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式新进展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式新进展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式新进展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式新进展

脑卒中康复训练

急性脑卒中康复训练 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护理、按摩、被动运动(切忌粗暴)及卧床时肢体应置于抗痉挛的体位等措施来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痉挛、变形(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足下垂等)等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发生,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恢复期康复治疗: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 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 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⑴床上训练: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⑵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⑶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⑹复杂步态训练:如绕圈走,转换方向走,越过障碍走等。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运动能力 1头部控制 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 (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 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 3、坐位平衡训练 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首先可训练他的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的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做此练习。 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他的平衡能力。此外,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和抗外力干扰平衡的能力。 4、爬行训练 在患儿俯卧位能较好的控制头部时,应开始这项训练。其方法是:让患儿处于四肢跪位,将有趣的玩具置于前方较远处,鼓励患儿爬过去取该玩具。如果患儿不能向前挪动下肢爬行,则可通过抬高其髋部来帮助他。除了向前爬还应该训练侧向爬行、向后爬行,有下肢痉挛的患儿,还可制作一简单的爬行车,让其俯卧于上练习爬行。 5、站立训练 站立位训练刚开始时,以双手扶住患儿的髋部,让其双脚分开,以便有较大的支撑面而使患儿站立。可侧向轻推患儿,使其学会重心的左右转移,也可前后轻推患儿锻炼他的站位平衡能力,随着患儿站位平衡能力的改善,可将双手移至患儿的肩部来给予支持或是仅让其抓住一绳索或带子来给予支持。 6、转移 教会患儿床、轮椅和坐便器之间的转移,刚开始,给与较多的帮助下完成,逐步减少帮助,最后患儿能独立完成。 7、步行行走训练可让患儿在简易平行杠中练习行走,也可提供学步车练习行走,当患

临床运动功能障碍的常见畸形模式

摘要: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常常因原动肌无力、拮抗肌过度活动,以及过度活动的肌肉发生形态学变化,从而导致各种固定模式的典型畸形。如果能确定是哪些肌肉过度活动造成了关节畸形,就可以针对性实施去神经支配治疗方法,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的机会。要搞清楚到底是哪些肌肉造成了关节畸形,并非轻而易举,因为可能有很多肌肉都经过受累的那个关节,但并不是所有可能引起畸形的肌肉都活动过度。采用多通道肌电图和用局麻药进行诊断性阻滞等方法来检测某个肌肉是否与畸形有关,可以为长期的去神经支配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常见的畸形表现模式,并讨论与之关联的肌痉挛问题,以及其他形式的肌肉过度活动、瘫痪、挛缩和随意运动控制障碍等情况。 临床运动功能障碍的常见畸形模式Nathaniel H. Mayer, MD; Alberto Esquenazi, MD;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常会导致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MNS),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特点包括:出现痉挛状态;其他形式的非随意的肌肉过度活动、主动运动无力、以及造成随意运动调节受损的各种运动控制异常。肌肉过度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痉挛状态、反射亢进、阵挛、痉挛性协同收缩、痉挛性张力障碍、屈肌反射传入活动及联合反应增强。痉挛状态和屈肌反射传入活动在脊髓中进行处理,联合反应、协同收缩和UMNS张力障碍都有脊髓以上的起源,后两者还对牵拉有敏感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患者(特别是脑外伤、缺氧性脑病和脑卒中后发生综合征的患者)中,常见局灶性肌肉功能障碍,表现模式多种多样,可导致上肢和下肢关节的畸形1。搞清楚具体是哪些肌肉造成了关节畸形,是非常有用的病情评价策略,因为去神经支配技术(如使用神经破坏药、化学去神经支配药物或者外科手术)可利用这些信息,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2。 下文中,我们来讨论与受累肌肉过度活动、轻瘫、挛缩和随意运动控制功能受损相关的畸形常见模式。表1总结了所涉及的肌肉。切记某个特定患者的畸形不一定涉及所有的肌肉,另外,有些非随意活动过度的肌肉比其无活动过度的原动肌弱,这种情况下的肌肉活动过度不会导致畸形或功能受损,所以可能不适宜进行化学去神经治疗。治疗决策常常最好认为是假设,需要通过临床试验和随访检查进行验证和评价。 表1.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常见畸形模式中可能过度活动的肌肉 下面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所见畸形的常见模式,以及每种畸形可能涉及的肌肉。同时也列出了每种畸形中受累的软弱肌肉,但切记即使这些肌肉有非随意过度活动,也不会造成畸形,因此这些肌肉不适合用化学去神经支配治疗。还必须注意,具体某个患者中所列的肌肉不一定都受累;力量比较大的原动肌可能会制衡活动过度的对抗肌,经过某个关节的所有肌肉都对该关节的肌力平衡有所贡献。临床医生在考虑任何治疗决策时,最好都当作是对畸形来源的假设检验,在这方面,第一步先进行诊断性神经阻滞可能比较好。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二、脑卒中后的并发症*三、脑卒患者的饮食原则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1、脑卒中的康复要保持良好肢位良肢位就是对抗恢复后期痉挛发生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好肢位。在发病急性期不论是侧卧位还是平卧位,都应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伸,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屈、指关节伸展;患者下肢则采用膝关节微屈,防止髋关节外旋。简言之,就是上肢尽量伸展,下肢保持微屈。在替患者穿衣、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切忌牵拉患侧上肢;乘坐轮椅时,注意防止患侧上肢悬垂于轮椅外侧,这样可以避免在上肢无力时,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减少偏瘫侧肩痛、活动受限的出现。坐位时肘下方提供支撑或佩戴肩吊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肩关节。 2、脑卒中的床上康复方法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3、脑卒中的被动康复运动方法 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

