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一、单选题

重庆某大学的

“沙变土”技术,是

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

维黏合剂和水,搅拌

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

壤的功能。该项技术

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

部推广运用,3000亩

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

人。图1为该试验地

位置示意图。据图文

材料完成1~3题。

1.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

A.固定根系B.保水保肥C.保热保气D.团粒结构

2.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3.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A.稳定沙丘B.减弱蒸发C.提供有机质D.滋生微生物

【答案】1.B 2.B 3.A

月牙泉是甘肃省敦煌

市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

近几十年来,月牙泉水位

大幅度下降,水域面积也

逐渐缩小。月牙泉恢复补

水工程是《敦煌水资源合

理利用与生态综合规划

(2011-2020年)》中七

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工

程规划在党河河道建立人

工湿地,形成永久性自然

补水工程,通过河道湿地

回补地下水,遏制敦煌盆

地水位下降,适度恢复月

牙泉水位。应急治理工程

的实施,使月牙泉在去年和今年两年先后多次出现“二泉相映”奇特景观,月牙泉“起死回生”。图2为月牙泉及周围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为了防止移动沙丘对月牙泉的破坏,需优先通过恢复植被来固沙的区域为()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月牙泉补水工程采取河道湿地回补地下水的方式,其优势是().

A.增加补给量B.缩短补给距离C.净化补给水源D.减少途中损耗

【答案】4.C 5.D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

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

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

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

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

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3)。

据此完成6~8题。

6.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

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7.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答案】6.C 7.C 8.B

非洲的萨赫勒地区(图4)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9~10题。

9.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土壤污染B.水土流失

C.湿地萎缩D.土地荒漠化

10.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不是

A.减小风力侵蚀B.增加土壤肥力

C保持土壤水分D.减轻流水侵蚀

【答案】9.D 10.D

2019年10~12月澳大利亚多地遭林火侵袭。图5为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分布示意及悉尼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此次长时间、大范围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分水岭地形复杂 B .全球气候较异常 C .当地气温回升较快 D .这个时期降水较少 12.澳大利亚火灾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 .草木灰降低了土壤肥力 B .维持了大气的碳氧平衡 C .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小 D .河流的径流量变率减小 【答案】11.B 12.C

法国梧桐和香樟都是典型的城市行道树。表1为法国梧桐和香樟树部分特点比较。在法国梧桐的种种问题暴露之后,香樟就成了重要的替代树种之一。2016年6月,杭州最新的城市绿化数据反映杭州城区大约有行道树15万多株,其中法国梧桐只有1.3万多株。 据此读表1回答13~14题。

13.影响法国梧桐易倒斜的时间和气象因素是 A. 1、2月份的积雪 B. 4、5月份的梅雨 C. 8、9月份的台风 D. 7、8月份的暴雨 14.与法国梧桐相比,香樟树作为城市行道树的明显缺点是 A.夏季遮荫不足,导致气温日较差大 B.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差 C.冬季采光不佳,树枝易被积雪压断 D.防风固沙、吸烟滞尘的价值低 【答案】13.C 14.C

图6为我国黔西南某地区景观图,该地区生态 环境问题严重。读图完成15~16题。 15.形成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A .地势平坦,土壤酸化 B .雨水丰沛而集中 C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D .岩石坚硬,不易破碎

树种

特 点

法国梧桐 属落叶大乔木,根系分布较浅,易倒斜

香樟

属常绿大乔木,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斜

16.为治理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大面积建设薪炭林,增加农村生活能源来源

B.以盐碱地治理为核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C.提高植被覆盖率,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木

D.实行封山造林、退耕还林,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

【答案】15.B 16.D

表2为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据此完成17~19题。

干流面积长度年份河网密度(km/km2)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河流曲度

(km2/km)

1960 3.7311.55 3.61 1.0935.57 1980 3.4410.75 3.12 1.0734.89 2000 2.939.29 2.25 1.0636.64

