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表格式备课教案(精品)

2020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表格式备课教案(精品)

2020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表格式备课教案(精品)
2020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表格式备课教案(精品)

3.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目,认读“假”和“威”,说说课题的大意。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引导学生一边倾

听,一边思考课文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

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

文,标出自然段序

号。

3.教师引导学生借

助拼音,展开小组

合作,检测课前预

习情况,进行自

学,教师相机指

导。

(1)组织学生利用书

中识字表自我检

测。

(2)小组成员利用生

字卡片互相检测。

(3)组长对不认识的

生字进行归纳,再

读再认。

4.教师指导学生按

自然段读文,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听读,思考并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

狐狸借着老虎的威

风,吓跑森林里的百

兽的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

读文,标出课文的9

个自然段,对不熟悉

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小组活动:

(1)学生自己逐一认

读书中的15个生字

和3个多音字“转”

“闷”“呀”,圈出

读不准的生字。

(2)认读生字,相互

纠正。

(3)归纳不认识的生

字,会读的同学大声

范读,认不准的同学

认真倾听。如果遇到

小组同学都读不准的

字可以到书中找拼

音,拼一拼,再读一

读。

4.学生按自然段朗读

课文,努力做到读准

字音,不断句。

1.概括故事内容可

以以填空的形式提

示学生,降低难

度。

2.提醒学生自然段

的标志,以便其准

确标出。

3.重点正音:

“转、扯、爪、

猪、受、神”是翘

舌音;

“嗓”是平舌音;

“抗、趟”是后鼻

韵母;

“转”在本课中读

四声zhuàn。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名读第一自然

段,认读并理解生

词“食物”,想一

想:老虎是在什么

情况下抓住狐狸

1.通过查找工具书和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食物”指吃的东

西,说明老虎是在饥

饿的情况下抓住狐狸

1.提示学生自觉使

用工具书。

2.可引导学生做动

作理解这几个动

词,使学生明白狐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用时:26分钟) 1.引导学生轻声朗

读课文第二、三、

四自然段,思考并

交流:读懂了什

么?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

词语、句子,感受

老虎和狐狸的心

理,指导朗读。

(1)思考并交流:狐

狸在被抓时,是怎

么做的?

(2)“眼珠子骨碌一

转”是什么样?他

为什么要“扯着嗓

子问”?

(3)指导朗读第二、

四自然段。

(4)老虎为什么会

“一愣”?

(5)指导朗读第三自

然段。

2.自由读文章第5~

8自然段,思考:老

虎真的被骗了吗?

狐狸是怎么做的?

(1)从哪些词语可以

看出老虎被骗了?

(2)狐狸的哪些动作

表现出他骗人成功

后的得意?

(3)森林里大大小小

的野兽真的怕狐狸

吗?

3.学生分角色练习

朗读对话。

4.引导学生想象狐

狸和老虎还会想些

1.学生读文后小组交

流,总结出:狐狸用

“老天爷”来吓唬老

虎,不让老虎吃掉

他。

狐狸被抓时眼珠子骨

碌一转,扯着嗓子问

老虎:“你敢吃

我?”

狐狸“扯着嗓子

问”,是因为他心里

害怕,用大声喊来掩

盖恐惧,同时也想吓

住老虎。

老虎半信半疑,所以

“一愣”。

2.老虎真的被骗了!

从“蒙住了”“松

开”“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这几个

词语可以看出来。

“神气活现”“摇头

摆尾”这两个词语表

现出了狐狸骗人成功

后的得意。

3.注意读出不同动物

的特点。

4.学生先自由练习,

再进行表演。

1.指导学生抓住重

点词句,结合文中

“人物”的心理活

动进行朗读。

2.对于一些难懂的

词语或句子可以利

用“做一做、想一

想”的方法来帮助

理解。

3.分角色朗读要提

醒学生与读旁白学

生的衔接。

4.表演前要帮助学

生进行尝试练习,

教师要有目的地给

予指导,避免浪费

过多时间或达不到

应有的效果。

什么,并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

三、认真观察,指导写字(用时:8分钟)

1.指导书写生字:“爪”“神”“活”“猪”。 (1)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神”字的写法。

