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建筑

外国建筑

外国建筑
外国建筑

外国建筑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开卷考试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翻译,论述等

主要内容:

古典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西方古典柱式,现代主义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至1970年代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

世界近现代建筑

建筑创作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古典复兴: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对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艺术风格的复兴浪漫主义: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对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艺术风格的复兴

折衷主义:对历史上各种知名建筑格式的混用

一、古典复兴(新古典主义)

18世纪下半叶,欧洲大陆重新燃起对古典艺术和建筑的热情,在当时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推动下,具有新思想的建筑师对晚期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柔靡、艳俗、脂粉气深感厌恶,他们崇尚符合理性科学的艺术观,寻找能表达革命激情、同时代合拍的艺术形式;同时,18世纪考古成就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以他们特具的魅力倾倒了欧洲,建筑师云集罗马,建筑创作传向古代的古典艺术,这就是建筑史上的古典复兴,又称新古典主义。

法国:复兴古罗马

英德:复兴古希腊

美国:二者皆有

1、法国的古典复兴和“帝国式”

法国巴黎万神庙(圣吉纳维夫教堂):直接采用古罗马庙宇的正立面构图,但却有哥特式结构的轻快和希腊建筑的明净庄严。

帝国风格

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执政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性的纪念建筑,用石头象征法兰西帝国的永恒,表彰拿破仑及其军队的光荣业绩,这些建筑追求宏大壮阔,威武雄伟,从构思到形式都与古罗马帝国的建筑同出一辙,因而被冠之为“帝国风格”。

巴黎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古罗马帝国建筑式样的翻版,外观雄伟、壮丽,内部吸收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手法。

2、英国

爱丁堡中学:几乎完整地再现了雅典卫城的山门。

不列颠博物馆:

3、德国

柏林勃兰登堡门:上部为罗马凯旋门的女儿墙和四马拉车,下部为希腊雅典卫城的山门。

柏林宫廷剧院:

4、美国

美国国会大厦:复兴古罗马,具有罗马万神庙的造型。

二、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为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一种思潮。它从发扬个性、创作自由、反对冰冷僵化的古典艺术,走向复活中世纪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没落封建贵族怀古忆旧的黄昏情绪,和小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抗。在建筑上表现为复活中世纪的建筑形式,和追求趣味非凡的异国情调,贵族府邸模仿中世纪城堡建造,城市中高竖起哥特式尖塔,园林中出现东方的宝塔,如此等等,由于它更多的以哥特建筑形象出现,又被称为“哥特复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为先浪漫主义时期,始于英国,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塞堡和哥特风格,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代表作品:英国布赖顿皇家别墅——模仿印度伊斯兰礼拜寺的形式

19世纪30年代—70年代,真正成为创作潮流的时期,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称“哥特复兴”。

代表作品:英国国会大厦——采用亨利第五时期的哥特垂直式

三、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建筑舞台上出现的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其建筑特点是:追求纯形式的美,讲究比例,推敲形体,没有严格的固定程式,反对古典主义的刻板教条,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格式,或自由柔和各种式样,因而又称“集仿主义”。折衷主义是适应19世纪资本主义商品化而产生的,建筑以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各种商业性的需求,满足有产阶级猎奇的嗜好,因而各种建筑形式,东方的、西方的、古代的、中世纪的纷纷出现,包括希腊、罗马、埃及、拜占庭、哥特等风格,样式一时在城市长杂然并存,汇于一堂。(集仿式综合历史上各种建筑式样)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

巴洛克+古典式。即具有卢佛尔宫东廊式样,堆砌许多巴洛克的装饰。

巴黎圣心教堂: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二、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

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

热衷于手工艺效果与自然材料的美,反对机器制造的工业品,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反对古典建筑形式。

消极:把用机器看成为一切文化的敌人(否认建筑工业化)。

代表作品:魏布设计的“红屋”。

平面布局:从功能出发;

材料:当地产的红砖建造;

外观:不加粉饰,摒弃传统装修,表现材料的质感;

影响:是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

三、新艺术运动

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真正改变建筑形式的信号),受当时激进的新印象派画家塞尚、梵高、苏拉等的影响。

目的: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反对历史式样,想创造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

装饰主题:模仿自然界生长的草木形状的曲线。

材料:铁构件,主要表现于室内。

创始人:凡·德·费尔德(用流动的、有节奏的线条描写事物,认为这些线条应做到黑白分明才有力量)。

实例:霍尔塔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装饰采用模拟植物枝条卷曲的铁饰(植物形花纹与曲线的铁饰)。

局限性:只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而已,并未能全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及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四、西班牙的戈地(高迪,1852—1926)

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另辟一条道路的人,以浪漫主义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自我陶醉中追求建筑的艺术效果。吸收了东方的风格与哥特建筑的结构特点,并结合自然的形式,精心的研究者他独创的塑性建筑。

代表作品:巴塞罗那米拉公寓

五、奥地利、荷兰、芬兰的探新

1、维也纳学派

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在艺术造型上提出与传统决裂,认为每一种新的格式均源于旧形式,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

作品:维也纳地下铁道车站(保留有新艺术派特点的铁花装饰)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线条简洁,废除所有装饰,使用简单的形体组合)

2、分离派

成立于897年,由19位年轻的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组成,代表人物:奥别列区、霍夫曼。

建筑上:强调建筑的经济性与实用性,认为艺术的构图应以几何形体组合为主,提倡与传统分离,反对传统建筑上多余的装饰,提倡在某些实墙上作重点装饰,手法为“新艺术派”,但不用新艺术派的曲线,而以致线条为主,外形多采用大片光墙面及简单的立方体,使建筑走向简洁之路。

代表作品:1898年奥别列去设计的“分离派展览馆”(有收分的形体,对称的构图)

1905年霍夫曼设计的“斯都克莱特住宅”(构图活泼自然,楼梯通高玻璃窗)

3、反对装饰的路斯

维也纳斯坦纳住宅(1910)

(也纳斯坦纳住宅反映了设计人什么样的观点?简要评述其观点。)

外部完全没有装饰,形体为基本立方体的组合,讲究比例、墙面和窗子的关系,完全不同于折衷主义的建筑形式。

⑴反对装饰,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实用为主,提出“装饰就是罪恶”;

⑵强调建筑物的比例、墙面和窗子的关系,门窗不考虑对称而以需要而定;

⑶主张形体为基本立方体的组合。

“装饰就是罪恶”:即反对装饰,主张建筑以实用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对建筑的艺术性加以否定,认为凡适用带东西都不必美观。

4、荷兰的贝尔拉格

1903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外形简洁,清水砖墙,不加粉饰,内部大厅采用钢拱架与玻璃顶棚,体现了新材料与新结构的特点,同时借用了传统建筑的符号。

建筑观点:提倡“净化”建筑,主张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的质感;主张城市有计划的发展,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合理规划道路系统,注意人民生活需要,适当布置绿地与室外公共活动场地,要有风格统一的市容。

5、芬兰的老沙里宁

芬兰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为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作品:赫尔辛基火车站(形体简洁,空间组合灵活)。

第三节美国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是住宅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指19世纪70年代集中在芝加哥的一些美国建筑家,围绕现代高层建筑设计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他们的设计方式、风格和设计思想影响了美国和欧洲的设计家,对于促进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建筑造型:趋向简洁与创造独特的风格。奠定了美国“摩天大楼”的建筑设计原则和形式基础。

学派的创始人:詹尼,最具世界性影响作用的建筑家:沙利文。

沙利文

1899—1904年设计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立面采用了典型得“芝加哥窗”形式的网格式处理手法。

提出“形式随从功能”(Form follow funotion)

“形式永远随从功能,这是规律”(Form follows funotion and this is the low)

规定了高层办公建筑在功能上的特征:

地下层:设备层(锅炉、机械设备间);

底层(地面层):商店、银行、邮政等服务设施,宽敞、明亮、出入方便;

二层:与底层联系方便,功能相似,灵活分割,开大玻璃窗;

标准层:相同的办公室,柱网排列相同,光线明亮;

