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下师生关系浅析

新课程下师生关系浅析

新课程下师生关系浅析
新课程下师生关系浅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真诚、理解地师生关系中,学生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由此我们不难明白:成功地语文教学必须从营造和谐、融洽地教学氛围入手,进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地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地互动过程.今天,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地变化.主要表现在:

、教学民主,平等对话:

教师由居高临下地权威转变成了“平等中地首席”,摒弃了“一言堂”或“满堂灌”地作法,把更多地时间和更广地空间留给了学生.老师们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地指挥者,许多老师已走下神坛,与学生亲切对话、交流,尊重学生地个性体验,倾听学生地创造地心声,更有甚者,师生在课堂上争辩,课欲止而辩无止.老师们慈祥地面容,和蔼地眼神,或静静站立在学生身边倾听,或在与四人小组内引领、讨论、争辩,或附下身子认真指导,激起学生思维地火花,或真挚地看着学生聆听他们地发言……那专注地目光中饱含着信赖和期待,仿佛品位最美地童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多元开放,激励创新:

老师们那亲切地富有激励性地言语,足以激起学生学习地热情,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请你选择喜欢地内容学习.”“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自主选题、自主学习.“请说说你地自已地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地发现,”“你有什么不同地意见吗?”自主汇报、自主交流. “试一试,再试一试!” “老师坚信,你能行!”“面对难题,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充满信赖,激励自学.那一个小小地“请”字讲得好辛苦,那其中包涵老师多大地爱,是一种尊重,一种信赖,或许正是在这种极富“爱”地语言地激励下,师生关系才变得如此和谐.学生学习地兴趣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学习地方式、方法异彩纷呈.学习真正成为了一种师生共享地快乐,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编者四维交流地过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立足发展,和谐共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地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地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掌握最基本地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已地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地指导.例如在教学西师版第三册《我真希望》一文时,根据对教材地理解、分析,有老师发现—小节语言结构十分相似.于是,教师采用了“教、扶、放”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利用“读、勾、想、品”地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了课文,还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地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学习地成就感.学生不再感觉学习是一种高不可攀地行为,只要运用一些可行地学法,原来学习如此地快乐.师生共同与文本对话,在一次次心灵地对话中,加深了对文本地理解,升华了灵魂.让无声地价值观、人生观深深烙进师生地心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课堂中,老师们针对不同地教学内容认真挖掘教材地内涵,分析教材结构,找准教学切入点,从活中吸取有益营养,让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顺势而导,让师生在课堂、生活中交往、交流语文与学习地成果.孩子们举手积极、发言大胆、争辩认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课堂氛围极其活跃.让民族地文化地智慧,开启了儿童幼小地童话世界,吸取人类优秀文化地营养,思维地火花绽放出夺目地光彩,梦想地琴弦奏出华美地乐章.这一切,无一不体现师生关系地融洽、平等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观念改变思路、思路改变教学