17.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形态特征总体变化表现为

A.支流增多 B.河道加深 C.河面变宽 D.河道平直化

18.1980年代后比1980年代前流域水系变化大,主因最可能是

A.快速城市化 B.年降水减少 C.垦荒造田 D.河道淤积

19.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A.河网调蓄功能增强 B.河流结冰期延长

C.径流总量增多 D.汛期水位上升

【答案】17.D 18.A 19.D

在年降水量高达2000mm以上的

温带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

——温带雨林。温哥华岛是世界温

带雨林典型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

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衫

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林

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

图7示意温哥华岛的位置。据此完

成20~21题。

20.推测该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

及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西部冬温夏凉,降水丰沛

B.西部全年高温,降水丰沛

C.东部冬雨夏干,冬暖夏凉

D.东部全年温暖,降水均匀

21.温哥华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种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B.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植物种类少C.阴雨冷湿,年均温较低,光热不足 D.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

【答案】20.A 21.C

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22~24题。

项目孔隙度/% 含水量/% 有机质/g·kg-1 氨含量/g·kg-1

封山育林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42.6 13.8 13.8 0.95

林草结合42.5 14.1 15.2 1.12

乔木纯林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39.1 12.2 12.3 0.87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22.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23.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

24.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坚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

【答案】22.B 23.A 24.C

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

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滩涂是中国最重要的后备

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

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图8示意江苏沿海局部由于海岸线

向海洋推进而引起的滩涂面积的变化,据此回答25~26题。

25.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泥沙淤积,海水顶托

C.河流改道,波浪侵蚀

D.沿海垦殖,地壳下沉

26.由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主要原因是

A.使用频率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

C.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D.土壤盐碱化程度高

【答案】25.B 26.D

瑞特巴湖位于距海较近的沙丘中,由于无地表径流汇入,瑞特巴湖的盐度高达40%。每年当大风从撒哈拉沙漠边缘吹来富含矿物质的硅沙粒时,硅沙粒沉入湖泊。由于阳光和水中的微生物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湖水会出现美丽的粉红色。读图9完成27~28题。

27.当瑞特巴湖出现粉红色景观时,下列现象最可能会发生的是

A.北印度洋表层海水流向马六甲海峡B.加拿大各种枫树树叶变红

C.勒拿河水位上涨D.塞内加尔河三角洲来自西北欧的候鸟众多28.当地人们在瑞特巴湖湖岸人工恢复植被,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增加降水B.削弱流沙侵蚀C.防止水土流失D.美化环境

【答案】27.D 28.B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在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29~31题。

29.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人口锐减B.资源耗竭C.产业升级D.生态恶化

30.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改善生态环境B.优化交通布局C.发展旅游业D.促进商业发展31.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玉门B.厦门C.鞍山D.武汉

【答案】29.B 30.A 31.C

.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图10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闭林地面最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据此完成32~34题。

32.图例a、b、c分别表示

A.林隙、空旷地、郁闭林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

C.空旷地、林隙、郁闭林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33.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林下温差增大B.空气流动性增强

C.林地蒸发量增大D.林下光照增强

34.林地内林隙产生会

A.促进林木更新B.降低土壤肥力

C.促进生物进化D.增加林地降水

【答案】32.C 33.D 34.A

塞罕坝海拔1010~1940

米。上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

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

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乌

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

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

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

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

关。图11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

置。据此回答35~36题。

35.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

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 风力较大, 受低温冻害影响大36.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A. 维护生物多样性

B. 减轻风沙危害

C. 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 减缓气候变暖趋势

【答案】35.A 36.B

图12示意某国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

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据此完成37~38题。

37.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

原因是

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

B.地处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C.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旺盛

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

38.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沙化日趋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设人工草场 B. 控制载畜量

C.实施退耕还草 D. 发展草原旅游

【答案】37.B 38.D

乌鲁米耶湖春季水深为4~6米,夏季仅1~2米,湖内丰年虾产量丰富。丰年虾喜砂泥底,以藻类为食,喜高溶氧性水体。读图13乌鲁米耶湖示意图,完成39~40题。

39.据图文信息判断,丰年虾主要分布在乌鲁米耶湖的

A.东部B.西部C.南部D.北部

40.乌鲁米耶湖夏季水位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夏季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补给的水量较少

④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地表入湖水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39.B 40.D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会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的。湖淀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该湖经历了地质时期万年以来的演变而形成。由于众多河流入淀之势犹如“汪洋浩渺,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现在看来,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图14

