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宣威市总体规划

宣威市总体规划

班级:10级土管二班姓名:朱丽英

学号:110051147

目录

规划区概况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宣威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

第二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三条城市总体规划期限

第四条规划原则

第五条规划重点

第二章宣威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宣威市性质的确定

第七条市域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及指标

第八条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

第九条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第十条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十一条城市规模

第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三条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第十四条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五条城市防灾规划

第三章市区建设规划

第十六条规划原则

第十七条市区路网及交通设施规划

第十八条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第十九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第二十条绿化用地

第二十一条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第二十二条城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第二十三条景观设计

第二十四条近期建设项目

第二十五条远景建设发展方向

第二十六条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及建设用地平

衡表

2003年,宣威市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总体规划的编制,经过9年的实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市政府提出对宣威市规划进行修编。

规划区概况

宣威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3.35.30~104.40.50 、北纬25.53.30~26.44.50 之间,东西最大跨距102 公里,南北最大跨距91 公里。东与贵州省盘县特区以清水河为界,东南与富源县毗邻,南和沾益县接壤,西同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西北与会泽县连接,北与贵州省威宁县以可渡河相分,东北与贵州省水城县隔可渡河而治。2011年底全市总人口为131.8万人,辖23 个乡镇、4 个街道办事处,国土总面积6075 平方公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宣威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 年);

3、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1991 年);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年);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 号);

6、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几点意见》(建规[1996]525 号);

7、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 号)

8、《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2 年);

9、《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正案》(1997 年);

10、《昆曲玉楚城市群规划——协调持续发展研究》(1996 年);

11、《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2001 年);

12、《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2000 年);

13、《宣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 年);

14、《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2-2020 )》(1993 年);

15、云南省建设厅《关于修编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云建规[2001]661 号);

16、《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建设厅〈关于修编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的通知》(曲政办发[2001]85 号);

17、《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威市部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云政复[2002]68 号);

18、《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原榕城镇辖区设立宛水、虹桥、西宁、双龙四个街道办事处的请示〉的批复》(曲政复[2002]25 号);

19、《关于对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规划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的批复》(建规函[2004]104 号);

20、宣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关于城市规划的意见

第二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一)1、宣威市宛水、虹桥、西宁、双龙4 个街道办事处的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88.51 平方公里(其中行政区划调整前原榕城镇面积136.89 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划入的虹桥、马房2 个村民委员会面积39.12 平方公里,左所村民委员会面积12.5 平方公里),2、此外,作为宣威市城市水源保护地的偏桥水库一带也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约6.59 平方公里,

(二)规划市区范围:

东、西、北至二环路;南至干河桥,包括钱屯水库和虹桥湿地,总面积约58.60 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远期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28.79 平方公里。

第三条城市总体规划期限:

1、期限:2012至2020年;

2、远景:2020 年以后,一般以50 年左右为宜,同时以达到城市最大容量为期限。

第四条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尊重历史轨迹和现实需求,沿续市民对市区建设的认同感,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关系,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证规划的现实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

2.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按照当地的区位优势、地域特点和民风民俗,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编制规划。

3.坚持生态环保原则。合理用地,集约用地,注重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积极倡导应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把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

4、统筹兼顾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开拓年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循环型“绿色农业”;建立集中的工业区,积极发展商业服务业,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5、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通过挖潜改造,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

6、合理利用原有建筑及设施,节约建设资金,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7、充分考虑周边其他县市与宣威市的互相影响,互利互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

8、以市区建设为基础,带动全市的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9、以创新为先导,着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宣威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10、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中、远期的实施方案和目标,并逐项分解落实。

第五条规划重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市域范围内的重要基础设施布置

3、市区及乡镇建设规划

4、市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章宣威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宣威市性质的确定

至2020年,将宣威市建设成为宣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能源、化工、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辐射滇东北及黔西地区的工业商贸城市。

第七条市域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及指标

1、近期2015年:GDP 增长率达到8.9% 左右,国内生产总值为80-100亿元左右,市域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43 :23 :34 调整为26:35:38左右;市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7% 左右,全市人口总量控制在138 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 ‰左右。

2、远期2020 年:GDP 增长率达到10% 左右,国内生产总值为120-150 亿元左右,市域一、二、三产业比重大致为20 :40 :40 ;市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3% 左右,全市人口总量控制在150 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 ‰左右。

第八条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

1、必须高度重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导向,着眼于资源优势的发挥,依靠科学技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走好产业化经营路子,切实把农业的发展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

2、调整工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工业总量,是当前和今后宣威市经济发展中最关键、最紧迫的战略性任务。要坚持立足优势、面向市场、有进有退的原则,依靠体制创新、技术进步和重大项目带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逐步形成几个较富特色的名牌产品和主导产业。

3、应本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重点倾斜和基础优先,积极争取与量力而行的原则,切实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把服务业作为主要着力点,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4、要以培育城镇化产业支撑体系为核心,按照建成中等城市的目标和提高城镇化水平的要求,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方针,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城镇建设,逐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重点示范镇为依托、其余集镇为纽带、功能完善、结构协调的城镇网络体系。

5、必须适应新世纪宣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6、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人口和资源管理,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九条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1、一级中心城市应具备多样性和综合型的职能,增强区域辐射力,带动全市其他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其建设的核心是结合农业产业化、新兴工业化发展、培育支柱产业、繁荣商业文化等相关发展规划要求,如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大力发展以火腿、马铃薯、山羊、生猪等生态食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基地建设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重点提高城市发展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中心城市应具有的人口聚集、商业集散、辐射周边等各项功能。

2、将来宾、板桥、落水、靖外、龙场五镇作为宣威主城的卫星城镇来规划,并着重体现其与主城的配套服务能力。基于各镇原有的产业基础,结合各自相对于宣威主城的区位特点,其城镇特色定位于:以煤炭生产加工、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城郊农业、休闲度假旅游为产业发展特征,为中心城区提供高效配套服务的卫星城镇。

3、二级中心镇主要指距离宣威主城相对较远,但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镇,包括倘塘、乐丰、格宜、宝山、羊场、田坝、龙潭、西泽、热水、得禄十个镇。这些集镇要在充分发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龙头作用的同时,按照突出优势、张扬特色、找准定位、加快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搞好城镇建设,在充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功能,向较为综合的职能类型发展,在发展产业方面,要在目前已有的初步分工的基础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档次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形成自己的主导工业,引导乡村的发展。北部、东部的倘塘、乐丰、格宜、宝山、羊场、田坝要发挥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矿产和其他相关产业,以此提升聚集人口的功能,其中倘塘和宝山要利用出省通道的优势,做好跨境商贸这篇大文章;格宜要发挥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凝重的优势,建设生态文化集镇,发展旅游业。西部的龙潭、西泽、热水、得禄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建成生态田园集镇。

