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210例变应性鼻炎在鼻内窥镜下利用微波凝固筛前神经分布的鼻丘、下鼻甲和鼻中隔黏膜治疗;随访1年以上,采用治疗前后的症状分级记分和体征分级记分对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总有效率为91.7%,症状分级记分和体征分级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可在直视下准确定位,视野清楚,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关键词】微波;热凝;变应性鼻炎;筛前神经

变应性鼻炎是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ⅰ型(速发型)疾病,是耳鼻咽喉科较难治愈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许多并发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在鼻内窥镜下用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变应性鼻炎患者210例。男118例,女92例,年龄15-65岁,平均36.3岁。病程为1年-20年,平均7.1年。症状分级记分(8.05±0.68)分,体征分级记分(

2.31±0.38)分。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等症状,且均经长期多种治疗也有发作者。1.2 治疗方法在鼻内镜直视下用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及收缩后,使用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微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100例

内容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鼻出血患者行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结果:100例微波一次性治愈90例,术后少量渗血加填塞明胶海棉12例,改用凡士林纱条填塞2例,治愈率90%本组无一例鼻中隔穿孔、鼻甲粘连发生。结论:鼻腔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减轻了鼻出血患者鼻腔填塞带来的痛苦,避免止血的盲目性,提高止血效果缩短疗程,止血后不易在出。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鼻出血患者行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结果:100例微波一次性治愈90例,术后少量渗血加填塞明胶海棉12例,改用凡士林纱条填塞2例,治愈率90%本组无一例鼻中隔穿孔、鼻甲粘连发生。结论:鼻腔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减轻了鼻出血患者鼻腔填塞带来的痛苦,避免止血的盲目性,提高止血效果缩短疗程,止血后不易在出。 为减轻鼻出血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由鼻腔填塞带来的痛苦避免止血的盲目性,提高止血效果鼻内窥镜下微波对100例鼻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00例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8-78岁鼻中隔前端45例,鼻中隔中后部24例鼻腔后外侧壁10例鼻中隔小血管瘤4例下鼻甲前端5例,鼻底后部8例鼻咽静脉丛2例鼻腔多处出血灶2例。 1.2治疗方法:采用0.1%肾上腺素加2%地卡因或利多卡因棉片置于出血部位做表面麻醉或局部注射麻醉,在鼻内窥镜下找到静止或活动性的出血点,选用球形或针形微波电极轻轻接触出血点,功率30ma-50ma作用时间2-4秒直到出血处热凝止住即可。 如不易看清出血点时,可用湿绵片压住出血区,逐步推开棉片即可看清瞬间从内到外凝固血浆蛋白产生强大封阻作用而迅速安全地止血,被喻为鼻出血治疗中的首选方法。 2结果 微波一次性治愈90例,术后少量渗血加填塞明胶海棉12例,改用凡士林纱条填塞8例,治愈率90%本组无一例鼻中隔穿孔、鼻甲粘连发生。 3讨论 微波止血不同于电凝、激光、冷冻对组织的损伤有一个热或冷的传导过程,导致组织近治疗器段损伤重,远者则轻。而微波治疗只要在辐射场中,同一组织的损伤几乎是一致的。微波热凝止血效果可靠。许多需要做前后鼻孔填塞的病人可避免鼻腔填塞的痛苦并且缩短疗程。微波止血效果十分显著,,且止后不易再出血。热凝程度与辐射器长度有关,辐射后组织完全修复需时两周。微波热凝止血较激光和电凝有效、安全、简便、复发率低。因为激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物质。鼻中隔区止血时要防止过量引起鼻中隔穿孔。 鼻出血为人体最常见的出血,是整体疾病中的一种局部表现,微波治疗鼻出血应在临床中首选。确定出血部位:鼻出血除外伤外,多发生于单侧鼻腔。

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3031112.html, 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作者:左为明朱欠元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31期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鼻出血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中48例1次烧灼治愈,14例2~3次后治愈。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射频止血,能明确各鼻道及鼻顶等及效果隐蔽部位的出血,有效止血。 减少患者因鼻腔填塞紧、时间长引起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 【关键词】鼻出血;射频;鼻内窥镜 Endoscopicradiofrequemyintreatingepistaxis ZUOWei-ming,ZHUQian-yuan. Earr-nose thnoat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h Jiangxi 343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adiofrequency on epistaxis. Methods 61 cases by radiofrequemy treating epistaxis Under nasal endoscop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62 cases,48 had hemostasis once successfully,14 bled again and were cured by twice-third treatment.Conclusion Radiofrequemy for he mostasis under nasal endoscope can confirm the masked bleeding points in meatus or roof of nose. The local and general complications induced by long tensive packing are released. 【Key words】 Epistaxis;Radiofrequemy; Endoscope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鼻腔填塞止血。填塞不仅对鼻腔黏膜损伤重,而且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大,患者不易耐受。自2001年12月至2003年4月在鼻内 窥镜下用射频治疗鼻出血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2例患者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9~83岁,平均48.8岁。鼻出血部位包括鼻中隔克氏区29例,鼻中隔中后段14例,中鼻道2例,中鼻甲后端7例,下鼻道9例,鼻咽顶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0例,血液病3例。

