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争取我国经济政策主动权的战略思考

争取我国经济政策主动权的战略思考

争取我国经济政策主动权的战略思考
争取我国经济政策主动权的战略思考

争取我国经济政策主动权的战略思考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和快速增长,由此,也使我国经济开始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出现不确定性。很多人认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自然地带来中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增长,在这方面经济政策应该尽量少干预。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世界并不是平的,市场也不是没有风浪的。全球经济呈现波动和不确定的局面,其深层的动力不仅有市场的供求变化,更有不同国家、集团、公司等等利益群体的博弈行为,国内经济已经不可能置身于所有这些变动影响之外。如何使我国经济呈健康走势,如何把握我国经济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实现,应该是我国经济政策的动态目标。也就是说,这种经济政策目标不仅是对当下的回应,更应该体现长远的超前布局。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难题与被动之处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抑制通货膨胀的蔓延应该是当务之急。数据表明我国物价自去年上半年以来开始逐月上涨,已经呈现出趋势性上涨。我国政府已经明确,2008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治理物价上涨,防止物价上涨转变为全面通胀的趋势。此次物价上涨具有所谓输入型物价上涨的特征,国内物价的上涨主要是由国际市场能源(石油、煤炭)、资源(如铁矿和其他金属矿产)和粮食(主要有玉米饲料、大豆、食用油、大米等)的巨幅上涨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物价上涨又有着所谓成本推动的特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除了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因素以外,主要是由于国际性的通货膨胀,即所谓国际性的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从根源上说,是因美元过度发行所造成。对于这样的物价上涨,不能采取以往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来解决。因为这已不再仅仅是国内价格的问题。对于这类价格上涨的治理,不仅涉及对部分价格的管制问题,还涉及综合货币政策运用的问题。从更深层次上说,还牵涉到我国的经济结构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的问题。但是,由于在这方面,经济政策缺乏超前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考虑,使我们在当前的物价上涨

形势中陷于被动局面。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外汇短缺的状态。因此,支持出口创汇成了我国经济政策压倒一切的重心。但是,自本世纪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外汇储备2001年为2122亿美元,2006年为10660亿美元,每年增长2000多亿美元。2007年外汇储备结余更是达到15300亿美元,比2006年整整增长了4640亿美元。从2008年以来的最新数据看,外汇储备继续呈快速增加的势头。外汇储备增长已经越来越超出经济政策预期。并且可以明显看出,在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中,投机性资金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涌入的投机性资金主要出于博弈未来人民币升值的动机。由于多年来在汇率政策上观念的保守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操作上的滞后性,已经造成了目前经济政策的被动局面,并给中国经济造成消极后果。

为了维持人民币不升值,形成大量外汇占款,被动投放货币,引发国内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积累起来的巨大外汇储备面临着因人民币升值和美元不停贬值带来的庞大资产损失。但是,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来说,更大的损失在于这影响了经济政策的主动性。如当前的汇率政策、

利率政策都面临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

必须力争经济政策的主动权

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明确采取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资源配置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但是,目前即便传统上主张放任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各国也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即有必要对市场失灵现象进行经济政策干预。不过,关于市场可以在资源配置领域自发地起到效率以及平衡的作用,似乎仍然是一种神圣的教条。因此,经济政策的干预行为不应该是主动采取的,而应该是针对市场失灵做出的被动回应。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也是遵循这样一种反应模式。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被动的反应模式,由于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在各国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经济政策反应滞后

