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科常用耳穴(优质参考)

骨科常用耳穴(优质参考)

骨科常用耳穴(优质参考)
骨科常用耳穴(优质参考)

穴位名称:指[耳穴]

【定位】:在耳轮结节上方的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腕[耳穴]

【定位】: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肘[耳穴]

【定位】:在腕与肩穴之间。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肩[耳穴]

【定位】: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肩关节[耳穴]

【定位】:在肩穴与锁骨穴之间。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锁骨[耳穴]

【定位】:在与屏轮切迹的耳舟部,同水平偏耳轮尾侧。【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踝[耳穴]

【定位】: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主治】:相应部位疾病,如扭伤、疼痛等。

穴位名称:膝[耳穴]

【定位】: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主治】:相应部位疾病,如扭伤、疼痛等。

穴位名称:臀[耳穴]

【定位】:对耳轮下脚上缘后1/2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11 、腕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二等分即腕。【主治】腕部疼痛等。

12 、肘。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三等分即肘。【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等。

13 、肩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四等分即肩。【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14 、锁骨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五等分即锁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15 、趾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后上方近耳尖部。

【主治】甲沟炎,趾部疼痛。

16 、跟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前上方,近三角窝上部。

【主治】足跟痛。

17 、踝

【位置】跟、膝两穴之间。

【主治】踝关节扭伤。

18 、膝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中1/3 处。

【主治】膝关节肿痛。

19 、髋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下1/3 处。

【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

20 、臀

【位置】对耳轮下脚的后1/3 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

21 、坐骨神经

【位置】对耳轮下脚的前1/3 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23 、颈椎

【位置】在对耳轮体部将轮屏切迹至对耳输上、下脚分叉处分为五等分,下1/5 为本穴。

【主治】落枕、颈椎综合症等。

24 、胸椎

【位置】按上述分法,中1/5 为本穴。

【主治】胸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等。25 、腰骶椎

【位置】按上述分法,上2/5 为本穴。

【主治】腰骶部疼痛等。

26 、颈

【位置】颈椎前侧耳甲缘。

【主治】落枕、颈项肿痛等。

27 、胸

【位置】胸椎前侧耳甲缘。

【主治】胸胁疼痛、胸闷、乳腺炎等。

28 、腹

【位置】腰骶椎前侧耳甲缘。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等。

29 、神门

【位置】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症等。

30.皮质下

【位置】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等。

耳穴埋籽操作沟通语言

耳穴埋籽沟通语言 【模拟病例】患者,张星星,女,55岁,失眠三天。医嘱予耳穴埋籽神门、皮质下、脾。1.操作前沟通 护士:阿姨,早上好!我是护士林林,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患者:我叫张星。 护士:张阿姨,昨晚睡得怎么样? 患者:睡不着。 护士:张阿姨,医生给您开了耳穴埋籽的一项中医操作,可以帮助您睡眠,请问你以前做过吗? 患者:没有。 护士:耳穴法就是将王不留行籽贴附于耳廓的穴位及反应点,按压刺激穴位,通过经络传导,以达到宁心安神、调整机体平衡的作用。 患者:好的。 护士:张阿姨,让我先看看您耳部皮肤情况好吗? 护士;恩,挺好的。请问您要不要上厕所? 患者:不需要。 护士:那我先把病房的空调调成24度左右,您觉得怎么样?现在我去准备物品,请您稍等。患者:好的。 2.操作中沟通 护士:张阿姨,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患者:我叫张星星。 护士:我现在准备给您耳穴埋籽,您这样躺着舒服吗? 患者:可以。 护士:我要给您定穴了,如果有酸、胀感觉请您告诉我。有感觉吗? 患者:酸、胀。 护士:好的,我现在已经把王不留行籽贴在所选的穴位上了,我按压在上面您有酸、胀、痛的感觉吗? 患者:恩。 护士:张阿姨,您每天用拇指、食指指腹相对按压1-3分钟,不可用力过度,每天按3-5次。还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夏季保留1-2天,冬季保留5-7天,潮湿脱落后请及时叫我们更换胶布固定。您可以睡前喝杯热牛奶,泡泡脚帮助您入睡。 患者:我知道了,谢谢你! 护士:别客气!谢谢您的配合。 3.巡视病房 护士:张阿姨,现在感觉怎么样? 患者:好多了。 护士:需要我帮忙吗? 患者:暂时不需要,谢谢! 护士:别客气!假如有什么需要,请您随时呼叫我们