4、三级一般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建设基础都较差,乡镇规模小且远离宣威主城,因此,这些乡镇主要应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子,全力开展扶贫攻坚、脱贫致富,认真实施建设好一条主干道、一个自来水厂、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和一块公共绿地“五个一”工程,发挥小集镇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根据上述对宣威市域城镇体系经济区的划分和等级规模结构的建立,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综合如下表:

宣威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和职能结构规划表

1、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期末,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重点形成以宣威城市为中心,一条向南和向东的城市发展主轴线,一条向北和向西的城市发展副轴线。

(1)向南和向东的主轴线:大致沿市域南部经宣威、板桥至曲靖的326 国道线,和市域东部经宣威、来宾、龙场、格宜、宝山、普立至贵州六盘水的高速公路选线形成一条城市发展主轴线。

(2)向北和向西的副轴线:大致沿市域北部经宣威、来宾、倘塘、杨柳至贵州威宁的公路,和市域西部经宣威、靖外、西泽、务德然后跨牛栏江接嵩待高速公路的公路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城市发展副轴线。

2、市域城镇体系经济区划分

规划将宣威市域划分为五个经济区,其划分和规划主要产业及职能如下表:

宣威市域城镇体系经济区划分表

规划建立三级城镇体系: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镇和中心城市的卫星城镇,三级一般镇。其人口规模和等级结构按照下表引导:

第十一条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规划预测宣威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21.31万人;远期2020 年城市人口30.92 万人。

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远期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879.2 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 3.1 平方米。3、市域总人口增长预测

规划预测宣威市域总人口近期2015年为140.21万人,远期2020 年为150.34 万人。

4、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宣威近期2015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30% ,城镇人口41.31万人;远期2020 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45.3% ,城镇人口68.15 万人。

第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

一、城市对外交通体系

1、铁路将配合国家铁路建设计划,规划对贵昆铁路线进行复线改造。

2、公路规划向南建成宣威至曲靖高速公路;

3、向东改建宣威经来宾、龙场、格宜、宝山、普立至贵州六盘水的公路,形成一条连接贵州省计划建设的六盘水经毕节、遵义至沿河并联系祖国内地的高速公路通道;

4、向西改建宣威经靖外、西泽、务德至德泽的公路,并逐步提高其等级至一级公路;在现在326 国道线和省道基础上建成宣威向西经靖外、龙潭、得禄至会泽者海的高速公路,与

昆明至宜宾高速公路在者海相接。

5、向北改建宣威经来宾、倘塘、杨柳至贵州威宁的公路,截弯取直现在的326 国道线宣威至威宁段,并逐步提高其等级至一级公路;

6、向东南改建宣威经板桥、羊场至后所、富源的公路,并逐步提高其等级至一级公路。

二、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原则

1、根据宣威市的城市结构,确定在城市道路规划中遵循各个组团内的道路系统相对独立、完整,并通过城市主干路将各个组团联系在一起的原则。

2、为了适应现状路网结构,规划城市主干路间距适当加大,并增加主干路之间的道路密度。

3、为了方便城市建设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体现山区城市的特点,城市道路系统以网格式为主,但遇到自然地形限制时,尽量顺其自然,不强行取直。

三、城市道路等级分为三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一)城市主干路

1、各个组团中,在城市主干路之间均布置与其垂直或平行的城市次干路,形成间隔不大于500 米的城市干路网。

2、规划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为36 -60 米,道路断面主要采用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道的形式。城市主干路按1.5 公里左右的间隔布置。

3、在城市主干路中,一环路和二环路是城市交通性环线,解决城市过境交通的问题;其中二环路远期考虑实施主辅路断面形式并预留用地。向阳街、文化路、东环延长线、向阳东街、靖外路、振兴路和菜园街等城市道路连接出城的各级公路,作为城市主要的交通出入道路。(二)城市次干道及支路

1、各个组团中,在城市主干路之间均布置与其垂直或平行的城市次干路,形成间隔不大于500 米的城市干路网。

2、规划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4 -32 米,道路断面一般采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形式。

3、红线宽度在15 -20 米的城市支路,应在由城市主、次干路形成的街坊中按200 -300 米的间距均匀布置。

四、主要城市干路规划一览表

在主要城市干路新建及改扩建时,道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应参照下表控制,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小范围改动,改动应符合上述主次干路的布置要求。

主要城市干路规划一览表

干道断面形式一”,“次III ”对应“城市次干道断面形式三”。

第十三条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一)供水标准及用水量预测

宣威城市供水标准及用水量预测表

(二)水源规划

规划新增水源点,如下:

新建龙洞小(二)型水库

龙洞水库位于来宾镇的龙洞办事处,控制径流面积43.7 平方公里,规划近期内建成。(三)水源的保护

1、在各泵房上游1000 米内,下游500 米内以及各水库库区范围内为饮用水源一级核心保护区。

2、保护区内,严禁建二类、三类工业。在村镇建设时应严格把关,防止水体污染。

3、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小于一百米的水域内,不停靠船只、游泳、捕捞和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4、河流取水点上游一千米至下游一百米水域内,不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堆放废渣、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或堆栈,不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并禁止放牧。

5、在地面水源取水点上游一千米以外,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应符合现行国家规定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标准,医疗卫生、科研和兽医等机构含病原体的污水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彻底消灭病原体方可排放。

6、在水厂生产或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不小于五十米的范围内,不得设立独立性居住区和修建禽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并充分绿化。

(四)水厂规划

规划对现有的两个自来水厂进行扩建,近期总扩建规模至10 万吨/ 日;远期规划结合新的水源点建设,在城市南部虹桥组团建设规模为10 万吨/ 日的第三水厂。

(五)输配水管网规划

1、供水管网体系

规划采用生活——生产——消防统一的供水管网系统。为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规划管网采用环状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体系,沿主要道路、供水量大的区域、城市中心地带管网采用环状布设,支路、居住区内部、边缘地带、需水量小的地带管网采用枝状布设。

2、管网布设

供水管道的布设遵照国家规范《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J13-86 )中的管道综合设计要求,同时按以下原则布设管道:

1)、考虑供水的分期发展,各阶段留存适当余地。

2)、相对采用分区供水以减少管网投资,分区间以连通干管相连,以保证连续供水的可靠性。3)、主干管布置与供水的主要方向一致,并尽量避免铺设于高级路面和重要道路下。4)、管网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管径

