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价值流动论(最新版)

价值流动论(最新版)

价值流动论(最新版)
价值流动论(最新版)

价值流动论 (最新版)
一、综述
价值流动论(Value Current Theory of Zhu Ming)是指由中国著名独立经济观察家、中国 市场经济学者、被誉为“世界经济哲学之父”、“现象经济学之父”朱明首次提出的一门新兴经 济学理论,又称朱明经济学,简称世界经济哲学或世界经济流动学。此理论,始于 2003 年, 研发至 2011 年,目前处于充实、完善中。此理论主要包含:“假设”;“理论分类”;“价值流 动的类型”;“函数公式”;“表观推论”;“要素理论”;“价值流动增值”与“价值物质”等新词汇的 定义。描述了“狭义”和“广义”的经济学特征 ”。同时对“研究对象”作了探讨与案例分析,如“后 危机时期中国十三大经济问题”;“三集团价值博弈论”;“价值链中木桶理论”等,以及近期与 当下世界和中国五大问题等。 此外, 理论上最新提出了“现象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等。 学术意义: 价值流动论 (简称世界经济哲学) 揭示了价值物质的“世界的本质”——“价值流动”。
二、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世界经济哲学,或 世界经济流动学, 或 价值流动论,或朱明经济学 别称:朱明经济学,朱明经济学派 流行地域:中国 理论核心: 价值物质的“世界的本质”——“价值 流动”。价值物质;价值流动;价值资本;价值博 弈论;价值盈利模式;案列、现象的世界经济学与 世界经济哲学的综合分析。 英文名称:Value Current Theory of Zhu Ming 产生时期:研发始于 2003 年,发表或创立于 2010 年 代表人物:朱明(朱哲)
三、价值流动论的定义
出处
朱明认为,价值流动论(Value Current Theory of Zhu Ming)是指由中国著名独立经济 观察家、中国市场经济学者朱明首次提出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理论,又称朱明经济学,简称世 界经济哲学或世界经济流动学。随着新世纪、新时代的世界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人 类永远需要并试图找寻最新的、最实用的、世界性经济学的、经济哲学的新理论。
朱明的定义

朱明 著名独立经济观察家、世界经济哲学之父
朱明认为,价值流动论(Value Current Theory of Zhu Ming),是指它研究除了纯 粹内心活动之外的一切人类经济活动或经济运动 (或称经济案例)包括非纯粹的内心活动) ( , 包括全球各经济体(包括经济实体和经济集团)、全球各价值链(包括动态和静态价值链) 以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或运动(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主要反映价值、市场和流动三大要 素组合及其要素之间的价值流动的世界经济哲学原理,简称世界经济哲学或世界经济流动 学。
四、起源及沿革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是: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 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说道:“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 个分支。”
亚当?斯密
英国人亚当?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之父”,于 1776 年著《国富论》一书(全名《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 理论基础。亚当?斯密提出“无形之手”的概念,即市场自动调节资源的分配。同时主张政 府无作为,不干涉经济发展。
在《国富论》的指导思想下,早期资产阶级国家政府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 空间。近代资本主义借由新兴工业革命的技术和航海术的进步,从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卡尔?马克思
《国富论》之后的 100 年,自由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渐渐显露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和 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贫富悬殊的弊端。德国人卡尔?马克思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的代表是其 劳动力,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为了达到此目的,资本家极度地 苛刻工人以降低生产成本。马克思在其 1867 年出版的《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原始积 累”和“剩余价值”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他预言资产 阶级将会被无产阶级取代,国家的概念将会消失,社会各层面革新和资源重新分配,最终出 现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约翰?凯恩斯
进入 20 世纪, 亚当?斯密所主张的自由资本主义已呈现出种种的病态和危机。 生产力的高度 发展导致商品的生产过剩, 破坏了经济的供需平衡关系。 垄断的资本主义企业为了保持利润 从而大幅度地削减工资, 甚至裁员。 这一举措施直接导致工人、 同时也是消费者的收入下降, 对商品的需求更为紧缩,最终导致供需关系的崩溃。20 世纪初的美国大萧条就是典型的例 子。
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主张国家 应在宏观上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使用调节利率, 税率以及增加政府开支等方法平衡供需 的结构。凯恩斯主义打破了“无形之手”的教条,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的主流。 而凯恩斯本人也被誉为“战后繁荣之父”。
五、西方经济学的缺陷
进入 21 世纪,国家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依然是全球经济运动的市场经济主体中最大的 价值链主体, 按朱明公开的学术观点, 即西方经济学可以局部解释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调节 机制与宏观调控手段的强化功能, 但不能解释深层次的诸多自身缺陷与旧有的世界经济学中 的周期性战略控制问题,同时西方经济学更不能解释宗教主义和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
六、创始人:朱明
《价值流动论》,又称《朱明经济学》,是《世界经济哲学》的简称,其创始人是中国官 方认可与权威机构认同的民间思想家,中国市场经济观察家第一人、著名独立经济观察家、 经济哲学家、中国流艺术运动及其《中国流艺术理论》的创导者与奠基人、“世界经济哲学 之父”和“现象经济学之父”中国大陆上海市崇明县港西镇人朱明。其原名朱哲,1967 年 1 0 月 21 日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崇明岛,家庭背景为军人;大学本科教育,毕业于中国华东理 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也曾进修于中国上海外国语大学; 职业背景为中国央企宝钢集团公司。 也是“跨界奇才”的中国有绘画成就的、抽象绘画里程碑式人物,被誉为“中国抽象国画之 父”。现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网》专栏作家、作家等。
七、思想与学术内容
原著研发始于 2003 年,2010 年后,其涉及的世界经济哲学理论,散见于在中国网络媒体如 机构网站、网页、新闻、咨询与个人公开博客朱明智库中公开陆续发表或发布。 三个假设; 理论分类 ; 价值流动的类型; 函数公式; 表观推论; 要素理论;

价值流动增值等。
描述了“狭义”和“广义”的经济学特征”。 同时对“研究对象”作了探讨与案例分析。 后危机时期中国十三大经济问题; 三集团价值博弈论; 价值链中木桶理论; 近期与当下世界和中国“五大”问题等。
此外,理论上最新提出了“现象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等。现象经济学,包含于《价 值流动论》。 价值物质; 价值资本; 价值博弈论; 人类社会生存方式; 现象经济学运用与世界案例分析等。 其他思想观点(综合思想): 1. 国际、国家战略; 2. 经济战略; 3. 预测经济学; 4. 中国民生问题(基础与发展); 5. 预防思想; 6. 思维与逻辑学; 7. 军事情报与信息学; 8. 中国汉文化渗透与发扬等。
八、学术意义
价值流动论 (简称世界经济哲学) 揭示了价值物质的 , “世界的本质” —— “价值流动” 被 。 誉为“世界经济哲学之父”、“现象经济学之父”的朱明认为,他的全球首创并发现的《价 值流动论》,不是什么玄妙的、深不可测的,它“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它与我们共生共融, 共呼吸共命运”。
九、关于公开发布
涉及的世界经济哲学理论,散见于在中国网络媒体如机构网站、网页、新闻、咨询与个人 公开博客朱明智库中公开陆续发表或发布。 我们有证据证明,其创始理论中的诸多新词汇与新学术观点,被大量机构、个人部分认同 而收录于世界或地域性的各种百科、网页与论坛中,并于中国网媒网站中非主流性地传播,