(1)推测白洋淀由古湖淀范围缩小到现代湖淀范围的自然演变原因。

(2)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

(3)现如今,为促进白洋淀流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任选其一,提出针对该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答案】(1)气候向暖干转变,区域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前洪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及入淀的河流挟带物质增多,湖泊面积缩小。

(2)具有抵御水旱灾害、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温湿状况)及美化环境的作用;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

(3)生态:合理规划流域用水,确保生态用水量;严格管理入淀水质,防止湖泊水污染;开展湖泊治理,提高湖泊水质;枯水期进行生态补水,加强上游区域的造林护林等等。

经济: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防治水污染,推广清洁生产,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工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使用量);控制水产、旅游业规模,节约用水,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等等。

社会:加强法规宣传,确保有法可依;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加强执法管理,确保违法必究;加强节水技术使用,可适度调水,提倡绿色与共享发展等等。

42.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上游部分河段河道坡度平缓,两岸为干旱、半黄土丘陵及沙漠地区。该河段产流少,两岸沙漠流沙活动多,黄河在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图15示意该河段简图。

(1)说出该河段流经地区的气候特征,并简述原因。

(2)分析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的原因。

(3)分析该河段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答案】(1)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气候干旱。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

(2)黄土丘陵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在盛行风作用下,沿岸沙漠有大量流沙入河(在西北季风作用下,乌兰布和沙漠的流沙大量入河;在东南季风作用下,河东沙地

和库布齐沙漠有流沙入河)。

(3)①黄土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植树种草,打坝淤地。②沿河平原的初春初冬凌汛;人工破冰,分段拦冰、疏浚河道。③土地荒漠化;营造防护林,防风固沙。④平原农业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合理灌溉,采用喷灌、滴灌,排灌结合。⑤河流流量减小,水资源不足(干旱加剧);修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门答腊鸟是一座青翠欲滴的绿岛,各类热带植物覆盖全境、岛上生机盎然。随着人类在当地雨林中活动的增多以及焚烧开荒,目前苏门答腊岛大部分的原始森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图16为苏门答腊岛所在位置示意图。

(1)说明苏门答腊岛上民众烧荒的原因。

(2)指出苏门答腊岛原始森林遭受破坏产生的不利影响,

(3)针对苏门答腊岛原始森林遭受破坏的现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1)人口增加,耕地面积不足;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2)破坏全球碳氧平衡;污染大气环境;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3)建立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4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7中示意的R水电站(2009年动工)位于青海省黄河干流龙羊峡水电站上游河段,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该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建筑物组成。其中最大坝高150

米,计划2018年完工。

2010年7月,科研人员在位

于北纬35°16′,东经100°23′

附近的黄河谷地及滩地,发现了一

片野生古柽柳林(最长树龄近200

年),是存活至今的全世界最大一

片野生古柽柳林。它处在规划中的

R水电站库区,2018年底大坝落成

后,这里将被全部淹没。为此R水电站的工程投资方提出了移植保护方案,用半年时间移走树群。

(1)简述在R兴建水电站需克服的不利条件。

(2)推测在图示区域存活古柽柳林的有利生长环境。

(3)你认为R水电站工程投资方提出的“移植保护方案”是否可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自然条件:地处(高原)高海拔地区,寒冷、低温、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多冻土。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差,以公路交通为主,物资运输工期较长,牧区移民安置任务艰巨等。

(2)地处偏远地带(当地人口较少),人为影响较小(河水、地下水及土壤无严重污染等);谷地滩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临近河流、水源较充足。

(3)观点1:可行。将树木移植非淹没区,既保护了古树,又保障水电站如期建设及效益发挥。在其他适宜的生境条件下,仍然可能长成类似的柽柳乔木林。

观点2:不可行。百年以上形成的独特生物种群,有其珍贵性,己和当地生态环境融为整体,移植等于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强行移植会造成大量树木死亡)。

45. 读图18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分布图与迈阿密气候资料统计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于35米。境内有河流1700多条,湖泊3万多个,其南部分布着大片沼泽,保持着原生的自然状态。

材料二、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区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1)根据图19和材

