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

——以《半边天》栏目为例

摘要:“5W”模式是拉斯维尔首次提出的,它在传播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半边天》的分析发现,其栏目设置、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遵从了“5W”传播模式所具有的特点,从而使栏目有着广泛的赞誉和影响力。

关键词:5w模式;半边天

1、“5W”模式和《半边天》栏目介绍

1.1、“5W”模式

“5W”模式即“拉斯韦尔模式”1,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构成的过程,即传播者——谁(Who)、传播内容——说了什么(Says What)、传播媒介——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传播的目标受众——对谁(to Whom)、传播效果——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五个要素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1.2、《半边天》栏目

《半边天》是中央电视台开办的国内最早的女性栏目,自开播以来,始终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逐步确定了"关注社会性别,倾听女性表达"的宗旨,着力于展现当代女性风采、维护女性权益、关注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空间,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半边天》的5W要素解读

2.1、传播者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与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2。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

15W模式由哈罗德·D·拉斯韦尔(Lasswell,Harlod D.)1948年于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一文中提出。

2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但同时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

主持人是传播者思想的集中表达者,是栏目的灵魂和化身。《半边天》以温馨的风格、敏锐的观察、领先的观念著称,主持人张越是一位集学识、机智、幽默于一身,具有精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型主持人。她的语言生动形象又恰当的添加社会学、法学等专业术语,使节目在反映普通的女性大众生活的同时,将话题上升到哲学、社会伦理的高度,增加了栏目的深度,为节目增添了一种高雅的气氛。张越也突破了传媒中“倾城倾国”的女性形象特征,自1995年加入《半边天》之初因形象问题所引起的非议,到成为栏目不折不扣的“掌门人”,其本身就产生了对受众的强大说服力: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具有平凡面孔的普通女性通过知识和智慧的积累也可以获得事业的成功,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度。

2.2、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其经典著作《传播学概论》中提到:“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3。传统的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具有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近年来,诸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移动电视等新媒体4的出现则大大的扩展了传播领域的活动空间。

《半边天》栏目采用电视这种媒介来实现其传播活动,因而具有电视画面感、现场感强烈,但收看节目的时间受限等特点。但由于受众对节目有目的的介入和对电视媒介的主动参与5,使得栏目的传播效果大大提高。而以电脑、手机为载体的视听终端的普及,又极大的扩展了受众的群体范围。

2.3、传播的目标受众

传播者所传播信息的接受者又称受众,是主动的信息接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反馈源,是传播活动产生的动因之一和中心环节之一,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 5W理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

4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博客、桌面视窗等。

5受众对媒介的参与主要指受众在接触及使用媒介时的介入程度。

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和受众相对存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的位置可以互换,可以及时反馈并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在以二级传播理论为标志的人际关系传播时代,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的意见领袖往往对受众的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介形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平凡个体均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的意见领袖,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的信息网络。尤其是网络博客、网络论坛的出现更是将简单的存在于社会小群体之间的二级传播过程发展到存在于全社会信息链条之间的多级的大众传播阶段。

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得《半边天》的受众不仅仅集中在社会各阶层的女性群体,更吸引了大批的男性受众。受众的群体也从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语权和社会地位的普通家庭妇女逐步向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社会话语权的人群转移。在这部分具有行动力、影响力和决策能力的受众的反馈下,《半边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则反过来又提升了其受众的层次,进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2.4、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它具有综合性、公开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并且受传播者的传播目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大众诉求的方式、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作为日播节目,《半边天》加强了新闻性和娱乐性,独有的性别视角、丰富的外景画面和精彩的演播室对话,使《半边天》呈现出独有的个性。在议程设置理论的作用下,节目通过嘉宾访谈,引导人们对于目前存在的涉及性别的热点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如对于社会上公认度最高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通过主持人的话语表达出栏目的制作者即传播者希望影响受众的观点:男性、女性的独立是相辅相成的,当女性独立了、包容了的时候,就是男性解放的时候。这种观点在受众群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公众对于如何消除性别歧视以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进行了深刻反思。

2.5、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通过媒介发出的信息即传播内容传至受众,从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根据霍夫兰等人在二战时期针对美国士兵的劝服效果研究,大众传媒在对受众进行事实性知识的传达时效果较为明显。但由于受众预存立场的存在,他们倾向于接受与自己的认知和经历较为接近的信息内容,这样就使得大众传播在改变受众固有立场、观点进而改变其行为方面的效果有限。