所造成的负面效果和被动局面,这几年也已经在我国经济的一些方面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认为,当前要务是需要转变这样一种经济政策理念,以获得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无论是总量还是综合实力都已是今非昔比。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系统也变得十分复杂。比方说,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发生着剧烈的金融化、虚拟化过程。M2占GDP的比例急剧攀升,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这样一种新的经济环境下,原有的经济政策模式、思路和方法可能就不再很见效了。比方说,与过去相比,我国利率政策的敏感性及其效果就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针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系统和经济结构,我们的经济政策也需要有很强的敏感度和适当的超前性。就拿当前的物价上涨趋势来说,越是尽早加以抑制,其效果就将越好。政策反应迟钝,一旦导致价格上涨呈现蔓延趋势,很可能会造成失控的局面。其实,诸如前几年房价和股价这类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就已经蕴含着以后物价上涨的先导因素。因为这些都是由货币供给过大推动的。只是由于经济的金融化和虚拟化,货币供应过大效果不再像以往那样立刻在消费物价方面表现出来,而是先出现资产领域的价格上涨。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的经济政策一开始就不仅应该对已经上涨的资产价格加以抑制,而且对将会到来的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在政策调控方面打一定的提前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封闭转向开放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已经高达近70%。这一比例在国际上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和快速增长,由此,也使我国经济开始受制于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出现不确定性。很多人认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自然地带来中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增长,在这方面经济政策应该尽量少干预。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世界并不是平的,市场也不是没有风浪的。全球经济呈现波动和不确定的局面,其深层的动力不仅有市场的供求变化,更有不同国家、集团、公司等等利益群体的博弈行为,国内经济已经不可能置身于所有这些变动影响之外。如何使我国经济呈健康走势,如何把握我国经济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实现,应该是我国经济政策的动态目标。也就是说,这种经济政策目标不仅是对当下的回应,

更应该体现长远的超前布局。

摆脱政策被动局面的战略思考

由于各国的经济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内外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要取得经济政策的主动性,并非一厢情愿的事情。为取得经济政策的主动性,需要更多在经济格局上的超前布局,需要有对于国内外经济变化的深入洞察和客观的动态趋势判断作为前提。从战略角度看,迫切需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主动权。

首先,需要取得在能源和资源供给方面的主动权。

由于我国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十分巨大,并且有加快增长的趋势。去年我国的石油消耗量超过3.5亿吨,其中接近一半依靠进口;钢铁产能近5亿吨,其中约6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如果将这样的需求长期建立在海外供给的基础上,出现受制于人的局面将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风险。为了扭转当前被动的格局,需要有综合的经济政策战略布局。通过人民币的适当升值,的确可以降低我国进口能源和资源的价格,但是这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需要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进行战略布局,降低对外部能源和资源的依赖程度。

一是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必须抑制高能耗和高资源消耗行业的增长,尤其是从现在起必须重点抑制这方面外资的引入;二是必须用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企业,采取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方法来普遍降低现有企业的单位能耗和资源消耗比例;三是可以依托我国具有一定能源和资源自给回旋余地的优势(相对于东亚和一些东南亚国家来说),充分做好现有的资源和能源勘探开发工作,积极开展可替代能源的开发(如煤

炭液化的项目);四是利用我国目前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优势,拓展海外资源类项目的投资,以获得多元的能源与资源渠道和来源地。五是例如从国内钢铁企业布局方面看,可以适当考虑将企业分布到内地拥有铁矿资源的区域。尽管我国的铁矿资源质量不很理想,但是,这样的布局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上铁矿价格的上涨。一旦这些政策布局到位,我国就具有了在资源和能源供给方面的主动权,由此也会增大我国在国

际能源和资源市场定价的话语权。

从粮食供应方面看,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把粮食需求的满足主要建立在海外市场供给的基础上,将具有极大风险。关于这一点,最近国际粮价的大幅上涨足以给我们以教训。我国政府在多年以前就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是具有远见的。我们并不排除在适当的情况下,在粮食供给及其他资源供给方面通过国际市场调节余缺。但是,由于有了本国粮食供给的基本保障,自然也有了粮食供给方面的政策主动权,在通过国际市场获取利益方面可以游刃有余。

