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分析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分析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分析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分析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分析

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应急管理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仍面临深层次的公共管理安全问题的考验。相对于经济发展,应急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应急管理的体制分析入手,试图将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优势也客观地呈现出来。

人类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系统也越发变得脆弱,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也越发严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成为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受到重视,在中国亦是如此[1]。20xx年11月,《中华人民 ___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及“一案三制”的相继出台,确立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但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应急管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中央现有的应急管理体制看,当前的应急管理体制呈现高度分割化的特征,每一个部门只应对一个特定的行业或某种特殊的自然灾害,缺乏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这一切都表明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仍有待完善。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

1.应急管理主体部门的保护主义

应急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半实体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往往以各行政应急主体根据自身所管辖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来储备资源,同时通过各种力量来获得应急资源。在现有应急体制下,资源重复配置现象严重,各级政府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恰恰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在各部门为保各自的利益,在危机发生时又不愿意为了其他部门做出“无私的贡献”[2]。更为严重的是,当应急管理机制启动时,由于部门利益保护以及应急资源普遍呈分散状态,各部分的沟通阻塞不畅,从而使得资源凝滞,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使得应急效率降低。

2.应急管理权存在恶性滥用与扩张的风险

紧急状态下政府采取紧急对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正当的,而这种理由也正是应急管理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损害 ___的原因。政府行政权力在应急管理中的使用,应当是保障 ___的重要举措[3]。也就是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为了保全全体公民的基本利益而通过某种特权的形式限制公民的自由与权力,不可避免要对公民某些权利和自由加以限制或剥夺,这种特权的“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在现有问责与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应急特很难保证只用于合理应急,如果滥用可能会从根本上侵犯与损坏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与应急管理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3.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很难实现问责制

通过几年的实践,行政问责机制的运行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然而,从政治文明建设、 ___改革的高度看,应急行政问责尚没有健全的法治体系,问责仍然有着较强的应急性与随机性[4]。行政问责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很难实施。一方面,临时性应急管理机构有着较强的时效性,一旦其职责结束,就宣告解散,问责难度随之加大。另一方面,临时性的应急机构专业性较差,外聘人员往往流动性较强,缺乏对应急机构和流程的了解,无法较好地完成应急工作。而且,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现有的不同行政应急主体之间往往呈现出“界面关系”的模糊状态。

4.应急管理“实用主义”导向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法治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在现实社会中,实用主义与法治是一对“矛盾共同体”。目前为止,面对突发事件,我国政府多是依靠行政手段来应对危机,在这种方式下,法律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机构设置,政府及其综合协调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能地位、权力责任、经费以及公民在危机中的权利和义务都难以实施监管,管理带有明显的人治和实用主义的色彩,缺少了法律的约束和保障[5]。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优势

1.国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与应急法律体系初步成形

从应急预案角度来讲,《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已经基本完成。国家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按照事件的影响、是否可控等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同时,各种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等基本覆盖了我国频发的各类突发事件的方方面面。1990年以来, ___相继颁布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政府规章总计126件,国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与应急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2.较灵活的应急资源整合机制优势

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的一种综合性职能,能否灵活地将组织机构、信息渠道、协调网络、救援队伍和保障系统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决定着应急工作的成败。所谓整合,就是要调动资源配置,取舍得当,从而获得整体的优势。这具体表现在将公安、交警、消防、急救等公共服务部门纳入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中。从我国目前的应急实践来看,权威性的协调安排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应急管理理

念,使得政府在特大和重大危机事件中能够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了较灵活的资源整合机制。一方面,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是一种具有严格约束和问责的科层组织管理体制,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___之父韦伯认为,非人格化的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公职人员,要绝对服从组织权威,严格执行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从而保证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转。正是由于这种模式实施,行政权力高度集中在上一级行政主体,行政命令通过各级行政组织层层落实,不仅快速有效地使得资源整合,更是提升了决策的效率和应对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式的应急理念,在整合资源方面,既较为灵活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现状,能够在公共危机中实现整个社会的动员潜能最大化。

3.较强的协调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任何国家层面的应急管理运行模式,都脱离不了本国的制度环境,并且从根本上反映该制度的特点。宏观政治环境深刻影响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和利益,决定了新制度供给的能力和意愿,是制度变迁的至关重要的内生因素。中国应急管理运行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近年来历次重大突发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___[6]。从应急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办大事的优越性,能在突发公共事件高压状态下快速形成巨大的战斗力和号

