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

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

中国肝病的发病概况和现状

中国肝病的发病概况与现状 病毒性肝炎有经血液传播,也有经肠道传播,肠道传播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经血液传播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接触比较多的就是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 (一)关于甲型肝炎 中国属于高发国家但不就是最高的,非洲、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蒙古很高,其次就是美国北美、澳大利亚等等。从1990年开始统计,中国甲肝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整个卫生设施改善,第二方面就就是打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使得甲肝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中国甲肝报告的发病情况,问题比较严重的就是西部地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贵州比较高,发病率在20%以上。北京最低,不到十万分之一。从中国甲肝报告的年龄分布来瞧主要就是5—9岁年龄组,学龄儿童为主。北京市2004年与2006年报告的甲肝发病情况年龄分布比较来瞧,小年龄组发病率下降,大年龄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这就是中国现在的甲型肝炎的流行特点,大城市像北京、上海甲肝疫苗接种比较好,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比较少,相对来说成年人甲肝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国的甲肝还有一个特点,虽然整体发病率下降,但就是不断有爆发。2004年26 起,2005年33起,2006年43起,2007年52起,小的爆发不断有,通过手足传播,一发生之后影响社会的安定。 我国甲肝疫苗免疫策略,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将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全部纳入国家计划免疫。 (二)关于乙型肝炎 1992年1月1日我国开始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疫苗自费。2002年1月1日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2005年6月1日开始,新生儿乙肝疫苗完全免费。 1992年到2002年十年时间,这期间肝炎专家们做了很大努力,开会倡议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专家写了报告,通过肝炎基金会当时的理事长何鲁丽把专家的意见书交给李岚清副总理,李岚清副总理批示给财政部与卫生部,2001年11月批准通过,2002年1月1日开始纳入计划免疫,疫苗费用国家出钱。 2008年4月21日卫生部正式发布,通过将近14年,中国在乙肝防治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比1992年减少了三千万,以前讲1、2亿携带者,现在就是9300万携带者,十年减少了三千万,这跟乙肝疫苗的接种密切相关。 中国属于乙肝高流行地区,1992年调查中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就是9、75%,十个人里面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我国颁布实施《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度和2004年度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所有传染病之首,而丙肝发病率在病毒性肝炎中又有明显的上升之势。即使是依据1992年至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丙肝感染者约3800多万人。 我国早已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作为一种被宣传多年的疾病和常规体检项目,为人们所熟知,乙肝疫苗已经广泛被普及,成为对付乙肝的有利的武器,然而,同样拥有极大杀伤力的丙肝则一直得以“偏安一隅”。 相对于乙肝来说,丙肝隐藏得更深,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才被发现,它与乙肝病毒一样,主要经血液传播,它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传播方式:血液或血制品感染;共用针头、注射器械感染;一些特殊的器械感染如透析;其它尚未被证实的因素,如长期密切接触感染(追查患者家属,发现家庭有聚集感染现象)已经引起重视。 丙肝的危害在于,HCV感染后HCV RNA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成为慢性感染,慢性化率为60%~85%。一旦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后,HCV RNA滴度开始稳定,感染6~12个月后自发痊愈的病例很少见。除非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后果是进展为肝纤维化,并发展成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来自6个国家的11项研究表明,感染HCV 7年至5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0.3%~55.0%,肝癌发生率为0~23%,平均感染2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约为10%~15%,中年因接受输血感染者约为20%~30%。 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资料表明,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9.20%和15.29%。 因此,丙肝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危害,在目前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对病毒进行早期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然而,大众对于丙肝认知的欠缺、患者缺乏明显的丙肝感染症状、在高危人群中早期发现丙肝患者的机制的缺乏,都形成了丙肝防治的巨大障碍。 3月26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中国著名传染病学、肝病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颁布《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开始实施,目前,《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预期发布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机关刊物——《中华肝脏病杂志》。 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指南,它的问世将会给丙肝防治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四期,全文刊发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现节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必须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不应将本指南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的诊断技术和新的防治方法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定期进行修改和更新。一、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一)HCV特点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 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5min或60℃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

