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必考的16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必考的16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必考的16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

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

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

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

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

优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

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3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休息,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应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水边上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这就是太守的酒宴。宴会欢畅尽兴,不在乎有没有音乐。投壶的投

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

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4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快乐,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二、《岳阳楼记》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

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

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1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

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我观赏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就是

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

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3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

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和

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

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

讥笑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概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4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

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

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

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

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

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

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

的欢乐啊。5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

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而或

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或乐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

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主。这样他们就进入朝延做官也

忧虑,辞官隐居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大概一定会说:在

天下人的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的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中考课标16篇文言文重点词句翻译归纳

中考课标文言文知识归纳——重点词句翻译 1 《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重点词:崩殂:指帝王之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疲弊:困苦穷乏。诚:实在。秋:时候。 先帝开创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重点词:陟:提升,提拔。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臧:好。否:恶。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重点词:小人:人格卑鄙的人。倾颓:衰亡、衰败。 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重点词:贞良:忠良,忠正诚信。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重点词:布衣:平民。躬:亲自。苟全:苟且保全。卑鄙:低微鄙陋。枉屈:指屈尊就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重点词:受任:接受任务。奉命:奉命出使。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重点词:不效:没有效果。治:惩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请惩治我的罪过,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重点词:菲薄:轻视。引喻:称引比喻。忠谏:忠心规劝。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北魏?郦道元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 整理此资料用意:将常见易考文言文及其翻译归纳,不必繁琐分册复习,节省宝贵时间。 包含以下篇目: 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马说》;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盛开,

中考必考的16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必考的16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 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 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 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 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 优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

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3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休息,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应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水边上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这就是太守的酒宴。宴会欢畅尽兴,不在乎有没有音乐。投壶的投 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 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4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快乐,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二、《岳阳楼记》

初中必背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翻译16篇四

初中必背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翻译16篇四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环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 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翼然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昏暗),晦(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香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茂盛、繁茂)而繁阴,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歌于途,行者休(休息)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 游戏)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交互错杂),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脸色苍老)白发,颓然(原意是精神 不振的样子,此形容醉态)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记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谓(为,是)谁?庐陵(今江西吉安市)欧阳修也。 14、记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夜游苏轼 元丰(宋神宗年号)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想到、考虑)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院里)。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少闲人(清闲的人)如吾两人者耳。 15、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值得)爱者甚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很,非常)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积存的污泥)而不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又微波,这里指清水)而不妖(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不蔓(不生枝蔓)不枝(不长枝节),香远益清,亭亭(耸立的样子,笔直的)净(洁净的)植(立),可远观而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亵玩,玩弄)焉。予谓菊,花之隐逸(隐居的人)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者也。噫!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陶后鲜(少)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牡丹之爱,宜(应当)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6篇中考必背古文翻译(含论语)

一、论语 1、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2、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 3、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4、孔子说:“三个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二、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拥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去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右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子、小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么?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子、小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么?这就叫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受阻碍、事业受到干扰,(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这样人们在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死亡。 四、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 1

初中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翻译16篇一

初中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翻译16篇一 初中文言文 1、论语十则 ①子(先生)曰:“学而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不亦说(“悦”,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不亦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为政》) ④曾子曰:“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 ⑤子曰:“由(仲由,字子路),诲女(“汝”,你)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为政》)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子罕》)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 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指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公曰:“衣食所安(养),弗(不)敢专(个人专有)也,必以分人。”对(回答)曰:“小惠未 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祭祀用的 猪牛羊)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实情)。”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情(以实情判断)。”对曰:“忠之属(这是尽了职份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也。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战则请从(跟随)。” 公与之乘(共坐一辆战车),战于长勺。公将鼓(击鼓进军)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大败)。公 将驰(驱车追赶)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车轮压出的痕迹),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而望之,曰:“可矣。”遂逐(追赶,追击) 齐师。

