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园里的小动物

校园里的小动物

校园里的小动物
校园里的小动物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邗江实验学校梁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参考资料:

动物的分类方法

动物学根据自然界中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在动物界中,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没有脊索而分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两大主要门类。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动物门类。某些动物所特有的原始骨骼称为脊索。它位于这类动物身体的中轴、消化管的背侧,有支撑动物身体的功能。文昌鱼、柱头虫等具有脊索,故称为脊索动物。动物由脊索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时,脊索被脊柱所替代。这类动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态构造及其多样而复杂,但它们有3个共同的特征:(1)身体背面有一条中轴骨骼——脊索。(2)在脊索背面有管状中枢神经系统。(3)有腮裂。咽部通过腮部的一个裂口与外界相通。由于脊索动物是一个很大的动物类群,进化程度有很大差别。一些赶等种类只有在胚胎初期出现脊索和腮裂,成体时脊索已被脊柱所代替,腮裂消失。根据脊索发达的情况不同,脊索动物又分为4个类群,脊椎动物便是其中的一个类群。

身体背侧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它们包括履虫、海绵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

蜗牛

蜗牛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喜爱栖息在潮湿地区。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种类很多,遍布全球。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蜗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园、菜园、农田、住宅、公园、庭院、寺庙、高山、平地、丘陵等地。蜗牛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它没有骨骼,全身几乎都是肌肉。它整天背着它的房子——螺旋形的壳,伸出柔软的身躯,用扁平的像吸盘一样的足,缓缓地向前蠕动。在它的头部,一前一后长着两对像天线一样的触角,前面的小,后面的大。蜗牛大触角的上端有两个黑黑的小圆点,这就是它的眼睛。虽然有眼睛,可蜗牛根本看不到外面的花花草草,只能感受到外界的明暗变化。蜗牛有着一种认路返家的非凡本领,它主要靠它的嗅觉和嘴唇的感觉来认路。它从居住地外出寻找食物,、当吃饱喝足后,仍可按照原来的路线正确无误的返回住处。

蜗牛的身体外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螺旋有左旋、有右旋;壳内贴着一层外套膜,里面有柔软的身体。它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短,后面一对长,顶端有眼。

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它的齿舌就像锉板一样,有一些小齿整整

齐齐地排列着。它的口腔虽然不大,但口内排有135排牙齿,每排有105颗,总共有14175颗牙。这些牙小得用肉眼看不清,但却像一把锉刀,能咬出地下穴道,挖掘地下隧道。特别是美洲果园里的一种蜗牛,更具有这种明显的胜利特点。

蜗牛壳的入口处有两个小洞洞,一个是呼吸用的鼻子,一个是排便用的肛门。如何分辨哪个是鼻子哪个是肛门呢?平时一开一合的小洞是鼻子,因为它要不停地呼吸;而经常合着的就是肛门了,因为只有在排便的时候肛门才张开。

每个蜗牛的身体都有雌雄两套生殖器官,在它们的颈部长有生殖小孔。到了夏秋的繁殖季节,有的蜗牛在脖子上生出的白白的“米粒”,那就是蜗牛卵。

当蜗牛觅食的时候,伸出触角和足,在地上爬行,靠眼睛来观察周围事物。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以及农作物的叶、茎、花、多汁的果实。蜗牛是农业上有害的动物。它用齿舌刮取菜叶和果树的嫩芽来充饥,有的吃食柑橘树的叶和芽,使果树遭到危害。

可是,蜗牛也有对人类有利的地方。蜗牛在国际上享有“软黄金”美誉。它的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根据测定,每500克蜗牛肉中含有的蛋白质90克,及氨基酸、维生素、钙、铁、铜、磷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蜗牛性寒、味咸、有清

热、消肿、解毒、利尿、平喘等功能,对糖尿病、咳嗽、咽炎、腮腺炎、淋巴结核、创痛、痔疮、蜈蚣咬伤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被人们誉为美味珍馐、保健佳品。