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 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 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 脑卒中后的并发症1、痉挛: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是和痉挛打交道。对于痉挛最主要的是预防。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可控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以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抗痉 挛措施。 2、废用综合征: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国外研究显示,长时间卧床后如果不进行主动运动,两周左右就会 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整个体质的下降等。 3、误用综合征: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主张自己在家训练。但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在家练习和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训练,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体育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一、适应症:腰椎错位 二、目的:通过体育运动康复训练,提高脊柱伸屈肌群(腹背肌群)肌力;改善脊柱腰段附着韧带张力与柔韧,以减轻疼痛,稳定脊柱,最后达到康复效果。 三、运动康复训练阶段与内容 1、运动康复训练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以短期(约2个月)腹背肌肌力强化训练为主。达到稳定脊柱,缓解疼痛的目的;第二阶段是以长期(3个月以上)功能训练,进行全身有氧运动加以脊柱伸屈肌群的力量训练,达到增强体质,巩固疗效的目的。 2、第一阶段运动康复训练内容与方法: 项目 方法强度时间备注内容 自然站立,双腿与肩同宽,叉腰转体做左右转体动作,幅度以不热身 5min 痛为主 俯卧位,屈肘抱头,下肢固15个/组 3组俯卧抱头起 15min 定,做背伸运动。组间休息30s 仰卧位,屈膝,屈肘抱头,30个/min 3组屈膝仰卧起坐收腹带动上体抬起,肘关节组间休息60s 10min (肘触膝) 触到膝关节。 仰卧位,双手放于腰间,做15次/组 3组仰卧收复提臀收腹提臀动作,尽量让骨盘组间休息1min 20min 前倾。 运动后作腰部按摩,以作放腰部保健按摩 20min 松肌肉。