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微波治疗

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微波治疗 发表时间:2017-11-29T14:13:25.4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作者:朱华兵 [导读] 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难治性鼻出血患者98例,以随机均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分别使用传统的填塞法治疗和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并发症发生率为8.2%、复发率为4.1%,对照组分别为81.6%、28.6%、36.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高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微波;难治性鼻出血 难治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以出血急、出血量大和反复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甚至及导致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贫血、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常规治疗鼻出血以填塞止血、压迫止血为主要方式,该方式对于出血量少的轻型鼻出血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出血量较大且反复发作的难治性鼻出血则效果较差[1]。随着鼻内镜的广泛使用和临床医学的发展,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逐渐在难治性鼻出血中开始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次的研究中将使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择难治性鼻出血患者98例,按照随机、均等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中有男性29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0.5±49)岁,病程1d-10d,平均病程(5.0±2.0)d,单侧出血43例,双侧出血6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患者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1.0±5.5)岁,病程1d-9d,平均病程(5.2±2.2)d,其中单侧出血42例,双侧出血7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确诊为难治性鼻出血;纳入研究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 排除标准:伴有脑、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的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及无法顺利完成本研究患者。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实施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选取患者半卧位,以1%丁卡因+0.1%肾上腺素对鼻腔进行表面麻醉,在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凝血块,并找出出血点,应用微波治疗仪在鼻内镜直示下对出血点行热凝治疗,探头功率为12-25W,待出血点周围组织变白后停止热凝,予以抗感染治疗,术后无需鼻腔填塞。 对照组行鼻腔填塞术,鼻内镜下清理凝血块,找出出血点,之后使用凡士纱布对出血部位前后鼻孔进行填塞,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填塞3-5d将纱布取出,若仍有出血情况,则再次予以填塞,直至止血。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另外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6个月回访,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 1.5评价指标 治愈:黏膜下出血点消失,鼻腔内无血性分泌物,且鼻腔局部黏膜光滑,治疗后半年内未发生再次出血;好转:鼻腔黏膜内有少量血管扩张,出血次数及出血量明显减少,鼻腔内有血性分泌物减少;无效:鼻出血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2],临床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6统计学方法 以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前提。 2.结果 2.1治疗效果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4.1%,,复发率分别为4.1%、36.7%,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复发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2-22T09:55:14.8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鲁杰龚梁陈建强胡银亚 [导读] 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值得广泛开展。 