输水管直径为1000mm 、600mm ,给水管直径为800mm 、700mm 、600mm 、

500mm 、400mm 、300mm 、200mm 。

4、水压

规划水压按满足六层居民楼用水要求,控制点水压规划按整个区域最不利点进行计算,水厂出水压力应不低于0.3Mpa 。

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一)排水体制

考虑老城区排水现状,逐步将老城区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新城区则采取分流制排水体制。逐步发展老城区管网使其系统化,加强对旧管网的维护改造,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城区内的明沟一律改为地下箱涵,以免污染环境。

(二)排水分区

考虑地形及现有沟渠、道路、河流及桥梁因素,规划基本上按上、下堡街及其延长线、一环路、东河、东门海子陡坎为界将城市分成八大排水分区进行排水规划。雨水管沿各级道路布置,雨水就近排入河沟中。城西排水主沟管沿西河而下,其两侧街坊污水均可汇至其中而统一排往下游。城东排水主沟管沿东河西侧结合绿化带布置。

(三)雨水排水系统规划

1、雨水量依照本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规划设计中重现期取1-2 年,平均径流系数取0.7 ,截流倍数取2.0 ,雨水进入管道前的集流时间取10-15 分钟。

2、新城区采用分流制排水,老城区逐步改造成分流制,雨水由各级雨水管渠逐步汇集,就近逐步排入附近水体。在洪水引起内涝的雨水口设排渍泵站。

(四)污水处理厂规划

1、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工业发展预测,污水量按城市用水量的70% 考虑(浇洒绿地及广场用水不计),近期2015年约为11万吨,远期2020 年约为13 万吨(均为最大日污染量)。

2、规划完成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逐步扩建,近期处理规模达到7 万吨/ 日,远期处理规模达到13 万吨/ 日。

(五)污水排水系统规划

污水管道走向主要利用地形条件由南往北,由西往东。各街坊污水经南北向干道的污水干管截流后,集中排入污水处理厂。管道布置时尽量减少污水管的埋设深度,污水管道的坡度宜控制在0.3-0.5% ,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部分地势低洼地段考虑建立污水提升泵站。

三、城市电力工程规划

(一)电源规划

规划期内考虑对宣威火电厂进行七期扩建到6 × 30 万kW 。

(二)电网规划

宣威城区规划电网主要项目一览表

(三)高压走廊及其它设施

1、高压走廊用地范围、防护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其下方安排绿地,不得进行任何建设。

2、按照用电量和负荷要求完成相应的开闭所的选址建设工作。变配电站及开闭所周围不得

兴建产生空气污浊的设施,不得设置广播、电视、公用通讯设施。

四、城市电信工程规划

(一)用户预测

预测市域话机普及率近期2015年约为15部/ 百人,远期2020 年约为20 部/ 百人。预测有线电视入户率近期2015年为35% 左右,远期2020 年为60% 左右。预测互联网普及率近期2015年约为14人/ 千人,远期2020 年约为20 人/ 千人。

(二)邮政电信规划

1、在城区范围内建设覆盖全城的高速大容量计算机网络,主要路段敷设光缆,重要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实现光纤到户;长途电话传输实现大通路高速度数字传输,各市话局间中继线采用高容量通信光缆。

2、通信管线在新建城区城市主次干路上必须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老城区逐步改造采用地下敷设方式,管道填埋必须与所在区段道路、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同步建设。

3、在全城范围内增加邮政服务网点。

五、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一)城市废弃物产生量预测

1、城市粪便收集量

到2020 年人口按33.51 万计,正常粪便产生量按0.8kg / 人,全市日产生粪便量268 吨。

2、生活垃圾产生量

城市生活垃圾的规划人均指标以0.9 -1.2kg 为宜,2020 年全市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400 吨。

(二)环卫作业规划

1、街道清扫

(1)调整现行清扫分工

规划区范围内的主次干道由环卫工人清扫,小巷及单位、住宅区房前屋后空坪隙地的清扫保洁,由街道办事处组织民办清洁工清扫,实行有偿服务。

(2)扩大清扫的主次干道面积

宣威市现有的城市主次干道基本上已纳入清扫保洁的范围,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原有的城郊主次干道在以后的发展中也要逐步纳入清扫保洁的范围。

(3)逐步推广车行道机械清扫

3、生活垃圾的收集

(1)垃圾集装箱收集垃圾

集装箱置于各垃圾转运站内,各居民用户自行就近向垃圾集装箱倾倒垃圾。

(2)袋装化上门收集

实施民办清洁工划片包干有偿服务到户收集垃圾。

4、生活垃圾的运输

垃圾清运应实现机械化,各清运机械到达各垃圾转运站,将转运站内垃圾统一运至垃圾处理厂。清运车辆选用小型(0.5T 左右)、中型(2-3T )、大型(4T )、超大型(8T )。5、粪便收集处理

(1)规划近期

城市粪便收集的唯一设施是厕所,规划年限内,逐步取消使用旱厕,积极推广水厕,粪便经过厕所附近的三格化粪池厌氧发酵初步处理后,上清水排入污水管网。化粪池沉积部分,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清掏次数,运至贮粪池(城郊),采用厌氧化酵工艺处理后供作农肥。

(2)规划远期

城市内的旱厕不复存在,水厕处理后上清水进入污水管网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河中。

(三)环卫设施规划

1、城市公厕

(1)城市公厕的服务半径和间距:主要繁华街道公厕之间距离300 -500 米,一般街道公厕之间距离800 米,居住小区的公厕服务半径300 -500 米。

(2)新建的公厕全部为水冲式厕所。影剧院、商场、饭店、车站等公共建筑没有附设公厕或原有公厕及卫生设施不足的,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新建、扩建或改造。

(3)独立设置的城市公共厕所应本着经济、适用、卫生、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在设计的同时应一并考虑园林绿化布置。独立设置的城市公共厕所竣工时,建设单位应当通知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或其指定部门参加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不准交付使用。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公共厕所规划用地或改变其性质。建设单位经批准征用的土地含有城市公厕规划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公厕规划和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修建公厕,并向社会开放使用。

(5)城市厕所必须设三级化粪池,粪便必须经过三级化粪池处理,再排入城市污水管网。(6)规划建设1000 吨级无害化储粪池一座。

2、城市垃圾转运站

(1)垃圾转运站是方便居民倒垃圾和专业队伍清运垃圾的设施,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500m ,占地面积不小于200m 2 ,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不小于5 米。