料一,描述大沼泽形

成的有利条件。

(2)大沼泽沿海部

分的水位变化较大,

试分析原因。

(3)依据图18和材料二,试推测大沼泽因人为原因可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沼泽地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降水丰富,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顶托;

(2)大沼泽海拔低,地形平坦;随着海水潮汐的涨落,大沼泽水位也会随之涨落;该地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沼泽水位下降,湿季水位上升;当有飓风过境时,带来大量降水或形成风暴潮,水位大幅度上涨。

(3)生态问题:大沼泽地区生态系统蓄水量减小,旱季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水污染严重;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减小,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建议:合理规划、管理城市供水;进行有效的水质治理;成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

4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素有“藏羚羊大产房”之称的卓乃湖(位置见图19),位于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近3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8—9月间,由于持续较强降雨天气,卓乃湖东岸发生溃决,十几亿立方米的湖水溢出,流进了库塞湖。随着库塞湖湖水外溢,下游湖泊面积也在迅速扩大。

(1)分析卓乃湖被称为“藏羚羊大产房”的有利条件。

(2)分析卓乃湖面积变化的原因。

(3)指出该地区湖泊面积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4)盐湖东南岸距离青藏铁路只有8公里,如果面积继续变大,可能危及青藏铁路,对此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答案】(1)暖季水草丰实,食物充足;天敌较少(或藏羚羊等动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性强);人烟稀少,有大面积无人区。

(2)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加上位于地震带附近,湖岸岩石松散,引起湖岸溃决,湖水顺缺口外溢,面积减小。

(3)外泄湖水影响藏羚羊的迁徙;破坏湖岸附近的草场资源;盐水腐蚀临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4)非工程措施: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对盐湖及青藏铁路地区的观测防范。

工程措施:加固卓乃湖,提高卓乃湖的分洪蓄洪能力;拓宽下游清水河,疏通排水通道。

4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内容。

深圳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之一,其夜间灯光照明强度大,范围广,对周边地理环境干扰较强。位于深圳湾的福田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国际候鸟南迁的重要的“中转站”和“加油站”,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被列为深圳市域市照明规划重点保护区域。图20为福田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深圳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成为候鸟“中转站”和“加油站”的自然原因。

(2)分析深圳湾夜间照明对保护区生物的不利影响。

(3)指出深圳湾需要重点监测灯光干扰候乌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说明为减少灯光对红树林湿地的干扰,保护区附近夜间照明设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地处越冬候鸟南迁通道上,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红树林湿地林木茂密,浅滩广布,食物和淡水资源丰富,利于候鸟休憩和觅食。

(2)(干扰生物生活规律),影响动物栖息、捕食及繁殖等;影响候鸟迁徙节律,使其迷失方向甚至死亡;破坏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

(3)秋冬季。南迁候鸟聚集数量多;夜晚长,照明时间长,干扰大。

(4)控制照明亮度;控制灯光朝向(使灯光朝向地面);控制照明时间;控制光源类型等。

4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1所示。图2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22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I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BACD 6—10 CCBDD 11—15 BCCCB 16—20 DDADA

21-25 CBACB 26—30 DDBBA 31—35 CADAA 36—40 BBDBD

二、综合题

41、(1)气候向暖干转变,区域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前洪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及入淀的河流挟带物质增多,湖泊面积缩小。

(2)具有抵御水旱灾害、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温湿状况)及美化环境的作用;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

(3)生态:合理规划流域用水,确保生态用水量;严格管理入淀水质,防止湖泊水污染;开展湖泊治理,提高湖泊水质;枯水期进行生态补水,加强上游区域的造林护林等等。

经济: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防治水污染,推广清洁生产,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工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使用量);控制水产、旅游业规模,节约用水,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等等。

社会:加强法规宣传,确保有法可依;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加强执法管理,确保违法必究;加强节水技术使用,可适度调水,提倡绿色与共享发展等等。

42、(1)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气候干旱。原因:深居内陆,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

(2)黄土丘陵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在盛行风作用下,沿岸沙漠大量流沙入河(在西北季风作用下,乌兰布和沙漠流沙大量入河;在东南季风作用下,河东沙地和库布齐沙漠有流沙入河)。