可能源于中国大陆出版因素等,但尚未见其广泛传播。关于此点,也许类似于“发展经济学 之父”的中国大陆张培刚的著作发表之“境遇”。
十、回顾:经济哲学
关于经济哲学的定义, 在许多学者看来是个复杂却又简单处置的概念。 有人认为经济哲学处 于哲学和经济学交叉地带,研究的是各个经济形态的共有的、基本的规律和问题。与此相反 者则认为:经济哲学不是经济学和哲学相结合所形成的交叉学科,而是一门部门哲学。所谓 部门哲学, 就是对世界的某一部门或某一领域的哲学问题的哲学思考。 在这两种表面看来截 然不同的观念之外,还有一种似乎中立的看法:经济哲学是用哲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或用 经济学方法研究具有哲学性质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
十一、参见
劳动价值 剩余价值 博弈论 边际效用 均衡价格论 有效需求 理性预期 货币主义 马克思主义 凯恩斯主义 古典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外部效应 圣彼得堡矛盾 重商主义学派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 资本市场 私有化经济 激进派经济学 全球商品链
十二、经济学家与专家
世界经济哲学家

经济哲学家 现象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 哲学家
十三、著名经济哲学家
卡尔?马克思 列奥?斯特劳斯 张培刚 朱明(朱哲)
十四、“三个假设”
宇宙是物质的
宇宙是物质的,是人类经济活动或价值流动的“物化”而已。地球上所有的有形和无形的东 西,具象的和抽象的,也包括人类的与物质亲密而普遍联系的意识,都是具有价值的物质。 在朱明看来,上升到哲学高度,即价值的物质包括两部分:具象的价值和抽象的价值。
宇宙是大抽象的
由于宇宙世界是多维的或多元的,即宇宙本身是大抽象的。只有具体到每个“点”时, 或者稍大一点的“面”时,更或者是再大一些的“体”时,它在该体系内是“具象”的,但 整个“大体系”内是抽象的,于是,“特大体系”内就是“抽象”的。
宇宙世界是动态的
宇宙世界是动态的,发展的。换一句话说,在“小体系”内,存在动态的“不平衡”与 动态的“平衡”的二元性平衡特征;同样,在“特大体系”内,也同样具有这种特征。在朱 明看来,上升到哲学高度,即价值的物质具有“流动性”的总特征。因此,价值流动包括两 部分:具象的价值流动和抽象的价值流动。
十五、“分类”或“分论”
《具象价值流动论》
具象价值流动论,主要靠高科技创新的推动力,次要靠文化艺术创新的推动力。
《抽象价值流动论》
抽象价值流动论,主要靠文化艺术创新的推动力,次要靠高科技创新的推动力。
十六、世界经济哲学家定义
中国著名独立经济观察家、中国市场经济学者朱明全球首次提出该“词汇”,他认为, “世界经济哲学家”,是指研究除了纯粹内心活动之外的一切人类经济活动或经济运动(或 称经济现象或经济案例)(包括非纯粹的内心活动),主要反映价值、市场和流动三大要素 组合及其要素之间的价值流动的世界经济哲学原理(简称世界经济哲学或世界经济流动学)

的高层次、 思维型、 决策型、理论型兼具应用型的经济观察家或经济学家。也即指研究全 球世界经济范围内关于价值流动论原理的高层次、思维型、决策型、理论型兼具应用型的经 济观察家或经济学家。
十七、“价值流动”的分类
一、按状态分类
静态和动态。
二、按方向分类
平衡和不平衡(或非平衡)。
三、按数量分类
定性和定量;其中定性分为合理和不合理;其中定量分为投资和投机。
四、按象分类
具象和抽象,其中两象共存为常态。
十八、对创造全新的经济盈利模式的指导意义
朱明认为,其指导意义有如下十大意义: 1. 通过价值流动论原理中的三要素的组合理论, 能解释中国经济发展中各方利益集团 (权贵集团、经济财富集团和国民集团)之间的博弈。 2. 通过价值流动论原理中的三要素的组合理论,能解释全球各经济体、全球各价值 链、 以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或运动, 即除了纯粹内心活动之外的一切人类经济活动或经济运 动(或称经济案例)(包括非纯粹的内心活动)。 3. 通过价值流动论原理中的三
要素的组合理论,能解释哲学审美观和价值观在现实人类经济活动或经济运动中的价值流 动,价值流动判断(或定性合理或不合理);定量价值流动(或价值投资流动或价值投机流 动);状态价值流动(或动态或静态价值流动)等三大类的具象或抽象的价值流动。 4. 通过价值流动论原理中的三要素的组合理论,对预测经济学提供核心的基础理论。 5. 通过价值流动论原理中的三要素的组合理论, 对任何实体经济的价值投资和价值投 机提供核心的基础理论。 6. 通过价值流动论原理中的三要素的组合理论, 可指导一国、 多国和世界经济集团之 间的价值流动 (价值流动判断、 价值投资流动和价值投机流动以及动态静态价值流动三大类 价值流动)的未来方向和目标、实施方式和战略框架等。 7. 通过价值流动论原理中的价值要素理论, 可完满解释侵略战争的必然的价值流动性 和动态平衡的相对的价值流动性以及经济不平衡状态的长期价值流动性的反映各经济体之 间的价值流动的三大状态。 8. 通过价值流动论原理中的市场要素理论, 可完满解释在全球性或跨国性多边市场进 行合理和有效的市场内外的价值流动, 即全球各经济体、 全球各价值链之间的价值流动的最 基本的经济学特征。

9. 通过价值流动论原理中的流动要素理论, 可完满解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或运动的反 映主客体的两元性特征以及动态、平衡、条件、绝对、相对、博弈、流动等共八个经济学特 征。 10. 该理论随时间和空间的各方经济体(包括古代、现代和未来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发展而发展,其广义理论的三个典型的经济学特征(1. 具有动态有效性;2. 具有理论延续 性;3. 具有价值流动性)。
十九、三大基本要素理论
一、《市场要素理论》
《市场要素理论》;
二、《价值要素理论》
《价值要素理论》;
三、《流动要素理论》
《流动要素理论》。
二十、三个基本公式(函数)
朱明《价值流动论》的三个基本公式(函数)【朱明智库】 (一)朱明《价值流动论》或《朱明价值流动论》 【Value Current Theory of Zhu M ing】 (简称《世界经济哲学》或《世界经济流动学》,又称《朱明经济学》) (二) 朱明《价值流动论》的三个基本公式(函数) 1. ∑Q1=∑Q2=...=∑Qn....(Q 为“和”的变量,是矢量) 2. ∑V1=∑V2 .....................(V 为“和”的变量,是矢量) 3. Q=F(M,V,C)......................(Q,M,V,C 均为“和”的变量,均是矢量)
二十一、三个表观推论
《价值流动论》原理中最重要的三个表观推论“正向”(或“增值”)、“反向”(或 “负值”)、“动态平衡”(“稳值”)。
二十二、价值物质
一般定义
所谓价值物质,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球各价值链和各经济体中, 人类个体、机构或集团之间,能够发生具象、抽象,或兼象(具象与抽象的合称)的价值流 动性特征的、 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或运动密切相关的一切物质, 包括一切具象物质和抽象物 质。而在全球价值链中,我们通常也称之为价值标的物。
主要类型

