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点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教师版)

重点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教师版)

重点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教师版)
重点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教师版)

重点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教师版)

————————————————————————————————作者:————————————————————————————————日期:

2

文言文重点实词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驻军)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图:(考虑)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依靠)敝:(损害)

以乱易整,不武。易:( 替代 )

《荆轲刺秦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轻微转折)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犒劳)

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往)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官吏、人民)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

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胜:(能承受、能承担)沛公起如厕如:(往、到)

【第二册】

《离骚》

謇朝淬而夕替替,废弃、贬斥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宁溘死而流亡兮溘,突然,忽然

进步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岂余心之可惩惩,受创而改变

《诗经》

将子无怒将,请,愿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

- 3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悼,伤心

《孔雀东南飞》

何意致不厚致,招致,招来

渐见愁煎迫见,被

便言多令才令,美好

多谢后世人谢,告诫告诉

谢家来贵门谢,辞别

阿母谢媒人谢,辞谢

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赍钱三百万赍,赠送

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适,按照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适,刚才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相约渠他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译为“我”《兰亭集序》

列坐其次次(旁边)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确实,实在)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用来……的办法)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 (……的原因 ) 致(情趣)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至,及)

《赤壁赋》

举酒属客属(劝酒)

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方其破荆州方(当)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盖(如果)

《游褒禅山记》

盖音谬也盖(大概)

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夫夷以近夷(平坦)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亦相之至(到了)相(帮助)

何可胜道也哉胜(尽,完)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治学的人)

- 4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景色)

其孰能讥之乎其(难道)

【必修三】

《蜀道难》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胁息:屏住呼吸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徒,空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通“非”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琵琶行》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

使快弹数曲快:畅快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于是,就为:创作

凡六百一十二言凡:总共言:字

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悲,伤

低眉信手续续弹信手:随手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一下子

却坐促弦弦转急却坐:退回坐下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以前

《马嵬》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虎旅:(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棒子)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寡人之于国也》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如:像

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密,网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加:更加

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劝学》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木直中绳中:合乎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借助致:到达

- 5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过秦论》

过秦论过:指出……过失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致力于修:修整,修理

蒙故业因遗策蒙:继承,因:沿袭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举:攻占,膏腴:肥沃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爱:吝惜致:招纳

合纵缔交相与为一相与:相互结交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属:类

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制:统领、统率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控制

履至尊而制六合制:统治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逡巡:有所顾虑,不敢前进

奋六世之余烈功业《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退却

焚百家之言言:著作“

隳名城,杀豪杰隳:毁坏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

锄櫌棘矝,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铦:锋利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匹敌,相当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向前:先前

《师说》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无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超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下:低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身:自己

士大夫之族族:类

彼童子之师彼:那那些

彼与彼年相若也彼:他他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看不起

圣人无常师常:固定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不一定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嘉:赞许贻:赠送

- 6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查看

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传:招待宾客的馆舍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延请

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唯:希望

以勇气闻于诸侯。闻:闻名,出名

而君幸于赵王。幸:宠幸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必:一定,实在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其后秦伐赵,拔十城拔:攻下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退却

秦王竟酒竟:完毕,终了

臣等不肖不肖:不才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不过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顾,只是,不过

《张衡传》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属:连缀,属文:写文章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举:推举辟:征召就:就职,就任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雅:素常,公车:汉代官署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慕:趋附,徙:升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咸:都征:应验

《苏武传》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当:抵押

武帝嘉其义嘉:赞许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因:趁机

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判罪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因:经由,通过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相:你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治:审理

《望海潮》

东南形胜胜:优越

《赤壁怀古》

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

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倩:请,央求。搵:擦拭

- 7 -

《归去来兮辞并序》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靡途:没有门路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稔:庄稼成熟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止挽回追:补救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拄着矫:举起遐:远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善:喜好、羡慕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曷:何、为什么。委心:随心。委:随从、顺从。

《滕王阁序》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躬:亲自

披绣闼,俯雕甍。披:开闼:小门甍:屋脊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襟:胸怀甫:刚、顿时遄:迅速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迥:远。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数:定数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齐:有蹉跎,有坎坷舛:乖违不顺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赊:远扶摇:猛烈的风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敢:冒昧疏:书、撰写。《逍遥游》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而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决:快速的样子抢:触、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往果然:很饱的样子。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匹: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劝:勉沮:沮丧《陈情表》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安慰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沐浴:蒙受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惜,怜悯。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自夸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优渥:优厚。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听:任,准许,成全。