(3)①黄土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植树种草,打坝淤地。②沿河平原的初春初冬凌汛;人工破冰,分段拦冰、疏浚河道。③土地荒漠化;营造防护林,防风固沙。④平原农业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合理灌溉,采用喷灌、滴灌,排灌结合。⑤河流流量减小,水资源不足(干旱加剧);修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

43、(1)人口增加,耕地面积不足;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2)破坏全球碳氧平衡;污染大气环境;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3)建立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44. (1)自然条件:地处(高原)高海拔地区,寒冷、低温、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多冻土。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差,以公路交通为主,物资运输工期较长,牧区移民安置任务艰巨等。

(2)地处偏远地带(当地人口较少),人为影响较小(河水、地下水及土壤无严重污染等);谷地滩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临近河流、水源较充足。

(3)观点1:可行。将树木移植非淹没区,既保护了古树,又保障水电站如期建设及效益发挥。在其他适宜的生境条件下,仍然可能长成类似的柽柳乔木林。

观点2:不可行。百年以上形成的独特生物种群,有其珍贵性,己和当地生态环境融为整体,移植等于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强行移植会造成大量树木死亡)。

45、(1)降水丰富;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顶托。

(2)大沼泽海拔低,地形平坦;随着海水潮汐的涨落,大沼泽水位也会随之涨落;该地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沼泽水位下降,湿季水位上升;当有飓风过境时,带来大量降水或形成风暴潮,水位大幅上涨。

(3)生态问题:大沼泽地区生态系统蓄水量减小,旱季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工农业、生

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水污染严重;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减小,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建议:合理规划、管理城市供水;进行有效的水质治理;成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

46、 (1)暖季水草丰实,食物充足;天敌较少(或藏羚羊等动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性强);人烟稀少,有大面积无人区。

(2)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加上位于地震带附近,湖岸岩石松散,引起湖岸溃决,湖水顺缺口外溢,面积减小。

(3)外泄湖水影响藏羚羊的迁徙;破坏湖岸附近的草场资源;腐蚀临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4)非工程措施: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对盐湖及青藏铁路地区的观测防范。

工程措施:加固卓乃湖,提高卓乃湖的分洪蓄洪能力;拓宽下游清水河,疏通排水通道。47、(1)地处越冬候鸟南迁通道上,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红树林湿地林木茂密,浅滩广布,食物和淡水资源丰富,利于候鸟休憩和觅食。

(2)(干扰生物生活规律),影响动物栖息、捕食及繁殖等;影响候鸟迁徙节律,使其迷失方向甚至死亡;破坏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

(3)秋冬季。南迁候鸟聚集数量多;夜晚长,照明时间长,干扰大。

(4)控制照明亮度;控制灯光朝向(使灯光朝向地面);控制照明时间;控制光源类型等。

48.(1)I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测试题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二章单元检测与评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植被可能是 ( ) A 沼泽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荒漠 D 草原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 酸雨 B 水土流失 C 土地沙漠化 D 沙尘暴 下图为我国某平原土壤干燥度与地下水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平原可能是我国的 () A 三江平原 B 黄淮海平原 C 江汉平原 D 成都平原 4、该地可能出现的自然环境问题是 ( ) A 土地沙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地盐碱化 D 地下水漏斗 5、改造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 B 退耕还林 C 合理排灌 D 大水漫灌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6~7题。 6、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 6月 B 7月 C 9月 D 10月 7、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合理分配水资源 科尔沁沙地原为肥美的科尔沁草原,处在农牧过度地带,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固 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使之成为今天的沙地。据此完成8~9题 8、距科尔沁沙地最近的我国著名文物古迹是() A 敦煌莫高窟 B 承德避暑山庄 C 云冈石窟 D 秦陵兵马俑