顶层:设备层(水箱,机器房)。

外形分三段:裙房、主体及檐部。

芝加哥学派在19世纪建筑探新运动中的作用:

①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为现代建筑摸索了道路;

②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芝加哥成了现代高层建筑的故乡;

③建筑艺术反映了新技术的特点,简洁的立面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

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美国著名现代建筑大师赖特在美国西部融合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思想,而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特点是手法上力求新颖,摆脱折衷主义常规,在布局上同大自然结合,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⑴平面常作十字型,以壁炉为中心,把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着壁炉布置,卧室常放在楼上;

⑵室内空间既分隔又联成一片,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净高;

⑶起居室窗子较宽敞,与自然有密切联系;

⑷层高较低,出檐较大,室内光线暗淡;

⑸建筑物外形反映了内部空间关系,高低不同的墙垣、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层层叠叠的水平线条与垂直的大烟囱统一起来;

⑹外部以深色的木窗与白粉墙形成对比;

⑺内部尽量表现材料自然本色与结构特征,以砖木结构为主,木屋架作为室内装饰暴露在外。

典型例子:芝加哥威利茨住宅(1902)

伊利诺州罗伯茨住宅(1907)

芝加哥的罗比住宅(城市型,190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建筑

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战后初期,古典复兴和折衷主义建筑还很流行,但由于旧形式与新的建筑类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到20世纪20年代,欧洲经济复苏,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新建筑的发展,由于建筑的革新运动是多方面的,在战后初期,有很多种流派对新建筑的形式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表现派、未

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

1、表现派(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20世纪初(1906)在德国、奥地利产生的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

认为:⑴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主观感觉和体验,目的在于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⑵手法上力求个性和个人的独创性,强调象征性。

建筑上:

⑴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却用一种新的表面处理代替旧的建筑式样,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⑵造型上比较奇特,强调象征。

实例:孟德尔松设计的爱因斯坦天文馆

用混凝土和砖塑造了一座混混沌沌多少有些流线型的形体,上面开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窗洞,墙面上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突起,整个建筑造型奇特,难以言状,表现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氛。(表现出神秘感的流线型造型)

2、未来派(未来主义,Futurism)

20世纪初(1908)在意大利出现的现代文学艺术流派,否定过去,赞美未来,歌颂艺术,认为新时代的美就是高速美、力度美。

未来派绘画:用各种手法表现动作和速度。

关于城市的主张:高大的阶梯形楼房,电梯放在建筑外部,林立的楼房下面是川流不息的汽车、火车,以立交桥的方式分别在不同高度上行驶,表现出城市的运动感和速度感。

意义:反对复古主义建筑,赞美现代文明,将一种新的审美观带到艺术中去,推动了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

桑·伊利亚:许多未来城市和建筑设想图----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方向和基础。

3、风格派与构成派

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由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组成,其在俄国的一个分支称为“构成派”。

⑴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及色彩要素的组合,只有它们具有永恒意义;

⑵画画常为直线的组合加上不同的色块;

⑶雕刻常是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板片组合。

里特维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住宅:简单地立方体,光光的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并施不同色彩。

(结合里特维德的荷兰乌德勒支住宅,谈谈风格派艺术是怎样把握绘画、雕刻和建筑的)

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把建筑艺术当成构成式的雕塑艺术。

现代主义建筑的成熟

一、概况

“现代建筑”:广义——泛指在20世纪出现的各种现代建筑;

狭义——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实质上是以好几个现代建筑大师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流派的总称,包括三个方面:

1、“理性的”、“功能主义”、“唯理主义”,是现代建筑大主流——格罗皮乌

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

2、有机建筑——赖特;

3、建筑的“人情化”——芬兰的阿尔托(奥尔托)。

二、历史背景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发展

早在19世纪末,许多建筑师对现代建筑作过多方面的探索,提出过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观点,但都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没有产生出一批成熟而有影响的实际建筑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成立“包豪斯”学校;

1923年,勒·柯布西耶出版《走向新建筑》;

1919—1924年,密斯玻璃和钢的高层建筑示意图。

至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观点,有了一批有影响的建筑实例,有了包豪斯这样的基地,革新派迅速扩大,步伐渐趋一致。

1927年,德国,(德意志制造联盟)斯图加特举办住宅展览会,展出的住宅:突破传统框框,发挥了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各种新材料的性能,在较小的空间中解决功能问题。

外观:没有装饰的简单的外形,都采用了平屋顶,光洁的白色墙面,灵活的不对称的布局,大小不一的门窗布置,都有较大的玻璃面积,清新朴素的外貌。

三、现代主义的共同点

1、强调时代性,建筑应随时代而发展,建筑应核工业相结合。

2、以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注重使用时的方便、效率。

3、积极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

4、强调建筑的经济性(并不是单纯的造价,而是空间)。

5、主张创造建筑的新风格。

6、强调空间是建筑设计的主角,空间比平面和立面都重要,产生“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7、摒弃表面装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

一、概况

1、二战后,建筑思潮的主要特点

⑴现代建筑设计原则的普及;

⑵建筑形式五花八门;

⑶美国成为设计思潮的主动力。

2、现代建筑的共同点

⑴以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⑵注重发挥新结构、新技术的特点;

⑶注重经济性;

⑷把空间当作建筑设计的主角;

⑸反对守旧,强调形式与内容一致的灵活造型;

⑹反对附加装饰,提倡美应和适用及建造手段结合。

“理性主义”强调建筑与建筑师的社会责任,重视建筑的经济性和社会性。

“有机建筑”强调建筑的生活趣味,重视同周围自然景色的配合及创造诗意

的环境。

3、阶段划分

⑴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下半叶,欧洲“理性主义”的成长、普及与充实时期,也是某些方面片面突出与片面发展时期。

以密斯为代表的讲求技术精美的情向;

“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阿尔托为代表的地方性与“人情化”的倾向;

赖特的“有机建筑”。

⑵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现代建筑”形式上五花八门时期,也是第一代元老开始受到第二、三代挑战的时期。

“粗野主义”与“典雅主义”平分秋色;

前一阶段的倾向仍活跃以及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⑶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形式各异各有千秋的“现代建筑”仍占主导地位,一支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现代建筑”设计原则,自称“现代主义之后派”的思潮涌现出来。

后现代主义;

解构主义;

新现代主义;

新地域主义等。

4、设计方法

重理和偏情

二、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和提高的倾向

在设计方法上重理

“功能主义”(讲究功能)

“国际式”(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长窗)

设计上:提倡面向工艺,同技术结合。

工作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提倡共同协作。

缺点:过分强调功能和技术,否定历史,过分强调建筑的客观性与时代的普遍性(似乎只有共性,没有个性),手法比较生硬,形式比较雷同。

没有倡导人,没有代表人物,只是一种思潮,在坚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与方法的同时,对其缺点和不足作了充实与提高,注意结合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兴趣需要。

代表作品: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49—50),设计:TAC事务所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究中心(60—61),设计:布劳耶

西水桥学校(1954),设计:TAC

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58—60),设计:荷兰建筑师凡·艾克

何塞·昆西公立学校(1977),TAC

三、粗野主义倾向

设计方法上重理

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到60年代中期流行于欧洲。

特点: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粗鲁的组合。

代表人物:

柯布西耶:马赛公寓、印度倡迪加尔高等法院

史密森夫妇:亨斯顿学校、谢菲尔德大学方案

斯特林和戈文:兰根姆住宅、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鲁道夫: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

丹下健三:仓敷市厅舍

以及伦敦南岸艺术中心、伦敦国家剧院等

四、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设计方法上重理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下半期流行于美国

特点:全部用钢和玻璃建造;

结构与施工非常精确;

内部没有或很少有柱子(全面空间);

外形纯净透明,清澈的反应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内部空间(纯净形式);

即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

设计方法: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

理论依据:“少就是多”建筑处理原则,即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净化建筑形式,

缺点:不顾建筑的功能性质及空间要求而被广泛的套用到各种类型的建筑中去

到表人物:

密斯: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公寓、西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等

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被密斯套用到各种形式的不同建筑中去,在20世纪50—60年代被称为“密斯风格”。

