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知识要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剧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2)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影响。

(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成分

含量

作用

干洁

空气

(N2)

约占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约占21%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CO2)

很少

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O3)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水汽

很少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收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

3、大气的垂直分层(见下面的图表)

层次

高度

特点

形成原因

对流层

①低纬17-18千米

②中纬10-12千米

③高纬度8-9千米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①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

②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

①气温起初不随高度变化或变化很小,到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②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好,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到30千米以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

从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的范围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②上部冷、下部暖,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相当强烈,又称高空对流层因为这一层几乎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缘故

电离层

从中间层顶到800千米高度的范围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

②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收了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的缘故

散逸层

电离层顶以上的大气

一些高速度运动的空气质点,经常散逸到星际空间去,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

受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很弱

二、大气的热状况

1、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2)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包括红外线(大于0.76微米)、紫外线(小于0.4微米)和可见光(0.4-0.76微米)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

(3)太阳辐射强度:1平方厘米的表面上,在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叫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2、大气的热力作用(见下面的图)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

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

②反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

③散射: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①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②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③大气辐射除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气温的时空分布

(1)气温的时间分布

①气温的日变化

时间

日出→正午

正午→14时左右

14时左右→日出前后

太阳辐射强度

不断增强

开始减弱

继续减弱

地面储存热量

不断增多

增多→盈余→亏损

继续亏损

地面温度

不断增强

升高→13时达最大值→降低

不断降低

地面辐射

不断增强

继续增强至13时达最大值→减弱

不断减弱

气温

不断上升

继续上升至14时达最高值

不断下降,日出前后达到最低值

②气温的年变化

太阳辐射最强月份

气温最高值月份

太阳辐射最弱月份

气温最低值月份

形成原因

大陆

6月(北半球)12月(南半球)

7月(北半球)1月(南半球)

12月(北半球)6月(南半球)

1月(北半球)7月(南半球)

地面储存热量

海洋

6月(北半球)12月(南半球)

8月(北半球)2月(南半球)

12月(北半球)6月(南半球)

2月(北半球)8月(南半球)

海洋热容量大,受热和放热都比陆地慢

(2)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一般情况下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异的缘故。由于气温的分布还与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密

切相关,因此,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而海洋表面的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缘故。

③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④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三、大气的运动

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①大气运动的状况: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前者叫对流,后者叫风。

②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③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④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三种力(见下图)

(1)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而产生的一种力,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2)地转偏向力: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一种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受其影响使风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风可以一直偏转到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为止。

(3)摩擦力:实际大气中,特别是近地面的风,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完全平行,而是有个角度。

3、大气运动的形成

(1)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反气旋

概念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低气压。在低气压区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叫气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高气压。在高气压区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叫反气旋。

形成

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在南半球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中心的气流被迫上升运动。

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气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按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在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红心形成下沉气流。

天气状况

中心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容易成云致雨,因此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特殊形式。

中心空气在下沉过程中,由于气温升高,水汽逐渐蒸发,不容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就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2)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①意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输送热量和水汽,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

②气压带和风带:不计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引起大气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沿纬向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

环流圈

气压带或风带

范围

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无风带)

南北纬5°之间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气温很高,近地面空气层受热膨胀,气流上升,气压下降。

上升气流为主,全年高温多雨

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与赤道低压带之间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定向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

一般少雨,但大陆东岸风从海上吹来,降水较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回归高气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气流在高空堆积下沉,使低空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

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气候干燥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西风带

南北纬40°--60°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偏西风

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降水丰富,向内陆逐渐减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西风气流与极地东风相遇,互相推动上升,近地面形成相对的低气压带。

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从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东风

严寒,少雨烈风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极附近

接受太阳辐射量很少,气温很低,空气冷重下沉、气压高

气候严寒,降水稀少。

③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气压带和风带受到破坏,形成冬夏海陆气压活动中心,进而形成了季风环流(如下图)。

