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致橡树公开课 精品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 精品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 精品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 精品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

执教人:殷玉茹执教班级:18机电2班

教材分析:

本诗编排在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是诗歌单元,重在培养学生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语文能力。这首诗对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高一的学生。该班学生全为男生,语文基础不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较薄弱,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是他们敏感、细腻、感受力强,可加以引导。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强调对话交融是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学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启迪者,是组织者、聆听者,更是学习的参与者,既要有效的控制课堂又要让学生敢说话、想说话、有话说。

教学设想:

本节课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刻领悟舒婷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并最终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爱情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2、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2)、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确定:

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

(2)、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教学方法:

精巧导入-- 创造美,激情诵读-- 感受美,仔细品味-- 领悟美。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梅花三弄》片段,学生跟唱。(开课求新,依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心态,刺激学生兴趣,强化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初步引发其审美愉悦。)

2、歌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一句中“情”的含义是什么?(爱情)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爱情是什么?其实每个人对爱情的感悟、理解都不一样。今天,我们欣赏当代女诗人舒婷一首《致橡树》,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

二、介绍诗人及创作缘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1、多媒体出示舒婷简介:

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创作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

2、介绍写作缘起:

1977年3月,舒婷陪归侨诗人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那天他感叹着:他邂逅过的美女多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望而生畏。年轻气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着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失望。当天夜里两点,舒婷一口气写完了这首《橡树》交给蔡其矫,发表时改成了《致橡树》。

三、解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歌主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反复诵读,初步感受诗情。(诗歌欣赏必须要反复朗读,通过对音韵、节奏、意象的反复品味,才逐渐悟到诗中情感,为共鸣奠下基础。)

1、请一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评。

2、听示范朗读。(播放名家朗读视频)

3、学生模仿,自由朗读。

4、学生朗读展示,评价。

五、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师生互动,交流感悟,逐层理解诗人的情感)。

(一)、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思考:诗人是一开始便提出自己的观点吗?那她是如何提出的?(否定传统观点——提出新观点)

2、思考:诗歌可分为几节?(2节)

(二)、紧抓意象,解悟诗情。

1、第一节意象赏析

(1)、讨论:出现那些意象?与橡树是何种关系?

(2)、思考:作者对这些不平等的关系持何态度?

(3)、思考:6个意象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诗人情感有何变化?

(4)、教师小结:女诗人对几千年来男女不平等现象冷静思考,希望在爱情上能够独立、平等,这种情感被压抑了几千年,现在似火山爆发,喷薄而出,其情感激昂澎湃,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似钱塘之潮,一浪高过一浪,推向高潮,这是发自内心的宣告,也是反思后的呐喊,所以诗人最后喊出:不,这些都还不够!

(5)、集体朗读第一节。

2、第二节意象赏析

(1)、结合标题,思考:本节重点刻画哪两种意象来表现爱情观的?

(2)、找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句子,并朗读。

(3)、思考:刻画了橡树和木棉各自什么特点?(图片展示,直观印象,便于理解)

(4)、思考:诗人认为橡树和木棉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揣摩句子,理解爱情观)

(5)、理解最后大声告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作者揭示的爱情真谛是什么?

(6)、学生齐读。

(三)、主题及结构方式

教师总结:《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式的倾诉。在否定传统的附庸式、单方痴恋式、及一味牺牲奉献式的传统爱情观的基础上,提出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独立与平等,呼吁树立“独立平等、心心相印、相知相依、坚贞热烈、”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四)、深情朗读,深刻感悟

学生完成配乐朗诵,产生情感共鸣。

六、联系实际,树正确爱情观(找到课本与社会生活中的结合点,通过学习课本来关注社会现象。)

1、教师寄语:爱情是美好的、美丽的、浪漫的,但是爱情更意味着责任。同学们,你们正处于青春期,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该多想想,这棵树是否已长成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与你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所以,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爱情还需要等待。

2、齐读诗歌《十七岁的爱情》

3、畅所欲言:为了迎接未来的爱情,我们目前应做些什么?(明确学习、修身目标)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诗有百解”,对诗的理解往往角度不同,其感受也是不同的。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本诗主题还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多媒体出示创作背景)

