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案

2.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案

2.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案
2.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案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一.图文互鉴法分析农业区位条件——深化探究 关联示意图

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其农业生产发展条件与优势,为适应市场需要,

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商品意义的农产品。为农业分工的一种形式。随科学技术、机械化和

交通运输的发展,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专门化程度已由地区专门化、企业专门化发展到

农业生产工艺(或作业)的专门化。农业生产专门化是农业生产社会化、地域分工高度发展

的结果,与自给自足、万物俱全的小农经济有显著区别。

发展农业时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才可能走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之路,而要因地制宜,就必须先明确各地有什么条件,就要学会分析不同地区之间、同

例1.(原创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序号①②③所示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2)②、③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其收获

时期是否相同?理由是什么?

(3)②区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 C.青藏高原 D.华中地区

(4)与①②③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局势多极化(5)①区除种植谷物外,还轮种牧草和麦类,近年来又轮种大豆,并用这些农产品加工成精饲料来发展畜牧业。试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解析】本题以美国本土农业专业化地区分布图切入,考查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农作物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探究问题能力。第(1)题,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地广人稀、农业科学技术、机械化水平等)两方面分析。第(2)题,②和③是小麦区。②区因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种植的是春小麦,③区则是冬小麦。第(3)题,我国的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上。第(4)题,世界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使商品谷物农业市场广阔,工业化的发展为商品谷物农业提供了大量农业机械,使商品谷物农业大规模化发展成为可能。第(5)题,考查混合农业的好处。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湿润。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2)春小麦冬小麦不同。②区种植春小麦,秋季收获;

③区种植冬小麦,夏初收获。(3)BC (4)D (5)玉米与大豆、牧草和麦类轮作,可调节土壤养分结构,有利于农作物的高产。农作物又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

益。

例2.(2010年江苏苏州模拟)读下图,完成(1)~(2)题。(双选)

(1)甲、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湿地

(2)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完整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解析】第(1)题,甲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以草原为主;乙位于东北平原,种植业发达。第(2)题,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完整,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答案】(1)BC (2)BD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偏高,气温低,作物生长期不足B.地面起伏大,发展耕作农业有困难C.水资源紧缺,发展灌溉农业有难度D.人口、城市集中,便于供给牛肉、蛋、奶

2.有关美国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带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棉花带以北

D.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有利于科学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回答

3~4题。

3.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

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

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4.目前不属于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D.常受低温和冻害的影响

二.综合题(15分)

5.读材料和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的经济作物以大豆、棉花等为主,其中大豆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左右,并主要分布在下图中的A地区,A地区的相关资料如下表。

(1)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说明该

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

(2)A地区的大豆是与一种重要粮食作物轮种的,该粮食

作物是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中A地区生产大豆的主要自然条件。

【基础梳理】

一.落基阿巴拉契亚温带和亚热带机械大规模密西西比区域专门交通运输政策

二.一种或几种全国种植畜牧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装备生产率三.垦荒植被黑风暴生态有机节水精确处方法规技术限耕休耕补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D【解析】乳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主要是因为这里人口、城市集中,牛肉、蛋、奶市场广阔。

2.D【解析】美国的棉花带主要分布在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乳畜带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棉花带以南。

3.C【解析】由图可知,甲处在大兴安岭的背风坡,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造成气温比两侧高。

4.A【解析】土壤盐碱化主要分布在旱涝变化频繁、地势低平的华北地区,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盐碱化主要分布在灌溉农业区。

二.综合题(15分)

5.【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2分)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3分)(2)玉米(2分)(3)A地区位于中部大平原上,地势平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丰富;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的水作灌溉水源。(8分)