丙肝的诊断标准

丙肝的诊断标准 要诊断丙肝,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认识它,尽量不要走入疾病的误区,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康复就指日可待了。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知道丙肝的诊断标准呢?怎么根据丙肝的诊断标准来判读自己或者是别人是否得丙肝呢? 首先,必须明确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不一定就患丙型肝炎,因为丙型肝炎也存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他们一般没有明显的肝脏损害。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二是有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血清抗—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CV 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肝脏损害的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B超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检查。 急性和慢性丙肝的诊断标准 (一)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2.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3.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HCV RNA常在ALT 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传播的预防

(一)丙型肝炎疫苗预防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预防丙型肝炎。 (二)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抗-HC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严格筛选献血员。应发展HCV抗原的检测方法,提高对窗口期感染者的检出率。 (三)经皮肤和黏膜途径传播的预防推行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用具、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四)性传播的预防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HCV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五)母婴传播的预防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丙肝的诊断标准不仅仅是患者需要掌握的,作为患者的亲戚朋友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旦有出现异常情况的话,我们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不仅能够把握住最佳的治疗时机,还能增加疾病治愈的机会。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 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解析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一): 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药渡经纬 2016-01-28 导读: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然而过去人类并没有特异的丙肝治疗药物,自2011年FDA批准2个NS3/4A抑制剂上市后,在2013和2014年全球爆发式的批准上市了疗效惊人的抗丙肝药物和抗丙肝药物组合。2013年和2014年,全球包括5个单药、3个复方药在内共批准上市8个新分子实体用于治疗丙肝。其中包括了疗效惊人并在市场销售上的表现堪称史诗级的新药索非布韦(Sofosbuvir)。文内所涉药物统计自药渡网,截止时间2015年12月31日。 本文将分6期向大家介绍一下丙肝和抗丙肝药物的现状与研发进展,同时还对比解析了一下国际上现行的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最后和大家聊聊中国丙肝的现状和治疗选择。 ?第一期: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第二期:NS3/4A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三期:NS5A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四期:NS5B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五期:国际上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解析 ?第六期:中国丙肝现状和抗病治疗选择 1. 病毒性肝炎 肝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名称和疾病,而平时咱们所说的肝炎一般都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及之后免疫系统对肝细胞进行攻击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图1)。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对肝的损害主要源自与免疫系统对机体的攻击。

图1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到戊5种肝炎,他们的特点如表1。 2.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丙肝病毒感染流呈全球流行状态,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图2)。

丙肝诊断标准

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 1 诊断标准 1.1 流行病学史 1.1.1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1.1.2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史。 1.1.3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1.1.4 与HCV 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 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1.2 临床表现 1.2.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1.1 病程在6 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1.2.1.2 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 1.2.1.3 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发。 1.2.1.4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1.2.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2.1 病程超过6 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1.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1.2.2.3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1.2.3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2.3.1 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区疼痛或不适等。 1.2.3.2 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1.2.3.3 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1.3 实验室检查 1.3.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 AST 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 升高。 1.3.2 血清抗-HCV 阳性。 1.3.3 血清HCV RNA 阳性。 1.4组织病理学检查 1.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 a)单核细胞增多症样变,即单个核细胞浸瑞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 b)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 c)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 d)常见界面性炎症。 1.4.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组织中常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界面炎、管区淋巴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胆管损伤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库普弗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1.4.3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例改变的基础上出现肝纤维化及小叶结构的改变,即假小叶形成。 1.5 影像学检查