其次,需要取得制造业领域发展的政策主动权。

现代经济不是单个经济细胞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联系、依存组成的体系。大的经济体具有规模经济的效应,一些小的经济体不得不依附于强大的经济体。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不可能依附于其他的经济体。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大的经济体更必须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依托自己强大、独立的经历体系,中国才能真正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政策主导权。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呈现出一种二元结构。一是具有资源垄断特征的,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工业体系。另一种则是以沿海外企和私企为主体的严重依附外部经济体系的加工工业体系。从经济总量上看,后者还占更大的比重。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我国的产业政策和相关经济政策缺乏自主性。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过度依赖外部经济体系的格局加以适当调整,逐步将更多沿海加工业纳入我国自主的工业制造业体系。

再次,更重要的是必须尽快取得在金融货币领域的政策主动性。

相对于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来说,我国的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十分谨慎,至今,在银行业和证券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并不高。但是由于制造业领域的对外依存度很大,总量经济对外依赖度也很大(包括能源、资源的严重对外依赖,以及市场的严重对外依赖),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外资参与程度很高,外资实际上对于我国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已经不可低估。再加上,我国在汇率形成机制方面长期以来依附美元操作,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没有很大的自主操作空间。因此,如何改变长期以来在货币金融政策方面的惯性思维,力争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已经成为取得我国经济主动权的当务之急。

目前可以采取的具有较为强烈效果的政策手段还是提升银行利率,因为这可以起到全面收缩流动性的作用。这也可以遏制资产价格过度膨胀的趋势,从而起到减缓国际投机资金流入动力的效果。因为,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国际投机性资金流入的动力,一是炒人民币的升值,二就是炒国内资产价格非理性上涨。在当前形势下,不采取政策吸引资金回流银行,提高银行储蓄,将很难控制国内流动性过度膨胀的趋势,从而很难遏制物价上涨向全面通胀蔓延的趋势。另外,我们在做采取经济政策的考虑时,恐怕不仅需要考虑效率的层面,还需考虑公平性的层面。因为让储户在银行的存款因通胀而大幅折损的政策也是不可取的。当然,从根本上说,要取得货币政策的主动权,还有赖于其他经济领域政策主动权的逐步加强,而这恐怕

还需要较为长期的不懈努力。

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民由于收入水平所限导致的购买力不足,所以,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就必须进行新一轮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只有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能释放出来;只要农村消费市场得到启动,我国就能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使我国经济增强

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我们坚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新一轮改革带来的春风,必将为我国经济增

长注入新的活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成长面对着一个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中国和世界,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现在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人,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十分重要;形势政策教育可以有效地使理论学习和对实际情况的认识相结合,缓解认识上的反差,解疑释惑,起到“桥梁”作用。用一句话来形象比喻,就像“登高望远”,形势政策教育可以帮助人拓宽眼界、增长见识,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可以帮助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国家把形势与政策课专门设置为大学生一门必修课程,是有远见的安排。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重点

中国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黄海峰曹燕辉陈超 在中国经济系统和循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经济系统、 绿色循环体系和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研究; 另一方面要注重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制度政策创新体系、绿色科技支 撑体系、法律保障体系、绿色经济激励体系、绿色监督管理体系、 绿色评价预测体系和人才 技术绿色培训体系的建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经济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如何保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业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中国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这才 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面对这种形势,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应 该从经济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认识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一、大力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经济系统作为系统科学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反映,是系统经济学(Systems Ec onomics 的主要研究对象。由于经济系统划分为生产、积累、交换、消费四个部分, 每一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结构。循环体系是作为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一种动态均衡。 建立绿色循环体系就是在追求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动态平衡中达到经济系统的优化。为此, 研究衡量国家与区域发展的绿色经济法则, 以 “ 绿化 ” 中国经济结构为目标研究循环经济 系统的建立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

