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7燃烧实验指导书(2013)

07燃烧实验指导书(2013)

07燃烧实验指导书(2013)
07燃烧实验指导书(2013)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学实验中心

二O一三年三月

燃烧学实验

目录

实验原理系统图、实验仪器仪表型号规格及燃料物理化学性质 (2)

实验一Bensun火焰及Smithell法火焰分离 (3)

实验二预混火焰稳定浓度界限测定 (4)

实验三气体燃料的射流燃烧、火焰长度及火焰温度的测定 (6)

实验四静压法气体燃料火焰传播速度测定 (8)

实验五本生灯法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11)

实验六水煤浆滴的燃烧实验 (13)

燃烧喷管及石英玻璃管说明

燃烧喷管共4根,分别标记为:

I号长喷管—细的长喷管

II号长喷管—粗的长喷管

I号短喷管—细的短喷管

II号短喷管—粗的短喷管

石英玻璃套管共3个,分别标记为:

I号玻璃管—最细的石英玻璃管

II号玻璃管—中间的石英玻璃管

III号玻璃管—最粗的石英玻璃管

燃烧学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台上的玻璃管须轻拿轻放,用完后横放在实验台里侧,以防坠落。2.燃烧火焰的温度很高,切勿用手或身体接触火焰及有关器件。

3.燃烧完后的喷嘴口、水平石英管的温度仍很高,勿碰触,以防烫伤。4.在更换燃烧管时,手应握在下端,尽量远离喷嘴口。

1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2

燃烧学实验

3

实验一 Bensun 火焰及Smithell 法火焰分离

一、目的:

1. 观察Bensun 火焰的圈顶效应、壁面淬熄效应及火焰外凸效应;燃料浓度对火焰颜色的影响;气流速度对火焰形状的影响等各种火焰现象。

2. 了解本生灯火焰内外锥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预混合燃烧即动力燃烧,其机理是燃气与燃烧所需的部分空气进行预先混合,燃烧过程在动力区进行,形成的火焰称之为Bensun 火焰。当燃料和空气流量调节到化学当量比时,本实验台上即能出现稳定的Bensun 火焰,其内锥为蓝绿色的预混火焰,外锥为淡黄色的扩散火焰。同时能观察到火焰的顶部圆形效应、壁面淬熄效应(死区)及火焰外悬效应。改变可燃气的混合比,可以观察到火焰颜色的变化。当空气浓度较低时,扩散火焰占主要部分,反应不完全炭颗粒被析出,火焰呈黄色;

空气浓度增大后变成预混火焰,反应温度高,完全燃烧,火焰呈蓝色。富燃料的Bensun 火焰可以用Smithell 分离法进行内外锥分离。Bensun 火焰及Smithell 火焰分离现象如图1所示。

三、试验设备与燃料

小型空压机、稳压筒,Bensun 火焰试验系统,I 号长喷管,I 号玻璃管,点火器。 燃料:液化石油气。

四、试验步骤

1. 按试验原理系统图,检查并连接好各管路,装上I 号长喷管,并套上I 号玻璃管。

2. 开启空气总阀和燃气总阀。

3. 打开预混空气调节阀,使预混空气流量为一合适值,然后打开燃气调节阀,至合适流量后,用点火器在喷管出口处点火,点燃后,再调节空气和燃气流量,使管口形成稳定的Bensun 火焰。

4.,观察Bensun 火焰的各种现象、火焰颜色及火焰形状的变化。

5. 火焰内外锥分离:调节预混空气流量,使内焰稍有黄尖时,托起支撑环架,使玻璃外管升高,当外管口超过内管口时,火焰便移到外管口上;外管再升到一定距离,外锥仍留在外管口处,而内锥移至内管口燃烧,从而实现了火焰分离;玻璃外管继续升高,外锥被吹脱。

6. 先关闭燃气和空气调节阀,再关闭空气总阀和燃气总阀,整理试验现场。

五、数据处理

分别记录形成稳定的Bensun 火焰及Smithell 法火焰分离时的燃气和空气的压力、流量值。记录环境压力和温度。

六、思考题

1.本生灯火焰的内外锥各是什么火焰?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外锥比较明显? 2.火焰分离时,为什么锥间距离过大,外锥会被吹脱?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4 实验二预混火焰稳定浓度界限测定

一、目的:

观测预混火焰的回火和吹脱现象,测定预混合火焰的稳定浓度界限。

二、原理

火焰稳定性是气体燃料燃烧的重要特性,在不同的空气/燃料比时,火焰会出现冒烟、回火和吹脱现象。本试验装置可以定量地测定燃料浓度对火焰传播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绘制得到火焰稳定性曲线。

三、试验设备与燃料

试验设备:小型空压机、稳压筒,

Bensun火焰试验系统,冷却水系统,II号

长喷管,有机玻璃挡风罩,点火器。

燃料:液化石油气。

四、试验步骤

1. 按试验原理系统图,检查并连接好各

管路,装上II号长喷管及冷却器(出口直径

10.0mm),接通循环冷却水;

2. 罩上有机玻璃挡风罩,稍开冷却水阀,确保冷却器中有少量水流过;

3. 开启空气总阀和燃气总阀。

4. 打开预混空气调节阀,使预混空气流量为一合适值,然后打开燃气调节阀,至合适流量后,用点火器在喷管出口处点火,点燃后,再调节空气和燃气流量,使管口形成稳定的Bensun火焰。保持燃气流量不变,缓慢调节预混空气流量,测定火焰回火、圆锥、吹脱和发烟时的燃气和空气参数。回火的贫富燃料线以管口形成平面火焰为界,发烟线以内锥刚刚出现黄尖为界。将出现上述现象时的燃气和空气压力及流量记录于表一中。5.改变燃气流量,重复上面的测量。做3- 5组数据。

