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于saradc中逐次逼近寄存器的设计

应用于saradc中逐次逼近寄存器的设计

应用于saradc中逐次逼近寄存器的设计
应用于saradc中逐次逼近寄存器的设计

寄存器组的设计与实现

寄存器组的设计与实现 第______ _________组 成员___ ____ ____ 实验日期___ _____ _____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___________ 1、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Quartus软件的基本操作; 2、理解寄存器组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3、设计出寄存机组并对设计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出功能完善的寄存器组,并对设计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要求如下: (1)用图形方式设计出寄存器组的电路原理图 (2)测试波形时用时序仿真实现,先将不同的数据连续写入 4个寄存器后,再分别读出 (3)将设计文档封装成器件符号。 (4)数据的宽度最好是16位 2、能移位的暂存器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1)用图形方式设计出能移位的暂存器电路原理图,分别实 现左移、逻辑右移和算术右移。 (2)测试波形时要用时序仿真实现,测试数据不要全为0也 不要全为1,算术右移的测试数据要求为负数(即符号位为 1) (3)将设计文档封装成器件符号。 (4)数据的宽度最好是16位 三、能完善的寄存器组设计思想 1、对于寄存器组设计思路 利用具有三态功能的寄存器堆74670芯片进行设计,根据实验要求,需要设计16位的存储器组,则需要74670芯片4片,在寄存器组工作时,同时对4片74670芯片进行读写操作控制,封装后即可作为包含有4个寄存器的16位寄存器组在主机系统中调用。 2、对74670器件的学习 74670(三态输出4×4寄存器堆)提供4个4位的寄存器,在功能上可对4个寄存器去分别进行写操作和读操作。在寄存器进行写操作时,通过WB、WA两个寄存器选择端的组合和00、01、10、11、来选择寄存器,公国GWN写操作端控制进行三态控制,在GWN为低电平时将数据写入端数据D4D3D2D1写入该寄存器;在寄存

逐次逼近型ADC

理解逐次逼近寄存器型ADC:与其它类型ADC 的架构对比 Jul 02, 2009 摘要:逐次逼近寄存器型(SAR)模数转换器(ADC)占据着大部分的中等至高分辨率ADC市场。SAR ADC的采样速率最高可达5Msps,分辨率为8位至18位。SAR架构允许高性能、低功耗ADC采用小尺寸封装,适合对尺寸要求严格的系统。 本文说明了SAR ADC的工作原理,采用二进制搜索算法,对输入信号进行转换。本文还给出了SAR ADC的核心架构,即电容式DAC和高速比较器。最后,对SAR架构与流水线、闪速型以及Σ-Δ ADC进行了对比。 引言 特点。这些特点使该类型ADC具有很宽的应用范围,例如便携/电池供电仪表、笔输入量化器、工业控制和数据/信号采集等。 SAR ADC的架构 尽管实现SAR ADC的方式千差万别,但其基本结构非常简单(见图1)。模拟输入电压(V IN)由采样/保持电路保持。为实现二进制搜索算法,N位寄存器首先设置在中间刻度(即:100 (00) MSB设置为1)。这样,DAC输出(V DAC)被设为V REF/2,V REF是提供给ADC的基准电压。然后,比较判断V IN是小于还是大于V DAC。如果V IN大于V DAC,则比较器输出逻辑高电平或1,N位寄存器的MSB保持为1。相反,如果V IN小于V DAC,则比较器输出逻辑低电平,N位寄存器的MSB清0。随后,SAR控制逻辑移至下一位,并将该位设置为高电平,进行下一次比较。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LSB。上述操作结束后,也就完成了转换,N位转换结果储存在寄存器内。