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与临床应用考试

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考试 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中国HCV感染具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哪种基因型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 A.GTlb 型 B.GT2a 型 C.GT3 型 D.GT6 型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针对NS5B的核昔酸类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是: A.达塞布韦 B.索磷布韦 C.达拉他韦 D.格卡瑞韦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针对下列哪个靶点的DAA药物需要关注基线耐药(RAS)情况 A.核昔酸类NS5B抑制剂 B.非核昔酸类NS5B抑制剂 C.NS5A抑制剂 D.NS3/4A蛋白酶抑制剂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含有下列哪个靶点的DAA药物禁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A.核昔酸类NS5B抑制剂 B.非核昔酸类NS5B抑制剂 C.NS5A抑制剂 D.NS3/4A蛋白酶抑制剂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针对核昔酸类NS5B抑制剂索磷布韦的描述,下而哪项是不正确的 A.对不同基因型的丙肝病毒都有抗病毒活性 B.耐药屏障高,不易产生耐药 C.不经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少 D.索磷布韦在体内的无活性代谢产物主要经粪便排泄 6.下面哪项不是理想的第二代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特点 A.PK稳定,每日一次 B.联合利托那韦提高疗效 C.全基因型 D.安全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少 7.含有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DAA药物需警惕的不良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ALT/AST 升高 B.间接胆红素升高 C.直接胆红素升高 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含有索磷布韦的DAA药物在治疗方案选择中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哪项 A.ALT/AST B.肾小球滤过率 C.直接胆红素 D?间接胆红素

丙型肝炎怎么治疗

丙型肝炎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一、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二、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三、预防丙肝要注意 丙型肝炎怎么治疗1、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中西药治疗由于西药虽然治疗之后效果比较快,但长时间服用的话也是会有一定副作用的,因此就需要结合中药来进行治疗,因为中药 不但可以保护肝脏以及恢复期肝功能,而且副作用也是比较小的,因此只有结合中西药治疗,这样在治疗之后才会有好的疗效。 2、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的是肝功能比较差的患者,在进行这项治疗的时候应该先对肝功能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后先进行内科治疗,等到肝 脏功能改善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再考虑进行手术,这样手术之 后才可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联合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就是以彻底清除体内丙肝病毒为主要目的,但想要彻底的清除病毒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是通过这种方 法治疗之后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病毒复制,在延缓肝脏损害的同时,对改善生活质量是有不错疗效的。 4、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饮食治疗 丙肝的治疗需要长时间调养的,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 注意合理饮食,这也是治疗丙肝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适当

的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这对于肝脏的修复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要特别注意要适量,因为过高的营养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对此患者一定要谨记。 5、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抗病毒治疗 治疗丙肝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要进行抗病毒的治疗。抗病毒的治疗的方案具体的还是要看患者的病情还有就是患者的体质才能决定的,目前主要的方案有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或者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疗法。 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1、饮食注意 患者应选用富有营养、易消化,符合个人饮食习惯的饮食,同时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饮食不宜过量,以不导致肥胖为度,忌偏食、暴饮暴食,忌饮酒。 2、休息和运动 发病期,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平卧时肝供血量增加40%~50%,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恢复期可制定动静结合的作息制度,运动以不引起疲劳为度。 3、消毒隔离 被褥、食具、餐具、毛巾等日常用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可采用煮沸法、日晒法、擦拭消毒法等方法。 4、注意个人卫生