鲁杰龚梁(通讯作者) 陈建强胡银亚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3153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标准化的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法、手术和传统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650例,随机分为A组(标准化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组)、B组(等离子手术组)和C组(药物治疗组),A组患者注射特异性变应原疫苗,B组患者施行下鼻甲+鼻丘低温等离子消融术,C组患者进行常规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随访2年以上。结果脱敏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手术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值得广泛开展。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036-02 随着工业化生活程度的提高,临床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 tis, AR)患者日益增多,据统计已占10~25%[1],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和流清涕等,可影响睡眠、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学童记忆力,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脱敏治疗。药物能有效控制鼻炎症状,起效快,但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治疗采用鼻腔筛前神经烧灼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可有效缓解鼻炎症状,但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复发率;脱敏治疗需要持续数年,起效慢,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目前脱敏治疗在我市开展的时间较短,仍缺乏对该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的大样本临床调查。为比较分析标准化的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法、手术和传统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探索给药的新方法与最佳疗程,便于临床选择安全、方便、效佳、价廉的治疗方法,本课题组于2005年始,对来本院诊治的6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建立患者档案,并进行至今为期2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作总结,并就相关研究作出有效探讨。 资料和方法 1.资料 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本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65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2009年武夷山会议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A组(标准化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组)、B组(等离子手术组)和C组(药物治疗组)。A组患者275例,其中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9例,患者均对尘螨过敏,男性125例,女性150例,年龄7-52岁,中位年龄22岁;免疫治疗的入选标准: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为尘螨阳性> (+++),血清尘螨特异性IgE>2级,符合中华医学会1997海口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B组患者198例,对尘螨过敏,男性95例,女性103例,年龄10-50岁,中位年龄24岁。C组患者177例,对尘螨过敏,男性93例,女性84例,年龄7-55岁,中位年龄24岁。所有患者均有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塞症状,鼻内镜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使用德国默克公司的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血清尘螨特异性IgE的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 CAP检测系统;尘螨变应原疫苗使用德国默克公司的阿罗格(NHD)。 2.方法 A组患者注射特异性变应原疫苗(分常规注射和改良注射),采用剂量累加方案,总疗程2-3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阶段初期:药液浓度从0级开始逐渐递增为1级、2级、3级浓度,每种浓度每次注射剂量由0.05ml开始,逐渐递增为0.1ml、0.2ml、0.4ml、0.6ml、 0.8ml,该阶段每周一次,总共注射24次。然后进入维持剂量阶段,以3级浓度0.8ml/次注射,注射频率依次延长为每2周1次、每4周1次、每6周1次、每8周1次,每个注射频率4-5次。每次注射前,询问并记录患者上次注射的耐受情况,只有上次注射能耐受,患者才能递增剂量。B组患者施行下鼻甲+鼻丘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同时可根据患者情况对增生肥大的下鼻甲做等离子消融以改善通气。C组患者进行常规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 采用单盲法收集每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资料及电话号码的登记便于开展回访工作,于首次治疗时、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作为近期效果评价依据,治疗后1年、2年的随访结果作为远期评价依据,并填写变应性鼻炎登记随访表。按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2004年兰州会议),采用症状与体征分级计分,即先参照中华耳鼻喉科学会于1997年修订的标准,在治疗前及免疫脱敏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症状评估,轻度症状者症状评分≤4,中度症状者症状评分>4且≤8,重度症状患者评分≥9;再据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计分的总和计算出改善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结果≥51%为显效,21%-50%为有效,≤20%为无效。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有效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开始后28~120(56±15.8)天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且均完成了2年的免疫治疗。