召力,能有效调动各方资源以及公民的积极性,确保全方位的力量充分参与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去。中国政府在汶川特 ___的救灾与灾后重建等突发事件的应对中,采取坚持政府主导、军民合作、以人为本、科学应对、突出多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的具有 ___的应急管理运行模式。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多力量合力应对危机模式,有学者形象地称之为“拳头模式”,“重拳出击、战无不克”。但在这多种力量中,有一种主导力量,这就是由党、政、军构成的广义上的政府。“多力量整合合力应对”,就犹如拳头由五个手指紧握才有力量,这五个手指代表多种力量,“紧握”意即在应急管理中把多种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力量战胜危机。

4.市民社会的发展壮大

___理论指出,现代民主社会是一个“普遍参与”的社会与公民集合体,只有在“普遍参与”的过程中,现代性的思维才能逐渐养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公民对于应急管理的迫切性及相应意识都逐步提高。公民通过“普遍参与”从而畅通政治参与与表达的渠道,对国家和政府行政施加影响,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应急管理的完善。另外, ___力的 ___和契约化要求高效率、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能力和保障良好执行力的公共管理体制,这就促使地方政府不断提高公信力,增强社会凝聚力,从而使应急管理应

急权的“正当性”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针提出了新的要求[7]。

___:

〔1〕钟开斌.风险治理与政府应急管理流程优化[M].北

京大学出版社,xx.97.

〔2〕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

上海人民出版社,xx.134.

〔3〕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23.

〔4〕迟福林.警钟――中国:SARS危机与制度变革[M].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xx.56.

〔5〕阎良,翟昆. ___事件处理的理论与实践[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xx.67.

〔6〕李经中.政治危机管理[J].中国城市出版社,xx. 〔7〕李院林,陈国权.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实质与突破[J]. 中国行政管理,xx,(1):24.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与优势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与优势 人类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系统也越发变得脆弱,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也越发严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成为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受到重视,在中国亦是如此[1]。200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及一案三制的相继出台,确立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但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应急管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中央现有的应急管理体制看,当前的应急管理体制呈现高度分割化的特征,每一个部门只应对一个特定的行业或某种特殊的自然灾害,缺乏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这一切都表明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仍有待完善。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 1.应急管理主体部门的保护主义 应急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半实体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往往以各行政应急主体根据自身所管辖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来储备资源,同时通过各种力量来获得应急资源。在现有应急体制下,资源重复配置现象严重,各级政府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恰恰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在各部门为保各自的利益,在危机发生时又不愿意为了其他部门做出无私的贡献[2]。更为严重的是,当应急管理机制启动时,由于部门利益保护以及应急资源普遍呈分散状态,各部分的沟通阻塞不畅,从而使得资源凝滞,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使得应急效率降低。 2.应急管理权存在恶性滥用与扩张的风险 紧急状态下政府采取紧急对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正当的,而这种理由也正是应急管理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损害公民权利的原因。政府行政权力在应急管理中的使用,应当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举措[3]。也就是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为了保全全体公民的基本利益而通过某种特权的形式限制公民的自由与权力,不可避免要对公民某些权利和自由加以限制或剥夺,这种特权的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在现有问责与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应急特权很难保证只用于合理应急,如果滥用可能会从根本上侵犯与损坏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与应急管理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3.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很难实现问责制 通过几年的实践,行政问责机制的运行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然而,从政治文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看,应急行政问责尚没有健全的法治体系,问责仍然有着较强的应急性与随机性[4]。行政问责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很难实施。一方面,临时性应急管理机构有着较强的时效性,一旦其职责结束,就宣告解散,问责难度随之加大。另一方面,临时性的应急机构专业性较差,外聘人员往往流动性较强,缺乏对应急机构和流程的了解,无法较好地完成应急工作。而且,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现有的不同行政应急主体之间往往呈现出界面关系的模糊状态。 4.应急管理实用主义导向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法治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在现实社会中,实用主义与法治是一对矛盾共同体。目前为止,面对突发事件,我国政府多是依靠行政手段来应对危机,在这种方式下,法律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机构设置,政府及其综合协调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能地位、权力责任、经费来源以及公民在危机中的权利和义务都难以实施监管,管理带有明显的人治和实用主义的色彩,缺少了法律的约束和保障[5]。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优势 1.国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与应急法律体系初步成形 从应急预案角度来讲,《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已经基本完成。国家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