小沙里宁:通用汽车中心

同“粗野主义”的异同

同:以表现材料和结构为准则的美观

异:“粗野主义”经济地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欧洲);

“技术精美”不惜重金,极力表现优质钢材和玻璃结构的轻盈、光滑、晶莹、端庄及其与材料和结构一致的“全面空间”(美国)。

五、典雅主义倾向(形式美主义)

设计方法上重理

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到60年代中期流行于美国

1、与“粗野主义”的区别

艺术效果上完全相反:“粗野主义”是对材料与结构不修边幅的真实表现,且不重视装饰;“典雅主义”则致力于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重视装饰,但从古典建筑中寻求灵感。

2、特点

“典雅主义”企图对早期现代建筑不重视装饰给以修正,后期常从古典建筑中寻求灵感,其特点:

⑴追求精巧、端庄与典雅(风格)——“典雅主义”由此得名;

⑵注重形式美,不排除装饰——又称“形式美主义”;

⑶常从古典建筑中寻求灵感——“新古典主义”。

3、与“技术精美”倾向的异同

都讲求形式美,“典雅主义”讲求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技术精美”倾向讲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式上的精美。

4、代表人物与作品

斯东:美国在印度新德里大使馆

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

约翰逊:内部拉斯加州立大学谢尔顿艺术纪念馆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

雅马萨奇:韦恩州立大学麦格拉格纪念馆

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

六、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高技派)

设计方法上重理

1、概念:

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的倾向,也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才活跃起来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创新地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化构件方面的倾向(标榜性地采用与表现新技术)。

2、特点

⑴在美学上竭力表现新技术,把技术因素变为刻意追求的装饰因素;

⑵主张采用新材料,极端强调结构的力学特性,强调结构和结构的组合方式;

⑶尽可能简化为仅仅能提供追用的空间,组合好流线、动力、采暖、通风等综合网络。

3、代表人物与作品

丹下健三:山梨文化会馆

基本结构为一个个垂直的圆形交通塔,各种活动窗和办公室像是一座桥似的或像抽屉那样架在从圆塔跳出来的大托架上。

SOM事务所:布鲁塞尔兰姆伯特银行、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教堂皮阿诺和罗杰斯: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有意表现性地暴露钢结构与设备系统,并将设备系统的管道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平面长方形,168*60m的面积中,只有两排共28根钢管柱,钢管柱把空间纵分为三部分,中间48m,两边各有6m,楼层桁架梁向两边也各悬挑6没m,梁和柱以特制套筒用销钉固定,以使各楼层有自由升降的可能性,各层门、墙及隔墙可任意取舍或移动,内部空间极端灵活,电梯、楼梯与设备系统全部放在房屋外面。

七、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

设计方法上偏情

既讲技术、又讲形式,在形式上强调自己特点,手法上结合地方性与民族习惯的倾向。

代表人物与作品

芬兰的阿尔托

⑴注重运用新材料、新技术,主张采用新形式,但要处理的“柔和些”、“多样些”;

⑵造型上不局限直线和直角,喜欢用曲线和波浪形;

⑶空间布局上主张不要一目了然,要有层次、有变化,使人在进入的过程中逐步发现;

⑷在房屋体量上主张适合人体的尺度,反对“不合人情的庞大体积”;

⑸善于运用地方材料或传统形式表达地方性和民族特点。

作品:

帕米欧肺病疗养院

⑴平面布局从病人的休养需要出发,使每个房间均有良好的光线,新鲜的空气和开阔的视野;

⑵主楼既不平行也不对称,而按功能而定,且联系便捷,减少干扰;

⑶交通及各种辅助设施集中布置;

⑷外形清晰地反映出结构布置,使建筑处理与结构特征相统一。

珊纳特塞罗镇中心主楼

⑴创造性的利用当地传统材料及形式;

⑵巧妙利用地形使主体逐步展现;

⑶尺度上与人体配合;

⑷同周围环境紧密结合。

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

满铺基地却化整为零,使房屋不致有庞然大物之感;把几个讲堂直截了当的暴露出来,形式反映内容,且富于节凑感。

厄斯金的瑞典拉普兰体育旅馆

丹下健三:香川县厅舍、仓敷县厅舍

在新建筑中运用地方传统造型,表现文化传统。

八、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

九、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设计方法上偏情

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盛于60年代,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建筑”在风格上只允许千篇一律的客观的“共性”的反抗,而使每一房屋与场地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使人一见之后难以忘情,且常把建筑设计看作是个人的一次精彩表演。

设计手法:运用几何形构图;运用抽象的象征;运用具体的象征。

运用几何形构图:

赖特:流水别墅、古根汉姆博物馆

贝聿铭: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新馆

运用抽象的象征

勒柯布西耶:朗香教堂

形状独特,卷曲的南墙末端挺拔上升,指向上天,房屋沉重封闭,暗示他是安全的庇护所。

夏隆:柏林爱乐音乐厅

一座“里面充满音乐”的音乐容器。

L康恩:理查医学研究楼

舍特:加泰罗尼亚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运用具体的象征

小沙里宁:纽约肯尼迪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

伍重:悉尼歌剧院(象鼓了风的帆)

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领域出现两大创作思潮之一。晚期现代主义把现代派的理念及形式推向极端,夸张建筑物的结构与技术形象,力求使建筑具有娱乐感或有审美的愉悦,由此创立了一种精巧复杂或做作的“超现代”风格。晚期现代主义往往采用极端的逻辑性、极端的重复模数制构件进行创作,过分强调构造细部、结构、一些引人入胜而非有意义的隐喻以及某种感官形象。著名建筑评论家詹克斯认为:晚期现代主义的手法是实用主义的,而不是唯心主义的,它具有几种倾向,如:极端的理论性、极端强调交通线和极端强调力学特性的夸张表现等等,都是“超现代的”。他把技术因素变为刻意追求的装饰因素,注重抽象化造型,具有手法主义倾向,形成一种独特的“超现代”风格。晚期现代主义阵营庞大,很多国家的著名建筑师或建筑团体都有这种倾向。代表作品:蓬皮杜文化与艺术中心。

后现代主义建筑(Post—Modernism)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地陆续出现新的创作倾向和流派,他们在理论上批判20世纪20年代正统的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情感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在建筑形式上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种企图根本否定现代建筑的思潮,称为“现代主义之后派”,即“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代表人物文邱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The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宣言书。

文邱里认为:“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的现代主义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说教吓服了”。他提出了一系列与正统现代主义建筑艺术观点截然不同的建筑主张,写到:“我喜欢建筑元素的混杂,不喜欢纯净;宁愿一锅煮,而不要清清爽爽;宁要歪歪扭扭,也不要直截了当;宁要暧昧不定,也不要条理分明、刚愎、无人情味、枯燥和所谓的有趣;宁肯丰盛过渡,也不要简单化,发育不全和维新派头;宁要自相矛盾,模棱两可,也不要率直和一目了然;我赞赏零乱而有生气甚于明确统一;我容许违反前提的推理;我宣布赞成二元论;我喜欢彼此兼顾,不赞成非此即彼;我喜欢有黑有白,有时呈灰色的东西,不喜欢全白或全黑。”针对密斯的“少就是多”提出“少即枯燥”。

后现代主义主张在同一建筑上可以同时采用不同的比例,不同的尺度,不一致的方向感,以及不协调的韵律。主张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建筑元件在同一建筑上并置或重叠在一起,不分主次地二元并列或矛盾共处,强调建筑遗产和传统的重要性,主张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是采用装饰,注意环境文脉,讲究引喻。在建筑美学艺术中追求复杂性和矛盾性,而且与古典建筑美学观念相违背,不完整、不统一和不和谐受到推崇,这样建筑的美学范畴扩大了,建筑艺术的路径更加宽广多样了。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曾对建筑的实用功能、技术、经济、艺术以及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一整套改革和创新的见解;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倡导者主要关心的只是形式和艺术的方面。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是人类建筑史上一次全面剧烈的革命性变化的产物;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消亡”,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对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部分修整和扩充,是现代主义建筑多样发展的又一种表现。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裕了,房荒问题解决了。然而人们感到工业高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在物质丰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理念自然和20世纪50年代大不相同,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解构主义建筑(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De—Architecture)