6. 先关闭燃气和空气调节阀,再关闭空气总阀和燃气总阀,整理试验现场。

五、数据处理

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等温),将燃气和空气的测量流量换算成相同压力(如0.1MPa)下的流量值。

2.根据换算流量值计算各种情况下的空气/燃料比。

3.以空/燃比为纵坐标,输入燃气量为横坐标,绘制火焰稳定性曲线(稳定燃烧线、回火线、吹脱线及发烟线)。

燃烧学实验

表一层流火焰稳定性的测定

燃料:石油液化气喷管出口面积:室温:当地大气压:

六、思考题

1.在怎样的空燃比下,点火比较容易,为什么?

2.确定回火的浓度界限时,应该怎样调节空气和燃气流量?为什么?

5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6 实验三气体燃料的射流燃烧、火焰长度及火焰温度的测定

一、目的

1.比较射流扩散燃烧与预混合燃烧的异同。

2.观察贝克-舒曼(Burk-Schumann)火焰现象。

3.测定射流火焰的温度分布。

4.测定层流扩散火焰长度与燃料体积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二、原理

气体燃料的射流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燃烧方式,燃料和氧化剂都是气相的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不同的是:射流扩散火焰燃料和氧化剂不预先混合,而是边混合边燃烧(扩散),因而燃烧速度取决于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速度,它是扩散控制的燃烧现象。

射流扩散火焰可以由本生灯试验系统关闭一次空气而得到,一般说扩散火焰颜色发黄,比预混火焰更明亮,更长。没有管内回火,燃料较富时易产生碳烟。

纵向受限同轴射流扩散火焰是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火焰。将一根细管放在一粗管(玻璃管)内部,使两管同心,燃料和氧化剂分别从两管通过。在管口点燃。调整燃料和氧化剂流量可以得到贝克-舒曼火焰。

当燃料低速从喷嘴口流出,在管口点燃,可以得到层流扩散火焰。层流扩散火焰长度h与燃气体积流量Q成正比。本实验用自制的简易测高仪测量火焰高度。

火焰的温度分布是火焰研究的重要内容。本实验中用铂-铑铂热电偶测定射流火焰的温度分布,并以数字温度表显示。

三、试验设备

1.小型空气压缩机、稳压筒

2.射流扩散火焰试验系统

3.自制简易测高仪

4.坐标架,热电偶,数字温度表

5.I号及II号短喷管

6.II号及III号石英玻璃套管

7.燃料:液化石油气

四、试验步骤

1.接通数字温度表电源。

2.安装好II号短喷管,输入燃气和空气,在喷口点燃,获得稳定的预混火焰。打开射流空气调节阀,使射流空气流量为1000L/h左右,罩上II号玻璃套管,缓慢关小预混空气调节阀,同时继续打开射流空气调节阀,直至预混空气全部关闭,实现从预混燃烧到扩散燃烧的转变,观察火焰现象的变化。

3.将燃气调节阀稳定在某一位置,调节射流空气流量,观察并比较空气不足和空气过量的火焰现象。过量:火焰明亮,成锥形,长度短;不足:火焰暗红,变长,冒烟,最后成碗形。

4.换装III号石英玻璃同心套管。调节燃气量及射流空气量,形成不冒黑烟的稳定火焰。

5.调整装有热电偶的坐标架,使热电偶顺利穿过玻璃套管侧面的测温孔,并使热电偶球头接近火焰。调节微分测头,从火焰表面开始,使热电偶球头每隔1mm测量一个火

燃烧学实验

焰温度。将测量结果记录到表二中。

6.换装II号石英玻璃同心套管,调节燃气及空气流量,用自制简易测高仪测量不同燃气流量时的火焰高度。将结果记录在表三中。

7.换装I号短喷管,安装II号石英玻璃同心套管,调节燃气及空气流量,测量不同燃气流量时的火焰高度。将结果记录在表三中。

8.关闭燃气和空气阀门,整理试验现场。

五、数据处理

1.根据表二中从数字式温度计读得的温度值,作出火焰断面温度分布曲线。

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等温),将燃气测量流量换算成喷管出口压力(当地大气压)下的流量值。填入表三中。

3.作出h —q v(火焰高度与燃气的体积流量)曲线。

六、思考题

1.射流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有哪些主要区别?

2.当燃料输入量大时,火焰会大量冒烟,试作分析。

3.用热电偶测量火焰温度有何利弊?

表二火焰温度分布测定记录

表三扩散火焰长度h与燃气流量的关系

大气压力:

7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8

实验四 静压法气体燃料火焰传播速度测定

一、试验目的和要求

火焰传播速度(即燃烧速度)是气体燃料燃烧的重要特性之一,它不仅对火焰的稳定性和燃气互换性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燃烧方法的选择、燃烧器设计和燃气的安全使用也有实际意义。

通过本次试验,要求学生熟悉静压法(管子法)测定火焰传播速度(单位时间内在单位火焰面积上所燃烧的可燃混合物的体积)的方法。了解火焰传播速度u 0、火焰行进速度u p 和来流(供气)速度u s 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试验原理