图1. 简单的N位SAR ADC架构 图2给出了一个4位转换示例,y轴(和图中的粗线)表示DAC的输出电压。本例中,第一次比较表明V IN < V DAC。所以,位3置为0。然后DAC被置为01002,并执行第二次比较。由于V IN > V DAC,位2保持为1。DAC置为01102,执行第三次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位1置0,DAC又设置为01012,执行最后一次比较。最后,由于V IN > V DAC,位0确定为1。 图2. SAR工作原理(以4位ADC为例) 注意,对于4位ADC需要四个比较周期。通常,N位SAR ADC需要N个比较周期,在前一位转换完成之前不得进入下一次转换。由此可以看出,该类ADC能够有效降低功耗和空间,当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分辨率在14位至16位,速率高于几Msps (每秒百万次采样)的逐次逼近ADC极其少见。一些基于SAR结构的微型ADC已经推向市场。MAX1115/MAX1116和 MAX1117/MAX1118 8位ADC以及分辨率更高的可互换产品MAX1086和MAX1286 (分别为10位和12位),采用微小的SOT23封装,尺寸只有3mm x 3mm。12位MAX11102采用3mm x 3mm TDFN封装或3mm x 5mm μMAX?封装。 SAR ADC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功耗随采样速率而改变。这一点与闪速ADC或流水线ADC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06计算机 6 班姓名:李凯学号:20063007 完成时间:2009年1月3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在实验机上设计实现机器指令及对应的微指令(微程序)并验证,从而进一步掌握微程序设计控制器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指令系统与硬件结构的对应关系; 2.通过控制器的微程序设计,综合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核心知识并进一步建立整机系统的概念; 3.培养综合实践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针对COP2000实验仪,从详细了解该模型机的指令/微指令系统入手,以实现乘法和除法运算功能为应用目标,在COP2000的集成开发环境下,设计全新的指令系统并编写对应的微程序;之后编写实现乘法和除法的程序进行设计的验证。 三、课程设计使用的设备(环境) 1.硬件 ●COP2000实验仪 ●PC机 2.软件 ●COP2000仿真软件 四、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步骤) 1.详细了解并掌握COP 2000模型机的微程序控制器原理,通过综合实验来实现该模型机指令系统的特点: COP2000模型机包括了一个标准CPU所具备所有部件,这些部件包括:运算器ALU、

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左移门L、直通门D、右移门R、寄存器组R0-R3、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中断向量寄存器IA、输入端口IN、输出端口寄存器OUT、程序存储器EM、指令寄存器IR、微程序计数器uPC、微程序存储器uM,以及中断控制电路、跳转控制电路。其中运算器和中断控制电路以及跳转控制电路用CPLD来实现,其它电路都是用离散的数字电路组成。微程序控制部分也可以用组合逻辑控制来代替。 模型机为8位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为8位,但其工作原理与16位机相同。相比而言8位机实验减少了烦琐的连线,但其原理却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 模型机的指令码为8位,根据指令类型的不同,可以有0到2个操作数。指令码的最低两位用来选择R0-R3寄存器,在微程序控制方式中,用指令码做为微地址来寻址微程序存储器,找到执行该指令的微程序。而在组合逻辑控制方式中,按时序用指令码产生相应的控制位。在本模型机中,一条指令最多分四个状态周期,一个状态周期为一个时钟脉冲,每个状态周期产生不同的控制逻辑,实现模型机的各种功能。模型机有24位控制位以控制寄存器的输入、输出,选择运算器的运算功能,存储器的读写。24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 XRD :外部设备读信号,当给出了外设的地址后,输出此信号,从指定外设读数据。 EMWR:程序存储器EM写信号。 EMRD:程序存储器EM读信号。 PCOE:将程序计数器PC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上。 EMEN:将程序存储器EM与数据总线DBUS接通,由EMWR和EMRD决定是将DBUS数据写到EM中,还是从EM读出数据送到DBUS。 IREN:将程序存储器EM读出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IR和微指令计数器uPC。 EINT: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ELP: PC打入允许,与指令寄存器的IR3、IR2位结合,控制程序跳转。 MAREN: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打入地址寄存器MAR。 MAROE:将地址寄存器MAR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上。 OUTEN: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送到输出端口寄存器OUT里。 STEN: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存入堆栈寄存器ST中。 RRD:读寄存器组R0-R3,寄存器R?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RWR:写寄存器组R0-R3,寄存器R?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12位逐次逼近寄存器型ADC转换器设计