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 体育行政管理; 举国体制; 多元利益主体 中图分类号:G08- 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8207 ( 2007) 07- 0022- 02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07- 04- 08 黄凯( 1961—) , 男, 天津静海人,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体 “举国体制”, 即“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的体制, 它符合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情和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 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该体制表现出的政府对竞技体育资源高度垄断的性质及其结果, 也正在逐渐成为竞技体育向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的桎梏, 如何改革现行体制关系到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选择举国体制的历史必然性 举国体制是指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 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国家实施以政府为主导, 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 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 形成包括以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全运会为中心的竞赛体制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场经济方向转轨、体育管理体制整, 以及我国竞技体育规模不断不断提高,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程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盾和问题,暴露出一些与社会主不相适应的地方。概括起来, 主要( 一) 多元化利益格局的整合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依存的内外观的变化,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条件度基础不复存在, 个人利益无条件方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中央利益的同程度的裂变, 表现出利益主体多征在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的实员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形式的多样标一元化的矛盾、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在工作绩效评估上的差异, 二十世纪下半叶,我国之所以选择这种政府管理型 体制, 一方面, 我国体育基础较差, 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另一方面, 国家利益又迫切要求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 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国家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有效地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促使竞技运动水平迅速提高; 同时, 通过这样一个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将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加以有效利用, 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为适应国家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育系统在资源配置、发展空间等方根据举国体制运行的时代背景, 益的前提下, 兼顾个人利益、集体新形势下举国体制进一步提高运的一个现实问题。 ( 二) 社会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水平竞技体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际竞技体育大赛上取得好成绩, 育的既定目标。竞技体育国家办, 按照管理权力的归属,体育管理体制可分为政府能所决定的, 也是这项事业整体的 管理型、社会管理型以及处在这两种类型之间的结合型。以我国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情和体育目标而论, 我们没有实行社会管理型体育管理体制的条件与基础。结合型的体育管理体制在建国初期也曾实验过。但实践证明, 这种体育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中国体育发展前, 我国实际选择的是各级财政投门举办的单一发展模式。近年来,门也和少数高校、企业开展了一些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也进行了体上尚属试点性质。 的要求,因而于1952年正式成立了部级全国体育事业当前,这种单一的举办模式 领导机构— —中央体委(1954年改为国家体委) , 并采用了政府管理型的体育管理体制。这种体育管理体制实际上是受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体育诸因素制约影响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作为有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道路的制度设计, 在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运行中取调动社会机构办高水平竞技体育长期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竞技 看,竞技体育国家办在实现形式多元, 以利于在更大的平台上创好地发挥举国制度效力。 ( 三) 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有待行政管理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运行的, 举国体制在实际运行中的 得了辉煌的制度绩效,为国际体坛创造了竞技体育发场经济所要求的基本观念、原则、 展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然而, 随着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社会转型、我国的经济体制朝着市但这种关联更多的是被动的、不得是依靠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来配置

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启示_李雪峰

2013?2 51 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李雪峰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 [作者简介] 李雪峰,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 [摘要] 美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注重顶层设计,有关文件和方法工具实用性强,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 扎实,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关规程和实际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 应急管理规程体系 ;顶层设计;设想 [中图分类号] C931.2 [文献标识码] A 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或规范文件体系,是政府颁布的战略、框架、指南、手册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完善的规程体系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9?11事件以后,为了推进国土安全与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美国政府启动了以开发《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全国响应框架》等为核心的应急管理规程体 系建设工作,开发了大量工作指南、手册和应用工具,建设了信息化的规程及其应用工具共享平台,并通过财政支持等激励手段推动全国各地采用上述规程和应用工具。2011年,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应急 管理规程体系建设工作,其主旨是以全社会应急 应急管理 DOI:10.14150/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5641561.html,ki.1674-7453.2013.02.009