在一定的气流量、浓度、温度、压力和管壁散热情况下,当点燃一部分燃气-空气混合物时,在着火处形成一层极薄的燃烧火焰面。这层高温燃烧火焰面加热相邻的燃气-空气混合物,使其温度升高,当达到着火温度时,就开始着火形成新的焰面。这样,焰面就不断向未燃气体方向移动,使每层气体都相继经历加热、着火和燃烧过程,即燃烧火焰锋面与新的可燃混合气及燃烧产物之间进行着热量交换和质量交换。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大小由可燃混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所以它是一个物理化学常数。

过量空气系数(即空气消耗系数)对火焰燃烧温度的影响见图3所示,预热空气温度对火焰燃烧温度影响见图4所示,过量空气系数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见图5所示。

图3 Φat 对T f 的影响 图4 T s 对T f 的影响

图5 Φat 对u 0的影响

T f

Φ

at

f /K

T s /K

燃烧学实验

9

三、试验设备及原理图

图6 静压法测定气体燃料火焰传播速度试验台示意图

1.空压机 2.LPG 罐 3.燃气阀 4.燃气流量计 5.空气流量计 6.引射管 7.温度计 8.稳压筒 9.可燃气进口端 10.空气压力表 11.燃气压力表 12.阀前空气压力表 13.石英玻璃管 14.点火枪

四、试验步骤

1.开启空气总阀,开启燃气总阀。

2.稍开预混空气调节阀及燃气调节阀,使石英玻璃管内充满一定浓度的燃气-空气可燃混合物。

3.用点火枪在石英玻璃管出口端点燃可燃混合气(注意点火枪不能直接对着玻璃管中心,防止流动的可燃混合气对点火花的吹熄);如点火不成功,则重新调整燃气和空气的流量,保证可燃混合物处在着火浓度极限范围内,直至点火成功。 4.观察石英玻璃管口的火焰形态。

5.交替调节预混空气调节阀和燃气调节阀,使火焰呈预混合火焰的特征。

6.微调空气阀和燃气阀,使可燃混合气流量微量减小,致使石英玻璃管口火焰锋面朝着可燃混合气一侧缓慢移动。当火焰锋面基本置于石英玻璃管中间段位置时,微量调节空气流量阀门,使可燃混合气流量微量增大。当燃烧速度等于可燃气的来流(供气)速度时,火焰行进速度等于零,此时,火焰锋面在玻璃管中驻定静止不动。

如果供气速度调节过大,会造成火焰脱火;反之,会造成回火而吹熄;此时重复前面操作,直至燃烧火焰锋面在石英玻璃管中间段驻定。

7.管内的火焰特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拍摄管内的火焰形状。 8.记录燃气、空气流量及压力,环境温度及当地大气压。 9.关闭燃气和空气阀门,整理试验现场。

五、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数据处理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等温),将燃气和空气测量流量换算成(当地大气压下)石英玻璃管内的流量值,然后计算出混合气的总流量,求出可燃混合气在管内的流速u s (石英玻璃管内径12.7mm)。由于火焰锋面驻定时u p =0,可以近似认为火焰传播速度u 0等于来流速度u s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10 2.静压法(管子法)观察到的火焰有哪些特征?为什么?

3.过量空气系数(即空气消耗系数)和预热空气温度对火焰的燃烧温度、火焰传播速

度各有什么影响?

4.倘若石英玻璃管无限长且管内充满了可燃混合气,一端闭口,一端开口;在开口端点火,产生行进火焰,请叙述将会出现怎么样的燃烧现象?

燃烧学实验

11

图7 火焰传播速度测定

实验五 本生灯法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一、目的

1.巩固火焰传播速度的概念,掌握本生灯法测量火焰传播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液化石油气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3.掌握不同的气/燃比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测定出不同燃料百分数下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曲线。

二、原理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是燃料燃烧的基本参数。测量火焰传播速度的方法很多。本试验装置是用动力法即本生灯法进行测定。

正常法向火焰传播速度定义为在垂直于层流火焰前沿面方向上火焰前沿面相对于未燃混合气的运动速度。在稳定的Bensun 火焰中,内锥面是层流预混火焰前沿面。在此面上某一点P 处,混合气流的法向分速度与未燃混合气流的运动速度即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相平衡,这样才能保持燃烧前沿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燃烧速度(图7),即

u 0=u s .sin α (1) 式中:u s -混合气的流速(cm/s );

α-火焰锥角之半。 或 2

2

v 0318

h

r r q u += (2)

式中:q v -混合气的体积流量(L/s ); h -火焰内锥高度(cm ); r -喷口半径(cm )。

火焰高度h ,可由自制简易测高仪测出。

三、试验设备及燃料

1.试验系统与试验二相同,用II 号长喷管(内径10.0mm )

加冷却水套。 2.自制简易测高仪。 3.燃料:液化石油气。

四、试验步骤

1.调整自制简易测高仪,使测高仪的不锈钢箭头对准火焰内锥。 2.其它准备工作与试验二相同。

3.根据液化石油气火焰的稳定性曲线,预先估计制得各种混合比所需的空气和燃料流量,以避免燃料百分比数过于接近而影响曲线的绘图。

4.缓慢调节空气和燃气流量,当火焰稳定后,用测高仪测得火焰内锥高度。

测量状况不少于6种,为减少测量误差,对每种情况最好测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五、数据处理

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等温),将燃气和空气测量流量换算成(当地大气压下)喷管内的流量值,然后计算出混合气的总流量,求出可燃混合气在管内的流速u s ,并求出燃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气在混合气中的百分数。

2.计算出火焰传播速度u0,将有关数据填入表四内,以火焰传播速度为纵坐标,绘制火焰传播速度相对于燃气百分比的曲线。

六、思考题

1.液化石油气的最大火焰传播速度是多少?对应的燃气百分数是多少?误差如何?