逐次逼近寄存器型ADC设计报告 组员(学号):刘秀春20083511 贾明20083431 李强20083444 王紫彤20083526 专业(年级):集成电路设计2008级 课程名称: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 提交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一、组员分工: 序 号 组 员 承 担 工 作 1 刘秀春 比较器、SAR (设计,仿真,电路图,版图) 2 贾明 采样保持电路、时钟(设计,仿真,电路图,版图) 3 李强 DAC (设计,仿真,电路图,版图) 4 王紫彤 MOS 开关、运算放大电路(设计,仿真,电路图,版图) 二、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12bit 逐次逼近寄存器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 三、项目参数要求: 分 辨 率 12bit 采样频率 100KHz 功 耗 < 2mW 电源电压 2.5V 面 积 < 3mm 2 工作温度 0~80℃ 工艺技术 0.25um 四、项目设计内容: 1. 逐次逼近寄存器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 )整体结构: 2. 逐次逼近寄存器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 )的特点及应用: 特点:中级转换速度,低功耗,高精度,小尺寸 Analog In S/H DAC SAR LOGIC V DAC V COMP Vin SAR REGISTER COMPARE 图1 逐次逼近寄存器型模数转换器工作原理框图

应用:便携式仪表、笔输入量化器,工业控制和数据/信号采集器等 3. 逐次逼近寄存器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工作原理: SAR ADC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采样保持电路(S/H)、比较器(COMPARE)、数/模转换器(DAC)、逐次逼近寄存器(SAR REGISTER)和逻辑控制单元(SAR LOGIC)。模拟输入电压V IN由采样保持电路采样并保持,为实现二进制搜索算法,首先由SAR LOGIC控制N位寄存器设置在中间刻度,即令最高有效位MSB为“1”电平而其余位均为“0”电平,此时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输出电压V DAC为0.5V REF,其中V REF为提供给ADC的基准电压。由比较器对V IN和V DAC进行比较,若V IN>V DAC,则比较器输出“1”电平,N位寄存器的MSB保持“1”电平;反之,若V INVg2时,比较值为0,就会生成一个比刚才小一点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答案分解

习题一 1,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CPU,接口电路及外部设备组成。 CPU,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 接口电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 2,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有什么作用?说出各部分软件的作用。 答:软件是指能够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动作,都是在软件的指挥下协调进行的,因此说软件是微机系统的中枢神经。就功能来分,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它是由计算机设计者提供的专门用来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程序。对用户来说,系统软件只是作为开发应用软件的工具,是不需要自己设计的。 2)应用软件:它是面向用户本身的程序,即指由用户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各种程序。 3,常用工业控制机有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4,操作指导、DDC和SCC系统工作原理如何?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在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属于开环控制结构。计算机根据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对检测到的生产过程参数进行处理,计算出各控制量应有的较合适或最优的数值,供操作员参考,这时计算机就起到了操作指导的作用。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系统就是通过检测元件对一个或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经输入通道送给微机,微机将检测结果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再进行控制运算,然后通过输出通道控制执行机构,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达到预定的要求。DDC系统是闭环系统,是微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的一种应用形式。 (3)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系统):SCC(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系统比DDC系统更接近生产变化的实际情况,因为在DDC系统中计算机只是代替模拟调节器进行控制,系统不能运行在最佳状态,而SCC系统不仅可以进行给定值控制,并且还可以进行顺序控制、最优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等SCC是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和DDC系统的综合与发展。 5,说明嵌入式系统与一般微型计算机扩展系统的区别。 答:嵌入式计算机一般没有标准的硬件配置。嵌入式系统可采用多种类型的处理器和处理器结构。软硬件协同设计采用统一的工具描述,可合理划分系统软硬件,分配系统功能,在性能、成本、功耗等方面进行权衡折衷,获取更优化的设计。嵌入式系统多为低功耗系统。简单地说,就是嵌入式系统和微型计算机的扩展标准不大一样。 6,PLC控制系统有什么特点? 答:(1)可靠性高。由于PLC大都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应的保护电路及自诊断功能,因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编程容易。PLC的编程多采用继电器控制梯形图及命令语句,其数量比微型机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档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条左右。由于梯形图形象而简单,因而编程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计算机专门知识,就可进行编程。 (3)组合灵活。由于PLC采用积木式结构,用户只需要简单地组合,便可灵活地改变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规模,因此,可适用于任何控制系统。 (4)输入/输出功能模块齐全。PLC的最大优点之一,是针对不同的现场信号,均有相应的模块可与工业现场的器件直接连接,并通过总线与CPU主板连接。