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法

防止软骨炎。 2、告知患者避免揉压。如出现疼痛不适及时告知,以防皮肤破损感染。 3、保留天数:夏天1-3天,春秋3-5天,冬天5-7天。如有潮湿,脱落及时更换。 4、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实施耳穴埋籽或压丸时,待耳廓充血发热时,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为了加强疗效,可对患部实施按摩、艾条灸等。 五、相关中医理论知识 (一)耳廓的表面解析 1、耳轮:是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位,其深入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 2、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其上方有两支分叉,向上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3、三角窝:对耳轮上脚与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4、耳周: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 5、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 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7、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8、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9、屏轮切记: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微凹陷出。 10、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11、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12、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13、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二)耳穴在耳廓的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耳廓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附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的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三)常用穴位 1、交感(下脚端):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急惊风,哮喘、痛经等。2、神门:三角窝的外1/3 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主治:失眠、多梦、烦躁、炎症、哮喘、咳嗽、眩晕;镇静、镇痛。 3、子宫: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盆腔炎;阳痿、遗精。 4、下屏尖(肾上腺):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主治:低血压、昏厥、咳嗽、哮喘、感冒、中暑、疟疾、乳腺炎。 5、脑(皮质下):对耳屏的内侧面。 主治:失眠、多梦、疼痛性疾病、哮喘、眩晕、耳鸣。 6、内分泌(屏间):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耳穴埋籽常用耳穴

1.风溪[部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主治]?风证(皮肤病、外感、眩晕等) 2.神门 [部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主治]?神志病、痛症、炎症、神经痛、高血压、过敏性疾病及戒断综合征。 3.交感 [部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主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4.肾上腺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不明原因引起的高热、低热,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咳嗽,哮喘;过敏性皮肤病;高血压、无脉症、昏厥、脉管炎????????“三抗一退”作用,即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退热 5.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遗精、阳痿、早泄、哮喘、月经不调。(强壮保健穴) 6.肝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眼病等 7.脾 [部位]耳甲腔的后上部?,耳轮脚延长线以下 [主治]腹胀,腹泄,便秘,功能性子宫出血,水肿,痿证,失眠等 8.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9.肺 [部位]在心、气管周围处 [主治]?咳喘,胸闷,咽痛,皮肤病,便秘,自汗盗汗,鼻疾等 10.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主治]主治: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病症、生殖系统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寻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 11.脑(皮质下) 部位: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调而引起的多种病症,并有镇静安神、止痛、止呕、固脱作用。

