略的获得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做《论语》专题,原著读至大半,可让学生做三件事:一是整理《论语》中常用的实词 30 个左右;二是整理《论语》中常用的虚词 10 个左右;三是整理三到四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用法的文言文句式。可学词典的做法,也可列表,收集的例句要相对多一些。等到读现代人评价古人古文的文章时,可做提取文中重要信息,归纳概括,分析、判断、评价,写法模仿等事情。

2 、注重客观外在目标的预设和客观计划的制定,但更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内心体验和学生个体主观意义的生成。学生“体验”与“生成”的过程是艰难而缓慢的,我们不可能“多快好省”“大干快上”或者喊几句“高效课堂”的口号就能够达成,但也不能“少慢差费”,无所作为。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学生需要的是你针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的帮助,如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或点拨等等。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深切的体验,就很容易相信这样或者那样的教育“神话”。

最后,用我喜欢的现代诗人巫昂写的几句诗与大家共勉——

做老师最大的善,是让学生以各自的自我,学各自的习,发各自的声音,并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教给的是方法而非纯知识,视她们每个人为一朵奇幻的花。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谓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谓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小说》专题教案

必修五《小说》专题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有关生字词的注音及含义; 2、会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3、掌握小说人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外貌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4、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即烘托人物形象或氛围、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 其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把其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下面横线上。例如:酒馔(zhuàn,酒食)。 赍发(ji,一声,资助)恶(wu,四声,触怒)了高太尉恁地(nen,四声,那么,这么)不省得(xing,三声,不明白)仓廒(ao,二声,仓库)沽酒(gu,一声,买酒)庇佑(bi,四声,保护)央浼(mei,三声,恳求,托请)肐察(ge,一声,拟声词)掇开(duo,一声,拿,搬)搠倒(shuo,四声,刺,扎) 二、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梗概。(提示:故事梗概应该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节主要叙述了林冲因为触怒了高俅而被刺配到沧州看管草料场,高俅派陆虞侯和福安串通了差拨防火烧掉了草料场来谋害林冲,不料被在山神庙中避雪的林冲撞破,大怒之下的林冲杀了三人,雪夜离开了沧州。 三、试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分值设定:10分。已经有固定格式,请记住这些固定的用语,以便使答案更规范。) 1.从语言描写看,①当店小二让林冲住在店里时林冲说:“我是罪囚, 恐怕玷辱了你夫妻两个。”这表现了他懦弱、忍气吞声、同时而又善良、仁慈的性格特征;(1分) ②当林冲听店小二说陆虞侯、福安来沧州时林冲说:“休要撞着我,只 叫他骨肉为泥!”这表现了他嫉恶如仇、大义炳然的性格特征;(1分) ③当林冲听说自己被派去照看草料场时林冲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 差使,正不知何意?”这表现了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征;(1分) ④当看到草料场的茅草屋摇摇欲坠时林冲说:“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 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表现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特

高一语文课文教案大全

高一语文课文教案大全 好的教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教案1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思考。 但是,本文篇幅较长,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读完一遍有可能就感到索然乏味,但是却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如何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并挖掘其现实意义,就成为本节课教学中的重点,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两个学习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现实意义 这两个目标,从内容上,以探讨人物形象为主线,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有人物到主题。从能力上,以生为本,重在让学生养成自己的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粗略地领略了这一艺术精品的风采,但我感觉学生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若一定要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找出点可以肯定的东西的话,我想下面三点是可以列举的: 1、紧扣目标,突出人物形象主线,努力删繁就简,避熟就新。 2、将一定的学习目标问题化,将问题设计巧妙化,不断激发调动学生的思考,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主体的阅读活动始终置于“最近发展区”,

以最终实现有所发现的结果。 3、在动态多变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地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使阅读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通过“追问”实现“有效学习”。 但是,由于教师的作为必须收45分钟的限制和师生思想交流不可预设的制约,这节课同样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引导学生的多角度、多元化解读问题时,对于结论的认识应给以更规范、更严谨、更科学的解释。 2、课堂导向语,问题的创设,应进一步精确,凝练。突出有效信息,给学生更明确的思维导向。 3、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还有待丰富提高。 4、学生的广泛参与度还有待激活。 总之,课堂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尤其是在师生碰撞的动态过程中,具有不可预料性,但是我也坚信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有追求,理想就会实现。 高一语文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已经学习了《故乡》、《孤独之旅》两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学生从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同时,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对描写、对比手法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认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为下一篇反映师生之间关系的小说《心声》打下基础。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专题训练