【解析】A地区处于乳畜带以南,南北两个小麦带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降水比较丰富,主要种植大豆和玉米,是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玉米和大豆轮作,豆科植物有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思考,本题要求分析大豆生产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几个方面分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课题: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预习目标】 1、 根据预习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 础知识。 2、 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预习内容】 一、地理条件 1 (1)气候条件 a .气候类型及特点:大部分属于温带⑦__________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80~180天,年降水量300~1 000毫米,雨热⑧________ b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生长季节:4~10月—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 (2)地形、土壤条件 a .地形条件:包括高原、?________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b .土壤条件:?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了?__________、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2)交通运输:?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人口密度:开发较晚,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发展?____________和大农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 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______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 区???? ? 分布地区:? 平原、三江平原、辽河 平原主要作物:玉米、? 、小麦、水稻

(2)林业和 特产区 ????? 分布:大、小兴安岭和? 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特产:长白山区——? 、人参等 珍贵药材;延边——苹果梨;辽东低 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柞蚕茧; 辽南——苹果 (3)畜牧 业区??? ?? 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 草地 主要良种:三河马、三河牛、○21 发展趋势:○22 养畜业发展较快,并 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①________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2)大型②________农场,经营规模达上万公顷,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农业③________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3.地区专业化生产 (1)④______________是商品化的前提。 (2)北部主要种植⑤________。 (3)中部主要种植⑥________。 (4)南部主要种植⑦________。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自20世纪以来,由于⑧__________,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⑨__________利用,导致农业⑩__________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和?__________严重,土地沙化、?__________和草场退化加剧,?__________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 (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__________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保护?__________,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提出疑惑】 我的疑惑 1. 。 2. 。 3. 。

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分析其农业生产结构及农业生产布局特点。 2.认识黑土、林区、湿地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初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树立人地和谐的发展观点。 【重点难点】 1.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 2.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特点。 3.黑土、湿地、林地在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整治。 第 1 课时

【基础梳理】 一、自然环境 1、东北地区范围包括、、三省及自治区东部。、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貌格局呈状,外侧是 ,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则是广阔的。 2、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区,自南向北跨、 、,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自向递减。 3、辽宁南部、、暖温带水果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 、、高粱、水稻、、亚麻等春播作物;大兴安岭北部的山地属于寒温带气候,以、马铃薯、大豆为主。 4、东北地区植被以和为主,并分布有 和。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分布着和等土壤类型。其中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平原的东部和北部、平原西部是黑土的主要分布区。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2、土地资源丰富 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的地区,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东北还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荒地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3、土地开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荒地的大量开垦增加了耕地面积,昔日的“”变成了“”。 4、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既是水源地、蓄水池,又是我国特有珍禽、 的栖息地,对、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护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详解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班级姓名出题人:高淑娟审核人:陶全波 2016、10-13 〖考纲解读〗 1.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重点难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条件 【课前自主疏理】 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1)概况:分布:主要在__________ ________;作物:以___________为主;最大生产国:____________ (2)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___________低;③________________比较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 (1)概况主要分布:__________、加拿大、____________、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主要作物:以__ _____和__ _____为主 经营方式:一般是______________,而我国是___________. (3)区位条件 【课堂探究】 〖重难点疏导〗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及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的评价分析 三、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区位 以上三点见同步练习册P112-113考点1-3 〖典型例题〗 例一:见自主学习P115综合题11题 例二:见自主学习P115综合题12题 例三: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大樱桃(车厘子)是由欧美引种的落叶果树,适宜在海拔300~600米生长,喜温喜光,需保水透气,最怕涝害和倒伏。山东烟台附近地区是其主产区(见下图)。当地大樱桃采摘期为春末夏初,果品低温保存效果好。大樱桃被誉为“水果中的钻石”,具有营养、药用和抗衰老的价值,2000年被确定为“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运销手段不断改进,大樱桃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1)分析烟台成为我国大樱桃主产区的自然原因。 (2)指出烟台大樱桃产业发展前景光明的依据。 四、巩固检测 1.结合热量和水分条件,下列气候类型中不适宜水稻种植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2.下列国家中稻米生产量最大的是() A.泰国B.越南C.美国D.中国 3.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A.机械化水平B.科技水平C.经营方式为国营D.家庭经营4.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高温多雨,地广人稀②以中小型农场为主③交通运输便利④科技发达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5.下列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区别的是() A.作物产量B.地区分布C.商品率D.地形要求 【课后拓展】 日本处于季风水田农业区,但是该国的农业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据此完成1、2题。 1.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区别于亚洲其他国家,主要表现在() A.劳动力投人多少B.机械化水平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安徽省濉溪中学杜风雷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难看出这节课需要学生通过东北地区案例的学习,掌握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把学到的分析方法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的案例中去。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学习的铺垫,只有先了解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才能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这一课时也是之前必修1和2所学相关知识的运用,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2《农业区位》一节和必修3前面两章各种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对案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了解。但学生对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在进行影响农业的成因分析时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给出区域相关背景资料和学生合作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2.学会分析并能评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3.运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对淮北市塔山石榴的优势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学会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微课《东北地区农业地理条件分析》,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设置问题情境,分组讨论分析并评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学生运用课前通过网络、杂志等各种媒体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尝试小组合作分析淮北市塔山石榴发展的地理条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平舆二高李帆 三维目标: 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重点: 1.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具准备:世界地形图及教材各个图片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比较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2.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案例: 1.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 2.在分析图3.15时,应重点把握该区域的海陆位置、地形、发达的铁路运输和便捷的海运条件等重要信息。 3、结合案例4完成活动题。 (对于活动的处理可以采取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活动: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点拨: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点拨:经营方式:集约农业、生产规模大 商品化、专业化水平高;经济效率高;重视科技应用,例如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划区轮牧等。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点拨: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发展大牧场牧牛业