- 8 -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 ..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 ..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 ..(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无以致远 24.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淫慢 ..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 ..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 ..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狡猾) 38.眈眈 ..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 ..( 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 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9.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10.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教师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断句题+答案 1.【答案】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 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2.【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 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 【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桓公抬头望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3【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答案】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 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参考译文】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4.【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 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现在听到先王所遗留下来的学说却没有尽力去实现,这就是把先王所流传下来的学说废弃了。” 5.【答案】顾彦先平生好琴 / 及丧 / 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 张季鹰往哭之 / 不胜其恸 / 遂径上床鼓琴 / 作数曲 / 竟 / 抚琴曰 /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 因又大恸 / 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参考译文】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 6.【答案】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参考译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常考50个

常见文言实词 1.爱 (1)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 (1)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2)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4.本 (1)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2)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3)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5.鄙 (1)边界,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2)以……为边界(边邑)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 ? ?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 ?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 ?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 ?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 ?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 ?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 ?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 ?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 ?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 ?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 ?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 ?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 ?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答案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 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 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船启航不到一天,风浪汹涌,船上的人都把罪过归在高先生身上,请求丢掉灵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风刮得更猛,请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叹息着说:

10(教师)文言文断句 限时练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限时考 编号010 班级类别:科技部和加强班时间:2019年 _____ 月 _____日星期____ 命题人:史安华审核人:时长:45分钟满分:60分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文言文断句 每题 5 分,共12 题 1.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2.欧阳询揣摩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3.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4.王冕僧寺夜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 七年级下文言文一词多义练习 1、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蒙乃始就学(接近,靠近) 还来就菊花(接近,靠近) 2、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求之于上流(应当) 木兰当户织(对,对着) 当窗理云鬓(对,对着) 卿今当涂掌事(担当,承当) 3、可可以调素琴(可以) 可爱者甚蕃(值得)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 可据理臆断欤(可以) 不可不学(可以) 三军可夺帅也(可以) 4、以以观沧海(来)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以刀劈狼首(用) 盖以诱敌(用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 非学无以广才(用来) 以我酌油知之(凭) 以钱覆其口(用) 5、见昨夜见军帖(看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 6、大公大笑乐(大声) 可汗大点兵(大规模) 自以为大有所益(非常,十分) 大惊曰(非常,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 屠大窘(非常,十分) 7、市愿为市鞍马(购买) 东市买骏马(市场) 8、尔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但手熟尔(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 9、射尝射于家圃(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射技) 尔安敢轻吾射(射技) 10、而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 相委而去(表顺承,而后)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而后)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而后) 五十而知天命(表顺承,而后)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而后) 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而后) 结友而别(表顺承,而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但是)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但是)

(完整word版)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一、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 (译文)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译文)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译文)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文) 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 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8.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译文) 9.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译文) 10.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1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12.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译文) 1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 14.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liě)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y uān)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zhé)腹而死可悲也夫 (译文) 15.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6.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益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

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7高考命题点一文言文断句教师用书

高考命题点一文言文断句 高考命题点一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高考全国卷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客观选择题相对容易一些,但无论是哪种题型,其解题的思路及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 一、断句要牢记一个前提,遵循一个原则,善于借助词、句、结构关系 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拿到一篇古文,首先要反复阅读全文。从段到篇,理解词义,了解结构,揣摩语气,大致弄清文章所写的事情、所表达的观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其次,遵循一个原则——先断后点。即在上一步基础上,按文章的文意和结构先用顿号断开,然后再考虑该用什么样的标点符号。点标点时,可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先点容易的,然后逐步缩小范围,难点的地方要经推敲后再确定。 再次,要善于借助词、句、结构关系等断句。在具体断句与加标点时,要运用初、高中时学到的有关字、词义、句式等的知识,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技巧 (一)凭借名(代)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名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此、是、斯、兹、夫,表示“这”。 [即时小练] 1.(2016·高考全国卷Ⅲ改编)请用“/”给下面文段画线的句子断句。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

(word完整版)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一词多意 提问者:沉入湖心的眼泪- 四级 最佳答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

咼考文言文断句题汇编 一、2014年高考新课标I 于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 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二、2014年高考新课标II卷 (韩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B . . , : :- - - - . : .= : s ---------------------------------------------------- - ------ ---- --- - ---- ------------- - . —_______ ------ 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三、2014年江西卷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专项强化练(十七) 文言文断句

专项强化练(十七)文言文断句 (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 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18分) 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1.教学目标 ⑴运用文言字词知识,对句子或文段进行断句; ⑵通过习题训练,总结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 ⑶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 2.教学重点:通过文言断句的指导训练,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 3.教学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二、教学安排 1.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2.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富翁与教书先生的故事——“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根据图片中富翁与教书先生的表情,学生揣测,激趣。 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 2.投影古书图片:有何特点? 学生:竖排版、无标点 那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呢? ——句读(投影) 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明考点:文言断句晓分值:2分 (三)范本导航寻规律(投影,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1.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其色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断1处) 5.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断6处) 6.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断1处) 第一次提炼:a.语意连词“乃、而” b.句首、句末语气词 c.特殊句式 d.对话标志 …… (四)真题求证获技巧(小组合作) 1.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断1处) 2.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断1处) 3.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断1处)