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TVR和博赛泼维(BOC)已在欧美获准上市,可用于初治和经治的丙肝患者,其与PegIFN 和利巴韦林(RBV)联用,有可能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但TVR和BOC的3级不良反应也很显著。在本次会议上,有大量关于TVR、BOC及其他新型蛋白酶抑制剂(PI)与IFN或RBV联用治疗HCV的研究报告。 三联疗法 黑左得(Hezode)等报告了TVR或BOC与PegIFNα-2b+RBV(P/R)三联治疗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674例HCV基因1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被分入12周TVR/P/R和36周P/R治疗组,以及4周P/R和44周BOC/P/R治疗组。结果显示,三联治疗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重度贫血常见。因此,在开展上述药物治疗时,应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另一项正在进行的TVR/P/R联合治疗HCV基因1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在30例完成12周治疗的患者中,24例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其中10例实现了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在17例完成24周治疗的患者中,10例血清HCV RNA转阴,9例因严重感染等中止治疗,1例因严重的肝功能失代偿而须肝移植。 拉维茨(Lawitz)等研究了肝硬化和非肝硬化丙肝患者在接受BOC/P/R联合治疗时控制贫血对持久病毒学应答(SVR)及安全性的影响。687例初治患者分别接受4周P/R治疗及24或44周BOC/P/R治疗,期间根据需要采用RBV减量、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或停药等措施控制贫血。结果显示,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者的SVR率分别为55%和64%。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严重贫血,RBV减量可能早期控制上述患者贫血的最佳措施,30%的肝硬化患者须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四联疗法 MATTERHORN研究 此项针对IFN治疗部分应答、无应答者的队列研究中的药物包括利托那韦加强的Danoprevir (DNVr)、Mericitabine (MCB)、RBV (R)和PegIFN(P)。96%的入组病例为IL28B、非CC型,57%为基因1a型,43%为1b型。受试者被随机分组:24周无干扰素治疗(DNVr+MCB+R)、三联治疗(DNVr+P/R)、四联治疗(DNVr+MCB+P/R),或对无应答者在24周四联治疗后再进行24周P/R治疗。 无干扰素组的基因1a型患者因复发率较高,而额外接受24周的P/R治疗。在有SVR4数据的部分应答者中,四联治疗组的总体SVR4率显著高于三联治疗组(92%对67%)。基因1b型患者的SVR4率高于1a型患者。对于基因1a型部分应答患者,四联治疗的SVR4率显著高于三联治疗(83%对44%)。在无干扰素治疗组的部分应答和无应答队列中,1b 型患者的SVR4率(44%~72%)低于三联治疗和四联治疗(95%~100%)。截至目前,病毒学突破仅与DNVr耐药相关,与MCB S282T耐药无关。 研究过程中尚未发生重大的安全性事件,因不良事件停药病例少见(每组仅7例)。基于MCB的四联疗法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部分或无应答患者中应用前景良好。 丙肝的抗病毒治疗 四联疗法 MA TTERHORN扩展研究美国学者报告了MATTERHORN研究中进展性肝纤维化(META VIR F3)HCV基因1型经治患者接受四联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初步结果显示,在MATTERHORN研究中的378例P/R部分或无应答患者中,25%为进展性肝纤维化。56%的无或轻度肝纤维化患者,以及59%的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为基因1a型HCV感染。进展性肝纤维化和无/轻度肝纤维化患者经四联治疗的SVR4相当(88%对87%)。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无或轻度肝纤维化患者(7.5%对

最新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慢性丙型肝炎(2016年版) 一、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或既往抗HCV阳性超过6个月且现在为HCVRNA阳性,或6个月前可能有暴露史(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等)。 2.轻度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或无明显不适症状,可有或无肝掌、蜘蛛痣。 3.ALT、AST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抗HCV和/或HCV RNA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2013 1

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 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或心理医生。 3.药物治疗: (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酶(甘草酸制剂等)、退黄(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对具备适应证, 且知情同意下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2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缩略语 HCV: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 抗-HCV:抗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 HCV RNA: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EI.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IA:酶免疫检测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超:腹部超声显像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MRI:磁共振成像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3.1.1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3.1.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3.1.3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3.1.4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3.2临床表现 3.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2.1.1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1.2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疽。 3.2.1.3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3.2.1.4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3.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2.2.1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2.2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3.2.2.3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3.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2.3.1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3.2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3.2.3.3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3.3实验室检查 3.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 3.3.2血清抗-HCV阳性。 3.3.3血清HCV RNA阳性。 3.4组织病理学检查 3.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a)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变,即单个核细胞浸润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 b)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 c)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 d)常见界面性炎症。