注:锻炼内容可以交叉安排,每次训练保持在半个小时以上。 3、第二阶段运动康复训练内容与方法: 项目 方法强度时间备注内容 健身跑慢跑的形式热身(45%的速度) 5min 蛙泳、自由泳等 150m (靶心率135 游泳 15-20min 次/min左右) 仰卧位,屈膝,屈肘抱头,30个/min 3组屈膝仰卧起坐收腹带动上体抬起,肘关节组间休息60s 10min (肘触膝) 触到膝关节。 仰卧处于悬挂位,下肢固定,15次/组 3组组 屈肘抱头,做收腹抬上体动间休息1min 悬挂仰卧起坐 20min 作,尽量让胸腔紧贴大腿。 还原,最重复10次。 运动后作腰部按摩,以作放腰部保健按摩 20min 松肌肉。 四、运动中注意事项 1、进行康复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2、康复训练内容可交叉安排,每次运动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 3、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睡姿以及工作、学习的姿势; 4、要获得预期的治疗与康复效果,必须坚持长期锻炼。

运动想象疗法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意义

运动想象疗法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11-15T09:23:44.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吴昊 [导读]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 吴昊(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湛江 524001) 【中图分类号】R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148-02 【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 42例患者分为康复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常规服用美多巴等药物,康复组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和Webster评定,比较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康复组运动功能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药物对PD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想象疗法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临床上治疗所采用的方法中,虽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但无论药物或手术,只能改善临床症状,且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和应用年限,故PD应强调综合性治疗。康复训练对PD患者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减少致残率具有重要作用[1]。运动想象疗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新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死均有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但其对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作者进行了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D患者42例,均符合PD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康复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9±10.6)岁;平均病程(4.8±1.7)年;韦氏帕金森病评分Webster总积分(20.5±2.5)。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3.9±12.8)岁;平均病程(5.1±1.3)年;Webster总积分(19.9±1.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常规服用美多巴,剂量随病情差异而定,两组各有5例合用吡贝地尔,康复组中1例合用金刚烷胺,对照组2例合用安坦。康复组同时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运动想象”疗法具体如下:患者仰卧于床,训练员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放松5—10min,让患者想象其躺在一个舒服、开阔的地方,嘱其进行双脚掌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训练,接着训练双下肢、双上肢及手掌。然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间断的视觉想象任务训练,给脑卒中偏瘫患者一个任务,开始假想设定的环境,如想象:“在海边拾贝壳”“在沙滩上散步”、“抬腿上楼梯”等,约10~15min。想象内容以康复训练内容和日常生活的常用动作为主,以改善如肩内收、外展、外旋,肘屈伸,腕关节屈伸和手指活动,下肢的伸髋、屈膝、踝背屈、迈步行走等功能。最后利用2min引导患者从想象的情境中回到治疗室,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自己身体和周围的环境,让其感觉身体的变化,听周围环境的声音(如人说话声、脚步声或房间内外的噪音),最后训练员倒数10s完毕时让患者睁开眼睛,休息一会回到病房。运动想象疗法每周训练5d,每天训练2 次。20d为1 疗程,给予不同的指导语。 1.3 评定标准:改良Barthel 指数(BI)[2]评定,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用厕所、床椅转移、平地行走45 m及上下楼梯共10项,总分100分;Webster评分:包括手动作、强直、姿势、上肢协调、步态、震颤、面容、言语、皮肤脂溢和生活自理能力共10项。根据障碍程度由轻到重分别为0~3分,总分30分。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及Webster评定比较(x-±s) 3 讨论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群的第二大神经变性病。由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变性坏死,致纹状体和黑质中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引起患者运动及认知等功能障碍。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3],故通过康复训练,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轴突的再生,树突发芽及形成新的突触,建立起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网络,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转移和重组,并能引起次要通路的开通和脱抑制,从而改善其运动功能。 “想象”是指利用原有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运动想象疗法”作为一种心象练习疗法,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反复运动想象通过激活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完成某项特定的活动或运动情境,改善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Porro等[4]研究发现“运动想象”出现了中央沟前缘、初级运动皮层、中央前回前部明显的功能活动,“运动想象”时被活化的肌肉、运动皮层区、基底节和小脑区与实际进行该活动时活化的部位一致。神经影像研究发现运动想象显著增加皮质激活表达,尤其初级运动区[5],推测运动想象可能对脑运动功能区重塑有作用,从而促进PD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本研究发现,运动想象可以降低了PD患者的肌张力,改善了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协调能力、异常姿势和步态,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同时有可能减少药物的用量。虽然运动想象很难控制,很难统一标准,没有量化工具,许多PD患者都存在认知障碍[6],尤其是智能的障碍,对其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妨碍了运动功能的提高和ADL的改善。但患者和家属经过培训可自行在家进行训练,在不增加康复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患者功能恢复程度,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运动想象的神经康复机制和方法很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需要大样本、方法探索性及神经机制研究来进一步评价运动想象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有效性。参考文献 [1]何静杰,张通.帕金森病康复疗效的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311. [2]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6. [3]何静杰,张通.帕金森病康复疗效的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311. [4]Porto CA,Franceseato MP,Cetto10 V,et al.Primarymotor andsensory cortex activation duringmotor performance