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结束时显效108例(39.3%),有效132例(48%),无效35例(12.7%),有效率为87.3%。治疗中33例患者出现非全身性不良反应(其中风团16例,局部反应14例,大局部反应2例),全身不良反应发生5例8次,其中较严重的2例中,1例为一女性患者注射2分钟左右即出现全身瘙痒、咽部不适、眼睑浮肿,发觉后迅速给予甲强龙40mg静滴,半小时后症状缓解;另1例为一8岁男童,注射后5分钟出现口唇红肿水疱,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后好转;其他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局部荨麻疹,给予扑尔敏、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后好转。该5例患者均没有停止免疫治疗。B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显效60例(30.3%),有效102例(51.5%),无效36例(18.2%),有效率为81.2%,较之于A组疗效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也得以缓解、改善,且治疗后起效较快,其中显效60例(33.9%),有效86例(48.6%),无效31例(17.5%),有效率为82.5%,其疗效评价较之于A、B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时A组患者无失访,其中显效106例(38.5%),有效128例(46.5%),无效41例(15%),总有效率85.0%,复发率2.5%;B组失访3例,其中显效53例(27.2%),有效95例(48.7%),无效47例(24.1%),总有效率75.9%,复发率9.5%;C组失访6例,其中显效42例(24.6%),有效70例(40.9%),无效59例(34.5%),总有效率65.5%,复发率30.1%。可见,治疗后6个月A、B两组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复发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1年,A组275例患者有5例失访,其中显效99例(36.7%),有效125例(46.3%),无效46例(17%),总有效率83.0%,复

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2月30日第28卷第24期J Mod Med Health,December30,2012,Vol.28,No.24 变应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亦称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也是呼吸道变态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时与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该病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自2011年来本科开展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技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8岁。主要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鼻痒、头闷胀等。排除标准:严重的鼻中隔偏曲,鼻腔内新生物患者。全部患者均曾应用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治疗,。 1.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1%盐酸丁卡因棉片进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辅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根据下鼻甲黏膜肿胀情况选取数个治疗点,一般选择在筛前神经鼻中隔支(位于鼻中隔前上方近鼻背处)用微波凝固切断。然后沿下鼻甲前端及后下缘从后向前分次行隧道式低温减容术。治疗时将输出功率定在20~30W,每次持续时间2s。双侧鼻腔均一次完成。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不用填塞鼻腔并给予地塞米松5mg、阿米卡星2mL高频振动雾化,每天2次,以减轻鼻黏膜反应性肿胀,口服或静脉滴注抗菌药3~5d。患者术后1~2h均稍感疼痛伴有鼻塞加重,2~3d给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鼻塞缓解,喷嚏、流清涕减少,鼻腔内无出血。1周后鼻塞、喷嚏、流清涕等症状明显改善。 1.3疗效判定1.3.1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见表1。 1.3.2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改善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评定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0%为显效,20%~50%为有效,<20%为无效。 2结果 术后1个月治疗效果作为近期疗效,术后1年治疗效果作为长期疗效。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术后1年有3例患者复发,总有效率为96.25%(77/80)。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按文献标准[3]评定原期疗效,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明显减轻,鼻黏膜转为淡红,鼻甲水肿减退或消失,通气好转或正常,术后检查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黏膜萎缩及嗅觉障碍等并发症。 3讨论 可控消融等离子技术是一项专利技术,该技术利用双极低频射频所产生的能量,将射频电极与组织之间的电解液转换成等离 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黄允琳(重庆市长安医院五官科,重庆400023) 【摘要】目的探讨等离子技术运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对80例患者在局麻下用等离子行下鼻甲消 融、筛前神经鼻中隔支切断术。结果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术后1年有3例患者复发,总有效 率为96.25%(77/80)。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按有关标准评定原期疗效,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明显减轻,鼻黏 膜转为淡红,鼻甲水肿减退或消失,通气好转或正常,术后检查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黏膜萎缩及嗅觉障碍等并发症。 