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斜屋面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最终版)

斜屋面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最终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2.1.工程概况 (1)

2.2.屋顶层高支模概况 (1)

2.3.高支模施工特点及施工关键点 (1)

三、模板及支顶系统设计 (2)

3.1.模板支撑系统的选型 (2)

3.2.支模系统 (2)

3.3. 150mm厚楼板模板支顶 (5)

3.4. 200x400梁模板支顶 (7)

3.5.双梁部位 (9)

四、施工顺序 (9)

五、主要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9)

5.1.高支模施工 (9)

5.2.混凝土浇筑 (12)

六、安全设施和管理措施 (13)

6.1.安全设施 (13)

6.2.安全管理机构 (13)

6.3.安全管理与监控 (13)

6.4.监测方案 (15)

七、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6)

7.1.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 (16)

7.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 (16)

7.3.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 (17)

八、梁板模板支顶计算书 (17)

一、编制依据

工程设计图纸;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设部省、市有关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和文明的规定。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G型别墅5~9×D轴客厅为架空层,标高为6.7m层结构梁支模高度为6.735m;斜屋顶层支模最度高度为9.535m,模板支撑在首层结构板上(标高为-0.035m,板厚为140mm,砼强度等级为C25),支模面积76.3m2。其梁截面为200×500mm、200×1000mm,楼板厚120mm和140mm。

F型别墅5~9×D轴客厅为架空层,斜屋顶层支模最度高度为6.735~8.596m,模板支撑在首层结构板上(标高为-0.035m,板厚为120mm和150mm两种,砼强度等级为C25),支模面积73.05m2。其梁截面为200×650mm、200×1000mm,楼板厚130mm。

2.3.高支模施工特点及施工关键点

特点:本工程高支模主要为斜屋板高支模,梁截面不大,层高为6.753mm~8.596mm,考虑斜板受力容易失稳,故拟采用全钢管支模体系,斜面增加对顶钢管支撑在已完成的二层砼梁板上。

施工关键点:①钢管经多次使用变形较大,但必须选用符合要求的作为支撑主立杆钢管;②斜面增加对顶钢管支撑在已完成的二层砼梁板上;③本层柱必须先浇筑,

测。

三、模板及支顶系统设计

3.1.模板支撑系统的选型

梁板的模板均采用18厚夹板,均用50×100木枋作龙骨,用Φ48×3.0钢管配可调托作支顶,水平拉杆、剪刀撑均采用Φ48×3.0钢管。

其中:木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m=13.00N/mm2,抗剪强度fv=1.4 N/mm2;Φ48×3.0钢管截面积4.24cm2,惯性矩I=10.78cm4,截面模量W=4.49cm3,回转半径i=1.59cm,每米长质量为3.33kg/m,钢材强度设计值为205 N/mm2。

3.2.支模系统

本工程屋面坡度≤30度时,可采用单面模板支模,此法如同平板单面支模。模板支撑架除按照一般支撑架要求(如模板板缝和刚度等)搭设外,还要增设斜撑以防浇捣坡屋面混凝土时水平分力作用使屋面结构发生变形,整个支撑体系对顶在已完成的二层砼结构梁板柱上。支模体系剖面图如下:

斜屋面高支模剖面图

G型支模钢管布置图

F型支模钢管布置图

3.3.140mm厚楼板模板支顶(120mm、130mm厚楼板同此方案)

楼板底模模板18mm,第一层龙骨采用单枋b=50mm,h=100mm,间距350mm;第二层龙骨采用双枋b=50mm,h=100mm;钢管横向间距1200mm,钢管纵向间距900mm,立杆步距1.50m(详见支顶平面布置图)。

在离地面均200mm处设一道纵横扫地杆,并在梁跨中位置沿脚手架的垂直高度1.5m设置纵横水平拉结钢管(φ48×3.0mm)。当支模高度超过8m的,需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纵横拉结钢管两端在已浇筑完成的地下室砼侧墙或柱侧面上顶紧,保证支模体系的稳定性。立杆底架立在铁垫脚板或双排木枋上。板底下设钢管剪刀撑,尽量将斜钢管垂直支顶在斜屋面上,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控制在45°~60°之间,剪刀撑宽度不少于4跨且不少于6m,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