指擿(tī):批评指正 4.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断3处) 5.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断 2 处) 6.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断 3 处)(3分)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欧阳修《归田录》) 提炼归纳:(学生记录) 文言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小结: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作为个体,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特征;在字与字组合中,借助标点、读音等方式又产生独特而又丰富的含义,这恰恰是汉语的独特魅力。 四.学以致用当堂测(10分)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1. (断1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2分) 2. (断2处)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2分) 3.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划6处)(6分)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16.从 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国。 17.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国是处在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地,臣请往如楚。” 译: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仪就能抵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19.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烧毁了各学派的书籍,以便使百姓变得愚蠢。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 隶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属于、附属 直辖市是直接隶属国务院的市(同上) 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鸣金收兵:收拢、聚拢(同上) 秋收冬藏:收获 收支平衡:收入 行收兵,比至陈:收容 宾客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用作动词 乞或以钱币乞之:求取、讨要 乞哀告怜、乞浆得酒:乞讨、求取(与上同) 扳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拉 扳道、扳手、扳机:转动(通假字与此肯定不同) 称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合适(音chèn) 称心如意:相当、符合(与上同) 称体裁衣:适合(与上同) 众人泯然众人矣:常人、普通人(今义为大家,不同) 受受之天:承受(由接受引申而来) 受宠若惊:接受(与上同) 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甚于 选贤举能: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名词(古汉语的用法)(与上不同) 贤妻良母:贤惠、有德行的,形容词(现代汉语的用法)(可以认为与上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人受于人:后天的教育(与今天一般意义上的“人”不同) 忆问女何所忆:思念、回想(古今相同) 忆苦思甜:思念、回想(与上同) 为愿为市鞍马:为此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以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做,句中意为雕刻 或异二者之为:句中意为心理活动、心情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市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市无二价:做买卖、交易(可认为与上同) 东市买骏马:街市、市场,名词 市井小人:市场,名词(与上同) 旦旦辞爷娘去:早晨、天明,与“暮”相对 通宵达旦:早晨(与上同) 戎机万里赴戎机:战争(今已不用) 度关山度若飞:过、渡过、越过 欢度春节、光阴虚度、虚度年华:过(同上) 一年一度、再度申明:量词,次 度又失期:估计、推测(音duó) 朔朔气传金柝:北方、北(通常用这个意义,如朔风、朔方)转策勋十二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 郭出郭相扶将:外城(内为城,城外为郭) 七里之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同上) 著著我旧时裳:穿、戴(音zhuó,也写作“着”) 帖对镜帖花黄:通“贴” 扑朔雄兔脚扑朔:动弹 迷离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成语“扑朔迷离”的出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卿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推辞、不接受 不辞劳苦、辞谢:推辞(与上同) 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 辞旧迎新:辞别(同上) 未尝到稍降辞色:言辞、说的话 义正辞严:言辞(同上) 务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事情

《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古人句读的重要性 2、掌握高考对断句的要求和断句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断句的基本方法进行准确的断句 一、导入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的说法。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断句举例: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可以在相反! 1、据说旧时有一个老头儿,只有一女。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那么,女婿和县官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呢?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因为照女婿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意思:70老头生儿子,别人都怀疑不是我生的,家产全部给女婿,外人不能干预。县官的读法: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意思是:70老头生了一儿子,别人怀疑不是我生的,但家产全部还是给他,女婿和外人不得干预。 2、◇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如果你是友人怎么加标点? 断句比较: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如果是你,会这样添加?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教案 衡阳县三中语文组邹玲英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并且养成良好的断句能力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冒昧的地问你们一句,你们要如实回答,今天教室里多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紧张吗?为了调节一下紧张气氛,现在,我们来看一则趣味断句 (二)趣味断句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据说从前有一个老头儿,他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小儿子,老头子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因为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你认为他是怎样断句的?(请学生思考) 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译:略) 后妻又是怎样断的? 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译:略) 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那么,何为断句呢? (三)什么叫断句? 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因为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近三年这个考点在高考中呈上升态势 (四)考点解析:略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五)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 2、初步理解文言材料,读懂文意,正确给文段断句; 3、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基本要求: 1、内容符合情理; 2、符合语法规范。 (七)高考回放,感悟断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 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请大家总结刚才面对断句时是如何抽丝剥茧,使自己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 (八)断句妙计 (同桌可以讨论一下,教师归纳) 前提:读文段,通文意。 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就是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⑴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⑵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凭语感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句。 例如: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 先请学生概括属于什么文段,人物、故事梗概。 概括:这段就是记叙性文段。人物:昔人、其妻、其子。事件:综观全文,说的是有个人身上发痒,叫他的儿子、妻子搔痒,可是搔不到痒处。结果自己伸手一下子就解决了。 再让学生断句 出示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