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大类。

二、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如果再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因此写作手法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三、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即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另外不有一些概念我们也应该注意辨析,如:

一、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

二、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三、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五、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许多记者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析1: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拟人是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盐城一中卞建容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他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他 ——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相关概念问题 锤炼字句为修辞,突出主旨为表现,表达的细化为写作;手法突出为艺术(特色),注重特色为风格,倡导风格为原则。 在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和诗文鉴赏类考题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考试类型之一是要求考生辩认诗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并结合作品对这些手法进行具体说明。仅以2009的18套(全国卷2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主命题16套)高考语文试题为例,直接要求考生指明诗文中采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考题有13道,涉及要求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角度作答的考题还有近20道。可见,此类考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必考点,又是多年来一直沿用的题型,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不重视。还应特别指出的是,这两个术语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常用词,师生不可谓不熟悉,但令人费解的是,面对这类几乎每年必考的题型,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茫然。具体表现在:考生回答此类问题时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而很多一线教师面对学生和疑问也难以清晰地区分二者。每年的高考语文答卷分析数据显示,阅读和借鉴类试题的平均得分只能占到该类试题分值的50%左右,而考生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辩认不清是影响得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为何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还会存在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这两个常见术语的认识盲区呢?翻阅一个200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涉及这两类手法的考题及命题人给出的标准答案,不难找到让语文教师无所适从的症结所在。 仔细分析右表,就会发现如下问题:一是术语混乱、概念不清。对同一种语言现象,如“对比”,有“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等多种说法,让人莫衷一是、一头雾水。二是鱼龙混杂、张冠李戴。同一术语中,包含了两类性质不同的“手法”。如2009年全国卷(全国Ⅰ)中“对比、排比、比拟”是修辞手法,而“想象”为表现手法,明显地把两类不同的手法混同起来。安徽卷中的是“表现手法”,而给定的答案中既有写作手法“铺垫”(细节描写),又有修辞手法“比喻”,给人的感觉是表现手法为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上位概念,属于明显的张冠李戴。湖南卷中问的是“艺术手法”,答案中却包含了修辞手法(对举、比拟、夸张)和写作手法(铺陈),又把艺术手法看作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上位概念。简直是各说各的理,让人无可适从。三是问题太笼统,问题指向不明确。如2009年全国卷Ⅰ第17小题的第一问是这样的:“在文章最后,作者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这个问题的导向就很不明确,因为“方法”、“手法”本身就是个笼统的概念,缺乏所指的具体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等都叫“方法”或“手法”,学生很难清楚回答哪种“方法”。如果他们仅就某一种手法作答必然导致失分,因为标准答案中既有修辞手法“对比、排比、比拟”,又有表现手法“想象”,这种把两种手法“混成一锅粥”的答案,反映了命题人在科学概念把握上的模糊性,考生不出问题才怪。再者,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特色”之类的问题也失之笼统。 为了实现语文教学与考试的科学性,使教者有规律可教、有规范可示,学生有规律可学、有规范可循,很有必要对诸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相关概念进行一番理论探讨。 一、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区别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并非同一语言现象的不同说法,二者各有所指,它们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作为科学术语更有严格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语文阅读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语文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附例) 在语文阅读赏析中,“文章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意义?”类似的话题常常把同学们搞的焦头烂额。 今天我把相关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三者的定义及作用不同 1.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63 大类,78 小类。中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共有12 种,稍后一一介绍 2. 表现手法指的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3.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用典双关 常用修辞手法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可细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和博喻。 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精练、形象,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却又像画在荷叶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天才梦》 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孙犁《荷花淀》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卫风?硕人》 注意事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孙犁《荷花淀》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 用等着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它的作用是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揭示本质,予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意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那么长的愁,这辈子愁不完了)——李白《秋 浦歌十七首》 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民谣《一壶水》 大虫见掀他不动,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施耐 庵《水浒传》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2008-11-04 21:39:06) 转载▼ 分类:新高考新问题 标签: 高考专题复习 教育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 基础试题 2009-07-05 0921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 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的详解 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 不能忽视。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 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拟人: 1、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4、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的构成(此构成为大众有特殊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值得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运用比喻的好处: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通常比喻分为3种: 明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例:太阳像个大火球。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两者的相似点:热。 暗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不明显看出来。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 借喻:只有喻体。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三、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拟人是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如: (5)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6)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杨朔:《荔枝蜜》 实例证明,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说话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如果运用得恰当,无疑是会增强表现效果的。但是,也应注意几点;(一)同样的一个事物,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可能有几种拟人。(二)拟人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本体的特征给以人格化的。 (3)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如:(7)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8)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杨沫:《青春之歌》以上的例子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大,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小,用的都是夸张法。 运用夸张得当,必须注意:(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必须和说话的目的相符合,不能让人费解。(二)运用夸张手法,必须和说话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三)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 (4)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9)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这样说话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够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不管思想内容与否,一味追求排比的形式的美,势必造成形式主义,不但不能增强表现力,反而会削弱表现力。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5)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法能够使得要强调的主要意思表达得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10)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运用设问修辞法应该注意:第一,设问法对强调意思的确有帮助,但不可用得过多。第二,设问法不应几句话就问一个“为什么”,而不能把一种要不得的“口头禅”当作设问句。 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11)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例句运用反问是用确凿的历史事实距离。 拟人:是把一些无生命的物体给它一个人格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句子的修辞方法是比喻,但是通常会误导为拟人。拟人的好处:使句子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柳树梳着她那又长又细的头发。(误导人的句子)春天像一位小姑娘,轻轻悄悄的来了。(此句是个比喻句。轻轻轻轻的来修饰小姑娘的。而且他也有比喻的构成:本体(春天)+比喻词(像)+喻体(小姑娘)。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的辨别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例2: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5、构成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夸张

最新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1 2 拟人是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3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4 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5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6 赶趟儿。 7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8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9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0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11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12 烦恼。 13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14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15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16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17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8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9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20 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1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2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23 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4 ▽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5 ▽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26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27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28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9 ▽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30 ▽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31 小可爱。 32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33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34 35 比喻常用比喻词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36 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比喻。它是用某一具37 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38 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39 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40 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41 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42 之志! 43 △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44 △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4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