2013?2 52 管理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重新梳理有关规程(有400多人直接参与这项工作),力图建设一个更加整合、规范、有效的现代应急管理系统。 美国政府的上述工作的长处是注重顶层设计,有关文件和方法工具实用性强,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扎实,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关规程和实际做法;其不足是有关文件过于繁琐,有的文件变化过于频繁,使得地方难以适应。本文将重点探讨其规程体系建设的长处,并借鉴其做法,提出我国建设应急管理规程体系的思路。 一、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以政治要求为起点 无论是9?11后的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还是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规程体系建设,都是以总统政策令为起点的。 2003年,小布什总统签署《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要求开发《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全国响应框架》。紧接着,《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对于加强全国应急准备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这两个总统令为规范和整合全美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2011年,鉴于美国安全形势和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奥巴马总统颁布《第8号总统政策令》,明确提出要重构全国应急准备规程体系。在这一政策令中,较以往更加突出了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 (二)以能力建设为目标 美国注重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在《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于2007年颁布了《目标能力表》。表中提出37项核心能力,供风险评估、计划、培训、演练、工作评估等使用。这些能力分为5类。 通用能力:规划、沟通、社区备灾和参与、风险管理、情报和信息共享与传播; 预防(恐怖主义)领域能力:信息收集与识 别指标和警告、情报分析和生产、反恐调查和法律措施、CBRNE(化学、生物、辐射、核和加强型常规武器)检测; 保护领域能力: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粮食、农业安全和保护、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实验室测试; 响应领域的能力:现场突发事件管理、紧急行动中心管理、关键资源物流和分配、志愿者管理和捐款、响应者的安全和健康、应急公众安全、动物疾病紧急支援、环境健康事宜、爆炸装置响应行动、火灾事件响应支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危险材料响应与去污、公民疏散和临时安置、隔离与检疫、搜索和救援(陆上)、应急公共信息和警告、人员应急分流和入院前急救、民众照顾(住所、饮食和相关服务)、遗体管理、医疗需求激增的应对、医疗用品管理和分配、大规模预防; 恢复领域能力:建筑物损伤评估、生命线修复、经济和社会复苏。 《目标能力表》对每一项能力都有数十页描述,整个文本达588页。其中,针对每项能力都详细描述了其定义、产出、与《全国响应框架》中相关功能的关系、对完成相关任务的贡献、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流程图等。 2011年,在《第8号总统政策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颁布了新的战略指导性文件——《应急准备目标》,其中又提出了与前述27项能力大同小异的31项应急管理能力目标。 (三)以机制建设为核心 2004年,在《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颁布了《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该文件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权威地阐述全美应急管理机制的规程。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突发事件指挥系统》文件更是日益成为全国通用的指挥体系标准。此外,《全国响应框架》则具体规定了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联邦层面的响应机制。 2011年,为了加强应急准备工作,《第8号总统政策令》把应急准备工作重新定义为5个方面:预防、保护、减除、响应、恢复,并要求针对每 应急管理

举国体制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研究述评 摘要:体育领域中存在的种种现象都可以归结到体育体制的问题。本文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对我国现存的竞技体育体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体育体制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1我国体育体制的历史沿革和改革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十分落后,要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发展体育事业,就必须有相应的体制做保证,举国体制山此而诞生。此后的几十年,政府包揽了体育发展的一切事务。改革开放使举国体制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此后的20年里,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三大赛事上共获得1千多个世界冠军,创造和超过上千项世界纪录,产生了一批批世界级优秀运动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旧体育体制改革也在酝酿之中1986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国家体委又颁布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1995年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1997年国家体委撤消了综合竞技司而改为单项运动管理中心。199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体育行政机构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尽管改革也使体育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集权垄断型的发展高水平竞技运动的体制,因为在夺取金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还难以用更合适的制度可以取而代之所以改革并没有触及体育体制的实质,反而得到了加强和巩固,成为体育体制改革的最大难点。 2关于竞技体育中的“举国体制” 2.1举国体制的概述 “举国体制”特指中国体育领域的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萌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下达体育发展目标与任务,以计划手段按其目标与任务配置体育资源,以国家财政支付体育经费。政府逐级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区划代表队竞争赛制与运动队层级训练选拔体制是这一体制的主要内容。 “举国体制”中的“国”实为国家权利的执行者一政府,举国之力即是举政府之力。尤其是举中央政府之力。 “举国体制”成为耳熟能详的名词,并非始于其发挥最大作用的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而是在中国迈入第十个五年计划之后的改革关键期——2000年。 这一年中国体育从悉尼奥运会满载而归,“举国体制”被确立为最大的功臣。自此,“举国体制”反复曝光于政府文件、官方表态和媒体报道,也引发了包括体育界人土在内的各方争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它的现实意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和未来走向上。 对于“举国体制”的历史地位,发表观点的各方,无一例外地给予了正面评价,举国体制在中国成长为国际竞技强国的历程中功不可没。 2.2对“举国体制”的几种认识 对“举国体制”的认识可归结为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立场: 其一,坚持改良论:认为“举国体制”不可或缺。有入主张,在原有形成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系尚未彻底破裂、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形成的过渡时期,继续坚持“举国体制”的优势,是从国情出发,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发展竞技体育的基础,也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不少人提出类似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做好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经营活动中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2.应急管理原则 2.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2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3 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2.4 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处置措施科学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 2.5 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3.应急管理机构 3.1领导机构 公司在总经理领导下,由公司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3.2办事机构 公司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兼职),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3工作机构