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从其理论和各国实践来看, 从宏观层面上建立发展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模式,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 “ 五个统筹 ” 和 建立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是建立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循环体系、确立战略制高点、 塑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未来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 (二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绿色循环体系的必需手段 在中国已经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 2010年可以满足的只有21种, 到2020年仅剩6种。要改变我国资源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现状,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发展经济, 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循环经济是运用生 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为特征, 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流程,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和能源量, 以达到减少污染排放和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循环经济所遵循 “ 减量化,再利用, 再循环 ” 原则对传统的经济结 构提出了挑战,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绿色经济结构转型, 并有利于建立节约型和高效率的绿色经济体系。 (三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是克服国际贸易 “ 绿色壁垒 ” 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国对国际贸易产品的环保要求趋于严格。如欧盟于2004年颁布了《废旧电子电气设备(WEEE指令》和《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 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这两项法令被业内称为 “ 全球最严厉的环保令 ” 。指令要求在今后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器生产商 包括其进口商和经销商 ,必须承担支付报废产品的回收费用, 欧盟市场上将禁止含有特定有害物质的产品出售及使用。欧盟两个指令无疑对我国电子电器产品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因此, 为了保证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 发展循环经济中应重视工程科学的基础作用和先进科技的研发, 加快建立循环经济的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制定说明

附件3: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制定说明 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推动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依靠路径。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为了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进展和成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非常必要。《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要求,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统计、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上级人民政府要根据主要评价指标,对下级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定期进行

考核,并将主要评价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也提出“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2007年,发展改革委会同原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印发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发改环资[2007]1815号),对宏观、园区层面评价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指导各地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0年来,随着循环经济实践的不断深入,循环经济的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路径,对循环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必要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最新要求,并结合发展循环经济现实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本次修正的指标体系,完善了具体的评价指标,明确了具体的统计及测算方法。 二、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考虑 (一)指标体例 本指标体系从体例上分为综合指标、专项指标和参考指标。综合指标包括“主要资源产出率”和“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主要从资源利用水平和资源循环水平方面进行考虑。专项指标包括11个具体指标,主要分为资源产出效率指标、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指标和资源循环产业指标。参考指标主要是废弃物末端处理处置指标,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和污染物的最终排放量。参考指标不作为评价指标。

《公共经济学》樊勇明(第二版)复习题答案

《公共经济学》樊勇明(第二版)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在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含义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属于( D ) A、广义政府 B、狭义政府 C、统一公共部门 D、一般公共部门 2. 政府经济行为的核心是(D ) A、提供公共产品B 、进行宏观经济调控C、确保国际收支平衡D、根据法律程序进行的财政收支预算 3. 公共经济学起源于(C ) A、宏观经济学B 、微观经济学C、财政学D、福利经济学 4. 《赋税论》的发表开创了财政学的先河,其作者是(A ) A、配第B 、斯密C、布坎南D、帕累托 5. 公共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是(C ) A、凯恩斯B 、斯密C、马斯格雷夫D、斯蒂格里茨 6. 马斯格雷夫在(A )中首次提出“公共经济”这一概念。 A、《财政原理:公共经济研究》B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C、《国富论》D、《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 7.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应该确保结果是公平的”这是一个(B ) A、实证命题B 、规范命题C、既是实证,也是规范命题D、既不是实证,也不是规范命题 8. 在市场机制下,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核心手段是(A ) A、价格机制B 、行政命令C、价格和行政机制D、以上都不是 9. 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A ) A、资源稀缺问题B 、价格问题C、国民收入分配问题D、效率问题 10. 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一是(A ) A、MSR=MSC B 、TSR=TSC C、SR=SC D、TSR不等于TSC 11. 当人们消费某种产品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产品中获得的效用是(B ) A、增加的B减少的C、相对不变的D 没有效用发生 12. 基尼系数是一个客观的衡量公平程度的参考指标,一般认为当基尼系数超过(C )时,意味着社会不公平已经超过了警戒线。 A、0.35 B、0.40 C、0.45 D、0.50 13. 在资源配置中,以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可以利用多种政策工具,以下不属于公共支出这一政策工具的有( A ) A、政府税收 B、政府直接提供某些公共物品 C、财政补贴 D、政府购买支出 14. 政府作出一项决策一般都比私人部门决策慢,主要是因为当中要经过几个时滞,下面不属于公共决策经过的时滞有( D ) A、认识时滞 B、决策时滞 C、执行与生效时滞 D、反馈时滞 15. 下列产品市场中,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是(B ) A、计算机市场B 玉米市场C、自行车市场D 服装市场 16. 市场失灵是指(B )