结论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性;导管消融术;低温,人工;治疗结果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4-3727-02中图法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A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low temperature plasma surgery for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 Huang Yunlin(Department of ENT, Chongqing Changan Hospital,Chongqing40002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lasma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Methods80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ere performed inferior turbinate ablation,nasal septum branch ablation of anterior ethmoidal nerve under local anesthesia.Results Most clinical symptoms and body signs of all case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in postoperative1 month.3cases relapsed in postoperative1year.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96.25%(77/80).Postoperative follow up lasted for1 year.The original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literature criteria.The symptoms of rhinocnesmus,nasal ostruction,nasal discharge and sneezing were remarkably relieved.The nasal mucous membrane turned to light red.Turbinal edema was subsided or disap- peared.Nasal ventilation was improved or normal.No complications of nasal cavity adhesion,nasal septum perforation,mucosal a- trophy and dysosmia occurred in postoperative examination.Conclusion Low temperature plasma surgery has better effect in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 and is worth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Rhinitis,allergic,perennial;Catheter ablation;Hypothermia,induced;Treatment outcome 表1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 症状 喷嚏(1次连续个数)流涕(每天擤鼻次数)鼻塞 鼻痒≥15 ≥10 几乎全天用口呼吸 难忍 3分 10~14 5~9 介于之间 蚁行感,但可忍受 2分 3~9 ≤4 偶有 偶有 1分 ·3727·

鼻内窥镜下治疗咽囊炎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治疗咽囊炎临床观察 咽囊炎又称鼻咽囊肿,咽囊开口阻塞时,囊内杯状细胞的分泌物不能排出而形成囊肿,继发 感染时会发展为脓肿,脓肿形成后可破裂形成化脓性瘘管。咽囊炎的治疗原则是彻底切除或 破坏咽囊内壁粘膜,以防复发[1]。 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10年7月在鼻内窥镜下对18例慢性咽囊炎患者行电动吸引切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8例患者全部来自我科门诊,男10例,女8例;年龄16-60岁;病程5个月-7年。临床表现:18例患者都有鼻腔后部流脓,呼吸时有腥臭味主诉。15例有鼻咽部异物感,6例有枕部持续性或间隙性钝痛,8例有耳鸣或胀闷不适,13例伴有慢性咽喉炎,8例伴有 慢性鼻炎,2例伴有慢性扁桃体炎,4例患有鼻中隔偏曲,伴鼻中隔糜烂、慢性鼻窦炎、舌 根囊肿各1例。鼻内窥镜下鼻咽部检查见鼻咽顶部中央圆形光滑隆起肿胀,直径约4-20mm, 呈灰白色半透明状,粘膜充血,部分患者可见囊口,挤压囊口的上方会有脓液流出,少数患者 可见有干痂附着。全部患者行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内镜下活检证实为慢性咽囊炎,即“鼻咽 囊肿”。 1.2仪器设备使用浙江桐庐三和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鼻内窥镜和上海晶杰医用仪器厂生产的 吸切器以及筛窦开放钳等。 1.3术前准备(1)术前均经内窥镜检查,已明确诊断为慢性咽囊炎。(2)对鼻腔鼻窦炎症 明显者,给予罗红霉素0.5g每日2次或者头孢拉定0.5g每日3次以及泼尼松10mg1日3次 口服,连服3-5天。(3)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4)术前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予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 1.4治疗方法用1%盐酸丁卡因行口咽部、鼻腔、鼻咽部喷雾表面麻醉2次,再用1%丁卡因 加0.1%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鼻咽部粘膜表面麻醉,约10分钟取出,然后用2%利多卡因局部 多点注射浸润麻醉。从前鼻孔经鼻腔较宽大一侧进入0度鼻内窥镜,直达鼻咽部,充分暴露 鼻咽囊肿组织,先用筛窦开放钳经鼻腔咬破囊壁,钳破囊壁组织后可见黄白色囊液流出或有 干酪样物质。然后用晶杰公司生产的鼻腔自动切割吸引器,用直径2mm切吸钻头导入鼻腔 后端,在鼻内窥镜明视下直达囊壁,在瘘口处钻头对准囊壁,由中心向四周环形切割,清除 囊壁,使术腔尽量光滑,将切除的囊壁组织吸入到吸引器内,术区用肾上腺素棉条压迫止血,彻底止血,检查无囊壁残留后退出鼻内镜。 手术后输液或者口服抗生素治疗3-5天,用薄荷油及自制氯霉素地塞米松滴鼻夜滴鼻7-10天,术后1周、1月及3月分别复查,询问患者临床症状;检查鼻咽部情况;观察鼻咽部有无囊 肿复发;有无痂皮、分泌物等。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8分钟,平均5分钟,手术过程中出血约2-5ml,没有大出 血病例。术后1周复查,16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检查见鼻咽部病灶消失,轻度充血, 少数病例有血痂附着,创面愈合情况良好。术后3-4周复查,所有手术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鼻内镜检查见鼻咽部无异常病灶,伤口愈合,粘膜光整,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及其他附 近组织均无损伤;术后3月、6月随访复查无复发病例,没有出现有并发症的病例。 