所示:

3.4.200x1000梁模板支顶

第一层龙骨50×100mm木枋@300mm,第二层龙骨50×100mm双木枋@900mm;钢管纵向@900mm,钢管横向@900mm,底模厚度18mm;竖肋50×100mm木枋@300mm,对拉螺栓1排φ12,横向间距600mm,采用双钢管作为横檩,用蝴蝶扣与对拉螺栓联结,侧模厚度18mm。(详见支顶平面布置图)

在离地面均200mm处设一道纵横扫地杆,并在梁跨中位置沿脚手架的垂直高度1.5m设置纵横水平拉结钢管(φ48×3.0mm)。当支模高度超过8m的,需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纵横拉结钢管两端在已浇筑完成的地下室砼侧墙或柱侧面上顶紧,保证支模体系的稳定性。立杆底架立在铁垫脚板或双排木枋上。梁底下设钢管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控制在45°~60°之间,剪刀撑宽度不少于4跨且不少于6m,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多功能脚手架上。梁支模大样可参见下图所示:

3.5.双梁部位

G型屋顶部分为为双梁,此部分梁分两次支设。上部折梁待下部水平梁及砼浇筑完后,再进行搭接支设模板。

四、施工顺序

在施工安排上,采取先施工混凝土柱,再安装满堂红支顶体系,这样,可利用已完成的柱作为水平拉杆的支撑平台支座,从而达到限制高支模体系水平移动的目的。

将梁位置及钢管支顶位置放线在地面上并定好水平控制标高——梁板竖向支顶安装(含纵向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钢管脚手架项托板上——梁底模板安装——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钢管脚手架项托板上——楼板模板安装——模板支顶的验收——梁钢筋绑扎——楼板钢筋绑扎——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松下钢管脚手架可调顶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钢管支顶。

五、主要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5.1.高支模施工

(1)、脚手架安装要整齐划一,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有保证其稳定的支撑系统。

(2)、钢管支顶安装时,立柱应采用对接方式,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立柱之间对接必须加扣夹牢固好,以保证垂直度和力的传递。

(3)、支顶安装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

(4)、必须离地面不大于200mm处加设纵横扫地杆。

(5)、顶托螺杆伸出钢管长度不得超过200mm。

(6)、纵横水平拉杆与立杆交替设置,并用扣件连接。

(7)、钢管支顶的搭设要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剪刀撑、横向斜撑的搭设应随立杆、横向和纵向水平杆等同步,水平拉杆要与已浇注的混凝土柱顶紧,以增强水平方向的稳定性。

(8)、剪刀撑斜杆搭接长度不少于1m,要求不少于2个扣件连接。

5.1.2.梁板模板安装

(1)、梁模板的安装:先在楼面上弹出轴线、梁及支顶安装位置控制线,然后按设计标高调整钢管支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50mm×100mm双木枋,固定后在木枋上安装梁底龙骨,龙骨采用50mm×100mm 木枋。龙骨安装完成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考虑到梁跨度均>4m,梁底模板按跨度0.1%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梁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200x1000梁侧模板在中部加Φ12穿梁对拉螺栓(具体详见梁模板支顶大样图)。

(2)、楼面模板的安装:通线调整钢管支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在可调顶托托板上架设50mm×100mm双木枋(大龙骨),固定后架设小龙骨(50mm×100mm木枋)然后在小龙骨上安装模板,当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按跨度0.1%起拱。

5.1.3.模板支顶安装质量保证措施

(1)、在高支模安装前,要对高支模的各种材料需进行严格检验,尤其是钢管、扣件、可调托以及木枋等,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钢管统一严格选用∮48×3.0以上,其质量符合GB/T700《碳素结构钢》中Q235-A级钢的规定。使用前必须经检查无严重锈蚀,无弯曲变形。扣件材质必须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要求。现场木枋要剔除已使用较多次数,枋身比较陈旧的,尽量选用截面大小符合,枋身比较结实的。

(2)、本高支模的钢管搭建在已浇注的混凝土板表面上,承载面的混凝土楼板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才允许进行下一个楼面梁板的钢筋安装。