De:英语附加词头,有消除、否定、反对、瓦解之意。

解构主义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建筑学界出现的一种思潮,被认为20世纪以来建筑的第三次浪潮,是因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等人提出的名为解构主义的哲学思想而得名。解构本质上是人类文化变革过程中,通过旧文化的分解、颠倒、变构、重建,新观念、新内容、新形式取代旧观念、旧内容、旧形式,使文化传统的以继承、发展、拓新的基本手段。解构主义最大的特色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它依然是一种十分个人的,学究味的尝试,一种小范围的试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关于解构建筑,其要害是主张、提倡、宣扬支离破碎的建筑形象,摒弃和谐、秩序,欢迎混乱,追求冲突与破碎之美,肯定非逻辑的偶然机遇,有意使系统错位,造出一种迷离和莫名其妙,是对正统美学原则的否定和对正统美学价值观的批判。解构主义建筑形式的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建筑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2)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的;3)没有秩序,没有固定形态,流动的,自然表现的;4)没有正确与否的二元对抗标准,随心所欲;5)多元的,非统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

因此,理解解构主义建筑应当从形式入手,其造型一反过去具象、滞重、沉闷、对称和静止的构图风格,呈现为抽象几何形体的自由排列组合和堆砌,重视发掘和表现空间的价值,如空间的叠置、变幻、穿插和堆砌,强调运动、速度和时间概念以及新材料的利用。建筑师极度地采用歪扭、错位、变形的手法,使建筑物显出偶然、无序、奇险、松散,似乎已经失稳的态势,其“解构”式的处理所涉及的基本上是形式即模样的问题,被解构的并非工程结构之构,乃是建筑构图之构。总之,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解构主义建筑其实质是一种艺术风格——脱离常规常态、在看来杂乱无序的状态中表现散漫洒脱的审美情趣。

外国古代建筑教案

课课课题: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时: 1课时 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下期 教材分析 : 本课所讲的内容主要是从古代建筑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各种风格的建筑进行赏析、移情于景,增加学生对外国建筑风格,以及艺术表现的理解,以达到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通过对外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及其艺术风格特征和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增加对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提升对外国建筑的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对建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学会从多方位去欣赏建筑艺术,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外国经典建筑的欣赏能初步掌握其艺术风格理念,了解外国建筑的艺术语言,提升美术素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对外国古代建筑经典作品的欣赏、体验,以及风格的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外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1. 教法:讲述法 2. 学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配套图片等。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通过起立的形式上下课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说了中国的古代建筑,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代表性的 建筑《》(可由提问的方式激发大家的热情,由学生举例,再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那么大家又知 道哪些外国古代的建筑呢?学生甲:埃及的金字塔;罗浮宫;比萨斜塔??师:不错,这些都是 外国古代有名的建筑。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 像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那么建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三:讲授新课:(20分钟) 人类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制社会建立后开始。 (一):埃及建筑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的埃及,在它建立了奴隶制以后,营造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 念性建筑物。除了被人们常提到的金字塔外,还有著名的卡纳克神庙,是世界最壮观的古建筑之 一。(播放关于埃及卡纳克神庙的幻灯片,及其简介,插入音乐) (二):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 继埃及之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古希腊建筑最重要的类型是神庙。它创建并完善了以石制的梁柱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 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经过不断完善,形成“柱式”,创造了多利安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了解西方古典建 筑的艺术特点的重要方面。它经过古罗马的发扬光大,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建筑体系,即西方 古典建筑体系。古希腊最著名的典型事例是举世闻名的雅典卫城(播放关于埃及的柱式和雅典卫 城的幻灯片,及其简介,插入音乐) 2.古罗马的建筑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传统与成就。特别是古罗马时期,她依靠雄

外国古代建筑史整理

一、古埃及 金字塔演变:马斯塔巴(仿上埃及住宅)——昭赛尔金字塔(第一座石头金字塔)——锥形金字塔的过渡形式——吉萨金字塔群(最成熟的代表) 矛盾:旧的形式和风格vs新的材料和结构技术 崖墓建筑主要特点:祭祀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主题,扩展成为规模宏大的祀庙,按纵深系列布局,最后一进时凿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墓室开凿在更深的地方,悬崖被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太阳神庙的基本特点:规模庞大,其实是皇帝庙,到处都是皇帝的雕像和壁画,有些神庙与宫殿结合。外部: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内部: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门的样式是一对高达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门前有方尖碑,大殿中塞满柱子。 古埃及建筑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由尼罗河狭长的河谷构成,气候优越 沙漠(红土地)盛产石材 河谷(黑土地)土壤肥沃,植物丰富 法老统治,神权之上,重视墓葬,奴隶制帝国,劳动力丰富,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卓越,二、古代西亚建筑

粘土技术和彩色饰面的运用:陶钉——沥青+贝壳、石片——石板或砖(墙裙)——琉璃砖西亚地区古代就爱你住的基本特点和社会基础:两河流域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建筑石材主要是粘土,多民族轮流主宰,宗教基本上是原始拜物教,没有古埃及的神秘的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世俗力量强大,因此在建筑物里,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装饰手法,对山岳的信仰促使人民常筑高台。 乌尔山岳台萨艮王宫新巴比伦城波斯帕赛波利斯宫殿 三、古希腊 三种柱式: 多立克:沉重,粗笨,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柱头是倒立的圆锥台,没有柱础,收分卷杀分明 爱奥尼: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应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有复杂的柱础,线脚复杂 科林斯:柱头宛如一颗旺盛的忍冬草 古典时期 1 雅典成就最高a 位于地中海几条航道的交叉点,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B 打败波斯的主力,成为希腊各城 邦的领袖,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高涨 C 有大量钱财,优秀工匠和知识分 子,继承全希腊的文化成就 D 氏族制破坏得最彻底 卫城 山门多立克式摆脱了前一时期多立克柱式的沉重 感首创在多立克建筑中采用了艾奥尼式柱子屋顶 断开,基本形制是从爱琴文化宫殿建筑群的工字型平 面的大门来的。 胜利神庙爱奥尼柱子比较粗壮浮雕取自反波斯侵略战争的场面 帕提农神庙古希腊多立克柱式道德最高成就a卫城最高处 b 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c 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 d 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4:9

外国古代建筑史课程提纲word精品文档7页

外国建筑史课程导论 学习内容: 1、时间范畴 2、地域范畴 ?广义范围: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国的建筑历史 ?狭义范围:西方、特别是以欧美建筑史为核心 1、整体性好,历史悠久,阶段多 2、各阶段发展充分,特征鲜明 3、各阶段有占主导地位的型制、风格水平高 4、理论基础丰富、思想活跃 5、孕育现代建筑、对世界影响大 外国古代建筑史 西方古典建筑体系: 世界其他地区建筑发展: ●原始建筑 一、原始建筑类型 (一) 旧石器时代 1.巢居 2.穴居 作为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原始人为自身生存与自然界斗争,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创造了原始人的建筑。由于这种建筑处于“功利性”的目的,所以形态上具有相似性。 (二) 新石器时代 1. 定居、群居——“聚落”形成 2. 原始宗教建筑 Eg.(法)布列塔尼整石柱(英)索尔兹伯里石环 二、原始建筑空间观念 1. 占有性 2. 向心性 ●古埃及建筑 一、古埃及建筑的历史分期 (一)古王国时期 最重要的建筑类型——金字塔 玛斯塔巴阶梯金字塔金字塔 建筑特点: 尺度超大,形态简洁,建筑外部形象强烈。 Eg. 吉萨金字塔群 (二)中王国时期 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峡谷里的陵墓(巉岩崇拜) 建筑特点: 强化纵深轴线布局的序列感,内部空间作用加强,外部形象作用减小。 Eg. 女皇哈什帕苏陵墓