4.1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地理必修三学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 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 3.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知识链接】(第一课时) 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各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 自然地理条件 气候(最难以改造)——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农事活动等 地形——农业生产类型(平原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林果业) 土壤(质量、类型)——农作物的品种和产量 2.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劳动力(数量、素质)——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交通——市场区域的范围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背景 东北地区包括、、三省和。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1、气候条件: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冬季,夏季, 降水集中于,。 思考:(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 弊: (2)读图4.4总结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其自然条件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2、地形土壤条件:东北地区包括、和三大平原地形 区。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山地丘陵适宜发展;东北地区广泛 分布,高, 有利于农业生产。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基地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 (第二课时) 三、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五、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开发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说课稿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 万宁中学地理组蔡林丽 一、教学背景说明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相关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依据课标要求,我认为本节教学内容从知识层面上看:包括区域农业条件分析、区域农业布局特征,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四部分,而且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从能力培养上看:既有资料图表分析能力,又有综合归纳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学生在案例比较分析、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本节课着重设计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在第一课时学生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农业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 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必修三是在必修一、二基础上,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让学生把所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两个维度,分析农业发展、工业城市发展与环境发展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 本节教材运用必修二有关农业区位理论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一个侧面来探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 教材的设计思想: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源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两者的和谐发展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主线。 本节课内容包含:一是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二是区域发展方向与策略分析。 我在教学设计中着力体现地理学空间观念、综合联系的观念、因地制宜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地理学的核心价值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与能力: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具备初步的东北区域地理背景知识;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修二学习了农业区位的基本理论;必修三第一节了解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二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资料的分析能力、图表分析的能力。 存在困难及问题:缺乏详细的区域的自然环境背景知识,缺乏有关农业生产的基本生活体验;尤其是如何针对具体的农业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对学生而言比较困难。 何解决问题的设想:依托三江平原的案例进行分析,补充具体区域的背景信息,通过