3 讨论 咽囊的位置隐蔽,过去诊疗有一定困难,容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广 泛应用,此类不易暴露的病灶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且疗效确切。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1T11:56:29.1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5期作者:马艳华[导读]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 (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耳鼻喉科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8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50例本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5)、对照组(n=25),给予实验组患者冲击免疫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冲击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165-02 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病变应原后导致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由遗传、变应原暴露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鼻痒等,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其向哮喘发展。本次旨在研究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实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7~55岁,平均年龄(31.5±20.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8~57岁,平均年龄(32.5±22.5)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查,病情确诊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冲击免疫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常规免疫治疗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20SQ-U,每次1针,每周1次,连续治疗14周,剂量维持阶段为15周,将剂量维持在100000SQ-U分别与第16、17周各注射1次,随后6周注射1次,每次1针。(2)冲击免疫治疗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10SQ-U,在住院前3天,每天注射3次,每次1针,在第4天、第5天每天注射2次,每次1针,第6天维持剂量100000SQ-U,第7天采集血液样品后安排出院,第5周、第11周,第17周,每周1针。(3)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瘙痒症状可以给予冰敷治疗,若出现皮肤过敏性坏死可以停止免疫治疗[1]。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粘膜上皮表现正常,无粘连,鼻腔未发生出血。有效:患者粘膜上皮偶尔出现粘连,鼻腔少量出血。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2]。治疗效果=显效率+有效率。疼痛评分为0~10分,得分越低,疼痛越小。治疗依从性采用RE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内容包括坚持服药、生活规律、戒烟戒酒等内容,总分100分,总评分≥92分为完全依从;总评分70~91分为部分依从;总评分小于70分为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3]。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护理效果88.0%(22/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护理效果60.0%(15/2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5.094。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完全依从13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4例,治疗依从性84.0%(21/25);对照组完全依从8例、部分依从6例、不依从11例,治疗依从性56.0%(14/25),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667。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2/25);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2.0%(8/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547。 3.讨论

鼻内窥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鼻内窥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鼻出血或称难治性鼻出血,特点是鼻深部出血,并且反复发作不易控制,是耳鼻咽喉科的难题之一。这种鼻出血来势凶猛,有时甚至会危及人体生命。目的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实施鼻内镜填塞止血的治疗方法,探讨此项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鼻内镜治疗鼻孔填塞止血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16例均获成功,出血停止,3天后逐漸将油纱条撤出,未再出血,随访3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患者16例均符合评价标准中治愈的标准:①手术后出血情况停止;②随访3个月以上,无出血并发症。故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手术方法。 标签:鼻内窥镜鼻出血治疗;鼻内窥镜;鼻出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40~69岁,平均50.5岁。均为合并高血压患者,病史10~20年,血压110~130/180~220 mmHg。均行前后鼻孔堵塞2~3次,仍间歇性出血(1~14 d,平均5.5天),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不理想。