昆虫的特征

(1)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由6个环节愈合而成,成体已无节的痕迹。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腹部由3~12个环节组成,大多数为10~11节。(2)成虫有三对分节的足,分别长在三个胸节上。

(3)大多数昆虫的成虫胸部都长着两对翅,也有一些种类的昆虫演化为只有一对翅,还有一些种类的昆虫翅完全退化了。

(4)昆虫的头上长着一对分节的触角,有触觉和嗅觉作用,用来探路、寻食、辨别方向和求偶。

(5)昆虫体内没有骨骼,成虫体表长有一层外壳,称为“外骨骼”。蚂蚁

蚂蚁是世界上三大“社会性昆虫”之一,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据说,把全世界的蚂蚁加在一起,其重量将超过脊椎动物的总重量。

蚂蚁的身体基本上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

一对,单眼0-3只,口器一组。胸部位于头部和腹部之间,由前胸、中胸、后胸三个胸节组成。每一胸节上有足一对,腹部紧接胸部后方,由许多环节组成。

蚂蚁的头部因种类不同形状各异,有许多工蚁头部只长敷衍,不长单眼。蚂蚁腹部末端除了肛门及生殖孔外,工蚁及蚁后还备有防身利器。蚂蚁的前足上有一个特殊构造叫做胚梳,用来梳洗身上的污垢。蚂蚁的体色有黑、黄、棕

红,还有黝蓝、紫檀、黄褐与红、红与黑、黑与蓝的混合色。不同种类的蚂蚁体型大小非常悬殊,一般体长几毫米,世界上较小的蚂蚁要数一种称之为“贼蚁”的蚁种,其体长只有2毫米左右。

蚂蚁的地下的巢穴里群居生长。在群体中,蚂蚁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类都有其专门的职责。蚁后是最重要的成员,它是唯一能产卵的。这意味着它是这一群体中所有蚂蚁的母亲。大部分卵将发育成雌性,它们被称为工蚁。工蚁负责建筑并保卫巢穴,搜寻食物,照顾蚁后,替它清洁身体,并将它的卵带到另一处去照料。大约两星期左右,卵就能孵化成幼虫。工蚁负责照顾卵和幼虫,它们会把卵和幼虫舔干净,并时常用口对口的方式喂食给幼虫。幼虫长大后,由工蚁帮忙,吐出丝做茧,并在茧内化蛹。两星期后,蛹蜕变成蚂蚁后,工蚁会咬破茧拉它们出来,加入家族。有些幼虫发育成有翅膀的飞蚂蚁,从巢穴里集群飞出。交配以后,新的蚁后则开始领导起又一个群体的生活。

蚂蚁传递信息,一是通过分泌物的气味,二是通过触角。

鱼类

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终生在水中生活,体表有鳞,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一个心房,一个心室,一条血液循环路线。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鱼类的体型多数为纺锤型或扁平型、棍棒型,这样能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背部颜色是深,腹部颜色浅,有利于隐蔽自己。鳍是鱼类维持身体平衡、控制运动方向、推动身体向前运动的器官。可分为奇鳍和偶鳍,奇鳍就是鱼的不成对的背鳍、臀鳍和尾鳍,偶鳍为成对的胸鳍和腹鳍。鱼类的偶鳍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在食道的背侧,海洋鱼类所特有的一个器官——鳔。鳔内充满了气体,随着鳔的收缩或膨胀,引起身体比重的改变,使鱼能够沉浮或保持静止状态。鱼类有特殊的皮肤感觉器官——侧线。侧线位于身体两侧的皮肤下面,一侧一条,通过鳞片以小孔与外界相通,侧线管内有感觉细胞,能感受水压和水流方向。鱼类在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现存种类约2万种。