(三)新王国时期 最重要的建筑类型——神庙建筑(皇权崇拜) 建筑特点: 纵深轴线的序列感进一步加强,建筑处理从外部形象转向内部空间,由原来的高大雄伟转向神秘压抑,实现了由原始拜物教向皇权新神权的转变。 Eg. 卡纳克阿蒙神庙卢克索神庙 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 一、古代两河流域建筑的历史分期 其它:略 西方古典建筑体系-古代希腊建筑 一、背景 1、古希腊及其古希腊建筑: 2、历史分期: a. 古拙时期(BC.11C —8C) b. 古风时期(BC.8C —5C) c. 古典时期(BC.5C —4C) d. 希腊化时期(BC.4C —2C) 3、区域文化背景: a. 自然地域特征 b. 社会文化特征 c. 艺术特征 二、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雅典卫城 1、背景 2、总体布局及设计特点 a. 因地制宜、自由布局 b. 用仪典流线组织建筑群 c. 对比统一原则运用 3、主要建筑物:略 三、古希腊建筑历史渊源的演进 1、圣地建筑群的演进(群体层次) 2、庙宇型制的演进(单体层次) 重要名词:围廊式庙宇 3、柱式的演进(细部层次) 重要名词:柱式 广义柱式——西方古典建筑中石 质梁柱结构的特定艺术组合形式。 狭义柱式——西方古典建筑中柱 子、额枋和檐部的形式、比例和相 互组合的稳定作法。 四、古希腊建筑成就和历史地位 历史成就—— 1、建筑物与地形环境结合巧妙 2、建筑群之间的构图关系完美 3、建筑细部处理精巧,创造了西方古典柱式 历史局限性—— 1、建筑物在功能与结构上相对单一

52高中美术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特别是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有所了解。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有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欣赏完了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比较大的有哪些? 学生回答: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东罗马帝国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及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等。 师生一起作一张表格:展示图片,小结的形式。 国家地区 建筑特点 建筑类型 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 中国 木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创造丰富的艺术形象 宫殿、园林 东方建筑 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江苏无锡、苏州园林等 古埃及 石柱结构 陵墓、神庙 埃及建筑 卡纳克神庙 古希腊 石制的梁柱结构,形成多利安、爱奥尼亚、科林斯柱式等。 神庙 希腊建筑 雅典卫城 古罗马 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泥土结构;券拱结构。 神庙 罗马建筑 万神庙

东罗马帝国(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四个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内部空间宏伟而有变化。 教堂 拜占庭建筑 圣索菲亚教堂 法国 高耸峻拔、轻盈灵巧;内部大面积彩色玻璃窗画;柱式与拱券结合。 教堂 哥特式建筑 夏特尔教堂 印度尼西亚 塔 佛教建筑 婆罗浮屠 印度 陵墓 伊斯兰建筑 泰姬陵 教学内容: 一、复习旧课:⒈顾凯之的两幅传世作品?《女史箴图》与《洛神赋图》 ⒉《韩熙载夜宴图》由哪五个部分组成?(请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形容五个部分内容)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 二、新课讲授: ㈠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⒈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因此,谈西方建筑及其风格,就不能不首先谈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⒉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⒊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首先是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三种柱式:多利克式——粗壮有力,显得浑厚而刚毅(象征男性) 爱奥尼亚式——修长挺拔,显得秀丽而典雅(象征女性) 科林斯式——顶端雕饰上精美的花纹,显得华丽美 观(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柱头有了变化) ⒋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 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建筑的格局形式为“围柱式”。“帕提侬”原意 为“处女宫”,

(荐)(美术篇)教案第四单元--外国美术赏析第三节建筑(文化艺术与体育类美术绘画)

附页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一块石头的联想引出早期人类从一块石头开启了人 类文明—外国建筑的起源 (斯通亨治巨石圈) 联想 设置情境 古埃及建筑时 代 背 景 播放影片:古埃及文明 教师介绍背景:古埃及是以法老为中心高度集中 的极权政治体制,加上古埃及人特殊的生死观念 和宗教信仰,这一时期的建筑主要是修建和装饰 规模宏大的陵墓和神庙。 观看影片 了解背景 为学习感受 作品营造氛 围奠定欣赏 的基础 代 表 作 品 赏 析 赏析《吉萨大金字塔》 整体欣赏埃及金字塔陵 墓建筑群,从建筑外形、 材料的使用等来整体了 解金字塔简洁、单纯、稳 固的结构;从金字塔与沙漠 环境的融合来体会人与自 然的交流,感受威严、永恒、 神秘的时代气氛。 局部欣赏《狮身人面像》 交流讨论:雕像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狮身代表 了什么?人面象征着什么?让学生感受它的气 势雄浑以及王权神授的观念。 观察建筑 了解结构 感受作品 问题讨论 从整体到局 部的欣赏逐 步让学生了 解作品的建 筑特点,体会 作品的艺术 内涵,落实知 识、情感目标艺 术 风 格 陵墓建筑、雕刻为主,规模宏大,风格简约、雄 浑、稳固、永恒。 师生总结

对比欣赏对比欣赏中国经典陵墓建筑《明十三陵》,从文 化对比角度分析异同 中国: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 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西方:为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体现永恒、至 高无上 对比欣赏 师生总结 通过对比了 解中西陵墓 建筑的异同 古希腊建筑时 代 背 景 教师介绍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点出希腊文 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加之 社会的普遍诉求使得这一时期的建筑呈现开朗、 合理、和谐的艺术品质。 聆听了解时代背 景,便于下面 作品的赏析代 表 作 品 赏 析 赏析《帕特农神庙》 代表了全希腊建筑 艺术的最高水平,是 西方经典庙堂建筑。 建筑结构:“围柱式” 的两种基本柱式介绍,感受多利斯式柱式结构的 典雅、庄重、坚实之感; 建筑特点:匀称、精美、稳重 匀称(整个庙宇由凿有凹槽的46根大理石柱环 绕) 精美(祭殿的外面的腰线上雕刻着雅典娜节日的 游行盛况) 稳重(在光线明暗的变化之中,表现出强烈的立 体感和垂直结构。由立柱围成的柱廊,朴实厚重, 体现出一种力量的阳刚之美) 材料选择:白色大理石(神庙的石墙由切割的大 理石块拼镶而成,没用任何灰泥,却密合得天衣 聆听了解 观察感受 了解建筑风 格和艺术特 点,落实知识 目标;启发学 生对作品的 感受力,落实 能力目标

国外古建筑的保护利用

国外古建筑的保护利用 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有关保护文物的国际公约中,把文物称为“文化财产(Cultural·Property)”或者“文化遗产(Cultural·Heritage)”,前者是指可以移动的文物,后者是指不可移动的文物。中国文物的定义: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文物包括了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一切历史文化遗存,在年代上已不仅限于古代,而且包括了近、现代,直到当代。古建筑是文物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文物保护包括了古建筑的保护。我们看看国外对待历史遗留下来古建筑的一些路程和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否对于我们,对现在中国的古建筑保护得到一些启示。 1、意大利博洛尼亚:活着的古迹 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它的改造方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它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也称“整体性保护”)。所谓的“整体性保护”就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既要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还要保护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这使得不仅保持建筑的原始面貌,而且里面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在改造中消失。留下的不只是古建筑的躯壳,而是使古建筑“活着”,充满着生命的迹象。博洛尼亚古城历史中心保护规划,宣示了实践“老建筑物和居住其中的人同时保护”的新途径。不仅对文物的一种尊重,更是对社会的关注。在环境改善之后,90%的居民保留下来,低收入者住房的租金不应该超过其家庭收入的12%-18%。博洛尼亚保护规划所秉承的理念是:城市发展必须要由当局充分有效地保护和引导,在公共资源和社区居民之间必须寻求平衡,公共参与和民主管理的加强。多方面的考虑使得意大利博洛尼亚不仅保留了大量古老建筑,更为难得还保留下了宛如隔世的神韵气息。 (意大利博洛尼亚的古建筑走廊) 2、英国伦敦:古老与现代的融合之路 英国伦敦,数百年来形成的“杂乱”街道并没有给现代生活带来过多负面影响,反而为伦敦这座城市增加了更多历史性、真实性。伦敦街头多为四、五层的传统砖石建筑,许多建筑的外观十分老旧,但室内大多经过了改造,市中心质量较好的老建筑被成片保留了下来,其间穿插着富有伦敦特色的红色电话亭。远离市中心的许多老建筑仅保留古典式外墙,室内则经过了改造,钢网玻璃屋顶,外部加建玻璃拱廊。这些由砖石建成的带有柱式、檐口的古典式立面与钢架玻璃顶、玻璃拱廊的组合毫不生硬,即古老又现代。如大英博物馆,便是通过保留原有古典式建筑主体,在中间的庭院加盖钢架玻璃顶,玻璃顶的重量由老建筑的内侧墙体及圆形图书中心的外侧墙体承担。新苏格兰博物馆则以精湛的细节改造,人性化地保留建筑基本抽象线条,实现新建筑的形体、细部、色彩、质感等各方面都与老建筑相神似。