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

题目: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从个案分析中掌握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3.培养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4.懂得农业区位的选择须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布局农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实现最大经济效。 【学习重点】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3.学会利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具体案例。 【学习难点】 正确运用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现代农业意识。 【导学过程】 深化预学 一.中国及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种类自然条件我国主要分布区世界主要分布区 粮食作物水稻气候条件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 平原、平原、江淮地 区、平原、珠江三角洲 、、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小麦温带大陆性、 气候区。 春小麦:长城以北带 冬小麦:长城以南带、带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 亚、阿根廷、法国 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 长 东北平原美国、拉美 糖料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 带 北方:、、、 等省区。 俄罗斯、欧洲 甘蔗的热带地区南方:、、、、 云,以及。 中美洲,西印度群岛, 东南亚,南亚。古巴 油料花生带丘陵区、沙土区山东丘陵,河北、河南大豆(我国东北)、油橄 榄(地中海沿岸)、油棕 (东南亚) 油菜分布广流域为主,分布广 纤维棉花晴天多,光照;夏 季温,收摘期雨; 土质、土壤肥沃、 灌溉的平原地区。 、中下游平原以及 下游沿江平原 印度西北部、中亚、埃 及、美国东南部 水果温带: 苹果、 梨、桃、 葡萄 带 中下游(黄土高原,山东 半岛),新疆、盆地 等。 美国等 亚热带 水果 高温湿润的气候 秦淮以南丘陵低山区,以 (水果)为主。 地中海地区(葡萄、柑 橘、柠檬)

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课时47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

学案47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目标定位] 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3.通过对比和分析,在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和该区农业发展方向。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①三省和②东部。 2.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③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 ④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⑤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a.地形类型齐全;b.⑥、黑钙土分布广泛。 (3)社会、经济条件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⑦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⑧农业的发展。 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利于⑨和⑩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平原、?平原、辽河平原。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山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1)?生产;(2)?生产。 【问题思考】 1.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2.东北地区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3.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的需要,与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及一年三熟相比,相差甚远,但为什么还称“东北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点一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近年来,该省认真落实中央惠农富民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19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达到845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连续5年夺取粮食丰收。 材料二如下图。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 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 (3)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 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稳定的粮食供应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 要意义。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 【反思归纳】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 物。 (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 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1)东北地区,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较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2)数量多,后备 土地资源丰富;(3)黑土肥力高;(4)夏季,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大;(5)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探究点二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以东北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吃饭、穿衣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而为人们提供粮、棉、油、肉、禽、蛋、奶等基本生活资料的农业,历来也是重要的基础部门。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地区不同,其生产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也不尽相同。教材以东北地区为例,探讨农业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选择讲述东北地区,主要是考虑东北地区是比较完整的地域单元,该地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并有富饶的森林和矿产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本节教材不是全面分析东北地区在自然、经济和人文方面的地理特征,而是注重抓住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来加以分析论述,抓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思想,目的是为了讲述。 教学要求: .通过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掌握东北地区的土地类型及粮棉油糖基地的分布。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图文结合,学会从活动、知识窗等栏目中将知识加以概括。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提高自己的环抱意识;认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互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及其利用保护东北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农业区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对农业了解较少,教师要对给学生直观的知识。 教学过程 可提供淡水养殖的水面达80多万公顷,共有淡水养殖种类100多种,淡水渔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社会经济条件——发达的农业机械工业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历史比较悠久,部门比较齐全,已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学、石油、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与农业相关的工业,如:农业机械、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制糖、造纸、建材和纺织工业都比较发达。而农业机械工业是发展较快的部门。目前,东北地区已初步形成耕作、排水、灌溉机具的制造和修配网络,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不仅有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还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加工,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1)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建坑口电站 B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 .加强水运 D .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2)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 A .煤炭的露天开采 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 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 A .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 B .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 .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D .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探究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生态环境建设: 在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主要交通现建设区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土地复垦等工作,简历集约经营的搞笑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调整产业结构 4、治理“三废” 【典型例题2】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煤业 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班级: 姓名: 考号: 高二地理教学案 编号:9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编写人:郭竹青 审核人:高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10月6日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看课本找到以下问题,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 2、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状况和面临问题与解决措施 【回顾知识】 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对农业的影响: (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差异、雨热配合) —决定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 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2、商品粮基地基本条件: (1)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商品率高; (2)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 3、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效发挥农业机 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技,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商品率。 4、在图中填注美国农业带(参考地图册) 第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