左窄右宽。顶部“礻”低,底部“申”低;第二笔横撇与第三笔竖相交于横中线;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右侧。

指导“活”字的书写。

“氵”第二点偏左,收在横中线上;“舌”下面的“口”上宽下窄。 2.反馈评议。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神”和“活”的写法。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4.学生评议展示的字。

1.提示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结构安排,掌握关键笔画的书写方法。

2.书写时要强调生字笔顺。

3.评价以鼓励为主,并要给出合理可行的改进建议。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收集一些成语故事,准备举行“寓言故事会大赛”。

1.根据图画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请家人帮忙,收集一些成语故事,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话在“寓言故事会大赛”上讲给大家听。

请家长配合收集资料,并在合适的时间召开“寓言故事会大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15分钟) 文。说说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

3.小组合作识字。

出示小组学习要

求:

(1)轮流指读生字表

中的生字。

(2)分别说一说生字

的字音和结构。

(3)对识记有困难的

字,在小组内交

流,一起想办法。

(4)小组内开火车读

字,并组词。

4.鼓励学生汇报学

习成果。

(1)汇报简单字的识

记方法。

(2)汇报识记起来较

难的字,并说一说

自己的办法,再听

一听别人的办法。

5.游戏巩固,引导

学生开动脑筋识记

生字。嘴,被狐狸钻了空

子,把奶酪都吃光了

的事。

3.学生小组活动:

(1)学生自己逐一认

读书中的11个生字

和一个多音字,圈出

读不准的生字。

(2)认读生字,同桌

相互纠正。

(3)整理自己不认识

的生字卡,请小组会

读的同学示范读,认

不准的同学认真倾听

同学为自己所做的示

范。如果遇到小组同

学都读不准的字可以

到书中找拼音,拼一

拼,再读一读。

4.小组内交流学习成

果。

(1)说一说识记了哪

些生字,用的什么方

法。

(2)说一说在学习中

有没有动脑解决难题

或者帮助了别人。

5.积极参与识字游戏

活动,并认真倾听他

人的发言,与他人一

起思考。

度。

3.小组学习时教师

要时时巡视,及时

给予指导。

4.学生汇报时,教

师要注意倾听,提

醒学生说完整话,

并适时给予学生鼓

励。

5.游戏巩固生字

时,要注意把游戏

规则说清楚,避免

出现混乱,真正起

到巩固的作用。

三、精

读课

文,体

会情感(用时:10分钟) 1.快速扫读,标出

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

文,思考:狐狸是

怎样分奶酪的?

3.默读课文,标出

与狐狸分奶酪相对

1.扫读并按要求标出

自然段。

2.一边听朗读,一边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题。回答时要尽量避

免啰嗦。

3.按要求默读,画出

1.提醒学生自然段

的标志(开头空两

格)。

2.引导学生学会边

听边想,并说完整

话。

3.提醒学生“默

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4.学习第5~9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狐狸为什么“笑”?他是真的来帮小熊兄弟俩的吗?(指导朗读)

(2)读第6、8自然段,理解两次“嚷”,从这个字我们可以看出小熊兄弟俩的什么特点?(指导朗读) (3)狐狸听到小熊兄弟俩的叫嚷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分别读第7、9自然段。(4)利用教具演示分奶酪的过程。(5)分角色朗读表演第5~9自然段。对应的自然段并读一