西方古代建筑欣赏(古罗马建筑及其特点)

古罗马建筑及其特点 1引言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2 典型建筑 2.1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一座三个拱门的 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 7.4米。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 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凯旋门的 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 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 大,但缺乏整体观念。原因是凯旋门的各 个部分并非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创作的,甚 至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图拉真广场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的八块镶板,拆除过来的。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 2.2 大斗兽场 大斗兽场是连接的拱券支撑的,在它 的表面,罗马人巧妙地“贴”上了一层古 希腊柱式,它在表面虽然只起装饰作用, 却好像比拱墩更突出地起着实际支撑的 作用。他们将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层,让 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 重量。第二层的爱奥尼柱式显然是一种过 渡,它们优雅地举起斗兽场院的上半部分。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后一个承重层,它们华贵的仪态使斗兽场充满生机,好像花环盘绕在斗兽场的顶部。由多立克到科林斯的性格过渡的顺序,被罗马人恰到好处地发现和运用了。 2.3 万神庙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 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 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墙厚6.2米,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 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 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减 轻了基础的负担。基础深4.5米,底厚7.3 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 3 总结 我们发现以上三例建筑具有多处共同点,这其实也是古罗马建筑的普遍特征。 3.1 拱券 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等,都同拱券结构有血肉的联系。正是出色的拱券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造精神有了物质的根据。 3.2 火山灰混凝土的使用。 大大促进古罗马拱券结构发展的是良好的天然混凝土。古罗马混凝土所用的活性材料是一种天然火山灰,它相当于当今的水泥,水化拌匀之后再凝固起来,耐压的强度很高。这种混凝土中加入不同的骨料,可以制成不同强度和容量的混凝土,以便用于不同的位置。浇注混凝土需要模板,拱券和穹顶木板做模板,墙体则用砖石做模板,而且事后并不拆掉,所以使得墙体很厚。 3.3 柱式 古希腊建筑中的三种柱式均被罗马人所继承,其中科林斯柱式得到最广泛的运用。此外,罗马人还发展了两种新的立柱:一是托斯卡柱,它与古罗马建筑里的多立克柱相似,不同点在于柱身上没有凹槽,而且多了个柱础(更加简洁实用);另一个是组合柱式,就是在科林斯式的柱头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克式的涡旋(变华丽为奢华)。 为了适应多层或高大建筑的需要,罗马人还在柱子的使用方面做出了2项重大发明:一个是叠柱法(大斗兽场),按楼层自下而上分别采用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壁柱;另一个叫巨柱式,以一种巨大的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建筑。

外国古代建筑史纲要点总结

外国古代建筑史要点总结 说明:以下内容仅是外国古代建筑史的基本要点,并未超出课本和课堂讲授范畴,仅供参考。所有划线并打星号*的建筑实例要求能够默写画出基本的图形(大致准确、反映其基本特点即可)同学们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己的总结和归纳,并鼓励有自己的见解。 一.古代西亚建筑: 1.粘土技术和彩色饰面的运用 2.西亚地区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社会基础(两河流域,多民族轮流主宰,自然神崇拜,世俗力量强大,粘土材料,经常构筑高台等等) 3.代表性建筑名称:乌尔山岳台、萨艮王宫、新巴比伦城、空中花园、波斯帕赛波利斯宫殿 二.古代埃及建筑: 1.金字塔的演变(模仿住宅的“马斯塔巴”-台阶状的昭赛尔金字塔-成熟而典型的库富金字塔) 2.吉萨金字塔群的平面布局及其特点(古埃及吉萨高地金字塔群平面图*) 3.崖墓建筑及其代表性实例的主要特点 4.太阳神庙及其代表性实例的基本特点 5.古埃及建筑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尼罗河沿岸,法老统治,重视墓葬,奴隶劳作等等) 三.古希腊建筑: 1.三种柱式的基本特点:多立克(Doric)* 爱奥尼(Ionic)* 科林斯(Corinthian)*柱头立面 2.雅典卫城的布局及其4座主要建筑(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先神庙、山门、胜利神庙)的特点,帕提农神庙立面* 3.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及其社会基础(地理环境,宗教,政治制度,艺术追求等)

四.古罗马建筑: 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历史意义(系统总结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经验,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体系,确定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提出若干艺术原理,等等) 2.罗马万神庙的艺术成就(穹顶技术,内外空间塑造),万神庙立面* 平面* 3.罗马大竞技场的特点,立面柱式变化(古罗马大竞技场4层立面一个开间片断*) 4 凯旋门的特点,替度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 5 古罗马对于柱式的新发展(5种柱式,券柱,壁柱,叠柱等,古罗马混合柱式柱头立 面*) 5.古罗马建筑的总体成就及其社会基础 五.拜占庭建筑: 1.帆拱技术的基本原理(帆拱示意图*) 2.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成就 六.罗马风建筑 1. 罗马风建筑主要特点(局部继承古罗马拱券技术和造型特点,巴西利卡式教堂,相 对朴素) 2. 比萨主教堂建筑群的组成及其艺术特色 七.哥特建筑 1.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社会背景 2.哥特教堂的基本特点(拉丁十字平面,中厅与侧廊,室内基本布局,光线处理,尖拱与框架结构技术,西立面,外部造型特点等)典型哥特教堂剖面简图* 3.巴黎圣母院的主要特点(巴黎圣母院立面*) 4. 部分经典哥特教堂建筑名称:法国韩斯主教堂、夏特尔主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 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教案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教案 认知目标: 通过赏析,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风格与时代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及代表作品. 技能目标: 通过赏析,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建筑艺术的巨大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同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同构赏析,让学生感受人类对艺术的孜孜求索,领悟建筑所折射的人类对精神与文化的思考和演变,体会建筑师人类永不磨灭的生活与艺术的伟大结晶. 创造目标: 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分析不同时代外国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理解建筑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领悟建筑所反映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多媒体展示:一张“石头”的图片. 师问:你们想一想,由这块石头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常见的一些建筑物. 多媒体展示:配有音乐背景的一些著名古建筑图片. 师问:.说说你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学生互动,积极发言.

师: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欣赏》. 2、合作探索阶段: 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请学生对比这些建筑,说说它们的不同在哪里? 教师引导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学生活动:欣赏巴黎圣母院(法国)、米兰大教堂(意大利)、圣彼得堡大教堂(罗马)、圣米歇尔山修道院(法国)、佛罗伦萨大教堂、埃菲尔铁塔(法国)、悉尼歌剧院等等.学生合作探讨对比它们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A、宗教与陵墓建筑。 B、古希腊语古罗马建筑。 C、宗教建筑赏析。 D、印度泰姬陵赏析。 E、近现代建筑赏析。 3、感悟体验阶段: 结合建筑作品谈谈对“建筑师凝固的音乐”是如何理解的? 4归纳巩固阶段: 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区别?你知道各国的标志性建筑吗? 5拓展延伸阶段: A、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分析故宫的建筑风格. B、喜欢哪类的建筑作品?你能为自己的城市设计一座标志性建筑吗?或者有为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小家吗?