(2)居民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定时、定点、统一收集,统一运往垃圾转运站。

(3)转运方式以高台式密封转运及机械提升相结合,取消沿街设置的垃圾斗(桶)、开敞式垃圾围。转运站应有防尘、防污染扩散、污水处置等设施。

3、环卫工程设施定点

(1)在垃圾转运站,公厕以及环卫所定点时,采用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地理坐标网确定。环卫工程设施规划布局时一般需遵循规划布局,不影响街景及市容市貌,布置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上、以及靠近居住小区的位置;对于老城区,无法避免需建在城市主干道上的,应着重加强建筑外观造型及建筑周围的绿化效果,使环卫工程成为城市的一个亮丽的景点。

(2)详细控制其用地时,特殊情况下可在规划定点范围内作局部调整,一般都应在定点位置处实施,以保障环卫用地不被侵占。

(3)垃圾转运站、公厕用地控制后,其建筑应退红线 5 米以留出绿化用地;其占地面积列表如下:

城市公厕、垃圾转运站用地控制表

4、环卫人员及设施规划

(1)环卫职工按城市人口3-4 ‰ 的下限配备。规划近期全市应有环卫职工600-800 人;规划远期全市应有环卫职工1000-1300 人;其中环卫工人占85% ,技术人员占5% ,行政管理人员占10% 。

(2)环卫专用车辆按每万人 2 辆计算。规划近期应需车辆40 辆;规划远期应需车辆65 辆。

六、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1、规划宣威城区的能源结构为:近期以液化石油气为主,电气化为辅,远期逐步转移到电、气化并行的形式上来。

2、气化率

规划中心城区气化率近期为50% ,远期为100% 。2020 年中心城区气化人口约为33.51 万人。

3、供气原则及用气比例

(1)优先满足民用及公建用户。

(2)民用优先供应成片居住区和高层建筑。

(3)适当扩大工业用户,优先供应在工艺上使用燃气后,产品质量和产量有很大提高,用气量又不大的用户。

(4)近期居民、公建及工业用气比为60 :25 :15 。

(5)远期居民、公建及工业用气比为50 :30 :20 。

4、居民耗热指标

规划采用近期和远期控制不同的耗热指标。近期居民生活耗热指标为2512MJ/ 人·年(60 万千卡/ 人·年)。远期居民生活耗热指标为2303MJ/ 人·年(55 万千卡/ 人·年)。

5、居民耗气量及气化站

按远期供气量计算,气化站占地面积较大,故规划宣威市区设混气站和储存站各一座,混气站占地4000 平方米,日供气能力近期为4. 2 万立方米,远期为8.42 万立方米。规划将安全要求较高的储存站置于西部山沟内的缓坡地上,占地面积15000 平方米,混气站和储存站之间用管道连接。

6、燃气管网

(1)采用中压管网输送至箱式调压器或专用调压器低压进户的供气方式,这种供气方式可节省管网投资,并确保可靠、稳定。

(2)中压主干管应逐步成环,以保证供气的可靠性。中压管线采用燃气塑料管;庭院管道采用水煤气钢管。

第十四条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

1、以工业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大工业污染控制力度;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有所突破,城市环境质量和城乡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2、市及市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达90% ;废气处理率达到85% ;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利用率达50%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达90% ,绿化覆盖率达25%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提高5-10 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 。努力提高乡镇工业污染处理能力。重点治理西河、格香河流域污染。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的二级标准限值以内。其中主要污染物总悬浮微粒控制在二级标准内,SO 2 和NO X 控制在国家一级标准内。(二)水环境质量目标

1、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96 )饮用水源水质II 类标准。

2、目前宣威市区内主要河流盘龙河及其支流西河属V 类水体,规划执行国家地表水III 类标准。主要通过上游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手段实现。

(三)固体废弃物环境质量目标

近期以垃圾无害化为主,实行垃圾全封闭密闭式运输;远期逐步实现减量化,最终达到资源化目标。

(四)噪声环境质量目标

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地区昼间不超过50 分贝,夜间不超过40 分贝;以居住、文教为主的区域或商业、居住、工业混杂区,昼间50-60 分贝,夜间45-50 分贝;规划确定的工业区,昼间不超过65 分贝,夜间不超过55 分贝;交通噪声控制带,昼夜间控制在55-70 分贝以内;交通噪声随机测点的超标率应低于50% 。

五、城市环境保护污染控制措施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工程建设。未来二十年之内,宣威城市规划区内须依靠国家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提高环境质量的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等建设一批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工程。除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外,拟建设城南、城北防护林带工程,东、西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沿两河绿化走廊工程、滨河绿化广场,城东以东山公园风景区为主、城西以庙山森林公园为主的绿色公园,城南扩大宛水公园面积,城北以小龙潭变电站以西小松坡为集中点的人工绿化公园。同时建成市区内若干个以提高城市绿化率为主的绿化广场,力争把宣威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2、调整城市功能分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用城市生态学和人口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降低城市人口密度,争创花园卫生城市。

3、加强污染物达标排放管理和总量控制管理、汽车尾气管理、噪声环境管理、电磁辐射管理、放射性物质管理等。

4、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城市燃气和电炊,淘汰和限制生活燃煤。

5、提高“三废”的综合利用率,建设生态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场。

第十五条城市防灾规划

一、防洪规划

1、根据河岸不同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整治,除少数河岸为石灰岩、页岩不需要护岸外,均采用石砌护岸。

2、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0 )第2.3.1 条,城区防洪安全超高确定为0.60 米,防浪墙采用1.0 -1.2 米。

3、堤型选择以土堤及土石混合堤为主,少量河段采用混凝土堤。

二、防震减灾

1、设防标准

宣威市以抗震烈度7 度为地震设防标准。

2、生命线工程

供水、供电、交通、通讯、医疗、消防等城市生命线工程设施,按7 度抗震烈度设防。3、避震疏散场所

规划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空地为避震疏散场地,疏散半径在1 -1.5 公里以内。按规范避震疏散用地应达到每人不少于3 平方米,规划区范围内避震疏散场所不少于100 万平方米。

4、避震疏散通道

规划以振兴路、向阳街、一环路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

5、工程抗震

新建工程必须按国家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建设,设计抗震烈度达到7 度。

6、防止次生灾害

次生灾害有时会导致比地震直接灾害更为严重的后果,分析次生灾害源,灾害形态与规模是采取可行对策的基础。中心城区主要可能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有:

(1)由房屋倒塌、水库溃坝、工程设施破坏等诱发的火灾、水灾、爆炸。

(2)有毒有害物质的散溢。

(3)由于人畜尸体不能及时处理,引起污染和瘟疫流行。

(4)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三、消防规划

1、消防安全重点片区

以上下堡街为中心的城市主商业区,确定为近期消防安全重点片区;西宁路周围文化中心及北部仓储区确定为中远期消防安全重点片区。

2、消防责任区划分和站点布局

规划将宣威市规划城区范围划分为6 块责任区。依据责任区的划分,设置5 个标准型消防站,1 个特勤中队(同时负责全市特种火灾的扑救)。将现消防站升级为特勤消防站,位于开发区的消防大队建立一个标准型消防站,另外分别在中心组团北部、龙文组团、望城组团、虹桥组团各新建一个标准型消防站。

3、消火栓

宣威市城市消火栓数的有效面积密度为29 个/km 2 ,远期城市建设用地扣除公共绿地按约30 平方公里计算,应设置消火栓870 个。

4、取水平台

规划近期在西河桥旁建设1 座取水平台,远期结合道路建设情况,沿市区河流与道路交叉点建2 座取水平台。取水平台应有消防车通道与之联接,并应能保证枯水期最低水位和冬季消防用水的可靠性。

5、消防供电规划

(1)加强城区电网建设,改善城区供电及消防供电的大环境。

(2)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应严格执行“用电负荷等级分类”的有关规定,确保特殊大型建筑消防电源的可靠性,以确保建筑内部消防和疏散设备在火灾时能可靠的启用。(3)严格按照“电力线路防护规程”规划城区内有关电力线的保护走廊和变电站的防护地带,在现有架空电力线的保护走廊内,不得兴建易燃设施,规划架空电力线应按防火间距要求避开上述易燃易爆设施。

(4)消防指挥中心、各消防站规划均设双电源供电,由电力部门根据电网情况予以安排。

6、消防车道

城市道路的路宽、正常流向和流量不应影响紧急状态下的消防车通行;街区道路、组团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等均应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要求;街区内的消防车道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 ,消防车道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m × 12m 的回车场(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m × 15m )。

7、疏散线路及避难场地

当城市发生需要进行疏散避难的特大火灾情况时,其疏散线路及避难场地将按市政府批准的《宣威城市抗震防灾应急预案》统一执行,以免发生混乱。

第三章市区建设规划

第十六条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环境整洁、富有朝气的和现代化的城市

2、以全面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创建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的丰润区中心城,着力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

3、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旧城改造、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各项设施第十七条市区路网及交通设施规划

1、在各组团的主要出入交通节点处设置数处公共停车场,主要供截留入城的外地车辆及个人停车,以减少城市内地段的交通压力,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局面。

2、在城市中建设大型商业服务设施、公共设施、行政机关等人流集中设施时,在用地范围内,按照每150 -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个停车泊位的国家标准留出足够的停车场(库)用地面积。

第十八条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一、中心组团榕城片区

1、对位于旧城中心区的居住用地,主要结合旧城改造进行调整,对沿河一带建筑密度较高、建筑质量较差的低层住宅采取改建的方法,调整为商业服务用地、绿地等其他种类的用地,或建设较高质量的低中层住宅;

2、对旧城区中心部与其他用地混杂在一起的居住用地,进行分类清理,或与附近地块结合调整为其他种类的用地,或相对集中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用地。允许底商上住类型的建筑形式存在,但应限制歌厅等有深夜扰民性质的业种;

3、对片区南部大面积成片开发的居住用地,主要通过开通道路,增设公共绿地、改善给排水设施等手段,达到改善其居住环境的目的。

4、对片区内振兴路西面的居住用地,基本上不改变其使用性质,仅改造低、旧住宅,建设居住环境较好的中、低层住宅,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及城市基础设施。

5、对片区北部和东部台地之上的居住用地,需结合绿化用地和公园的设置,加强风貌建设,并注意其与东侧工业用地的合理配置与隔离。

二、中心组团花椒片区

花椒片区结合对现状向阳街和花椒村的改造,规划建设大规模的居住用地。其中向阳街西南的居住用地主要是对现有的住宅进行整治,增加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在向阳街西北侧特别是内部山体周边的地块内,新建居住区作为城市的房产开发用地,需结合山体、河流布置完善的绿地系统;此外,片区中还布置为居住区服务的商业、文教、卫生和娱乐设施,形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居住区。

三、中心组团浦山片区

浦山片区除现状浦家山地区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为配套产业用地开发建设大规模居住区提供了基础。浦山片区的居住用地主要布置在片区的西侧,与整个城市的结构相仿;其中穿插布置的公共绿地,为市民提供可达性较强的户外活动空间。除此之外,该片区中还布置了为居住区服务的商业用地、中小学用地以及医疗卫生用地。

四、龙文组团

规划为工业区配套部分居住用地,同时设置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通过开通道路,增设公共绿地、改善给排水设施等手段,达到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

五、望城组团

在望城组团内,对现状居住用地基本上不改变其使用性质,仅改造低、旧住宅,建设居住环

境较好的中、低层住宅,完善商业服务及城市基础设施。同时结合路网结构的调整和环境的整治,除实施生态保育工程外,新建部分小型的居住区,将位于城市上风上水方向的这些地块更好地利用起来,形成一个生态型的现代城市社区。

六、虹桥组团

虹桥组团主要规划为城市居住地区;其北部分区在磷肥厂搬迁空出用地的基础上,结合钱屯水库的优良自然条件,采取一定的生态保育措施,规划开发一个高档住宅区。在现状虹桥铺用地内,规划通过对路网结构的调整和对用地及建筑的整治改造,形成主要面向城市居民的居住区;其南部分区则结合宣天一级公路东侧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分时度假区,服务于周边地区和省内外的旅游市场,并促进宣威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十九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一、商业服务及文化娱乐、体育用地

(一)中心组团榕城片区

1、榕城片区作为全市的商业服务中心和娱乐中心,安排较大规模的商业服务设施及宾馆、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除对原有商业服务设施用地进行调整完善外,将人民街市场和大沙坝农贸市场结合设置为一较大规模的市场;规划对上堡街和下堡街实施步行化,形成富有特色的步行商业街;结合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在龙堡街和向阳街之间形成与行政中心相对的商业文化中心,规划将这些地块整合起来,在由振兴路、文化路、榕峰路和菜园街围合的梭形地块中,形成城市中心。

2、规划保留建设街两边的商业用地并适量增加其腹地,以形成城市东西向的生活轴线;保留并增加西宁路两边的商业用地,在西宁路与向阳街交口处集中设置商业设施。在榕城片区的南部出入口,规划在振兴路两侧布置大面积的商业批发业用地;在建设街两侧靠近宣威车站的地块内,也布置了大型商业设施用地。另外,对城市主要干道如文化路和城双路,也单侧设置商业设施用地供城市居民使用。

