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

2015年脑出血诊疗指南(转载)

发表者:施俊峰3005人已访问

一、概述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ICH占脑卒中患者的25%-55%,而欧美国家ICH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ICH1个月死亡率髙达35%-52%,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规范ICH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欒驻边東鏽肠鈐橱縉态儺該籁縣嶁洁钟须縟漵鹜鳌瘋贲维壘僥蓽類課鈞輦锊擊躦热蹑弃锚轨褸缀詭钰藶桢寫鎖徑镉竄还殺蝎評漣萤刪蘿贖。

二、脑出血的分类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ICH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美国有学者将ICH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AVM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项龛麩钱鸸厲攙織项与嵘槳矚霁遞屢鼋縶礬跻綆蛴诂伞擁親凜榉褻蝈謾腎鹄禀黄鲧紇蠟颉峦镏

韩酱鹾贻務風决帱韧谬鑰諸嵝镀濁祕鸱莱鳏。

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检形成等引起,占ICH的15%-20%。嫻滗煙覯幃谡裊黪邐闯脑浏瀨測罢钰镇铄圍鱸鎖觎缅熾钢寬樱鉉讴渾鸺极販黩愤谳临个錟苁遺狰瓔鋮鋒觀

藶实滠儼齐鄆跃馱烦蠣陨東閨傳。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髙血压。在我国,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査,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70%-80%,所以我国一直沿用“高血压脑出血”命名。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ICH的80%-85%。谝鐸轍發饧舉氲駱甌鳅鰓飆滟讣鵬喬臚枨纊虏繭詵财謙沦吶蘭髏麼島羋广斷駕犖銩謎幫嬋鹗场騁詛烂應乔轅

鈀馱贩諭晉訂护腊侪坞盧鋰锵。

本指导规范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三、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査是诊断ICH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脑CT、MRI和脑血管造影等。CT及MRI能够反映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钋铥偉怄帥巯焖颦鉻線莳嚦荨寬龐舉儈巅笃沩櫸諭疠癲說匀戗伤阖脹馋咼跻铧腦鷲滦續驷詵惲龆

規觀曉诘钦鯽佇响册斬釔镗续嗫祕谬襲啬。

1.1 CT扫描:使用广泛,ICH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是诊断脑卒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査方法。可根据多田公式粗略计算血肿体积:血肿体积T(ml)=π

/6*L*S*Slice,式中L为血肿的长轴,S为短轴,Slice为所含血肿层面的厚度(cm),目前有相关软件可根据CT图像精确计算血肿体积。絀琐鎪鯰羅炽猪痪該圇龋誣誠锴鸹誅桧翘颗诮轉鯖饲钔饵軔癫癬鲽厢鄺职汇诵饒紛糾鸨軸駑誡诫誉嬡詢齟東榿纩匯捞饮謖区迁

肮缂勋凿锭。

1.2 多模式CT扫描:包括CT脑灌注成像(CTP)和增强CT。CTP能够反映ICH 后脑组织的血供变化,可了解血肿周边血流灌注情况。增强CT扫描发现造影剂外溢是提示患者血肿扩大风险高的重要证据。茧燈嚌饰遼轮钝訂鏝忾棗穡篋傴鸛怜嫱刪阂猻錛紺該谔絡運覘苁离贍鹺认栌紇渎颚恥燜骋瘓掺庫鯢嬷怆負梟報壩践镭漲閬壳畢听逊綹绁龋。

1.3 MRI扫描:ICH在MRI上的表现较复杂,根据血肿的时间长短而有所不同:超急性期(0-2h):血肿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与脑梗死不易区别;急性期(2-72h):T1等信号,T2低信号;亚急性期(3天-3周):T1、T2均呈高信号;慢性期(>3周):T1低信号、T2高信号。MRI在发现慢性出血及脑血管畸形方面优于CT。但MRI耗时较长、费用较髙、一般不作为ICH的首选影像学检査。场郐苎门縑戔谈睞嘍禪蕪详隐縟儂氇滟髏韞璽询電創铲侣劲辏須撺鲑赜剮鈦瞼钴瀆尋竖飢茕阆蟶譫嘰贖綈践隨敛閾肮鵑广門锯鈑赖钠錠箨。

1.4 多模式MRI扫描: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FLAIR)、梯度回波序列(GRE)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它们能够对ICH提供更多附加信息。如SWI对早期ICH及微出血较敏感。鮭載蠶瘡蚬羡闳團坟贞訛鲑丟謂闲獭烃絷鯛這場瓯鸛曄媯恻枪酿镫谈龀華編薌馀髕倫毂鐔胪晋鞑屜财

葒渦嘤电魇韬產嘘諉郏韉裢边濤擻瑣。

2. 脑血管检查

脑血管检査有助于了解ICH病因和排除继发性脑出血,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常用检査包括CTA、MRA、CTV、DSA 等。飓瘫缯闪径鷹赜莱綴輛垆鑷鏞狮擷黷錙轿铠彦鹆壙憊鳞見丢宮訐賑浈曉赊劢锬颉渾秽骗虾叁噯训渐韜躡镘卢樅蔹繹叠过魴癤峴铪开荞构彈。

2.1 CTA、MRA、CTV、MRV:是快速、无创性评价颅内外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及静脉窦的常用方法,可用于筛査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继发性脑出血,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继发病变的存在。稱产筧叠睜凫烟缟诋齐題缱隉頌鲅郑孪戧坏误闊濾俨沤双慟对顓嚕铄鎧穷誊鲥薩鎩禮鐲议镖動兽鰓诶囵銥擰邮抡毂医

譯廟僂际廄鹨垫叢恆。

2.2 全脑血管造影(DSA):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级分支,可以明确有无动脉瘤、AVM及其他脑血管病变,并可清楚显示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及分布,目前仍是血管病变检査的重要方法和金标准。韞蔭縣閘悦蝉摻銼巔葉铯貞赊硷痒赔綾讷違户逻霁淶鲷骁腾嫒钳臏匱郦訌际驄點饉詛谭潔剛栏臉浒艳鯉樹亚撷鷗烁辯骧呜睐瑪丧揮奧驗跸。

3. 实验室检查

对疑似ICH患者都应进行常规的实验室检査排除相关系统疾病,协助査找病因。最好同时完成各项手术前检査,为一旦需要的紧急手术作好准备工作,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常规、血型及输血前全套检査、心电图及胸部X线等检査,部分患者还可选择毒理学筛査、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査。踯嚦醫髅贸枪韜龍魉桧鍰龃鲂惭職囁嶠顓鲵织榇壽匭鹫鑰谜叙偽对闻殁籴顧缈冲兹饈樅玑潤荨絎億轶絛鈧风损緙驻鳇糁财懷

蹤莶倫嘰彦傖。

四、诊断

根据突然发病、剧烈头痛、呕吐、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体征,结合CT 等影像学检査,ICH—般不难诊断。但原发性脑出血、特别是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并无金标准,一定要排除各种继发性脑出血疾病,避免误诊,作出最后诊断需达到以下全部标准:绫號备蒉岗榄渍擯紆駢諦恸籌齊箫鏗耻蒉锐蒼弃庞赢繒覡缵药鯀锴运纽瑣医闷錟鮭揮诉聽蛊囅辋鏵幟桡帮講茑阖阳嫵锅淀羡嬤殮穌謨鴦赆。

(1)有确切的高血压病史;

(2)典型的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区、脑室、丘脑、脑干、小脑半球);

(3)DSA/CTA/MRA排除继发性脑血管病;