合并糖尿病患者2例,冠心病1例,鼻外伤史1例,肝功能、血常规、PT、APTT及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1]。 1.2 手术方法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头部略抬高。用1%地卡因加盐酸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麻醉鼻腔粘膜2次,并肌注0.1%阿托品0.1 mL,安定10 mg,立止血1000 u。以吸引器开路,在0°或30°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依次检查黎氏区、嗅裂、中鼻甲后端、鼻中隔后端、下鼻甲后端、woodruff静脉从、鼻咽顶部等易出血区,找到出血点后,用微波探头在出血血管周围环形烧灼,然后再烧灼血管断端,封闭血管。如未能发现明确出血点,可根据血液来源方向在局部用油纱条行微堵塞,同样可以达到止血目的。 1.3 评价标准 治愈:手术后出血情况停止;随访3个月以上,无出血并发症。 有效: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出血次数明显降低。 无效:出血量没有改善,或者出血量明显增多,创面变大。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6-09-26T14:33:56.3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作者:李建国王秀军 [导读] 临床上在使用鼻内窥镜进行慢性鼻窦炎治疗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根治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威海市立医院西院区耳鼻喉科山东威海 264200;2.威海市立医院西院区口腔科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共10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入院之后对照组采用根治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组借助鼻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50位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后,总有效率为58.0%。对比两组,发现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之间治疗效果差异很大,P<0.05。结论:临床上在使用鼻内窥镜进行慢性鼻窦炎治疗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根治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慢性鼻窦炎;临床效果 慢性鼻窦炎为鼻窦的慢性化脓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慢性鼻窦炎会导致呼吸道感染,甚至会引起颅眼肺并发症,导致患者视力改变,严重者甚至死亡。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选取的100例研究对象是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借助鼻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这次的研究对象是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位慢性鼻窦炎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后本次研究选取对象都被确诊为慢性鼻窦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流脓涕、鼻塞、头痛等。本次研究将10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在治疗组5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0.2±13.4)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5.6±9.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这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传统的根治手术进行慢性鼻窦炎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进行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使用常规的药物,塞米松、抗生素、止血剂,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决无其他的药物治疗。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评价指标 治愈:慢性鼻窦炎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无鼻塞、无脓涕、无头疼,鼻腔粘膜恢复正常,鼻窦粘膜正常,鼻腔回复清澈;好转:治疗后,患者基本没有鼻塞、脓涕和头疼,鼻腔粘膜稍微出现充血,稍微肿胀,鼻窦粘膜稍厚,鼻腔基本清澈,但不会影响嗅觉;无效: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变化,患者的嗅觉不灵敏,影响正常生活。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16.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x2/T检验,P <0.05,具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综合比较 治疗组50人在经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下表1.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主要是由于鼻窦粘膜水肿、增厚,鼻息肉样变,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导致腺体增生,造成腺体管道堵塞,形成囊肿。在显微镜和肉眼的观察下,慢性鼻窦炎根据引发的病症不一,慢性鼻窦炎的病理变化也各不相同。病理变化主要是水肿、息肉、浸润、纤维、囊肿,其中水肿和息肉比较常见。慢性鼻窦炎主要是因为鼻腔粘膜变态和慢性炎症导致[1]。出现该病症的患者鼻塞、头疼、睡眠质量差、注意力无法集中等,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 治疗组患者通过鼻内窥镜,直接观察鼻窦周围的息肉,将鼻息肉进行手术清除,扩大鼻窦开口,并将鼻腔以及鼻窦内部里边的软组织进行彻底的清理,并对患者进行止血,服用抗生素以及使用塞米松,避免伤口的感染。使用鼻内窥镜,手术的视野好,对患者的鼻内组织损伤小,手术彻底,术后的反应也较小。传统的根治手术治疗方法是通过利用负压吸引,上颌窦穿刺,并进行与治疗组同样的药物治疗。传统的根治手术,虽然进行直视操作,但是,试验范围有限,在处理鼻腔和鼻窦肉内部组织清理的过程中不彻底,对上颌窦开口的把握不够准确,这将不仅会对中鼻甲和鼻腔粘膜造成重大损伤,还会引发术后并发症[3]。