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学校非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等学校非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等学校非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等学校非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等学校非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当前全国许多高校的非师范生掀起了考取教师资格证的热潮,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非师范生进入到教师队伍中。然而非师范生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其教师素质状况令人担忧。非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动机的多样性、高校培养模式单一以及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认证标准低是造成这种

现状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通过探求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非师范生的教师素质。

【关键词】非师范生;教师素质;现状;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师范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特别是教师资格证制度实施以来,开启了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的大门。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一名教师。面对这种现状,令我们深思的是:作为非师范生,是否具备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以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方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非师范生的教师素质现状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我们主要以河南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以及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的非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展进行调查研究,其教师素质的现状表现如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措施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措施 永阳中学谢小明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高贵品格和能力。教师素质不仅包含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还包括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的观念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 1、教师共识:教师兴则学校兴。 通过自主学习与反思,老师们认同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进一步认识到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增强紧迫感。 2、专家引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借助专家队伍的智力支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通道。学校采取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指导、组织教师观看教育家的讲座,派老师外出学习等方式更新教师观念。加深老师对新理念内涵的理解,激发老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内驱力! 3、统一观念,让学习成为生命的常态。 我们要采用动员、座谈、学习的方式,统一观念:1、加快培养青年教师增强自身功能造血;2、学习是终身的;3、发展才是硬道理;4、观念主宰行动,行动影响质量;5、提高教师生命质量,需要革新传统,反思自我,才能有效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良好的制度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保障。 我们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制度,鼓励学习,鼓励发展。其中包括教师培训制度、骨干管理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关于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的若干办法》等,建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发展,争当名师;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高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帮扶职能,分阶段分目标地有效指导青年教师快速走向成熟;建立教师自评、学生测评、同行导评的三维评价体系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自主竞争、优胜劣汰”的教师机制。从而激发教师追求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有力的执行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核心。 (一)、执行校本研修策略。 1、落实校本研修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得力措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研修活动,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了教师素质的群体优化。 2、各学科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学科引领团队。由骨干教师领衔,组成教师专题研究小组,开发教科研课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 3、是加强常态课教学研究:先进的理念、优质的课程资源、合理的设计以及策略方法的采用,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上。只有提高常态课教学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4、领导带头落实推门听课制。听课之后与授课教师交流,探讨,促进广大教师深入钻研。认真开展常态课教学研究,人人参与上课、听课、评课。课后教研组组织教学诊断与反思,对每位教师的研究课进行解剖,找出得失,交流感受,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本人结合同伴的建议,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找出自己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落实校本研修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是学校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校级领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日期:

浅谈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教师。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师魂,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而广泛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功能。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 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一、扎实的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教师的认知结构应该基本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包括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应该具有的实践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教师教育,不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养成。教师应多读书,广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读什么书,多长时间读一本书,都应该好好规划规划。读书后应好好记录感受并试着点评。教师应将这三种知识相互沟通与融合,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对学科知识作出符合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原则的整合,以便教学对象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性支撑作用,普通文化知识使教师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 二、熟练的专业技能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进展和成效情况说明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要市蛟塘镇中心小学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进展和成效情况说明 高要市蛟塘镇中心小学 高要区大湾镇初级中学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进展和成效情况说明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期来,我校教师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师德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就今期师德建设作如下情况说明。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为切实保障师德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出台了《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道德规范》等制度。明确了有约束性的师德规范,如《区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教师日常工作“十不准”》等,使教师明确了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人格楷模。通过完善制度,增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二是抓好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学校组织教师重点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系列法规。通过学习,每位教师每期写下了3000字以上的体会文章,并作好读