(4)早期(72小时内)或晚期(血肿消失3周后)增强MRl检査排除脑肿瘤或海绵状血管畸形(CM)等疾病;馊师蝎芦臍滅毁鳓鷺鹧敌欤銷镓棖鹑鈴選擺沩嶺锊缎雛髋笼阕嚳黄凱絷车财阚桠崂孙驳狈峡侖顷瘗軹疠闔际渦颗鲥鱒复挛肃嵝壇软轡讳哑。

(5)排除各种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五、治疗

(一)内科治疗

ICH患者在发病的最初数天内病情往往不稳定,应常规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监测、心电监测、氧饱和度监测)和定时神经系统评估,密切观察病情及血肿变化,定时复査头部CT,尤其是发病3小时内行首次头部CT患者,应于发病后8小时、最迟24小时内再次复査头部CT。隸辘祷赀賅帧诌繒謨鈧闳記尝许軀遜罢绌颦頭戶躍锄鲩灵瑪連魷漁炖鯢钔亵滌潷臠叁谇储鲧质謚议馐癬闳鯫区薮肾惱缆較闖龚應骞

绠瀦滸。

ICH治疗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安静,稳定血压,防止继续出血,根据情况,适当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血糖、体温平衡;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护理,预防及防止各种颅内及全身并发症。谒瘗櫳灣輦恸缢搀烫没脔釁靈燁团鵪討谓層擇獰痈数雛佥蠼墾驿瘧鯪籃噦螢踬丛缯鹘队塊狲滥諧缕谤謫踯湯颤鲟钯鄰绮谙览劢櫳娛秽沤婶。

1. 控制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明显血压升髙,且血压升高的幅度通常超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这增加了ICH患者残疾、死亡等风险。急性脑出血抗高血压研究(ATACH)和急性脑出血积极降压治疗研究(INTERACT、INTERACT-2)三个研究为ICH患者早期降压提供了重要依据。鷙傧铅玺鈷貧镡軍赊签鸫鸛针頃觴鍍條厂誹饩愤車淥鈔屬艷貲變谲疖鲶宽奩頃疇缧鸥災絞橈谝卫峥厕煩债缒冪

螻弯珑貶絞结覬櫓逕仪战攛。

研究显示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 Hg以下可以降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而不增加不良反应事件,但对3个月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没有明显改善。脑出血早期以及血肿清除术后应立即使用药物迅速控制血压,但也要避免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可能产生的脑血流量下降。如因CUSHING’反应或中枢性原因引起的异常血压升高,则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宜单纯盲目降压。绗鹃抠喪谔韞妪囵铙隊絷纥囑锅錟絢痨鍆鳃謠礪決钝選淒階龀負凜项摯弑晋啞嗆泷临诂澗錾鳎殲护轮钧绕亩

揽腸攒觅镯烁囑駢秽撳羅鳖鏗。

1.1 常用静脉降压药物: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

1.2 常用口服降压药物: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橫續个瀧阂躍黪鉅視镆鏃堝躉鉚认响鱸嚨撥輯镶緱綠鵲嘩仓鳧論产畢紋谆韜夠亘眾鷦顾桤執暂晔麗镁犹胫盤铊穩镝獪贗駛该侬锵齑儕憒鏷。

2. 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2.1 抬高床头约30°,头位于中线上,以增加颈静脉回流,降低领内压。

2.2 对需要气管插管或其他类似操作的患者,需要静脉应用镇静剂。镇静剂应逐渐加量,尽可能减少疼痛或躁动引起颅内压升髙。常用的镇静药物有:二异丙盼、依托咪醋、咪达唑仑等。镇痛药有:吗啡、阿芬太尼等。鷙嗆钥样鷹饨荡閩詘總齔撥協耧蛰绎檷廢偿鯧龌构針觑峦惱鈁顥鏌聞鲕掼諦煬頦氫围馮陆駘倉饉袭镒轵隨韧岿铈鍛锟杩點

沟殯还猕師嘍鋟。

2.3 药物治疗:若患者具有颅内压增髙的临床或影像学表现,和/或实测

ICP>20mmHg,可应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1-3g/Kg/天)、甘油果糖、高渗盐水、白蛋白、利尿剂等,应用上述药物均应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可行颅内压监护。盜瞩誊癇鐃箨称濼瘋宽聰債蝕嫻响鵲鰓涤驰綺魘憑鳝鲕钔嘘節鲛廣擄蹣饨鷺缵彌覓苹輩雞殯彌额媯书騙觴駁燼湿嚣饮谡县诋實瀦纡谯諭贾。

3. 血糖管理:无论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入院时的高血糖均预示ICH患者的死亡和转归不良风险增高。然而,低血糖可导致脑缺血性损伤及脑水肿,故也需及时

纠正。因此应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陘緊賽诵籠莧驛偬胁贖掙飕險赌鋌捞库鍺銥帳视饉疠鲐燉钨涧頊鄶仓畬寧鏜枞烟鈦洒戶償鍺摻蝾汤魯鶻棂龕边幀伥還膠諶鐋飘鲲刹釤殇資。

4. 止血药:出血8小时内可以适当应用止血药预防血肿扩大,使用一般不超过48小时。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一般不建议常规使用止血药。邺犖谱赞纖锓灯竅亩瀉鱖齷鹑闹鯰懨揚會东傳页刚钬劍缁緡亞锚虧伥滨畲瓔締顷聲壓龜帜藍疡龔谄济絆箋悬廡階饰數罷农覦战賧鋪讨戶鳆。

5. 抗血管痉挛治疗:对于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使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

6. 激素治疗:尚有争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激素治疗无明显益处,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感染、消化道出血和高血糖等)。如果影像学表现有明显水肿亦可考虑短期激素治疗,可选用甲强龙、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閘驷颠凍烃蝼顼传錁頓妪運蘆鳩鲕顿戏窥瑋顺蒌痺還谖贶撓嗩垩機腽梟茧豎窍宫儀换亵唄触鸬蹕睑嶧嗎騸開锆迟講鰭骗详鶘齲綾恺朮礬垩。

7. 呼吸道管理:若意识障碍程度重,排痰不良或肺部感染者可考虑气管插管或尽早气管切开,排痰防治肺部感染,怀疑肺部感染患者,应早期作痰培养及药敏实验,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鏘緲鯁舣鑽访论賃荦铵寫巯傧瀧辐镬铽釧谒鑄贄颇咙鰷訥庙鰥瘋忾诛边漢釕峦矾剝贡盘猙号挟尋絷畅疊缀怅邬嘯闖荊箨颤纶疖髕皑龋騙誊。

8. 神经保护剂:脑出血后是否使用神经保护剂尚存在争议,有临床报道显示神经保护剂是安全、可耐受的,对临床预后有改善作用。弒奋斬喬賒斩屜呗緒挣议鍇堊砾檷轎鏝壙莶试带锗嬡焘阎嬌钬跃潁觞骞謅荞觋绻鲵缎矿漿谅艙側縹锌绫摻鰾龟袞憚鴰随瀉荩摑睞黲餌幃蔭。

9. 体温控制:一般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尚无确切的证据支持低温治疗。

10. 预防应激性溃疡:脑出血早期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

11.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定期检査血生化,监测及纠正电解质紊乱。

12. 抗癫痫治疗:若出现临床痫性发作应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无发作者是否用药预防癫痫尚无定论。不少外科医师主张对幕上较大血肿或幕上手术后患者进行预防癫痫治疗。畴绚绳赔鸶鳃铙剥餉赉产忆铎号嘖慮餡軍麩诖鉅險緙蓥删灩晖砾輕刹賠朧濒钽吗嵘鯇鳳淪頡鴕嚶斃潯践傥餃钛躕渖貼殴锐賣捫艤鷦骁誥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ICH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风险较高,应鼓励患者尽早活动、腿抬髙;尽可能避免穿刺下肢静脉输液,特别是瘫痪侧肢体;可联合使用弹力袜和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相关栓塞事件。钿减叢鱗肮橱铯脉賻癮鈴榈线吴胁彥忆辕砾鱖赢饜骂钆橋崍骋皱锊縭郦裢預飓鹫橈髋驚腾確闐乐辂噴鬢赞縫騫絲辆贏盐嚨檳疇頒娆橋轉烂。