9、造成科尔沁草原土地沙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D 过度开采地下水 中华社2005年8月30日电,从2005年起到2010年,国家计划投资75亿元人民币用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该项目不仅是西部大开发又一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工程项目。回答10~11题。 10、三江源是中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线,被称为“中华水塔”,三江是指() A 长江、雅鲁藏布江和黄河 B 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C 长江、怒江和澜沧江 D 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 11、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问题是() ①草地严重退化,鼠虫害肆虐②土地沙漠化严重③水土流失加剧④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减少⑤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减少⑥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问题严重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 12、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消减风力②固沙成本低,费用少 ③能截留水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植物存活④用沙障保护交通线有效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3~16题。 一、美国加利福尼亚拥有万顷良田,星罗棋布的地下灌溉网络,这是现代科技在沙漠中创造的一个神话,用科学的水利设施把沙漠变成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区,仅加州的农产品就稳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37% 二、米德湖位于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高山峡谷有胡佛水坝拦腰截断科罗拉多河形成,它不仅为美国西南的城市提供了用水,还为美国150万英亩荒漠和墨西哥50万英亩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 三、胡佛水坝建有17套发电机组,年发电40亿度,是美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加州75%的电力来自这里, 13、造成南加利福尼亚沙漠广布的原因是() A 地处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 B 落基山阻挡了海洋的湿润气流,山间盆地干旱少雨 C 沿岸寒流是形成沙漠的最主要原因 D 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土地沙化 14、充足的光照条件和灌溉水源使南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的() A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B 商品谷物农业区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高中地理(课标教材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由广东倡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及其周围地区,其中有水系及珠江相通的省(区)是() A.粤、闽、赣、黔、滇、桂 B.桂、赣、粤、滇、黔、川 C.赣、粤、湘、桂、滇、黔 D.琼、闽、桂、滇、粤、黔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3题。 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4.大体及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 A. -2℃,400mm B.8 ℃,600mm C. 0℃,800mm D.4 ℃,1200mm 5.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 6.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结冰期,汛期长 7.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8~10题。 8.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 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成因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 (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经典案例】 1.(2020·云南省模拟)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近年来,

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原来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左图为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草方格沙障景观。 (1)试说明草方格沙障的治沙原理。 (2)分析在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的生态效益。 (3)根据图文资料说出草方格沙障法应优先治理的地区。 【解析】 第(1)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地表粗糙度,削弱经地面层风速,减弱风的输沙能力,沙障阻止流沙的移动,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第(2)题,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主要是一些耐旱植物,这类植物根系发达,有效固沙,减少沙丘移动,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截留水分,植物固沙,增强蓄水能力,削减地表风力,减轻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利于有机质积累,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以达到长久固沙的作用。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3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3新人教版必修3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3—4题 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 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5、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7、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 2、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3—5题。 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 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 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D.d——生长积温 5.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7.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C.交通定位导航D.确定某点高程8.GIS的全称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球卫星导航9.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新人教版数学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有答案)学习资料

本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系统抽样是先将差异明显的总体分成几个小组,再进行抽取 B.分层抽样是将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总体分成几层,然后进行抽取 C.简单随机抽样是从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少的总体中逐个抽取个体 D.系统抽样是从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多的总体中,将总体均分,再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 各部分抽取 解析:当总体中个体差异明显时,用分层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多时,用系 统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少时,用简单随机抽样.所以A项中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A

2某班的60名同学已编号1,2,3, (60) 为了解该班同学的作业情况,老师收取了号码能被5整除的12名同学的作业本,这里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抽签法 解析:抽出的号码是5,10,15,…,60,符合系统抽样的特点:“等距抽样”. 答案:B 3统计某校1 000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得到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满分为100分,规定不低于60分为及格,则及格率是( ).

A.20% B.25% C.6% D.80% 解析:从左至右,后四个小矩形的面积和等于及格率,则及格率是 1-10(0.005+0.015)=0.8=80%. 答案:D 4两个相关变量满足如下关系: 两变量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 A.=0.58x+997.1 B.=0.63x-231.2

C.=50.2x+501.4 D.=60.4x+400.7 解析:利用公式==0.58, =- =997.1. 则回归直线方程为=0.58x+997.1. 答案:A 5某市A,B,C三个区共有高中学生20 000人,其中A区高中学生7 0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区所有高中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00的样本进行“学习兴趣”调查,则在A区应抽取( ). A.200人 B.205人 C.210人 D.215人 解析:抽样比是=,则在A区应抽×7 000=210(人). 答案:C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过关检测(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 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下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1~3题。 1.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 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 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 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 2.据材料可知() 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 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3.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 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 解析:1.C 2.B 3.A第1题,由材料中“原本平坦的荒漠”排除A项;由“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排除B项;由“荒漠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推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排除D项;由材料可推知“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答案选C。第2题,据图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的竞争系数较低,由材料“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较强。答案选B。第3题,人为设置