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经典作品

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经典作品分析 在建筑风格多样化的今天,中西方古代建筑的历程是曲折而又漫长的,其中涌现出不少的经典建筑,它们不仅仅是一种风格的象征,也可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同时还极大的影响着后续的建筑风格,它们是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建筑设计师们思想的结晶,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明清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到达了最后一个巅峰,故宫是其代表作之一。故宫坐落于北京城的中心,占地 1087亩,合72万多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和独待风格。 故宫始建于1406年,是明代永乐皇帝由南京迁都北京时所建的宫城。从总体布局上说,它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所谓的外朝和内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作为两翼,为行使朝政的主要场所。内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六宫构成,为皇室的生活居住区。按四根柱为一间的传统进行计算,共有近万间之多,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宫殿群由紫禁城围护,城高10米,外又围以52米宽的护城河。整座城开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南门为午门、北门为玄(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楼。整个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

规则,主次有序,并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间丰富多变。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在城墙墩台上建有一组建筑。正中是宽九间的庑殿顶重檐大殿,两侧有联檐通脊的殿阁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个高大的角亭。这一组建筑称五凤楼,巍峨壮丽、气势浑厚。进午门,经过一个大庭院,再过金水桥,入太和门,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依次建筑在一个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 米,分3 层,用汉白玉砌筑而成。每层当中都有石雕御路,边上都装饰有栏板、望柱和龙头。据统计,有透雕栏板1414 块,刻有云龙翔风图案的望柱1460根,龙头1138个。这些石雕装饰,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同时,在结构功能上又起着排水的作用。栏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龙头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当下雨,水由龙头流出,恰似千龙喷水,蔚为大观。太和殿又称金鸾殿,是皇帝发布政令和举行大典的场所。殿高 35.05 米,宽63.96 米,深 37.20米,是故宫最大的建筑,也是现存全国最大的木构建筑。它的结构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点。即,先在栓础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梁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层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过小柱重叠几层梁,逐层加高,每层的梁逐层缩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层立脊瓜柱,在两组构架之间横搭檩枋;在檩上铺木椽,椽上铺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于梁架逐层加高,

外 国 美 术 名 作 欣 赏

外国美术名作欣 赏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外国美术名作欣赏》课后感想 说实话,当时选这门课的时候,觉得名字听起来不错,《外国美术名作欣赏》,抱着上课轻松的态度而选的,结果第一节课就迟到了,为什么呢,教室不好找哇,和同伴找了好半天最后还是问了门卫才找到的教室。 说起美术,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我却从来没有仔细的品味过、研究过。绘画,就跟音乐一样,是艺术家内心的体现。我是一个音乐学者,往往我们演奏出的一首乐曲都是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音乐上面,画家也是一样,所描绘出的景物里充满了情感。 上了第一节课,果真跟我想的一样,课堂气氛很轻松,内容也很有趣,第一节课先让我们接触了下国外的文化,老师用ppt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俄罗斯,让我大开眼界,外国的文化跟我们真的是天差地别,就像老师说的,俄罗斯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纯金打造的人像、装饰物等,我觉得这如果放在我们国家是需要勇气和做好消失不见的心理准备的。看了那么多异国风情的图片也算是长见识了。后来得知,老师在课堂上所展示给我们的图片,都是他到世界各国去旅游所拍摄的,让我对老师又多了一份羡慕。听了第一堂课后,我鬼使神差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不光是上课内容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确切的说是喜欢老师那种上课幽默风趣而不离主题的授课方式。 选修了外国美术欣赏,感受到国外众多画家流派的风格,深刻地

体会到,不能以好看不好看来评价画的好与坏。要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画家们的思想境界才可能对某个画家和作品作出正确的 判断。就像文艺复兴三杰,他们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时候占据了不同的地位。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可贵的是,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而稍微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可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巨匠,他的雕塑不在于他的强健与巨人般的宏大,而在于它的灵感和神韵。这是他的追随者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最早认识达芬奇的时候是在小学,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可谓众人皆知,正是他那种坚强的意志,才造就了他以后的伟业。正是刻苦的大量练习,才使得在他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素描作基础。《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之作,其实,他画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可能,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比达·芬奇年轻23岁的米开朗琪基曾在著名画家古兰达约门下学习,但真正给他启示的是古代雕塑,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杭师院附高罗雪峰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特别是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有所了解。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有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配套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fwsir.):提问:欣赏完了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比较大的有哪些?学生回答: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东罗马帝国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及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等。 师生一起作一张表格:展示图片,小结的形式。 国家地区 建筑特点 建筑类型 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 中国

木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创造丰富的艺术形象 宫殿、园林 东方建筑 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江苏无锡、苏州园林等 古埃及 石柱结构 陵墓、神庙 埃及建筑 卡纳克神庙 古希腊 石制的梁柱结构,形成多利安、爱奥尼亚、科林斯柱式等。 神庙 希腊建筑 雅典卫城 古罗马 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泥土结构;券拱结构。 神庙 罗马建筑 万神庙 东罗马帝国(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四个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内部空间宏伟而有变化。

教堂 拜占庭建筑 圣索菲亚教堂 法国 高耸峻拔、轻盈灵巧;内部大面积彩色玻璃窗画;柱式与拱券结合。 教堂 哥特式建筑 夏特尔教堂 印度尼西亚 塔 佛教建筑 婆罗浮屠 印度 陵墓 伊斯兰建筑 泰姬陵 注解:一、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因此,谈西方建筑及其风格,就不能不首先谈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

重庆大学外国建筑史复习必备资料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

1古埃及建筑的特征:1·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发展了一套完整的体系;2·崇拜是中心、主体;3·构图上,多用简洁稳定的几何体。 2古希腊建筑史分期:爱琴文化时期;: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1-前8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公元前8-前5世纪;古典文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 3《建筑十书》古罗马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奠定了建筑学的科学体系 4早期基督教建筑是同拜占庭建筑同时发展起来的,它包括迁都后帝国西部的建筑,分裂后的西罗马的建筑与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长达数三百余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建筑。建筑类型主要是基督教堂。 5巴西尼卡拉丁十字巴西尼卡是古罗马一种用于法庭、交易所、图书馆等用途的长方形大厅建筑,平面被两列(或四列)柱分为三个狭长的厅,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中世纪西欧巴西尼卡被改作基督教堂,增加了横翼,形成十字形,故名。 6罗马风西欧10~12世纪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因该期建筑的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承袭了古罗马建筑的半圆形券拱和砖石技术,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名罗马风、罗马式建筑、似罗马建筑等。但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施工粗糙,较古罗马建筑厚重。 7哥特建筑的结构特征:1·结构特征:以尖券、骨架券、飞扶壁等,构造了一套有机的结构系统· 8哥特建筑的风格西欧12~15世纪封建制社会盛期的一种建筑风格。打破了古希腊古罗马以柱式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取决于特征的强化,而不取决几何和比例关系。哥特建筑排除了壁块的重量感,使壁体变得薄而轻。建筑有强烈的向上动感,都具有一种强烈向上升腾的动势。内部空间由于中厅与侧厅造成造成强烈反差,失去古罗马巴西利卡的均衡感。 9伯努乃列斯基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机械学有深的研究,掌握了古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筑结构,在工艺美术上有深的造诣。重新启用古典的檐口,复原了塔斯干、科林斯、多立克和爱奥尼柱式。是第一个完全的集中式穹顶建筑物的设计者。代表作:巴齐礼拜堂、育婴院 10阿尔伯蒂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建筑师,建筑理论家。风格凝重,追求古典建筑的体量感。著《论建筑》,成稿于15世纪,直接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运动。代表作有鲁兰齐府第、圣弗朗采斯哥教堂 11伯拉孟特 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早期作品风格平和秀丽,后期力求将高亢的爱国热情表现在建筑物上,追求庄严、宏伟。对透视学有开创性研究。他的方案奠定了大教堂仪典部分的基础。代表作: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堂 12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刻家、画家、建筑师、诗人。其建筑虽然采用古典建筑语汇,但并不遵循古典的法式,而由内在的情感控制,其作品雄伟、立面凸凹起伏起伏、体积感强,喜欢用巨柱,具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绪。对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产生了影响。代表作,圣彼得大教堂主体、劳伦齐阿拉图书馆 13帕拉第奥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主要建筑师,对古罗马柱式建筑做过深入研究。主要著作《建筑四书》重视建筑形式语汇,并将柱式所代表的古典样式和比例,当作一种形式上的规范分开加以论述。其作品中排除一切情感因素,严禁、冷漠,被称为古典主义的鼻祖。代表作:园厅别墅、唯亲察巴西尼卡、巴巴罗别墅 14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是17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后波及西班牙、法国等国的文艺思潮。 建筑特征:打破了古典以柱式为基础的设计方法,以情感来控制构图;追求新奇,常用曲线、起伏的立面、断山花、扁方柱等;具有一种阳刚之气;建筑形象与空间都有一种动态;将雕塑、园林、室内装饰等,融为一体。15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是17世纪发端于法国,后波及到欧洲的文艺思潮。建筑特征:强调建筑表现王权,表现专制国家的力量;这使得古典主义建筑严正、高贵、神圣,酷爱秩序和宏大的体量,透露出一种理想的英雄主义情绪。崇尚古典,特别是古罗马文化古;唯理主义。否定自然美、感性美。古典主义建筑主次清晰、简洁,重视构图规律;强调标准、法规。古典主义建筑将帕拉第奥、维尼奥拉制定的规范视为法典,并发展了一套横三竖五(三)的构图;宫廷内以华美的装饰; 16洛可可18世纪源于法国宫廷的装饰风格。有浓厚的脂粉气。它排除柱子,追求新奇,喜欢曲线和细小、琐碎的纹饰。代表作有勃夫杭德苏必斯府第。 论述题