耳穴埋籽在产后子宫收缩痛的临床护理应用

耳穴埋籽在产后子宫收缩痛的临床护理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06T11:08:54.1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1期作者:侯海娟 [导读] 目的:分析耳穴埋籽在产后子宫收缩痛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苏宿迁 223600) 【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埋籽在产后子宫收缩痛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子宫收缩痛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A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5%,观察组为1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穴埋籽在产后子宫收缩痛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关键词】耳穴埋籽;产后;子宫收缩痛;临床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267-02 分娩是女性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每年的怀孕人数越来越多。分娩必痛,这是无法改变的事情,且长时间疼痛会严重影响产妇心理,严重时可使产妇出现昏厥,必须给予干预[1]。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耳穴埋籽在产后子宫收缩痛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选取本院产科8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展开对比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子宫收缩痛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33.2±2.4)岁;体重49~72kg,平均(58.5±3.3)kg;孕期37~42周,平均(37.3±4.5)周;分娩经历1~3次,平均(1.3±0.4)次;单胎妊娠37例;多胎妊娠3例。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33.5±2.3)岁;体重49~71kg,平均(58.6±3.5)kg;孕期37~42周,平均(37.1±4.6)周;分娩经历1~3次,平均(1.4±0.4)次;单胎妊娠37例;多胎妊娠3例。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通过心理暗示、疏导、安慰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其不良情绪;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子宫收缩痛为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多担心;调整好病房温度、适度,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指导患者深呼吸,采取转移注意力法、音乐疗法等护理措施缓解产妇的疼痛。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耳穴埋籽方法:(1)取穴:穴位取子宫穴、神门穴、交感穴、皮质下穴、脾穴、内生殖器穴等;(2)操作方法:找到敏感点,常规消毒耳廓皮肤,护士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的胶布,贴于上述穴位中并按压,以患者感到热、胀、微痛为度,3~5次/d,1~2min/次[2]。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于护理前、后分别运用NRS 10 数字等级评定法,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3]。(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 般)/N×100%。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 疼痛缓解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R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RS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子宫收缩痛属于产褥期一种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多发于初产妇,因子宫复旧所致,常表现为腹下部的剧烈疼痛。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分娩疼痛程度在医学疼痛指数中排名第二,而产后子宫收缩痛也是每位产妇不能耐受的疼痛[4]。痛觉中枢位于丘脑,而抑郁与丘脑有关,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禹城市人民医院

目录 第一章针刺疗法 (2) 一电针疗法 (2) 二穴位注射 (2) 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 (3) 四针刺护理 (3) 第二章灸法 (4) 一艾条灸 (4) 二艾炷灸 (5) 三温针灸 (5) 四灯火灸 (6) 第三章放血疗法 (6) 第四章挑治疗法 (7) 第五章拔罐疗法 (8) 一拔火罐法 (9) 二拔药罐法 (9) 第六章发泡疗法 (10) 第七章磁疗法 (11) 第八章推拿疗法 (12) 附:小儿推拿疗法 (14) 第九章刮痧疗法 (15) 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 (16) 第十一章换药法 (17) 第十二章熏洗疗法 (20) 第十三章溻渍法 (20) 第十四章涂药法 (21) 第十五章敷药法 (22) 第十六章贴药法 (22) 第十七章吹药法 (23) 第十八章点眼药法 (23) 第十九章药熨法 (24) 第二十章导便法 (25) 第二十一章坐药法 (27) 第二十二章煎药法 (27) 第二十三章服药法 (28) 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 (30)

第一章针刺疗法 一、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 激,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 适应症 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中风后 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二)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针仪。 (三) 操作方法 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 别接于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 流量,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四) 注意事项 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 须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3、经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不导电,应将输出线接在针体上。 4、如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所致,应检修后再用。 二、穴位注射法 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叫穴位注射法。 (一)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扭挫伤、高血压、胃病、胆绞痛、肝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二) 物品准备 治疗盘、注射用药液、5~20毫升注射器和6~7号针头、75%酒精棉球、镊子、消毒干棉球。 (三) 操作方法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吸药液。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 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 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 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金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范…… 13、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4、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操作规程 15、低频脉冲治疗仪操作规程 16、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操作规程 17、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18、超声波治疗操作规程 、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进针法 图1-1 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 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 2.进针角度和深度

骨科常用耳穴(优质参考)

穴位名称:指[耳穴] 【定位】:在耳轮结节上方的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腕[耳穴] 【定位】: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肘[耳穴] 【定位】:在腕与肩穴之间。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肩[耳穴] 【定位】: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肩关节[耳穴] 【定位】:在肩穴与锁骨穴之间。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锁骨[耳穴] 【定位】:在与屏轮切迹的耳舟部,同水平偏耳轮尾侧。【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踝[耳穴] 【定位】: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主治】:相应部位疾病,如扭伤、疼痛等。 穴位名称:膝[耳穴] 【定位】: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主治】:相应部位疾病,如扭伤、疼痛等。 穴位名称:臀[耳穴] 【定位】:对耳轮下脚上缘后1/2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11 、腕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二等分即腕。【主治】腕部疼痛等。 12 、肘。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三等分即肘。【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等。 13 、肩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四等分即肩。【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14 、锁骨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五等分即锁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15 、趾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后上方近耳尖部。