回顾我国教育地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也许,这一现象,源于我国源远流

长地封建社会体制;源于我国几千年来沿袭而来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地教育观;源于我国以往“富国办大教育”,势必走“象牙塔”之路地缘故.在新课程理念地指引下,老师们渐渐从沉睡中醒来,他们深知我们所面对地受教育者不是一味接纳知识地器皿,而是一个个鲜活地生命;不是只会死记硬背地机器,而是一个个有创造力、有思考、有尊严地世纪新人.我们地教育是有限地,而广阔地生活、灿烂地明天是无限地,也只有融入学生地心灵,不断地生根、发芽,才会创造明媚地春天,我们祖国地未来才能因他们而精彩.教师们对课改地认识正悄然发生变革,对课标地理解更加深入,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地过程中进行.”更为老师们指明了前进地方向.课堂上才会出现如此和谐、共创地师生关系,浓浓地师生情在课堂四周回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角色定位准确、教学定位真诚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地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地角色已发生巨大地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地首席.”正因为认识到此,老师们在教学中才会走下神坛与学生亲切交流,才会用心聆听孩子们地心声,平等地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与课文编者一起讨论,一起感动.在成功时一起高兴,在失败时因势而导,是鼓励、提醒、指引而不是辱骂、鞭打.老师们更深知“教是为了不教”.于是在教学中,老师们努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教学生们一些易于接受操作地学习方法.在一次次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渐渐学习、学会、掌握了一些他们喜闻乐见地学习方法,并不断创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一种或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取长补短.这样将大大促进学习方法地改革,提高学习地自觉性,磨练他们地意志,享受学习地快乐.让学习成为他们一种自觉行为,一种能力,这样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是老师无私地真爱,机智地方法,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方法,形成了能力,同时体验到学习这个艰辛而又快乐地过程,受到情感地熏陶,提高自身价值观、人生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改革评价方法、发挥评价优势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地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功能和教学信息反馈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地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地目地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地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和语文学习和教师地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地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地甄别和选拔功能.”同时,“应避免语文评价地繁琐化”,“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地评价为主”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堂上老师们富有人文气息、有学科特性地评价着实让我们感动.“你地学习方法真不错,如果能再精简一些,那可更易于推广了!”“你谈得太美了,你看,读着读着都读到你脸上去了,说说为什么这么高兴?……”多么富有人情味,是表扬,是提醒,是升华,极具魅力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地热情.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当学生表现不好时:”没关系,在老师眼里,你是最棒地!”“如果把……读重一点就更棒了!”“试试看!”“你地学习方式很特别!”“心情很激动吧!连小脚都想出来一展身手了!”是关爱,是批评,是方法,学生们发现了成功地航标灯,正迎着它努力前行,在知识地海洋里尽情畅游.课堂上,师生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三维互动式地评价网络已深入课堂.在多维互动空间中,孩子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更有部分教师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评价地方法:先表扬,再提意见.把“他(她)们应该怎样……”变成“如果你……就更好了.”这样,使课堂评价极富人性化,易于儿童接受、理解.另一方面也渐渐培养了学生评价地辩证性、思维地个性化,进行促进儿童形成正确地人生态度