气压活动中心

北半球

月份

形成原因

气压中心

大陆

海洋

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印度低压

夏威夷和亚速尔高压

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

阿留申和冰岛低压

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季风环流

地区

季节

形成原因

风向

东亚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太平洋低压

西北季风

夏季

空气由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的印度低压

东南季风

南亚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赤道低压

东北季风

夏季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西南季风

四、大气降水

1、降水的形成:大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汽和凝结核,它们是形成降水的物质基础。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或运行过程中气温下降,促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降水。

2、降水的分类

类别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成因

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湿热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迎风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在锋面上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时,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特点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稀少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分布

赤道地区常年发生,中低纬地区夏季午后

山地迎风坡

多分布于中纬地带

热带洋面上

3、降水量的变化

(1)季节变化: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变化或分配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世界上有的地方在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相差不大,分配比较均匀,例如赤道地区、西欧等地属于这种情况;有的地方降水量在一年内分配不均,例如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而地中海地区则夏季干燥少雨,冬季多雨。

(2)年际变化:降水量在各年间的变化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在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而在季风气候地区大些,内陆干旱地区变化最大。

4、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制约。从纬度分布看,全球可分为赤道多雨带、温带多雨带和副热带少雨带、极地少雨带。

五、天气和气候

1、天气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期内大气的冷暖、干湿、风雨、阴晴等物理状况。它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况短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气团和锋面的活动是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1)气团:

概念

在广大范围内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形成条件

①大范围性质均匀的下垫面(大陆和海洋)②稳定的环流形式

分类

按温度

①冷气团(气团温度低于移经地区气温)②暖气团(气团温度高于移经地区气温)

按源地

①冰洋气团②极地气团(大陆、海洋)③热带气团(大陆、海洋)④赤道气团

与天气的关系

①单一气团控制,天气单调②两种气团交替,天气变化③两种气团交界地区,天气变化最剧烈

对我国的影响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极地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副热带太平洋的热带气团和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带来丰沛降水

(2)锋面:

①锋的概念:锋是锋面与锋线的统称。锋面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所形成的交界面。锋线是锋面和地面相交的线。

②锋是特征: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锋的两侧是一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

③锋面与天气:

锋面的分布

冷锋与天气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根据冷气团的移动速度,可将冷锋分为两类:一类是慢行冷锋,冷气团移来速度较慢,暖

气团被迫沿冷气团平稳爬行,逐渐冷却凝结,多产生连续性降水;另一类是快行冷锋,冷气团移来速度很快,迫使暖气团急剧抬升,锋面上往往出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

暖锋与天气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在暖锋上,暖气团沿冷气团主动地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雨过天晴。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准静止锋与天气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其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2、气候和形成气候的因素: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它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态的长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对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造成高低纬度热量的差异,是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素。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海陆之间热量与水汽的交换,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气候不同。

(3)地面状况:地面是对流层中热量与水汽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主要表面有:①地面性质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地表获得太阳热量不同;②海陆分布不同,海陆热容量与传热方式不同,造成相同纬度上的水热状况不同;③地表形态不同,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不同,造成水热状况不同;④洋流性质不同,热能的输送和交换也不同,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有增温加湿作用,寒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3、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②

对水利建设的影响;③对城市建设的影响;④对交通工程建设的影响;

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⑥对形成自然灾害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改变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引起地面热量和水汽发生变化,使局部地区降水有所增加,气温的变化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气候恶化。②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作用、热岛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排放出发尘埃会削弱太阳辐射导致气温降低。③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4、世界气候类型

气候带

纬度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大致在南北纬度30°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来等地。

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赤道气团,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C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

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季湿季明显交替。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控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雨量在750毫米

-1000毫米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在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夏季风来临,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在20°C 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毫米-2000毫米左右。

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极高。

大致在南纬或北纬30°-40°之间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前者夏热冬温,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较前者均匀。

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30°-40°之间的大

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年降水量在300毫米-1000毫米左右。

大致在南纬或北纬40°-60°之间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时,受极地海洋气团或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降水量在500毫米-600毫米左右。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毫米-1000毫米之间。亚寒带