《半边天》栏目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与公众、社会文化发生相互作用,对于栏目刻意选择来影响受众的各种“议程”,受众只倾向于接受与自己的价值观和环境特征相吻合的那些。只有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施加的传播内容才可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引起受众社会行为方式的变更,进而对社会的组织机构、思想观念等深刻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因素方面施加更多的影响力。3、结束语

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以单向传递的形式简明扼要的描述了大众传播的过程。在现实社会运行系统中,这种传播过程是传播者和受众的相互作用,且受到社会结构、媒介的传播特点、受众的群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半边天》栏目所不时做出的变革,便是遵循了这种传播规律,以期在更广的范围内去影响更多受众,从而实现两性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睦共处。

参考文献:

[1] 邹琰. 多元媒介视野下的女性形象透析[J]. 社会科学家, ,2008(4)

[2] 周葆华. 效果研究:人类传受观念与行为的变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朱海燕. 视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展示[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

五种传播模式及其对于在教育中的应用实例总结 ● 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 亚里士多德模式列出五个最基本的传播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且被认为最适用于公众演讲。 案例:奥巴马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说话者:奥巴马; 演讲内容:《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听众:学生、在场人员及其视频收看者; 效果:让更多的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究竟为什么要选择学习,以及学习后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场合:学校; ●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 模式(Who 谁 、What 说什么、Which 通过什么渠道、Whom 对谁、 With what effects 产生什么效果),后布雷多克又增加两个W ,即(Why 案例:学习《荷塘月色》 传播者:课本的编纂者以及语文任课教师; 传播内容:通过多媒体声音、图片、动画、音乐等来展现荷塘月色的情景; 说话者 Speaker 演 讲 Speech 听 者 Audienc 效 果 Effect 场 合

传播媒介:书本、教师的声音介质、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设备; 传播对象(受传者或受众):学习者(即学生) 传播效果:通过传播者对于课文的讲解,使得受传者对荷塘月色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更好地揣摩作者的情感;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 案例:网络远程教学课堂 信源:教师及其在远程教学前所做的准备; 编码:利用网络,将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编码,使之成为符号等; 信道:传送内容的网络; 译码:学生计算机在接收到信息时计算机自动进行译码; 信宿:接受远程教育教学的学生; 干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来自外界的干扰以及网络的干扰; 反馈:学生可以在学习后进行在线测试,向教师进行反馈; ●贝罗传播模式 贝罗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编码者)、信息、通道和受播者(译码者)。

5W+1H基本概念

基本简介 5W1H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对象(何事)、地点(何地)、时间(何时)、人员(何人)、方法(何法)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这种看似很可笑、很天真的问话和思考办法,可使思考的内容深化、科学化。 主要特点 5W+1H: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1、对象(what)——什么事情 公司生产什么产品?车间生产什么零配件?为什么要生产这个产品?能不能生产别的?我到底应该生产什么?例如:如果现在这个产品不挣钱,换个利润高点的好不好? 2、场所(where)——什么地点 生产是在哪里干的?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地方干?换个地方行不行?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干?这是选择工作场所应该考虑的。 3、时间和程序(when)——什么时候 例如现在这个工序或者零部件是在什么时候干的?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干?能不能在其他时候干?把后工序提到前面行不行?到底应该在什么时间干? 4、人员(who)——责任人 现在这个事情是谁在干?为什么要让他干?如果他既不负责任,脾气又很大,是不是可以换个人?有时候换一个人,整个生产就有起色了。 5、为什么(Why)——原因 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不能有震动?为什么不能使用?为什么变成红色?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机器代替人力?为什么非做不可? 6、方式(how)——如何 手段也就是工艺方法,例如,现在我们是怎样干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干?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干?到底应该怎么干?有时候方法一改,全局就会改变。

以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广告语

以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广告语“5W”模式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提出的有关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具体为: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Who (谁)指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在广告中就是指谁发布了这个广告,客户是谁; Say what (说了什么)指传播的讯息内容,也就是广告内容,即广告要说什么。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这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指广告通过什么媒体来发布,如何选择最有效的媒介组合; To who (向谁说)指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在广告中就是指广告的受众,确定目标消费者受众。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指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广告中就是指广告效果,广告在发布之后在受众的认知、情感、行为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在此借助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一些广告语。 广告语: 1、冷酸灵牙膏:“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冷酸灵牙膏。” 2、好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3、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仅以冷酸灵牙膏为例: 广告语:“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冷酸灵牙膏。” Who (谁):广告公司 Say what (说了什么):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冷酸灵牙膏。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电视 To who (向谁说):广大消费者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有可能提高销量。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5W分析法