外国古代建筑史纲总结_233801708

外国古代建筑史总结 说明:以下内容仅是外国古代建筑史的基本要点,并未超出课本和课堂讲授范畴,仅供参考。所有划线并打星号*的建筑实例要求能够默写画出基本的图形(大致准确、反映其基本特点即可)同学们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己的总结和归纳,并鼓励有自己的见解。 一.古代西亚建筑: 1.粘土技术和彩色饰面的运用 2.西亚地区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社会基础(两河流域,多民族轮流主宰,自然神崇拜,世俗力量强大,粘土材料,经常构筑高台等等) 3.代表性建筑名称:乌尔山岳台、萨艮王宫、新巴比伦城、空中花园、波斯帕赛波利斯宫殿 二.古代埃及建筑: 1.金字塔的演变(模仿住宅的“马斯塔巴”-台阶状的昭赛尔金字塔-成熟而典型的库富金字塔) 2.吉萨金字塔群的平面布局及其特点(古埃及吉萨高地金字塔群平面图*) 3.崖墓建筑及其代表性实例的主要特点 4.太阳神庙及其代表性实例的基本特点 5.古埃及建筑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尼罗河沿岸,法老统治,重视墓葬,奴隶劳作等等) 三.古希腊建筑: 1.三种柱式的基本特点:多立克(Doric)* 爱奥尼(Ionic)* 科林斯(Corinthian)*柱头立面 2.雅典卫城的布局及其4座主要建筑(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先神庙、山门、胜利神庙)的特点,帕提农神庙立面* 3.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及其社会基础(地理环境,宗教,政治制度,艺术追求等)

四.古罗马建筑: 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历史意义(系统总结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经验,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体系,确定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提出若干艺术原理,等等) 2.罗马万神庙的艺术成就(穹顶技术,内外空间塑造),万神庙立面* 平面* 3.罗马大竞技场的特点,立面柱式变化(古罗马大竞技场4层立面一个开间片断*) 4 凯旋门的特点,替度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 5 古罗马对于柱式的新发展(5种柱式,券柱,壁柱,叠柱等,古罗马混合柱式柱头立 面*) 5.古罗马建筑的总体成就及其社会基础 五.拜占庭建筑: 1.帆拱技术的基本原理(帆拱示意图*) 2.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成就 六.罗马风建筑 1. 罗马风建筑主要特点(局部继承古罗马拱券技术和造型特点,巴西利卡式教堂,相 对朴素) 2. 比萨主教堂建筑群的组成及其艺术特色 七.哥特建筑 1.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社会背景 2.哥特教堂的基本特点(拉丁十字平面,中厅与侧廊,室内基本布局,光线处理,尖拱与框架结构技术,西立面,外部造型特点等)典型哥特教堂剖面简图* 3.巴黎圣母院的主要特点(巴黎圣母院立面*) 4. 部分经典哥特教堂建筑名称:法国韩斯主教堂、夏特尔主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 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特别是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有所了解。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有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配套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提问:欣赏完了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比较大的有哪些? 学生回答: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东罗马帝国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及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等。 师生一起作一张表格:展示图片,小结的形式。

注解: 一、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因此,谈西方建筑及其风格,就不能不首先谈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首先是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从外在形体看,三种柱式各有特点,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外国建筑

外国建筑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开卷考试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翻译,论述等 主要内容: 古典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西方古典柱式,现代主义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至1970年代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 世界近现代建筑 建筑创作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古典复兴: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对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艺术风格的复兴浪漫主义: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对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艺术风格的复兴 折衷主义:对历史上各种知名建筑格式的混用 一、古典复兴(新古典主义) 18世纪下半叶,欧洲大陆重新燃起对古典艺术和建筑的热情,在当时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推动下,具有新思想的建筑师对晚期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柔靡、艳俗、脂粉气深感厌恶,他们崇尚符合理性科学的艺术观,寻找能表达革命激情、同时代合拍的艺术形式;同时,18世纪考古成就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以他们特具的魅力倾倒了欧洲,建筑师云集罗马,建筑创作传向古代的古典艺术,这就是建筑史上的古典复兴,又称新古典主义。 法国:复兴古罗马 英德:复兴古希腊 美国:二者皆有

1、法国的古典复兴和“帝国式” 法国巴黎万神庙(圣吉纳维夫教堂):直接采用古罗马庙宇的正立面构图,但却有哥特式结构的轻快和希腊建筑的明净庄严。 帝国风格 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执政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性的纪念建筑,用石头象征法兰西帝国的永恒,表彰拿破仑及其军队的光荣业绩,这些建筑追求宏大壮阔,威武雄伟,从构思到形式都与古罗马帝国的建筑同出一辙,因而被冠之为“帝国风格”。 巴黎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古罗马帝国建筑式样的翻版,外观雄伟、壮丽,内部吸收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手法。 2、英国 爱丁堡中学:几乎完整地再现了雅典卫城的山门。 不列颠博物馆: 3、德国 柏林勃兰登堡门:上部为罗马凯旋门的女儿墙和四马拉车,下部为希腊雅典卫城的山门。 柏林宫廷剧院: 4、美国 美国国会大厦:复兴古罗马,具有罗马万神庙的造型。 二、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为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一种思潮。它从发扬个性、创作自由、反对冰冷僵化的古典艺术,走向复活中世纪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没落封建贵族怀古忆旧的黄昏情绪,和小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抗。在建筑上表现为复活中世纪的建筑形式,和追求趣味非凡的异国情调,贵族府邸模仿中世纪城堡建造,城市中高竖起哥特式尖塔,园林中出现东方的宝塔,如此等等,由于它更多的以哥特建筑形象出现,又被称为“哥特复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为先浪漫主义时期,始于英国,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塞堡和哥特风格,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代表作品:英国布赖顿皇家别墅——模仿印度伊斯兰礼拜寺的形式 19世纪30年代—70年代,真正成为创作潮流的时期,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称“哥特复兴”。 代表作品:英国国会大厦——采用亨利第五时期的哥特垂直式 三、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建筑舞台上出现的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其建筑特点是:追求纯形式的美,讲究比例,推敲形体,没有严格的固定程式,反对古典主义的刻板教条,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格式,或自由柔和各种式样,因而又称“集仿主义”。折衷主义是适应19世纪资本主义商品化而产生的,建筑以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各种商业性的需求,满足有产阶级猎奇的嗜好,因而各种建筑形式,东方的、西方的、古代的、中世纪的纷纷出现,包括希腊、罗马、埃及、拜占庭、哥特等风格,样式一时在城市长杂然并存,汇于一堂。(集仿式综合历史上各种建筑式样)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 巴洛克+古典式。即具有卢佛尔宫东廊式样,堆砌许多巴洛克的装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