公司相关部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4. 运行机制 4.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完善预警机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4.1.1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广播、信息网络、警报器、大声呼叫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4.2 应急处置 4.2.1 事故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同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必要时可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2.2 先期处置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4.2.3 应急响应 4.2.3.1对于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后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生产安全事故,要及时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4.2.3.2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4.2.4 应急结束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指挥机构宣布应急结束。

博物馆规章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加强博物馆的管理,繁荣首都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博物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博物馆是指收藏、研究、展示人类活动的见证物和自然科学标本并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机构。 第三条博物馆应当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素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第四条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行政区域内博物馆工作。区、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博物馆的监督管理工作。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博物馆进行管理。 第五条市和区、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发展博物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发展与保障 第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博物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发展博物馆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第七条本市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博物馆,优先发展填补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地区文化、行业特点的专题性博物馆。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本级政府兴办的博物馆的事业经费,并逐步增加投入。其他的博物馆的主办者应当保障博物馆正常业务活动经费。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博物馆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学生的公益性活动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第十条博物馆可以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博物馆事业。博物馆可以依法开展符合本馆特点的经营活动,接受损赠、资助。经营活动的收入或者接受的捐赠、资助应当全部用于发展博物馆事业。 第十一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博物馆捐赠或者以其他形式提供资助。捐赠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二条博物馆享有名称专有和依法征集、采集藏品的权利。 第三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具有固定的馆址、展览场所和库房,展览场所的面积与展览规模相适应并适宜对外开放; (二) 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 (三) 具有与本馆性质相符、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成系统的藏品; (四) 馆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两年以上博物馆管理工作经验,或者在相关领域有专长; (五)具有与博物馆主要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对本馆藏品的研究有专长;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文件————————————————————★———————————————————— 应急救援分级指挥职责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照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应急响应的不同,将突发事故分为三个等级:一般事故、一级事故、二级事故,按照不同的等级,成立相应的分级指挥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指挥地点:事故发生所在部门、车间 指挥:车间主任全权负责进行指挥调度、车间副主任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开展抢救工作; 2、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确保事态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3、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4、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一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部地点:设在生产调度室 总指挥:生产部长全权负责、安全部长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实施事故紧急救援预案; 2、负责现场的人员配备、物资供应、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的岗位部署; 4、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5、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成员:各车间主任,负责落实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具体如下: 1、积极实施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2、积极提供本车间可利用的救援物资; 3、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展开救援工作; 4、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避免人员伤亡、事态进一步蔓延。

维修、电工:为现场突击力量,要确保救援工作有效展开。 1、负责保障救护所需设备的及时到位; 2、负责切断尚有危险隐患区域的电气设施; 3、救援工作结束后,及时抢修损坏,尽快使之恢复使用; 各车间救援小组:由车间主任根据指挥部意见,抽调各自车间的骨干力量,积极执行车间主任发布的救援指令; 医疗组:负责现场伤员的转移及紧急救治工作。 (3)二级重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董事长全权负责、总经理协助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6、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 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统计; 9、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 2012.12.01