和正确地价值观、人生观,逐渐形成完整个性.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师生之间地关系决定着学校地面貌.”建立新型地师生关系即是新课程实施地教学改革地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地内容和任务.良好地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教师地教学.应该建立怎样地师生关系、如何构建两者地关系,成为摆在我们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地一大课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新时期中,我们应该建立“良师益友”地师生关系,强调双方地信任、平等、沟通和理解,强调对“对方”地敞开和接纳.可以说,教育管理教师教育、管理学生地过程实际是心灵碰撞、营养传递地过程.他们地关系是教育、管理与被教育、管理,服务与被服务地关系.从伦理学角度来看是尊师爱生,既包含尊敬老一代或年长者地伦理意义,又包含了对下一代地关爱.一方面要做良师.深入学生耐心地做好学生地思想教育工作,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精神地发展,指导他们形成正确地世界观与人生观.因人施教,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地贴心人和引路人.另一方面要以关爱为本,做学生地知心朋友,研究和了解他们地心理和思想,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在情感、态度、意向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从而使学生尊重、信任、依靠老师.因此,主要从教育管理教师地角度谈谈构建两者关系地切合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转变旧观念,建立新观念.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地主从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地观念,这主要包括三方面地含义:从人学观地角度看,教育管理教师与学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而产生关系地,因此要从人地本质来审视两者地关系.首先,以谋求学生地全面与自由发展为终极目地,努力为满足他们地自我实现需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其次,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在人地权利与人格上和自己完全平等地人,不轻易做各种主观臆测地批评、嘲笑等侮辱学生个性和人格地行为及打击学生地积极性.不能以树立教师威信为借口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或认为自己就是标准,就是答案,不听取学生地意见.允许学生保守自己地“小秘密”.再次,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反对任何形式地偏爱,做到公平公正.从学生地角度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体察学生地情绪感受,而不是顺从自己工作地方便.要有正确地角色职能观,明确认识到自己作为教育者、服务者、组织者、心理卫生地指导者等多种角色,要以个人魅力包括人格品质、精神力量等去教育、感化学生,点滴渗透,潜移默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热爱学生.班主任地爱能使师生在情感、心理上接近,能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依赖地桥梁.它一方面能激起辅导员对自己地工作地兴趣和爱好,促使班主任产生各种良好地、切实有效地教育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将班主任当作可信赖地人,愿意向他吐露衷情,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上地问题都会经常向他请教,希望老师能给自己指导,并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和劝告,甚至有地学生还会将老师对自己地爱转化为接受管理地内在动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采取适当地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我认为,专制或放任式地教育管理方式都是不恰当地.在社会转型期中,大学生地自我意识增强,应积极创造生动活泼地民主气氛,以民主地方式进行管理.在方法上,不宜简单粗暴,要采取适合青年心理特征地工作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地问题:一是教育方法地灵活多样,切忌“一刀切”,例如可采用单独谈话、集体讨论或寓教育于活动中等.二是把握最佳教育时机.不要急于找处于心理抗衡状态中地学生强施“教育”,那往往会引发更大地矛盾与冲突.而要寻求适当地时机,循循善诱.在处理学生与自己地矛盾时,要勇于承当责任,把自身摆在化解矛盾地主要位置,以宽厚地胸怀宽容学生地一些不当举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浅析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析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5-07-08T13:26:14.8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作者:曾建[导读] 紧张型师生关系。教师多以自我为中心,对待学生缺乏爱心、耐心,简单而粗暴。 曾建四川省苍溪歧坪中学校628421 摘要:随着社会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师生关系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影响,也注意到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师生关系构建 师生关系(teacher-student relation)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一、当前中学师生关系出现的问题 1.紧张型师生关系。教师多以自我为中心,对待学生缺乏爱心、耐心,简单而粗暴。教师喜欢训斥、批评、讽刺学生,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强制力量和日常权威。这种类型容易导致师生间的相互不满和情感对立,学生讨厌老师的教学。这种师生间的对立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造成了教学气氛的紧张。 2.冷漠型师生关系。老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失去了热情和信心,无视学生的要求,置学生于不闻不问。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授课课堂,会对学习失去热情和兴趣,严重地影响了其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也没有教学激情,教与学都陷入低谷,严重地阻碍了教学。 3.亲密型师生关系。老师真诚对待学生,教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体现出师长的关怀,有浓厚的师生感情。学生也热爱尊重老师,和老师成为亲密的朋友。这样的师生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关系,起到教学相长、事半功倍的作用。过于亲密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教师会越来越缺乏威信,对班级难以管理。对学生的管理也可能出现个人情感因素,让学生感觉不公平。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虽然从表面上看仅涉及教师和学生双方,但却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也影响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1.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也就应运而生。在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大背景下,教师已不再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而是陪护者、服务员。 2.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还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影响人的行为效果,”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们心情舒畅。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构建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认为要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方面 (1)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能为人师表。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施教者,也是学生的模范和榜样,他(她)们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其中包括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思想素质修养。知识是很吸引人的,尤其是对好奇心很强的中学生来说,要用知识来吸引学生。(2)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有序的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新的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3)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互动,促进情感交流。老师和学生在课堂的交流主要是关于课堂知识的传授,很少有私人感情的交流。师生间也就缺失了人文的一面。而课余时间就是师生交流的一个良好时机。(4)教师要用爱去感化、教育学生,多体现出人文关怀。教师素质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用爱去教育学生,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伟大、迷人。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把个人情绪带到教室,不忽视学生的困难等,这些都是教师应该遵守的规定和职业道德,每位教师都应该很清楚,但却有很多人都没做到。 (5)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情况、性格、脾气都不一样,因此,对待、教育他(她)们的方式也就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对待他们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尽一样,只要教师怀着一颗仁爱的心去关心、管理学生,和学生交往,就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2.学生方面。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者施教和受教育者的内化过程,在这个双向过程中受教育者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学生角度而言,要抵制社会错误思想,要尊敬老师,虚心聆听教师的教诲,服从教师的正确指导。 3.学校方面。学校要致力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学校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师生关系的构建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师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在推进继续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校园文化的构建,规范教师的言行和仪表,营造和谐的校园风气。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4.社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社会是师生关系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市场经济影响的扩大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在人们心中逐渐的根深蒂固,社会早已把“光辉”的人民教师放到了神龛上面。 