2、这首诗中,“木棉”对“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话,会有何感想呢?请你用“橡树”的身份,尝试用诗歌的形式给“木棉”复信,题目为:《致木棉》。

3、背诵全诗,总结本诗艺术特色。

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否定肯定

凌霄花极力攀附相互依存

平等独立

鸟儿单方痴恋橡树木棉

心心相印

泉源险峰一味奉献

日光春雨同甘共苦

破——————————————————————————立

教学反思:(课后补充)

致橡树习题复习课程

致橡树习题

一、积累整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痴.(chī)情慰藉.(jiè)皎.(jiǎo)洁标识.(zhì) B.霹.雳(pī)虹霓.(ní)戏谑.(xuè)诗行.(háng) C.雾霭.(ǎi)眷.(juàn)属累.(lěi)赘红硕.(shuò) D.流岚.(lán)粗犷.(guǎng ) 濒.危(pín) 绮.丽 (q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一言堂旁征博引弃之如蔽履 B.诡秘吊书袋煞有介事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杀风景讳莫如深是可忍孰不可忍 D.辐射忘年交怵目惊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 B.对征税机制完善的国度,是没有特殊身份可言的,即便你是炙手可热的权贵,只要你有偷税漏税嫌疑,照样查你没商量。 C.今天我们提出减轻中小学生学业和作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发展创造能力。 D.生活的逻辑,抗议着书本上、文件上的某些逻辑,实践的检验,冲击着错误的、过时的结论。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无疑,老祖宗留下的许多民族美德积重难返,不是几个“款爷”、“富婆”的游戏人间所能改变得了的。 B.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能够见仁见智,达成共识,说明我们这个领导集体是坚强的。 C.国政府正加紧对恐怖袭击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并全面展开大规模军事调动,对恐怖分子实施军事打击已箭在弦上。 D.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5.(2007年海南、宁夏卷)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教案

教学过程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 2.听录音 3.齐读课文(配乐) 四、初读课文,交流体会 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 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 是哪三个,他们在诗中具 体指什么? 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 你”,另一个是“我”, 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 明确:“你”指“橡树”,“我” 指“木棉”。 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 起。 3.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 路是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先否定 传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 发作者的爱情观。分界线 是“不,这些都还不够”。 五、再读课文,分析意象 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 象。 明确: 凌霄花、鸟儿、泉源、险 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 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 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 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 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 朗读课文 了解内容 找出回答 思考回答 齐读第一部分 找出意象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 特点 把握诗歌内容 明确诗题 把握先破后立的结构 迅速提取信息 把握意象特点

教学过程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 重复单调的歌曲,是极力 攀附和只知依附的单方痴 恋。 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 藉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 托你的威仪。是不计代价 的给予的,还有日光和春 雨也是只知道贡献的,牺 牲自我的精神。 3.那作者否定了世俗的爱 情观后,提出了什么样的 观点呢?看第二部分。 明确:独立(的人格)、 平等的(地位)。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双方默契,互相尊重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六、三读课文,分析形象 1.橡树是什么形象?找出 相应诗句 明确: 坚毅、刚强、敏锐、有力 。“你有你的……像戟” 2.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 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3.木棉是什么形象?找出 相应诗句 明确: 美丽、温暖、热烈、真挚 、柔韧、感情丰富。 “我有我的……火炬” 4. 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象征女性的阴柔之 美。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 特点 齐读第二部分 根据诗句交流回答 根据诗句分析橡树 和木棉的形象 把握意象特点 把握内容 把握诗人爱情观 分析意象 把握橡树和木棉的象 征意义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教学文稿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十七、《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时间:二0一三年四月十五日地点:现代一二级技能高考班讲授人:刘焕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朦胧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从韵律美、语言形式之美、意境意象之美鉴赏诗歌。 4、理解作者的爱情观,从而对学生爱情观的树立有所引导 三、课型:公开课(配乐朗诵)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爱情,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一个亘古不衰的题材。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故事,有多少人在享受着爱的甜蜜,又有多少人在承受着爱的痛苦。有一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的,爱情啊,你究竟姓什么呢?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舒婷的《致橡树》,相信学过之后会有收获。2、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 (1)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板书):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痴恋”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对象,那么在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 同学们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与,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提升学生朗读的技巧,培养诵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诵读为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2、以合作交流为主,教师适时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 1、学生朗读指导 2、诗歌意象分析、主题情感把握。 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分析与情感把握。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多媒体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中国女性几千年来的地位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对舒婷《致橡树》的介绍。 二、音读,明确目标、初步感知(学生自主、教师点拨)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体验朗读的魅力,初步感知朗读的基本技巧。 2、指出朗读是学习诗歌的方法,介绍朗读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音读、意读、情读。 音读(初级):音准、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 意读(中级):以理解文意内容为目的,深入体会作者内在情感。 情读(高级):在意读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感受,进而声情并茂地再现作品。 三、意读,分析意象,感受内涵(合作交流、深入探讨) 1、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探讨以下问题: A、这首诗中两个最主要意象是什么?(明确:木棉——橡树) B、频繁出现了两个人称代词“我”“你”,“我”是什么?“你”又是什么? 明确:我是木棉——作者你是橡树——爱人 C、整首诗在构思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象征手法)