2.应选定Bensun火焰的哪个面为火焰前沿面?为什么?

3.测量富燃料的火焰传播速度,存在哪些困难?用本生灯法能否解决?

表四本生灯法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喷管口面积:室温:℃当地大气压:kPa

12

燃烧学实验

13

实验六 水煤浆滴的燃烧实验

一、水煤浆应用背景

石油资源的紧缺使我国相当一部分燃油炉的燃料发生困难。由于水煤浆与液体燃料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以水煤浆代替液体燃料的研究得到广泛的重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在煤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少量表面活性剂制成的水煤浆有许多特点。它可以象石油一样用管道输送,只需改动燃油炉的某些部件,如有水煤浆喷嘴就可在油炉中燃烧。由于含有水分,燃炉中火焰温度较低,保护了热部件,同时降低了污染等。近十年来,有关水煤浆燃烧的工业性实验和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使人们对这种代用燃料的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毕竟水煤浆是一种两相非牛顿流体,与纯液体燃料有区别。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水煤浆滴的燃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见图8):

(1) 煤浆滴的加热(OA )。这一阶段浆滴温度上升,水分也同时蒸发。

(2) 水分蒸发(AB )。浆滴温度上升到A 点后,水分继续蒸发,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时浆滴温度为水的饱和温度,即液体蒸发时的湿球温度。

(3) 煤粒挥发分析出并燃烧(BD )。水分蒸发后煤浆滴呈多孔状干球,温度继续上升;先是挥发分析出,达到一定温度后开始着火(C 点),温度继续上升,直到挥发份燃尽(D 点)。

(4) 固体炭的着火和燃烧(DE )。挥发分燃尽时,炭粒

温度已经相当高,足以使固定炭着火,温度急剧上升,然后有较长的稳定燃烧过程,直至固定炭燃尽(E 点)。E 点以后出现熄火现象,浆滴温度迅速下降。从O 点到E 点所需的时间即为水煤浆滴的燃尽时间。

二、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人工黑体作热环境,将水煤浆滴挂在热电偶上,记录浆滴初始直径,并描绘出燃烧过程中浆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此计算浆滴的燃尽时间。

三、实验设备与燃料

1. 水煤浆滴燃烧试验装置(见图9)

2. 镍铬-镍硅热电偶

3. 数字温度表

4. 水煤浆。

四、实验步骤

1. 配置水煤浆,贫煤掺水量30-35%,褐煤为40-45%。

2. 接通电路,检查各仪器工作是否正常。

3. 将镍铬-镍硅热电偶放入电加热炉内,使热电偶丝结点基本位于炉子中心,启动加热,观察数字温度表上显示的温度,等温度达到650度时,关闭加热。

4.

将测炉温的热电偶取下,换上挂好水煤浆滴的热电偶,估计浆滴的直径并记录,小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心地将水煤浆滴放入炉子中心处燃烧注。每隔3秒记录一次温度,直至燃烧完毕。温度记录在达到燃烧最高温度后下降100度结束。

注:水煤浆滴一进入炉膛就应开始记录温度,否则将错过水分加热及蒸发阶段。

5. 炉子下面的镜子可以观察到水煤浆滴在炉内的燃烧情况,记录浆滴出现红点和整体通红时的温度,分别为挥发份燃烧和固定碳燃烧的温度。

6. 燃烧完毕后,将热电偶移出炉子,用小镊子轻轻地将灰渣夹出。必须特别仔细,以免损坏热电偶。

7. 换一个浆滴直径,重复3 6操作。

8. 清理现场。

五、实验数据处理

绘出水煤浆滴的燃烧特性曲线,即温度-时间曲线,分析燃烧过程的各个阶段。

14

《气象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温度和湿度的观测 实验二风速和风向的观测 实验三气压的观测 实验四云的观测 实验五能见度的观测 实验六天气现象的观测 实验一温度和湿度的观测 1 气温和湿度观测 1.1概述 空气温度(简称气温,下同)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空气湿度(简称湿度,下同)是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地面观测中测定的是离地面1.50米高度处的气温和湿度。 需要获取的项目及其单位: 气温有:定时气温,日最高、日最低气温。配有温度计的气象站应作气温的连续记录。以摄氏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湿度有: 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部分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相对湿度(U)——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取整数。 露点温度(Td)——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气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配有湿度计的气象站应作相对湿度的连续记录,并挑选日最小值。 测量气温和湿度的仪器主要有干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毛发湿度表、通风干湿表、温度计和湿度计、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1.2干湿球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是用于测定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它由两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气温由干球温度表测定,湿度是根据热力学原理由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的温度差值计算得出。 在小百叶箱的底板中心,安装一个温度表支架,干、湿球温度表垂直悬挂在支架两侧的环内,球部向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面1.5m高。湿球温度表球部包扎一条纱布,纱布的下部浸到一个带盖的水杯内。杯口距湿球球部约3cm,杯中盛蒸馏水(只允许用医用蒸馏水),供湿润湿球纱布用。 湿球包扎纱布时,要把湿球温度表从百叶箱内拿出,先把手洗干净,再用清洁的水将温度表的感应部分洗净,然后将长约10cm的新纱布在蒸馏水中浸湿,使上端服贴无绉折地包卷在感应部分上(包卷纱布的重叠部分不要超过球部圆周的1/4);包好后,用纱线把高出感应部分上面的纱布扎紧,再把感应部分下面的纱布紧靠着球部扎好,但不要扎得过紧,并剪掉多余的纱线。 观测和记录