书笔记。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丰富活动内容,保证师德教育活动的深入。 为保证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开展了“爱与责任”、“?“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等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学校教职工对困难学生进行“慈心一日捐”活动。为提高教师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学校开展了“团队建设年活动”、争创“星级文明处室”活动。通过不断创新师德教育形式,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学校在加强师德师风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心付出、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品德高尚的师德先进典型,树立起崇高的教师形象。 “用慈母般爱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学校里的部分学生由于住宿在校,他们远离父母,有的学生年龄较小,日常生活只能由老师来照顾。在这里老师们为了照顾学生,经常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经常是顾不上家里的事,学生们感冒了、发烧了、尿裤子都要悉心照料,切实做到了“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培养”,做到了“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以强烈的责任心教育学生成人成才”。学校不但要把学生招得进,留得住,还要力争使每名学生学有所成,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老师们几年如一日,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培养学生成人成材。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教师专业化是当前国际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但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学者有关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内容主要涉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概述,影响因素,基本阶段以及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途径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 刘湘溶在《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中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个人成为教学的专业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1] 周慧霞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一文中提到:“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是适应当今时代潮流与改革潮流的。”[2] 2.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很多资料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文献研究得出:就专业发展而言,语文教师应有什么不同数学教师之处,小学老师应有什么不同之于中学老师之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这方面可资利用的研究成果,而这样的分学科分学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助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周慧霞主要从语文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阐述小学语文的专业发展。她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要真切地体会到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深厚的人文魅力;再次语文教师要树立言语本位的教学观和语文教学的实践观。最后,要实现这些观念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扮演,努力在各个方面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周慧霞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定的专业发展背景支持下,通过反思基本认同或形成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并不断扩充、更新原有专业结构,主动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教师作为主体性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要实现如理论上所提倡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实的影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人为的氛围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 周慧霞认为外部原因有以下几个: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研讨交流会发言稿 奋斗小学王美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为精彩的人生加油”。 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心中就要充满炽热的阳光。我认为这个阳光就是指教师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教学节奏,整齐漂亮的板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等教学功底。也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如果想在工作中取得满足感,在职业人生的路上有所收获,让工作不再充满懈怠与困惑,那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我具体谈一下奋斗小学在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工作思路: 1.进一步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围绕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升。 2.继续坚持校本研修的活动制度。制定教师自我修炼项目,以研促学、以测代培、培研结合、强调实践。 3.坚持开展以教师学科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4.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措施: 基于这样的思路,2011年,学校紧紧围绕“教师学科素养”这一主题,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计划启动“学科素养提升”六大工程。 (一)夯基工程

学校倡导教师大练基本功,夯实基本功。要求各学科教师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并坚持“课课练、日日练、周周练”。学校每天安排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语文老师跟学生一起在班内练习,其他学科老师在办公室进行练字。学校不定期由书法老师进行书法培训,并在研修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书法测试,以加强教师练字的兴趣,提高教师书写水平。 (二)读书工程 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读书教学,相得益彰。学校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在校园网、宣传栏、教师博客展示交流老师们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等,从而激发起教师的读书热情。本学期学校推荐教师要多读两类书:一是与学科知识有关书籍,丰富学科素养;二是名著,包括文学名著、教育教学名著,以此提升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并且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博客,记录读书体会,推荐喜欢书籍;教师网上阅读,摘记学习笔记;在资源库的“电子书城”中增设“两周一读”,由教导处每两周推荐一篇文章,教师利用周五大阅读时间自读。 (三)梯队建设工程 在梯队建设中,我校强化队伍建设,实施有效管理运行机制,,从专业提高、课堂引领、课题研究、团队协作、校本研修、特殊贡献等六个方面分层培养、管理、评定各梯队教师,实施梯队晋级制度,第一二梯队教师享受学期津贴;第三四梯队考核为优的教师颁发奖金,自动晋级。我校围绕“梯队建设”将开展名师工作室、校际交流,青蓝工程、校本研修、教研组活动等。促使教师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九月初,学校举行了第一、二梯队教师的学科素养第一季教学竞赛活动,期中考试后还将举行第三、四梯队教师的第二次教学竞赛活动。 (四)校本培训工程 本着满足教师多方位需求,为梯队名师提供展示平台的原则,我校开展多种类型校本培训活动。除积极争取外出培训之外,通过以学代培、以课代培、以研代培、以考察代培、以活动代培等多种培训途径,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多方位需求。在培训中注重培训的实际效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附件2 教育调查报告 (20 15 届)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11170212 姓名倪荣荣 实习学校诸暨牌头中学 指导教师刘智斌 完成时间:2014 年 11月 8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数学与应用数学倪荣荣11170212 摘要:进入21世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的规模化、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指导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了解当前教师的素养现状,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得到有关当前教师素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当前教师队伍的结构、素养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最后提出培养教师素养的策略。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对策 一、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才素养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高中国人总体素质的过程。素质教育体系下,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所以,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度的敬业精神,健康向上的心态,学生才能尊敬你,信服你,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因此,如何整体把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内容,积极探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必将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总体提高产生影响。但是,当今社会,教师的素质高低没有得到重视,基础教育中课程设置落后,内容陈旧,我们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思想、方法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经过调查,在教师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现状: (一)教师职业精神的缺乏