D、诗中还借助哪些意象来象征爱情中的一方?作者对她们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E 、这首诗的结构上该怎样划分层次? 明确: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划分。第一部分表达了传统爱情表现形式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对理想中爱情的憧憬。 2、(小组讨论)第一部分出现的意象中寄寓着怎样的爱情观?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你在朗读时候会怎么处理? 学生讨论明确:对攀附、依恋式的爱情是坚决否定的,对于奉献式的爱情,作者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高大,为了对方,她愿意献出“日光”般的温暖,愿意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但又觉得这样仍旧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不,这些都还不够!” 3、朗读指导: 问:第一部分哪些词读重音? 总结:A、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绝不像”“绝不学”; B、突出事物特点的修饰限制语——“攀援”“单调” C、强调某种动作的词语——“炫耀”“重复” 问:朗读停顿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A、依据标点符号; B、依据句子的语法结构; C、在某些需要突出、强调的内容前后; 4、鉴于知识面的的问题,此处教师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形象感受木棉和橡树的特点,把握作者意象选择的独到之处,从而更进一步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橡树是一种大型乔木,高度可达二三十米,材质坚硬,树冠宽大,有“森林之王”的美称。木棉是一种花树,花朵大而艳丽,树姿亦巍峨挺拔。既不像凌霄花攀附于橡树,也不像鸟儿依恋橡树,。 学生明确: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不能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提出独立和平等这种爱情观。 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攀附 痴情鸟——依恋——不(失去自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 木棉————————————————————平等独立 四、情读,调动情感、品味升华(课堂训练、能力提升) 1、学生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作者所描述的理想中的爱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朗读时该怎样处理? 此环节主要以学生朗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在反复比较中让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朗读能力得以提升。

(完整word版)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

《致橡树》教案 授课人授课日期2017.9.8 教学对象课题致橡树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 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过程1.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多媒体;朗读讨论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文学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主 题,那就是爱情。不同的 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心中思考心中的爱情观 以爱情观导入课文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的,等一下我们找几位同 学来交流一下。 二、作者及朦胧诗介绍 1.作者介绍齐读 了解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 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 表人物。主要作品有诗集 《双桅船》、《会唱歌的鸢 尾花》、《始祖鸟》,散文集 《心烟》等。 了解朦胧诗派 2. 朦胧诗介绍齐读 见多媒体

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 2.听录音 3.齐读课文(配乐) 四、初读课文,交流体会 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 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是 哪三个,他们在诗中具体指 什么? 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 “你”,另一个是“我”, 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 ? 明确:“你”指“橡树”, “我”指“木棉”。我 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3.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 教学过程 路是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先否定传 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发作 者的爱情观。分界线是“不, 这些都还不够”。 五、再读课文,分析意象 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 象。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 源、险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凌霄花 :借高枝炫耀 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 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 顾;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了解内容 找出回答明确诗题 思考回答把握先破后立的结构 齐读第一部分迅速提取信息 找出意象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把握意象特点特 点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 舒婷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5、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学生间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在西方,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让我们倾听女诗人的心声,倾听新

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一)初识诗歌 1、走进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梁小斌等。 3、解题 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明确:木棉致橡树木棉的自白 (二)鉴赏第一部分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文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 1. 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2.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2. 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