丙肝诊断标准

丙肝诊断标准(WS 213-2008) 1诊断标准 1.1流行病学史 1.1.1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1.1.2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史。 1.1.3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1.1.4 与 HCV 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 HCV 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1.2临床表现 1.2.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1.1 病程在 6 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1.2.1.2 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 1.2.1.3 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1.2.1.4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1.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2.1 病程在 6 个月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1.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1.2.2.3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1.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2.3.1 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区疼痛或不适等。 1.2.3.2 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1.2.3.3 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1.3 实验室检查 1.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 ALT、 AST 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 ALT、AST 升高。 1.3.2 血清抗-HCV 阳性。 1.3.3 血清 HCV RNA 阳性。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是什么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是什么 丙肝是我国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肝病,它如果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会导致肝硬化出现,甚至有可能会引起肝腹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由此可见治疗丙肝的重要性。不过丙肝使用传统的治疗药物治疗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医学界一直都在研究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 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及正在伦敦举行的国际肝病大会上报告说,他们研制了一种不含干扰素的药物,此药物对肝硬化丙肝患者的治愈率甚至可达95%。 他们于2013年在英国、西班牙、德国和美国的78家医院随机选取了380名同时患有肝硬化的丙肝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使 用新药分别进行了为期12周和24周的治疗。结果显示,接受12周治疗的208名患者中,191人在疗程结束后血液中检测不出丙肝病毒,治愈率达91.8%;而接受24周治疗的172名患者中,165人的血液中检测不出丙肝病毒,治愈率达到95.9%。

研究人员还表示,这种新药的药物耐受性也比较好,这对于患有肝硬化的丙肝患者来说也是个好消息。研究人员预计,此药有望在今年年底或2015年初进行市场化生产。 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检查,同时在生活中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后,也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千万不能大意,确定病情后,要及时、积极接受科学治疗。 丙肝是由肝病毒引起,容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血液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不洁性关系以及母婴传播等。 对于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以及该病要如何治疗本文都为您做出了介绍,其实对于丙肝疾病是有一定的预防措施的,比如说医院在为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最好是使用一次性的注射用句,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接触丙肝患者等,这些都是预防丙肝的方法。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 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 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 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一)HCV特点 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ies)。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 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赖的RNA 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 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 5min或60℃ 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一)世界丙型肝炎流行状况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 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 3.5万例。 (二)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状况 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 3.2%。各地抗-HC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3.6%)高于南方(2.9%),西南、华东、华北、西北、中南和东北分别为 2.5%、2.7%、 3.2%、3.3%、3.8%和 4.6%。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 2.0%至50~59岁组的 3.9%。男女间无明显差异。HCV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某些地区有1a、2b和3b型报道;6型主要见于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南方边境省份也可见此基因型。 (三)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1.HCV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⑴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 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 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⑵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 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 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 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 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丙肝治疗新进展