读。

4.根据老师提出的问

题抓住关键语句理解

课文,并有感情地进

行朗读。

(1)联系上下文回答

问题。了解狐狸不是

真的来帮小熊兄弟俩

的,他的笑是狡猾的

笑。

(2)利用生活经验理

解“嚷”的意思之

后,发表自己的见

解:小熊兄弟俩有些

自私,生怕自己吃

亏。

(3)利用工具书理解

词语,读好第7和第

9自然段。

(4)按课文内容演示

过程。

(5)一生扮演狐狸,

一生扮演小熊哥哥,

一生扮演小熊弟弟,

老师旁白,师生配合

表演。

读”的要求——不

出声,圈画自然段

序号就可以。

4.引导学生联系上

下文并加上自己丰

富的想象回答问

题。

朗读时要学会换位

思考,把自己想象

成书中的人物。分

角色朗读表演前要

给学生一些提示和

练习时间。

四、认

真观

察,指

导书写(用时:12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

字:奶、仔、急、

咬、始。认读后练

习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

字的字形特点及其

在田字格中的位

置。

1.学生认读生字,注

意读音并组词,比一

比谁组得多。

2.认真观察“奶、

仔、急、咬、始”几

个字的书写特点。在

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

点,并练习书写。

(1)“奶、仔、咬、

始”这几个字是左右

结构,都是左窄右

1.学生组词时教师

要注意倾听,发现

别字要及时纠正并

适当区分。

2.强调重点笔画的

书写。

“奶”字右半部分

的笔顺是先写横折

折折钩,再写撇。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引导学生在书写练习中体会怎样把字写得规范、美观。

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5.学生展示自己练习书写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宽,书写要紧凑。

(2)“急”字是上下

结构,上面的“刍”

要占多半格。

3.观察老师范写,一

边观察一边做书空,

然后落笔练习书写。

4.同桌、全班相互交

流,指出书写的优点

和不足,并改正。

5.大胆展示自己的书

写成果,勇敢接受同

学的质疑。

3.对学生的书写成

果教师要及时给予

评价,并注意以鼓

励为主。

第二课时

教学环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4分钟) 1.教师出示生字卡

片,学生开火车读

字、组词,并适时

运用词语练习说

话。

2.狐狸假装帮助小

熊兄弟俩分奶酪,

结果把奶酪都吃光

了,你们觉得狐狸

分得公平吗?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

《狐狸分奶酪》这

篇课文。

1.学生读生字、组词

语,在说句子的过程

中尽量说完整,尝试

着说不同语气的句

子。

2.学生回忆课文,回

答问题。

1.及时纠正学生出

现的错误读音,对

学生组词中出现的

别字要适时进行改

正。

2.引导学生回忆上

节课学习的课文内

容,再回答。

二、抓

住重

点,读

中感悟(用时:26分钟) 1.学习第10、11自

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课

文第10自然段,思

考并交流:奶酪被

吃光,两只小熊有

什么样的表现?(指

导有感情地朗读第

10自然段)

1.一边读一边思考问

题,交流读后感受。

(1)两只小熊很生

气。用生气的语气读

第10自然段。

(2)狐狸说自己分得

公平的原因是抓住了

两只小熊自私的心

理,说“谁也没多吃

1.要抓住这两个自

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进行导读,理解狐

狸的“笑”是得意

的笑,也是嘲讽的

笑。在学生理解狐

狸和两只小熊的想

法之后,再进行指

导朗读。

(2)看到小熊兄弟俩生气了,狐狸是怎么说的?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狐狸为什么说他分得很公平?狐狸又一次“笑”了,这次他为什么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学习第1~4自然段(故事的起因)。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小熊兄弟俩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指导朗读)

用换词法理解“拌嘴”。想一想:两只小熊会怎么吵?

(2)自由读第3、4自然段,理解狐狸叫两只小熊“小家伙们”的用意。(3)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狐狸和兄弟的话。

(4)分角色朗读第1~4自然段。

3.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对话。

4.再读课文,思考交流: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一口,谁也没少吃一

口”,是在嘲笑两只

小熊。

(3)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小熊生气,狐狸

得意、嘲弄的语气。

2.学生读第1~4自

然段,分析人物心

理。

(1)两只小熊的情感

变化。

捡到奶酪——高兴

怕对方多吃而吵架

——生气

认真读文,与同桌

模拟两只小熊吵架的

过程,感受“拌嘴”

的原因。

(2)狐狸之所以叫两

只小熊“小家伙们”

是要和他们套近乎,

迷惑他们。

(3)同桌练习分角色

朗读。

3.一人扮狡猾的狐

狸,一人扮憨厚的熊

弟弟进行分角色朗

读。

4.先小组内各抒己

见,再汇报自己的想

法。

2.第1~4自然段是

故事的起因,要让

学生理解两只小熊

“拌嘴”的原因,

了解奶酪被狐狸吃

光的主要原因是他

们生怕对方多吃一

口,自己少吃一

口。

3.分角色朗读时可

以提示学生加上一

些表情和肢体语

言。

4.鼓励学生大胆发

表自己的看法,指

导学生说完整的

话。

三、认真观1.引导学生观察课

件,注意“吵、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找到关键

1.提示学生仔细观

察生字在田字格中

察,指导写字(用时:8分钟)

