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省临汾市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山西省临汾市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山西省临汾市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4分)

1. (2分) (2017高二下·淮北期末) 我国20l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相机调控”的哲学依据是()

A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

B .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C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 (2分) (2017高二上·温州期中) 对于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喜爱的观众盛赞它内涵深刻、发人深省,风格独特、令人神迷;同时也有不少评论者指出,这部电影无论是在叙事节奏的把握上,还是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瑕疵。下列说法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 (2分) (2020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黄河宁,天下平。”总书记两度考察黄河,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启示我们治理黄河要()

①善用系统思维,实现黄河综合治理的最优目标

②坚持统筹兼顾,做到黄河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

③创新发展思路,以生态优先理念为治理出发点

④把握具体联系,积极探索黄河生态治理新路径

C . ②③

D . ③④

4. (2分)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里面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鳄鱼吞了小鸟就说他们不悲悯。只有羊羔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莫言对世界的描述说明()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5. (4分)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我国政府的精准脱贫战略()

①抓住了精准脱贫工作的主要矛盾,坚持了重点论

②把握住精准脱贫工作的主次方面,坚持了两点论

③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办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做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A . ①③

B . ①④

6. (2分) (2019高三下·浙江模拟) 2018年1O月24日正式开通的港珠澳大桥像一条海上巨龙,连通香港、珠海、澳门,拉近了港澳与内地的距离,粤港澳一时生活圈由此成型,还将对整个珠三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依据之一是自身的需要

②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发展

③人们能够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联系

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7. (2分) (2018高二下·普宁月考) 2016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水组经过大量实验在量子理论方面获得重大突破。研究发现,成纠缠态的两个量子,在空间上无论相隔多远,哪怕一个在地球一个在月球,它们仍能保持神秘联系,对其中一个进行测量时,另一个瞬间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量子力学中所谓的“非局域性”,这就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融为一体打下坚实基础。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①意识活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人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新联系

④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A . ①②

B . ③④

8. (2分) (2016·成都模拟)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是极具危害的外来生物之一。我国在上世纪30年代将其作为畜禽饲料引入,其繁殖速度快,生命力旺盛,具有极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它的入侵严重破坏当地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这启示我们()

①要把握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防患于未然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③要具体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趋利避害④要遵循自在事物的联系,减少人为事物的联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9. (2分) (2017高二上·南京期中)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正是借鉴了欧美选秀节目成功的共性模式,更主要是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这说明()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②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④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0. (2分)(2020·南京模拟) 古埃及,主人宴请一位法老,厨师不慎将一盆油撒在炭灰里,他自责的同时只好将沾满油脂的炭灰捧出去。准备洗手时,他发现平时最令他头疼的油污竟然清洗得又快又净。历史上最早的肥皂也就在这一“失误”中成功诞生了。材料告诉我们()

A . 真理往往只要迈出一步就是谬误

B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C .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 . 承认矛盾普遍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 (2分) (2017高三上·溧水开学考) 自行车诞生至今已超过百年,而它的进化过程从未停止。智能自行车,打破了以往的设计,大量采用轻质材料,融入了GPS定位系统和人体运动信息采集装置,配套手机APP,让骑行更加舒适,更具乐趣。这体现了()

①创新需要事物进行自我否定

②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③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④发展的趋势是量变质变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13分)

12. (2分) (2016高三上·烟台期末) 习近平指出,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材料一: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启示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A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

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A市的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什么启示。

13. (2分)在江苏南通这块江海大地有这样一群人,平凡如尘,却是道德高地的“大腕儿”,他们就是江海志愿服务者。徐尔铸、陆善洪等千万个身边的“莫文隋”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在全社会播撒着爱与和谐的种子,他们中有的来自医疗、法律、金融、电器、消防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也有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学生、下岗职工、个体户,甚至是在南通工作的外籍友人,他(她)们不分民族、国界、贫富,都捧出了一腔热情、一颗爱心……“江海志愿者”已成为一个靓丽的城市品牌,成为南通人民新时代气质风度、道德风尚的最好展示。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凡人善举勾勒着中国的“美德范儿”图景;他们的德行善举为正在为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阐述“草根”道德模范的德行善举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2)作为当代中学生,请结合辩证法总特征相关知识谈谈“草根”模范的道德追求对我们弘扬社会正能量具有怎样的启示?

14. (4分) (2017高二上·天水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流派纷呈。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强调“纲常伦理”“忠君爱民”,力图以牢固的尊卑等级观念构建稳固的家庭和国家秩序;道家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消极避世,成为一些失意文人和弱势群体的人生信条;墨家主张“交相利”“兼爱非攻”,意图建立人人相爱、没有战争的大同社会……

当前,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又要批判其腐朽过时的东西,更应立足社会现实,积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增强其生命力,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15. (5分) (2018高二上·桂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把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摆

在重要位置。

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生活信仰、传统习俗、社会禁忌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

随着城市化推进,一方面,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另一方面,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还有市场,他们过于强调农业效益,忽略了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导致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面临式微的境地,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乡村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各地加强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振兴,留住乡愁、留住特色,充分挖拥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了乡村的文化活力。丰富的民俗,淳朴的民风,维绵的乡愁。这些乡村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让人们对乡村产生了更多的留恋,也必将会推动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城市文化强势来装,传统的乡村文化已被作为落后的改造对象。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对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进行批驳。

(3)请就我们如何重振乡村文化提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13分)答案:12-1、

答案:12-2、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

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

答案:15-2、

答案:15-3、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