中考必看: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必看:人教版2019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及翻译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必考) 语录体类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 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论语十则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释: 1、[子]先生,指孔子。 2、[时习]时常的复习。 3、[说]“悦”的古字,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6、[信]真诚,诚实。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9、[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殆]有害。11、[女]同“汝”,人称代词,你。12、[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13、[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14、[弘毅]刚强,勇毅。15、[凋]凋谢。16、[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翻译: 1.孔子说:“学习并时常的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到这里,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复提醒自己:替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 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着这 一点做老师了。” 4.孔子说:“学习知识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

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

高考初中必背古文16篇翻译 1、论语十则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中考文言文翻译16篇译文

我小的时候就特别喜爱学习。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从有藏书的人家借书,亲自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归还。天很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写。抄写完后,跑着把书送回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已经到了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与他们交游,曾经奔向百里之外向当地学术界的前辈捧着经书求教。学术界的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从来没有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点,把脸色放温和一点。我站在旁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候遇到他训斥,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等到他高兴起来,就又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有所收获。 当我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几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却不知道。到了书馆,四肢僵硬不能动,服役的人用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的享受。住在一起的读书人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朱红的帽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白玉做成的玉环挂在腰间,左边佩带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好像神仙;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之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大概我的勤奋和艰苦就像这样。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除非正午,见不到太阳,除非半夜,见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树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了许多形态怪异的柏树,悬泉与瀑布,在山石树木之间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确有许多趣味。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谷清冷寂静,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蹄叫,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世人都称许孟尝君能够招揽士人,士人因为这缘故而归顺他,(孟尝君)最终依赖这些士人的力量,而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脱身。哎!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哪里称得上能招揽贤士?如果不是这样,拥有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真正)的士人,应当能够南面称王,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

部编版中考20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诫子书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必考)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必考) 语录体类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记叙文类 2.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

中考必读19篇文言文参考译文

中考必读19篇文言文参考译文 1.《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新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新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论语十则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释: 1、[子]先生,指孔子。 2、[时习]时常的复习。 3、[说]“悦”的古字,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6、[信]真诚,诚实。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9、[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殆]有害。11、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12、[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13、[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14、[弘毅]刚强,勇毅。15、[凋]凋谢。16、[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翻译: 1.孔子说:“学习并时常的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到这里,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复提醒自己:替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 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着这 一点做老师了。” 4.孔子说:“学习知识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 学习,就会对自己有害。” 5.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知不知道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 6.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就 自我反省一下自己。” 7.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的长处, 向他学习,我如果有他的缺点,我就改正。” 8.曾子说:“世人不可以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大的使 命,路途遥远。把仁当做自己的使命,不也重大吗?到死才停止,

初中必背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翻译16篇(三)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翻译16篇〔三〕原文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 9、陋室山不在高,有仙那么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参考译文 9〔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被发现。可是千里马虽然世代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因此虽然有不少好马,却只能在马夫手中受糟塌,最后接连不断地死在马厩之中,而不能以千里马著名。那些千里马,一顿往往要吃尽一石小米。可是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只是象对凡马一般地饲养它。于是,那些好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可是吃不饱,力气缺乏,它们的骨力特长因此不能表现出来,这样,即使想与凡马一般也不可能,哪里还能叫它日行千里呢?〔现在那些养马的人,自己不知道手中有千里马〕,因此驾驭时不能顺其本性;喂养时又不能给料充足,使它充分发挥才能;马虽然哀鸣,人却一点不懂得它的意思。还拿着马鞭,煞有介事地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这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确实不识千里马呢! 10〔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1〔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快乐。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局部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2〔译文〕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欣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黄昏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欣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芒,高山隐藏了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论语十则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释: 1、[子]先生,指孔子。 2、[时习]时常的复习。 3、[说]“悦”的古字,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6、[信]真诚,诚实。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9、[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殆]有害。11、[女]同“汝”,人称代词,你。12、[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13、[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14、[弘毅]刚强,勇毅。15、[凋]凋谢。16、[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翻译: 1.孔子说:“学习并时常的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到这里,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复提醒自己:替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 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着这 一点做老师了。” 4.孔子说:“学习知识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译文(带原文版)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译文(带原文版) 班别姓名 《论语》十则 (七年级上册 10课)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伤仲永(七年级下册5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