第、公”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重点指导书写“第”字。

“第”的部首在上面,是竹字头,“竹”的竖、竖钩都变成点;书写时上扁下长;整个字是11画,第七笔是横折、第八笔是横、第九笔是竖折折钩。

4.教师随机指导学生书写其他生字。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反馈。

笔画或者易错笔画。

2.跟着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注意老师强调的部分,认真仿写。

4.学生仿照书中例字进行书写。

5.评议展示的字。继续练写一遍。

的位置。

2.强调书写,加强学生对生字笔顺的记忆,避免出现错误笔顺。

3.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书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

4.注意评价以鼓励为主。

四、布

置作

业,拓

展延伸

(用时:

2分钟)

1.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的生字、

新词。

2.把这个故事讲给

家人听。

3.继续收集自己喜

欢的民间故事。

1.认真书写并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用自己的话把课文讲给家人听。

3.请家人帮忙,收集几个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可以试着讲给别人听。

1.书写生字要注意笔顺。

2.把故事讲给家人实际是一种简单的复述,不要求完全背诵。

3.请家长配合完成收集资料的任务。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的好方法,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发现好的识字方法予以推荐。3.设置识字情境。开展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4.重点指导“抓”和“扎”两个字的写法。(“抓”字要注意“爪”第一笔平撇要短,第二笔竖撇要“竖”起来。)

5.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其余6个会写字。3.游戏识字:先在心

里认一认果子上的生

字,注意分清平舌音

和翘舌音。当同学摘

果子读字音的时候,

听清他的读音,读正

确的时候再找出自己

桌面上相同的字卡,

最后举起字卡大声读

一读。

4.对比“抓”和

“扎”,观察并交

流,找出相同点。

5.学生书写:先描

红,再练写。学生在

看图过程中自动纠正

坐姿及握笔姿势。完

成其余会写字的书

写。

言环境中巩固生

字。

(4)关于游戏识字:

要找准游戏与相关

的内容开展游戏。

要真正做到在玩中

学。

2.关于写字:

(1)教师要范写,重

点指导难写的字的

运笔方法。

(2)关注学生书写是

否正确、端正、整

洁。

(3)随时注意学生的

执笔方法及写字姿

势。注意培养学生

养成良好的书写姿

势。

三、朗读课文,品读感情(用时:12分钟) 1.引入:快速地

读读第2~6自然

段,看看小熊和

松鼠是怎样成为

好朋友的。

2.课件出示第3

自然段,引导学

生填写学生活动

卡第一部分,指

导读出小熊“乐

坏了”的心情。

3.引导学生再次

观察并模仿小熊

的表情、动作,

体会“乐坏了”

的心情,老师发

问,小熊拿到纸

船,乐坏了,他

1.朗读课文。

2.学生填写学生活动

卡第一部分,想象小

熊此刻快乐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

然段。

3.学生根据教师的语

言描述想象画面:小

溪里漂来一只纸船,

纸船上有松果,还有

亲切的祝福,小熊心

里“乐坏了”,他乐

得……再观察小熊图

片,模仿小熊微笑的

表情和手舞足蹈的样

子,表演出小熊“乐

坏了”的样子。

4.学生观察松鼠,模

关于朗读课文,品

读感情:

1.要抓住课文中的

重点句子指导朗

读。读出“……乐

坏了”的感受。

2.二年级的孩子词

汇量比较匮乏,要

给他们搭好台阶,

提供给他们一些有

关词语,比如,手

舞足蹈、眉开眼

笑、兴高采烈、喜

笑颜开等来丰富他

们表达的内容。从

中感受小熊和松鼠

兴奋的样子。

乐得……

4.教师板贴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表情,猜测他的心理,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第5自然段。仿他的表情,体验到松鼠内心的快乐,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我

会读”导学图

片,认读词语:

松鼠山顶山

脚幸福但是

愿意取下折

纸船扎风筝

抓风筝受不了

乐坏了漂哇漂

飘哇飘

2.引导学生根据

课件中出示的词

语说一说松鼠和

小熊是怎样成为

好朋友的。教师

相机板画小溪,

板贴小熊、松

鼠、纸船、风筝

图片。

1.开火车朗读词语时

要读准字音,尤其要

读准“风筝”的

“筝”。知道“漂哇

漂”“飘哇飘”的用

法。

2.根据课件中的词语

提示,练习简单复述

课文的前6个自然

段,说出纸船和风筝

让小熊和松鼠成为好

朋友的经过。

在帮助学生复述课

文内容时,教师注

意引导学生抓住重

点词语来复述:折

纸船、纸船漂哇

漂、扎风筝、风筝

飘哇飘、乐坏了。

二、情境创设,体验朗读(用时:28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第7~11自然

段,设疑:为什

么山顶上再也看

不到飘荡的风

筝,小溪里再也

看不到漂流的纸

船了呢?

2.引导学生带着

1.倾听范读,自主到

书中寻求答案:小熊

和松鼠为了一点小事

吵架了,所以纸船和

风筝都不见了。

2.自由朗读,边读边

体会,说出自己读文

后伤心难过的心情。

1.关于区别词语的

用法:学生在老师

的指导下根据自己

已有的生活经验,

利用现有的实物区

别词语的用法。学

生再通过品读,理

解词语“飘荡”和

“漂流”。

“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心情怎样”这一问题尝试有感情地朗读第7~11自然段。

3.(1)指导学生利用图片区别“飘荡”和“漂流”。

(2)引导学生语言交流:空中飘荡着风筝,小溪里漂流着纸船,该是什么样的画面?

(3)导读:可是这么美丽的画面消失了,风筝不见了,纸船也不见了,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样?4.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第8、9自然段,请学生分别扮演松鼠和小熊,老师进行采访:松鼠,你为什么还折纸船?小熊,你为什么还扎风筝?

5.(1)讨论交流,体会小熊看到“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这句话的感受。跟随教师的指引仔细

体会语句情感,练习

朗读。

3.(1)学生轻声朗读课

件中出示的段落,根

据老师的提示,学生

将“飘荡”板贴在风

筝边,将“漂流”板

贴在纸船边,并结合

词义说出这两个词语

的用法。

(2)学生边做动作边朗

读“飘荡的风筝”

“漂流的小船”。

(3)学生在欢快的音乐

中,根据老师的语言

提示描述画面。

(4)在教师的引读中体

会小熊和松鼠吵架之

后的难过与伤心,有

感情地朗读。

4.学生在老师的采访

中能够说出小熊和松

鼠想要和好,可是不

好意思的心理。带着

这种心理分角色朗读

第8、9自然段。

5.(1)朗读这句话时能

够体会松鼠渴望和

好,主动和好的心

理。

(2)学生联系自己生活

中吵架的经历,体会

到主动和好对维护友

谊的重要性。

(3)学生联系生活体会

到松鼠和小熊和好后

快乐、激动的心情。

2.有关表演词语和

描绘画面:A.不强

求学生表演都到

位。B.学生描绘画

面时,允许层次不

够、不清晰或画面

不够完整。只要学

生愿意表达,教师

都要给予鼓励。

3.关于想象表达:

二年级学生理解能

力还很低,教师要

鼓励学生各抒己

见、畅所欲言,并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引导、提

示、启发学生,使

学生的想象力得以

发挥。根据学生表

达的内容,及时予

以点评。教师要注

重培养学生表达的

自信心。

(2)情境体验:如果你是这只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3)生活感知:你和小伙伴吵架又和好的时候,心情怎样?

(4)想象表达: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该是多么快乐呀,可他为什么哭了呢?请你扮演松鼠,把你的想法说出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扮演松鼠,能够说出吵架之后盼望和好,终于和好之后的激动心情。朗读出这种心情。