PM分析法 PM分析法,是找寻分析设备所生产的重复性故障及其相关原因的一种手法。 PM分析是把重复性故障的相关原因无遗漏地考虑进去的一种全面分析的方法,是日本所开发出来的方法。 所谓PM,是指下面几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 P指的是:Phenomena或Phenomenon(现象)及Physical(物理的)。 M指的是:Mechanism(机理)及其关联的Man(人)、Machine(设备)、Material(材料)。 PM分析法适用时机 当要求达成因设备所衍生的慢性损失为零的目标时,即可采用PM分析法,特点是以理论来指导事实,要求对设备具有相当的了解。尤其适用于设备慢性损失的个别改善。当要求达成因设备所衍生的慢性损失为零的目标时,即可采用,特点是以理论来指导事实,要求对设备具有相当的了解。 PM分析的步骤 PM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 第一步:明确故障现象 正确的认识故障现象是解决故障问题的先决条件。认识和分析故障现象的表现方式、状态、发生部位、设备种类差异等。 并对故障进行层次分析。 在进行故障现象进行探索调查时,要讲究研究方法,根据现象研究确定相关的调查、测定、检验、分析方法,确定调查项目、检测范围、容差、基准、限定值等。 第二步:对故障现象的物理分析、原理分析 所谓对现象的物理分析,就是对现象用物理、化学等探究原理的方法进行分析。 任何故障现象不会是无缘无故发生的,都存在其物理或化学背景。因此要力图用物理或者化学的科学原理来解释发生的故障现象。如果能够通过理化检验、验证的手段来辅助就更好。努力找出故障现象出现的物理、化学原理。 例如:机床主轴出现轴向裂纹,可以通过金相检验找出是原材料缺陷还是热处理应力,抑或是疲劳应力集中。 再如:物体出现伤痕,这是由于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撞击而产生的现象。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伤痕肯定出现在物体软弱的部位。这样,通过探讨物体与物体有可能接触的部位,就能清楚地知道所要探讨的部位和发生现象的原因。 如果实在无法解释现象,可以做出假设来加以验证。 为什么要进行物理、化学等原理分析呢? 从理论上加以考虑并将问题展开,不会将因素遗漏,并能系统地进行解释。 能防止经常出现的主观感觉的判断。 对那种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仍没有将慢性损失减少下来的对策,可从根本上对其原因、措施、管理要点重新加以修正。 第三步:故障现象成立的条件 根据科学原理、法则来探讨现象促成的条件。通过穷举方法尽可能多列举促成现象的条件,无论其出现概率大小都应加以考虑,然后再进行分析筛选。 从原理、原则角度探讨现象成立的条件,如果具备这种条件,现象就一定会发生,对此加以整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现象,说明其产生的机理、成立的条件。 一般对现象成立的条件掌握得不充分,在采取对策时只能对某些条件予以考虑并采取对策,而对其他的成立条件就不予以考虑,其结果是慢性损失往往没有降低。同时还应注意,对各种成立条件。不要考虑其概率的大小。 第四步:对故障原因进行多角度探讨 从生产现场五要素即(机器、工具、材料、方法、环境、作业者)这些方面寻找故障的原因。把与故障现象有关的原因列出来,从人、机、料、法、环等几个方面筛选最有关系的因素,并将所能考虑到的因素都提出来,画出因果关系图。 对设备细分到零件这一层次进行讨论是重要的,有时,各种原因会重复地影响到各自的促成条件。 第五步:确定主要原因 上一步骤中列出的一些原因可能不是主要原因,这一步就是要针对各项故障原因进行验证(调查、检验、分析),找出产生故障现象的主要原因。 针对各种原因,要具体地研究不同的验证方法、调查方法、测定方法、调查范围、标准面的确定方法、调查项目等。因为调查方法及所需调查的因素有所偏差的话,则验证的结果将无法取信他人,那么找出的原因也不是主要原因,这样未来的解决措施就会失效。 第六步:提出改进方案 根据各种验证后的故障要因,都要提出改进的方案 根据掌握的工具、手段和方法,确定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改善问题。 制定出措施后,就要实施措施。针对故障问题点指定对策,实施改善,使其设备更趋完备。 在实施改善过程中,要作出记录。