丙肝治疗新进展 时间:2008-3-18 17:06:56 来源:国际肝病点击次数:54 HEPATOLOGY DIGEST:In your clinic practice, how do you determine treatment duration of peg-interferon plus ribavirin? 《国际肝病》:在临床实践中,您是怎样决定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疗程的? Prof. Maddrey:We are very interested in using the labeled virus at 4 weeks and 12 weeks to make our decisions. If patients have no detectable virus at 4 weeks, those patients generally regardless of suggested time can be treated for 6 months or less. If the patient is positive at 4 weeks and become negative at 12 weeks for genotype 1, we treat them for one year. For genotype 2 or 3, we generally treat them for 6 months. Maddrey教授:我们主要是通过检测4周和12 周的病毒载量来决定治疗疗程。如果患者在第4周检测不出病毒,我们通常认为这些患者可以治疗6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如果患者在第4周阳性而在12周阴性,对于基因1型患者我们通常将治疗疗程延至1年;而对于基因2型和3型患者我们通常治疗6个月。 HEPATOLOGY DIGEST: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in genotype 1, 2 and 3 patients with HCV on treatment? 《国际肝病》:关于基因1型、2型和3型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Prof. Maddrey:Yes, the differences are considerable. Genotype 2 responds to treatment in 6 month or less. Eighty to eighty-five percent of the time with sustained getting off virus. But for genotype 1 ,it is 45 to 50 percent patient clear completely in the one year. In genotype 3 , we get about 75 percent clearance in 6 month. So there are differences based on the genotype but very important. Maddrey教授:是的,他们之间的差别是非常显著的。基因2型患者通常在6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对治疗产生应答。80%~85%的时间他们具有持续的病毒清除能力。但对基因1型,只有45%~50%的患者在1年以内能彻底清除病毒。而在基因3型,我们发现约75%的患者可以在6个月时清除病毒。所以不同基因型之间是有差别的,而且这种差别很重要。 HEPATOLOGY DIGEST:How do you think the new advance in this AASLD? 《国际肝病》:您是怎样看待今年的美国肝病学会年会的新进展的? Prof. Maddrey :I think the major advances this year and next year all will be the introduction of small molecules that inhibit the proteinase of hepatitis virus. I think that will be the next great advanc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will be the polymerase which are small molecules in the fusion replications of viruses by setting polymerase. Since I hope within 5 years, there are 3 or more proteases we can start to choose and pick based on the patient’s needs. Maddrey教授:我认为今年乃至明年的主要进展都将是——能抑制肝炎病毒的小分子蛋白酶的发现。这可能是下一个巨大的进展。也有人认为是聚合酶,他们是通过释放聚合酶影响病毒融合复制过程的小分子蛋白酶。因此我希望在未来5年的时间内,能有3个甚至更多的小分子蛋白酶让我们依据患者的需要进行选择。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为%~%,约3800万人。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 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 一、基因组特征: 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颗粒,直径约为50nm,有一脂质包膜。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链长月。整个基因组只有一个ORF,编码一条由3010~3033个氨基酸组成的聚蛋白前体,该蛋白前体在病毒蛋白酶和宿主信号肽酶作用下,裂解为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如图所示) 在HCV基因组中,5’端有一个长度和序列非常稳定的非编码区(UTR),由341个核苷酸组成,形成4个二级结构域,为病毒复制和翻译所必需。此区是整个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区域,所以常常选择该区域的基因序列作为基因扩增的靶序列,这样可以检测出目前已知的所有HCV基因型。3’端UTR包括3个结构域:靠近5’端为基因型特异的多变区(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相同基因型之间核苷酸序列比较保守);居中部分为一个多聚U区域(poly U),含有50~62个核苷酸,对病毒RNA复制至关重要,但不同基因型的HCV的多聚U区域长度不等;3’端尾部为高度保守的发夹样结构,称为X-tail。通过定点突变破坏这一结构会导致RNA病毒复制的显著降低,说明该区域对RNA病毒有效复制同样重要。5’端和3’端UTR之间是一个ORF并且分成9个区域:核心区→E1区→NS1/E2区→NS2区→NS3区→NS4a区→NS4b区→NS5a区→NS5b区。其中NS5b区域在不同型HCV中同源性较低,可作为HCV分型依据。 二、分类 急性丙型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

丙肝诊断标准

丙肝诊断标准(WS 213-2008) 1诊断标准 1、1流行病学史 1.1.1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她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1.1.2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她消毒不严格的有 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史。 1.1.3 职业供血者,特别就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1.1.4 与HCV 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 感染者(母亲) 所生的婴儿。 1、2临床表现 1.2.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1、1 病程在6 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与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1.2.1、2 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 1.2.1、3 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1.2.1、4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与体征。

1.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2、1 病程在6 个月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与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1.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1.2.2、3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与体征。 1.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2.3、1 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与右季肋区疼痛或不适等。 1.2.3、2 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与脾功能亢进。 1.2.3、3 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1、3 实验室检查 1.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 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与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 升高。 1.3.2 血清抗-HCV 阳性。 1.3.3 血清HCV RNA 阳性。

2016年最新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慢性丙型肝炎(2016年版) 一、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或既往抗HCV阳性超过6个月且现在为HCVRNA阳性,或6个月前可能有暴露史(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等)。 2.轻度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或无明显不适症状,可有或无肝掌、蜘蛛痣。

3.ALT、AST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抗HCV和/或HCV RNA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或心理医生。 3.药物治疗:

(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酶(甘草酸制剂等)、退黄(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对具备适应证, 且知情同意下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ICD-10:B18.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