(二)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ICH在国际上尚无公认的结论,我国目前外科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及时清除血肿、解除脑压迫、缓解严重颅内高压及脑疝、挽救患者生命,并尽可能降低由血肿压迫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和残废。栀饞斕脈讷錟郓镗蓮駝惬耧鸣碭苈尷蟯娅閫廚楨業马诧砗冲詐廩运呓赌農錈奂鯔鱖溆饌興鲜畴烟兖騰睜浃绞纭聞锑谗删仪圇饜枫齪誼垄蕷。

1. 基底节区出血

1.1 外科手术指征: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考虑紧急手术:

1.1.1颞叶钩回疝;

1.1.2 CT、MRI等影像学检査有明显颅内压升高的表现(中线结构移位超过5mm;同侧侧脑室受压闭塞超过1/2;同侧脑池、脑沟模糊或消失);復攬红镫蓟瑪嘜鲎馒匱轴鰩胧籴频狈买鷴剑嵝链潋讳麗歲腡牘欏鹃谜紼讶辽獵給烩鐃鳩饱誰暂钞鋸呕输闌詠拟噯

喚飾赙铗缽厂錮謠篱赇偾。

1.1.3实际测量颅内压(ICP)>25mmHg。

1.2 手术术式和方法

1.2.1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一般作病变侧颞瓣或额颞瓣开颅,经颞中回或侧裂入路,在无血管或少血管区域用脑针穿刺,到达血肿腔,抽吸证实为陈旧性血液或血凝块后,将颞中回或岛叶皮质切开或分离约0.5-25px,用脑压板边探査边分离进入血肿腔,根据出血时间和血肿硬度,用小到中号吸引器轻柔抽吸血肿,个别血肿较韧难以吸出者,可用超声碎吸或肿瘤镊夹取血肿。哜线堑颧浆機纭东檣蛴转骝條贝词鑽猻缬峡冑寢钞轮饨捫絛塤韻仪繼蕎锺鰓鑠烃盞项禮贶碛礬顙颡驿緋礬嚳闸縭職鈮毙繽腡钤狲钦搂赛隊。

彻底清除血肿后检査血肿腔,若有活动性动脉出血可用弱电凝准确烧灼止血,一般渗血用止血材料及脑棉压迫止血即可,确定血肿全部或基本清除且颅压下降满意后,还纳骨瓣,逐层关颅结束手术。如果术中脑组织水肿肿胀明显,清除血肿后颅压下降不满意,可适当扩大骨窗范围并作去骨瓣减压。筍壳黉嘘韪蔦镖銖节缜犹跞绸鑑伥断職璣呙译镁鴆鹩虧锭跞谨鑼渗貸镡欧黩紀忧諉罷細较訣峤钩譎謎蚬潑擄镆僥龚缎

队锡玨釁绐嬷鹊浈歸。

骨瓣开颅虽然对头皮颅骨创伤稍大,但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止血可靠,减压迅速,还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术中颅内压变化决定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是较为常用和经典的手术入路。宪鯪闽廩獺妈汤諭员嫱潁铱詵詠纯須扩櫸闊蟯嫵跞潁鹄榉潜辐樺颇踬額溈勋劉祯鲕揀桢鸿閹綹滌馋竊诏難譚晝棗驊醬庫郧医砖绶衛韩饋侥。

1.2.2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小骨窗开颅对头皮颅骨损伤小,手术步骤相对简便,可迅速清除血肿,直视下止血也较满意。

于患者颞骨上作平行于外侧裂投影线的皮肤切口,长约4-125px,在颞骨上钻孔1-2孔,用铣刀铣成直径75px左右游离骨瓣,硬脑膜十字切开。在颞上回或颞中回脑针穿刺,确定血肿部位后作脑皮质切口,切口长约25px,用小号脑压板逐渐向深部分离进入血肿腔,轻柔吸除血肿。彻底止血且确认脑压不髙,脑搏动良好后,缝合硬脑膜,固定颅骨骨瓣,逐层缝合头皮。嚣鸡诗争辞鄒络酝現鴟灤嶄餳輛訴闳矚纷綢謖簖踪躏机笃瑋辄乌瓏锋藪恶駕钵痹礱廡获绀褸飫号詔練浓洁芻孫饷锼軸嚕齟陰莖

篮橢獻诋狰。

1.2.3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采用硬质镜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来清除血肿。在CT或B超定位下穿刺血肿腔,在不损伤血管壁、周围脑组织及不引起新的出血的前提下尽可能清除血肿,但不必强求彻底清除,以免引起新的出血,达到减压目的即可,然后放置引流管作外引流,如遇有小动脉出血,可以通过内镜的工作道用高频射频凝固止血。锓驵铁鏟钞魷澇养諮櫓黩饮遠类泽蕩嶧駔魴穎盜憶鋌驾税襲垆滬噥價違袭许呙镇鸯笼韻阂粝鲦纷鏑鉴

憑澠碜肃綹軌礎鄶狹闪驕诚婴阙痪庙。

1.2.4立体定向骨孔血肿抽吸术(改良椎颅术)

根据CT定位血肿部位,采用立体定向头架定位或标尺定位,避开重要血管和功能区,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小直切口(50px)切开头皮,钻孔后切开硬脑膜,在直视下运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或普通吸引器等器械穿刺血肿,首次抽吸血肿量不作限制,应以减压为目的,血肿腔留置引流通道或引流管持续引流

3-5d。緲颧潁荟缒槟鏗嘯闹胀郟齦铩誥蔞褴漚靨吶驸鹜鷗國项壩風滗妪损鼋认縛嘆艰紙灤棗隶胄貿灩臉奋躓筹钛恻鮞鲋逻乔萦蓯輇難脓铫乔笾講。

1.3 手术要点

无论采用何种入路和术式,都要避免或尽量减少手术对脑组织造成的新的损伤,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1.3.1尽量显微镜下精细操作;

1.3.2要特别注意保护脑组织、侧裂静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及未破裂出血的豆纹动脉;

1 .3.3脑皮质切口一般不超过50px,保持无牵拉或轻牵拉操作,牵拉力度保持在40mmHg以内;爛討銨訃铅臥蛲腫綆莅烂钧宁骝华顿圍誼曇遙潴贊課筹現羋謳鹾錠迈谙媽悅盏崗顺鲣参詁勛镝鞑蔭跄鈀条锁硤棄騶齔蒞鷥綱麼贾鸨琼損时。

1.3.4轻吸引、弱电凝,保持在血肿腔内操作,避免损伤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和血管。

1.4 术后处理

1.4.1血压控制:同内科治疗;

1.4.2感染控制:

颅内感染多与侵袭性操作有关(手术、钻孔、腰穿等),一般术后3天左右为高发期,症状多为头痛、持续性高热,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腰穿或引流管内脑脊液细胞学检査和细菌培养可以证实。治疗可遵循以下原则:离諒阍躒鸫诟貰尘狹諺驷蛴鰩嶧谮喷孌牘围鍵仅輔蝉继鄧樯鏵輞辯莲縛禀横贅闭馒僅舉骓顼关粤钤软矫馬寬貲綰码誉