教师素质文献综述

教师素质研究文献综述 海南师范大学作者:邵锐 前言 新世纪到来,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的高度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以怎样的素质面对教育的改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不少国家在大力进行教改时,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作为突破口,或视为决定性环节。“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他们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不大力提高,就不能适应教改发展的要求,教改也将是不可能的。未来学校和教育的质量、人才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关教育的未来发展,对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许多关于教师素质研究的文献关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 一、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两部分。前者主要是从政治方向方面提出的要求,解决立场、理想、信仰等问题;后者主要是从精神、行为方面提出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二、文化科学素质,包括一般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基础知识主要指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即是要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具性学科(如外语)知识;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这是教师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有的职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职业能力素质,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教育能力,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侧重于心理教育,进行思想引导。教学能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并且能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有效的管理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四、承担社会责任的素质。教师应关注人类命运,承担社会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不仅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及活泼向上的心理状态。这是现今社会赋予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这种胸襟,这种责任感,是教师思想素质的根本。 五、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教师应该有健康的身体在教师的职业病中,患病率排在前两位的为咽喉炎、脊椎病。其中患咽喉炎的人数占教师人群的40%,患脊椎病的也高达2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群体的健康观念与现状,能否胜任其肩负的历史重任,无疑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只有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用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上。心理素质,教师要坚韧、刚强、自信、自强,爱心,耐心。时代变化了,教师的职责也变化了,无疑地,给教师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教师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活力,并且担负着新世纪建设任务的独生子女,自然,其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教学。 六、了解和掌握新科技的能力。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对科技的适应能力,要求教师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世纪是信息社会,教师与信息、培养人才息息相关。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及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就使传统的教与学的内容不能适应今天—明天的需要。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整或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探求综合贯通新知识(或现代知识)学习新科学技术,适应