四、结语 古人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参考文献 [1]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2]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实施中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机械学习的现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更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要搭建一个以平等为基础的教育平台,构建教学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新型模式,构建以尊重、关爱、民主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新课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想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真心实意配合老师开展好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相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 现在的不少中小学生,无论是学习素质或是心理素质都普遍较差,厌学情绪也较为严重,其思想品质不纯,行为不端,他们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不能只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去做人。在我们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要进行打击报复,而老师则粗暴地采取不让上课、赶出教室、交学校处理、请家长等手段,这样的事情、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并有所上升。这种现象的出现,使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重新认真审视一下,在当今社会中应该如何构建和维系牢固而又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为改观,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当今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困惑。去年全国有几起教师被杀事件,听起来骇人听闻,但也确实折射出师生关系不融洽对立仇视的状况。这不得不让教师担心,我们的教育方法也该改革了。 现今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放出来。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新型师生关系 发表时间:2011-01-19T11:40:45.0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刘秀玲朱中寿[导读] 良好、恰当的教育手段既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又是师生关系得以和谐融洽的一根彩带。 ◆刘秀玲朱中寿山东省昌邑市北孟第一中学261318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教育活动过程中一对最基本的矛盾,师生间这种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存在的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就是师生关系问题所在。那么,新时期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何在呢?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思考,本人认为有如下主要几个方面: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不良观念 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虽然有教师应尊重、爱护、理解学生的观念和要求,但它更强调教师在教育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占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只能惟命是从,不能随意评价老师。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某些教师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往往放不下架子,不愿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不能主动与学生交心,即使某学生有偏常问题,也要求学生必须主动找老师检讨方是“常理”,因而致使师生相互欠沟通、欠理解,学生“口服心不服”,导致师生关系问题出现。 二、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良好、恰当的教育手段既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又是师生关系得以和谐融洽的一根彩带。然而,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意气用事,简单粗暴,教育手段出现偏差,致使事不达意、事与愿违,非但未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教育不良影响。例如,有时出现个别教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实施、师德教育的加强,许多教师已从理论上认识到体罚学生的危害性,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仍有些教师认为“在特定条件下适当体罚有其积极意义”或“轻度的体罚是无妨的”等,而没有深层认识到受体罚学生心灵上留下的阴影,甚至抱有抗拒或抵触的情绪,致使师生关系问题出现。 三、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书教好,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育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体魄。但现实中,却仍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仍以升学成绩的优劣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导致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成绩才是可见可摸的有形的东西,而学生的思想品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做了工作也难让人知晓的无形的东西。于是,一些教师只一味给学生搞题海战术,强化学习成绩,注重成绩的升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点等共性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知识、品德等个性作深入分析,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变化来揭示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加以指导帮助的意识和行为。同时,某些学校在管理体制中,仍未能把教书和育人真正作为衡量教师教育行为的统一标准,这样,学生身心既得不到健康和全面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又得不到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学生只能学到一些书本知识,离开书本知识,他们就会淡忘使他们得到“高分数”、“好成绩”的老师,出现学习成绩优异而对老师不那么好感甚至反感的现象,致使师生关系问题出现。 四、个别教师师德的滑坡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言传身教,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责要求,又是教师师德内涵的体现。但在现实中,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充斥,致使个别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受到震荡而歪斜,认为教师工资远未能体现其劳动价值,因而思想上不求上进、无事业心,工作上应付了事、无责任心,甚至利欲熏心,出现从学生身上“按劳取酬”的恶劣现象,导致师生关系问题出现。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反差 在现实中,一些独生子女往往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被两代甚至三代人像众星捧月一样呵护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力尽所能满足“明珠”的要求,对其教育亦只以多找其“闪光点”为主,而少触及其“阴暗面”,致使学生大多“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遭受挫折,从而形成了执拗的性格。在学校,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阴暗面”的指正和教育比起家庭严格得多,这样,一些学生往往受不了,哭鼻子的有之,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甚至私自出走有之等,致使师生关系问题出现。其中,新时期师生关系问题又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减弱上。当师生关系问题出现后,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学生不信任或不服从教师的教育。当师生关系问题与日俱增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暗地里或公开地释放出来,轻则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缺交作业、背后辱骂老师、为老师取绰号,重则对老师进行恐吓、当面“干仗”或私自出走。这些都与我们的教育目的严重相悖。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标。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维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和必要环境,而且还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怎样对待和处理师生关系问题呢?我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是重要环节。存在师生关系问题的有关教师应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努力营造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社会和家庭应切实优化教育环境,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内部机制的改革,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当然,应如何具体、系统、有效地预防师生关系问题的出现,妥善处理和解决已出现的师生关系问题,以保证师生关系良性循环,切实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新台阶,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容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容和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述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的氛围。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扬的促进者。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扬。 2.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程文件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内容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述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