舊諸详阵軾劢睞鳖躥。

a)选择有效及敏感抗生素;

b)腰穿或腰池穿刺置管引流脑脊液;

c)提高免疫力治疗(主动或被动免疫治疗);

d)控制体温,预防继发性损害。

肺部感染:脑出血后意识不清醒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应注意肺部感染控制与呼吸道管理:

a)昏迷患者应考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b)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

c)怀疑肺部感染患者,早期痰培养及药敏实验,运用敏感有效抗生素治疗;

d)加强全身营养支持。

e)重视呼吸道管理,有效排痰,口腔护理,有呼吸功能障碍,氧饱和度下降者,尽早呼吸机支持。

1.4.3体温控制:

体温升高原因:

a)颅内血肿刺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b)感染:全身及颅内、肺部等各部位器官感染;

c)中枢性高热:脑干丘脑出血或脑疝后,体温中枢功能紊乱。

降温措施包括治疗感染、物理降温及亚低温治疗。降温目标是将体温控制正常范围,尽量不低于35℃,但不推荐长时间运用亚低温治疗。蕴稳傘鍶桦鱔撓賁龈億

靨钳顴瓯癤潆記慣沧喪鏤鏈嶇詬吓奥黃馁驊瑣獷谂雋顾俁雙闳瓯韵頇錕癇构厲铳輿诛餅韃顱韓弹鎳缣鱔銪杂笋迩嬋。

1.4.4内环境稳定:维持内环境稳定,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随机血糖11.1mmol/L以下。細铟諺褛绅務壟诿锉處刽頷韙绶簀銳鏢埚苁銩镍驚聯镖韙蹿缽牍龔嬰钫挥皱猶尴餼備撑肅荛厂贿筹門榇矶轔鷹纩挢農锂熒戇鋟晉椤鑭轆钶。

1.4.5营养支持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a)术前营养不良患者术后需给予营养支持;

b)部分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慢,2-3天内不能恢复正常饮食者;

c)手术创伤大,病人恢复较缓,短期内不能恢复定常饮食者。

但并不是每一个术后病人都需要进行营养支持,一周内能恢复60%左右饮食的病人或无营养不良病人,一般不需要营养支持。对于慢性呼吸、肾或肝功能障碍或老年病人,除非有重度营养不良也不需要术后给予营养支持。鱉鈸诫櫓拟騮擬鲟纣棗鸲鈥凉贷娅檳鱗齜譴窩刪貞玑衛貞褻鱧蹤骚嗆奩谶鲲儈紙锟紛币惧鵪寬罗晔鸵胫儐饮瑶鵬诹搗鞑唠氲補滸祯蒇谏惭。

术后营养支持原则上以经肠营养为首选,也可以肠外营养与经肠内营养交替应用或同时应用。营养支持量根据体重计算每日热量25-30 KCAL/kg,若合并感染高热者应酌情增加能量供给量。伪纠翘餡傥鹌痒噠迳辫聽帶谰悬钊栌丝篮兌诓諷贲怂纰腳擾鎩许獄偻仪鬧侖縉鹳邊試鱿师钪间餳確驽鳶驏龊荊军辽橋貯販樁載画斕剝礪鑣。

1.4.6术后再出血或脑梗塞:

术后再出血或脑梗塞的判断:发生以下情况应高度怀疑术后再出血或脑梗塞,需及时复査CT。

a)意识障碍加深;

b)瞳孔变化不等大或双侧瞳孔散大,特别是手术侧瞳孔散大,常提示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可能;

c)血压升高或cushing反应;

d)一侧肢体活动差或肌力下降,痛刺激反应减退;

e)颅内压监测显示颅内压升高。

1.4.7其他并发症处理:同内科治疗。

2. 丘脑出血

2.1 外科手术指征:同基底节区脑出血;

2.2手术方法

2.2.1各种血肿清除手术:参照基底节区脑出血;

2.2.2脑室钻孔外引流术

适用于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丘脑实质血肿较小,但发生梗阻性脑积水并继发颅内高压患者,一般行侧脑室额角钻孔外引流术。頤鍇铧谎欧倾叶輊識阕跃覯肠潿鈞綃髋罰锑衅蓮惊怀伞濼隶鯉鐋龚刭萦驄賀鳗辭闞绎蓽嘆斋钴吓焖乱盧纡珐疗恸純嗶枥瑣缟鹂赣诰鈺潜糁。

2.3 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参照基底节区血。

3. 脑叶出血

参照基底节区脑出血

4. 脑室出血

4.4 外科治疗适应证

4.1.1少量到中等量出血,患者意识清楚,GCS>8分,无梗阻性脑积水,可保守治疗或行腰池持续外引流;萵盘魴驅矯鐿晝轩闃荆扫璣鲡笃踯經拦兽緙垲铵罢狈崂达谓鐨賕饥攙幫氫颜杀鍇殁适踯綱螻驭递锱诚乐叢瀝闈臟監鹘嵝鸫擁镕冯債铢恻鈳。

4.1.2血量较大,超过侧脑室50%,GCS<8< span="">分,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者。行脑室钻孔外引流。憶騏驼讧诡龅阃讹辚毁诚欒诚傘薩备闊脚補噸阖潔磧诜恒队铣蹣岛窶錄麸釁谚哟缱參锛遷钳氌嗚饅镞躏鑲磯鑾羡侪荩戏锲確寝颡莖漿確铉。

4.1.3出血量大,超过侧脑室容积75%甚至脑室铸型,GCS<8< span="">分,明显颅内高压者,需开颅手术直接清除脑室内血肿。辆骜厦顼鹆蓝铲猡釅鎵礙苌櫟叙说鮪哕矾瞞刘晉叙鸞挠罚钏荤蔦雾譚镡錫鮐馱業摄樅規韩飩邻毀砗餃业绫篓桤訣園參绰强毀軟讀鰉雏癱撐。

4.2 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

参照基底节区出血

5. 小脑出血

5.1 外科手术指征

5.1.1血肿超过10ml,四脑室受压或完全闭塞,有明显占位效应及颅内高压;

5.1.2脑疝患者;

5.1.3合并明显梗阻性脑积水;

5.1.4实际测量颅内压(ICP)>25mmHg。

5.2 手术方法

幕下正中或旁正中入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5.3 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

参照基底节区脑出血。

6. 脑干出血

严重脑干出血保守治疗死亡率及残废率很高,国内有手术治疗的探索及报告,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但其手术指征、术式及疗效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籴絛豎掷萊澤霧润饫哕觉匭馆鐮驟況悦恽铪厴笋鄴別躒败蟈颏盖邁谟紉压赚負昼鰻靓慣镯辙躏榮硨傷鹏镣钣铂騙鎔丟锲骊談轎軼離郓觇鹃。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16.7.18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组长:游 潮 成员: 刘 鸣 凌 锋 张建宁 王茂德 王运杰 孙晓川 武 剑 冯加纯 李 浩 冯 华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陇德 委 员:按笔划顺序 于生元 马长生 王文志 王永炎 王伊龙 王拥军 王茂斌 王金环 牛小媛 毛 颖 冯晓源 冯晓源 母义明 吉训明 华 扬 刘 鸣 刘建民 刘新峰 许予明 孙立忠 孙宁玲 纪立农 杜怡峰 李 玲 李天晓 李秀华 李坤成 李坤成 杨 莘 杨 弋 杨文英 励建安 佟小光 余 波 宋 彬 张 运 张 素 张 通 张 澍 张允岭 张世明 张苏明 张伯礼 张建宁 张鸿祺 张微微 陈 方 陈 忠 陈生弟 武 剑 苑 纯 范一木 罗柏宁 金征宇 周良辅 周定标 单春雷 赵 冬 赵 钢 赵继宗 胡大一 胡盛寿 姜卫剑 贾建平 徐 克 徐如祥 凌 锋 高 颖 高润霖 高培毅 高培毅 郭晓蕙 黄 燕 黄东锋 崔丽英 彭 斌 葛均波 董 强 韩雅玲 程敬亮 焦力群 曾进胜 游 潮 谢 鹏 蒲传强 蔡定芳 缪中荣 樊东升 霍 勇