三、课外延伸,实践活动(用时:7分钟) 1.把这个故事讲

给家人听。

2.将自己制作的

带有祝福的小纸

船送给你身边的

人。

1.学生按照“成为朋

友——吵架——和

好”的顺序复述故

事。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

的纸船,根据老师的

提示,在纸船上写上

祝福的语句。

送祝福时鼓励学生

敢于表达自己的真

情实感,内容和形

式不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优质表格式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优质表格式教案(全册) 1观潮 导学案设计 课题观潮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前准备1.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析题解题(用时:3分钟) 1.解析课题。 2.板书课题,设疑引读。 1.交流汇报:观潮就是指观看、观 赏钱塘江大潮。 2.齐读课题,思考:为什么钱塘江 大潮会被称为“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解 读课题,一是从字面入手, 二是从内容入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2分钟)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新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 点考查“震”“霎”“逐”的 读音;指导“贯”“昂”“鼎” 的结构。 3.指导集体交流书写要点: “盼”右上部是“八”,不是 “人”;“堤”和“堵”左边都 是“”,不是“”;“犹”右 边是“尤”,不是“龙”。 4.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交 流。 5.检查朗读情况。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 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 新词。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新 词的情况。 3.小组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4.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5.指名逐段朗读,同桌合作读。 1.在理解词语时,引导学生 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 可让学生造句,加强对词语 的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时,教 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便于集 中指导。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分段。 2.指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1.朗读课文:个人读,同桌互读。 2.小组合作: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 后”的顺序来给课文分段。 (2)同桌之间运用“合并相同意思 的自然段”的方法,归纳段落大 意。 概括段落大意要抓住文 章的文路,这一点在指导学 生时要明确。 四、学习课文,感悟特点(用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钱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 学生在感受潮来前的特 点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全册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doc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赵丽宏的文章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巴金的散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冰心的诗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 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学习散文,要注意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要能够揣摩诗作所蕴涵的意义;学习小说,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领会作品的主题。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阅读教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作者用精美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的精辟的见解,殷切地盼望青少年们去打开文学之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认真地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鉴赏,在诵读中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步骤: 1.读课文,思考: ①作者对“文学”有怎样的认识?②作者描绘出的“文学”具有哪些魅力? 2.理出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 作者先是从什么说起,引出“文学”这个话题的?再从什么说到打开“文学”宝库的途径?最后引用《致文学》中几段话描绘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后会见到一个怎样的新奇世界? 3.精读第4节。 ①指导学生参看注释,查阅字典。读准该节每一个字的注音,再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一遍后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句子。 ②指导学生探讨下列句子的含义: a.“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为例,略作讲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24诗词五首 1.通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国度,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

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1.忆读书 冰心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1 .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 分钟)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 (最新版) 最新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一)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一些摹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学习古人机智、诚实等美德。 一、疏通句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 2、请学生试读课文。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二、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结合书解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

2、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地。 (2)空中撒盐差可拟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期:约定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6)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 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 (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 敬佩) (4)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 (5)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 (7)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 4、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三、拓展延伸 1、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编

初语七上 教案 执教者 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 所向披 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 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

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相处六年的小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这个所学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明显的不够好,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要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社会主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 新学期了,每一位学生都将展开心的人生,所以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在阅读这些课文的时候,将会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提高朗读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在山的那一边》是一首抒情诗,《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国作家的作品,《短文两篇》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语言十分精美的散文,《童趣》是古代散文。这五篇课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个人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有讲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示,为我们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灯。 根据本单元的情况,要求在学习中:1、掌握这个单元需要识记的生字。2、学习朗读方法,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的意图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是继续上个单元的人生课题,交我们怎么树立理想,实现理想。在这个单元中,有的课文讴歌理想(《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我的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论语十则》)等。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引领我们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根据本单元的情况,要求在学习中:1、继续上一个单元的朗读训练,在读中悟情,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学期) ------设计教师:孙家祥 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题材:战争主题。 体裁:以叙事用品为主。 阅读教学: 1、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2、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 综合性学习: 1、主题:“界何时铸剑为犁” 2、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 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文艺作品与战争 铸剑为犁应有日 教学计划用时:22课时 第一课新闻两则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 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二、教学设想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媒体平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 到图书馆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阅当年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史料,摘录其中的导语部分,并注明出处。

初一语文上册古诗四首课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班别:姓名: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钱塘湖春行》 一、常识填空 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号;是代着名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 2、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 3、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 4、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天净沙秋思》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着名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71页)》

1 消息二则 第1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英勇善战(标题) 主体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进军迅速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渡过长江 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一、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