几种著名传播模式的优缺点

几种著名传播模式的优缺点 (一)亚里士多德模式 优点:简单,简明扼要的列出了五个传播的要素,最适用于公众演说这类的传播模式。 缺点:对传播过程没有明确地说明。 (二)拉斯韦尔模式 优点:有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体分析、受众(对象)分析和效果分析,这种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缺点:1.过于简单,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2.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传播着和传播组 织为了什么去传播) 3.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三)香农—韦弗模式 优点: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噪音的问题。引申模式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缺点:模式“非人类”。 (四)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优点:较好的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 缺点:不太适合大众传播,模式所暗含的传授两者的平等、等量的传播模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 优点:1.克服了单向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

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 素都会发生影响。加深了我们队噪音的认识。 3.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 两者的一致性。 4.适用范围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传播的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 到一定的说明。 缺点:同样具有局限性。一是对人类,特别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过程要素的众多性和复杂性反应不够,有简单化的倾向;二是对人类传播的新媒介和新技 术未能足够重视,甚至“往往低估新的传播技术的效果的倾向”。 (六)贝罗的S—M—C—R模式 优点:揭示了教育传播的规律,把人么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 缺点:此模式是单项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 (七)加涅的学习信息流程结构模式 优点:利用信息加工理论,模拟学习过程,提出一个人的学习信息交流结构模式。它说明,人类的所有学习过程都是通过内在的乙烯类心理操作,对外来信息或已存在人类记忆 中的信息进行不断的加工而完成的。 缺点:人的信息加工的机制与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至今尚未被人们彻底接受弄清的过程。 自己设计的模式

教师如何运用“5W模式”为教学服务

教师如何运用“5W模式”为教学服务 咸琳娜 (贺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摘要:“5W模式”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1948)一文中提出来的一种传播模式,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Through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所以在教学服务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如何做好教学活动的研究模式,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果能把5W模式科学的运用在教学服务上,将会在教学上取得不小的成就,对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5W模式;教学服务 教育传播是又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何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1。美国的学者H·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如今著名的“5W 模式”。 “5W模式”的基本内容 “5W模式”是美国的学者拉斯韦尔首创的对传播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的一种传播模式,而且还首次比较完整的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5W模式”中,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Through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5W模式”可以普遍应用于大众传播。它意味着,传送同一信息的渠道不只一种。“谁” 提出了对信息的控制问题;“说了什么”是内容分析研究的主题;“通过什么渠道”是对媒介做分析研究;“向谁说”是对接收者和受众的分析研究;“有什么效果”则是对整个传播过程的结果进行的分析。 拉斯韦尔的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对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拉斯韦尔模式反映了传播的基本过程。据此引申出了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或五个领域,这清晰的五个W因素使得复杂的传播研究活动变得豁然开朗,这一极具开启功能的模式对传播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拉斯韦尔的模式也受到批评,因为它似乎暗示着存在一个传播者和一则有目的的信息存在。同时它也被认为过于简单。但是,同任何一个好的模式一样,它集中注意了传播中的基本方面,此后提出的其他模式基本都是对它的衍发。可以说,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在传播学发展史上有着基石性的作用,长期以来,有关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都以它为基本架构而展开。 “5W模式”与教学服务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5W模式钟的who的作用,即是教学服务中的主体,如过出现了问题,即使信息传播媒介再怎么优化,接受者天分再怎么高,那也是无济于事。做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基本功必须过硬,拿语文老师来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的思想品德修养、政治情操、文史知识、文学修养、自然科学知识、艺术修养等素质,要时刻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否则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因此,语文老师不能忽视自身素质的发展,首先,要对政治,社会事事关心,关心风云变换的世态,也要敢于揭露批判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这样,可 1赵健〃课程、教学与网络状态[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7)[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47-148