位CPU设计与实现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论 文 姓名:某某 班级:计科一班 学号:

8位CPU的设计与实现论文CPU 的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控制完成计算机的各项操作,包括运算操作、传送操作、输入/输出操作等。作为模型计算机设计,将重点放在寄存器组,采取较简单的组成模式,以尽量简洁的设计帮助读者掌握CPU 的基本原理。 此次设计CPU就是为了了解CPU运行的原理,从而完成从指令系统到CPU 的设计,并且通过仿真对CPU设计进行正确性评定。 关键词:CPU,设计指标,电路原理图,运算部件,寄存器组,模型机 指令系统,微命令序列,数据通路 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设计指标 1. 能实现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STA(存数)、OUT(输出)、JMP (无条件转移)这五种指令; 2. 整个系统能正常稳定工作。 1.2 设计要求 1. 画出电路原理图; 2.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也可直接写在相关章节中),有 心得体会。 2. 方案论证与选择 2.1 CPU的系统方案

CPU 主要由算术逻辑单元ALU,数据暂存寄存器DR1、DR2,数据寄存器R0~R2,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器AR,程序/数据存储器MEMORAY,指令寄存器IR,微控制器uC,输入单元INPUT 和输出单元OUTPUT 所组成。图中虚线框内部分包括运算器、控制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和微程序存储器等,实测时,它们都可以在单片FPGA 中实现。虚线框外部分主要是输入/输出装置,包括键盘、数码管、LCD 显示器等,用于向CPU 输入数据,或CPU 向外输出数据,以及观察CPU 内部工作情况及运算结果。 1.运算部件 运算部件的任务是对操作数进行加工处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输入逻辑。(2)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3)输出逻辑 2.寄存器组 计算机工作时,CPU 需要处理大量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例如对指令信息进行译码,以便产生相应控制命令对操作数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加工,并且根据运算结果决定后续操作等。因此,在CPU 中需要设置若干寄存器,暂时存放这些信息。在模型CPU中,寄存器组由R0、R1、R2 所组成。 3.指令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 指令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用来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它的输出包括操作码信息、地址信息等,是产生微命令的主要逻辑依据。 4.程序计数器程序计数器(PC) 程序计数器程序计数器也称指令指针,用来指示指令在存储器中的存放位置。当程序顺序执行时,每次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PC 内容就增量计数,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增量值取决于现行指令所占的存储单元数。如果现行指令只占一个存储单元,则PC 内容加1;若现行指令占了两个存储单元,那么PC 内容就要加2。当程序需要转移时,将转移地址送入PC,使PC 指向新的指令地址。因此,当现行指令执行完,PC 中存放的总是后续指令的地址;将该地址送往主存的地址寄存器AR,便可从存储器读取下一条指令。 5.地址寄存器 CPU 访问存储器,首先要找到需要访问的存储单元,因此设置地址寄存器(AR)来存放被访单元的地址。当需要读取指令时,CPU 先将PC 的内容送入AR,再由AR将指令地址送往存储器。当需要读取或存放数据时,也要先将该数据的有效地址送入AR,再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 6.标志寄存器 标志寄存器F是用来记录现行程序的运行状态和指示程序的工作方式的,标志位则用来反映当前程序的执行状态。一条指令执行后,CPU 根据执行结果设置相应特征位,作为决定程序流向的判断依据。例如,当特征位的状态与转移条件符合时,程序就进行转移;如果不符合,则顺序执行。在后面将要介绍的较复杂模型计算机设计中设置了两个标志位:进位Fc、零位Fz。 7.微指令产生部件 实现信息传送要靠微命令的控制,因此在CPU 中设置微命令产生部件, 根据控制信息产生微命令序列,对指令功能所要求的数据传送进行控制, 同时在数据传送至运算部件时控制完成运算处理。 微命令产生部件可由若干组合逻辑电路组成,也可以由专门的存储逻辑组成。产生微命令的方式可分为组合逻辑控制方式和微程序控制方式两种。在本章所介绍的8 位模型CPU 设计中,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通过微程序控制器和微指令存储器