(3)、模板应拼缝平整严密,拼缝位置下面必须要有次龙骨支撑并钉牢。拼缝处

(4)、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

(5)、

5.1.4.模板拆除

(1)、高支模支架拆除必须提供混凝土的强度报告,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报告为依据。在梁板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模板支撑体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验证确认不再需要,并经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拆除。

(2)、拆模时间: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除;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下列强度以后,始能拆除。

拆除下部支柱。

(4)、拆除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支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6)、拆除顺序:先松开顶托,然后按照先支的后拆,先拆主承重模板后拆次承重模板的顺序拆除模板和支撑体系。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

里的顺序进行。梁、柱模板在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损坏时方可进行拆除。先拆除斜撑,再拆模板连结螺栓及附件,应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之与混凝土分离。

(7)、在拆除过程中,支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当必须超过两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巧拆底模,严禁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

(8)、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支架拆卸到相关的立杆时方可拆除。

(9)、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10)、模板拆除应按规定逐次进行,不得采用大面积撬落的方法,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各拆除的模板、支撑、连接件等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应用槽滑下或用绳索系下。不得留有悬空模板。

(11)、对于有后浇带的梁、板模板应独立设置支顶体系,待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才进行拆模。

(12)、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配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

5.2.混凝土浇筑

(1)、本工程采用单面支模法:即在支底模和钢筋绑扎后,将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拍到模板上,在确定浇筑混凝土的流向后,由下而上对称坡面同时进行,采用人工敲打使混凝土稍密实,并用振动棒振捣,再将滑移下坠(可每隔1.5m设1道钢板横挡来防止)的混凝土刮回上面,最后用小型平板振动器振捣2~3遍。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振动器的行进速度和时间,利用混凝土初凝前逐渐形成的强度,防止浇筑上段混凝土重心下移而造成下段混凝土表面凹凸,因此在每段混凝土浇筑时既要留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又要防止混凝土在初凝前形成冷缝。最后用电动抹刀将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以减少收缩裂缝和增强防水效果。此法宜采用坍落度12~13cm的混凝土,但受到坡屋面坡度大小、模板光滑度和坍落度大小等因素影响,无法正常进行振捣,故浇筑质量不易保证。

(2)、墙、柱砼的浇筑:砼浇筑顺序是先墙柱、后梁板,本工程墙、柱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墙、柱砼一般用混凝土泵按需要接泵管浇筑,浇筑时严格执行循环分层浇筑。控制浇筑速度ⅴ≤2m/h,每层约0.5m高,卸料高度超过2m时,则采用串筒或溜槽。砼浇筑时要求铁工检查钢筋保护层,及时对偏差过大的部位进行调整。浇筑完成后清理干净板面上的砂浆,严禁用清水冲洗(水会流到柱头,对柱砼有严重的影响)。

(3)、梁、板砼的浇筑:板砼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用刮尺抹平。刮平过程中,混凝土面要饱满,不能留有小凹洞,初凝前可用磨板将面层粗磨一次,快要收水干硬时,再细磨一次。梁板砼的振捣:梁、板砼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或平板式振动器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振动棒应垂直插入,并插入到尚未初凝的下层中50~100mm,以使上下层相互结合。振动棒插点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应“快插慢拨”。振捣时间一般每插点约为20~30秒,见到砼不

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作业中要避免将振动棒触及钢筋、模板等。平板式振动器振捣砼,应使平板底面与砼全面接触,每一处振到砼表面泛浆,不再下沉后,即可缓慢向前移动。

(4)、混凝土入模温度必须控制在30°以内,坍落度应控制在140±20mm,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控制在2.5h内。若遇混凝土临时间断处超出初凝时间仍未能接合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接合处及时浇上适量混凝土以推迟接合处的初凝时间,保证接合缝的接茬。

(5)、混凝土养护:柱身养护采用覆盖麻袋并经常淋水保持麻袋湿透。楼地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4h内采用覆胶膜或麻袋等淋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在已浇筑混凝土强度大于1.2N/mm2,方可在其上进行施工作业。

六、安全设施和管理措施

6.1.安全设施

(1)、在梁支架顶下数第一道纵横水平杆设置工人作业平台。靠近梁旁处用作为检查通道,用钢棚板铺设,其余支架顶层用蒿竹满铺,所有作业层下设兜底网。

(2)、高支模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以供作业人员使用,不得从支撑系统爬上爬下。