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财政政策如何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和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财政支持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一词最早的萌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他在他的“宇宙飞船理论”中提出,地球就像是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地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存在,如果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就会走向毁灭。所以他提出发展循环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被人们所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现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资源约束“瓶颈”问题的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严峻,循环经济在中国也进入了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阶段。 循环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通过清洁生产和信息化及生态化设计,重构经济环境,使其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循环中去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在本质上讲是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一种“双赢”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土壤,但在市场中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将环境问题作为外部因素,他们所考虑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利用现存的资源和环境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把由此所应起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负面作用在市场经济主体经营决策的考虑之外。而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又很难实现内部化,导致了很多地区为了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采取了各种以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能源为代价的短期行为。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市场的不完全,保证代际公平等一系列问题,都无法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可以说,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在维护生态环境和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束手无策”,在发展循环经济领域存在着很多市场失灵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需要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来支持循环经济的进行。 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来看,虽然发展循环经济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政府的财政支持都始终贯穿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个过

关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8页word文档

附件二: 关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现就“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作如下说明。 一、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列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利用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

持是十分必要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既是国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的基础,又是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因此,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目前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要求,主要从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分别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宏观层面建立一套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主要用于定量评价和描述园区内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 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置 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园区的运行特点,宏观评价指标和工业园区评价指标均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处置量指标四大部分构成。 1.资源产出指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矿、稀土矿、磷矿、硫矿、石灰石、沙石等)所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该项指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 2.资源消耗指标:主要描述单位产品或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该类指标反映了节约降耗,推进“减量化”,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的情况。 3.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主要反映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等废物的资源化程度以及反映传统的五大类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状

重庆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 重庆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一是重庆市政府政府通过采取制定和执行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的方式对经济活动加以干预,将各产业、各种产品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确定产业发展优先序列的重要参考,鼓励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和对环境无害或有益的产业(包括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严格限制乃至禁止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取消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并把其列入优先发展领域。 (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区域政策 极为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及造成的大量贫困人口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拥有14个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重庆市政府把消除贫困和缩差共富作为区域政策的重要目标。一是通过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产业政策,加大对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支持力度,加大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重要成效;二是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政策。重庆市各级政府一直把区域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作为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等生态脆弱地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低碳型资源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三是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政策,重庆市出台了对主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规划方案及实施措施做出安排,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及工业污染的综合治理与防治政策。 (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投资政策 经济发展是由一连串的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实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保护和维持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资源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重庆市合理的投资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大对关系到经济增长、人类生活与健康和环境资源保护的重大领域或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和政府担保的形式鼓励银行信贷资金加大投入;二是在投资主体方面,在存在着大量的非市场效益,难以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的公益性项目,如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治理,重庆市各级政府充分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战略举措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战略举措 刘炜1陈景新 2 摘要:虽然我国推广循环经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这里深入分析制约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循环经济制约因素战略举措 循环经济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及消费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举国上下的协调一致,作为基本国策全面实施。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体现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体制。在当前复杂艰巨的情势下推进循环经济,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下面分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1.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主体缺位 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等,要明确界定各个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和组织协调,目前,我国改革和发展委员会主要从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入手发展循环经济,国家环保总局从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的角度发展循环经济,而科技部则把重点放在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上面,没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龙多四靠,主体缺位,界定模糊,导致有些职能没有管理主体来负责,有些职能多个部门交叉和重叠,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属性界定模糊 目前我国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被看作是公益性行业。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分别由环卫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城管部门分头负责管理,每个部门又有自己的收集和处理系统,这些部门既是垃圾治理监督管理部门,又是垃圾处理的具体实施单位,缺乏独立经营的积极性,限制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市场化。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进行明确定位,也没有提出其发展途径:是单独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是在原有产业内部建立分别对应的回收再利用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废弃物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和混合化,多头管理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国发[2005]22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委会同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现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一、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列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利用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既是国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的基础,又是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因此,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目前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要求,主要从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分别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宏观层面建立一套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工业园区指标主要用于定量评价和描述园区内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 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置 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园区的运行特点,宏观评价指标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和废物处置降低指标五大部分构成;工业园区指标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处置降低指标四大部