杭电计组实验4-寄存器堆设计实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同组姓名: 学号 : 实 验 位 置 ( 机 号 ) : 实验日期: 指 导 教 师: 实验 内容 (算 法、 程 序、 步骤 和 方 法)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Verilog HDL 进行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2)掌握灵活应用Verilog HDL 进行各种描述与建模的技巧和方法。 (3 )学习寄存器堆的数据传送与读 /写工作原理,掌握寄存器堆得设计方法。 二、 实验仪器 ISE 工具软件 三、 步骤、方法 (1) 启动Xilinx ISE 软件,选择File->New Project,输入工程名shiyan2,默认选择后,点 击Next 按钮,确认工程信息后点击 Finish 按钮,创建一个完整的工程。 (2) 在工程管理区的任意位置右击,选择 New Source 命令。弹出 New Source Wizard 对 话框, 选择Verilog Module,并输入Verilog 文件名,点击Next 按钮进入下一步, 点击Finish 完成创建。 (3) 编辑程序源代码,然后编译,综合;选择 Synthesize--XST 项中的Check Syntax 右击 选择 Run 命令,并查看RTL 视图;如果编译出错,则需要修改程序代码,直至正确。 (4) 在工程管理区将 View 类型设置成 Simulation ,在任意位置右击,选择 New Source 命 令,选择Verilog Test Fixture 选项。点击Next ,点击Finish ,完成。编写激励代码,观察仿 真波形,如果验证逻辑有误,则修改代码,重新编译,仿真,直至正确。 (5) 由于实验四并未链接实验板,所以后面的链接实验板的步骤此处没有。

微机原理复习题

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微机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用得最多的一种A/D转换方法是。 A.双积分式A/D转换 B.逐次逼近式A/D转换 C.计数式A/D转换 D.用软件和D/A转换器实现 2.段地址和偏移地址为126DH:3000H的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是。 A. 156D0H B. 426DH C. 3126DH D. 426D0H 3.USB总线的连接器为芯连接器。 A.4 B.5 C.9 D.15 4.8253的工作方式有。 A.六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5.8251中使用的内部时钟频率是波特率的。 A.1倍、8倍、16倍 B. 1倍、16倍、32倍 C. 1倍、8倍、32倍 D. 1倍、16倍、64倍 6.INTR信号的含义是。 A.CPU允许外设提出中断请求信号 B.接口向CPU发出的中断请求信号 C.中断禁止信号 D.中断允许信号 7.8086处理器有20条地址线.可寻址访问的内存空间为。 A.1K B.64K C.640K D.1M 8.由8086处理器组成的PC机的数据线是。 A.8条单向线 B.16条双向线 C.8条双向线 D.16条单向线9.8086处理器的一个典型总线周期需要个T状态。 A.1 B.2 C.3 D.4 10.8288的作用是提供的信号。 A.地址总线 B.数据总线 C.对存储器和I/O的读写命令 D.INTR 11.在8086/8088系统中,内存中采用分段结构,段与段之间是。 A.分开的 B.连续的 C.重叠的 D.都可以 12.计算机的存储器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存储容量、价格和存取速度间的矛盾 B.减小机箱体积 C.便于系统升级 D.便于读写信息 13.系统总线又称为,这是指模块式微处理机机箱内的底版总线。 A、主板总线 B、内总线 C、片内总线 D、局部总线 14.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台式PC机中Pentium 4微处理器的主频一般为__________ A、0.5GHz左右 B、1GHz左右 C、3GHz左右 D、5GHz以上 15. 按诺依曼结构理论,下面哪个不是计算机组成部分:__________ A、运算器 B、控制器 C、打印机 D、复印机 16.程序设计人员不能直接使用的寄存器是__________ A、通用寄存器 B、指令指针寄存器 C、标志寄存器 D、段寄存器17. Pentium微处理器的结构之所以称为超标量结构,是因为下面哪一种原因? __________ A、Pentium微处理器不仅能进行32位运算,也能进行64位运算 B、Pentium微处理器内部含有多条指令流水线和多个执行部件 C、数据传输速度很快,每个总线周期最高能传送4个64位数据