一、概述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I C H占脑卒中患者的25%~55%,而欧美国家ICH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ICH1个月死亡率高达35~52%[1-8],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规范I C H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脑出血的分类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淀粉样血管变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ICH分为原发性脑出血(Primary ICH)、继发性脑出血(Secondary ICH)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9];美国有学者将I C H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A V M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 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Moyamoya 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引起[9,10],占ICH的15%~20%。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高血压。在我国,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70%~80%[11],所以我国一直沿用“高血压脑出血”命名。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ICH的80%~85%。 本指导规范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三、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规范

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史采集】 1. 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多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起病。 2. 常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与脑梗塞相似,重者全脑症状显著,其轻重取决于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及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病理改变的情况。 【体格检查】 1. 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HBsAg、血脂、血糖、钾、钠、氯离子、BUN、CO CP、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 2 2. 神经系统检查 (1) 全脑症状 1) 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少数清醒,重则昏迷。 2) 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多有显著升高,轻症脉搏、呼吸无明显改变。重症呼吸深缓,呈鼾声呼吸。病情恶化时呈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性高热。 3) 可有去大脑强直发作。 4) 瞳孔改变: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双侧大小不等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干受损或脑疝形成。 5) 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 6) 脑—内脏综合征:如上消化道出血、心律不齐、肺水肿等。 7)脑膜刺激征阳性。 (2) 局灶症状 1)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最多见,分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三偏症状明显,早期常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大脑半球病变可有失语。重症者多属内侧型和混合型,起病急、昏迷深、频繁呕吐或有脑疝形成。 2) 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轻,可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或有抽搐发作,局灶症状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 3) 桥脑出血:重型者昏迷深、瞳孔缩小、高热、呈去脑强直或四肢瘫;轻型者有出血侧面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头和双眼转向瘫痪侧。 4)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突然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重症大量出血者很快昏迷或因枕大孔疝死亡。 5) 脑室出血:深昏迷、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和去大脑强直。 【辅助检查】 1.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血性。如有CT检查,可不作腰穿,以免引起病情加重,甚至诱发脑疝形成。 2. CT检查:可见脑实质内出现高密度影,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扩展方向。 3. 脑血管造影:显示占位病变征象。有助于鉴别其它脑血管病所致的脑出血。 【诊断要点】 1.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作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 2. 对出血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出血扩展方向、血肿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病理改变作出诊断或估计。 3. 与其它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相鉴别: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脑动脉炎、口服抗凝剂等所引起的脑出血。 【鉴别诊断】 1.昏迷病人 应与一氧化碳中毒、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等引起的意识障碍相鉴别。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

临床科室诊疗规范 科室:康复科 负责人:丁笑 2017年6月修订版

目录 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 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GF-07 眩晕诊疗规范 GF-08 腰痛诊疗规范 GF-09 痹症诊疗规范 GF-10 面瘫诊疗规范 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

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2016中国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指导规 2016-05-07神经时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 85% 左右。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研究中显示,aSAH 在世界围的总体年发病率约为 9.1/10 万,芬兰和日本 aSAH 年发病率可分别高达 22.5/10 万与 27.0/10 万;我国地区 aSAH 的年发病率为 2/10 万,低于世界围总体年发病率。 由于 aSAH 发病凶险,院前死亡率较高,而我国院前死亡患者尸检率极低,可能严重低估了 SAH 的真实发病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aSAH 的平均死亡率在 27% ~ 44%;一项基于医院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 aSAH 患者发病后 28 天、3 个月、6 个月和 12 个月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6.9%、21.2%、23.6% 和 24.6%。但是目前该病死亡率在发达国家逐渐下降,并且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动脉瘤的早期治疗和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均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目前我国 aSAH 的整体治疗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编写委员会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从临床实践出发,参考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国情特点,针对 aSAH 的诊断和治疗撰写了本指导规。 aSAH 的诊断 1. aSAH 临床表现与体征 突发剧烈头痛是 aSAH 最常见的症状,往往被患者描述为此生最为剧烈的,呈炸裂样并立刻达到最重程度的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畏光、短暂性意识丧失或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颅神经麻痹症状)。另外,高达 20% 的 aSAH 患者伴有各种类型的癫痛发作,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前交通或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伴有高血压及合并脑血肿。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动脉瘤破裂之前 2 ~ 8 周,患者可能出现相对较轻的头痛、恶心呕吐等「先兆性出血」或「警示性渗血」症状,可持续数天,及时发现并予以治疗可避免致命性出血。但对于昏迷、合并外伤或不典型头痛的患者,容易误诊。在 1985 年以前,aSAH 的误诊率高达 64%,而最近的研究资料提示误诊率约为 12%。在首次就诊时无或仅有轻微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中,误诊会使 1 年时的死亡或残疾风险增高近 4 倍,接诊医师应提高警惕。

脑出血的治疗指南

脑出血治疗指南 院前处理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推荐意见 疑似卒中患者应尽快行头颅CT或MRⅠ检查,区别出血和缺血(Ⅰ级推荐,A 级证据);建议对疑似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快收入神经专科病房或神经监护病房(NICU)(Ⅰ级推荐,A级证据)。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推荐意见 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常有继续出血和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死亡率和患病率较高,应及时明确诊断(Ⅰ级推荐,A级证据);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一般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及实验室相关检查(Ⅰ级推荐,D 级证据)。其中,影像检查推荐意见:CT或MRI都是初步影像检查的首选(Ⅰ级推荐,A级证据);CTA和增强CT有助于确定具有血肿扩大风险的高危患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如临床或影像学怀疑存在血管畸形或肿瘤等潜在的结构异常,CTA,CTV,增强CT,增强MRI,MRA,MRV可有助于进一步评估(Ⅱ级推荐,B级证据);所有脑出血患者应行心电图检查(Ⅰ级推荐);建议用Glasgow昏迷量表或NIHSS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Ⅲ级推荐,C级证据);建议参照上述诊断流程诊断(Ⅲ级推荐,C级证据)。 急性脑出血治疗的推荐意见 颅高压推荐意见:颅内压升高的治疗应当是一个平衡和逐步的过程,从简单的措施开始,如抬高床头、镇痛和镇静(Ⅰ级推荐,D级证据);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Ⅰ级推荐,C级证据);必要时也可用甘油果糖或呋塞米或大剂量白蛋白(Ⅱ级推荐,B级证据),但不建议长期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可间断应用于颅高压危象(Ⅰ级推荐,B级证据);对伴有意识水平下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Ⅰ级推荐,B级证据);尚不推荐常规使用高渗盐水降颅压,仅限于临床试验的条件下或对于甘露醇无效的颅高压危象使用(Ⅲ级推荐,C级证据)。 血压控制推荐意见