南北极圈附近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极地附近

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气温仅达1°C-5°C。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内陆地区。

全年酷寒,各月气温皆在0°C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约在-29°C--35°C,北极地区在-22°C以下。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强,风力也大。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章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作用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OS的作用可表现为: 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用户的观点) 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资源管理的观点) c.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和SPOOLing系统(假脱机或联机输入输出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的高速性和I/O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

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反之,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称为联机(SPOOLing)输入输出方式 假脱机输入输出技术也提高了I/O的速度,同时还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3、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机管理问题、内存管理问题、I/O设备管理问题、文件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 4、OS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并发性(Concurrence),共享性(Sharing),虚拟性(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 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c. 并发特征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征都是以并发特征为前提的。 5、并行和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少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各主要功能下的扩充功能 a. 处理机管理功能: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存储管理功能: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 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 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③城市风: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专题地球上的大气高考题及模拟题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2019年北京卷)【影响降水的因素】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2019年北京卷)【常见天气系统】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2019年天津卷)【常见天气系统】读图1和图2,回答3~4题。 3.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9年江苏卷) 【常见天气系统】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最可能是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8.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2019年江苏卷)【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9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10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2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10中 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减小 D.④减小 3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区域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功能: 1. 资源管理:协调、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提高其利用率。 2. 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环境和服务。 操作系统特征:1.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共享性: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3.虚拟性: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在操作系统中,虚拟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分时使用的方法。 4.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此即进程的异步性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 1.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2.提高了OS的可靠性 3.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微内核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进程间通信、存储器管理、低级I/O功能。 第二章进程 程序和进程区别: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 程序顺序执行: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程序并发执行:间断性,无封闭性,可再现性 进程:1.进程是可并发执行的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2.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和实体; 3.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具有生命期; 它可以由系统创建并独立地执行,直至完成而被撤消 2.并发性; 3.独立性; 4.异步性; 进程的基本状态: 1.执行状态; 2.就绪状态; 3.阻塞状态; 进程控制块PCB:记录和描述进程的动态特性,描述进程的执行情况和状态变化。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进程运行状态: 1.系统态(核心态,管态)具有较高的访问权,可访问核心模块。 2.用户态(目态)限制访问权 进程间的约束关系: 1.互斥关系 进程之间由于竞争使用共享资源而产生的相互约束的关系。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 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形成过程

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特别提醒】 (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 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绿化带在下沉气流之内或下沉气流处。卫星城、有污染的工业在下沉气流之外】 【热岛效应--雨岛效应】 2.1.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风 2.风形成的原因

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虚拟机:在裸机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层新的操作系统的软件,就变成了功能更为强大的虚拟机或虚机器。 操作系统的目标:1. 方便性2. 有效性3. 可扩充性4. 开放性 操作系统的作用: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作扩充机器)。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人工操作方式的特点:用户独占全机;CPU等待人工操作;独占性;串行性。缺点:计算机的有效机时严重浪费;效率低 脱机I/O方式的主要优点: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提高I/O速度。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自动性; 顺序性;单道性 多道批处理系统原理: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可提高存和I/O设备利用率;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1)处理机管理问题(2)存管理问题(3)I/O设备管理问题4)文件管理问题(5)作业管理问题 分时系统: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时间片: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 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对处理机管理,可归结为对进程的管理:进程控制(创建,撤消,状态转换);进程同步(互斥,同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作业调度,进程调度)。 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分配(最基本);存保护;地址映射;存扩充 设备管理功能:设备分配;设备处理(相当于启动);缓冲管理;虚拟设备 文件管理功能:文件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文件读写管理;文件保护。 用户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图形接口 传统的操作系统结构:无结构OS;模块化OS结构;分层式OS结构 模块化操作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是由按其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某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规定好模块之间的接口。 微核的基本功能: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进程通信管理-I/O设备管理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最基本);并发性;异步性;独立性;结构特征(程序段,数据段,进程控制块PCB) 进程的基本属性:可拥有资源的独立单位;可独立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进程控制块的基本组成: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的状态;进程调度所需信息;进程控制信息。进程控制一般是由操作系统的核中的原语来实现 临界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等一段时间只允许一个进程进行使用的资源。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球上的大气(附答案和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 (2016·高考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 C.⑥至⑦D.⑨至⑩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3.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 C.冷锋D.暖锋 4.(2014·高考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5~6题。 5.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6.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 C.傍晚D.夜间 (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7~8题。 7.此时丙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8.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 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 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 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 (2017·江西宜春二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9~11题。