8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设计与版图实现

8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设计与版图实现 摘要 电子设计自动化,缩写为EDA,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而Tanner EDA则是一种在计算机windows平台上完成集成电路设计的一种软件,基本包括S-Edit,T-Spice,W-Edit,L-Edit与LVS等子软件,其S-Edit以及L-Edit为常用软件,前者主要实现电路设计,后者主要针对的是已知电路的版图绘制,而T-Spice主要可实现电路图及版图的仿真,可以用Tanner EDA实现电路的设计布局以及版图实现等一系列完整过程。本文用Tanner EDA工具主要设计的是8位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主要是用来实现数据的并行和串行之间的转换以及对数据进行运算或专业处理的工具,主要结构构成是触发器,触发器是具有储存功能的,可以用来储存多进制代码,一般N 位寄存器就是由N个触发器构成,移位寄存器工作原理主要是数据在其脉冲的作用下实现左移或者右移的效果,输入输出的方式表现为串行及并行自由组合,本设计就是在Tanner EDA的软件平台上进行对8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设计仿真,再根据电路图在专门的L-Edit 平台上完成此电路的版图实现,直至完成的结果和预期结果保持一致。 关键词:Tanner EDA;L-Edit;移位寄存器,S-Edit

8 bits shift register circuit design and layout Abstract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referred to as EDA,it is based on computers as the main tool,and Tanner EDA is a kind of software that complete the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on Windows platforms.Its Sub-Softwares include S-Edit,T-Spice,W-Edit,L-Edit and LVS and so on.S-Edit and L-Edit are commonly used software,S-Edit is primarily designed to achieve circuit,the latter is aimed primarily known circuit layout drawing,T-Spice can achieve schematic and layout simulation.We can achieve layout of the circuit design and a series of complete process layout used Tanner EDA tools.In this paper, Tanner EDA tools are mainly designed an 8-bit shift register.The shift register is mainly used for data conversion between parallel and serial,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tool operation or professional,its main structure is the trigger composition,flip-flop is a storage function,it can be used to store more hexadecimal code,In general N-bits register is composed of N trigger.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shift register data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pulse, mainly the effect of the shift to the left or right,input and output of the way of serial and parallel free combination.This design is in Tanner on the EDA software platform to 8 bits shift register circuit design and simulation,then according to the circuit diagram on special L - Edit platform to complete the circuit layout implementation,until the finis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and expected results. Keywords:Tanner EDA;L-Edit;Shift register,S-Edit

逐次逼近型AD原理及应用

AD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逐次逼近型) 1、转换方式 直接转换ADC 2.电路结构 逐次逼近ADC包括n位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如图1所示。它由控制逻辑电路、时序产生器、移位寄存器、D/A转换器及电压比较器组成。 图1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框图 3、工作原理 逐次逼近转换过程和用天平称物重非常相似。天平称重物过程是,从最重的砝码开始试放,与被称物体行进比较,若物体重于砝码,则该砝码保留,否则移去。再加上第二个次重砝码,由物体的重量是否大于砝码的重量决定第二个砝码是留下还是移去。照此一直加到最小一个砝码为止。将所有留下的砝码重量相加,就得此物体的重量。仿照这一思路,逐次比较型

A/D转换器,就是将输入模拟信号与不同的参考电压作多次比较,使转换所得的数字量在数值上逐次逼近输入模拟量对应值。对11.10.1的电路,它由启动脉冲启动后,在第一个时钟脉冲作用下,控制电路使时序产生器的最高位置1,其他位置0,其输出经数据寄存器将1000……0,送入D/A转换器。输入电压首先与D/A器输出电压(VREF/2)相比较,如v1≥VREF/2,比较器输出为1,若vIv0存1;第二个CP到来时,寄存器输出D7~D0=11000000,v0为7.5V,vA再与7.5V比较,因vA<7.5V,所以D6存0;输入第三个CP时,D7~D0=10100000,v0=6.25V;vA再与v0比较,……如此重复比较下去,经8个时钟周期,转换结束。由图中v0的波形可见,在逐次比较过程中,与输出数字量对应的模拟电压v0逐渐逼近vA值,最后得到A/D转换器转换结果D7~D0为10101111。该数字量所对应的模拟电压为 6.8359375V,与实际输入的模拟电压 6.84V的相对误差仅为0.06%。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昆明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目录 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1. 在“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中各单元组成系统构造一台模型计算机。 2. 本实验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形成整机概念。 课程设计内容设计一台基本模型机,并实现相关的指令。 二、课程设计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以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为平台设计完成。 1.按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设计一个微程序控制器。 2.设计给定机器指令系统以及微程序流程图,按微指令格式写出微 程序的为指令代码。