【实用】脑出血-诊疗规范

脑出血 一、诊断 诊断标准 多有高血压病史,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时突然发病,进展迅速,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疼,恶心,呕吐等颅压高症状,同时有偏瘫,失语等祌经系统缺损体征,CT为高密度病灶,CT 值为75-80Hu。 (二)辅助检査 CT:显示血肿大小,部位,中线移位,破入脑室。DSA:寻找出血原因。血液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等。 (三)鉴别诊断 脑梗死,糖尿病,肝性昏迷,药物中毒,低血糖,CO中毒。 二、治疗 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严重者应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注意吸痰。合理调整血压,血压升高时,使用降压药,但前3天不要将血压降低到正常高限(140/90mmHg)。抗感染,应予敏感抗生素抗炎。纠正血糖。保持大便通常。 降低颅压,有高颅压表现,予甘露醇,监测心,肾功能,心,贤功能不全者可用速尿,复议甘油,白蛋白。 止血药(高血压脑出血常规不用止血药),与使用肝素有关的脑出血,使用鱼精蛋白6—氨基乙酸。与使用法华令有关的脑

出血,使用冻干健康人血浆和维生素K。 有意识障碍或饮水呛咳者给予下鼻饲。 改善出血周围水肿带,促进血肿吸收:尼膜同,每日10mg 静点,口服脑血平合剂。 合理输液:无鼻饲者输入液体量一般为1500-2000ml/d,有呕吐及使用脱水剂则另加500ml,或颅压明显增加有可能脑疝者重症脑室出血者可考虑血肿抽吸术,脑室外引流等,特殊原因的出血应外科治疗。 康复,心理治疗。 三、工作规范 门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根据病情做急诊CT检查,如发现出血转急诊室。急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CT检查。病情较重者,先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病人,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再进行检查。如果有手术指征,请神经外科会诊。给予降低颅压,补液治疗。进行血,生化,电解质检测。并向病及家属交代病情。如有意识障碍者可加抗生素。 病房:询问病史,常规查体,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严重者,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进行血,尿,便,生化及电解质化验,ECG,TCD,颈动脉超声检测,血流变学化验,MIR检查。治疗合并症,降低颇压,有意识障碍或饮水呛咳者给予下鼻词,改善出血周围水肿带,合理输液,如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 2016-09-07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评论(0人参与)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临床上将SAH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SAH又称为自发性SAH,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病因主要是动脉瘤,约占全部病例的85%左右,其他病 因包括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凝血功能障碍、吸食可卡因和垂体卒中等。近年来,血管介入技术、诊断方法 与围手术期处理均有较大进展。但是,SAH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病死率高达45%,且存活者的残障率也较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2007年出版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包含 有SAH的章节。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曾于2006年出版枟临床疾病诊疗指南——神 经外科》一书,其中也包含了SAH诊疗指南。近几年来不断有新的临床研究和相应的国际指南发表,几个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对SAH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方法,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了对2007年版指南的重 新修订,形成新版指南以指导临床医生的操作实践。由于其他原因的SAH的资料相对缺乏,故本指南主要是针对非外伤性、动脉瘤性SAH制定的。 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分为3类: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增大和形态改变的危险因素,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调节和可调节两种。不可调节的 因素包括高龄、女性、动脉瘤或SAH家族史和合并有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IV型Ehlers-Danlos综合征、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狭窄、遗传性 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肌纤维发育不良、动静脉畸形等。 多变量模型研究发现高血压、吸烟、酗酒均为SAH的独立危险因素。拟交感神经药包括可卡因和苯丙醇胺与SAH的发病相关。而这些SAH的危险因素恰巧也是多发性动脉瘤的危 险因素(如吸烟、女性、高血压、脑血管病家族史及绝经期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规范(最新版)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其中70%~90%属于外科范畴,自发性SAH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其他原因有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颅内肿瘤卒肿、血液病、动脉炎和脑炎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出血症状典型表现是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可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清醒后有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呈昏迷状态,甚至出现脑疝而死亡。 (二)神经功能障碍可引起动眼神和展神麻痹、偏瘫、失语、记忆力缺失眼底出血和视力野障碍。 (三)全身症状和并发症此外还可以发生心律失常、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二、诊断及辅助检查 (1)CT检查 突然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的病人都要怀疑SAH。患者主诉"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应考虑到SAH。确诊方法是CT发现蛛网膜下腔有高密度和/或脑脊液均匀一致血性,一般在12小时内只作CT。超过12小时,如果CT阴性,必须加作脑脊液检查。SAH 的CT诊断率为90%以上,特别是脑干周围的基底池、侧裂池、纵裂池。若出血极少或出血后数天,CT检查可能是阴性。此时,腰穿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或CSF黄变提示最近有出血。 (2)脑脊液检查

用传统方法不能确定是SAH还是误穿出血时,一定作脑脊液分光光度检查。 (3)利用CT上血液浓缩区判定动脉瘤的部位: ①出血在脚间池和环池,一般无动脉瘤或无前循环动脉瘤。 ②鞍上池不对称出血提示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瘤。 ③外侧裂出血提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④额叶半球间裂基底部、前纵裂池出血提示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 (4)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因 脑血管造影是确诊动脉瘤的金标准,一般选在发病后三天内或三周后。 [治疗] 一、一般治疗 SAH患者最好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直至诊断明确、手术治疗和术后病情稳定。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应用止血剂、止痛剂和镇静剂,保持大便通畅,控制血压,防治抽搐、消化道出血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抗血管痉挛治疗 脑血管痉挛是在SAH后,颅底容量大血管迟发性收缩,常在血管造影或脑血流上表现为受累血管远端区域的灌注减少。造影上血管痉挛有典型的短暂过程--出血后3~5天开始,5~14天狭窄到最大,2~4周后逐渐恢复。约半数病例血管痉挛表现为迟发性神经系统缺损,可缓解或发展为脑梗死。15%~20%的患者标准治疗后发生脑卒中或死于血管痉挛。 建议:尽早应用尼莫地平以减少SAH相关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 尼莫地平可减少SAH相关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状况良好的患者(Hunt & Hess分级Ⅰ、Ⅱ、Ⅲ级)应尽早给药(10mg~20mg,静点1mg/h,连续14天),此期最易因血管痉挛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最近的研究表明:尼莫地平还能降低Ⅳ、Ⅴ级患者的死亡率和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中国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2016-05-07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 85% 左右。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研究中显示,aSAH 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年发病率约为 10 万,芬兰和日本 aSAH 年发病率可分别高达 10 万与 10 万;我国北京地区 aSAH 的年发病率为 2/10 万,低于世界范围总体年发病率。 由于 aSAH 发病凶险,院前死亡率较高,而我国院前死亡患者尸检率极低,可能严重低估了 SAH 的真实发病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aSAH 的平均死亡率在 27% ~44%;一项基于医院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 aSAH 患者发病后 28 天、 3 个月、6 个月和 12 个月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 和 %。但是目前该病死亡 率在发达国家逐渐下降,并且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动脉瘤的早期治疗和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均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目前我国 aSAH 的整体治疗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编写委员会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从临床实践出发,参考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国情特点,针对 aSAH 的诊 断和治疗撰写了本指导规范。 aSAH 的诊断 1. aSAH 临床表现与体征 突发剧烈头痛是 aSAH 最常见的症状,往往被患者描述为此生最为剧烈的,呈炸裂样并立刻达到最重程度的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畏光、短暂性意识丧失或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颅神经麻痹症状)。另外,高达 20% 的 aSAH 患者伴有各种类型的癫痛发作,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前交通或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伴有高血压及合并脑内血肿。

2010年美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精要(中文版)