论述类文本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环境美学应该说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有人就有环境,有环境必然有环境美,有环境美就意味着环境审美观。长期以来环境审美之所以较少被人们谈及,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它为别的论述特别是为自然审美观所代替。准确地说,环境审美隐含在自然审美观之中。 渔猎文明时代,人们逐水草而居,对关涉人类生存的自然界已有强烈的自觉意识,但这个时代只能说是环境意识的萌生期。人类的环境意识是在农业文明时代建立的,因为有了农业,人们才定居下来,才有了家。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生产与生活紧密联系,农民居住在田园,生产在田园。家庭人员不仅担任着不同的生活角色,也担任着不同的生产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均是不可少的。农业文明时代的环境审美意识体现出了一种原始的生态平衡的意味。 工业文明的建立是由农民走向城市开始的。人类的主要生活环境由农村转为城市,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大不相同,这种文明培育的环境审美观念只能建立在以建筑为主体的城市景观上,而不再是兼具田园风味的自然山水景观。对于这种环境,进入城市的农民们在日常生活上由不适应到适应,在审美情感上由惊奇到赞美。而随着工业文明弊病的逐渐凸显,人们与这个主要由钢筋混凝土组建成的人工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日常生活上不再适应,审美情感上则转为厌恶甚至诅咒。人们渴望着新的文明,这个文明至少在观念上也部分地在实践上出现了,它就是生态文明。人们同时也在渴望着新的环境审美观——生态文明的审美观。 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强调审美的一种重要性质:生态与文明的共生。从总体上来看,人类仍然在向自然索取资源,但这种索取增加了一项重要的内容与意义,那就是同时在对自然回赠,具体来说,就是力促自然生态平衡的修复与维持。现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共生,两者相互作用,相互生成:一方面自然满足人的需要,表现为自然向人的生成;另一方面人满足自然的需要,参与自然生态平衡的修复,表现为人向自然的生成。文明本质上是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本是破坏生态的,现在要求文明不破坏生态,而且参与已破坏的生态的修复,这说明生态与文明这一对天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只能是共生。它是文明的,也是合乎生态的,在一定意义上,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人代自然或助自然司职——司生态之职。 人类传统的审美观均是漠视动植物的生命的,即使重视动植物的生命,也是站在人的立场上,黑格尔就强调动植物的生命只有在见出人的生命意味时才美。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它重视的是生态自身的意义。换句话说,动植物有它的生存权利,包括展示其美(当然这美是在人看来的)的权利。人当然可以欣赏这种美,但人要尊重这种美,这种尊重就是要明白,这种美其实并不是为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鉴赏人物 教案 教学目标 1、构建小说相关的知识网络,快速阅读小说《玻璃》,把握情节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提升专题素养,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提高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小说阅读鉴赏人物重点内容 (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学生阅读小说《玻璃》,思考探究: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变式训练】 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具体探究分析 (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补充: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表现中心,是小说内容的重要因素,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 教师点评(略) 出示参考答案: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 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思维提升

【变式训练】 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 教师点评(略) 参考答案:王有福是一个性情谦卑、胆小怕事、有点固执但又本分善良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生活困难,性情谦卑;他不小心撞坏了酒店的玻璃怕让自己赔偿而偷偷溜走;因不相信酒店诚意不敢去打官司,同时心地善良而最后竭尽所能赔偿玻璃。 思维提升 小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五方法” (1)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气质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3)从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三)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四)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 在狱咏蝉骆宾王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21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汉代史传文作家,西汉有司马迁,东汉有班固。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共篇)