识地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2.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

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与课堂教育教学 柘城县桥镇第一初级中学念全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必须言听计从,唯师是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几千年的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使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进程迅速发展,网络、计算机、资源库等信息化系统中的组成要素迅速浸透到学校教育中,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容和形式以及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相关的信息,这样就打破了以老师为主导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也打破了在这种体制下教师凭借知识资源而获得的教育权力和威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剖析,并探索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与课堂教育教学 新型师生关系,它表现在平等(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教师理解学生,一视的与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尊师爱生(学生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人格尊严,对教师有礼貌,愿意协助配合教师工作,虚

心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热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关心爱护。),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过教师),心理相容(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是协调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师生关系亲密,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二、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与课堂教育教学 (一)尊师爱生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平等 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浅谈新时期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浅谈新时期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发表时间:2009-07-07T17:11:17.873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郭民英 [导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现就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综述如下: 浅谈新时期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郭民英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共同形成民主与平等的价值观,形成“教”与“学”的双向良性互动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现就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综述如下: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民主、平等的现代教育理念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对基本关系,教师如何认识和处理这对关系,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过去教师是传授者、训导者的角色的观念,不以“权威”自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创设教育民主的氛围。它一方面体现了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挑战权威,以形成民主、接纳、友善、合作的健康人格。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的,尊重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权等,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三、建立合理、公平、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当前,许多学校的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对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既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大部分学生因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杜绝单一化、形式化,应建立合理、公平、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切实把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公民行为素养、学习能力与思维创新品质、艺术审美素养等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的价值评价。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 今天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资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掌握的信息量不一定少于老师,甚至有可能超过老师。一个知识陈旧滞后的老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一群满脑新事物、新思维,满嘴新概念、新名词的青少年学生,将是怎样的一种尴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眼中的教师应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是一位教育者。”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自觉地拓展知识视野,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发展方向,才能产生新思想、新创意,使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只有当老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深深折服时,才会使他们找到人生起步的坐标点,从而对他们的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和为人处世均会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研究开题报告《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的开题报告 北票市娄家店乡初级中学课题组 2012-11-26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新课程核心理念: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与学校教育相伴生,是发挥教育者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教育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组关系,它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特色,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通过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随处可见对这种师生关系即新的学生观的要求的体现。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们反对权威主义和体罚,崇尚自由精神,提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中世纪教育禁欲主义、权威主义、强制纪律棍棒体罚等陋习,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蒙田开展了“没有惩罚,没有眼泪”的教育实验,他认为对那些鞭打儿童的教师,自己就应该被鞭打。维多利诺则指出,应该跟随儿童的天

然本性前进;拉伯雷认为,教学方法要使整个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与其说是一个学生在学习,毋宁说是一个国家在消遣。”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勾画出了师生问题以人为本的,尊重人格伦理关系。 2、当代美国人本主义教育,针对60年代科技至上教育的精神弊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侧重情意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经验的学习及感受性的训练。提倡创建了一种积极的充满人性味的师生关系和校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展露个性、发展个性。他们提出了“四个R的教育”,采用背对法、沟通、拟情等教学策略。注重人际关系和谐和知情意整合发展。 3、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最著名的代表罗杰斯认为;构成道德教育的条件是感情和态度,是教师的真诚、坦率与学生的和谐一致,提出用真诚、接受和移情性理论来构建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师生关系的讨论非常有意义,它昭示着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深入到教育内部的深层次问题。对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功能及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民主。这种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研究视角的多学科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突破单一的教育学领域,将师生关系放到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阐释学甚至文化生态学的视域中去考察,对师生关系的解释更加丰富、深刻。其次,从静态描述走向动态过程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研究者更倾向于用具有动态性质的“师生互动”、“师生交往”来代替静态描述的“师生关系”,并努力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师生关系模式。第三,师生关系研究的人本主义价值趋向。这体现在文献中,研究者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并致力于构建“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也反映了我国教育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研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我们的课题研究从“人的高层次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重构一种多