应急管理概论

第一篇总论 ★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灾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特征 (一)突发性和紧急性 (二)严重性 (三)不确定性 (四)社会性 (五)同时涉及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我国突发事件分为 (一)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难 (三)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或者是几类的复合,最为严重的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危机。 ★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 突发事件等级 1级(特别重大)红 2级(重大)橙 3级(较大)黄 4级(一般)蓝 ★突发事件分级的影响因素 (一)突发事件的客观属性 (二)突发事件作用对象的承受能力(三)社会整体对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 ★突发事件分级的重要性 事件的级别水平将直接决定了预警信息的发布水平、预案的启动级别、响应级别、处置规模与手段的抉择等诸多问题 ★中国突发事件的分期 (一)酝酿期:预防与应急准备(二)爆发期:监测与预警(三)缓解期:应急处置与救援 (四)善后期:事后恢复与重建 ★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里程碑一: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 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 里程碑二:2004应急预案编制年 2004年1月,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 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预案工作会议; 里程碑三: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 4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 里程碑五: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年 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里程碑六:2008年大考之年 汶川地震 北京奥运 ★应急管理的内涵 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和社会安全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 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应急管理的外延 (一)应急管理重在思想而不单是手 段 (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应急管理的研究视角 (一)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的视角(二)公共关系与传播学的视角 (三)心理学的视角 (四)社会学的视角 (五)政治学的视角 (六)信息管理学的视角 (七)法律视角 (八)自然科学视角 ★应急管理

博物馆,规章制度

博物馆,规章制度 篇一:博物馆规章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加强博物馆的管理,繁荣首都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博物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博物馆是指收藏、研究、展示人类活动的见证物和自然科学标本并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机构。 第三条博物馆应当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素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第四条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行政区域内博物馆工作。区、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博物馆的监督管理工作。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博物馆进行管理。 第五条市和区、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发展博物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发展与保障 第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博物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发展博物馆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第七条本市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博物馆,优先发展填补博

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地区文化、行业特点的专题性博物馆。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本级政府兴办的博物馆的事业经费,并逐步增加投入。其他的博物馆的主办者应当保障博物馆正常业务活动经费。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博物馆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学生的公益性活动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第十条博物馆可以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博物馆事业。博物馆可以依法开展符合本馆特点的经营活动,接受损赠、资助。经营活动的收入或者接受的捐赠、资助应当全部用于发展博物馆事业。 第十一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博物馆捐赠或者以其他形式提供资助。捐赠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二条博物馆享有名称专有和依法征集、采集藏品的权利。 第三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馆址、展览场所和库房,展览场所的面积与展览规模相适应并适宜对外开放; (二)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 (三)具有与本馆性质相符、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成系统的藏品; (四)馆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两年以上博物馆管理工作经验,或者在相关领域有专长; (五)具有与博物馆主要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对本馆藏品的研究有专长;