(完整版)离散数学实验指导书及其答案

实验一命题逻辑公式化简 【实验目的】加深对五个基本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的理解、掌握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化简公式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表决开关电路。 实验用例: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 5 人表决开关电路,要求 3 人以上(含 3 人)同意则表决通过(表决开关亮)。 【实验原理和方法】 (1)写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从真值表得出5 人表决开关电路的主合取公式(或主析取公式),将公式化简成尽可能含五个基本联结词最少的等价公式。 (2)上面公式中的每一个联结词是一个开关元件,将它们定义成 C 语言中的函数。 (3)输入5人表决值(0或1),调用上面定义的函数,将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的等价公式写成一个函数表达式。 (4)输出函数表达式的结果,如果是1,则表明表决通过,否则表决不通过。 参考代码: #include int vote(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 { // 五人中任取三人的不同的取法有10种。 i f( a&&b&&c || a&&b&&d || a&&b&&e || a&&c&&d || a&&c&&e || a&&d&&e || b&&c&&d || b&&c&&e || b&&d&&e || c&&d&&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i nt a,b,c,d,e; printf(" 请输入第五个人的表决值(0 或1,空格分开):"); scanf ("%d%d%d%d%d",&a,&b,&c,&d,&e); i f(vote(a,b,c,d,e)) printf(" 很好,表决通过!\n"); else printf(" 遗憾,表决没有通过!\n"); } // 注:联结词不定义成函数,否则太繁 实验二命题逻辑推理 【实验目的】加深对命题逻辑推理方法的理解。【实验内容】用命题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逻辑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完整

实验1 流程程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记录并绘制某产品(或零件、服务)的流程程序图。 2、学会用“5W1H”分析(完成了什么?何处做?何时做?由谁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二、实验说明 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查、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更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运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进行考查、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查、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3、在发掘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三、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电子秒表、计算器、胶带台、胶带、胶水、记录板、A4纸、包装纸、物流箱等。 四、实验分组 5~6人一组,1人模拟顾客,1人模拟邮局业务员,1人使用记录板记录,1人使用电子秒表测时,其他人认真观察,做些辅助工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模拟邮局邮包发送流程,可参考下列流程进行: (1)顾客到达。(流程分析起点); (2)询问业务; (3)等待顾客填单; (4)从顾客手中接邮包和填好的包裹单;

(5)包装邮寄物; (6)称重; (7)使用计算器计算邮资;(2元起价,含200克,200克以上按1分/克计算邮资) (8)向顾客收取邮资; (9)登帐(实为计算机操作,这里用手工记账代替); (10)贴包裹单; (11)贴邮票; (12)将包裹放入邮件暂存箱; (13)把包裹单第二联交顾客; (14)顾客离开,服务结束。 实验时,先模拟1~2遍,然后负责记录的同学使用流程图符号记录“邮局业务员”的实际工作流程,绘制流程程序分析简图。同时记录时间和移动距离等参考数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使用实习报告纸或课程设计纸书写。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分组;(4)实验内容与步骤; (5)5W1H分析过程;(6)ECRS改善过程;(7)规范的以为人主的流程程序图(含现行方法和改善方法)。(8)对分析改善进行总结。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书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肖国杰

实验一积温的计算(2学时) 农业生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自然条件中的气象条件影响,在其它外界条件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的发育起传主导作用;作物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某些发育期还要求一定的上限温度);作物完成某一发育期要求一定的热量条件——积温。积温的概念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因研究目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常用的主要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活动积温多用于农业气候分析,它考虑了生物学零度,排除了对作物发育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日平均气温;用实测的日平均气温统计,比较方便。但活动积温包含了一部分低于生物学零度的无效温度,使积温的稳定性较差。有效积温多用于研究作物的发育与热量条件的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速度的农业气象模式和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等,它排除了对作物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无效温度,积温稳定性好,较符合实际。但其统计比较繁琐,往往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下面以成都地区温度积温为例,学习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一、目的和要求 要求:掌握逐日累加法、直方图法求算积温。 目的:掌握大于某界限温度积温的主要计算方法。 二、实习内容 2.1活动积温 用逐日累加法计算成都1980年≥10℃初、终日期间的活动积温; 计算成都1951-1980年≥10℃活动积温的多年平均值; 用直方图法,利用成都19xx年逐月气温资料,求出10℃的初、终日期,≥10℃的活动积温。 2.2有效积温 用逐日累加法计算成都1980年≥10℃初、终日期间的有效积温; 用直方图法,利用成都1980年逐月气温资料,求出≥10℃的有效积温。 三、步骤 3.1熟悉资料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实习中心 二零零四年六月

目录 实验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性能研究(设计性) (1) 实验2 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设计性) (5) 实验3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性能研究(设计性) (7) 实验4 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的性能研究(设计性) (9)

实验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性能研究(设计性) 1. 实验目的 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接线,器件和保护情况。明确对触发脉冲的要求。观察在电阻负载、电阻电感负载和反电动势负载情况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2. 实验内容 1)熟悉实验装置的电路结构和器件,检查连接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的接插线,检查快速熔断器是否良好。电路见实验图1,其中实验图1a为主电路,图中所接负载为电感电阻负载,实验中也可以接电阻负载。实验图1b所示为触发电路,该触发电路由3片集成触发电路芯片KJ004和1片集成双脉冲发生器芯片KJ041组成。触发电路产生的触发信号用接插线与主电路各晶闸管相连接。 2) 熟悉采用KJ004和KJ041构成的触发电路。