008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小学教师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落实育人目标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更为关注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现状,重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使教师可以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应具备的理论与素质以及持续性改进与提升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当前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层面,而是强调多方面因素的融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单一 教育教学理论可以指导小学语文教师更科学的开展教学工作,熟悉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相信于自身教学经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大多根据自身或他人的经验进行,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关注度不高。国内一项调查显示,仅有三成左右的语文教师仅会在考核、课题研究时阅读小学教育理论的书籍,而经常阅读的教师则少之又少。小学语文课程人文性较强,因此教师还需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的认为,只要有正常的人文知识储备,就可以胜任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另有一些教师由于日常教学工作量大以及自身家庭因素的影响,对人文知识的关注度不够,认为现有的知识可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一些科普性的文章以及说明文,一些教师在进行这类课本的讲解时会感到比较吃力。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中涉及到了一些专业性的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需要向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科学知识,而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来向学生拓展知识,只有少部分的教师课前会查找相关的资料。可见语文教师自身科学知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什么是教师,从古至今有很多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教师观,我比较认同这种说法:教师是社会化了的普通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是在与学生交往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由此可见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分为四种: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我主要说一下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 一.教学管理能力 作为专职教师,教学管理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为课堂管理。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呢?首先,要求教师对教育对象做全面的了解,包括性格、学习、交友、家庭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其次,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遇到问题要坦诚、耐心的与学生进行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激励的前提;最后,教师提出的要求,能对学生达到一种激励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我的做法: 1.知人、识人:每接手一班新学生,先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做问卷调查,再通过侧面了解等方式认知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先培训再开班:任教十多年了,我真正从初一带到初三的只有两届学生,其他的就是每年接手新初三。初一新生来自不同的教育环境,初三学生是经过初一初二到重新分班,换老师。如何让生生、师生最快融合,学期初我不是先开课而是先开会,对学生进行培训。如:我的课堂宗旨、课堂标准、课堂规范、课堂要求等。并达成君子协定。 3.把尊重、关爱放在首位:凡事都把学生放在首位,有事就和学生商量,充分信任学生。 4.家校联合:“走出去”必要时走进学生家庭,以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学生;“请进来”有计划的邀请家长到校,进入到课堂听听课,坐下来和老师谈谈天。这样和家长融洽了感情,为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所谓“教无定法”,教育教学要做到因班制宜。 二.教学操作能力 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动口动手,更要动脑动心。这种能力对教师提出了两个要求: ①语言能力; ②非言语能力; 苏联教育教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能力是很重要的,也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还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表达能力之一。 我校的做法:采用“国旗下演讲”“教师论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 “国旗下演讲”:由德育处按照计划安排好每周一的“国旗下演讲”主题内容及师生演讲顺序。教师按照由班主任到任课教师的顺序,学生按年级按班的顺序。 “教师论坛”:由教导处牵头,每周一下午第四节课以高校课堂为背景结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教师论坛。全体任课教师抽签抓号分组,按照每周学校拟定的主题分组进行,设专门评委打分。一组一公布分数,最后汇总排名,按照一定比例列入年度考核。 体态语言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手势可以强调所要讲述的内容。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身体动作,这些动作能带动学生的活力,有的同学会在下面附和这些动作,或者发挥想象,作出类似的另外一个动作,让课程充满活力,而不会觉得呆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时刻保持真心的微笑,因为微笑是可以感染人的,能让学生觉得你是

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 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有哪些?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你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资料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一名教师就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 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联系实际谈谈在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化要求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么的职业 素质?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苍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角色较换,教师必须按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鳖;由"知识的掇运工"转变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情感人格特点越丰富,对教育教学的激励作用越大。师生关系是教育中的基本关系之一,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现实绩效。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正由支配作用向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方向转变,师生关系成为平等的、民主的、伙伴的关系。 (2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乃至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关系教育和课程改革成败。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一个完善合理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高尚优良的人格,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 (3)教师的能力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不但要求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呼唤教师的新能力,如: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培养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培养课程整合能力;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 (4)教师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对确保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迫切需要做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进展和成效情况的说明报告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进展和成效 情况的说明报告 学校教师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师德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就师德建设作如下情况说明。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为切实保障师德建设的顺利实施,各学校制定出台了《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道德规范》等制度。明确了有约束性的师德规范,如《教师日常工作“十不准”》等,使教师明确了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人格楷模。通过完善制度,增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二是抓好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学校组织教师重点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系列法规。通过学习,每位教师每期写下了3000字以上的体会文章,并作好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丰富活动内容,保证师德教育活动的深入。 为保证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开展了“爱与责任”、““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等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学校教职工对困难学生进行“慈心一日捐”活动。为提高教师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学校开展了“团队建设年活动”、争创“星级文明办公室”活动。通过不断创新师德教育形式,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学校在加强师德师风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心付出、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品德高尚的师德先进典型,树立起崇高的教师形象。 “以强烈的责任心教育学生成人成才”。学校不但要把学生招得进,留得住,还要力争使每名学生学有所成,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老师们几年如一日,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培养学生成人成材。 “凭高尚的品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学校教师在校内默默奉献,在社会上也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教师们在社会外界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以上情况既充分反映出教师高尚的师德修养与个人品质,也是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建设重要缩影。学校通过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人人争做师德标兵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是一种国际趋势,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作,我国教育学者们也广泛开展了研究工作,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概念、阶段、途径、内容、影响因素以及评价研究等六个方面对我国学者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目前尚存在的一 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始于1966年。此后,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建设都开始步入专业化发展时代。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从理论方面进行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乐,繁荣于20世纪70~80年代欧美各国。我国则应该开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整理和分析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历史、把握特点、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但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研究、发展阶段研究、发展途径研究、内容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评价研究等六个方面。 一、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我国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研究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叶澜