辩论赛举国体制利大于弊总结陈词

感谢主席,很高兴由我来为本场辩论作总结陈词。 首先,纵观整场辩论,对方辩友一直在告诉我举国体制有何其何其多的弊端,有何其何其多的毛病,是,我方的确承认由于部分过程实施方法不当,举国体制的确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是不是要拯救一个患了肺炎的病人就必须切除他的肺,要拯救一个患了脑血栓的患者就切除他的脑呢?显然不是。举国体制虽然在现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体制本身带来的,而是体制的实践过程不当带来的。既然不是制度本身的根本性问题,又何必通过废除体制这种极端的措施来解决呢?对于一个有病在身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对症下药,积极救治,而不是通过将他杀死来解决问题。 其次,对方辩友在整场辩论中一直在大谈废除,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如果废除举国体制会怎样呢?我要遗憾的告诉对方辩友,在废除举国体制之后,你再也不会见到下一个王楠了,因为她出生在辽宁抚顺一个下岗工人之家,如果不是举国体制发现了她有打乒乓球的天赋并将她吸纳入体制内,她的家庭连一把球拍也无法为她购买。你也将再见不到下一个殷剑了,因为她这个来自西南小渔村的渔家姑娘承受不起帆板运动每天动辄上千元的成本投入啊!废除了举国体制,体育运动的世界就完全变成了有钱人的舞台,千千万万像王楠,像殷剑一样天赋异禀的运动员只能一边感叹着自己上辈子没有投好胎,一边将追求体育精神,超越运动极限的梦想默默埋葬啊!看到此情此景,对方辩友还要继续坚持废除举国体制吗?对方辩友还要埋葬多少贫穷人家的孩子对于体育的梦想呢?从苏联举国体制转为市场体制的俄罗斯,迎来的是优秀运动员的大量流失,体育事业的巨大滑坡。曾经苏联国旗飘变各大赛场,而如今,俄罗斯连奥运奖牌榜的前五名也进不去了。 最后,对方辩友还提到,举国体制中有很多运动员未能打出成绩,同时失去了发展其他事业的能力。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在长年的训练中,我们赋予运动员的就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么?显然不是,在举国体制的训练体系下,运动员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处于一个团队之中,由此而训练出的与人协作的能力,培养出的自我提升的能力,还有对于胜利最迫切的渴望,在哪一行哪一业又不能发挥作用呢?体操王子李宁成功转型为著名企业家,乒坛皇后邓亚萍成功转型为社会政治家,这难道不是我们长年体育训练赋予运动员人格塑造的作用吗?同时,举国体制是一套严密而完备的机制,是对运动员一种从选拔到退役的彻底保障。集全国之力,对退役运动员进行统一职业教育与转型规划,甚至发挥其长处,由国家将其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是不是比市场体制中的单打独斗可靠呢? 没有举国体制,就没有我国体育今天的辉煌成就,就没有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一次次的升起,就没有义勇军进行曲在五洲四海的一次次回荡。举国体制有其弊端,但这种弊端是可以通过改革来逐步解决的。利处无可取代,弊端可以规避,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运动员培养的举国体制不应废除!: 方案二:最后,对方辩友还提到,举国体制投入了大量资金却回报甚少。什么叫做少?136枚奥运金牌是少吗?3467个世界冠军是少吗?由于运动员们出色表现而激发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是少吗?我们为何要培养运动员,就是要让他们去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风采并由此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祖国的热情。一旦这种建设祖国的豪情被激发出来,所创造出的财富又何止那投入的区区两百个亿呢?运动员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大使,他们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对外形象,耗费金钱来维系我们的民族荣誉,展示我们的民族风采,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难道有错吗?如果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我们的三军仪仗队,八一飞行表演团同样耗资巨大,是不是也都应该撤销呢?

以大部制理念构建统一的灾难应急管理体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5641561.html, 以大部制理念构建统一的灾难应急管理体制作者:于海艳袁泉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5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中国政府针对灾害的管理已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但 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由于各机构针对特定灾难的分散管理模式,导致各层级各部门在整体反应上职能不清,协调性差。我国2008年开始推行大部制机构改革,而大部制理念与应急管理方面的体制需求正好吻合。以此为初衷,在我国目前的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能的基础上,与大部制理念相结合,探索我国新的应急管理体制。 关键词:应急体制大部制统一管理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而面对种种变数,我们不可能将一切隐患消除,所以我们的应急管理能力对于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是实现高水平、高效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我们所要面对的公共危机种类越来越多,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扩散速度越来越快,复合型机越来越多,针对这一趋势,提升综合应对能力成为急迫需求。 2008年,中国启动了以“大部制”为核心的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所谓“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大部制理念与我国目前提升应急管理体制的综合性应对能力完全吻合。 一、我国灾难应急管理体制现状 体制是指组织模式和主体相互权力关系的正式制度建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为完成法定的应对公共危机的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功能的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和行政职能。① 目前,我国的应急管理模式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 我国实行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应急管理的体制模式,国务院是全国应急管理责任主体和最高行政领导机构,遇到重大公共危机,通常是启动非常设指挥机构,或者成立临时性指挥机构,由国务院分管领导任总指挥,以国务院对口主管部门为主负责预防和处置工作,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参与配合。需要多部门协作的经常性危机应对,在主管部门设立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牵头协调。国务院各职能部门中负责有应急管理的机构为了应对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危机,分 别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专业应急队伍。2005年末国务院在国务

博物馆管理制度

博物馆管理制度

安全保卫暂行管理制度 (一)安全保卫的组织领导 一、博物馆建立由馆长牵头、以保卫科为骨干、其他科室人员共同参加的安全保卫领导组。领导组暂由×人组成,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全馆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博物馆设保卫科,具体负责全馆的文物展品、展厅设施设备的安全,保证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行。 三、安全保卫领导组和保卫科要随时与文化艺术中心管理处保卫科联系,同时要取得城区派出所和县公安局及消防部门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和指导。 (二)安全保卫的主要职责 一、有秩序地组织游客进入展厅,维护展区正常秩序,监督游客文明参观,防止各种事故发生。 二、保证各展厅全部文物展品及全部公共财物的绝对安全。 三、维护游客的正常秩序和人身安全。 四、维护博物馆全馆工作人员在正常情况下的人身安全。 五、在防盗、防火和防止各种事故的前提下,随时注意发现隐患,消灭隐患。 六、宣传安全知识,制定安全设施。 (三)保卫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无不良嗜好。 二、乐于奉献,先公后私,关心群众,尊老爱幼,具有见义勇为的精神。 三、积极学习,勤劳朴实,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艰苦奋斗精神。 四、积极锻炼身体,具有一定的防卫技术本领和应急能力、应变能力。