篇一: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准噶尔的地平线 沈仁康 ①我还从未见过像准噶尔盆地那样广袤、那样深邃、那样悠远的地平线。 ②在内地,人们的眼光常被局限在山岭、树木、各种建筑物的樊笼里,常被局限在淡云、 浓雾、自然地形的桎梏里,目光投不到遥远的天地之交。 ③但是,当我旅行在新疆准噶尔大戈壁上,却为这片凝固或半凝固的沙原所展示的辽阔和 无限震动。啊,真有大海一般的气魄!极目远视,没有高峻起伏的远山,没有绵延的森林,没有热闹的村庄,只有平荡荡的,卵石遍布的大戈壁。它努力向前伸去,伸到天地之交。那天地之交,是一条平平的、绵延的地平线! ④这里荒漠,但有气魄! ⑤这里只有疏疏朗朗的芨芨草、骆驼刺在旱风中摇曳,有些地方连稀草都没有。它是固定 了的沙漠,没有水,没有生命;但它的广袤却给任何人以壮阔的胸襟,我在默默凝视戈壁地平线时,感到了心脏的膨胀。 ⑥地平线,在远方。 ⑦在地平线上,清晨有初阳,这里的初阳没有那么红,它明明净净,没有晨烟晓雾的缭绕, 特别的灼白;夜晚有朗月和疏星,也那么明明静静,没有烟云的笼罩,特别的晃眼。 ⑧地平线,在远方。每当我向前跨进,马上会出现一条新的地平线,横亘在更远的地方。 我仿佛从这里触摸到了点什么,我触摸到了我们的人生,当我们不断前进,生活远处就会不断出现新层次的憧憬。我们永远走不到地平线,但它总在吸引旅人不怠倦地朝前,如果我们可以到达地平线,那人生之路就完结了,人们的展望就不再延伸了。不,我们永远走不到地平线。超越自我的追求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标准,在更远更高的地方产生,等待我们新的超越。 ⑨地平线,准噶尔壮阔深邃的地平线,使我难忘,也使我思索很久。 1.在①——⑤自然段中,作者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不超过9字)其独具的特色是。(不超过8字)作者由此产生了这样的意象: 。(5分)2.文中对地平线上的初阳和星月夜的描写,(1)主要用了什么手法?(2)有什么作用?(5分) 答:(1) (2) 3.“在地平线上,清晨有初阳”、“当我向前跨进,马上会出现一条新的地平线”,这两句话中的“地平线”分别指什么?(4分) 答:前一句的“地平线”是指。 后一句的“地平线”是指。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从描写准噶尔大戈壁下笔,又以准噶尔“使我难忘”收束,充分表现了热爱边疆、热爱祖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建构教案

生命可贵,抉择有道 —在群文阅读中考量生命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群文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2.培养和训练学生以“淘金式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3.树立学生思辨地看待生死的观念。 【教学重点】阅读材料,借助手头资料探讨生死抉择的问题,以“淘金式思维” 探讨评判生死的价值标准 【教学难点】思辨看待生死抉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认为,生命因为追求的不同,其意义和价值也会不同。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解释疑难概念 1.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群文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2)培养和训练以“淘金式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3)树立辩证地看待生死的观念。 2.出示“淘金式思维”概念及特点 三、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借助手头资料探讨生死抉择的问题 (一)指导学生迅速浏览《渔父》、《项羽之死》、《报任安书》三篇文章及其相关资料 (二)出示探讨的问题 1.阅读《渔父》,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讨论 (1)屈原选择投江而死是轻率的懦夫行为,还是勇敢高尚的举动,为什么? 2.阅读《项羽之死》,细读“乌江自刎”片段(第四段),探讨问题 (1)项羽选择了自刎而死,是愚蠢的举动,还是是英雄的行为,你怎么看? 3.阅读《报任安书》,结合8-10段相关内容思考、讨论 (1)司马迁在遭受了宫刑的奇耻大辱之后却选择了隐忍而活,你怎么看待他的选择? (三)教给学生阅读“群文”探讨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1.选定方向(你的观点) 2.迅速筛选文中相关内容作为你观点的支撑 3.通过联想借助你掌握的背景材料和历史素材佐证观点 4.倾听同学发言,同时分条整理支撑你观点的理由。