[金融,经济政策,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经济政策支持与金融监管制度准备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经济政策支持与金融监管制度准备 [摘要]市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必须要在国际国内的金融监管制度以及经济政策的配套支持下才能够有效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由于国际能源市场格局的变化、国际资本的回流等国际经济因素决定了我国必须要对内生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进行协同推进,由于影子银行以及房地产业等国内经济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急需要解决出口产业外需不足以及系统风险累积等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必须要不断的推进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我国还需要将具有前瞻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金融系统监管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关键词]金融市场体系;经济政策;金融监管 金融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源配置功能,要想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对金融市场进行不断的完善。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快的变化速度以及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因此加快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然而金融市场本来就具有不完全市场的特点,同时存在着不完全竞争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因此,系统性的风险会由于其内生的经济资源错配而不断的累积,最终可能会全面的爆发,所以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谨慎。 1.对金融市场进行完善的经济背景 2.对金融监管机制进行完善的机遇 与此同时,我国还应该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步伐,积极地采用混业监管取代现有的分业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不应该以企业所属的行业为根据进行监管,而是应该以产品的性质为根据实施监管。应该将一个具有明确职责的机构设置出来,从而能够对宏观系统性风险进行审慎监管,并且对监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予以有效执行。只有将金融风险监管机构明确地设立出来,才能够对金融经济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对监管权力系统进行有效地集中,才能够保证对监管规避和监管套利予以有效的规避,并且做到全面的监管,同时要对监管机构的层次进行尽可能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监管系统的灵活程度以及反应速度得以极大提升。 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经济政策支持与金融监管制度准备之间的配合 因为金融市场现在存在着非完全竞争性,所以完善与发展金融市场体系的过程带来更多的风险,因此必须要循序渐进的对金融市场体制继续改革[3]。在对金融市场体系进行完善 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战略高度以及一定的前瞻性设计市场架构和监管制度。笔者认为,下一阶段改革的关键就是能否使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得以尽快的转变,现在中央部委已经大幅度地削减了行政审批权,而且也进一步的削减了地方政府的行政审批权。除此之外,作为对市场竞争秩序进行维持的重要一员,政府的作用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政府应该在监督和执行经济合同、收集和提供市场信息方法将自身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也就是

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征求意见稿s

国家标准 《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〇六年四月

一、标准工作简况 1.前言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现有的资源、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几乎不可能继续满足传统“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下的未来1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只能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阻碍我国进入真正现代化的速度。近年来我国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05年7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意见》明确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即力争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提出要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建立起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和技术政策体系(例如标准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应该同时加强技术政策体系的研究,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本项目的研究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保护环境的需要,是规范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市场的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是我们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利用率,妥善处理其中的有害物质,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据统计,我国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在39个工业行业中,资产占全行业的比重最低,仅为2.6%,这既反映了该行业的发展比较滞后,同时也说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发改环资[2007]1815号————————————————————————————————————————— 关于印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环保局、统计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科学评价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编制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关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现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信息基础,主要从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分别编制的;关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是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详细解释和阐述。在统计循环经济指标时,应同时借鉴和参考指标体系和说明的有关内容。 二、宏观层面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