珍·古德与黑猩猩

我们所熟知的珍·古德,全名为珍·范·勒维克·古德,这位男爵之女,是西元1934年4月3日出生于伦敦,在伯恩茅斯成长和受教育,并在18岁的时候完成高中学业。从很小的时候,她对动物行为便有着极大的兴趣。从学校毕业后,她曾经当过秘书和电影制片助理,后

来才有了个机会去非洲旅行。1957年,珍到肯亚旅行时,在那里遇到了古生物及人类学家路易士·李基。李基发现珍古德非常热爱非洲物种,因此便聘请她当自己的助理。

1960年,在李基博士的建议下,珍开始进行一项研究计画,到坦尚尼亚境内冈贝溪保留区的坦葛尼喀湖,研究栖息于湖区的野生黑猩猩。

由于珍当时过於年轻,她的母亲不放心她独自一人生活,所以两人便在1960年的7月,一同抵达冈贝河国家公园,在那里与黑猩猩共同生活于它们的栖息地,开始观察黑猩猩的行为。不过她曾经中断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便完成她的大学研究报告。她在1965年取得剑桥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博士学位后,便立即返回冈贝河国家公园,并在那里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广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

从那时候起,冈贝溪保留区的研究中心在国家公园的保护下,不但成为黑猩猩研究的中心,也是全球唯一能连续45年不间断地研究黑猩猩族群及谱系学的地方。

珍·古德的研究,改正了许多学界原先对黑猩猩的错误观念。比如说,她发现黑猩猩其实是杂食性动物,而非学者原先所认定的草食性动物。

珍对黑猩猩行为的研究也不遗余力,她发现黑猩猩会分工合作地分组觅食,并会使用像是小树枝等简单的工具,将白蚁从巢穴里「钓」出

来。

珍目前是国际珍·古德协会的主持人,与协会一同致力于研究和保护灵长类动物。

成就及其奖项

珍古德荣获众多的奖项,也有相当多的著作。除了颇富举世之名同时也受科学界及各地团体的敬重。她所荣获的奖项不记其数,1995年获颁国家地理学会Hubbard Medal,此奖章为她对黑猩猩研究的特殊贡献及长年为我们所共有的世界所做的努力而颁发。此外,亦于同年成为国家地理学会的驻会探险家,并荣获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所封为皇家爵士(CBE)。更值得一提的是,她是唯一获得坦尚尼亚政府颁赠奖章的非坦裔人士。

教学反思: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小动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3.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蜗牛.蚂蚁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小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第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玻璃板食醋 学生准备:课前捉蜗牛, 每小组一个玻璃杯(装蜗牛) 几种食物:肉片,菜叶,苹果皮,面包等,记录纸,笔。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 出示谜语: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七星瓢虫)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蜗牛) 2.师: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活动 1. 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去捉蜗牛了,你们都捉到了吗?是从哪里捉来的?(2)交流。 (3)小结:由此看来,蜗牛一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阴暗,潮湿或有

蔬菜,嫩叶的地方) 2. 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及运动方式 (1)提问:在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出观察的注意点: 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 (3)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要想看得清楚可借助放大镜。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蜗牛放在一样物体上进行观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创设了自己探究的条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相互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交流讨论,观察不到的东西,教师可补充。 (5)画一画记一记 师:把你观察到的记下来并画出蜗牛的外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也是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3. 观察蜗牛的习性 (1)蜗牛是怎样出壳的(提醒学生安静等待) (2)蜗牛喜欢吃什么? 观察活动:在蜗牛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会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3)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观察活动:在蜗牛面前放上醋,看看蜗牛有什么反应。 4. 提出其它问题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课后有针对性的研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激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并向课外延伸,在自主的研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嘉善县实验小学沈菲菲 【教材简析】 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将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寻访和观察身边常见的动物,进一步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是调查学生对校园动物的原有认知,通过说一说、认一认,帮助学生聚焦和认识校园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带上我们到校园里去寻找动物”中,学生将借助工具,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寻访校园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运动情况等。寻访后的“研讨”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观察到的动物名称、生活地点、在做什么等信息,能提升学生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并为后续活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校园实地寻访活动对学生感受动物多样性,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重要。在寻访前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哪里找、怎么找、怎么记的技巧。让学生用图示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地点,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和深入地观察。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把学生的寻访结果汇总成“班级记录单”,帮助学生强化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学生分析】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身边的动物常常进行着有意无意地观察,但是这些观察往往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因此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且零散。对生活在周围的动物,一年级的学生能叫得出它们的名称,大概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对熟悉的动物能从自然环境中辨认出它们,却无法在自然环境中准确地找到它们。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的考察活动给予了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是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这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而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小学科学三年上册《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分析