微专题23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 区域农业可 持续发展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 最主要特征 (2)农业生产地区专门 化的含义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 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 方向和途径 a b d 阐述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策略 1.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 美国农业布局的最主要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美国的农业带是地区专门化的标志,主要农业带及其区位条件示意如下: 农业带位置区位条件 乳畜带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 气候湿冷,适于牧草生长; 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 集) 玉米带中部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 集中、热量充足

小麦带中部(冬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 沃、地势低平 北部(春小麦) 棉花带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西部山区 地形以山地、高原、山间盆 地为主,气候干旱 2.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条件 美国中部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的杰出代表,其主要生产条件如下: 优势条件具体体现 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交通条件便利水运便利,公路、铁路发达 地广人稀农村人口少,利于大规模生产 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 科技先进农业科研和推广系统庞大 3.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措施 水资源缺乏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水土流失植树造林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土壤肥力下降休耕与轮作 土壤侵蚀免耕 粮食短缺基因工程 4.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政策核心内容 限耕政策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 休耕政策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 补贴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通过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的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 a级拓展延伸

2018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2.以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为例,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点 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分布 (1)牧牛国家:美国、阿根廷。 (2)牧羊国家:澳大利亚、南非。 3.成因 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优势???? ?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2)发展措施? ?? ?? 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等 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二、乳畜业 1.特点 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及产品 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3.主要分布区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西欧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1)饲料因素。 (2)市场因素。 思考 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为什么可以发展乳畜业? 答案 乳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一是市场,二是饲料。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

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可就近向城市提供鲜奶等新鲜乳制品。 探究点一大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读“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由图中潘帕斯草原的位置分析,这里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如何? (2)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分析潘帕斯草原的牧牛带属于什么自然带?为什么说这里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牧场? (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在促进牧牛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外,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案(1)由图看出这里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降水四季分配较均匀。 (2)温带草原带。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3)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高中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学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目标导航】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江苏省教学要求: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3.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课堂互动】 [知识点1]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问题探究〗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 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具体步骤如下:

[知识点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比较分析〗1.列表分析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内涵。 〖问题探究〗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 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_______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___________、耕作制度和_________等。 东北地区海陆位置状况:位于亚欧大陆______部,太平洋_____岸; 东北地区纬度位置状况:纬度高,北纬_____°至_____°之间,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纬度跨度大,跨越三个温度带:寒温带、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无霜期从南部的跨度大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最北部,属于寒温带,≥10℃积温小于1500℃,无霜期虽然不足80天,生长期短,但依然可以种植春小麦和早熟大豆。 〖问题探究〗3.地形、土壤条件 4.社会、经济条件