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主要用于定量评价和描述园区内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 三、为了适应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依据现有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情况,适时进行补充和完善,逐步制定重点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二、关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 计局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公共经济学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一致同意悖论:一致同意规则在逻辑上鼓励局部小型的“一致同意体”出现,因为人数越少,达成一致同意越容易,结果是局部达成一致同意的小型“一致同意体”越多,实现社会整体的一致同意就越困难。 中位选民定理:中间投票者,又称中位选民,是指对某一方案的需求选择持中间立场,或者说是其偏好处于两种投票人对立偏好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他正好把另外偶数个投票人分为兴趣或意愿刚好相反的两组,他的偏好选择结果刚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选择序列的中间。 利益集团: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并能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团体。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权力,但却能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以谋求对集团有利的提案支持。 自然垄断: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经济范围性及成本的弱增性,这就使得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企业联合起来提供多数的产品或服务,形成一家公司或者几家公司,经济学中把这种由于技术原因或者特别的经济原因而形成的垄断或寡头垄断称为“自然垄断”或“自然寡头垄断”。 非价值性产品:所谓非价值性是指社会从伦理规范的角度否定产品功能的市场价值。因此,非价值性产品是指在竞争性市场可以形成自由配置,但因社会伦理道德禁止或限制其生产的产品,如毒品、麻药、核燃料、原子反应堆等。 进入与退出规制:为了获得产业的规模经济和成本弱增性,规制者需要限制新企业进入产业。同时,为了保证供给的稳定性,还要限制企业任意退出行业。 社会性规制:社会性规制是政府为了消除由于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而进行的规制,其意义在于避免由此可能引起的各种危害,比如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各种事故造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企业趋利行为产生的低质产品对安全和健康的损害等。社会性规制是指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相关活动制定标准。 公共支出:各级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成本,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为实现收入分配而进行的转移支出。 瓦格纳法则:德国财政学家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法则指出,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不断增长的,即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不断增长。瓦格纳集中分析了公共支出的需求因素。从对理论发展贡献来看,瓦格纳对于公共支出演变趋势的分析,更多的是指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而没有探讨和指出引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非均衡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将经济分为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进步部门的生产率高,非进步部门的生产率相对较低。这是因为,进步部门在规模经济和技术革新上有优势,从而劳动生产率的累积性得以提高。鲍莫尔把公共部门视为非进步部门,私人部门视为进步部门。他认为,公共部门生产力相对落后是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因为相对于私人部门而言,公共经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具有相对下降的趋势,为了维持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经济部门之间的平衡,需要将更多的要素投入到公共经济部门中,如公共部门的工资与私人部门的工资呈同方向且等速度,这便导致了公共支出的增长。

宏观经济学两大政策的效果习题答案

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与实践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总结:两者实质: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绘图说明) 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额(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注意,这是有条件的) 6.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 7.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M1);在狭义的货币供给上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M2);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 二选择题 1.B 不妨考虑古典主义极端情形 2.C 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财政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形 3.A 财政政策非常有效的情形 4.A 货币供给影响利率,利率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5.D 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对利率的影响,以及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6.C 挤出效应发生机制 7.D 收入水平的决定 8.B 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9.B 平衡预算乘数,乘数论 10.B e↑ ,i↑,y↑,t↑,g不变,所以BS=t-g ↑ 11. C 12.C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与投融资体制研究-最新范文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与投融资体制研究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相关财税与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相关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1.在资源开采环节上,资源税征收范围过窄、定位不当 我国的资源税基本上属于矿藏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具体表现在:一是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合理利用资源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二是征税范围过窄,现行资源税只是侧重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以至森林无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2.在生产环节上,税收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是只注重对治污硬件的优惠,而对软件几乎没有优惠,对清洁技术开发投资鼓励不足。二是实现清洁生产的税收优惠政策形式单一,缺少针对限制作用。其次,税收优惠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尚未采用。三是现行某些税收优惠减免措施在扶持或保护一些污染产业起了推动作用,如为保护农业而对农膜、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等免征增值税等。 3.在消费环节上,政府引导、税收调节作用发挥不充分 首先,消费税征税范围过窄。煤炭、主要大气污染物和一些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的消费尚未列入征收范围,如电池、一次性快餐盒、白色垃圾和无铅汽油与含铅汽油等,弱化了税收对污染行为的制约。其