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 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1971年开始写作,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青年优秀诗歌奖。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三、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1、听录音 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 四. 师生合作探究/ (一) (分析第一节)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一、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②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优秀教案

十七、《爱情诗二首》教案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授课方式:诵读法、讲授法、鉴赏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1、什么是爱情?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但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

致橡树公开课 精品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 执教人:殷玉茹执教班级:18机电2班 教材分析: 本诗编排在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是诗歌单元,重在培养学生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语文能力。这首诗对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高一的学生。该班学生全为男生,语文基础不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较薄弱,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是他们敏感、细腻、感受力强,可加以引导。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强调对话交融是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学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启迪者,是组织者、聆听者,更是学习的参与者,既要有效的控制课堂又要让学生敢说话、想说话、有话说。 教学设想: 本节课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刻领悟舒婷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并最终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爱情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2、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2)、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确定: 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 (2)、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教学方法: 精巧导入-- 创造美,激情诵读-- 感受美,仔细品味-- 领悟美。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梅花三弄》片段,学生跟唱。(开课求新,依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心态,刺激学生兴趣,强化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初步引发其审美愉悦。)

致橡树经典教案

致橡树》教案1 、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O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To oak

致橡树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板书内容,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 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收 集整理的关于致橡树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 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 情感;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 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 起走。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 贞执着的爱情。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 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 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 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 的个性诵读?(配乐)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十七、《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时间:二0一三年四月十五日地点:现代一二级技能高考班讲授人:刘焕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朦胧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从韵律美、语言形式之美、意境意象之美鉴赏诗歌。 4、理解作者的爱情观,从而对学生爱情观的树立有所引导 三、课型:公开课(配乐朗诵)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爱情,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一个亘古不衰的题材。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故事,有多少人在享受着爱的甜蜜,又有多少人在承受着爱的痛苦。有一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的,爱情啊,你究竟姓什么呢?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舒婷的《致橡树》,相信学过之后会有收获。 2、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

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 (1)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板书):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痴恋”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对象,那么在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 同学们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与,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扩展:作者在写到“日光”“春雨”这两个意象时,不像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如果让你补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致橡树》教案 2

教学过程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 2.听录音 3.齐读课文(配乐) 四、初读课文,交流体会 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 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 是哪三个,他们在诗中具 体指什么? 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 “你”,另一个是 “我”,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 明确:“你”指“橡 树”,“我”指“木 棉”。我们”指木棉和 橡树在一起。 3.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 路是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先否定 传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 发作者的爱情观。分界线 是“不,这些都还不 够”。 五、再读课文,分析意象 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 象。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 源、险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凌霄花:借高枝炫耀 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 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 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 不顾; 朗读课文 了解内容 找出回答 思考回答 齐读第一部分 找出意象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 特点 把握诗歌内容 明确诗题 把握先破后立的结构 迅速提取信息 把握意象特点 3

教学过程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 重复单调的歌曲,是极力 攀附和只知依附的单方痴 恋。 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 藉险峰:增加你的高 度,衬托你的威仪。是不 计代价的给予的,还有日 光和春雨也是只知道贡献 的,牺牲自我的精神。 3.那作者否定了世俗的爱 情观后,提出了什么样的 观点呢?看第二部分。 明确:独立(的人格)、 平等的(地位)。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双方默契,互相尊重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六、三读课文,分析形象 1.橡树是什么形象?找出 相应诗句 明确:坚毅、刚强、敏 锐、有力。“你有你 的……像戟” 2.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象征男性的阳刚 之气。 3.木棉是什么形象?找出 相应诗句 明确:美丽、温暖、热 烈、真挚、柔韧、感情丰 富。 “我有我的……火炬” 4. 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象征女性的阴柔之 美。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 特点 齐读第二部分 根据诗句交流回答 根据诗句分析橡树 和木棉的形象 把握意象特点 把握内容 把握诗人爱情观 分析意象 把握橡树和木棉的象 征意义 4