价值物质的类型,主要分为:价值资本、价值物商品和价值物化商品三大类。 其中,价值资本的类型,主要分为:现金资本、等价物资本、衍生性抽象资本、流动资 本和固定资本五大类。 价值物商品的类型,主要分为:一般商品、高端商品和抵押物商品三大类。 价值物化商品的类型,主要分为:艺术品商品、心理咨询商品、无形资产商品、文物商 品和时空价值五大类。
二十三、价值流动增值
一般分类
1. 稳定增值;2. 转型增值;3. 创新增值;4. 节能减排增值; 5. 效率增值。
“最优值”“最大值”
(一)正向的流动价值增值的“最优值”与“最大值” (二)负向的流动价值增值的“最优值”与“最大值”
二十四、狭义的八个经济学特征
朱明《价值流动论》的八个经济学特征是什么? (朱明原创:尚未纸版出版公开发表,今部分择要,全球公开发表) 朱明认为,其狭义理论的八个经济学特征: 1. 具有价值流动性特征。(这是最基本的特征)。 2. 具有甲方和乙方两个经济体的价值主体二元性特征。 3. 具有价值博弈性特征。 4. 具有“价值借出”和“价值借入”的价值客体二元平衡性特征。(即朱明已有博客: 朱氏价值律) 5. 具有价值动态平衡性特征。 6. 具有价值条件性特征。 7. 具有价值相对条件性特征。 8. 具有价值绝对性特征。(或价值绝对条件性特征)
二十五、广义的三个经济学特征
朱明《价值流动论》,其广义理论的三个典型的经济学特征是什么? 朱明认为,其广义理论的三个典型的经济学特征: 1. 具有动态有效性。 2. 具有理论延续性。 3. 具有价值流动性(或称之为“价值流动的普遍性”)。
二十六、诞生与回顾
研发时间

研发时间:2003 年~2011 年,目前处于充实、完善“原创理论”与“经典及现时的各类 案例”中。
研发的由来
朱明的《价值流动论》(或《价值流动学》,又称《朱明经济学》,简称《世界经济哲学》 或《世界经济流动学》) 研发,其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研发成果, 主要取之于如下各学科、 各理论之组合融通、实践验证和持续发展而来,合计 69 项子理论或子学科。 1. 哲学美学(审美观和价值观) 2. 心理学 (纯粹和非纯粹, 心理思想、 理想、 理性、 思考、 战略思考 (朱明首次提出) ) 3. 资本论(马克思和其他权威) 4. 价值论(劳动力价值、商品流通价值) 5. 存在和物质,精神和意识 6. 时间和空间(时空观) 7. 物质是运动的(相对和绝对) 8.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假象、表象和真相,现象和本质) 9. 量变和质变、度(朱明首次提出) 10 博弈论(朱明首次提出) 11 西方经济学(宏观和微观) 12 投资经济学 13 系统论 14 经济价值链 15 统筹学 16 市场经济理论(初级和高级) 17 商品经济理论 18 货币理论(发行、支付、结算、转移与储备等) 19 资本市场理论 20 经济资源理论 21 权力经济学(朱明首次提出) 22 政策经济学(朱明首次提出) 23 环境经济学 24 房地产经济学 25 国际经济学 26 世界经济学 27 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典哲学) 28 伦理学 29 统计学 30 计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31 执行力理论(朱明首次提出)

32 经营管理(组织、绩效、成本、现金、品牌、市场、销售、产品、客户、文化、战 略、制度等) 33 区域经济学 34 旅游经济学 35 数学的集合、变量、无穷、极限等(朱明首次提出) 36 物理学的运动、速度、矢量、合成、位移、流动理论等(朱明首次提出) 37 化学的临界、变化、分离、合成、转变、突变、能量转换、守恒定律、动态平衡等 (朱明首次提出) 38 艺术学 39 科学社会主义 40 逻辑学 41 推理和演绎,综合和分析 4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3 核心竞争力(核心有效竞争力(朱明首次提出)) 44 科学发展理论 45 技术经济学 46 产业经济学 47 循环经济学 48 边际理论 49 边缘理论 50 质量互换、能量转换、时空交换(朱明首次提出) 51 管理学原理(概论)(财务和人力资源等) 52 经济管理学 53 流动理论与流通理论(价值资本和资本价值等)(朱明首次提出) 54 媒体、新闻学和传播学 55 舆论导向理论(朱明首次提出) 56 战争价值理论(朱明首次提出) 57 经济体组合和运动理论(朱明首次提出) 58 产品、农产品、食品、消费品与奢侈品 59 消费经济学 60 资本市场 61 技术市场 62 贸易市场 63 产品供需市场 64 利润模式和盈利模式(朱明首次提出) 65 资产投资、资产流通、资产管理 66 国家慈善理论(朱明首次提出)