次,消费税的征收旨在调整结构、引导消费方向,未体现出环保意图。另外,政府采购过程中缺乏绿色采购的观念,对绿色消费的引导不足。 4.废弃环节上,政策手段分散,调节功能有限 (1)排污收费制度的缺陷。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是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PPP)”提出的一项治理污染的手段,排污收费实施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计费依据不合理。二是排污收费标准过低,排污费的调节作用弱化。因此,排污收费收入不能满足治理环境的资金需要,导致污染治理不力,环境恶化。 (2)废弃物利用税收政策的缺陷。我国对于废弃物利用环节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散布在增值税和所得税中的税收优惠,政策手段单一,调节范围过窄,只涉及部分工业废料的循环利用,且优惠程度较轻,对资源再利用的激励不足;同时,生活垃圾的废弃,废物利用方面的税收调节滞后。 (二)循环经济的投融资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投融资体制还不完善,投资额占GDP的比例过低,环境治理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投资效率不高。具体而言: 1.循环经济投资主体尚未实现多元化 循环经济投资收益本身具有复杂性,有些项目是可以实现盈利的,但有些项目可能是亏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人企业对循环经济投入是不足的,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来实现循环经济也是不现实的。目前,我国企业对源头控制环节的投资在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备的条件下,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我国70%以上的环境保护投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委会同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现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一、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列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

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利用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既是国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的基础,又是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因此,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目前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要求,主要从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分别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宏观层面建立一套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工业园区指标主要用于定量评价和描述园区内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 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置 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园区的运行特点,宏观评价指标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和废物处置降低指标五大部分构成;工业园区指标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处置降低指标四大部分构成。 1.资源产出率指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矿、稀土矿、磷矿、硫矿、石灰石、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起草小组

目录 一、前言 (1) 二、任务来源 (2) 三、工作简况 (2)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3) 五、编写依据及总原则 (3) 六、确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 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国家标准情况......... ......》 (9) (10) 八、贯彻执行主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的有关建议 九、其他事项说明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前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一产品—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它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地投入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以达到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环境、基于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的思想日益深入民心,达到全社会的 普遍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可行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状况进行监控。编制符合我区主要工业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标准对广西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作为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作为对支柱产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为推进广西“十二五”工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任务来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 号),广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经济政策的效果,掌握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政策会因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经济政策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在给定的条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使产出水平提高,这是毋须质疑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研究是在IS—LM模型的框架下展开的。从IS—LM模型来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税收和支出的变化所导致IS曲线的变化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研究影响政策效应的因素实际上就是研究IS曲线、LM曲线中的各参数的数值及其变化对曲线的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对均衡产出水平的影响。从I 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上看,这种影响的大小会因IS曲线和LM 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IS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也就越小。这一结果可以用下图表示。

上图中,假定LM 曲线的斜率不变,初始状态下的均衡收入y 0和利率r 0也完全相同,现假定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增加相同的一笔支出量均为Δg ,则会使IS 曲线右移,假定右移的距离是E 0E 3,E 0E 3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积,即E 0E 3=K g ·Δg ,也就是说,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带动国民收入增加若干倍,这其中的原理在前面的内容中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由于IS 曲线斜率的不同,国民收入的增加额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两者的增加额y 0y 1和y 0y 2均小于E 0E 3,原因是要想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额为E 0E 3,必须保持利率水平不变。但是,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是不可能的。因为IS 1曲线、IS 2曲线向右分别平行移动到IS 1′和IS 2′时,在(r 0,y 3)点上,商品市场实现了新的均衡,但货币市场却发生了失衡——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政府支出增加势必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导致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但货币供给不变(LM 曲线不变),这势必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必将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导致私人投资水平下降以及总需求水平进一步下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走私人投资的问财政政策效果因IS 曲线斜率而异 r 0123r r 1 r 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