【主治】甲沟炎,趾部疼痛。 16 、跟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前上方,近三角窝上部。 【主治】足跟痛。 17 、踝 【位置】跟、膝两穴之间。 【主治】踝关节扭伤。 18 、膝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中1/3 处。 【主治】膝关节肿痛。 19 、髋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下1/3 处。 【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 20 、臀 【位置】对耳轮下脚的后1/3 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 21 、坐骨神经 【位置】对耳轮下脚的前1/3 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23 、颈椎 【位置】在对耳轮体部将轮屏切迹至对耳输上、下脚分叉处分为五等分,下1/5 为本穴。 【主治】落枕、颈椎综合症等。 24 、胸椎 【位置】按上述分法,中1/5 为本穴。 【主治】胸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等。25 、腰骶椎 【位置】按上述分法,上2/5 为本穴。 【主治】腰骶部疼痛等。 26 、颈 【位置】颈椎前侧耳甲缘。 【主治】落枕、颈项肿痛等。 27 、胸 【位置】胸椎前侧耳甲缘。 【主治】胸胁疼痛、胸闷、乳腺炎等。 28 、腹 【位置】腰骶椎前侧耳甲缘。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等。 29 、神门 【位置】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症等。 30.皮质下 【位置】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等。

耳穴埋籽常用耳穴

耳穴埋籽常用耳穴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1.风溪[部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 [主治]?风证(皮肤病、外感、眩晕等) 2.神门 [部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主治]?神志病、痛症、炎症、神经痛、高血压、过敏性疾病及戒断综合征。 3.交感 [部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主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4.肾上腺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不明原因引起的高热、低热,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咳嗽,哮喘;过敏性皮肤病;高血压、无脉症、昏厥、脉管炎????????“三抗一退”作用,即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退热 5.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遗精、阳痿、早泄、哮喘、月经不调。(强壮保健穴) 6.肝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眼病等 7.脾 [部位]耳甲腔的后上部?,耳轮脚延长线以下 [主治]腹胀,腹泄,便秘,功能性子宫出血,水肿,痿证,失眠等 8.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9.肺 [部位]在心、气管周围处 [主治]?咳喘,胸闷,咽痛,皮肤病,便秘,自汗盗汗,鼻疾等 10.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主治]主治: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病症、生殖系统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寻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 11.脑(皮质下) 部位: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调而引起的多种病症,并有镇静安神、止痛、止呕、固脱作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 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 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及耳部皮肤情况。 2.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有身孕。” 3. 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信心。 二、目标 遵医嘱协助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三、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镶子,探棒,胶布,弯盆。 五、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2. 核对医嘱,探查耳穴,方法有以下三种: (1) 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处,即是该穴。 (2) 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

探捧(或棉签柄、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 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 显处即为耳针治疗点。 (3) 电测定法:应用耳穴探测仪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治疗点(穴位)。 3. 核对穴位后,要严格消毒,先用碘酒,再用酒精脱碘,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 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王不留行籽、菜籽、磁珠等 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 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1-2分钟,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夏季可留置1-3天,冬季留置7-10天。 5. 按压时,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宜。 6. 操作完毕,安排患者舒适体位,整理床位,埋豆者指导按压方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 六、效果评价 1. 选穴准确度及操作方法熟练度,局部是否严格消毒。 2. 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患者的感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豆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严防引起软 骨膜炎。 灸法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