课题:《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法 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这堂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新课引入,我出示了鱼、鸟、猫、兔等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图片,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用开放的教学法来引导学法的开放是本课的主要教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3、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中来,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并对个别同学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帮助。提倡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 (二)学法 1、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反思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反 思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反思这一课与《校园里的植物》一课在过程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上基本相似。本课选取的观察对象可以选择的。在教学活动安排上,观察蜗牛和蚂蚁的方法,都涉及捉、看、研究三个方面,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这两部分课文指导较多,呈现“扶”的状态,观察研究其他动物呈现“领”的状态。讨论小动物的共同特征,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安排观察研究基础上的动物分类,再次对“分类”技能进行训练。教学时要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探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本课一开始,我请每一位学生当一次小画家,将我展示的一幅蜗牛的照片图上的蜗牛画下来。要求学生不进行艺术加工,如实地画出蜗牛的形态和特征。这个活动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却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片上蜗牛的特点,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生完成之后,我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在画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蜗牛的哪些特征。 经历了观察图片之后,便开始了观察事物的环节。请学生拿出事先捉好的蜗牛,放入观察盒中进行观察。从蜗牛的外形、蜗牛如何出壳到蜗牛爬行的特点,学生们都仔细地观察着,并按照我的要求将观察结果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接着,我又让学生做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蜗牛在遇到刺激后有什么反应。学生们小心地将醋和啤酒滴到蜗牛身上,看到蜗牛缩回壳里的时候立刻停止了手上的动作,生怕伤害到蜗牛,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们知道在研究就小动物特点的时候要爱护它们。观察活动结束后,我请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动物在课后进行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校园里的小动物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邗江实验学校梁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篇一:三年级科学《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和推动学生在校内开展寻找观察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和调查小动物的能力。 3、在寻访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动物和环境等丰富的知识。 4、通过寻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调查记录表,在校内指定一块寻访小动物场地。四.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流程一、 导入环节 (创设情景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教师活动的图片。同学们,动物王国里有许多你们的好朋友,让我们来认一认这些是小动物叫什么名字?2、在我们附近还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呢? 二、研讨环节 1、如果进行一次寻找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该留意哪些地方