(3)、大梁支顶底下设置低压照明灯,以方便施工人员通过和质检人员对支顶的检查。

(4)、在操作层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灭火筒)。

6.2.安全管理机构

(见组织架构)

6.3.安全管理与监控

本工程高支撑模板体系施工的安全隐患主要为:防坍塌、高空坠落。其主要措施为:

(1)、高支撑模板的技术方案必须经企业的技术和安全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盖章才能实施。

(2)、施工前必须明确高支撑模板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项目现场要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方案执行,确保施工安全。

(4)、工人必须持证上岗,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5)、操作层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限载2kN/m2),不得超载,不得在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件;并设置限载警示牌。

(6)、雨天作业要有防滑措施和避雷措施。六级以上大风雨,必须停止施工作业。

(8)、在支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护。

(9)、用电安全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执行。

(10)、模板支顶安装:

1)、钢管或钢管底座应准确放置在定位线上,不得悬空;

2)、支架立杆要垂直,纵横向水平杆要平整。立杆应尽量采用通长钢管。

如需接管,接头要错开,不在同一步距内,立杆口必须按规范对接,

确保架体垂直度。相邻的两根纵向水平杆的接头要互相交错,接驳口

必须按规范对接。

3)、各种连接构件要扣接牢固,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在40~65N·m 之间,以防构件未能有效承力或构件破坏,搭设完成后应用扭力矩扳

手随机均布抽样检查,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直到合格为止。

4)、各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部分均应大于100 mm,以防杆件滑落。

5)、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完毕,必须填写模板验收记录表,经企业质安部门分段或整体验收合格,并悬挂验收标识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6)、在支顶安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在支顶长向两旁设临时斜抛。安装时要待其安装完毕且核实无误后才全面予以固

定。

7)、模板安装完后,应认真检查支顶是否牢固、模板应清扫干净。并必须经现场监理人员及质安部检查合格后并按规定办理专项验收才能进

行混凝土浇筑。

8)、模板必须支撑牢固、稳定,不得有松动、跑模、超标准的变形下沉等现象。

9)、混凝土浇筑时,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

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将施工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10)、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材料、机具与工具过于集中堆放,在任何情况下模板立柱承受的荷载均不得超过荷载设计

值。

11)、支撑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应在适当地方挂设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支模底下,并指定专人进行监护。

(11)、模板支顶拆除

支顶架的拆除前应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并应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

1)、模板支顶应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且混凝土强度报告已出,并经有关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才能拆除。

2)、支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3)、在支顶拆除过程中,应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在支顶长向两旁设临时斜抛。

4)、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5)、在拆除过程中,支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当必须超过两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

6)、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6.4.监测方案

根据广州市有关高支模体系的规定,准备在现场采用钢尺、线锤、水准仪和经纬仪对高支模系统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测。支架体系的沉降、位移观测方案如下:由于本工程为坡屋顶高支模体系,故主要观测框架梁的水平位移和沉降;

由于本工程的模板支顶采用扣件钢管脚手架,间距较密,且框架梁在建筑物内部,采用的观测设备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此本工程的沉降观测采用了线锤+钢尺的形式来测量其沉降值、位移偏量;

观测的基准点设置在建筑物外围,测量时将基准点引测至建筑物内。

(1)、观测点布置:

本工程高支模的位移观测点主要设在坡屋顶最高处的框架梁上;沉降观测点主要设置在主框架梁(200×1000mm),其中每条主框架梁的跨中设置一个观测点。

(2)、观测方法:

将观测基准点引测至一个约50cm高的角钢上,并将其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测量时,用钢尺测量线锤、焊接钢筋的标高,并在角钢上作原始标记;

由于建筑物不高,水平位移观测可在附近的建筑物上设置经纬仪监测坡屋顶最高点的位移情况。

测量时间:模板的沉降测量由专人专职负责。在开始浇筑前测量一次,记录此值并以此值为初始值;在浇筑时,每隔30min测量一次,并与初始值相对比,得出沉降、位移量;浇筑完成后,每隔1h观测一次;模板的沉降测量到浇筑完成后12h后结束。

(3)、监测预警值:

大梁支架沉降预警值为18mm;