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1]朱新卓认为,教师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 过程,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2]朱玉东认为,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3]刘万海认为,以教师专业自觉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即是教师专业发展。[4] 综合学者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可总体概括为:教师是专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特性;教师是发展中的人,应注重专业成长、注重教育教学的一体化;教师是学习者,应注重自身的学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只有这样,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才能逐渐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的成长、成熟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专家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认识各异:吴康宁教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预期专业社会化与继续专业社会化两 个阶段[5];朱玉东以时间为界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职前专业发展和职后专业发展两个阶段[3]。唐玉光以职前、入职、在职三个时间段为依据,把专业发展分为职前准备、入职辅导、在职提高三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 【关键词】 当前,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上有无进步或发展关键在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有所建树,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要不然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要真正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掌握良好的引导技巧,如课堂情绪的调度、课堂思维的引导和课堂习惯的培养,可以说,一节课上得好与坏,教学效果显著不显著,最要根本的因素是老师要有积极的、恰当的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引导艺术。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是否富有生机,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在这场深刻又艰苦的教育改革中,无数的老师在积极探索发,不断创新,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总结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不少教师仍然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限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者课堂教学有所创新,但对课标理解不够,所谓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教学过程中少慢差费的低效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一)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问题下来就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十分热闹,其中有些环节学生缺乏深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呢,结果只能是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作“秀”,不少“热闹”和“活跃”是以扼制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被扼杀。 (二)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等待灌装的空瓶和需要加工的“器物”,于是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浅而无聊的讨论和言说充斥课堂,课堂教学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说”、“满堂问”。课堂教学“滑向读者(学生)的独白篡位”,“无节制地放纵学生的‘你的理解’‘你的理由’‘你的生命体验’‘你的看法’”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活跃热闹,热闹过后,我们却感到空虚。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缺少探索性,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或者对学生的问答不置可否,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被忽略,有些学生的“误读”也不给予纠正,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 (三)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教学的形式化

当前小学教师的素养现状

小学教师素质现状 一、总体素质现状 (一)教育观念陈旧 农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主动学习和接受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意识淡薄,缺乏 创新意识,不能与时俱进。上课满堂灌、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片面追求分数等现象比比皆是。如陈至立 同志所说:“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二)教学手段滞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存在气氛沉闷、方法呆板、手段落后、组织松散、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等现状,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或不善于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还是沿袭“一幅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便有些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形同虚设。 (三)科研能力薄弱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量违背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仍在流行,教法改革实验往往“一窝蜂”、“一阵风”。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教师科研能力差,对教学规律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研究, 对引进的教法只取其形,难得其神,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四)心理素质不容乐观由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条件待遇相对较差,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农村教师的身心负担。随着社会对教育及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学校管 理中的严格考核和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深入,上岗、评优、晋级、提职等方面的公开竞争日趋激烈……这些 都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压力,造成激烈的冲突,教师的心理问题不断凸现,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二、中小学素质现状分析一、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一般情况(一)中小学教师供求情况分析新中国 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素质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据统计,我国在1949年时有小学教师84.9万人,普通中学教师10.4万人。而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中小学教师数量达到了1000多万名,成为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并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全国有小学 专任教师586万人,其中,大学专、本科以上学历者约有95万人,约占16.2%;中专、高中毕业的约有467万,约占79.7%;高中以下学历者24万人,占4.10%。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5.9%。在全体小学专任教师中,有290.97万人是女性,约占49.65%。初级中学教师总数接近315万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39万余人,约占12.4%,大学专科学历者230万人,约占73.1%;学历合格率为85.5%。高中专任教师69万余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者近46万人,学历合格率为65.9%。普通中学 女专任教师总计155万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0.4%。另据教育部发布的《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 展统计公报》,到2000年,我国有小学民办专任教师27.72万人,比上年减少了21.94万人;民办教师 占教师总数的比重为4.73%,比上年下降3.74个百分点;有初中专任民办教师2.49万人。小学教师学 历合格率达到96.9%;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87%;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68.43%。截至2005 年底,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5%、83.5%,其中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师达到35.3%,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达到1.2%,本专科学历的教师成为新增教师的主体。可见,我国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专业化文献综述