3、规划在城市中心区,结合城市的中心轴线布置大型的公共活动设施;在向阳街和东山路交口的东南角(即地景公园起点处)设置多项文化娱乐设施,形成城市的综合文化娱乐中心;在以双龙路为轴线组织的城市东部工业区的办公服务中心内,布置一定的文化娱乐设施。

4、规划在榕城片区的几处中心服务地段内,设置一定的宾馆及旅游设施;同时,规划考虑结合滨河绿带的建设,设置适当规模的中小型特色宾馆设施。

5、规划对榕城片区内现状市体委地块进行保留并扩建改造以作为城市中心分区的体育用地;在相距不远的榕昌路西侧,结合城市地景公园的建设,规划一个综合性的大型体育公园,为全体市民服务;在片区南部的庙山路与城双路交口的西北角规划一个区级体育活动设施。(二)中心组团花椒片区

1、在一环路外侧位于向阳街和龙堡路之间规划一个城市商业文化次中心,既服务于本片区,也是面向整个城市区域的商业副中心,通过这个地块以及沿向阳街向西北延伸的商业服务带形成一个城市对外出入口和商业文化节点。

2、在一环路和双堡街交口的西南角建设一个面积近十公顷的体育活动设施,为花椒片区以及榕城片区的西北部服务。

(三)中心组团浦山片区

1、在浦山片区中主要沿浦山路、文化路和城双路布置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和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其中商业服务业中心布置在浦山路和新民路交口的西南角,文化娱乐中心则布置在浦山路和城双路交口的西南角;这些大中型商业文化设施集中布置,可以形成浦山片区的中心,但应同时注意建筑物的高度、体量、造型、色彩等对现代化产业区景观的影响。

2、在一环路和东山路交口的东北角靠近片区行政中心的地块内布置体育用地,既方便居民使用又有利于组织片区内的景观绿化体系。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宣威方言

宣威方言 大普气-- --大概的意思 磨开掉----让开 理麻-- --教训,收拾 岔吧-- --多嘴 嗦开----让开 伟哒----跟着 伟哒撒----跟着嘛 豁人-- --骗人 窗方-- --窗子 憨迷日眼呢--骂人话,傻瓜的意思 么么三--感叹词,跟哇噻差不多 得叻(le)----狼(色的叻就是色狼的意思)松毛----松树叶 long火----生火 整不成--做不成事,做不了 訾呢很--很生气 惹訾掉--惹生气了 恶(wu)俗----讨厌、脏 撇条-- --上厕所 黑漆吗咕咚 -- --黑漆漆的一片

死磨死磨的-- --形容慢吞吞的 灰捏很----很脏 脏吧拉师-- --形容非常脏 锒铛----窝囊 闷哒-- --闭嘴 香樱-- --便宜 整只鸡来甩甩-- --弄只鸡来吃 憨包----傻瓜 憨处处呢----傻傻的 剁掉-- --把某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你冒挨我绕-- --你不要来绕着弯的骗我 克哪点--去哪里 克掉了----走了 认不得----不知道 给是----是不是 一花----全部 戳气-- --生气 拉撑掉-- --就是有的小孩子睡觉喜欢倦成一团的·大人这样说就是叫小孩子伸平四肢睡人来疯-- --主要是说小孩子在有客人来的时候就故意惹大人生气· 因为有客人在大人不好发作 上头十脸-- --大概意思就是不分大小得寸进尺呢 慌慌呢----形容人做事干脆,老练

贼倒呢----骂人话,跟贼打架 挨刀呢----挨打的 扎实----好的意思 猫得---没有 太仙了-- --很有意思 抖草-- --形容男的爱炫耀 儿搂---不得了 兜底---下面 等一头/等一哈---等一下 都底一花三----全部 大甲----石头 造姑巴孽----非常可怜 可气头-- --膝盖嫩个----这样 怂(song)----指做事不行的人或指没有本事的人 日侬(nong)——指做事不行的人或指没有本事的人和怂差不多豪丧----哭 料了----丢了 背时——倒霉 汉子——丈夫 小苦儿——溺爱的骂 柴了-- --形容词语气词表示这个事情牛! 杂草——不起眼的人

宣威市田坝镇简介

宣威田坝镇 概况 田坝镇地处乌蒙山系,位于宣威市东南部,在东经104°19′50″~104°33′10″、北纬 26° 03′30″~26°15′30″之间,东与贵州省盘县特区四格、柏果、洒基等乡镇隔清水河相望,南与宣威市海岱镇接壤,由西至东北沿格香河与宣威市东山镇、格宜镇、宝山镇分界,东西最大跨距 22.2 公里,南北最大跨距 22.1公里;有国土面积270.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224.6亩,有林地面积 211075.13亩,森林覆盖率52.03%。镇政府所在地(猪场街)距市区66公里,海拔高度1783米,境内最高海拔(米田村俄卓戛梁子)2533.9米,最低海拔(石塘村万家口子岔河口)1300米。 资源环境 境内气候适宜,立体气候明显,农作物种植分布较为合理。风向常年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年均气温 14℃,年均最高温为23.4℃,年月均最低气温为2.2℃,年平均日照时数 2000~2100小时,无霜期长为 240~260 天,立体气候明显。属南温带气候,夏不热、冬不冷、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干湿分明,

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特征显著,山脉走向延伸线长,土壤呈现多样性,土地肥沃。东部地质构造较西部复杂,断层、褶皱均有发育,还有“山”字型构造出现,而以褶曲发育最好。各种地质构造混杂,形成了各种构造体系。二迭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厚 337~760 米,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其岩性为杏仁状或斑状玄武岩夹多层黄绿、紫红色凝灰岩,厚 387 米,上统宣威群。岩性为灰色、灰黄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砂岩,含煤层多,厚22~323 米。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其岩性为紫、紫红色、灰紫色为主的泥岩、砂岩、页岩、粉砂质泥岩,夹灰绿、黄、灰等杂色,长石岩、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厚 28 ~ 669 米。侏罗系分布于田坝等地,沿向斜轴发育为侵蚀河谷。岩性为陆相沉积 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有灰绿、黄色杂砂岩和泥砂岩,厚68~1145米。第四系的岩性为红色粘土,底部黄褐色粘土夹灰岩及燧石角砾,厚0~52米。东部北盘江上游的马摆河、围仗河、可渡河、木冬河、清水河及西部牛栏和小流域河谷,包括田坝等地,由于沟河深切,从谷底至高山,呈“V”字形状。相对高差 760~1380米。镇境中有田坝、石坝、新民3个小坝子,四周群山环抱。山脉属乌蒙山东列山系。西部俄卓戛梁子分成两支:一支连光山、龙树梁子,西南向东北走向,长约 20 公里;另一支由西南向东北,长约 20 公里。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宣威各行政区域概况