(人教高中语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第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梳理:《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退) 2、窃计欲亡走燕(跑到) 3、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给……看) 5、请指示王(指出给……看) 6、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给) 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8、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9、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从这里到那里) 10、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盟约) 11、于是相如前进缻(上前进献) 1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离开) 1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指父母兄弟,统指家内外亲属) 14、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1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位在廉颇之右(上) 1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 18、明年,复攻赵(第二年) 19、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20、顾吾念之(但) 21、王必无人(如果) (二)通假现象 1、拜送书于庭(同“廷”) 2、召有司案图(同“按”) 3、设九宾于廷(同“傧”) 4、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5、臣愿奉璧往使(同“捧”) 6、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同“踬”)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8、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同“否”) 9、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三)一词多义 1、为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做,引申为“演奏”,动词)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动词)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变成,动词)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做,引申为“立下”) 拜为上卿(担当,动词) 2、使 使人遗赵王书(派、派遣)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3、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见)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教案大全 赶快收藏~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教案大全赶快收藏~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教案大全赶快收藏~ 高二语文上册教案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红楼梦》简介:原名《石头记》拟作120回,定稿80回,后四十回“迷失”。现多为 120回,其后40回为乾隆进士高鹗续。《红楼梦》是通过贾、史、王、薛几大家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内外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和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场封建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二语文上册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简介 第2课《祝福》 明确: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

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二语文上册祝福教案范文 第3课《老人与海》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和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测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学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二语文上册老人与海教案范文 第4课《蜀道难》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 …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

【良心出品】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doc

2019届高中语文专题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美学 骆冬青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作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高一语文整体阅读散文主题阅读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用古诗与花相配,说说它们各比喻哪个女人:①黛玉;②宝钗;③探春;④李纨;⑤湘云;⑥袭人;⑦麝月;⑧香菱。 A.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B.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 C.并蒂花——连理枝头花正开 D.芙蓉——莫怨东风当自嗟 E.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 F.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 G.桃花——桃红又是一年春 H.荼蘼花——开到荼蘼花事了 答案①D ②F ③A ④E ⑤B ⑥G ⑦H ⑧C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散文阅读基础知识 1.文体区分 很多同学对于小说和记叙性散文感到迷惑,写作时自己写的是哪一类文体也不大清晰,这些文体上的障碍会影响学生的答题效果。所以,我们在学习记叙性散文之前,先对文体以及鉴赏重点进行区分,进而把握好不同文体鉴赏主旨的异同。 文学体裁四分法: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因为小说和记叙性散文容易混淆,本单元重在区分这两种文体。 ①小说 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也是以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发展及贯穿主题的美学原理为表现的文学艺术作品。 很显然我们通过其定义得知: 人物形象、叙述的故事(情节)、描写的环境,必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三要素中,人物形象为核心,能否塑造出典型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才是一篇小说能否完美的表达主旨的关键; 而故事、环境这两要素自然皆是为人物形象服务,换句话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作者会倾注全力,借助一切手段打造人物,所以,我们鉴赏时,把握人物形象才是鉴赏的关键,才是把握主旨的唯一切入点。 当然,人物形象的内涵极其丰富,这在以后的小说鉴赏中再详细说明。 ②散文 是以抒情议论为主,兼有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表达作者一种或多种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它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高中阶段的散文,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类:写景、写人、记事、状物。 散文从表达方式角度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叙事性散文:也叫记叙性散文,叙事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我们从以上可以得知: 是否以抒情议论为主是判断散文的标志。散文重视作者的抒情、议论,不管是写景还是叙事,都会充斥作者饱满欲滴的感情,可见散文是以情动人的文体,这与小说极为不同; 文中会出现重要的抒情议论性文段,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的大致方向,这与鉴赏小说的手段也不同; 具体到叙事性散文,叙事性散文必以抒情、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所以鉴赏主旨的关键在于人物形象、主要事件和抒情句的结合,比小说鉴赏关注得更全面。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第二单元 [年级]高一年级 [单元课时数]6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措施: 1、朗读教学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比较鉴赏法。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 所需材料及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赏析 3、朗读示范磁带 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 [教学过程] 《荷塘月色》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投影显示,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 1、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有着浓浓的诗意。 2、品味文章“语言美”。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专题训练(一)