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组的50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痊愈或明显好转,治愈率达到88%,对照组的50人中,完全治愈与明显好转的患者一共29人,治愈率为58%。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组的效果远远好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将导致引发鼻窦炎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鼻窦炎患者也不断增多,而且,患者年龄逐渐出现年轻化。因此,除了要保护环境,减少慢性鼻窦炎的刺激源,还要不断地提高手术水平,使用先进的手术器材,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不必要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体会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体会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内镜下对206例鼻出血患者应用微波治疗。结果:一次治愈149例,两次治愈51例,无效6例。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视野清晰,安全简便准确,止血迅速,效果好,并发症少。 标签:鼻内镜;微波;鼻出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4(b)-012-02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之一,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迅速查出鼻出血的部位和快速有效的终止鼻出血。前鼻镜下很难找到鼻后部及隐蔽的出血部位,安徽省阜阳市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医院五官科2002年3月~2007年9月在鼻内镜下对206例鼻出血者寻找出血点并微填塞,应用微波凝固止血或凡士林纱条填塞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06例,其中男98例,女108例,年龄9~70岁,部位:鼻中隔黎氏区30例。鼻中隔中部23例、顶上部22例、后上部13例,下鼻道33例,中鼻道23例,中鼻甲后端17例,下鼻甲后端15例。中鼻甲前端3例,下鼻甲前端4例,嗅裂8例,鼻咽部7例,出血性息肉5例,出血灶不明3例,资料显示:鼻出血多位于鼻黏膜覆盖薄的区域,出血部位主要在鼻中隔前中部,其次为顶部,最后为后部。鼻腔外侧壁出血主要位于中下鼻道内,其次为中下鼻甲后端。 1.2使用设备 00鼻内窥镜,XD300氙灯内窥镜冷光源(南京亚南特种照明电器厂),监视器(日本SONY公司),CYP-1型微波治疗仪(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1.3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在0°或30°鼻内镜下用吸引器清除鼻腔分泌物及血痂,予1%地卡因加0.1%的肾上腺素棉片鼻腔黏膜表面麻醉。自前向后,由上自下依次寻找出血点,重点检查鼻中隔、中下鼻道、嗅裂、鼻甲前后端、鼻咽部,若为活动性可疑出血点,用无创吸引器检查,对黏膜糜烂面及血管充蕴扩张的部分,应用湿棉片轻拭,仔细检查黏膜情况,寻找到出血点,1%利多卡因强化麻醉,予微波输出功率40-60W,时间1-3s,在病灶周围点状照射至黏膜变白后,再照射病

综述变应性鼻炎经淋巴结注射免疫治疗

综述变应性鼻炎经淋巴结注射免疫治疗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全球范围内AR患者约超过 6亿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可能根治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该疗法疗程长且及存在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低,仅有4%的AR患者选择该疗法,目前寻找患者依从性好且同时能提高疗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是AR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学者研究发现,经淋巴结注射免疫疗法(ILI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新方法,对AR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ILI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免疫疗法;淋巴结;综述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炎性疾病[1]。全球范围内AR影响约超6亿的人口,且其发病率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AR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工作和学习,同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AR的治疗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AR免疫治疗的利与弊 变态反应是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所致的机体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等的病理性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免疫系统紊乱疾病的主要目标。1911年Noon和Freeman首次采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治疗AR,并证实了该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SIT 也称脱敏疗法,是通过用特异性致敏的变应原持续刺激机体并逐渐增量,最终使机体对变应性刺激达到适应和耐受,减轻或消除变应原引起的临床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变应原(如花粉、动物皮屑、尘螨等)引起的儿童和(或)成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SIT能长期改善AR的临床症状,阻止患者对新变应原发生变态反应的可能,并降低其向变应性哮喘发展的风险[3]。目前AR的治疗方式包括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4],其中SCIT是一种经典的治疗方式,疗程3~5年,注射次数可达30~80余次。虽然SIT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由于SIT的疗程长并且治疗过程中存在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SLIT和SCIT治疗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