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水平与

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线段概念的困难所在。因此,我在教学认识线段这课中,特别注重用直观描述的方式

来说明线段的特征。

1、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线段的本质特征。

体会感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观察桌上随意摆放的毛线,了解这样的状态是弯曲的。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手捏住毛线

的两头,用力拉紧,毛线会怎样变化?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得出现在

毛线是直直的。这时再揭示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可以看作是线段,两

手捏住的部分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感悟线段

的特点:直直的,有2个端点。再通过变式、判断、找一找加深学

生对线段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体会感悟,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初步

认识线段的特点。课堂上体现了学生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体会线段的特点。

动手操作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创造出线段,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折出线段,通过比较体会

到线段有长有短;动手画线段,感悟线段是直直的,有2个端点;再

通过数一数,体会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最后通过每两点连线,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上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但在动手操作上纪律较乱,速度较慢。在今后的教学中需不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猜你感兴趣: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共3套)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 中有 ()直 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小学二年级角的认识练习题(B)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练习——角的初步认识 姓名: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3、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大的画△;小的画○。 □□□□ 三、我会数。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四、我会画。 1、画一个角。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案

认识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2-64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折一折”“摸一摸”活动,经历抽象出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经历探究角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了解点线面的特征,运用几何直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大小由两边的张口所决定,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片活动角 学具:一张圆片每人一个活动角三个大小不同边长短不同的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那我就先来个自我介绍吧!我来自龙三小,姓刘,叫刘雪梅,你们该叫我什么呢?猜猜看,刘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刘老师喜欢爱动脑筋,爱举手,大胆发言,遵守纪律的小朋友,你们能作到吗?)好,上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1、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字,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角”你想到什么?(请四人) 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谈到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认识(板书:认识)数学中的角! 2、(举起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老师这个神奇的袋子里就藏着一些尖尖的角,不许用眼睛看,很快的把角摸出来,谁想来试一试?(请四名小朋友来摸,摸到就藏在背后)好!一个一个告诉大家,你找的角在哪里?(真能干,谢谢你,好!不错!) 你这么快就摸到了角,高兴吗?你怎么摸到的?把你的经验告诉大家好吗? 刚才老师发现你摸呀,摸呀,半天才摸到,你怎么想的呢? 告诉大家,你失望吗?为什么失望?为什么圆上没有角呢? 生可能汇报:圆是弯的,没有角,其他的图形都有角! 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你真会动脑筋!谢谢你) 小朋友们真厉害,在长方形上找到了四个这样的角,在三角形上找到了三个角,在五角星上找到了5个这样的角,因为圆是弯弯的没有角!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角(教案)教学设计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角 【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

二年级(4)认识线段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判断。(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画“√”) ( ) ( ) ( ) ( ) ( ) ( ) 二、我会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三、心灵手巧。 1.小小机器人。 ⑴数一数,机器人身上共有( ) 条线段。 ⑵用彩笔把这些线段描一描。 ⑶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作为机器 人的嘴。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四、小猴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 ② 走第( )条路最近。 五、量一量下面三条线段的长度,比一比,再计算。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第三条: ( )厘米 1.第二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长多少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多少厘米? 六、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③ ①

(1)两位数加两位数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1. ( ) 2. ( ) +( ) + ( ) ( ) ( ) 二、笔算练功房。 26+43= 52+28= 26+35= 28+64= 59+22= 31+69= 三、数学门诊。 病例1: 病例2: 3 2 2 4 +4 8 + 3 7 0 5 4 四、我会填“>”、“<”或“=”。 32+6 60 29+38 62 54+42 88 70 61+9 47+25 53 32+18 27+73 22+30 50 37+25 80 26+28 40+14 五、我能帮小熊找到自己的气球。(连一连) 21+31 25+38 24+47 16+47 25+27 30+33 39+13 43+28 52 71 63 十位 个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角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角练习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我会填。 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 2、一把三角板有()个角,其中直角有()个。 3、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 ()个角()个角()个角()个角()个角4、二年级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二(1)班去了39人,二(2)班去了32人,二(3)班去 了28人,三个班大约一共去了()人。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4、直角没有顶点。() 5、扇子有3个角。() 6、直角不是角。() 7、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10、小刚身高125厘米。() 1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三、我会找。 1、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里画“√” ()()()()()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在下面的()里画“√” ()()()()() 3、找出比直角小的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4、找出比直角大的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四、我会画。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一、看图列式并计算。 1、 2、 有27个有36个?只 19只 ?个一共有43只 □○□=□()□○□=□() 3、⊙⊙⊙⊙⊙⊙ 4、¤¤¤¤¤¤¤¤¤¤ ( )个( ) ( )个( ) 加法算式□○□=□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乘法算式□○□=□ □○□=□□○□=□ 口诀口诀 5、去商场 裙子9元短裤8元背心5元毛巾2元 (1)买3件背心和要多少元钱? □○□=□()答:买一件背心和一条短裤要()元钱。 (2)买8条毛巾多少元? □○□=□()答:毛巾()元。 (3)买8条短裤和1件背心共需多少元? □○□○□=□()答:共需()元。 二、计算。 1、列式计算。 (1)5乘8得数是多少?(2)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多少?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学习 内容二年级上册第4、5页内容及练习一第4、5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 难点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一、入境生趣 呈现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 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 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设疑自探 组内交流1、出示自探内容及要求:【大屏幕出示】 自探内容及要求: (1)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 (2)判断一下下面哪些是线段