操作系统windows知识点

1.知识要点 1.1.Windwos账号体系 分为用户与组,用户的权限通过加入不同的组来授权 用户: 组: 1.2.账号SID 安全标识符是用户帐户的内部名,用于识别用户身份,它在用户帐户创建时由系统自动产生。在Windows系统中默认用户中,其SID的最后一项标志位都是固定的,比如administrator的SID最后一段标志位是500,又比如最后一段是501的话则是代表GUEST的帐号。 1.3.账号安全设置 通过本地安全策略可设置账号的策略,包括密码复杂度、长度、有效期、锁定策略等: 设置方法:“开始”->“运行”输入secpol.msc,立即启用:gpupdate /force

1.4.账号数据库SAM文件 sam文件是windows的用户帐户数据库,所有用户的登录名及口令等相关信息都会保存在这个文件中。可通过工具提取数据,密码是加密存放,可通过工具进行破解。 1.5.文件系统 NTFS (New Technology File System),是WindowsNT 环境的文件系统。新技术文件系统是Windows NT家族(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8.1)等的限制级专用的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所在的盘符的文件系统必须格式化为NTFS的文件系统,4096簇环境下)。NTFS取代了老式的FAT文件系统。 在NTFS分区上,可以为共享资源、文件夹以及文件设置访问许可权限。许可的设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允许哪些组或用户对文件夹、文件和共享资源进行访问;二是获得访问许可的组或用户可以进行什么级别的访问。访问许可权限的设置不但适用于本地计算机的用户,同样也应用于通过网络的共享文件夹对文件进行访问的网络用户。与FAT32文件系统下对文件夹或文件进行访问相比,安全性要高得多。另外,在采用NTFS格式的Win 2000中,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的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而且是批处理的,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如UNIX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操作系统,对外部的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的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⑤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 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 实例: 气压值B=C=E 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力大小: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3.三种作用力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地球上的大气、选择题 (2016 ?山东济南高三期末考试)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A .①强 B .②弱 C .③弱 D .④强 (2016 ?山东济宁3月一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 “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下面甲图为贝加尔湖位置示意图,乙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2?4题。 甲 乙 2?贝加尔湖“湖水清澈、温柔碧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水量大,自净能力强 B ?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D ?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 3?贝加尔湖区与周边地区的气温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贝加尔湖与周边水域相比() A .结冰期早,化冰期早 B .结冰期早,化冰期晚 C.结冰期晚,化冰期早 D ?结冰期晚,化冰期晚