5w问题分析法

5w问题分析法 5why分析法 所谓5why分析,也称“5-WHY”,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真正原因。“5-WHY”,名称虽为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主要是必须找到真正原因为止,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 这种方法最初是由豐田佐吉提出的,后来,丰田汽车公司在发展完善其制造方法学的过程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作为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入门课程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成为其中问题求解培训的一项关键内容。丰田生产系统的设计师大野耐一曾经将五问法描述为“……丰田科学方法的基础……重复五次,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随即显而易见”。目前,该方法在丰田之外已经得到了广泛采用,并且现在持续改善法,Kaizen,, 精益生产法,lean manufacturing,以及六西格玛法之中也得到了采用。案例分析: 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停机的真正原因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案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答案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答案三:因为润滑帮浦失灵了。 问题四:为什么润滑帮浦会失灵, 答案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问题五:为什么润滑帮浦的轮轴会耗损, 答案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润滑帮浦上加装滤网。 如果员工没有以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他们很可能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分析法问题解决方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部分,把握现状 步骤1: 识别问题 在方法的第一步中,你开始了解一个可能大、模糊或复杂的问题。你掌握一些信息,但一定没有掌握详细事实。 问,我知道什么? 步骤 2: 澄清问题 方法中接下来的步骤是澄清问题。为得到更清楚的理解,问, 实际发生了什么, 应该发生什么, 步骤 3: 分解问题 在这一步,如果必要,将问题分解为小的、独立的元素。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知道什么, 还有其他子问题吗, 步骤 4: 查找原因要点 (PoC) 现在,焦点集中在查找问题原因的实际要点上。你需要追溯来了解第一手的原因要点。问, 我需要去哪里, 我需要看什么, 谁可能掌握有关问题的信息,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理解5W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理解5W模式 一、新媒体的概念 以互联网和手机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及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造纸术的意义。新媒体的出现和影响是全面彻底的,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更是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和它巨大的影响力,新媒体一词的定义也层出不穷。但是,对于新媒体的理解我们倾向于,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者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5W传播模式- 介绍 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传播模式。5W 传播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传播模式是: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而大众传播学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也是由这一模式发展而来。但它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 5W传播模式 - 应用 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5W模式的内容:

拉斯韦尔与他对传播学的贡献

拉斯韦尔与他对传播学的贡献 2007-07-05 09:24:40作者:紫竹整理来源:百度传播学史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1902~1978),美国政治学家,1902年2月13日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唐尼尔逊,卒于1978年12月18日。1918年入芝加哥大学,1926年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22-1938年在芝加哥大学教授政治学。1939年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执教。1952年任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1954年受聘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1955年当选美国政治学会会长。1978 年在美国去世。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who, what, whom, which channel, what effect),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 二、他关于战时宣传与政治宣传的研究代表了一种早期重要的传播学类型,并开 创了内容分析法。 ①他对一战中交战双方宣传策略的研究(1927)在风格上是定性的和批判的。他分析了协约国通过气球、飞机、炮弹向敌方战线散发的宣传传单所使用的说服策略,包括分裂敌人(诸如协约国努力使奥地利裔匈牙利人疏远德国),摧垮敌人的士气(诸如强调有成千上万的美国军队正如何抵达法国),控诉野蛮暴行的敌人(诸如德国士兵对于比利时儿童的虐待)等。 ②他对二战期间宣传的的研究(1949)是定量的和统计学的。 三、他在二战时期承担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战时传播项目”,提出了传播在社 会中的3个功能: ①监督社会环境; ②协调社会关系; ③传递文化遗产 (后来传播学者增加了传播的第4种功能:娱乐)。 四、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美国社会科学。他通过内容分析的途径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运用到政治学问题之中,在社会层面上运用了个体内 部的弗洛伊德理论。 拉斯韦尔的主要论著: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 《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Psychopathology and Politics”,1930年)《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和如何得到?》(“Politics:Who Gets What, When,How”,1936年) 《传播的结构和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 ——以《半边天》栏目为例 摘要:“5W”模式是拉斯维尔首次提出的,它在传播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半边天》的分析发现,其栏目设置、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遵从了“5W”传播模式所具有的特点,从而使栏目有着广泛的赞誉和影响力。 关键词:5w模式;半边天 1、“5W”模式和《半边天》栏目介绍 1.1、“5W”模式 “5W”模式即“拉斯韦尔模式”1,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构成的过程,即传播者——谁(Who)、传播内容——说了什么(Says What)、传播媒介——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传播的目标受众——对谁(to Whom)、传播效果——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五个要素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1.2、《半边天》栏目 《半边天》是中央电视台开办的国内最早的女性栏目,自开播以来,始终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逐步确定了"关注社会性别,倾听女性表达"的宗旨,着力于展现当代女性风采、维护女性权益、关注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空间,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半边天》的5W要素解读 2.1、传播者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与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2。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 15W模式由哈罗德·D·拉斯韦尔(Lasswell,Harlod D.)1948年于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一文中提出。 2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案例:

05教育技术学 20052801162 张海青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案例: 拉斯韦尔的五w 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我认为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如图: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充当了传播者,教学内容就是拉斯韦尔模式中所指的第二个w -说了什么,教学媒体相当于第三个w ,学生就是拉斯韦尔传播模式里的受众了,取得什么效果就是学生掌握老师课堂内容的程度了。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完全由老师主宰课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很弱的,所以这样的传播模式取的效果往往是不够好的。以下是我上课程整合的一个作业,老师要我们做一个关于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我的流程图:

我认为我的这个教学设计是符合拉斯韦尔的这个传播模式的,可是就是因为这样,我的这个设计是不足的,是一个单向的教学。 香农-韦弗模式的案例: 香农-韦弗模式: 特点:1、基于信息论范畴讨论传播问题,技术特征,有数学公式加以推演 2、将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单向的过程,包括5个需要完成的正功能 3、设置“噪音”这个负功能因素,讨论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损失 后来他们在这以模式又加了反馈系统。 我认为远程的电视教育是这个传播模式的一个案例 以下是电视传播的一个模式图: 在这里老师作为传播者,相当于香农-韦弗模式里面的信源,通过发射卫星进行传播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无线电波会收到干扰,从而会影响到信息的传播,电视机充当接受器,学生就是香农-韦弗模式里面的信宿。然后学生会以书信或其他的形式来和老师进行沟通,在一定的期限里还会进行考核,这就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反馈。不过在这种教育形式里,反馈是很弱的。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 :

传播模式图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案例: 拉斯韦尔的五w 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我认为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如图: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充当了传播者,教学内容就是拉斯韦尔模式中所指的第二个w -说了什么,教学媒体相当于第三个w ,学生就是拉斯韦尔传播模式里的受众了,取得什么效果就是学生掌握老师课堂内容的程度了。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完全由老师主宰课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很弱的,所以这样的传播模式取的效果往往是不够好的。以下是我上课程整合的一个作业,老师要我们做一个关于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我的流程图: 我认为我的这个教学设计是符合拉斯韦尔的这个传播模式的,可是就是因为这样, 我的这个

设计是不足的,是一个单向的教学。 香农-韦弗模式的案例: 香农-韦弗模式: 特点:1、基于信息论范畴讨论传播问题,技术特征,有数学公式加以推演 2、将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单向的过程,包括5个需要完成的正功能 3、设置“噪音”这个负功能因素,讨论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损失 后来他们在这以模式又加了反馈系统。 我认为远程的电视教育是这个传播模式的一个案例 以下是电视传播的一个模式图: 在这里老师作为传播者,相当于香农-韦弗模式里面的信源,通过发射卫星进行传播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无线电波会收到干扰,从而会影响到信息的传播,电视机充当接受器,学生就是香农-韦弗模式里面的信宿。然后学生会以书信或其他的形式来和老师进行沟通,在一定的期限里还会进行考核,这就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反馈。不过在这种教育形式里,反馈是很弱的。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 :

5w问题分析法

5why分析法 所谓5why分析,也称“5-WHY”,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真正原因。 “5-WHY”,名称虽为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主要是必须找到真正原因为止,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 这种方法最初是由豐田佐吉提出的;后来,丰田汽车公司在发展完善其制造方法学的过程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作为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入门课程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成为其中问题求解培训的一项关键内容。丰田生产系统的设计师大野耐一曾经将五问法描述为“……丰田科学方法的基础……重复五次,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随即显而易见”。目前,该方法在丰田之外已经得到了广泛采用,并且现在持续改善法(Kaizen), 精益生产法(lean manufacturing)以及六西格玛法之中也得到了采用。案例分析: 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停机的真正原因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案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答案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答案三:因为润滑帮浦失灵了。 问题四:为什么润滑帮浦会失灵? 答案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问题五:为什么润滑帮浦的轮轴会耗损?答案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润滑帮浦上加装滤网。 如果员工没有以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他们很可能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分析法问题解决方法的基本步骤第一部分:把握现状 步骤1: 识别问题 在方法的第一步中,你开始了解一个可能大、模糊或复杂的问题。你掌握一些信息,但一定没有掌握详细事实。 问:我知道什么? 步骤2: 澄清问题 方法中接下来的步骤是澄清问题。为得到更清楚的理解,问: 实际发生了什么? 应该发生什么? 步骤3: 分解问题 在这一步,如果必要,将问题分解为小的、独立的元素。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知道什么? 还有其他子问题吗? 步骤4: 查找原因要点(PoC) 现在,焦点集中在查找问题原因的实际要点上。你需要追溯来了解第一手的原因要点。问: 我需要去哪里?我需要看什么?谁可能掌握有关问题的信息? 步骤5: 把握问题的倾向 要把握问题的倾向,问: 谁?哪个?什么时间?多少频次?多大量?在问为什么之前,问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 第二部分: 原因调查 步骤6: 识别并确认异常现象的直接原因。 如果原因是可见的,验证它。如果原