(3)试着画一条线段,想想应该怎么画。 2、学生解读自探要求。 3、学生根据自探要求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备课时没有预设到 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点】 4、整理个人研究成果,准备组内交流。 (1)组内交流个人研究成果。 (2)提出个性问题,组内共同协作解决。 教师预设: 学生对于线段的特点可能说的方面比较多,教师在巡视时要予以引导,主要总结出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 5、整理组内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 三、解疑合探质疑补充1、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2、学生个体提出质疑,全班同学给予解答和补充。 教师预设: (1)、判断是否是线段时要引导学生从线段的特点来判断。 (2)、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3、教师的引导: 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设计有针对性的阶梯式练习,必要的题目教师课前解答出来,内容包括基本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物中感知角 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设计理念 角的概念比较抽象。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 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 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在创造中发展。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尝试、探索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知识出发,采取摸角──指角──做角──玩角──找角等多种 感官参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7、6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角》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 实践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或用两根小棒摆角、或用吸管等做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找角、做角、比角等过程,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角的知识 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的生活经验已初步形成了角的表象, 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内容,意味着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引导学生经历“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 3.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独立 学习能力的创造意识,体会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钟面、吸管、纸、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认一认:你们认识这些图形朋友吗?(出示学过的图形) 2.摸一摸:蒙上眼睛摸出这些图形,并说说是怎么摸出来的。 3.说一说: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通过蒙眼摸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通过质疑,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二、结合实物,认识角 1.联系实物,直观认识角。 (出示实物)让学生从实物中指出角。 2.课件演示,抽象出数学中的角。(课件演示从物体中抽象出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组成及名称。 ⑴学生摸三角尺上的角,感知角的特征,认识角的名称。 ⑵学习规范地指出角。 【学情预测:在指角时,可能还有很多学生只指出角的顶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先指顶点,接着从顶点开始沿射线方向指两条边,最后画弧线。】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word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例外?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例外?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认识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几位大家的老朋友,看看你们都还认识吗?师:是的。这些就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宝宝。 师:那这个图形宝宝有小朋友认识吗?(三角形) 师:像三角形去掉一条边,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 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的直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都在两端有两个头) 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 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 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 (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 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 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①③④⑤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 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 (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二年级上册数学3 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认识角

编号:54158543442893744576892562 学校:观音市阳沅镇普贤学校* 教师:黑白双雄* 班级:白云伍班*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然后通过与直角比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直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会用一副三角板拼角。 (1)认识角1课时 (2)直角的认识及画法1课时

(3)锐角、钝角的认识1课时 (4)拼角1课时 (5)练习课1课时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合作交流,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第1课时认识角 课题角的认识及画法课型新授课 设计 说明 1.发挥情境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通过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的回忆,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结合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实物图中找角并抽象出角,形成角的表象。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 目标 1.在感知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中,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 有大小之分。 2.积极参与活动并发现角,感知角,认识角,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积极主动、发言踊跃,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 重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掌握正确的画角方法。 2.会正确画角,感悟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学前 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五角星卡片红领巾 学具准备:图形纸片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 1 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 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 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

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 a)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 拃等等。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 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教学例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课件出示:①判断;②下图中有几个角;③有两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重点知识及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重点知识及练习题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量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重合就是直角,没有重合就不是直角。 5、三角尺都有(1)个直角和(2)个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如果张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7、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8、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 答:拿一张不规则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10、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11、拼角:一直(角)加一锐( 角)就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12、当钟面上是(3)时整和(9)时整时,时针和分针都成(直)角。 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角有()个顶点,( )条边。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实验小学张露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拉一拉,初步感知线段。 提问: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毛线,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老师捏住线的俩端,把它拉直。 提问:现在线是什么形状的?(板书:直直的) 说明: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请小朋友找找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端点)师:它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指的又快又好,还有人想上来试一试吗?) 师:请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指名同桌演示) (2)教师演示变式。 (先弯)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 (老师再向不同的方向、位置、长短展示)边展示边提问: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师总结:我们把线拉直,不管他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指名汇报)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来当小判官。(做“想想做做”第1题) 2、找一找、折一折,了解线段的特征。 (1)折一折 师: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我们还可以折出一条一条的线段。 (教师示范折)先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纸上有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追问:为什么?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 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角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一角两角的角、角落等,而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学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接触到,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设计理念: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

(完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义。教材通过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找线段,折出线段,画出线段等内容,层次清晰,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体验,多方面增强对线段的理解。 学情分析: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念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好这节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线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画出线段,正确数出并连出线段条数。 2、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学会画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根任意长的毛线或绳子,直尺,长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注意听,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弯弯一根线,拉直成线段,线段什么样?大家仔细看:线段是直的,还带两个小端点! 孩子们,既然线段这么有趣,我们赶快来了解它,进入今天的开心学习时间吧!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及其特征 (1)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观察后再拿起来同桌之间比比谁的毛线长,谁的短。 学生观察后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孩子们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然后是怎样比的? 生1:我看到毛线放在桌子上是弯曲的,拿起来比的时候拉直了。 生2:我们是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较出来了。 师:(边说边操作)大家说的都非常棒,像老师这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