呢?会找到多少种动物呢? 1、学生讨论小动物会住在哪里,猜测一下会有哪几种小动物? 2、交流:自己的估计。 3、重点讨论:1)不知名称的小动物怎么记 2、学生说出观察大树时周围的小动物。 学生活动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设计意图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让学生们观察一些动物图片,包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揭题:《寻找校 1、出示各种动物1、学生看图片。以图片引入激发 园里的小动物》 通过猜测、估计激发学生“再去看一看”--亲身经历的体验的欲望。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研究方法多样化。 2、在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3、在寻找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比如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小动物有可能伤人?我们观察的小生命跟我们人一样,你应该怎样对待他们?) 4、我们要寻访小动物首先应该设计一个调查计划,你们认为应该怎么调查呢? 录?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反思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反思 这一课与《校园里的植物》一课在过程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上基本相似。本课选取的观察对象可以选择的。在教学活动安排上,观察蜗牛和蚂蚁的方法,都涉及捉、看、研究三个方面,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这两部分课文指导较多,呈现“扶”的状态,观察研究其他动物呈现“领”的状态。讨论小动物的共同特征,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安排观察研究基础上的动物分类,再次对“分类”技能进行训练。教学时要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探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本课一开始,我请每一位学生当一次小画家,将我展示的一幅蜗牛的照片图上的蜗牛画下来。要求学生不进行艺术加工,如实地画出蜗牛的形态和特征。这个活动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却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片上蜗牛的特点,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生完成之后,我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在画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蜗牛的哪些特征。 经历了观察图片之后,便开始了观察事物的环节。请学生拿出事先捉好的蜗牛,放入观察盒中进行观察。从蜗牛的外形、蜗牛如何出壳到蜗牛爬行的特点,学生们都仔细地观察着,并按照我的要求将观察结果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接着,我又让学生做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蜗牛在遇到刺激后有什么反应。学生们小心地将醋和啤酒滴到蜗牛身上,看到蜗牛缩回壳里的时候立刻停止了手上的动作,生怕伤害到蜗牛,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们知道在研究就小动物特点的时候要爱护它们。观察活动结束后,我请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动物在课后进行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动物、观察了小动物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特点将动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知道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校园里的动物

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2.愿意倾听和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学具准备: 为学生准备:放大镜(每小组1个)、棉签、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确定寻访区域、布置寻访动物的环境、观察地点的平面图、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种动物吗?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 二、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你在哪里见过它? 2.追问: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 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 4.(教师在教室里张贴观察区域图)这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花坛,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5.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贴到区域图上。 6.交流汇报。每个小组带自己的区域图,到教师的大区域图上贴动物,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调整 三、寻找动物的准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看看你们标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这种动物。 2.我们可以去哪里找动物?边指图边说(大树上、草丛里、枯叶堆里、泥土里等)3.我们应该怎样找动物?找到后观察什么,怎么记录? (1)怎么找?(轻轻地、不打扰动物等) 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教师讲解或示范,学生表演),在模拟时解决以下问题: ①到场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三年级科学《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和推动学生在校内开展寻找观察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和调查小动物的能力。 3、在寻访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动物和环境等丰富的知识。 4、通过寻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调查记录表,在校内指定一块寻访小动物场地。 四.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1、出示各种动 物的图片。同 学们,动物王 国里有许多你 们的好朋友, 让我们来认一 认这些是小动 物叫什么名字 2、在我们 附近还能观察 到哪些小动物 呢 1、学生看图 片。说出小动 物的名称。 2、学生说出观察 大树时周围的小 动物。 以图片引入激发 学生研究小动物 的兴趣。 让学生们观察一 些动物图片,包括 熟悉的和不熟悉 的,可以激发学生 的兴趣。 揭题:《寻找校 园里的小动物》 二、研讨环节1、如果进行一 次寻找小动物 的活动,我们 应该留意哪些 地方呢会找到 多少种动物呢 1、学生讨论小 动物会住在哪 里,猜测一下 会有哪几种小 动物 2、交流:自己 的估计。 3、重点讨论: (1)不知名称的 小动物怎么记录 通过猜测、估计激 发学生“再去看一 看”--亲身经历 的体验的欲望。 引导学生学会选 择,使研究方法多 样化。

2、在观察调查 过程中可能会 碰到的问题有 哪些,这些问 题又该怎么解 决呢 3、在寻找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比如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小动物有可能伤人我们观察的小生命跟我们人一样,你应该怎样对待他们) 4、我们要寻访 小动物首先应 该设计一个调 查计划,你们 认为应该怎么 调查呢(2)一些难接近 的小动物怎么观 察呢 4、交流自己的 看法。 5、讨论: (1)安全问题 (2)怎样关注和 爱护小动物 (3)怎样保护观 察调查地的环境 6、小组重点讨 论调查方案: (1)关于寻访的 时间、地点的安排 和小组内部人员 的分工,需带哪些 工具; (2)出示观察记 录表。 (3)提出观察要 求。 培养学生解决观 察活动中产生的 问题,尝试不断改 进观察方法。 在研讨过程中进 行爱护小动物,保 护生态环境及安 全教育。 观察记录表的填 写。 知道观察的要求。 做好明确要求:注 意安全、关注和爱 护小动物。