67 统一体理论(一体化理论)(朱明首次提出) 68 侵略原理(朱明首次提出) 69 国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金融寡头 【朱明声明:已有理论将会不断发展、不断延续和不断完善!】
二十七、研发理由与背景等
1. 中国自己只有 N 版本的《政治经济学》,在朱明看来,它是政策经济学和权力经济 学的“组合经济学”。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投资拉动经济的前期阶段是有用的,但政策 调控和权力执行两个工具, 却使得市场固有的调节功能缺失, 期望的市场化根本不可能实施 和完善。其指导作用多,本质有效调节功能的少。 2. 中国引进不少的 N 版本的《西方经济学》,在朱明看来,被金融专家和经济学教授 用来“西化”和“照搬”,“小小局部”有用,但绝大部分却“没有用”或“用不上”,只 能犯被动的“生搬硬套”和“囫囵吞枣”的“大毛病”,主要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经济基础建 设不够和市场机制架构不够的两大问题所致。 3. 中国经济学界的主流或非主流,大多满足于大学校园的经济学论坛,走出校门,紧 连中国实际经济和中国实际经济市场的少之又少, 其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精力放在: 可贵的 教学育人、 弱化的教学成果、 脱离的经济理论咨询和受制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的不良发 育, 再加上政治经济学的强制执行, 这样就造成中国在整个经济领域内新成果的直接和间接 诞生和原有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朱明看来,有条件的学者,却没能有重大影 响力价值的当代经济学大成果,实为可惜。 4.中国金融界的主流或非主流, 却屡屡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 把握住了中国经济 建设的大方向, 不论官方和民间的都能相当的认同。 但由于中国金融界信奉中国经济学界的 所谓“经济学识”,往往受制于“其人”,这是由于中国经济管理高层大多拥有大学理工科 背景和博览群书的优势, 而相当部分没有系统学过适合中国的经济学理论, 在桌子上有的是 西方经济学。 至于中国建国以来, 在朱明看来, 中国至今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学,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下的实用的中国市场经济学专著。 5. 本人深爱中国, 极其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管理, 以及中国的广大民生问题, 分析、 判断和综合是本人对中国经济观察的最常用的逻辑思考。 冷静而独立的观察世界及中 国经济和民生问题,这已经成为本人的日常习惯。事物总是普遍联系着,发展着,并充满矛 盾着的,同时事物也总是不断地变化着,更新着,运动着,而且无穷无尽的...... 6. 本人自 2003 年开始就在有目的地思考着一个大问题,这就是人类除了内心活动之 外,必然存在内心之外的活动,朱明称之为人类实践活动以区别于人类内心活动,这两个人 类“子活动”组成了人类的所有活动。人类内心活动,在朱明看来,这是最高级的人类智慧 活动,是第一层次的人类活动(它包括两部分,将在后面展开);它统领一切,包括我们前 面所说的人类实践活动,即人类第二层次的人类活动。前者是人类物质意识的“流动形态” 的抽象活动(类似于马克思劳动论中的“抽象劳动”),它具有抽象的价值流动;而后者是 人类物质意识的“物化形态”的具体活动(类似于马克思劳动论中的“具体劳动”),它具

有具象的价值流动。 7. 哲学是什么?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而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就是人类对世界的 总的根本的看法,是哲学的理论表现形式而已。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朱明进行《价值流动论》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建立一种反映人类的所有活动 在本质问题上的认识理论, 即朱明认为的, 人类实践活动和人类内心活动中的前期部分内心 活动(非纯粹的内心活动),这两部分活动在本质上都是属于一种经济活动或一种经济运动 的一套经济学理论。本人把人类内心活动中的前期部分内心活动(非纯粹的内心活动),其 本质的理论解释为用于或参与了这种经济活动或经济运动的“经济策划和经济谋略”,必定 具有实践活动的共性,也即实际上这种“前期部分内心活动”,是这种全部经济活动或经济 运动的前期经济活动或前期经济运动。 因此正是上述这两部分活动参与了全部经济活动或经 济运动,从而在假设存在的某经济条件下进行了全球价值链的某系统的价值流动。 (本节强 调的是:市场要素和价值要素) 8. 因此,朱明认为的现代哲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一部分是表征人类对世界认识的 内心活动的认识理论即人类哲学(简称“哲学美学”),其主要部分是从人类对现实的审美 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的美学(包括美学审美观和美学价值观两部分)。另一部分 是其次要部分,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即心理学(包括纯粹内心活动,即反 映人类纯粹生理活动的内心活动)。换句话说,现代哲学由人类哲学(简称“哲学美学”) (主要)和除了纯粹内心活动之外的心理学(次要)组成,反映的是最高级的人类智慧活动 的认识理论。 而另外一部分人类活动, 即是表征人类对世界认识的纯粹内心活动之外的人类 实践活动。 从本质上看, 这些活动都属于人类经济活动或人类经济运动的认识理论或价值流 动的认识理论,即朱明定义的价值流动论(简称世界经济哲学或世界价值流动学),反映的 是现代哲学中“哲学美学”统领的包括人类内心活动中的前期部分内心活动(非纯粹的内心 活动)以及人类实践活动。就研发的价值流动论而言,除了不论狭义的特征,还是广义的特 征,都具有的本质特征,也即“价值流动性”(或称之为“价值流动的普遍性”)。(本节 强调的是:价值要素和流动要素) 9. 同时又考虑全球经济或市场经济条件,综合以上内容,朱明认为,人类发展和发生 的除了纯粹内心活动之外的一切人类实践活动或人类实践运动(包括非纯粹的内心活动), 即研究对象共有三部分组成:“哲学美学”(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内心活动(包括具象价值 和抽象价值,主要是抽象价值)、“心理学”的人类内心活动中的前期部分内心活动(非纯 粹的内心活动)(主要是抽象价值)以及现代哲学中“哲学美学”统领的除了纯粹内心活动 之外的全部人类实践活动(包括具象价值和抽象价值,主要是具象价值)。由于上述三部分 活动或运动,都具有价值流动的经济学普遍特征(最本质特征),因而在本质上也即属于人 类经济活动或人类经济运动。 价值流动论的最重要的推论就是: 不论其经济价值链中的抽象 的流动价值,还是具象的流动价值,或者两者兼有,它们的价值流动无处不在。这也反映了 《价值流动论》的两个分类,即具象的价值流动和抽象的价值流动。 10. 朱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由于在全球经济或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讨论价值流动的 “经 济活动或经济运动”,按朱明《价值流动论》原理,其构成完整的价值流动体系的三个要素

(市场、价值、流动)尤其最重要,缺一不可。 11. 中国和世界都需要最新的实用的经济学理论的诞生, 国际或地区的各种复杂经济问 题,在朱明看来,都可以得以更好解释。朱明认为这种最新经济学理论,就是《朱明流动价 值论》。人类实践活动是有价值的实际行为,不论心理上(除了纯粹内心活动以外的前期部 分内心活动)还是实践上,换句话说,人类自身的一切经济活动或经济运动在本质上都是有 价值的,并在全球价值链中都是价值流动的。
二十八、世界:最新经济学理论
理论之首创意义
价值流动论创始人朱明认为,这个富有创造性的最新的适用于一切全球经济体(或子经 济体)的经济学理论,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它与我们共生共融,共呼吸共命运,也即与我们 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和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就是:本人从 2003 年研 发至今的,朱明一生中最最重要的首部经济学专著:《价值流动论》(或《价值流动学》) (朱明简称之为《世界经济流动学》,或简称之为《世界经济哲学》,此概念朱明在全球范 围内以数字网络平台首次提出!)。 朱明从一开始就定义为, 它是人类认识至今最最重要的真正有用的经济学理论专著, 其 广义的理论更具有动态有效性、 理论延续性和价值流动性三个典型的经济学特征; 其狭义的 理论则具有八个经济学特征(朱明 2010.05.08 公开的博文论文已有论述)
理论原理与运用展望
按朱明 《价值流动论》 原理, 国际或地区的各种复杂经济问题或经济现象, 在朱明看来, 都可以得以更好解释。世界人类的一切活动,表面上被学界广泛认同的有两种,即人类心理 活动(或称之为人类内心活动)和人类实践活动,但按朱明《价值流动论》原理解释为:人 类所有实践活动是有价值的实际行为,不论心理上还是实践上,换句话说,人类自身的一切 活动或运动都是有价值的,它是一个有正负方向性的合成的变量(有点类似于:物理学上的 “矢量”概念,或有点类似于:数学上的“集合”、“函数”、“变量”等概念),而同时 又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流动性的普遍特征......
二十九、案例与现象的综合运用
现象经济学
“现象经济学”,是由中国著名独立经济观察家、中国市场经济学者朱明全球 首次提 出的一门新兴的以“现象”或“案例”为重点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它也是朱明《价值流 动论》原理中需要重要论述的部分原理内容,即指:透过一大堆经济数据看经济问题,专门 研究,并观察“数据样本”的“典型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认清发生该经济 现象或经济案例的本质与核心等重要因素, 权衡利弊, 对症下药, 方能智库于管理层或机构, 以期共谋正确的经济远景规划的一门经济学理论。
现象经济学家