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蒿和羊柴的竞争强度,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对实验的干扰。答案选A。 (2019·三明模拟)谷坊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 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据此结合图, 完成4~5题。 4.谷坊的修建可使()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④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修建谷坊的地区()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 解析:4.B 5.D第4题,谷坊的修建,拦截泥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同时也可以降低流速,下蚀作用减弱,下游山洪危害减轻,对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不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第5题,沟道内需要拦截泥沙,河流流量较大,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不存在沙漠,A错误;修建谷坊的地区主要是在山区沟道内,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易侵蚀的地区,B、C错误;因地处河谷地区,气温高,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D 正确。 (2019·郑州模拟)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 6.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 7.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 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

【高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及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 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居民生活B.工矿建设C.交通建设D.农业生产 4.我国图示地区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①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5.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 A.地下水 B.降水 C.冰雪融水 D.跨流域调水 6.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 A.推迟播种时间 B.营造防护林 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 7.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 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哈密瓜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 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 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 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单元)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1-3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 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回答2—4题 2.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 3.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4.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5—7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要对我国的“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的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 9、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5×10=50分) 1.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算法只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 B .算法只能用图形方式来表示 C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D .同一问题的算法不同,结果必然不同 2.在下图中,直到型循环结构为 ( ) A . B . C . D 3.算法 S1 m=a S2 若b100 C .i>50 D .i<=50 8.如果右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990, 那么在程序until 后面的“条件”应为( ) > 10 B. i <8 C. i <=9 <9 9.读程序

甲: i=1 乙: i=1000 S=0 S=0 WHILE i<=1000 DO S=S+i S=S+i i=i+l i=i 一1 WEND Loop UNTIL i<1 PRINT S PRINT S END END 对甲乙两程序和输出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 A .程序不同结果不同 B .程序不同,结果相同 C .程序相同结果不同 D .程序相同,结果相同 10.右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A.1- B .0 C .1 D .2 二.填空题. (5×6=30分) 11.有如下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 第12题) 12.上面是求解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流程图,根据题意填写: (1) ;(2) ;(3) 。 13.把求(注:n!=n*(n-1)*……*2*1)的程序补充完整 14.右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 15.计算11011(2)-101(2)= 16.下列各数) 9(85 、 ) 6(210 、 ) 4(1000 、 ) 2(111111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__。 (第11题) 第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1~2题。 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荒漠化③旱涝灾害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用水②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D 2.C【解析】第1题,民勤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因降水少,几乎没有涝灾,水土流失现象很少。第2题,读材料可知: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使绿洲消失;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下游缺水,绿洲消失。 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简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B.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 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4.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对废矿业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 3.A 4.B【解析】第3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产量;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第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 设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图1 1.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D.工业化快速发展 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1. A【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四个选项都是该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为获得更多的粮食,依靠扩大耕地的途径实现粮食增收,由此造成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粮食单产不高,粮食不足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2. 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地形优势发展立体农业。缓坡地可开辟为梯田,即扩大耕地,又保持水土。陡坡的地方不宜修建梯田,在保证粮食需求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全面封山育林不科学,不能实现山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据此回答3~4题。 图2 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 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原湿地)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

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高纬湿地)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 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 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 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 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 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配套课时作业: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B)(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B)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平面上升④酸雨危害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⑧太阳活动 A.①②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⑦D.④⑤⑥⑦⑧ 3.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4.楼兰古城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说明了()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5.引水治沙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下列属于引水治沙工程的是() A.京杭运河B.卡拉库姆运河 C.基尔运河D.巴拿马运河 6.下列现象不属于荒漠化范畴的是() A.沙质荒漠化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D.过度开垦化 7.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在5℃左右,年降水量在1 100mm以上,本地有“地下有河滚滚流,地表流水贵如油”的说法,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B.我国冻土分布广的地区 C.有我国最大的湿地D.有大面积石质荒漠分布 9.该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植树种草,防治荒漠化B.小流域综合治理 C.发展交通,加强对外联系D.合理灌溉,防治盐碱化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0~11题。 1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1.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