6)接电阻电感负载时,在3L R ω>的情况下,调节p u 使0=co u 时0≈d U ,以后p u 固定不变,通过调节变阻器的阻值(有条件的也可改变电感值)改变负载阻抗角?,对于不同的?,观察不同的α时d u 、d i 、和T u 的波形,注意电流临界连续时,α和?的配合情况。记录触发角α分别为0?、30?、60?和90?时co u 与d U 的数值。 7)负载端接平波电抗器和直流他励电动机的电枢,合闸时必须注意使0=co u 、 90α≈?和0≈d U ,随后逐步调节co u ,观察d u 、d i 、L u 和电枢端D u 的波形,适量加载,并分别观察接上电抗器与短接电抗器时d i 的波形,注意电流断续时的现象。 3. 实验报告 1) 估算实验电路参数并选择测试仪表。 2) 分析触发器输出的双脉冲波形。 3) 分别绘制出电阻负载、电感电阻负载时α-L d U U 2/曲线。 4) 不同负载时,不同α与?时电流连续与断续的情况与分析。 5) 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燃烧学思考题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自动保存的)

第一章 绪论 1、燃烧有哪几类分类方法,分别是什么? (1)按化学反应传播的特性和方式:强烈热分解,爆震,缓燃 (2)按照燃料的种类:气体燃料燃烧,液体燃料燃烧(燃烧前雾化,蒸发,混合),固体燃料燃烧 (3)按照有无火焰:有火焰燃烧,无火焰燃烧 (4)按照燃料和氧化剂是否预先混合以及流场形态分类:层流预混火焰,层流扩散火焰,湍流预混火焰,湍流扩散火焰,预混-扩散复合层流火焰(煤气灶)。 2、什么叫燃烧?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燃烧是指可燃物和助燃剂之间发生快速强烈的化学反应。现象有发光,发热等。 3、燃烧学研究方法 实验分析,数值模拟,理论总结,诊断技术 第二章 燃烧学的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1、什么叫化学恰当反应? 所有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都按照化学方程式给定的比例进行完全燃烧的反应。 2、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异同。 (1)概念不同:反应级数数是反应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总的结果,由化学动力学实验测得。化学反应分子数是指基元反应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分子数。 (2)用途不同:反应级数用来区分化学反应类型,反应分子数用来解释化学反应机理。 (3)简单反应的级数常与反应式中作用无的分子数相同。 (4)化学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整数,分数,零和负数。零表示化学反应速度与浓度无关。负数表示该反应物浓度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下降。但化学反应分子数一定是正整数。可以有零级化学反应,但不可能有零分子反应。 3、阿累尼乌斯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阿累尼乌斯定律是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经验公式。表达式为: exp(/)b a u k AT E R T =- 适用范围:(1)适用于简单反应以及有有明确级数的化学反应 (2)阿累尼乌斯公式是由实验得出的,它的适用温度范围比较窄。在低温范围 内拟合的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可能完全不适用于高温情况下的实验数据。 4、分析影响化学反应的各种因素。 (1)温度 阿累尼乌斯定律,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2)催化剂 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组成,数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通过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均相催化反应:生成中间活化络合物。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丰富我们的气象知识。 2.了解主要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过程。 二、实验内容: 1.气象知识讲座。 2.参观气象观测场。 3.参观气象台。 4.气象信息发布中心。 三、实验过程: 我们首先听取了气象知识的讲座,老师在讲座中阐述了许多气象的有关知识。气象能为地方经济服务,从气象灾害、气象与气候变化及气象对黔南州的三个大的方面来描述气象对地方经济的服务作用。首先老师通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的“四个一流”、何良玉的话中表明气象的重要性,发展气象事业能为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基础性的作用,对经济发展也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前瞻性作用。老师再就国家安全方面说了气象的重要性,以前国家安全主要靠军事力量来衡量,而现在气象探测、观测及预测也影响到国家安全,各国对于气象的作用的认识也逐步加强。 其次,讲座中谈到气象灾害,它主要包括:干旱高温、暴雨、沙

尘暴、龙卷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类型。近年来,许多气象异常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的气象气象灾害越来越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如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各地区的干旱与洪涝,使得粮食产量下降,许多旱灾、涝灾的发生,今年北方的大旱很可能就与此有关,以及厄尔尼诺现象,也使太平洋两岸雨水分布出现异常。总的来说,气候与气候变化已经是全球的重大课题,气候的变化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全,特别是气象灾害的发生更加表现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脆弱性。 老师又引用了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的一句话,引出气象能为当地经济建设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气象灾害面前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我们可以利用气象的监测预警机制来防灾减灾,例如各种防霜、防雷电、人工增雨、防风的措施。如在降水较多的时候,在一小时以内降水达50mm可能更大时,就会发布蓝色暴雨信号,在三小时以内降水达100mm可能更大时,就会发布红色暴雨信号,就会产生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提醒当地居民注意这几种气象灾害,还有我们对台风路径的观测和预报,会使沿海地区做好防灾减灾措施。因此,气象能对当地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出很大贡献。另一方面,气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对当地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的利用,会给当地提供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几位当地解决了能源不足问题,有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有为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的服务,许多气象局都通过网站向农民提供各种信息,例如贵州的农经网。 我们参观了气象观测场,在该气象观测场我们认真学习和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和作用,首先是百叶箱内的干湿温度表、最高温度表和