新词汇的提出 “现象经济学”和“现象经济学家”,这两个“词汇”均由中国著名独立经济观察家、 中国市场经济学者朱明全球首次提出。 “现象经济学家”,是指专门研究理论型兼具应用型 的经济观察家或经济学家。
特别说明
1. 一般意义上的研究西方纯经济理论和经典经济理论的成因机理的发生与发展的“经 济学家”,均指“理论经济学家”,简称“经济学家”。 2. 上述“理论经济学家”与研究特殊或特定的“经济事件”或“经济案例”中所包含 的经济学原理,并解释、应用、智库于一国经济管理层的“理论兼具应用(型)经济学家” 有显著性不同。 3. 朱明认为,上述“理论兼具应用(型)经济学家”,理应属于“现象经济学家”范 畴。
三十、经济案例与现象
(请参见:朱明公开发表的各类博文、论文等) (待续)
三十一、文档编辑说明
本文档来源于:公共互联网数据资料。

论生活的意义

2005年第11期(总第178期) 学术论坛 ACADEM IC FORUM NO.11,2005 (Cumulatively NO.178)论生活的意义 谢广宽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生活究竟有没有意义?”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文章认为生活的意义是以生活目的为标准对自身生活进行评价的结果,是一个人的生活对于生活目的的效用。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是有意义的:如果他生活中有一个明确的生活目的,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他的生活就具有对他自身而言的意义;如果他的生活目的和活动能够符合社会的目的,他的生活就具有对社会而言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并不会因死亡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关键词]意义;死亡;生活意义;生活目的 [中图分类号]B82;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5)11-0022-04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而人们一 :“生活究竟有没有意义?”换句话说也就是:“生活究竟值不值得过?”这个问题不仅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的问题,也是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法国哲学家加缪就曾斩钉截铁地断定:“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过,就是在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1](P3)本文即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意义 生活有没有意义?首先要问“生活的意义”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含义,也就是要对“意义”这一概念本身进行一番分析。日常语言中的“意义”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语义学上的用法;一种是价值论中的用法。语文教学词语辨析练习中常问某个词的意义,比如说“打雷”中的“打”是什么意义,这里的“意义”是语义学中的用法,指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所表示的内容。而我们在询问某一事件的意义或者日常生活中某物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时,这里的意义就是价值论中的用法,是指主客体关系中的一种价值。张岱年说:“常语有云,人生之意义。常语所谓意义者有二,一名言之意义,二事物之意义。 所谓人生之意义云者,乃指事物之意义。”[2](P271)张先生所说的“言之意义”就是指语义学上的意义,而“物之意义”则指价值论中的意义。“生活有没有意义?”这一问题中的“意义”显然是价值论中的意义,追问这一问题也就是在追问:“生活值不值得过?” 价值论中的意义是主客体关系中的一种价值。现代价值论的研究表明:“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属性。“主体”是指具有分辨利害能力能进行选择的活动者;而“客体”是指主体的活动对象;所谓的“价值”也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一切生物都有需要,都具有能够辨别利害的能力,因此都能够具有价值。那么,它们的生活都有意义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说某个人的生活是否有意义,却不问某棵树、某头猪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意义只是一种价值,但并不等同于价值。一切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都是价值,但不全是意义。意义的外延比价值小,特指客体对于主体目的的效用。目的即“为了什么”,是为了达到的某种结果。现代生物学表明,“为了什么”又具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有意识地为了什么的属性称为目的性,即是有意识地为了达到某种结果而进行过程的属性;无意识地为了什么的属性称为合 [收稿日期]2005-10-17 [作者简介]谢广宽(1980—),男,河南濮阳人,北京大学哲学系2002级硕士研究生,哲学系医学部联合培养,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伦理学。 22

浅谈人生价值与意义 ——思修论文

思修小论文 ——浅谈人生价值与意义 人生,即人的一生,它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从我们来,到我们去,不离不弃。一个人,他的一生,可能百年,也可能只有短短数十载。若探究一个人存在与否,即要看他的人生价值何在,及由此产生的意义。 这里,破陈出新,我想就此,从①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②为什么要实现及③人生价值和意义为何,来谈谈我的看法。(how←why←what)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从他慷慨激昂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他让他的人生燃烧出光彩,战争,病痛,并没有打倒他绽放人生的决心,而是更增添了他的勇气,战胜一切的勇气,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横空出世,昭示给世人:“保尔·柯察金”的人生或许短暂,但是他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他短暂的人生并不是一张毫无意义的白纸,而是写满了他战胜病痛,战胜自己,坚强面对人生的故事。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想令他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时间的长短并不是他的制约条件,而关键在于他如何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是自己最大化的从这个世界吸取营养,并产出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承受病痛的人,更加珍视他们的人生。众所周知,海伦·凯特从记事起就身处在一个黑色而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孤独、无助、彷徨,这就是她最初的人生,前进的风帆不知该驶向何方。但是,不甘平凡的海伦,她没有让她的人生变成一次毫无价值的旅程。她选择了前进的方向,用她的手,用她的心来感受这个世界,接受它的洗礼。她没有让自己一辈子都躲在没有光与声的角落里,她走出来了,她用她88个春秋完美地诠释了生命价值所在: 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谈到:“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因为病痛,她比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忧患意识,这很重要,可以说,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块基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正是因为缺乏忧患意识,我们常常将事情推到明日去做,日复一日,结果一事无成。但是换个角度,如果我们知道明天上帝就要带走我们,结果会怎样?今天的事情还能推到明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人并没有将他们的人生价值最大化。所以说,我们必须明确,人生是一段有终点的旅途,如果我们希望抵达终点时,可以无憾,那么就必须尽自己最大可能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谈到此,我想我已经表达了我对“如何是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即在一个人不可预期的人生里,如果他想他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那么他必须明确,时不我待,每一天都需要他奋斗,要尽己可能的获取知识,然后将其应用于这个世界,使得世界因他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有人一定会问,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做什么呢?每天衣食无忧,能吃能睡,好不惬意。诚然,这样的生活看似舒服,但是这和地球上其他生物(譬如说猪)又有什么区别呢?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必有其独到之处,而这即是这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所在。 不由想到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8岁之前,温尼的生活正是出于无所事事,整日玩乐的状态。但是,18岁那年,他的父亲辞世了,那个严厉、令他敬重的父亲离开了。《丘吉尔传》中写道:“温尼手扶在窗框上,看着屋内被家人围着,生命垂危的父亲,他沉默着,泪水隐隐地噙在眼中,那一刻,他似乎看到了日后的自己,可是,他能够像父亲那样带着荣