教师专业化的涵义与特征、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文献综述 高等教育学王珊珊教师专业化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于1933年提出的。199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地宣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专业(Profession)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结果,是社会分工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达到一定深度的表现。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辨析 (一)职业与专业 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必须从事一定的职业,担负起不同的职责和业务。因为这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且从事职业也是一个社会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的解释,“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①人类的职业生活是一个历史范畴。职业不是从来就有、永恒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上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的。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的种类已经发展到成千上万种。职业的种类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与各国的职业分类标准紧密相连。中国历来有“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之说。但是现今社会日趋复杂,分工日益精密,职业结构趋于复杂,行业划分越来越细,已经不止传统的三百六十行。2000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参照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专业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中的“专业”或者“专门职业”,英文是profession,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而教育系统的“学科专业”中的“专业”涵义是指高等教育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设置的学科门类,比如数学专业、体育专业等。而职业则泛指有金钱酬劳、用以谋生的工作。两者有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事专门职业需要长期的专门训练,有着较高的学历要求;而从事普通职业则主要靠经验积累和个人体验;(2)从事专门职业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为基础,而从事普通职业则主要是按例规行事;(3)专门职业需要有专门的从业资格和职业道德规范,而普通职业则无明显的内行与外行之分;(4)专门职业需要把服务与研究融为一体,通过行动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而普通职业仅是提供一种服务,没有研究的意识;(5)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有强烈的事业感、职业投人感,献身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仅仅把自己的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以收入的高低作为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专业”一词最早是由拉丁语演化而来,原始的意思是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 凯尔.桑德斯(A.M.Carr-Saunders)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②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475页. ②转引自《教师专业》,台湾师大书苑1992年版,第1-18页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报告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 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成了新的时代课题。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淇滨区部分中小学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包括:1、调查对象的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2、教师对信息教育的认识态度,3、教师对信息教学的掌握程度,4、信息技术培训情况,5、目前需要解决的信息能力方面的问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引言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成了新的时代课题。教育部《2003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重点要实施的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2004年12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出台,以此为依据,全国中小学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即教师的信息素养。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淇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探索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笔者设计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调查问卷》。 调查报告 1.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以淇滨区部分中小学的一线教师为调查对象,教师的年龄、地域不等。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60份; (2)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制定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问卷总共有22个题目,

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所有问题均提供多个可选项,采用无记名答卷方法。整套问卷共由5部分组成: 1、调查对象的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表2.1、2.2); 2、教师对信息教育的认识态度(表2.3); 3、教师对信息教学的掌握程度(表2. 4、2. 5、2.6); 4、信息技术培训情况(表2.7); 5、目前需要解决的信息能力方面的问题(表2.8)。 (3)操作方法与程序:第一,发放问卷,进行前期准备;第二,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第三,查阅文献,分析调查资料。2.问卷分析 (1)对调查对象的分析: 教师信息素养与环境及条件息息相关,经过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1),平时只有11%的教师选择使用电脑进行备课。在上课时是否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问题上,有9%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使用,21%的教师选择了偶尔,71%的教师选择了从来没有。可以看出,电脑在中小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已基本普及,但教师在教学当中对电脑的使用却很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