3.2.2.2农业地域类型 精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二

题目:3.2.2.2 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 能够说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2、能够正确分析典型地域类型 【学习重点难点】 分析典型地域类型。 【课前预学】 一、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和混合农业地域类型: 二、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预学检测】 1、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选择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C 距海港较近,交通方便 D 经济发达,本地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2、 下列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 B 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 C 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 D 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大重要因素 3、限制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 水源 B 地形 C 热量 D 光照 类型 案例 主要分布地区 农产品 主要特点 区位条件 以畜牧业为主 的农 业地 域类 型 大 牧 场 放 牧 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牛、羊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适宜进行大规模经营;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乳畜 业 西欧 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牛奶及其 制 品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地形平坦,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小麦、羊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 市场的适应性 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地广人稀;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交通发达;政府扶持。 制约因素:水源不足。 措施:东水西调。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和课标解读(见教学建议) 二、本节教材分析 1、各版本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教学思路 人教版:分析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农业布局的特点---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山东版:分析自然环境,进而强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农业生产与布局(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农业布局)、农业与区可持续发展(黑土的开发,林业的发展,湿地的保护) 中图版:东北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分析可以看出人教版对这这个地区的分析是最具体的,教学可以按人教版的思路设计教案,适当补充山东版的资源优势评价和湿地的保护等知识。 通过分析对比,结合三大版本的内容,得出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主题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区域内部布局特点);主题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农业主要发展方向)。 三、学生分析 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已了解。但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在学完东北地区,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区域时,但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这仍然是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教材的糅合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采用歌曲“松花江上”或“小品”,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 学习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 通过读东北地区位置、气候、地形、土壤、交通、工业分布等图,确定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具体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然后从质和量两方面去分析。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课题】农业与区域可连续进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进展商品农业的条件。 2、认识东北自然环境特点,专门是土地资源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图表分析,把握东北农业分布的差不多格局。 2、分析东北农业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整治采取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可连续进展观念:认识到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生态环境的爱护,改变传统的“我国幅员宽敞,资源丰富,能够随意开发利用”的错误观念,建立起可连续农业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农业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使用】多媒体与学案 【教学方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讲述法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把握知识,培养能力,进展个性。 [教学过程] [导入]由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导入,让学生认识到东北的农业发达,同时启发一个 问题:歌曲中的东北和东北地区两个概念是否一致?由此导入本节课! 一、区域概况 1、范畴: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紧密的地区。 2、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所处 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确实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点。 3、气候:东北区位于我国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区。冬季冰冷,夏温较高,热量与水 配合和谐,热量条件能够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5、经济特点:东北区是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农、林、牧、渔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有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中农业机械制造是进展较快的部门,它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土地资源优势 1.耕地面积扩大 (2)分布:东北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 2.土壤肥沃 东北区大部分平原地区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另两个黑土区是亚欧大陆北部保、匈、罗、乌、俄境内的黑土带和北美洲美国中部黑土带),其分布 3、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三、森林资源优势 东北宽敞的山区分布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森林集中分布在大兴安 四、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林基地的建设) 1、条件和成就 2、需注意的问题 东北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爱护,那种认为“土地资源丰富,能够随

湘教版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类型一:水稻种植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亚洲水稻种植业称为季风水田农业) 材料一:1.亚洲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田一般少于1公顷;2.农民在天理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3.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用电力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使用也逐步提高,但总体上,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4.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支持。 1.通过上述材料,完成下面表格 特点原因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主,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量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 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靠传统经验加大科技投入 材料二:P65图3-22世界水稻主要产区 2.读图得出,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非洲、埃及、尼日利亚、美 国密西西比下游 材料三: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密度分布图与地形图。 3.读图回答: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1)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2)地形平坦开阔;(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生产经验; 类型二: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材料一:阅读课本P63 1.其特征:(1)受市场影响大;(2)商品率高(3)专业化程度高 2.分布:橡胶→东南亚、巴西咖啡→巴西可可→非洲西部油棕→马来西亚、印尼香蕉→中国、东南亚、中美洲蕉麻→菲律宾 3.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热带气候区,水热充足,适宜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2)社会经济:劳动力丰富,市场求量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类型三:商品谷物农业 材料一: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这类农业,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1.通过材料一,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种植对象小麦;玉米(商品用途) 2.该农业地域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啊呀、俄罗斯、乌克兰→家庭农场;我国东北、西北→国营农场 3.读材料二,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 (2)农业经济因素:农业科学技术先进→保证优质高产;机械水平高→提高劳动生产率 (3)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商品易集散,低运费;③地广人稀→地租低,利于大规模经营,商品率高;④政策支持 材料二:商品农业区位条件材料三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与地形图 练习:读材料三,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 位因素:(1)农作物分布①玉米带;②乳 畜带;③春小麦;④冬小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