论析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

论析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 【论文关键词】劳动;劳动价值论;知识;知识经济;价值;商品价值;商品效用 【论文摘要】通过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关系,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知识与商品价值的关系,认识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认识知识经济的作用,认识商品价值与商品效用的关系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0引言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它首当其冲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因此,我们利用马克思这一理论基石需要联系当代的实际,加以深化和发展,与时俱进,才能继续保持和发挥它的理论生命力。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1正确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一再明确指出,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这个“劳动”。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成了除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之外的另两项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支出由体力为主变成了脑力为主。脑力劳动又可分为理论研究型、知识应用型、技术创新型和经营管理型等。在新世纪里,现代劳动的知识含量空前增大,劳动的创造性日益提高,脑力劳动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作为一个整体,其内涵主要由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熟练操作劳动三部分复杂劳动构成。不同层次的复杂劳动,在创造价值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外延上,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分工的细化,间接生产劳动将会越来越多地从直接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它在生产劳动整体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过去只把直接生产劳动看作价值源泉已不符合实际了,现在应该明确:不论是直接劳动还是间接劳动(包括服务性劳动),都是劳动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深化认识知识与商品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早就肯定了生产力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新发展。随着现代劳动中的知识含量比重越来越高,知识在商品价值的形成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见,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知识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密切。 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培养(主体化)和产品生产(客体化)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劳动力,知识越丰富,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价值水平也就越高。形成劳动力价值的劳动,主要来源于教育部门,此外也部分地来源于劳动者家庭及其本人。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劳动力价值应该是整个社会价值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知识转化为活劳动以后,形成更复杂、更高效率的劳动,它所生产的产品(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等),也就包含着比简单劳动创造出高得多的倍加的价值。正因如此,社会收人的分配应该向从事复杂劳动的脑力劳动者倾斜,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现实经济活动中的知识有两种存在形态,即活劳动形态和物化劳动形态。前者主要表现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知识分子的劳动,后者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知识含量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辅助性用品等。两种不同形态的劳动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活劳动形态的知识直接创造了商品的价值,而物化劳动形态的知识虽为商品价值的增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但其本身价值则不能增殖,只能转移到活劳动所创造的商品价值中。活劳动的知识是创造科技含量高的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但这种价值创造必须与物化劳动的知识相结合,才能变成现实。 3知识经济的作用

论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

论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 人的价值是人对人的意义.人生价值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中,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更为重要的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现实统一是一个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 逐步消除二者的背离,充分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人生价值包含生命价值、能力价值、劳动价值等三个层次,其中,劳动价值是人生一切价值的核心和集中表现.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都知道,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定要有科学的理论和世界观做指导。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并存,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多种文化的影响与冲击,经济的全球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这些都必然会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中造成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一直处于分化与整合、动荡与生成的过程之中,要在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重义与重利之间的冲突中进行艰苦的抉择。这其中既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和追求人生与社会真善美崇高境界的价值观引导,同时又有形形色色庸俗、消极、享乐和追求物欲满足的诱惑。大学生无疑是社会上思想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观念的群体,随着他们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新世纪和新形势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价值观念进行系统指导,引导其形成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吻合的价值观,以鲜明的导向性和普遍的适用性来塑造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我们每个大学生如何自觉地、科学地进行人生价值观的修养和培育,则是这一重大社会工程的基础,也是自身人生道路的必修课。价值观其实就是各种价值标准的总和。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主导的价值观,我们要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而新价值观的生成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确价值观的培育要植根于中国实际,把握价值观变革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当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组织在新世纪衡量自己实践的总的价值标准。“三个代表”的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且也是对价值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标志着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价值理论的形成。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价值学说,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适应了世界形势的新变化,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是价值理论的新形态,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和时代品格,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生产力的发展看做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动力,因此,是否最终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成了组织衡量自己的实践是否正确的首要标准,即生产力标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不断形成和确立先进、正确的价值观,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斗争的形势下,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始终保

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6, 5(5), 801-805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782056.html,/journal/as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782056.html,/10.12677/ass.2016.55113 文章引用: 莫东林. 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J]. 社会科学前沿, 2016, 5(5): 801-805. Material Ontology Is the Ontology of Marxist Philosophy Donglin Mo Department of Marxism,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Received: Nov. 8th , 2016; accepted: Nov. 22nd , 2016; published: Nov. 28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78205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existence of ontology in Marxism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debate in academia. Marxist ontology is the material ontology, because Marxism,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carries out the material ontology to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fields; Marxism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people, emphasizing the human sensibility; and the material ontology of Marx has a distinct value orienta-tion. However, practical ontology has its limitations. Keywords Ontology, Material Ontology, Existence, Practice 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莫东林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收稿日期:2016年11月8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22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8日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本体论这一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点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是Open Access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

第十二节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 到底是什么创造了价值?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劳动价值论与非劳动价值论两大理论阵营。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无论是劳动价值还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只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界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第三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人类天生赋予的、意识决定的,意志与理念决定价值的存在与否。目前,理论界人士普遍认同的是第二种观点,其实这种观点是一种典型的非劳动价值论,或者说是一种不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基本概念的分化与整合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商品与货币,这样就出现了价格和价值问题,这些客观存在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就形成了模糊的、朦胧的价值观念。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粗略地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概念,认为每种货物都有两种用途:一种是货物本身所固有的,可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用途;另一种是可以用来进行交换的用途。他还明确提出“一切物品都必须有一个价格;这样才会始终有交换,因而才会有社会。事实上,货币就像尺度一样,使物品可以通约,从而使它们相等。因为没有交换就没有社会,没有相等就不能有交换,没有可通约性就不能相等”。亚里士多德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发现了等同关系,但是他未能发现这种等同关系究竟是什么。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概念,实际上指的是平均价格。马格努将公平价格看成是与生产商品时的劳动耗费相等的