3、校园里的小动物

3、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重难点:重点:概括小动物的特征。 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教学准备:蜗牛、记录纸、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酒、几只不同窝的蚂蚁、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明确目标 PPT显示图片,教师讲解:我们观察、认识了校园里的植物,我们校园里的小动物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来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 二、实践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观察蜗牛。 1、出示蜗牛,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2、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分组活动:观察并记录。 4、学生展示交流。 5、研究蜗牛的食性。 6、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活动2、观察蚂蚁、观察鱼。 1、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观察鱼,并做好记录。 2、学生展示、交流。 活动3、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学生小组讨论: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学生交流、小结。 三、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1、PPT课件显示动物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自己定标准给它们分类,你有几种分类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给动物分类。 3、、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标准。 4、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校园里的小动物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或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围绕小动物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 3、体会对小动物进行观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概括小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用具:课件 六、教学方法:观察、讨论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自然界中,动物有150多万种。而我们的校园中也有一些小动物,经过大家的观察,你们在校园里都发现了哪些小动物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我们就从中选择几种来研究一下。(二)新课教授 1、观察、研究蜗牛 蜗牛大家都并不陌生,只是我们很少有机会近距离的来观察它,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有趣的小蜗牛。 (1)播放有关蜗牛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 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 蜗牛是怎样出壳、怎样爬行的? 蜗牛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在哪容易找到蜗牛?) 蜗牛喜欢吃什么东西? (2)学生讨论、并描述观察的结果 (3)教师总结:从他的样子上看蜗牛背着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头部有触角,触角上有眼睛;蜗牛只有一只“脚”,脚就是它身体最大的一部分,蜗牛的脚因为在腹部,所以叫腹足。腹足地步的肌肉前后座波浪的收缩和蠕动时,就是蜗牛缓缓的,轻柔的向前滑,腹足上有一种叫“足腺”的腺体,会产生黏液,这样可以减少蜗牛移动的摩擦力,蜗牛移动后会留下一道白线就是这种黏液。 通过视频,我们观察到蜗牛喜欢吃菜叶,特别喜欢吃农作物的嫩芽,所以野生的蜗牛对农作物有较大危害。 (4)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是从以下几方面观察蜗牛的。 外形食性生活的环境 (5)经过对蜗牛的观察,你还能提出拿下可以研究的问题?你准备怎样去研究? (6)学生回答 (7)教师鼓励学生去观察、研究 2、观察、研究蚂蚁 (1)按照我们刚才用方法,我们来尝试着观察、研究以下蚂蚁,播放视频。(2)那位同学来介绍介绍你所观察到的蚂蚁?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将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寻访和观察身边常见的动物,进一步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是调查学生对校园动物的原有认知,通过说一说、认一认,帮助学生聚焦和认识校园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带上我们到校园里去寻找动物”中,学生将借助工具,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寻访校园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运动情况等。寻访后的“研讨”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观察到的动物名称、生活地点、在做什么等信息,能提升学生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并为后续活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校园实地寻访活动对学生感受动物多样性,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重要。在寻访前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哪里找、怎么找、怎么记的技巧。让学生用图示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地点,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和深入地观察。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把学生的寻访结果汇总成“班级记录单”,帮助学生强化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学生分析】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身边的动物常常进行着有意无意地观察,但是这些观察往往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因此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且零散。对生活在周围的动物,一年级的学生能叫得出它们的名称,大概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对熟悉的动物能从自然环境中辨认出它们,却无法在自然环境中准确地找到它们。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的考察活动给予了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是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这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而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