拉斯韦尔案例

拉斯韦尔模式与现代传播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

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而大众传播学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也是由这一模式发展而来。但它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 一些传统的传播方式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在传播方式上基本遵循了拉斯韦尔模式,也就是谁想说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说,说给谁听,取得了什么效果。这套理论说起来好像比较复杂,其实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基本模式,归根结底是我说的,我宣传的东西,大家要能理解,最好是还能按照我的想法执行。但是大家是否真的理解和接受呢,拉斯韦尔模式没有涉及。就好像我们现在有些领导的工作一样,会开了,话说了,任务下达了,但是不注重反馈,不验收工作成果,结果当然不会太理想。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各大电视台每晚的热播同一个

拉斯韦尔的传播学贡献

新传理论11:拉斯韦尔的传播学贡献 作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拉斯韦尔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暑期复习很多同学开启了自己的背诵之旅,拉斯韦尔的贡献很多怎样背诵才能不遗漏呢,小编给你支招:拉斯韦尔的传播学贡献用数字“1.3.5.7”来概括~ “1”名政治学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77)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 “3”功能说 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分析的是H·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燎望哨”的作用。 ②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拉斯韦尔的上述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5W”研究 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①传播者——控制分析

5W分析法

5-Why分析:[1]5-Why分析法简介 ?浏览:701 ?| ?更新:2013-12-31 13:30 ?5-Why的定义 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次发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发问以追究其真正原因。 ?为什么叫5-Why? 这里的“5”其实是一个虚数,并不一定非要问5次为什么,在找到真正原因之前,你可能只问了3次为什么,也可能问了10次。 ?5-Why分析法的来历 这种方法最初是由丰田喜一郎的父亲丰田佐吉提出的;后来,丰田汽车公司在发展完善其制造方法学的过程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作为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入门课程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成为其中问题求解培训的一项关键内容。丰田生产系统的设计师大野耐一曾经将五问法描述为“……丰田科学方法的基础……重复五次,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随即显而易见”。目前,该方法在丰田之外已经得到了广泛采用,并且现在持续改善法(Kaizen), 精益生产法(leanmanufactu ring)以及六西格玛法之中也得到了采用。经典案例一:大野耐一的5-Why分析。 经典案例 有一次,大野耐一先生见到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便上前询问现场的工作人员。问:“为什么机器停了?”(1-Why)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问:“为什么超负荷呢?”(2-Why)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问:“为什么润滑不够?”(3-Why)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4-Why)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问:“为什么磨损了呢?”(5-Why)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油泵轴上安装过滤器。如果没有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很可能会被问题的表象迷惑,真正的问题永远也不会得到解决。由现象推其本质,并由本质找到永久性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是5-Why分析法的精髓。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05教育技术学20052801127 林苗纯 四种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模式(Who 、What 、Which 、Whom、With what effects)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案例:电视教材的制作 传播者是稿本的编写者,也就是专业课的任课老师 信息是电视教材所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 媒介是卫星广播、电视机(或计算机)、声音、图像、文字、动画 受众是学习者 效果是学习者在看完电视教材以后对教材的基本态度、由教材所引发的求知欲、书面评议以及收视率等。 2、贝罗传播模式也就是S-M-C-R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息源,信息,通道 和接受者。信息源也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是在传播中要传递的信息,而通道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接受者既信宿。 贝罗传播模式 案例:大学“艺术与创新”公选课 传播技能:教师的语言、手势、表情、思想 态度:教师喜好艺术,希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了解学生信源(S)知识:教师在艺术鉴赏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并且具有丰富的知识 社会背景:高校教师 文化:博士