脑卒中康复分期

脑卒中康复 (一)迟缓期 1.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肌肉松驰、肌张力低下、无自主运动。 2.训练目标 (1)预防肌肉挛缩的出现。 (2)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出现。 (3)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出现。 (4)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5)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3.具体实施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主要的目的是预防关节的挛缩和畸形、 (2)床上体位转换训练:预防起立性低血压、褥疮的发生。 (3)关节被动活动:主要是防止关节挛缩。 (4)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主要是为了尽早诱发肢体的肌张力。 (二)痉挛期 1.主要特点:痉挛、腱反射亢进、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治疗目标: (1)抑制痉挛。 (2)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3.训练计划 (1)关节被动运动:预防关节的挛缩和抑制痉挛的发生。 (2)肌肉持续牵拉训练:防止由于肌张力过高造成的肌腱挛缩。 (3)肢体负重训练:有时肢体负重能力非常低下,这时要训练肢体的负重。(4)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5)矫正异常的姿势。 (三)恢复期 1.主要特点:痉挛逐渐减轻,出现分离运动,协调性基本接近正常。

2.训练目标: (1)加强肢体运动功能的协调性。 (2)加强身体耐力。 (3)加强动态平衡的稳定性。 3.训练方法: (1)双侧肢体的协调训练。 (2)运动协调性训练。 (3)提高运动速度的训练。 二、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一)康复目标: 1.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 2.抑制或减轻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 3.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4.强化健侧激励。 5.提高提高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 (二)训练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挛缩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治疗性的体 位。良肢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一个体位。 (1)仰卧位:肩关节放松,垫一枕头,但不能垫得很高或不垫,让他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 上肢稍微屈曲,肘关节稍微屈曲,约30度。腕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子。下肢完全放松,但是不能让膝关节完全伸直。膝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让膝关节保持30度左右的屈曲。脚底垫一个脚底板,踝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下面加了一个小垫子,让肢不紧靠躯干,有预防挛缩的功能。病人手 里攥一个毛巾卷。髋关节、膝关节自然屈曲,下面垫一个枕头或垫子。 (3)患侧卧位:头部枕头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让头与椎体保持水平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伸展,这 样不容易产生疼痛。健侧下肢下面也放一枕头,让下肢的肢体与骨盆和躯干保持水平。 (4)床上坐位:床的前面可以放一小桌子,上肢可以放在桌子上,肘关节是放松的体位,屈曲 到30度左右。 (5)轮椅坐位和椅坐位:轮椅坐位前面也可以放一桌子,目的其实是让上肢能处于一个比较舒 适放松的状态,躯干尽量坐直。治疗师可以进行调整。治疗师可以站在病人的前面,目的是防 止患者过度屈曲往前摔。然后提起病人的骨盆,往后拉。