宣威各行政区域概况 1.宣威市宛水街道 宛水街道成立于2002年9月30日,位于宣威市城南,东与东山为界,南同虹桥街道办事处相连,西和落水镇接壤,北至建设街与西宁、双龙街道办事处隔街相望,总面积51.45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03°35'-104°40 ',北纬25°53'-26°44'之间,年平均气温12.7°C-14°C,年平均降雨量985.5毫米。辖丰华、龙泉、西河、学苑、宛水、新南、望城、柳林、宣电、新文十个社区和祯祥一个村。辖区人口72181人,常住人口57181人,流动人口15000人,农业人口20589人,人均耕地0.54亩。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4元。 该街道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紧扣经营城市、服务城市两大主题,突出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城市化、特色农业四个重点,狠抓社区服务、卫生环境、文化、治安五项建设,与辖区单位居民共同营造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家园。 2.宣威市双龙街道 位于宣威城东北片区,东接东山镇,南至建设街与宛水街道相邻,西至振兴街北段与西宁街道隔街相望,北与来宾镇接壤,辖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58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2004年年末总户数12130户,总人口48094人,其中农业人口24529人、非农业人口12987人、流动人口10578人,劳动力145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69人。国土面积41.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80公顷,其中水田241公顷、旱地726.67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00平方米,海拔1978米,年平均气温13度,年平均降水量975.2毫米。有林地面积2032.67公顷,其中经济林103.27公顷、防护林1926.67公顷。年内完成工程造林7.53公顷,退耕还林.。结合城区实际,积极拓展和培育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产品,在已有花香菇、山地白菜、食用菌、大棚蔬菜、大棚西瓜的基础上,2006年又进一步引进扩大獭兔、野鸡、花卉、等适宜特色农产品种植,逐步形成合理化的布局,专业化的种植格局,为全街道农民增收拓展空间,到目前,全街道发展山地白菜种植300亩,食用菌50亩,花香菇25万袋,大棚蔬菜100亩,大棚西瓜350亩,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按照“依托城市发展,服务城市致富”的思路,充分利用地处城区的有利条件,坚持以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山地蔬菜为主攻方向,加大对蔬菜产业的生产扶持、培育力度,到目前,全街道种植春夏蔬菜4000亩,发展商品蔬菜基地700亩,将实现产值650万元以上。 3. 宣威市西宁街道 西宁街道位于云南宣威市,辖4个社区,7个村委会,87个居(村)民小组,108个自然村。总户数13941户50330人,其中常住人口44130人(男23830人,女20300人,非农人口12136人),流动人口62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国土面积197.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496.33公顷,其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高一地理 )

曲靖市宣威市第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 高一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下图为世界水稻种植区北界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非洲大陆北部位于水稻种植区,但水稻种植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 A.当地居民没有种植水稻的经验 B.稻米不是当地居民喜爱的粮食 C.完全没有种植水稻的地形条件 D.有种植水稻的光热条件,但降水少,不利于水稻生长 2.读“水果罐头厂、服装加工厂、玻璃制造厂、炼铝厂四种工业区位模式图”,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A.①炼铝厂②水果罐头厂③服装加工厂④玻璃制造厂B.①玻璃制造厂②炼铝厂③水果罐头厂④服装加工厂C.①水果罐头厂②服装加工厂③炼铝厂④玻璃制造厂D.①服装加工厂②玻璃制造厂③炼铝厂④水果罐头厂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3.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4.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读“某地区等压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雾霾多出现在水平方向静风的地方,则最容易出现雾霾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读“南亚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6.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合理布局角度考虑,适宜迁往小城市e的企业是() A.水泥厂 B.钢铁厂 C.棉纺厂 D.造船厂 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下图为该类景观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7.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A.③②①地壳下沉 B.②①③地壳下沉 C.②①③流水侵蚀 D.②①③地壳抬升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回答以下三题。 8.如果3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3的箭头②③代表的是() A.上升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两题。 9.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德国 C.新加坡 D.中国 下图为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回答以下两题。 10.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下沉—侵蚀—抬升—沉积 D.断裂—褶皱—侵蚀—沉积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济宁2018-2025年全市停车位、停车场规划

目录 1总则 (1) 2停车发展战略 (4) 3停车供给目标 (6) 4建筑配建停车标准优化 (7) 5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8) 6路内公共停车场规划 (10) 7充电设施布局规划 (12) 8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 (14) 9停车政策研究 (16) 10近期行动计划 (18) I

附表目录 附表1 停车区域划分表 (19) 附表2 停车总量目标 (19) 附表3 供应结构目标 (19) 附表4 停车配建指标 (20) 附表5 一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1) 附表6 二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3) 附表7三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7) 附表8 路外公共停车场泊位分配 (32) 附表9 路内临时停车设置控制表 (33) 附表10 占用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 V/C比值 (33) 附表11 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2 占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3 任城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4) 附表14 兖州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5) 附表15 各类用地配建充电桩统计一览表 (36) 附表16 充电桩近期主要布点位置统计一览表 (37) 附表17 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布局 (39) 附表18 路内停车泊位充电桩布局数量 (40) 附表19 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宽度要求 (40) 附表20 济宁城区停车收费标准 (40) II

附表21 严格违停执法工作分工表 (41) 附表22 近期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一览表 (41) III

1总则 【第01条】规划背景 国家不断出台指导意见,系统的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 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重点和方向提出了 新的要求,现有停车规划有必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满足济宁城市的 发展要求。 【第02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济宁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任城区、兖 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等,规划用地面积385平方公 里,规划人口350万 重点范围:任城老城区和兖州老城区。 【第03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7--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 【第04条】规划目标 1.近期着重解决停车供需矛盾,弥补城区停车缺口,缓解停车压力, 远期建成与济宁城市特征和公交优先交通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 停车发展模式; 2.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是公 1

宣威市总体规划

宣 威 市 总 体 规 划 班级:10级土管二班姓名:朱丽英 学号:110051147

目录 规划区概况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宣威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 导性文件。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 据 第二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三条城市总体规划期限 第四条规划原则 第五条规划重点 第二章宣威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宣威市性质的确定 第七条市域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及指标 第八条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 第九条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第十条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十一条城市规模 第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三条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第十四条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五条城市防灾规划