保卫科科长岗位职责 一、负责全馆上下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保证展厅、文物仓库和办公区的绝对安全。 三、保证游客参观的正常秩序和人身安全。 四、经常组织保卫人员学习有关博物馆知识、文物旅游、消防等各种有关安全的法规条例。 五、建立保卫人员值班和请销假制度,合理安排保卫人员的正常轮休。 六、做好游客高峰期和节假日期间的检查巡逻工作。 七、负责博物馆的全部安全保卫工作。 保卫科副科长岗位职责 一、协助科长搞好全面工作。 二、负责博物馆的安全工作和本科室的日常事务。 三、配合科长维护游客的正常秩序和人身安全。 四、定期组织保卫人员进行消防、军事技能等业务培训。 五、负责保卫警具的管理。 六、配合科长搞好查岗工作,督促各区域保卫人员的岗位执勤。 七、处理突发事件和领导安排的各项其他工作任务。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 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的出台使得政府公共事件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2006年3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一

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利大于弊

今天,我们看到举国体制的实施产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历史成就,被称为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它既是振奋民族精神和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情国力的客观要求。 一百年前,国人被西方列强嘲笑为“东亚病夫”,一百年后,我国在自己的首都成功举办了一场令世人瞩目的高水平奥运会,并且夺得奖牌榜第一的位置。这些成就从何而来的呢?可以说举国体制功不可没!可以看到,奥运赛场上,有中国体育健儿参与的项目就会吸引全国人民的关注,甚至连六七十的老太太,每当提起中国奥运,也能眉飞色舞说上几句。每当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义勇军进行曲,澎湃的爱国主义就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激荡,极大的激发了海外华人华侨和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这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在政治上,著名的“乒乓外交”,正是为举国体制下的中国乒乓球代表队所开启,从而打开了 中美建交的大门。同时,在举国体制 的大背景下,我国成功的恢复了在国 际奥委会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合法 席位,解决了台湾问题。 其次,举国体制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被很多西方国家当作“中国模式“加以研究,同时,这又是应对国际竞技体育竞争加剧的有力武器。随着 竞技体育的系统化、科学化趋势加强,竞技体育的参与人群变成了运动天才,而高水平运动员的身后则是一支专业 化的保障队伍,统计数据表明,一个 专业体育运动员平均要10年的时间锻炼,可想,如果没有举国体制,那么 起步晚、底子薄的中国竞技体育怎能 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怎能赶上不在 同一起跑线上的西方国家?怎能使得 中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而辉煌的成 绩表明举国体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是中国竞技体育的必然选择,这也是 由竞技体育的特殊性所决定。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本着“健全体制、完善体制、夯实基础、主动预防、积极救援”的原则,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应急管理制度。 一、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度 1、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责任制,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同时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 2、公司分管副职协助总经理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 3、生产技术部参与总经理组织的应急预案编制、会审、修订。 4、安全监察部负责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负责检查、监督煤矿应急演练、应急保障和应急知识培训工作。 4、调度室负责传达指挥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应急救援的有关事宜。 5、机电运输部负责监督煤矿应急救援时供电、防、排水系统的维护及检修,确保设备完好。 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一)公司成立应急指挥中心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安全、生产、机电副总经理 指挥部成员:调度室安全监察部通风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地测防治水部机电运输部等部门负责人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调度室。 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1、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2、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组织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3、批准成立现场抢险指挥部,批准现场抢险方案;办公室负责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人员到应急指挥中心集合;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抢险救灾人员赶赴现场。 4、报告上级机关和地方政府,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况。 5、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根据事态发展,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7、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的关系。 8、适时发布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公布社会。 9、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批示,对内通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10、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三、应急预案编制 1、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公司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计划、编制任务、职责分工,保证整个预案编制工作的实施。 2、编制应急预案前,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