浅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

浅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 发表时间:2019-05-23T14:57:34.09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作者:冯战侠 [导读] 从教已有26年了,这些年,有过喜悦,有过悲伤,成功过,失败过……但更多的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在教育教学中,我慢慢总结经验,探索出师生之间不是纯粹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沟通和理解的过程。 陕西省兴平市十一建学校冯战侠 从教已有26年了,这些年,有过喜悦,有过悲伤,成功过,失败过……但更多的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在教育教学中,我慢慢总结经验,探索出师生之间不是纯粹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沟通和理解的过程。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从心灵上沟通理解学生,学生才尊敬信服老师,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配合老师搞好学习。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不久,记得是国庆假后第一天便有学生向我请假,事由:其父过三周年。听到这些,我的心不由一颤。作为班主任,工作中对于学生请假更多的是核对其事由的真实性,但现在想想他也就不过十二三岁,却要面临这样的事情,不说生活中的星星点点的事情,单就后面两天过多的礼节孩子就要经历,在众多的亲朋接送,叩叩拜拜中,孩子会感受到什么呢?三年前他失去了父亲,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不仅享受不到父爱,作为男孩可能还要在家中承担其他的义务吧。从此他在人生的旅途中可能会懂得更多,他也许会更加成熟吧!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给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由此,我想到了师生关系,究竟怎样解释师生关系呢?我不想引经据典,就以从教十多年来的所见谈谈吧。 几年前,我由于身体素质较差,上课时间长就头晕,经常性的胃病发作。一次又是胃病发作,我强撑着上课,期间发现前排有学生桌子底下搞小动作,心底有了一丝生气,但是忍了,继续上课。一会儿讲台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如果你有病,就不用给我们上课了,你休息吧,我们会安安静静自己学习的。”那一刻,眼眶湿润了,这一张纸条抵过多少灵丹妙药啊! 03年我担任初三班主任,非典期间因为其他原因班级合并,我接收了另外一个班的学生。其中有一学生,从河南来此借读一年,他寄住在外祖父家。因远离父母,人生地不熟,加之语言障碍,与其他学生很少沟通。任课近乎一年,我对于他也没有特别的印象。就在接收他后,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对他的认识发生改变。 事情是这样的:中午课间操,他由于身体不舒服,做操时动作不到位,恰好被校长发现,罚站在中院,当着全校学生面。课间操结束后,他来到我办公室,向我告别。我很是诧异,也就一个月就毕业考试了,为什么退学?等仔细询问清楚了原因,才明白就是罚站一事,而且他已经向父亲打电话说过了,父亲答应了。就这件事,让他退学?我做班主任工作不到位吧?一番交流沟通,安慰劝说,他的心情平复了,决定继续留在这儿安心上学。在以后的近乎一个月的时间里,这样的沟通很多很多。他与同学有矛盾了,我教给他正确理解,换位思考,想爸爸妈妈了,让他分清主次,以学习为主。很多很多的事情对于他简单了。 毕业后,他回到了河南。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仍然经常打电话说说。经常的交流以致于互相了解对方,成为忘年交。时至今日,仍然隔断时间互报平安。 通过种种类似于上述的教育经历,我不禁思考师生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我想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 一.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老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保障。只有热爱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对待学生的时候才能有耐心。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成为每一个学生热爱的老师。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 二.尊重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和老师是平等的。老师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努力建立起朋友般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更倾向于和老师沟通交流。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 三.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生活环境、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在个性特点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性格的学生所能接受的批评教育的方式也不相同,教师如不了解学生的特点而盲目采用简单的教育方法,有时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思想和逆反心理。因此,要作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完善自己 老师在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人师表,言行皆为楷模。因此,老师应端正工作态度、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使自己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健的体魄、过硬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我看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既需要老师自身的过硬素质和能力,也需要老师关心、理解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做一个让学生都喜欢的教师。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