第三章市区建设规划 第十六条规划原则 第十七条市区路网及交通设施规划 第十八条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第十九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第二十条绿化用地 第二十一条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第二十二条城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第二十三条景观设计 第二十四条近期建设项目 第二十五条远景建设发展方向 第二十六条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及建设用地平 衡表

2003年,宣威市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总体规划的编制,经过9年的实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市政府提出对宣威市规划进行修编。 规划区概况 宣威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3.35.30~104.40.50 、北纬25.53.30~26.44.50 之间,东西最大跨距102 公里,南北最大跨距91 公里。东与贵州省盘县特区以清水河为界,东南与富源县毗邻,南和沾益县接壤,西同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西北与会泽县连接,北与贵州省威宁县以可渡河相分,东北与贵州省水城县隔可渡河而治。2011年底全市总人口为131.8万人,辖23 个乡镇、4 个街道办事处,国土总面积6075 平方公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宣威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 年); 3、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1991 年);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年);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 号); 6、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几点意见》(建规[1996]525 号); 7、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 号) 8、《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2 年); 9、《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正案》(1997 年); 10、《昆曲玉楚城市群规划——协调持续发展研究》(1996 年); 11、《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2001 年); 12、《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2000 年); 13、《宣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 年); 14、《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2-2020 )》(1993 年); 15、云南省建设厅《关于修编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云建规[2001]661 号); 16、《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建设厅〈关于修编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的通知》(曲政办发[2001]85 号); 17、《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威市部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云政复[2002]68 号); 18、《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原榕城镇辖区设立宛水、虹桥、西宁、双龙四个街道办事处的请示〉的批复》(曲政复[2002]25 号); 19、《关于对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规划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的批复》(建规函[2004]104 号); 20、宣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关于城市规划的意见 第二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一)1、宣威市宛水、虹桥、西宁、双龙4 个街道办事处的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88.51 平方公里(其中行政区划调整前原榕城镇面积136.89 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划入的虹桥、马房2 个村民委员会面积39.12 平方公里,左所村民委员会面积12.5 平方公里),2、此外,作为宣威市城市水源保护地的偏桥水库一带也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约6.59 平方公里,

永宁县望远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城镇性质 (5) 第四章城镇规模 (5) 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 (6) 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 (7) 第二节城镇用地总体布局 (7) 第六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8) 第一节居住用地 (8)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9) 第三节工业用地 (11) 第四节仓储物流用地 (11) 第七章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12) 第一节城镇综合交通规划策略 (12) 第二节城镇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三节城镇道路规划 (13) 第八章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14) 第九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6) 第三节雨水设施规划 (16) 第四节供电设施规划 (17)

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17)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17) 第七节环境保护规划 (18)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18) 第九节城市防灾规划 (19)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21) 第十二章附则 (21)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一: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 (22) 附表二:现状用地汇总表 (22) 附表三: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23) 附表四:规划用地汇总表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本次规划的主要背景 1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空间发展战略。 2 永宁县城进入全面发展期,城市化快速发展。 3 望远镇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二条规划依据 以《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永宁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为依据,参考《永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永宁县十二五规划》等相关专题研究,遵从银川市和国家的规划法规、条例。 第三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4-2019年; 远期20l9-2030年。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区范围是斋堂镇域行政管辖面积为105平方公里,镇中心区规划范围为887.4公顷。 镇域定位:银川市的外围组团,以医药、生物工程、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高新农业为主的新型工农业综合园区。 镇中心区定位:镇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银川市望远组团的经济中心。 第五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六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七条规划指导思想 生态优先,打造城市安全屏障:由于宁夏在全国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望远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运行。望远镇的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根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年)及规划图 2008年8月19日至20日,由省建设厅组织召开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年)评审会》在我市香港大厦举行。评审委员会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教授、山东省国土厅宇向东副厅长、山东省建设厅规划处齐鹏处长等10位国内知名规划专家组成。会议由建设厅副厅长昝龙亮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洪刚出席会议。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着力点,市委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建设城乡秀美新济宁作为五大发展目标之一,确定了“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先导、文脉存续、自然生态”的原则,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济宁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跨区域、跨河道、大范围展开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先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易道设计公司、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济宁市城市风貌规划》、《济宁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九龙山山体、水系生态景观规划》、《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济宁市老运河西段两岸环境景观规划》、《济宁市老运河、越河围合地块概念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以规划指导建设。每年都确立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增强了我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现行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2007年12月28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我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今年初,我们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对规划思路作了重大调整。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这次评审会议,就是对这一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是对前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检验。 专家们踏勘了现场,听取了《纲要》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规划纲要文件,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一致认为:《纲要》编制认真贯彻当前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区域统筹和城乡协调发展,注重“两型”社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可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纲要》编制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论证比较充分,对产业发展战略、煤炭开发与城市协调发展、生态承载力、人口和用地规模4项专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的空间层次、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城镇体系规划等比较符合济宁实际。《纲要》成果内容丰富,图件齐全,达到了国家和省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要求。各位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评审,并从规划的各个方面和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评审意见。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专家意见,与设计单位共同努力,从济宁长远发展和自身特色去把握规划,进一步拓宽思路,及时将规划纲要进行深化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水平、高标准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宣威市城区概况

1、宣威市宛水街道 宛水街道成立于2002年9月30日,位于宣威市城南,东与东山为界,南同虹桥街道办事处相连,西和落水镇接壤,北至建设街与西宁、双龙街道办事处隔街相望,总面积51.45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之间,年平均气温12.7°C-14°C,年平均降雨量985.5毫米。辖丰华、龙泉、西河、学苑、宛水、新南、望城、柳林、宣电、新文十个社区和祯祥一个村。辖区人口72181人,常住人口57181人,流动人口15000人,农业人口20589人,人均耕地0.54亩。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4元。 该街道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紧扣经营城市、服务城市两大主题,突出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城市化、特色农业四个重点,狠抓社区服务、卫生环境、文化、治安五项建设,与辖区单位居民共同营造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家园。 2、宣威市双龙街道 位于宣威城东北片区,东接东山镇,南至建设街与宛水街道相邻,西至振兴街北段与西宁街道隔街相望,北与来宾镇接壤,辖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58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2004年年末总户数12130户,总人口48094人,其中农业人口24529人、非农业人口12987人、流动人口10578人,劳动力145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69人。国土面积41.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80公顷,其中水田241公顷、旱地726.6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