昏迷及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昏迷及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昏迷及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由于不能自己主动活动,长时间卧床,可引起肢体肌肉萎缩,大小关节僵直,造成病人肢体废用性瘫痪,等病人清醒或能下床时则影响康复。 昏迷患者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至关重要,锻炼的最佳时期是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情况下越早越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进行,才能达到更好的康复,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肢体的锻炼方法 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昏迷患者的肢体应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包括卧位和肢体的摆放,防止局部肢体受压,预防褥疮。 1 卧位侧卧位和仰卧位交替的方法,每1~2h翻身1次,如有受损的皮肤,应尽量避免受压,同时做好相应的护理。为昏迷患者进行鼻饲时,应侧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呛咳入气管内,鼻饲时不宜翻身、拍背,翻身应在鼻饲前或鼻饲后半小时进行。 2 肢体的摆放(1)仰卧位时,应将床头抬高10°~20°,下肢由臀至小腿置一低平长软枕, 窝处再放一小软枕,或将床中间摇高20°~30°,使腿微曲,足底与床尾之间置一硬枕,防止足下垂,保持屈髋、屈膝、踝背屈90°,双足之间夹一硬枕,防止小腿内收(2),侧卧位时,手可放在胸前或身上,肢体屈曲,两下肢之间垫软枕,以预防局部受压,影响血液循环。 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 1. 按摩按摩手法有推法、按法、拿法、揉法、捻法、抹法、拍打法、踩跷法、捋法等。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应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1 5~20min。 2. 早期活动四肢病情稳定后要及早活动四肢,预防关节强直,由护士或康复医生来帮助完成。做大小关节的屈伸活动,臂关节和髋关节的内旋和外展等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幅度要大,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松弛的关节,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h,活动时要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呼吸,如果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要注意用力适度,同时防止引起患者的疼痛或其它的不适。 3 用温水浸泡四肢用温水浸泡四肢可清洁局部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的产生。由于昏迷患者的感觉差,水温不能超过50℃,以防烫伤局部皮肤,每天2次,每次15~20min。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有效研究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的有效研究 英国Barker 等于1985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并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启动了TMS 基础与诊疗研究。TMS 是利用脉冲磁场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感应电流、激活神经元、引起轴突内的微观变化,导致电生理和功能的改变,既可引起暂时的大脑功能的兴奋或抑制,也可引起长时程皮质可塑性调节的最终效应。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是一连串持续作用于大脑局部的TMS 脉冲,刺激强度不变,刺激频率每秒l~20 次或更高。rTMS 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无痛的治疗手段,可以促进大脑可塑性的改变,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国内在rTMS 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报道很少,本文综述介绍rTMS 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rTMS 的应用基础1rTMS 在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机制 神经功能康复是建立在脑中枢可塑性的基础上,包括突触连接的改变以及各种结构兴奋性的改变,主要涉及病灶残存细胞和周边结构以及非受累侧半球的神经细胞群。正常状态下两侧大脑半球通过交互性半球间抑制(reciprocal

interhemi-spheric inhibition,rIHI) 达到并维持功能平衡状态,表现为一侧半球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l) 区对另一侧半球Ml 区的抑制。 脑卒中后不仅会造成患侧皮质兴奋性的改变,还会影响大脑两半球主要运动区间经胼胝体的抑制通路的平衡。半球间竞争模型显示,患侧半球兴奋性的降低不仅是由于病灶局部造成的,非受累侧半球对患侧半球的过度抑制进一步降低了患侧半球的兴奋性。这种持续的非受累侧半球高兴奋性,可能是脑卒中后期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在运动功能康复的过程中,通过抑制非受累侧半球皮质兴奋性或易化患侧半球皮质兴奋性可以使半球间 抑制平衡正常化。rTMS 应用于脑卒中后的功能重组正是基于这个原理。2rTMS 频率的划分 rTMS 的参数很多,包括刺激频率、强度、脉冲总数、部位、刺激间歇及持续时间、次数、疗程等。其中,频率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基于生物学效应将其分为 2 种刺激模式:低频刺激(≤1 Hz) 和高频刺激(>1 Hz)。低频刺激降低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因此可作用于脑卒中非受累侧皮质;高频刺激提高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可作用于脑卒中患侧皮质。而且Matz 等研究表明,非受累侧的低频rTMS 对于改善运动功能有效;非受累侧低频rTMS 治疗的风险低,患者的耐受性好。因此,脑卒中后的rTMS 治疗大多采用非受累侧的低