价格,认为只有劳动耗费相等的物品才可以相互交换。他第一次提出了应该以劳动耗费作为商品交换之基础的理论。

人生价值与意义

人生价值与意义 人生,即人的一生,它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从我们来,到我们去,不离不弃。一个人,他的一生,可能百年,也可能只有短短数十载。若探究一个人存在与否,即要看他的人生价值何在,及由此产生的意义。 这里,破陈出新,我想就此,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为什么要实现及、人生价值和意义为何,来谈谈我的看法。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从他慷慨激昂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他让他的人生燃烧出光彩,战争,病痛,并没有打倒他绽放人生的决心,而是更增添了他的勇气,战胜一切的勇气,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横空出世,昭示给世人:“保尔·柯察金”的人生或许短暂,但是他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他短暂的人生并不是一张毫无意义的白纸,而是写满了他战胜病痛,战胜自己,坚强面对人生的故事。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想令他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时间的长短并不是他的制约条件,而关键在于他如何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是自己最大化的从这个世界吸取营养,并产出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承受病痛的人,更加珍视他们的人生。众所周知,海伦·凯特从记事起就身处在一个黑色而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孤独、无助、彷徨,这就是她最初的人生,前进的风帆不知该驶向何方。但是,不甘平凡的海伦,她没有让她的人生变成一次毫无价值的旅程。她选择了前进的方向,用她的手,用她的心来感受这个世界,接受它的洗礼。她没有让自己一辈子都躲在没有光与声的角落里,她走出来了,她用她88个春秋完美地诠释了生命价值所在: 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谈到:“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因为病痛,她比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忧患意识,这很重要,可以说,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块基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正是因为缺乏忧患意识,我们常常将事情推到明日去做,日复一日,结果一事无成。但是换个角度,如果我们知道明天上帝就要带走我们,结果会怎样?今天的事情还能推到明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人并没有将他们的人生价值最大化。所以说,我们必须明确,人生是一段有终点的旅途,如果我们希望抵达终点时,可以无憾,那么就必须尽自己最大可能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谈到此,我想我已经表达了我对“如何是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即在一个人不可预期的人生里,如果他想他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那么他必须明确,时不我待,每一天都需要他奋斗,要尽己可能的获取知识,然后将其应用于这个世界,使得世界因他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有人一定会问,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做什么呢?每天衣食无忧,能吃能睡,好不惬意。诚然,这样的生活看似舒服,但是这和地球上其他生物(譬如说猪)又有什么区别呢?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必有其独到之处,而这即是这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所在。 不由想到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8岁之前,温尼的生活正是出于无所事事,整日玩乐的状态。但是,18岁那年,他的父亲辞世了,那个严厉、令他敬重的父亲离开了。《丘吉尔传》中写道:“温尼手扶在窗框上,看着屋内被家人围着,生命垂危的父亲,他沉默着,泪水隐隐地噙在眼中,那一刻,他似乎看到了日后的自己,可是,他能够像父亲那样带着荣耀和家人的爱离开吗?他什么也没有,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他要做什么,他能做什么?那一瞬间,温尼似乎长大了,他知道,作为一个人,他有自己的责任,他需要像父亲那样,为他

马克思论文--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一、开篇阐述基本观点:人生的目的是不断创造和奉献,其意义就体现在追求和创造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人生目标,正确的人生观指导正确人生的方向。 三、确定崇高的人生目的:在明确的人生观的指导下,确立崇高的人生目的,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 四、在创造和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创造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奉献则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实现人生价值。 五、在否定中追求人生价值:不满足于现状,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改进中发展和进步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六、总结全文:以明确的人生目标为指导,坚定的信念为保障,在不断创造和奉献中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目的、追求、创造、理想、价值、意义。 目录:引言 (3) 正文:一、开篇 (3)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三、确定崇高的人生目的 (4) 四、在创造和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 (5) 五、在否定中追求人生价值 (5) 结语 (6)

少,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但在这人生的黄金时期,很多人在迷茫,在迷失。由此,我不禁开始思考人生的目的与意义,“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这些问题对我们至关重要,找到了它的答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正文: 一、开篇 人生是什么?是生到死的生命现象,还是人一生中活动的总和,还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我来说人生就是在不断创造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决定人生目标,正确的人生观指导正确人生的方向,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怎样的人生,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怎样的人生目的、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说:“人的本质不是但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瞬息万变,总会遇到许多大小各异的矛盾、挫折和冲突,给人带来烦恼与困扰。这时就必须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积极性,通过自我调节和控制,才能掌握与各种致病因素作斗争的主动权。 树立正确人生观,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作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三、确定崇高的人生目的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发展意义;[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也在《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发现剩余价值,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为我们正确理解商品经济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在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论述劳动价值论以及其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了意义。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通过劳动价值理论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也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我们也都知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创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现在的社会与当时马克思生活的社会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它所展示的市场经济规律可以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虽然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使劳动价值论成为人们近年来讨

论的热点,也出现了不少争议,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真分析和梳理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那么我们也会受益匪浅的。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提出背景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下半叶,当时英美法等主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但先进的科学技术尚未被发明更不用说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劳动率低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的消耗来推动。因此,当时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只能借助简单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依靠人类体力劳动的消耗。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分析劳动论价值时仅限于物质生产部门,并且以产业工人的生产劳动为分析对象。 二、马克思价值论 1、马克思价值论的一般认识 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由抽象的劳动所凝结。劳动价值论吧价值定义为人类劳动,因此在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范围内“不能说劳动创造价值”,《资本论》也没有“劳动创造价值”的语句,只是说:具体的人或者劳动者能创造价值[1]。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是财富之父。也就是

《浅谈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

《浅谈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人的生命过程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沟通、创新,从而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合适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不同的人生意义。成就人生,除了受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人生观。 其实,人对自我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于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就在这种客观又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再是,人们通过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会逐渐地认识认识和领悟人生,形成与自己相关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而且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然,人生观都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世界观作为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被世界观所决定的,总而言之,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是世界观对待人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的世界观又非常重要的,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当然,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其世界观也会随之变化。总之,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人生观与世界观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的人生需要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来指引,那么我们就得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列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其实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实践中起很大的作用。人生目的一定程度决定了我们的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同样,也决定着我们的人生价值标准。可见,人生目的可以看作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当然,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要自觉的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单有人生目的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正确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与重要内容,因为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认真,需要务实,需要乐观,需要进取,所以,我们就必须端正我们的人生态度,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不断丰富我们人生的意义。 确定了人生目的与态度,我们就要来认识人生价值了。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作为处理生活中的一系列的矛盾,总会有一定的标准。所以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但是价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范畴,在不