内容: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美术、影视、音乐、手工艺术品 成分:与艺术有关的各类作品 信息(M)处理: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 结构:各种形态都有(如静态的图片) 视:电影、图片的观看 听:音乐的欣赏 通道(C)触:一些手工品的触摸 嗅:闻一些液体的气味 传播技能:教师的语言、手势、表情、思想 态度:学生喜好艺术,希望能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生受传者(R)知识:对艺术有一点了解 社会背景:大学生 文化:各专业各年级的大学生 3、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案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 信源:远程网络教育者所准备传播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 编码:利用卫星广播系统等编码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号 信道:传送信号的光纤 译码:处于接收端的译码器 信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 干扰: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的遗失、噪音等 反馈:远程学习者在学完课程之后通过邮件、BBS、考试等进行反馈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doc

11教技2班 雷艳 20110401042042四种传播模式及例举的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模式(Who 、What 、Which 、Whom、With what effects)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案例:老师像学生讲解《家乡的春天》这篇课文 传播者:稿本的编写者,也就是专业课的任课老师 信息:多媒体所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图片、声音 媒介:多媒体教室 受众:学习者 效果:学习者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的辅助,理解课文,学习了新的知识。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案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 信源:远程网络教育者所准备传播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

编码:利用卫星广播系统等编码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号 信道:传送信号的光纤 译码:处于接收端的译码器 信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 干扰: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的遗失、噪音等 反馈:远程学习者在学完课程之后通过邮件、BBS、考试等进行反馈 3、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经验或者说背景要相似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案例:大二时班级进行了一次辩论赛 辩论的正反方成员充当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编码,向其他成员传播,也充当译码者解码者。他们相互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译码。同时他们又在共同的经验内传播,使信息被传播双方共享,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使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持续不断。 4、贝罗传播模式也就是S-M-C-R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息源, 信息,通道和接受者。信息源也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是在传播中要传递的信息,而通道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接受者既信宿。

用5W模式分析微信的精准营销

用5W模式分析微信的精准营销 摘要:本文从微信的成长历程出发,结合拉斯韦尔的5W模式,浅谈商家或企业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利用微信漂流瓶,LBS,添加附近的人以及与优酷土豆、互联网等不同的媒介渠道使用微信,来传递不一样的自己的商业活动,情感等。从而吸引受众,转化成自己的消费者。 关键词:微信商家营销受众 一微信的发展历程 1、微信简介: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 2、人数增长: 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 2013年8月15日,微信海外版注册用户突破1亿,一个月内新增3000万名用户。 2013年10月24日,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 据悉,在2013年7月份早上时候,微信因故障停止运行的时候,有很多资深用户卸载重装很多次,也有很多人转战场,微信的暂停的8小时里几乎造成了全面的焦虑。由此可见微信的魅力之大,已经完全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3、微信功能: 基本功能添加好友实时对讲机功能朋友圈: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 语音提醒,通讯录安全助手,QQ邮箱提醒,私信助手,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语音记事本,微信摇一摇,群发助手,微博阅读,流量查询,游戏中心,直接充话费,支持邮件发送聊天记录,发送地理位置时。绑定Google账号:可以添加Google账号中使用微信的好友。 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别的内容。 微信在iPhone、Android、Symbian、Windows Phone、BlackBerry等手机平台上都可以使用,并提供有多种语言界面。 在三网融合的媒介背景下,微信的使用更是引领信息传播的潮流。 二、Who ------- 控制分析 微信的传播体现了传播互动性和双向性。微信是基于QQ 平台的应用软件,因而在它的信息传播模式中,传受双方的关系特点传承了QQ 平台的特质。 首先,传播主体更加明确,微信的使用者主要是通过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加上手机QQ早已具备的庞大用户,使得微信在推广过程中非常容易,在加上用邮箱,电话簿等多种号码的捆绑,是的用户在注册微信上相当容易。 其次,微信的使用群体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使得微信在推广过程中,其新奇,独特,便捷、以及所需要支出费用廉价上,这一群体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更容易传播。 再次,微信在使用过程中,和QQ相比,QQ开始使用更加倾向人民猎奇心里,希望接触更多的陌生人,在人们长时间和陌生人交流产生产生疲倦后,微信的添加附近人,与手机通讯捆绑后,加上微信的丰富表情,对讲机似的语音使用,使得微信的推广所向披靡。 就因为微信的好处,功能使得用户的人数多而且稳定,为商家的营销埋下伏笔。 三、Say What---------内容分析 微信传播内容具有私密性和即时性的特点。由于传者和受众的特殊关系,微信信息交流内容也更为私密。另外微信也和腾讯微博结合,既可以看微博,也可以看微信,使得讯息在传播的过程更加迅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