4?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一38C,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 ?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 .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C .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D ?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 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图 1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 2 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 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据此完成 5~7题。 6. 图2所示日期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 A . 6: 00~7: 00 B . 7: 30~8: 30 C . 10: 00~11: 00 D . 13: 00~14: 00 7. 关于岳阳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岳阳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岳阳市昼夜温差减小 D .湖陆风使岳阳市降水减少 (2016 ?河南洛阳市高三期中测试 )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 物的增 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在我国雾霾 天气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中西部地区少东部地区多,乡村少城市多,春夏季节少秋冬季节多。据此回答 8~9 题。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 A .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B .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 C .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D .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 - t LOC ■? ■ 1 ? MW r ■ 网 1 p a L0(9i '八" * MH 5. 图1所示时刻() A .①处为陆风 C .③处风力小于① B .②处更易形成降水 D .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下图所示天气状况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是 () fl] 囲2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请注意:考试范围是前6章所有讲授过内容,下面所谓重点只想起到复习引领作用。 第一章引论 1、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合理进行作业调度方便 用户管理的程序的集合 2、操作系统的目标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 断更新和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 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内存。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打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5、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最重要的特征)、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别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处理机管理 功能 7、O S的用户接口包括什么?用户接口、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第二章进程管理 1、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程序并发执行的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3、进程及其特征进程是资源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是能够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堆栈等组成。特征:结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 立性、异步性 4、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换p38 5、引入挂起状态的原因终端用户请求、父进程请求、负荷调节需要、操作系统 的需要 6、具有挂起状态的进程状态及其转换p39 7、进程控制块及其作用进程数据块是一种数据结构,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 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使在一个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 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能够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 8、进程之间的两种制约关系直接相互制约关系、间接相互制约关系 9、临界资源是指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10、临界区是指每次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11、同步机构应遵循的规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2、利用信号量实现前驱关系p55/ppt 13、经典同步算法p58/ppt 14、进程通信的类型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 15、线程的定义是一种比进程更小,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用来提高系统内

操作系统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 1.说明分布式系统相对于集中式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什么? 答:相对于集中式系统,分布式系统的优点:1)从经济上,微处理机提供了比大型主机更好的性能价格比;2)从速度上,分布式系统总的计算能力比单个大型主机更强;3)从分布上,具有固定的分布性,一些应用涉及到空间上分散的机器;4)从可靠性上,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如果一个极强崩溃,整个系统还可以继续运行;5)从前景上,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计算能力可以逐渐有所增加。 分布式系统的缺点:1)软件问题,目前分布式操作系统开发的软件太少;2)通信网络问题,一旦一个系统依赖网络,那么网络的信息丢失或饱和将会抵消我们通过建立分布式系统所获得的大部分优势;3)安全问题,数据的易于共享也容易造成对保密数据的访问。 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分布式系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足,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个人计算机的存在和人们共同工作于信息共享的需要,这种信息共享必须是以一种方便的形式进行。而不受地理或人员,数据以及机器的物理分布的影响 2.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叫多处理机系统,不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为多计算机系统。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所有CPU共享统一的虚拟地址空间,在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计算机有它自己的存储器。 多处理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基于总线的多处理机系统包含多个连接到一条公共总线的CPU以及一个存储器模块。基于交换的多处理机系统是把存储器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通过纵横式交换器将这些存储器模块连接到CPU上。 多计算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系统。在基于总线的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CPU都与他自身的存储器直接相连,处理器通过快速以太网这样的共享多重访问网络彼此相连。在基于交换的多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器之间消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路由,而不是想基于总线的系统中那样通过广播来发送。 3.真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必须有一个单一的、全局的进程间通信机制。进程管理必须处处相同。文件系统相同。使用相同的系统调用接口。 4.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包括哪几个方面,并解释透明性问题对系统和用户的重要性。 答: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透明性是指它呈现给用户或应用程序时,就好像是一个单独是计算机系统。 具体说来,就是隐藏了多个计算机的处理过程,资源的物理分布。 具体类型: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知识要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 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剧烈,并使地表少受 外来天体的撞击。 (2) 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 影响。 (3) 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 气。 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分 量 用 干洁 空气 氮 (N2) 约占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 (02 约占21%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C02 很少 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O3 很少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2 、 成 含