(完整版)康复治疗实训中心设计方案.docx

康复治疗实训中心设计方案 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和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及方向,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仪器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方案(上报稿),考虑到我院实际情况,现将康复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建设设计规划如下:一、实验室安排及分布 教案楼一楼西边共五间实验室,面积约。分布如下: 西一阶梯教室廊科研实验室 楼梯传 统 康 复 实 训 室 解作业 剖治疗 学实训 实室 验 室 物理 治疗 实训 室 生康复 理评定 学实训 实室 验 室 运动 疗法 实训 室 走 入口大厅

二、各实验室设备配置及预算 (一)传统康复实训室设备配置及预算 传统康复实训室面积约,设备数量按名学生同时实训配置。总价约元。 序号设备名称价格(元)数量总价备注多媒体投影仪讲台 经络腧穴模型(成人)已有个 电针仪已有个 推拿床已有张 针灸针目前够用 艾条、艾绒目前够用 玻璃火罐已有套 足反射区模型已有对 温灸器目前够用 耳针灸模型(高)已有个 足针灸模型已有个 手针灸模型已有个 腧穴模型(小,塑料制) 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已有 针灸手法参数测定仪已有 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已有 相关推拿针灸光盘已有,够用相关针灸图谱已有,够用经络通治疗仪已有 、酒精目前够用 脱脂棉目前够用 医用托盘、酒精灯目前够用 止血钳已有把 碘酒、胶布目前够用 三棱针目前够用 皮肤针目前够用 按摩油目前够用 水池改装 地板(蓝色)、电源布置 总 传统康复实训室主要承担传统康复技术的实训,本实验室实训项目和内容以

及实训老师介绍如下 : 实训实训项目主要实训内容任课进修类别教师教师、手法训练、常用手法训练 、穴位推拿手法训练 、针灸操作、毫针针刺技术 、头针针刺技术李 、耳针针刺技术云 、三棱针针刺技术卿王 、皮内针针刺技术建 、穴位注射技术月传、拔罐法操作王 统、灸法、温灸器操作建 康、电针操作及机器使用月 复、十二经穴、奇经八脉、十四经穴定位查找 技、经外奇穴、足部反射区、奇经八脉定位查找 术定位查找、经外奇穴定位查找 、足部反射区定位查找 、运动按摩(室内)联系运动队队员进行操作 、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应用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 进行推拿手法的测定及训练 、针灸手法参数测定仪应用针灸手法参数测定仪 进行针灸手法的测定及训练 (二)康复评定实训室设备配置及预算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0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0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0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0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0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0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0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08、排痰 0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认知及言语治疗。 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0、应用中频等物理治疗方法。 21、心理治疗等等。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助动——主动 1、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心脏康复的三期运动康复计划,值得收藏!

心脏康复的三期运动康复计划,值得收藏! 上周,我们讲过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治疗以及心脏康复的大概内容。这周,我们详细讲解一下心脏康复的三期康复内容。 心脏康复包含了五大处方: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以及戒烟限酒处方,其中,运动处方最为重要。且分为三个阶段,即:院内康复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以及院外长期康复期。其中二期康复计划也是最为重要的。 第1期:院内康复期 院内康复期,在患者入院后脱离急性危险期之后即开始实施,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出院时达到生活基本自理。 在1期康复期中,当患者符合运动康复开始的标准时,即可开始实施运动康复。 通常,康复干预在入院24h内开始,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则会延迟三到七天以后再酌情进行。而且,一般患者入院7天左右,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此时的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一般运动康复的流程是: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旁——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步行——上1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 在这个时期患者运动康复和恢复日常活动的指导必须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运动量应该控制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次/min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即Borg评分<12。 如果患者感觉到费力或者运动后较静息心率增加大于20次/min,应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 如果是做CABG手术的患者,还应进行呼吸训练,用力咳嗽、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用力咳嗽时,可在胸口抱住定制小枕头,以防伤口震裂,保护伤口。 第2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