专题训练(一) 小说阅读训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匠心 祝春岗 爷孙俩正在店里埋头做木活,县“打假办”的老张踏进门来,见老木匠对着家具精雕细刻,神情异常专注,就不忍心打搅他,只跟老木匠的孙子说明了来意,说是想定做十五只举报信箱,钉挂在街头路口,方便群众举报打假。小木匠一听是桩小生意,就不想接活,只委婉地劝老张迟些时候再来。 老张推着自行车正欲离去,老木匠却唤他停下。小木匠立刻转过脸对老木匠使使眼色,说:“阿公,这些家具人家正催得紧呢,我们哪有闲工夫忙这琐碎活?”老木匠似没听见,又朝老张招了一下手。小木匠晓得老木匠的脾气,无奈,只得叫老张谈谈规格式样。老张原本外行,敷衍说像只箱子就行。老木匠这时已停下手中的活儿,边听边在一张纸上描描画画。 接着,老张就跟小木匠讲价。小木匠索价每只二十元,老木匠立即向他投去责备的眼光。老张仅出四元。俩人僵持了一会儿,老张遂有所妥协,每只又增加了两元。但小木匠却把价格咬得死死的,丝毫不肯让出半步。脸上还隐约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小木匠的意图很明显,无非是故意抬价想吓跑老张。老张见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就想去找另一家木店。这时,老木匠在一旁发话了:“成,六块就六块!”小木匠不满地嘟哝几句。老木匠却没有理会,叫老张走到他身旁,指着三四张草图给他看。老张这才晓得刚才是在画草图,张张都很美观,就很随意地挑了一张。老木匠爽朗地说:“两天后,你来取货。” 老张怕他变卦,便掏出十元钱来做定钱。小木匠却迟迟不肯接,老张顿时焦急起来。老木匠狠狠瞪了孙子一眼,他这才收了下来,并给老张写了一张收据。 两天后,早上,老张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来取货。老远,老张就看见了十五只信箱整齐地立在门口。箱子的外面都涂上乳白的油漆,正面和两侧都写上了“举报信箱”四个红字。字儿端正活泼,以白相衬,更加醒目。在箱子的顶部,还特制了一张拱形的铁皮遮檐,刷上银色的防锈漆。看来它们坚固耐用,雨淋不进日晒不到箱内。 看来,老木匠委实动了一番心思,想得如此周到。老张心里异常满意,但还是例行公事般逐只检查。小木匠见他这般挑剔,不满地说:“你放心好了,我阿公用了店里最好的木料,加班加点赶制出来,哪能赚你钱,亏了大本了!”老木匠笑着对老张说:“别听他闲扯。” 老张检查完,就跟小木匠结账,掏出九十元连同那张收据交给他,吩咐他按每只二十元写一张发票。小木匠愣了,不愿开,因为多开意味着要多缴税。老张见他迟疑,晓得他少见世面,不懂得开假发票,就把复写纸抽出来打了个对折,撕下报销的那页发票往里塞,只留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开展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意见》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二、评选要求 1.教学理念新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设计最优化。是教师备出来、上出来、赛出来的,要好用、实用、管用。 3.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根据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4.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要有课后反思,同时对本教学设计提出使用建议。 5.引领与借鉴作用大。要真正发挥优秀教学设计的带动、引领作用。 6.教学设计要求详案。 三、教案基本要求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高三《考试说明》)的总体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得到有效突出。 2.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选用教学模式和方法。所采用模式和方法,能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3.侧重于课堂活动和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关注活动的实际效果。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深度,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要精心制作课件、教具,提高教学效益。充分利用网络、图书报刊资料和各种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5.教学流程要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渐进性,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指导语准确、简练、流畅,教学指令清晰。 6.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兴趣、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教案要素结构 1.教学内容:课题、课时、课型、目标。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等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化的描述。 3.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对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简要描述。 4.教学过程:对任务设计、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课堂教学用语,如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讲解语、总结语要有清晰的表述。 5.随堂训练和拓展性素材:要有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设计(或采用)的巩固性训练题(组)、阅读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 6.课后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作业数量要适当,课时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 7.教学反思:根据实施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评选办法 1.本次征集、评选活动,面向所有全市普通高中高一、二年级全体语文任课教师。 2.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为课文详案,必须为经过实际的课堂教学验证,具有较高的课堂达成度的课时教案。 3.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必须为教师个人(或集体)独立编制、且与本人所带年级教学进度一致、随堂使用的课时教案。 4.参赛教案必须经过层层选拔产生。各高中学校要成立相应的评选组织机构,负责初评;教师个人申报的教案,不纳入评选范围。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篇一: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二: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