支座沉降量预警值为10mm;

支架位移预警值为18mm。

(4)、注意事项:

对焊接钢筋、线锤、标示角钢做好保护,并挂好警示牌,防止人为破坏。

当沉降量超出预警值时,立即通知作业人员进行疏散,并通知相关部门人员来处理。

七、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7.1.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

组长:王海峰电话:156********

副组长:石碰泉电话:139********

组员:杨彬彬、康建平、康志跃、魏秋强、魏来发、庄文超、康建逃、刘锦树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及事故应急救援组组长,由应急救援组长指挥对伤员立即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本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及请求救援。7.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1)、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

结扎在大腿上1/3处。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

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7.3.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

(1)、当支模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倒塌、坍塌,不要慌张,保持镇静,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方向及受影响的位置,有序指挥员工疏散。

(2)、在坍塌过程中不要盲目抢险,有危及用电安全的,应立刻切断电源,确认未有继续坍塌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救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3)、现场急救处理:

1)、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挤压综合症的发生。

2)、伤肢制动,可用夹板等简单托持伤肢。

3)、伤肢降温(避免冻伤),尽量避免局部热缺血。

4)、伤肢不应抬高、按摩或热敷。

5)、如果挤压部位有开放创伤及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加压,除有大血管断裂外不用止血带。

6)、迅速转往医院。

(4)、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保护事故现场。

(5)、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八、梁板模板支顶计算书

140mm厚楼面模板支撑计算书

工程名称:广州珠江国际城首期住宅A5区、A6区、A7区工程

1.计算参数

结构板厚140mm,层高9.54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

18mm;板弹性模量E=6000N/mm2,木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

=11.70N/mm2

m

(考虑到市面材料规格不足,抗弯强度按标准值×0.9计算),顺纹抗剪强度

f

=1.40N/mm2 ;支撑采用Φ48×3.0mm钢管:横向间距1200mm,纵向间距900mm,支撑v

立杆的步距h=1.50m;钢管直径48mm,壁厚3.0mm,截面积4.24cm2,回转半径i=1.59cm;

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弯强度f=184.50N/mm2(考虑到市面材料规格不足,

=125.00N/mm2。

抗弯强度按标准值×0.9计算),抗剪强度f

v

2.楼板底模验算

(1)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计算宽度(m) 板厚(m) 系数设计值

①底模自重 0.30 kN/m2× 1.0 × 1.2 = 0.36 kN/m

②砼自重 24.00 kN/m3× 1.0 × 0.14 × 1.2 = 4.03 kN/m

③钢筋荷载 1.10 kN/m3× 1.0 × 0.14 × 1.2 = 0.18 kN/m

④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2.50 kN/m2× 1.0 × 1.4 = 3.50 kN/m

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q

= 8.08 kN/m

1

(2)楼板底模板验算

第一层龙骨间距L=350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18mm,板模宽度=1000mm;W=bh2 /6=1000×182/6=54000mm3,I=bh3/12=1000×183/12=486000mm4。

1)内力及挠度计算

a.①+②+③+④荷载

支座弯矩系数K

M

=-0.105

M 1=K

M

q

1

L2 =-0.105×8.08×3502=-103929N.mm

剪力系数K

V

=0.606

V 1=K

V

q

1

L=0.606×8.08×350=1714N

b.①+②+③荷载

支座弯矩系数K

M

=-0.105

M 2=K

M

q

2

L2 =-0.105×4.58×3502=-58910N.mm

跨中弯矩系数K

M

=0.078

M 3=K

M

q

2

L2 =0.078×4.58×3502=43762N.mm

剪力系数K

V

=0.606

V 2=K

V

q

2

L=0.606×4.58×350=971N

挠度系数K

υ=0.644

υ2=Kυq2L4/(100EI)=0.644×(4.58/1.2)×3504/(100×6000×486000)=0.13mm

C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按2.50kN(按作用在边跨跨中计算)

计算荷载P=1.4×2.50=3.50kN ,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跨中弯矩系数K

M

=0.200

M 4=K

M

×PL=0.200×3.50×1000×350=245000N.mm

支座弯矩系数K

M

=-0.100

M=K×PL=-0.100×3.50×1000×350=-122500N.m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