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5101429016 楼罕璞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如何在平凡中绽放生命的光彩?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充实生命的过程?这些问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不断探索。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哲学家、思想家都曾为生命作过解释,但却始终没有定论。人活在世上,究竟为了什么,是听从于直觉的良心、他人的需要、社会的期待,还是听从于上帝的安排?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每个人都对生命有着自己看法,可是谁都无法对此做出完美的解释。 这几个礼拜,将《居里夫人》和《走出非洲》两部电影看完,突然发觉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献身于科学的居里夫人以及富家女卡伦,两人迥然不同的经历,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在不同形式的思想价值观引导下不同的人生。 《居里夫人》可以说是一部纪录片,它记录着居里夫人由一个学生进步成为举足轻重的科学家的重要片段,从这些片段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异于平常人的气质。她有着对物理极大的热情,她专注于工作,这是这点,深深吸引着她丈夫居里。玛丽获得硕士学位后,想回波兰工作,居里把她劝住。他说:“留在巴黎你才能发挥物理方面的天赋,实现你攀登科学高峰、造福人类的梦想。”在这问题上,玛丽听从了居里的劝告,决定留下来。去与留,决定于玛丽自己,离去或许可以让玛丽回到波兰,但她把理想建立在“兼济天下”上,选择留下。影片中居里说,他们没有太多时间放在感情上。是的,他们不得不马不停蹄地研究,甚至把研究问题带到餐桌,惹恼两位老人。居里夫妇的感情渗透于工作,他们科学家式的爱情,总能让人体会到蕴含其中的甜蜜。另外,居里夫妇研究工作的艰苦已超乎常人的想象,是什么让他们始终如一,不言放弃?那是一种为了开拓一个科学新概念,为了造福人类的勇气。无法忘记,居里夫人见到镭“不翼而飞”时的撕心裂肺,也无法忘记她看到镭发光时的烂漫热泪,她早已把对科学的追求融进了自己的生命。尽管丈夫不幸逝世,她依旧背负着丈夫的期望以及当初的梦想,坚强地走了下来,走了二十五年。可以说,居里夫人的生命历程就是一个追求、跨越的人生篇章,她用理性去面对生命所赋予给她的一切,一生不息追求。在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不是个人的享受,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福利。 《走出非洲》是部讲述一位丹麦女性在非洲殖民地生活的影片。它通过描写女主人翁在非洲曲折的生活经历。年轻的卡伦.布里克森,是丹麦一个富家女,她美丽、聪颖、性情深沉、感情丰富、但虚荣心较强。为了博得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不惜远离丹麦故乡而到东非肯尼亚去找在那里定居的表哥,和他结婚。但是,卡伦对名分的追求,却付出了感情的代价。有一次她在行猎中,卡伦遇到一头猛狮,险被吞噬,幸好得一位男子芬奇.哈顿的营救,寂寞、空虚的卡伦对他一见倾心,两人迸出了爱的火花。卡伦在非洲以经营农场来生活,不幸的是她惨淡经营的咖啡园遭到火灾,几乎烧成灰烬。因此经济拮据,使她不得不卖出农场。可为了当地的土人能继续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她不顾自己的名份,跪下来向总督求情。与此同时,她心爱得好友芬奇也因驾机失事坠入山谷而丧生。在经济和感情上的双重打击下,卡伦不得不告别度过了她青春岁月得非洲,满怀哀怨怅惘离开了她喜爱的非洲。卡伦失去了他的爱人,失去了她的财产,失去了她的名份,失去了她留在非洲的权利。她在非洲这段生活,什么不复存在,唯有记忆残存。然而,这段生活确实改变了卡伦的一生,成了她的晚年重要的回忆。农场的财富,男爵夫人的地位,与芬奇爱情,和土人的友谊,哪个是卡伦所追求和渴望的,哪个是她所痛心失去的,哪个是她短暂的非洲生命的真正意义?这部电影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留给观众的只有深刻的思考。 两部电影,两个女人。前者一生执着地追逐着梦想,心怀全人类。后者一开始只为名利奔波,一心只为自己。作为我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是选择居里夫人的

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

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 证主义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现象学: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一词(概念)在现象学之前与在现象学中的意义不同。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启蒙运动之前的“现象” 是神学用语。“现象”是通向神的启示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神学基础——,是不能正确理解现象的。 启蒙运动的“现象” 启蒙运动中最重要、对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是洛克、休谟的哲学。他们不认为信仰可以正确解释现象,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正确解释任何东西。休谟对人类的理性——不管它是否有神的帮助——提出了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在他们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形而上学陷入最深刻的危机。 为了拯救形而上学,康德写了出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在康德那里,对我们人类的理性来说,世界无非就是现象世界。我们的理性具有接受、整理、总结、塑造现象世界的能力。而世界只能通过现象被我们所接受、所理解。而事物本身,人类理性是不能探及的。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略,叫做“合成”,这是理性接受了现象之后,使用自己的功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产物。就原则上讲,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合成”的结果。 现象学与现象 为什么胡塞尔和其他一些出色哲学家要把他们的学说叫做“现象学”呢很简单,他们关心的首先是现象,甚至无非现象。现象很重要么因为,既然我们对事物本身——或者用唯物主义和其他本体论哲学喜欢用的术语“本质”——不可能有任何把握,我们的理性的唯一对象无非就是现象,那么,我们能够或者必须研究的唯有现象而已。 但是,胡塞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设定。他认为,“现象”不是事物对人类理性的作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因为,没有经过人类理性的现象是不存在的。他是把康德的哲学作了彻底的发展。 本体论: 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概念,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摘要:本文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课题。文中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价值经济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中国期刊杂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经济社会与人类劳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但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使劳动价值论成为人们近年来讨论的热点。因此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把握它的主要观点,了解其重要现实意义,并使它在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一)使用价值与价值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抽象劳动则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二)价值源泉 人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而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却 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三)价值 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 时间。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四)价值转化为价格 价值的创造是在生产过程进行的,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则必须要依靠市场,在流通过程中得于实现,从而使商品的本质形态转化为现象形态。因此,就出现了价格与价值、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甚至出现现象掩盖本质的假象。价值的本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

浅谈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西垅小学谭珍宜 人生价值观是个体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教育对青少年确立积极和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重要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产生了剧烈的震荡,青少年人生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特点。新的形势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水准变得日益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本人就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确立新形势下的人生价值新标准,为学校德育提供切实可行的目标。 有调查表明,学生是愿意接受人生观教育的,对人生观教育基本上是持欢迎态度的。只是缺少切实有效的目标导引。“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人生在世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怎么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诸如此类人生价值问题,广大青少年时常思考和讨论并感到迷茫。因此,结合当今新时期特征的科学人生价值观标准,显得尤为急切。 文化的多元化,一方面给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带来契机,可以汲取不同文化资源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断完善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不断提升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给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青少年毕竟是缺乏自制力、辨别力、选择力的一个相对脆弱的群体,在多元文化的大花园里,既有促进他们身体、思想、精神健康的元素,也有妨碍甚至是毒害他们健康发展的成分。所以我们要用主流的价值观念统领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进而提升青少年对多元文化的甄别力和选择力。我们要既要坚持培养学生朴素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而现实的国际主义情;又要培养历史情怀、实践关怀、未来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竞争、合作、关心和共赢的现代精神。 培养目标的制定还要坚持层次性原则。一方面应该坚持先进性的要求,用较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学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广泛性要求,对全体青少年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基本层次的教育,使他们成为能遵纪守法、具有起码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好公

论理想信念对人生的意义和影响-(2)

二、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课题报告正文 论理想信念对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生命是一个不断超越极限的过程,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登上山顶,看见的便是积翠如云的山色空蒙。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坚定地理想信念作为基础。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什么是理想信念呢?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先将理想与信念分开来谈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 “理想标志着人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指向未来的,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追求,有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信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同时理想也是社会与国家历史共同见证的发展过程。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和更加精彩的国家奋斗发展史。” 对于大学生来说,理想信念有其特定的含义。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灵魂、政治优势和力量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核心问题,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首要条件。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渴望的集中表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