实验指导书-全概论

《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 (Experimental of Material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指 导 书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 2009 1 18

实验一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粉体与性能表征 一、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1846年法国化学家J.J.Ebelmen用SiCl4与乙醇混合后,发现在湿空气中发生水解并形成了凝胶。20世纪30年代W.Geffcken证实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凝胶化可以制备氧化物薄膜。1971年德国H.Dislich报道了通过金属醇盐水解制备了SiO2-B2O-Al2O3-Na2O-K2O多组分玻璃。1975年B.E.Yoldas和M.Yamane制得整块陶瓷材料及多孔透明氧化铝薄膜。80年代以来,在玻璃、氧化物涂层、功能陶瓷粉料以及传统方法难以制得的复合氧化物材料得到成功应用。 溶胶-凝胶法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胶体(colloid)是一种分散相粒径很小的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短程作用力。 溶胶(Sol)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分散的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1000nm之间。 凝胶(Gel)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骨架空隙中充有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的含量很低,一般在1%~3%之间。 溶胶-凝胶法的化学过程首先是将原料分散在溶剂中,然后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活性单体,活性单体进行聚合,开始成为溶胶,进而生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经过干燥和热处理制备出纳米粒子和所需要材料。其最基本的反应是: (l)水解反应:M(OR)n +H2O → M (OH) x (OR) n-x +xROH (2) 聚合反应:-M-OH +HO-M-→ -M-O-M-+H2O -M-OR +HO-M-→ -M-O-M-+ROH 溶胶-凝胶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1)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散到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液,因此,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在形成凝胶时,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2)由于经过溶液反应步骤,那么就很容易均匀定量地掺入一些微量元素,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掺杂。(3)与固相反应相比,化学反应将容易进行,而且仅需要较低的合成温度,一般认为溶胶一凝胶体系中组分的扩散在纳米范围内,而固相反应时组分扩散是在微米范围内,因此反应容易进行,温度较低。(4)选择合适的条件可以制备各种新型材料。 溶胶一凝胶法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备。溶胶一凝胶法作为低温或温和条件下合成无机化合物或无机材料的重要方法,在软化学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制备玻璃、陶瓷、薄膜、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获得重要应用,更广泛用于制备纳米粒子。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溶胶一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掌握溶胶凝胶的实验方法。 3.了解并掌握分体颗粒的基本表征方法。 三、实验过程与细节 1. 实验药品及配制 实验所用原料见表1。用去离子水配制0.5M的(NH4)2 HPO4溶液1000ml。无水乙醇配制0.5 M的Ca(NO3)2溶液1000 ml。Ca含量采用EDTA络合滴定分析,含量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分别用1+1的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 目录 实验原理系统图、实验仪器仪表型号规格及燃料物理化学性质 (2) 实验一 Bensun火焰及Smithell法火焰分离 (3) 实验二预混火焰稳定浓度界限测定 (4) 实验三气体燃料的射流燃烧、火焰长度及火焰温度的测定 (6) 实验四静压法气体燃料火焰传播速度测定 (8) 实验五本生灯法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11) 实验六水煤浆滴的燃烧实验 (13) 燃烧喷管及石英玻璃管说明 燃烧喷管共4根,分别标记为: I号长喷管—细的长喷管(喷口内径7.18mm) II号长喷管—粗的长喷管(相配的冷却器出口直径10.0mm) I号短喷管—细的短喷管(喷口内径5.10mm) II号短喷管—粗的短喷管(喷口内径7.32mm) 石英玻璃套管共3个,分别标记为: I号玻璃管—最细的石英玻璃管(本生灯火焰内外锥分离用) II号玻璃管—中间直径的石英玻璃管(观察Burk-Schumann火焰现象及测定射流火焰长度用) III号玻璃管—最粗的石英玻璃管(测定射流火焰温度用) 燃烧学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台上的玻璃管须轻拿轻放,用完后横放在实验台里侧,以防坠落。 2.燃烧火焰的温度很高,切勿用手或身体接触火焰及有关器件。 3.燃烧完后的喷嘴口、水平石英管的温度仍很高,勿碰触,以防烫伤。 4.在更换燃烧管时,手应握在下端,尽量远离喷嘴口。 -可编辑修改-

燃烧学实验 定值器压力#1台#2台#3台#4台#5台#6台 预混空气(kPa) 13 12 13 13 20 13 射流空气(MPa) 0.12 0.11 0.135 0.12 0.16 0.12 2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doc

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气象学实习报告 ****大学***学院 气象学实习专题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实习成绩: 年月 一、实习目的 该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性质所引起的小气候变化进行观测,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农林业生产活动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反过来也引起的局部小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的影响,如砍伐森林、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对城市小气候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释放热量对小气候的影响等,掌握各种小气候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及可能对农林业和城市生活的影响。要求掌握常规气象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了解气象观测基本环节和原

理,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打好基础,也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实习,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 1.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新的知识; 2.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习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气象学实习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 3.通过实习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1)通过观测各种气象要素,了解和掌握各种气象仪器的构造原理,安装规范,观测方法 和观测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表的制作以及各种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 (2)气象观测要求: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3)要求正确读数,规范做记录,要制作适当的数据处理图表,然后分析和比较观测数据, 并将分析结果与要素原来特有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进行比较; (4)了解并掌握不同森林类型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比较产生差异的原因; (5)了解掌握地形在水热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比较不同地形产生不同小气候的原因。