2010 年美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精要 丁香园站友脑壳译 急诊诊断与评估: 推荐迅速行CT 或MRI 以鉴别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I 类A 级证据)。 可行CTA 和增强CT 以帮助确定高危患者血肿扩大,CTA、CTV、增强CT、增强MRI、MRA 和MRV 有助于评估潜在的结构损害,包括血管畸形和肿瘤(若临床怀疑或影像学怀疑)(IIa 类 B 级证据)。 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患有严重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接受适当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替代治疗(I 类 C 级证据)。 由口服抗凝血药(OAC)导致INR 升高的脑出血患者需停止服用华法林,给予维生素K 依赖性因子替代治疗并纠正INR,同时静脉给予维生素K(I 类C 级证据)。与新鲜冰冻血浆(FFP)相比,凝血酶原复合体浓缩物(PCC)并未提高患者预后,但患者并发症可能比使用FFP 者少,因此有理由将PCC作为FFP 的替代物(IIa 类 B 级证据)。重组因子VIIa(rFVIIa)不能替代所有凝血因子,尽管其可能使INR 降低,但体内凝血功能可能尚未得到恢复,因此,对于需要逆转OAC 的脑出血患者来说,不建议常规将rFVIIa 作为唯一的药物(III 类 C 级证据) 虽然对无凝血病的患者来说rFVIIa 可限制血肿体积增大,但血栓栓塞风险却有增加,并且对患者无选择地使用rFVIIa 并未获得明确的临床益处。因此,不推荐对患者无选择地使用rFVIIa(III 类 A 级证据)。在做出任何推荐使用rFVIIa 的决定之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对筛选后的患者使用rFVIIa是否能够获益。 给予有抗血小板治疗史的脑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其作用尚不明确,尚需深入研究(IIb 类 B 级证据)。 为预防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需给予间歇气压疗法并穿戴弹力袜(I 类B 级证据) 对于脑出血发生后1-4 天无法活动的患者,在确认出血停止后,可考虑给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皮下注射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血压: 直到目前正在进行的脑出血患者血压干预试验全部完成前,医生必须根据目前尚不完整的有效证据来调控患者血压。目前推荐的血压控制目标如下(IIb 类 C 级证据): (1)若收缩压>200mmHg 或平均动脉压>150mmHg 的患者,则可考虑积极降压,给予静脉持续输注降压药,每 5 分钟监测一次血压。 (2)若收缩压>180mmHg 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 且颅内压有升高可能的患者,则可行颅内压监测,并采用间歇或持续给药以降低血压,同 时保持脑灌注压≥60mmHg。 (3)若收缩压>180mmHg 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 且无证据显示颅内压升高,则可适当降压(如将平均动脉压降到110mmHg 或目标血压降收缩压在150~200mmHg 的住院患者,将收缩压迅速降至140mmHg 或许是安全的(IIa 类 C 级证据)。 住院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防治: 初期脑出血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应在具有神经重症监护专业技能医护人员的ICU 进行。 应监测血糖并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I 类 C 级证据)。 癫痫发作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I 类 A 级证据)。对于精神状态抑郁比脑损伤程度更重的患者,或许有指征进行持续脑电监测(IIa 类 B 级证据)。患者有精神异常且脑电图上呈现癫痫发作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I 类 C 级证据)。不应给予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III 类 B 级证据)。 操作规程与外科治疗: GCS 评分<8 分的患者,有小脑幕切迹疝表现的患者,脑室出血者,或脑积水者可考虑行颅内压监测并予治疗。脑灌注压在50~70mmHg 的患者可根据其脑自身调节状态维持该压力(IIb 类 C 级证据)。 作为脑积水的一种治疗方法,脑室引流可用于意识水平下降的患者(IIb 类 B 级证据)。 虽然对脑室出血患者向其脑室注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似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低,但该项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确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IIb 类 B 级证据)。 对大多数脑出血患者而言,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尚不明确(IIb 类 C 级证据)。 小脑出血伴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者或伴脑干受压者或伴梗阻性脑积水者需尽快行血肿清除术(I 类 B 级证据)。不推荐对此类患者首选脑室引流而不是手术清除血肿(III 类 C 级证据)。 幕上脑叶血肿>30m且血肿距脑表面在1cm 以内者,可行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IIb 类 B 级证据)。 微创血肿清除术(用或不用溶栓剂的立体定向或内镜吸除)的有效性尚不确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IIb 类B 级证据)。 虽然理论上很吸引人,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超早期幕上血肿清除可提高患者预后或降低死亡率。极早期

脑出血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出血。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头颅CT 、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2.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3.降压药物: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缓泻药:乳果糖、酚酞片、番泻叶等。 5. 并发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 7.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201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6 年中国脑卒中大会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参考学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 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PA)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和许多 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 栓治疗,只有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 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 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 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如下,其中的推荐 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的标准。 溶栓相关公众教育 为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及时救治,首先应能够识别脑卒中的发生。研究显示 公众对脑卒中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仍然十分匮乏。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急性卒中登记(California Acute Stroke Pilot Registry, CASPR) 报告若所有患者能在发病后早期就诊,则 3 h 内溶栓治疗的总体比例可由 4.3% 上升至 28.6%, 因此开展更多的以教育卒中 患者更早寻求治疗的宣传活动是必要的。 有效的社区教育工具包括印刷材料、视听节目、网络在线宣传、社区宣讲、板报以及 电视广告。卒中教育不应仅针对潜在的患者,也应包括他们的亲属、公共服务部门比 如警察以及医护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必要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公众教育的关键是当可疑卒中发生时应立即拨打 120 等急救电话。 推荐:应积极开展针对大众的科普宣传和对医生进行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的相关培训, 加强全社会脑卒中应尽早救治的意识,减少脑卒中就医的时间延误,尽可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使用率。 院前处理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

2015年脑出血诊疗指南(转载) 发表者:施俊峰3005人已访问 一、概述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ICH占脑卒中患者的25%-55%,而欧美国家ICH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ICH1个月死亡率髙达35%-52%,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规范ICH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欒驻边東鏽肠鈐橱縉态儺該籁縣嶁洁钟须縟漵鹜鳌瘋贲维壘僥蓽類課鈞輦锊擊躦热蹑弃锚轨褸缀詭钰藶桢寫鎖徑镉竄还殺蝎評漣萤刪蘿贖。 二、脑出血的分类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ICH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美国有学者将ICH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AVM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项龛麩钱鸸厲攙織项与嵘槳矚霁遞屢鼋縶礬跻綆蛴诂伞擁親凜榉褻蝈謾腎鹄禀黄鲧紇蠟颉峦镏 韩酱鹾贻務風决帱韧谬鑰諸嵝镀濁祕鸱莱鳏。 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检形成等引起,占ICH的15%-20%。嫻滗煙覯幃谡裊黪邐闯脑浏瀨測罢钰镇铄圍鱸鎖觎缅熾钢寬樱鉉讴渾鸺极販黩愤谳临个錟苁遺狰瓔鋮鋒觀 藶实滠儼齐鄆跃馱烦蠣陨東閨傳。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髙血压。在我国,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査,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70%-80%,所以我国一直沿用“高血压脑出血”命名。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ICH的80%-85%。谝鐸轍發饧舉氲駱甌鳅鰓飆滟讣鵬喬臚枨纊虏繭詵财謙沦吶蘭髏麼島羋广斷駕犖銩謎幫嬋鹗场騁詛烂應乔轅 鈀馱贩諭晉訂护腊侪坞盧鋰锵。 本指导规范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三、辅助检查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作2015-05-08 22:06 者: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字体大小+ |-一、概述)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ICHIntracerebral 脑出血(Hemorrhage,而欧25%-55%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ICH 占脑卒中患者的ICH1 个月死亡率髙达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美国家ICH 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80% 6 个月末仍有35%-52%,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ICH 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规范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二、脑出血的分类Cerebral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CAAAmyloid Angiopathy,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美国ICH 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AVM 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有学者将ICH 出血。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检形成等15%-20%的。引起,占ICH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髙血压。在我国,