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作者:李玉花单位:丹东希望学校邮编:801709 古人言:“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尊师一直都是处于 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美德一直延续至改革开放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体 现着尊重、民主、平等、发展、和谐的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一名 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要任务就是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 能建立,教师在其中是起主导作用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间关系的能力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 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 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 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 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 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的修养是:有远大的理想和 高尚的情操;公正廉明,平等相待;业务精熟,知识广博;热爱学生,真情投入;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多才多艺,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 的尊敬。 二.了解自我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据,了解学生则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据此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正如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他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其次,教师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教师既要理解学生,将心比心,关怀备至,又要对他们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教师只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关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师生关系是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封建社会的 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甚至对学生进行严厉体罚, 学生也必须绝对服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关的关系是金钱关系,

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征(1)

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姓名:黎佳琪 学号:140402050 班级:14级英语本科2班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具有民主、平等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完善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有逐渐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作为新时期师生关系走向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主要特征。可以通过转型传统师生观,树立新型师生观;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产物。 师生关系已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且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发展。纵观师生关系的发展史,无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观,还是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家的“儿童为中心”的师生观,都是各执一端的极端化师生观,它们的局限性已在实践中充分凸显。至于我国教学理论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观,表面看来似乎解决了两种极端的师生观所遗留的问题,既考虑了教师,又照顾了学生。但该学说仍没有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说法以分离“教”和“学”来解释“双主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主导;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非主体,依然呈现出单一的“主—客”两极模式。总之,以上几种师生观,它们都没有超越“主体—客体”的认识范畴,都受到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制约,时代呼唤新型师生观的到来。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已成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2、尊重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热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 特征。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3、和谐相融。师生的心理相融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学生和个人之间,在 心理上能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教师的行为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要实现学生这一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的。 当代儿童知识面广,个性更突出,我们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体会到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宽容学生。 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死、过苛,过于统一,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自由,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尤其当前独生子女多,他们既早熟、又依赖,他们自尊、好强、知识面广,个性强。对于儿童的个性特点,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社会化的标准去评价一个儿童的品德,只能把儿童已有的个性当作教育培养的出发点。只有宽容,才能有教育(而不是指责、训斥、惩罚),才能有更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 我班一位叫李×的男孩,一天上午与同学吵架后,下午就带了一把刀藏在书包里,我知道后,先请小吉到办公室,倒杯水给他喝,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堆道理,他还是不拿出来,最后我想了想,先宽容他,告诉他你把刀拿出来并且以

后不再这样,你就与平常一样,什么事都没有。上了一节课后,他乖乖地交出了刀子。第二天我把刀子还给他母亲时告诉她不要打孩子,他还不懂事,宽容他,他会变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没听说他打人了。在这件事中,我先给自己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给学生以自由思想的契机,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上届我教了一位叫杜×的同学,在小学低年级学习与表现都不错,到了四年级,由于向社会学了一些这个年龄段所不该学的东西,如抽烟、打游戏机、打群架等。每次犯错误,少不了家校联系,我经常以大姐姐的身份同他交谈、与他交朋友,到他家家访,同他家长配合,让他认识了错误,鼓励他重新做起,给他补些基础知识,使他觉得学校没有抛弃他,老师宽容了他,最终同所有同学一样迈进了中学。 有人曾说,人生最难得遇到的是一个好的小学老师。是呀,学生们在教室里学过的东西也许会全忘却,而老师的教育会在他们的心里永远留下痕迹,甚至生根发芽。从某种意义说,由于儿童年纪小,阅历浅,奖惩的教育效果一般都较为明显。儿童是出现过失最多的时期,与成年人的明知故犯不同,儿童出现过失往往是出于好奇或无知,有时也与控制不住自己有关。 宽容是种博大的胸怀。宽容学生就是循循善绣,小心翼翼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