第2期康复一般在患者出院后1-6个月内进行,PCI、CABG后常规2-5周进行。 2期康复是在1期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周3-5次心电和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其中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以及柔韧性训练等。每次康复训练持续时间为30-90分钟,共3个月,推荐次数为36次,不低于25次。 因为1期康复的时间有限,2期康复变为心脏康复的核心阶段,它既是1期的延续,也是3期的基础。2期康复的目的在于尽早恢复接近正常体力,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做准备。 2期的运动康复中,有氧运动主要包括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划船等,每次运动20-40分钟即可。 最初可从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可为3-5次/周,目标心率可比静息心率增加20-30次/min,也可用Borg评分表衡量,在12-16分范围内运动即可。 1.阻抗运动 阻抗运动主要包括有:俯卧撑、哑铃、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每次训练8-10组肌群,每周2-3次或者隔天1次即可。Borg评分可在11-13分。 做此训练前,必须有5-10分钟的有氧运动热身,运动过程中切记,要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常见运动功能性障碍检查评估

常见运动功能性障碍检查评估 1.胸椎-腰椎-骶椎屈曲(T-L-S Spine Flexion) 患者:直立,双膝固定呈伸展姿势;在 髋部和腰骶部将身体向前弯,做最大弯 曲。检查者:观察弯曲过程中,胸椎-腰 椎-骨盆的动作节奏,并观察恢复直立过 程中的动作节奏。如果引起患者疼痛, 注意疼痛性质、部位和程度。正常范围: 0°~110°,或者可以触摸到脚趾。 2.胸椎-腰椎-骶椎伸展和旋转(T-L-S Spine Extension and Rotation) 患者:直立,在检查者的协助下将双膝 挺直,接着将腰椎-骶椎伸展。检查者: 坐在椅子上,一侧膝部置于患者膝部前 方,以免患者将膝部屈曲;一只手置于 患者肩部前方,引导患者做伸展运动; 另一只手对患者骶椎施加向前的轻巧力 量,以得到最大背伸。若将上方手置于患者对侧肩部,并且向右向左旋转,则可增大斜向旋转角度。如果引起患者疼痛,注意疼痛性质,部位和程度。正常范围:腰椎伸展0°~30°;旋转0°~20°。 3.胸椎-腰椎-骶椎侧向弯曲(T-L-S Spine Lateral Bending)

止骨盆移动;双臂交叉置于胸 前。检查者:站在患者后面,一只手 置于患者肩部,另一只手置于其对侧 髂肌上予以固定,帮助患者左右侧 弯。左右各30°。 4.髋关节内旋(Hip Intcrnal Rotation) 患者仰卧在检查台上,臀部和髋部平 放在检查台上。检查者:维持患者髋 部屈曲90°,膝关节面屈曲90°,将 足部向外侧摆动,使髋关节内旋。正 常范围:0°~40°。注意:①髋部发 生退行性疾病时,内旋受限通常比外 旋范围受限早发生。②应限制对侧髋部/骨盆的任何动作。 5.髋关节外旋(Hip Extcrnal Rotation) 检查台上。检查者:令患者髋部屈曲 90°,膝关节屈曲90°,将患者足部 向内侧摆动,使髋关节外旋。正常范 围:0°~60°。注意:应限制对侧髋 部/骨盆任何动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