耳穴埋籽常用耳穴

1.风溪 [部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主治]风证(皮肤病、外感、眩晕等) 2.神门 [部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主治]神志病、痛症、炎症、神经痛、高血压、过敏性疾病及戒断综合征。 3.交感 [部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主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4.肾上腺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不明原因引起的高热、低热,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咳嗽,哮喘;过敏性皮肤病;高血压、无脉症、昏厥、脉管炎“三抗一退”作用,即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退热 5.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遗精、阳痿、早泄、哮喘、月经不调。(强壮保健穴) 6.肝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眼病等 7.脾 [部位]耳甲腔的后上部,耳轮脚延长线以下 [主治]腹胀,腹泄,便秘,功能性子宫出血,水肿,痿证,失眠等 8.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9.肺 [部位]在心、气管周围处 [主治]咳喘,胸闷,咽痛,皮肤病,便秘,自汗盗汗,鼻疾等

10.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主治]主治: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病症、生殖系统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寻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 11.脑(皮质下) 部位: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调而引起的多种病症,并有镇静安神、止痛、止呕、固脱作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耳穴埋籽流程

查看医嘱,血检查单 双人核对医嘱洗手带执行单至床边 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王云)请问你年龄(52岁) 请让我核对一下您的腕带,看床头卡、腕带 你好,我是你的床位护士,我叫**,今天由我负责你的治疗和护理 你是不是咳嗽啊?请问您咳嗽有痰吗? 好的,请您把舌头伸出来我看看,搭一下脉。 您的舌舌苔,脉,你这个属于风热犯肺证。 根据医嘱我们要给你进行一个中医操作耳穴埋籽,以前做过耳穴埋籽吗?(没有) 耳穴埋籽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中药王不留行籽贴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通过按压刺激,可以改善您咳嗽咳痰症状的。这个操作没有创伤、效果也很好,您不用紧张。 在取穴的时候会有些酸麻胀痛感,称为得气,您对一般的疼痛可以忍受吗?(可以) 您对酒精过敏吗?(没有) 让我看看您的耳朵,(皮肤完整,无冻疮、炎症,阳性反应点), 您现在感觉房间温度合适吗?(合适) 这个操作要10分钟,你需要上厕所吗(不要) 你稍等,我准备一下用物 再核对医嘱,到床边 你好,201床,王云阿姨,再次核对床头卡、腕带,52岁 您是咳嗽是吧,现在根据医嘱给你进行耳穴埋籽,主要取四个耳穴:支气管、肺、神门、下屏尖。 你现在体位舒服吗,我帮您把床摇高,坐起来好吧。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告诉我?观察耳朵无阳性反应点,在取穴的时候会有些酸麻胀痛感,称为得气,你告诉我最痛的地方。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耳廓内选穴,找敏感点 点穴)痛吗,好的,我给您的耳朵消消毒,(酒精棉签2遍), (埋籽,食指、拇指按压数次)有没有酸痛感,这是得气了,我帮您买好了第一粒,这个是**穴, 以后您可以用您的食指、拇指按压,每天3-5次,每次1-2分钟,您来做给我看看,对,是按压,不是揉,疼痛以您能忍受为宜。 好的,现在这个季节可以留3—5天,在这期间,我会经常观察您耳朵的情况的,如果您感觉疼痛难忍等不适,或者掉了也要及时跟我说,我会及时给您更换。另外,您饮食上也要注意忌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气机舒畅,少量多餐。您需要躺下吗,我帮你摇好床。您先休息,这是床头铃,需要帮忙您可以按铃。 清理用物,擦拭治疗盘、治疗车备用。洗手记录记录并签名。 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1.耳郭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2.选穴准确,动作轻巧。按压力度适中,使病人有“得气”的感觉。 3.撤籽后,若局部红肿、破损,应及时消毒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

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法 一、定义 耳穴埋籽法又称耳穴贴压法,是用代替针的药丸、药籽、谷类 等置于胶布上,贴于穴位,用手指按压以达刺激耳穴,通过经 络传导,达到行气止痛、宁心安神、调整机体平衡,防治疾病 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症 1、疼痛性病症,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 2、炎症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 桃体炎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 眩晕、神经衰弱、失眠等; 4、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 敏性结肠炎等;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围绝经期综合症; 6、消化系统疾病,如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 7、其他: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三、禁忌症 1、耳廊有冻疮、炎症的部位; 2、有习惯性流产史的病人。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预防感染,若见局部红肿可用碘伏消毒,外用消炎药,