《致橡树》名师教案

《致橡树》名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二、方法指导 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又离不开朗读,诗歌欣赏必须要反复朗读,通过对意象、音韵、节奏的反复品味,逐渐悟出诗中情感,为共鸣打下基础。所以鉴赏诗歌要:抓意象,品情感;析语言,赏技巧;联社会,悟哲理。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爱情的诗句,看谁搜集得多。 2、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四、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主要是创造气氛,奠定情感。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导入,现在由师生集体完成。主要是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或撰写的爱情格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三)、整体感知:通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和学生自己品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 我设计了三道题目 1、解释题目,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找出诗中出现的人称代词,并说出分别指代什么。 3、找出体现抒情主人公感情变化的关键句,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四)、合作探究 每一诗节围绕意象和象征手法各设计了两个问题 第一诗节 1、作者在这一诗节中使用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 2、这一诗节在语言表达(修辞、表现手法、句式等)上有哪些特点? 第二诗节

1、作者在这一诗节中是用哪两个意象来表现爱情观的? 2、概括作者认为的伟大爱情的内涵。 (五)、拓展延伸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明白了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着男性和女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诗人希望追求的爱情关系。而这种平等、独立、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就是伟大的爱情,这种爱情才会坚贞不渝,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不仅爱对方的外在美,而且爱对方事业、精神、品质等在内的内在美。在此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道拓展延伸题: 1、诗人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爱情观,而当代人对爱情的诠释还有多种观点,有人希望爱得腾云驾雾,爱得天翻地覆,爱得轰轰烈烈,爱得模模糊糊;有人歌唱在爱的路上牵手走过春夏秋冬,在相敬如宾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爱其所爱,无怨无悔,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感受。并说说你怎样看待校园爱情。 2、“诗有百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是说对诗的理解往往角度不同,其感受也是不同的。你对本文的主题还有哪些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3、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短文。 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告诫学生高中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涉足校园爱情。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教育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题关于诗歌主题的引申,主要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第三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提倡读写结合,“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问题设计也非常有吸引力,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学生应该能写出很多佳作。由于时间关系,我将这个小练笔作为课后作业。 (六)、欣赏苏芮的《牵手》,体会真正的爱情。 五、课后作业 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短文。

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这首诗,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之中,尚且不能丧失人格!以下是本人整理的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 1、导入: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2、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

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 (1)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

1《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

《致橡树》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但没有人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培养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通过名言警句引入课文 二、初步了解作者 三、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情感 四、(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明白诗歌中景物与橡树的关系,理解这些景物(意象)所代表的爱情观,和木棉对这些爱情观所持的态度。 凌霄花鸟儿泉源、日光、春雨…… 从这个题来了解意象的含义 2、理解木棉和橡树所代表的爱情双方,以及作为女性的“木棉”追求什么样的爱情观。 从这个题让学生掌握诗歌中象征的写作手法 3、明白木棉所追求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归纳诗歌主题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A、橡树、木棉等植物在诗中就是自然界的树木,没有别的意义。 B、《致橡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给橡树”,而是写给自己心目中的恋人的。 C、诗歌中的木棉树很美,但也只是高大橡树的一个陪衬。 D、诗歌中歌颂的爱应该是互相尊重、心心相印,

致橡树教案完整版

致橡树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感基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对诗歌情感的领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 难点:感悟诗人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我们看到了坚贞执着的爱情,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致橡树》则是一位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板书课题,作者)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及其朦胧诗派做了介绍,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诵读来把握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所提倡的爱情观。) 二、诗歌朗读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注意重音,停顿) 1、让一至两名学生示范朗读;(总结其朗读的优缺点) 2、播放视频朗读,学生跟读,进一步把握诗歌情感; 3、学生齐读诗歌,再次感受诗歌优美的词句与独特的意境。 三、赏读、研习诗歌 (师:读完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诗歌从第一行到13行为第一个部分,剩下的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中诗人写了哪 些意象(意象,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代表了哪些类型的爱情观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和学生一起完成,借助文中的诗句讲解) (ppt演示) 明确:凌霄花——攀附、炫耀鸟儿———痴情、单调歌唱泉源———常年送来慰藉 险峰——增加高度,衬托威仪日光——照亮前程、给予温暖春雨——播撒甘霖、滋润心田 依附式爱 情痴恋式爱 情 奉献式爱 情 否 定 和 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