显微镜与望远镜实验指导书_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参数; 3.根据指示书提供的参考材料自己选择2套方案,测出水准仪的放大率并比较与实验结果是否相符。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实验:测量显微镜、分辨率板、分辨率板放大图、透明刻线板、台灯,高倍(40×、45×)、中倍(8×或10×)、低倍(2.5×、3×或4×)显微物镜各一个,目镜若干(4×、5×、10×、15×等)。 2.望远镜实验:25×水准仪、平行光管、1×长工作距测量显微镜、视场仪、白炽灯、钢板尺、升降台、光学导轨、玻罗板、分辨率板。 三、实验原理 (1)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近处微小物体细节的重要目视光学仪器。它对被观察物进行了两次放大:第一次是通过物镜将被观察物成像放大于目镜的分划板上,在很靠近物镜焦点的位置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第二次是经过目镜将第一次所成实像再次放大为虚像供眼睛观察,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显微镜总的放大率Γ应是物镜放大率β和目镜放大率Γ1的乘积。 Γ=β×Γ 1 绝大多数的显微镜,其物镜和目镜各有数个,组成一套,以便通过调换获得各种放大率。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后,所剩下的镜筒长度,即物镜支承面到目镜支承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我国标准规定机械筒长为160毫米。 显微镜的视场以在物平面上所能看到的圆直径来表示,其视场受安置在物镜像平面上的专设视场光阑所限制。 显微镜的分辨率即它所能分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 nSinU λδ61.0= 式中:λ为观测时所用光线的波长;nSinU 为物镜数值孔径(NA )。 从上式可见,在一定的波长下,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物镜的数值孔径所决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基本上与所使用光的波长是一个数量级。为了充分利用物镜的放大率,使被物镜分辨出来的细节,能同时被眼睛所看清,显微镜应有恰当的放大率。综合考虑显微物镜和人眼自身的分辨率,可得出显微镜适当的放大率范围是: 500NA<Γ<1000NA 这个范围的放大率称为有效放大率。如使用比有效放大率更小的放大率,则不能看清物镜已经分辨出的某些细节;如取用高倍目镜得到比有效放大率上限更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完全版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书 目录 实验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 验 实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 验 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 验 实验四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 验

实验装置及控制组件介绍11

实验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 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的工作做全面分析; 3. 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二、 实验线路及原理 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线路图,了解各点波形形状。将单结晶体管触发 电路的 输出端“ G'和“K'端接至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即构成如图1-1所示的实验线路。 图1-1单结晶体管触发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三、 实验内容 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的观察; 3.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 Ud/U 2=f (a)特性的测定; 4.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 四、 实验设备 1. 电力电子实验台 2. RTDL09实验箱 3. RTDL08实验箱 4. RTDL11实验箱 5. RTDJ37实验箱 6. 示波器; 7. 万用表; 五、 预习要求 1. 了解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 RTDL09实验箱; 2. 复习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有关内容,掌握在接纯阻性负载和阻感性负载时, 电路各 部分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立VD 币L 11

3.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不同负载时 Ud Id的计算方法。 六、思考题 1.单相桥式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阻感性负载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解决? 七、实验方法 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纯阻性负载 调试触发电路正常后,合上电源,用示波器观察负载电压Ud晶闸管VT两端电压波形U VT,调节电位器RP1,观察a =30°、60°、90°、120°、150°、180° 时的Ud U VT 波形,并测定直流输出电压Ud和电源电压U,记录于下表1-1中。 表1-1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RTDL09的电源由电源电压提供(下同),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按图1-1电路图接线,负载为RTDJ37实验箱,选择最大的电阻值,调节移相可变电位器RP1,用示波器观察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即用于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的触发脉冲)。 4.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电阻电感性负载 将负载改接成阻感性负载(由滑动变阻器Rd与平波电抗器串联而成,RTDL08实验箱提供电感)。不接续流二极管VD,在不同阻抗角(改变Rd的电阻值)情况下,观察并记录 a =30°、60°、90 0、120°时的Ud及U VT的波形。 接入续流二极管VD,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续流二极管的作用记录于下表计算 1-2 中。 公式:Ud=[0.45*U2*(1+cosa) ]/2 表1-2

燃烧学实验

燃烧学实验录目

2 ......................................... 实验要求 3................. 实验一燃料发热量的测定(综合) 13 ............................... 实验二烟气分析 25 ............... 附录2 精密数字温度温差仪使用方法实验要求 1.实验前应预习与实验有关的教材内容和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在实验室要首先熟悉实验装置的构造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使用贵重仪器时需得到指导教师的许可,方可动用。 3.实验时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细致地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并作好记录,通过实验,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科学的工作作风。 4.实验结束时,学生先自行检查全部实验记录,再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方可结束实验。 5.学生实验时,如出现实验仪器损坏情况,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6.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按期交出。 2 实验一燃料发热量的测定(综合)

一.实验目的 单位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值,它是衡量燃料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燃料热值可用氧弹量热计直接测定。 1.了解氧弹量热计的构造和使用,掌握固 体燃料热值测定原理和方法。 2.测定量热计的热容量K值。 3.测定燃料的热值。 二.实验原理 将已知量的燃料置于密封容器(氧弹)中,通入氧气,点火使之完全燃烧,燃料所放出的热量传给周围的水,根据水温升高度数计算出燃料热值。 测定时,除燃料外,点火丝燃烧,HSO和24HNO 的生成和溶解也放出热量;量热计本身3(包括氧弹.温度计.搅拌器和外壳等)也吸收热量;此外量热计还向周围散失部分热量,这些计算时都应考虑加以修正。 3 量热计系统在实验在条件下,温度升高1 ℃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