防止软骨炎。 2、告知患者避免揉压。如出现疼痛不适及时告知,以防皮肤破损感染。 3、保留天数:夏天1-3天,春秋3-5天,冬天5-7天。如有潮湿,脱落及时更换。 4、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实施耳穴埋籽或压丸时,待耳廓充血发热时,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为了加强疗效,可对患部实施按摩、艾条灸等。 五、相关中医理论知识 (一)耳廓的表面解析 1、耳轮:是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位,其深入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 2、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其上方有两支分叉,向上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3、三角窝:对耳轮上脚与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4、耳周: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 5、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 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7、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8、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9、屏轮切记: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微凹陷出。 10、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完整版)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目的】 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证】 临床适用于高血压、眩晕、失眠、疼痛、便秘、腹胀、颈椎病、腰痛等临床常见病症 【禁忌症】 1、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2、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用物准备】 治疗盘、耳穴模型、探针、棉签、0.5%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

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注意事项】 1、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均匀适中,使病人有热、麻、胀、痛等感觉即可。 3、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一旦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5、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6、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流程图】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便秘取穴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面瘫取穴 主穴:三焦、相应部位(面颊区、眼、口)、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

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解剖分部穴名定位主治耳轮脚膈在耳轮脚上呃逆、黄疸 耳轮部直肠下段在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便秘、脱肛、里急后重尿道在与膀胱穴同水平的耳轮处尿频、尿急、遗尿 外生殖器在与交感穴同水平的耳轮处阳痿等外生殖器病症耳尖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面 的尖端处 目赤肿痛、发热、高血 压 耳舟部指在耳轮结节上方的耳舟部 相应部位疾病腕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肩与屏上切迹同一水平线的耳舟部 肘与腕与肩穴之间 锁骨 在尾轮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偏 耳轮尾处 肩关节在肩与锁骨穴之间 对上耳脚轮部趾在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 相应部位疾病踝在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膝 在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 轮上脚的起始部 对下耳脚轮部臀 坐骨 对耳轮下脚外1/2处 对耳轮下脚内1/2处 相应部位疾病 交感在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消化、循环系统疾病 对耳轮部腹 在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下缘 同水平处 腹腔疾病、消化系统疾 病,痛经等。 胸 在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处 胸、胁部病症 颈在屏轮切迹偏耳舟侧处落枕、颈部扭伤、瘿气脊椎 对耳轮的耳腔缘相当于脊柱,在 直肠下段和肩关节同水平处分别 作两条分界线,将脊柱分为三段, 自上而下分别为腰骶椎、胸椎和 颈椎。 相应部位疾病 三角窝子宫(精 宫) 在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痛经、带下、不孕、阳 痿、遗精 神门 在三角窝内,靠对耳轮上脚的上、 中1/3交界处 失眠、多梦、烦躁