水汽 很少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收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 3、大气的垂直分层(见下面的图表)层次 高度 特点 形成原因 对流层 ①低纬17-18千米 ②中纬10-12千米 ③高纬度8-9千米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C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①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 ②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 ①气温起初不随高度变化或变化很小,到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②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好,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到30千米以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中的臭氧能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 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的范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 一、选择题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A B.B C.C D.D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故选D。 2.据图可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故选C。 3.据图可知,通过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散射的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故选D。 4.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 km2的“湖泊”。若在该水库旁建一个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陆地和水域的热容量的差异,故白天,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高,故度假村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水库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的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故③正确;而晚上,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低,故度假村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库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的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故④正确。 5.如下图所示,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可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答案】A 【解析】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主要考查了高空中的风,高空中的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主要取决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南半球向左偏转,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南半球高空,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转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图中风向是自东向西,该飞机是顺风飞行。故答案选A。 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图中③曲线表示 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B.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C.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D.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7.④曲线表示的太阳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 第一章 思考题: 10、试叙述系统调用与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 答: (一)、调用形式不同 (二)、被调用代码的位置不同 (三)、提供方式不同 (四)、调用的实现不同 提示:每个都需要进一步解释,否则不是完全答案 13、为什么对作业进程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答:批处理时提交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由系统操作员把作业按照调度策略,整理为一批,按照作业说明书来运行程序,没有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交互;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可以使CPU和外设并行工作,当一个运行完毕时系统自动装载下一个作业,减少操作员人工干预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18、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叙述实时操作系统的分类。 答: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接收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时间内来控制监控的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 有三种典型的实时系统: 1、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控制) 2、信息查询系统(情报检索) 3、事务处理系统(银行业务) 19、分时系统中,什么是响应时间?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响应时间是用户提交的请求后得到系统响应的时间(系统运行或者运行完毕)。它与计算机CPU的处理速度、用户的多少、时间片的长短有关系。 应用题: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1MB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每个用户进程占用200KB。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0的时间为80%,若增加1MB内存,则CPU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CPU的利用率=1-P n,其中P为程序等待I/O操作的时间占其运行时间的比例1MB内存时,系统中存放4道程序,CPU的利用率=1-(0.8)4=59% 2MB内存时,系统中存放9道程序,CPU的利用率=1-(0.8)9=87% 所以系统CPU的利用率提高了28% 2、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先开始做,程序B后开始运行。程序A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打印100ms,再计算50ms,打印100ms,结束。程序B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输入80ms,再计算100ms,结束。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重点题型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1.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操作系统通常是最靠近硬件的一层系统软件,它把硬件裸机改造成为功能完善的一台虚拟机,使得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更加方便,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上层的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比硬件提供的功能更多的支持。 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2.操作系统的作用 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1)并发 2)共享 3)虚拟 4)异步 4.分时系统的概念 把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尤其是CPU时间)进行时间上的分割,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间片,每个用户依次轮流使用时间片,实现多个用户分享同一台主机的操作系统。 5.分时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个) 1)及时接收 2)及时处理 6.并发性的概念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事件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时刻却仅能有一道程序执行,故微观上这些程序只能是分时的交替执行。 7.程序顺序执行的特征和并发执行的特征 顺序执行的特点: 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程序并发执行的特点:

1)、间断性(失去程序的封闭性) 2)、不可再现性 任何并发执行都是不可再现 3)、进程互斥(程序并发执行可以相互制约) 8.进程的定义 进程是指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为了使参与并发执行的每个程序(含数据)都能独立的运行,在操作系统中必须为之配置一个专门的数据结构,称为进程控制块(PCB)。系统利用PCB来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和活动过程,进而控制和管理进程。 9.进程的组成部分 进程是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和堆栈组成的,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由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和PCB三部分便构成了进程实体(又称进程映像)。 10.进程的状态(状态之间的变化) 就绪状态、执行状态、阻塞状态。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在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之后,该进程便可以执行,相应的,他就由就绪状态转变为执行状态。 正在执行的进程,如果因为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已经用完而被暂停执行时,该进程便由执行状态又回到就绪状态;如果因为发生某事件而使进程的执行受阻(如进程请求访问临界资源,而该资源正在被其它进程访问),使之无法继续执行,该进程将有执行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在获得了资源后,转变为就绪状态。 11.进程同步的概念 进程同步是是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地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简单的说来就是: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的协调。 12.PV原语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