3.连接逻辑电路完成启动,测试,编程,测试,效验和运行,并观测运 行过程及结果。 4.将微程序控制器模块与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联机,组成一台 模型计算机。 5.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的数据通路。 6.通过在模型机上运行由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 与微指令的关系,建立计算机整机的概念,掌握计算机的控制机制。 7.按指定的应用项目进行汇编指令格式及功能设计,并设计相应的 机器指令代码,按照模型机数据通路设计实现机器指令功能的微程序.在 PC机上编辑机器指令和微程序,装载代码到TDN-CM++实验系统并运行,实现应用要求。 三、设计任务及分析 (1)设计任务: 从输入设备读取数据X并将其存入以A为间接地址的 内存单元,将X与R 0. 寄存器中的内容Y执行X ⊕,结果送到以B为直接地址的内存单元保存。 (2)分析: A:给R 寄存器直接置入01H. B:从数据开关给间接地址为0CH的内存单元置数,(03H). C:给R 0中的内容取反,结果存在R 中. D:将间接地址0CH中直接地址0EH中的内容(03H)放入DR1中, R 中的内容 放入DR2中,将DR1和DR2种的数进行异或运算,结果放在R 中. E:将R 中的内容存在直接地址为0DH的内存单元中. 四、设计原理 模型机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 本实验采用五条机器指令: 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其指令格式如下(前4位为操作码):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序号: 学号: C H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8位机微程序控制器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学 院(系): 专 业 班 级: 校内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实 习 时 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指导教师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课程设计的环境 (1) 3、课程设计的内容 (1) 3.1课程设计的原理 (1) 3.2课程设计机器指令 (3) 3.3微指令格式 (4) 3.4数据通路图 (6) 4、设计方案 (7) 4.1设计指令 (9) 4.2微程序流程图 (10) 4.3微指令二进制微代码表 (10) 5、验证与结果分析 (13) 5.1课设过程中所遇问题 (23) 5.2对应问题的解决 (23) 6、课程设计总结 (24) 6.1任务分工 (24) 6.2心得体会 (24) 参考文献 (26)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深入了解计算机各种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控制器的组成,指令系统微程序设计的具体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态微程序设计的概念;完成微程序控制的特定功能计算机的指令系统设计和调试。 总体概括而言,分为两点: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2、为其定义两条以上的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2、课程设计的环境 硬件环境:TEC-9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连接有关联的开关,使信号同步。 软件环境:HQFC-B1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进行微程序的写入。 3、课程设计的内容 1、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设计一台新的微程序控制器模型计算机。 2、选择合适的寻址方式,进行数据的提取。 3、确定你需要做的两条指令,并画出对应指令的流程图。 4、根据流程图,设计控制器代码。 5、根据控制器代码,在TEC-9实验系统上进行连线、调试,修改控制器代码。 6、最后,得出正确的控制器代码并完成实验报告、答辩,课程设计完成3.1课程设计的原理 TEC-9实验系统的组成:控制台、数据通路、控制器、时序电路、数字逻辑实验区、电源模块 时序发生器 时序发生器产生计算机模型所需的时序和数字逻辑实验所需的时钟。时序电路由一个500KHz晶振、2片GAL22V10组成。根据本机的设计,执行一条微程序指令需要4个节拍脉冲T1、T2、T3、T4,执行一条机器指令需要三个节拍电位W1、W2、W3,因此本机的基本时序如下:

EDA课程设计——移位寄存器的设计与实现

河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EDA技术与应用 题目移位寄存器的设计与实现 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EDA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姓名:学号: 设计题目:移位寄存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目的 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掌握EDA设计的一般方法;熟悉一种EDA软件,掌握一般EDA系统的调试方法;利用EDA软件设计一个电子技术综合问题,培养VHDL编程、书写技术报告的能力。为以后进行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打下设计基础。 二、设计任务 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移位寄存器的相关知识,利用VHDL语言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寄存器:双向移位寄存器、串入串出(SISO)移位寄存器、串入并出(SIPO)移位寄存器。 三、设计要求 (1)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收集、分析以及总结,给出相应课题的背景、意义及现状研究分析。 (2)通过课题设计,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3)学习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设计和实验结果。 (4)学生应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投入到课程设计过程中,认真查阅相应文献以及实现,给出个人分析、设计以及实现。 四、设计时间安排 查找相关资料(1天)、设计并绘制系统原理图(2天)、编写VHDL程序(2天)、调试(2天)、编写设计报告(2天)和答辩(1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江国强编著. EDA技术与实用(第三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曹昕燕,周凤臣.EDA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3] 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Mark Zwolinski. Digital System Design with VHDL.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 Alan B. Marcovitz Introduction to logic Design.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原理

一、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与计数式A/D转换类似,只是数字量由“逐次逼近寄存器SAR” 产生。SAR使用“对分搜索法”产生数字量,以8位数字量为例,SAR首先产生8位数字量的一半,即10000000B,试探模拟量Vi的大小,若Vo>Vi,清除最高位,若VoVi,“控制电路”清除最高位,若Vo

模数转换器(ADC)的几种主要类型

模数转换器(ADC)的几种主要类型 现在的软件无线电、数字图像采集都需要有高速的A/D采样保证有效性和精度,一般的测控系统也希望在精度上有所突破,人类数字化的浪潮推动了A/D转换器不断变革,而A/D转换器是人类实现数字化的先锋。A/D转换器发展了30多年,经历了多次的技术革新,从并行、逐次逼近型、积分型ADC,到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Δ型和流水线型ADC,它们各有其优缺点,能满足不同的应用场合的使用。 逐次逼近型、积分型、压频变换型等,主要应用于中速或较低速、中等精度的数据采集和智能仪器中。分级型和流水线型ADC主要应用于高速情况下的瞬态信号处理、快速波形存储与记录、高速数据采集、视频信号量化及高速数字通讯技术等领域。此外,采用脉动型和折叠型等结构的高速ADC,可应用于广播卫星中的基带解调等方面。∑-Δ型ADC主应用于高精度数据采集特别是数字音响系统、多媒体、地震勘探仪器、声纳等电子测量领域。下面对各种类型的ADC作简要介绍。 1.逐次逼近型 逐次逼近型ADC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模/数转换方法,它包括1个比较器、1个数模转换器、1个逐次逼近寄存器(SAR)和1个逻辑控制单元。它是将采样输入信号与已知电压不断进行比较,1个时钟周期完成1位转换,N位转换需要N个时钟周期,转换完成,输出二进制数。这一类型ADC的分辨率和采样速率是相

互矛盾的,分辨率低时采样速率较高,要提高分辨率,采样速率就会受到限制。 优点:分辨率低于12位时,价格较低,采样速率可达1MSPS;与其它ADC相比,功耗相当低。 缺点:在高于14位分辨率情况下,价格较高;传感器产生的信号在进行模/数转换之前需要进行调理,包括增益级和滤波,这样会明显增加成本。 2.积分型ADC 积分型ADC又称为双斜率或多斜率ADC,它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它由1个带有输入切换开关的模拟积分器、1个比较器和1个计数单元构成,通过两次积分将输入的模拟电压转换成与其平均值成正比的时间间隔。与此同时,在此时间间隔内利用计数器对时钟脉冲进行计数,从而实现A/D转换。 积分型ADC两次积分的时间都是利用同一个时钟发生器和计数器来确定,因此所得到的D表达式与时钟频率无关,其转换精度只取决于参考电压VR。此外,由于输入端采用了积分器,所以对交流噪声的干扰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能够抑制高频噪声和固定的低频干扰(如50Hz或60Hz),适合在嘈杂的工业环境中使用。这类ADC主要应用于低速、精密测量等领域,如数字电压表。 优点:分辨率高,可达22位;功耗低、成本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