盆腔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盆腔炎、腰痛 耳屏部外鼻在耳屏外侧的中央鼻疗、鼻渊 咽喉 在耳屏内侧面,与外耳道口相对 处 咽喉肿痛 内鼻在耳屏内侧面,咽喉的下方鼻渊、感冒 屏尖在耳屏上部外侧缘炎症、痛症 肾上腺在耳屏下部外侧缘 低血压、昏厥、无脉症、 咳嗽、气喘 高血压点在肾上腺与目穴中点稍前高血压 屏轮切迹脑干在屏轮切迹正中处头痛、眩晕 对耳屏部平喘(腮 腺) 在对耳屏的尖端哮喘、咳嗽、痄腮 脑点(缘 中) 在对耳屏上缘,脑干与平喘穴连 线的中点 遗尿、崩漏、失眠 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 失眠、多梦、炎症、痛 症 睾丸(卵 巢) 在对耳屏的内侧前下方,是皮质 下穴的一部分 生殖系统疾病 枕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神经系统病、皮肤病、 昏厥 额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头痛、头昏 太阳(颞)在对耳屏外侧面,枕与额穴之间偏头痛 耳轮脚周围食道在耳轮脚下方内2/3处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处1/3处恶心、呕吐 胃在耳轮脚消失处 胃痛、呃逆、呕吐、消 化不良 十二指肠在耳轮脚上方处1/3处胃痛、呕吐 小肠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消化道病、心悸 大肠在耳轮脚上方内1/3处痢疾、腹泻、便秘 阑尾在大肠与小肠之间肠痈 屏间切迹目1 在屏间切迹前下方青光眼 目2 在屏间切迹后下方近视 内分泌在屏间切迹底部(内0.5cm)生殖系统病妇科病 耳甲艇部膀胱 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 上方 淋证、癃闭、遗尿 肾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泌尿、生殖、妇科、腰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技术1 耳穴压丸法 护理常规 【定义】 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反应点,以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部位】 半身不遂: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肝(耳甲艇外下方)、肘(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之间)、膝(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 吞咽困难: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 失语:心(耳甲腔中央)、脾(耳甲腔的后上方) 眩晕: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不寐: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心(耳甲腔中央)、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 腹胀: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便溏: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 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胃脘痛: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肝(耳甲艇外下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 【功效】 耳穴压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而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主治】 (1)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失眠。 (2)胃痛,腹胀、便秘,腹腔积液。 (3)腹泻。

常用耳穴基本方

常用耳穴基本方 常用耳穴基本方2012-01-09 22:10:52| 分类:岐黄针推|举报|字号订阅 1 抗炎基本方 组成︰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此方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临床上在选用该基本方的同时,应配以相应脏腑,相应部位,表里脏腑的相应穴位。例如,膝关节炎,当配以膝、肾;伴有疼痛的配神门、皮质下;呼吸系统感染的当配肺、大杨、内鼻、外鼻。 2 安神基本方 组成︰神门、皮质下、心、肾。此方为治疗神经衰弱的基本方。这里应当指出,如果患者伴有胃肠功能不良,当将神门穴改为枕穴,加上脾和胃;因为有实验证明,神门有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而枕穴安神的作用虽较神门穴弱,但它没有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此方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神衰综合症,如失眠、多梦、头昏、心悸等症状。 3 止痛基本方组成︰神门、皮质下、交感。此方适用于治疗各种痛症,也为针刺麻醉的基本方。如果再配上相应部位的耳穴效果会更好。如治疗偏头痛,配颞、肝、胰胆。颈椎疼痛配上颈椎、颈、肾、肝。肾绞痛配肾、膀胱、腹。胃脕痛配脾、胃。膝关节疼痛的配膝、肾;伴有风湿性

疼痛的配肩→锁骨(即原来的风湿线)。6 胆道系统基本方组成︰胰胆、肝、脾、胃、十二指肠。这五个穴又名“胃三角”。顾名思义,这组穴是围绕胃穴周围的一组主治胆道消化系统的基本方,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胃炎、胃溃疡等。伴有炎症的配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伴有疼痛的配神门、皮质下、交感。7 抗疲劳基本方组成︰心、脾、肾上腺。此方用于抗疲劳,对工作、学习、旅游、精神等因素导致的疲劳均适用。对于精神不振、记忆力不集中,或者是竞技综合征亦适用。头昏者配枕,四肢乏力配上肢、下肢,耳鸣者配内耳、外耳,失眠多梦者配神门、皮质下,心慌心悸配心,小肠。8 强心基本方组成︰肾上腺、皮质下、热穴(标准穴名︰腰椎,即位于腰椎的中点)、心、肾。此方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抗心律失常,对心功能不全、心慌、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均有一定疗效。9 止痒基本方组成︰对屏尖、心、肾上腺。此方适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具有祛风止痒之功。在临床运用时需配伍相应部位的耳穴。如颜面皮肤瘙痒当配肺、面颊;下肢皮肤瘙痒当配伍下肢;腹部皮肤瘙痒的配肺、腹。耳尖放血治病多中医骨病将军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退热消炎、止痛及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卷耳取尖上即是。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的作用。采用耳尖穴放血能泻火、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