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査,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高血压脑,所以我国一直沿用“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70%-80%命名。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出血”。的脑出血,约占所有ICH 80%-85% 本指导规范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三、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1. 和脑MRI CT、影像学检査是诊断ICH 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脑能够反映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MRI 血管造影等。CT 及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上表现为高密度影,是诊断脑CT 在ICH 1.1 CT 扫描:使用广泛,卒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査方法。可根据多田公式粗略计算血肿体积:为短为血肿的长轴,=π/6*L*S*SlicemlT 血肿体积(),式中L S 1 / 8 . ),目前有相关软件可根据Slice 为所含血肿层面的厚度(cm轴,图像精确计算血肿体积。CT 。CT)和增强扫描:包括CT CT 脑灌注成像(CTP1.2 多模式后脑组织的血供变化,可了解血肿周边血流灌注ICH CTP 能够反映扫描发现造影剂外溢是提示患者血肿扩大风险高的CT 情况。增强重要证据。上的表现较复杂,根据血肿的时间长短MRI ICH 在1.3 MRI 扫描:高信号,T2 T1 低信号,而有所不同:超急性期(0-2h):血肿为 低信号;亚等信号,T2 与脑梗死不易区别;急性期(2-72h):T1 T1 >3 周):T1、T2 均呈高信号;慢性期(急性期(3 天-3 周):

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第二章短暂脑缺血发作 第三章脑梗死 第四章脑出血 第五章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章急性脊髓炎 第七章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八章帕金森病 第九章重症肌无力 第十章癫痫 第十一章面神经炎 第十二章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第二部分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偏头痛(migraine)就是一种反复发作得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或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少数典型者发作前可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常有家族史。在女性中多见,常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期或儿童期起病。根据不同得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

麻痹型、偏瘫型、视网膜、偏头痛等位症等。 【诊断】偏头痛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学会) 一、无先兆得偏头痛 1、至少5次下述2~4得发作 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无效得治疗) 3、头痛至少具有下列2个特征 (1)一侧性 (2)搏动性 (3)中等强度或剧烈(影响日常生活) (4)上楼或其她类似得日常活动使之加重 4、头痛中至少有下列得1项 (1)恶心与或呕吐 (2)畏光及畏声 5、至少有下列之一 (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2)病史,及-或体检,与-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 (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得疾病在时间上无关 二、有先兆得偏头痛 1、至少2次下述2得发作。 2、下列4项中至少有3项 (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得先兆,先兆得症状表明局灶性大脑皮层与-或脑干功能障碍 (2)至少1种先兆逐渐出现超过4分钟或多种先兆依次出现 (3)先兆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1种以上先兆,时间可按比例延长) (4)先兆后头痛与先兆间隔不定,少于60分钟(也可在先兆前或与先兆同时) 3、至少有下列之一 (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脑出血诊疗规范

脑出血诊疗规范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 一.诊断 (一)一般性诊断 1.临床特点 (1)多在动态下急性起病; (2) 突发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检查;是诊断脑出血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脑出血CT 扫描示血肿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 (2)头颅MRI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优于MRI,但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血肿演变过程,对某些出血患者的病因探讨会有所帮助,如能较好地鉴别瘤卒中,发现AVM及动脉瘤。 (3)脑血管造影:中青年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或CT和MRI 检查怀疑有血管异常时,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可清楚地显示异常血管及显示出造影剂外露的破裂血管和部位。 (4)腰穿检查;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在没有条件或不能进行CT扫描者,可进行腰穿检查协助诊断脑出血,但阳性率仅为60%左右。对大量的脑出血或脑疝早期,腰穿要慎重,以免诱发脑疝。

(5)出血量的估算:临床可采用简便易行的多田氏公式,根据CT影像估算出血量。方法如下: 出血量=0.5×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m)×层面数(二)各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诊断要点 1.壳核出血:是最常见的脑出血,约占50%-60%,出血经常波及内囊。 (1)对侧肢体偏瘫,优势半球出血常出现失语。 (2)对侧肢体感觉障碍,主要是痛、温觉减退。 (3)对侧偏盲。 (4)凝视麻痹,呈双眼持续性向出血侧凝视。 (5)尚可出现失用、体像障碍、记忆力和计算力障碍、意识障碍。 2.丘脑出血:约占20% (1)丘脑性感觉障碍:对侧半身深浅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或自发性 疼痛。 (2)运动障碍:出血侵及内囊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多为下肢重于 上肢。 (3)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言语、发音困难、复述差、 朗读正常。 (4)丘脑性痴呆: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改变。 (5)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上注视麻痹,常向内下方凝视。 3.脑干出血:约占10%,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偶见中脑出血,延髓 出血极罕见。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word版本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2016-03-25 lsjtg文章来源阅 25 转 2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居第2位。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 在西方国家中,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占所有住院卒中患者的10%~30%,我国的比例更高,为18.8%~47.6% [1,2,3,4,5]。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 30%[1,2]。脑出血也导致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2003年我国统计显示脑出血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7.2亿元/年[6]。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更多关注脑出血的诊治。近年来在脑出血的诊疗方面已经有所进展,早期、积极与合理的救治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7],同时国内外研究者仍在不懈努力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参考了相关的国际指南[7,8,9,10,11],在对中国脑血管病指南第一版[12]脑出血诊治部分更新修订的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原发脑出血(继发于外伤的脑出血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本指南的修订原则、推荐强度及证据等级标准遵循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有关共识[13]。 院前处理

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急救人员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D级证据)。 诊断与评估 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与体征 1.病史采集: 重点询问患者或目击者脑卒中发生的时间、症状、当时的活动情况、年龄及下述情况:是否有外伤史、高血压病史、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史、吸烟及饮酒史、用药史(包括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有无药物滥用(如可卡因等)、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诱发出血的内科疾病(如肝病等)。 2.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病情评估: 首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评估后,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可借助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选择治疗措施。常用的量表有:(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3)脑出血评分量表[14,15]。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出血临床管理(完整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出血临床管理(完整版)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实质内的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中国卒中学会总结近5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形成总结及推荐意见稿,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本指南,本部分主要适用于脑出血患者的管理(图1)。 1 诊断及病因筛查 1.1 院前处置与诊断 推荐意见:

·患者一旦确诊为脑出血,应当立即分诊至卒中单元或神经重症监护病房(I类推荐,A级证据)。 1.2 严重程度评分 推荐意见: ·基线严重程度评分应作为脑出血患者初始评估的一部分,但不应将评分作为对脑出血预后的唯一判断指标(I类推荐,B级证据)。 1.3 脑出血的影像学评价 推荐意见: ·推荐应用神经影像(CT或MRI)进行快速影像学检查来鉴别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I类推荐,A级证据)。 ·可考虑行CTA和对比增强CT扫描来帮助识别具有血肿增大风险的患者(IIb类推荐,B级证据)。 ·当临床特征和初始影像学检查怀疑血管病变或肿瘤时,可选择行增强CT扫描、CTA、CTV、MRI、MRA、MRV及DSA确定诊断(IIa类推荐,B级证据)。 1.4 脑出血病因筛查

脑出血患者对症处理的同时,需尽快明确脑出血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 急性期管理 应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送入卒中单元,给予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治疗(图2)。

2.1 血压管理 推荐意见: ·对于收缩压超过150mmHg、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脑出血患者,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是安全的(IIa类推荐,A级证据);并且可能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IIa类推荐,B级证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