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内肢:双肢型附肢的内侧分枝,由原枝顶端内侧发出,其节数由种类而定,软甲类甲壳动物附肢的内肢一般分为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等5节。

2、体长(虾):眼柄基部或触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

3、雄性交接器:十足类甲壳动物雄性个体第一或第二腹肢左右内肢联接完成的管状交接器。在交配时协助将精荚输送到雌体都纳精囊中,不同种类都雄性交接器构造不同,可作为分类都依据。

4、侧鳃:着生在十足类动物附肢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包被在头胸甲两侧所形成的空腔内,具呼吸功能,分类依据之一。

5、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起量。

6、雌性交接器:亦称纳精囊,十足类甲壳动物雌性个体位于第四及第五胸足基部之间都交

配器官。他有前叶、后叶、和侧叶组成。中央为一开口,通常呈囊带装。具有储存

精子的功能。其形态是分类都重要依据。

7、虾苗淡化:罗氏沼虾和河蟹的发育都要经过变态,且幼体必须在办海水中发育,而成体在淡水中成长,因此当90%的幼体变态后,即可进行淡化。即在虾池的进水口放入淡水,同时出水口打开,逐步更换海水为淡水的过程,淡化过程需6~8h。

8、生殖节:具外生殖器的腹节。上有产卵器和生殖孔

9、雄性腹肢:虾类雄体第二腹肢内侧的细棒形带刺突起。有辅助交尾都功能。

10、足鳃:着生在十足类甲壳动物胸肢底节上的鳃,具呼吸功能,分类依据。

11、生殖蜕壳:有些甲壳类动物在生殖季节到来时候,必须完成一次蜕壳,然后开始行生殖。

如河蟹,9~10月中旬,黄壳蟹蜕变成青壳蟹就是生殖蜕壳。

二、判断题

(×)1.再生的速度与个体及环境有关,未成熟者再生能力差。

(√ )2.自然海域中国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的饵料以多甲藻为主。

(×)3.虾蟹类的精子具鞭毛,入水后游动力较强。

(√ )4.三疣梭子蟹一般早期产卵的是大型个体,中后期的是中小个体。

(×)5.颚舟片指得是第二小颚内肢,其功能是划动水流,以利呼吸。

(×)6.南美白对虾、白对虾、日本对虾都属于开放式纳精囊。

(×)7.爬行虾类在胃壁的前侧方各有一块胃石,用于磨碎食物。

(×)8.对虾的输卵管自卵巢第三侧叶处向腹面延伸,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的雌孔。

(√ )9.青蟹是肉食性的蟹类,主要食物是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类。

(×)10.罗氏沼虾第九期幼体开始出现垂直旋转运动,即将变态为仔虾。

(×)11.虾类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受精囊),位于第2-3对步足之间。

(√ )12.蟹类的螯状步足主要功能为取食、挖掘洞穴、防御、进攻。爪状

(√ )13.虾蟹类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化学感受器、触觉器、眼等。

(×)14.触觉腺由外胚层发育而来,位于第二触觉基部。触觉腺的主要功

(√ )15.虾蟹类的内分泌系统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和非神经内分泌系统组

(√ )16.影响性腺成熟的因素很多: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温度的影响。

(√ )17.虾蟹类的摄食强度与生活阶段、生理状态、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18.常见三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梭子蟹是三疣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锯缘青蟹。(√ )19.当前世界虾蟹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虾病泛滥,虾、蟹养殖发展不平衡,科技研究工作缺乏等。

(×)20.海产龙虾的幼体包括两个阶段即:无节幼体和后期幼体

三、单项选择题

1、中国对虾在越冬场时()

A、活支能力弱

B、摄食强度大

C、索饵育肥C、雌雄交尾

2、中国对虾的产卵盛期是()

A、3月

B、5月

C、8月

D、10月

3、对虾的无节幼体()

A、有明显的趋光性

B、摄食单胞藻

C、第Ⅳ期身体分布

D、不蜕皮

4、对虾人工育苗中培育幼体时投饵一般()

A、从无节幼体期开始

B、从蚤状幼体开始

C、从糖虾期开始

D、从受精卵开始

5、仔虾出池的最低规格是()

A、1厘米

B、0.7厘米

C、0.8厘米

D、1.2厘米

6、亲虾越冬期当水温最低光照应控制在

A、50勒克斯

B、1000勒克斯

C、1000勒克斯

D、室内自然光强

7、对虾交尾时

A、雄虾性腺成熟

B、雌虾性腺成熟

C、雌雄虾性腺都已成熟

D、都没成熟

8、纳精囊是

A、雄虾产生精子的地方

B、卵子受精的地方

C、雌虾贮存精子的地方

D、雌虾的性腺

9、育苗生产中亲虾暂养的好处是

A、能得到质量好的

B、避免亲虾的机械损伤

C、控制性腺成熟的时间

D、提高亲虾的存活率

10、幼体棘毛萎缩病

A、由细菌感染所致

B、由室内光线太强所致

C、由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所致

D、由充气量过大所致

11、()是雌虾贮存精子的地方。B

A、贮精囊

B、纳精囊

C、生殖孔

D、精荚

12、无节幼体Ⅰ期与Ⅱ期的区别是。B

A、身体分节的不同

B、附肢刚毛数及尾棘数的不同

B、肢体附肢数的不同D、肢体内部构造不同

13、下列哪个是消毒药品。C

A、EDTA

B、土霉素

C、福尔马林

D、呋喃西林

14、雌虾的性腺。B

A、只能成熟一次

B、可以多次成熟

C、不能成熟

D、与产卵次数无关

15、供水系统中使用的输水管是。D

A、聚氯乙烯塑料管

B、镀锌管

C、普通钢管

D、聚乙烯塑料管

16、对虾的卵子受精时是在()C

A、产尾时

B、精卵成熟时

C、排卵时

D、卵巢成熟时

17、雌虾交尾的标志是()B

A、卵巢褐绿色

B、纳精囊乳白色

C、纳精囊乳白色

D、雌虾身体健壮

18、幼体开始摄食是在()D

A、无节幼体阶段

B、仔虾阶段B、糠虾幼体阶段D、氵蚤状幼体阶段

19、将要产卵亲虾的卵巢发育期应为()C

A、Ⅱ期

B、Ⅲ期

C、Ⅳ期

D、期Ⅴ

20、弧菌病是()C

A、因重金属离子超标而引起的

B、因水温过高或光线太强而引起的

C、由细菌引起的

D、由病毒引起的、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种类场穴居、易打洞,养殖生产上应该加强防逃(AD )。

A、河蟹

B、青虾

C、南美白对虾

D、克氏螯虾

2、虾类增殖包括(CD )。

A、港湾养殖

B、河口养殖

C、资源保护

D、放流

3、虾塘综合养殖中,确定混养的条件是(ABCD )。

A、所养对象与虾的无敌对关系

B、在饲料上有无竞争

C、在空间地盘山看有无竞争

D、混养对象能否当年达商品规格

4、虾蟹繁殖中对于精荚的移取,可采用下列的那些方法(ABCD )。

A、解剖法

B、指压法

C、吸取法

D、点击法

5、虾蟹类的洄游包括(ABC )。

A、生长洄游

B、越冬洄游

C、生殖洄游

D、避敌洄游

6、虾蟹类成体的运动方式(BCD )。

A、浮游

B、游泳

C、跳跃

D、爬行

7、虾蟹类的觅食主要以(AD )为主。

A、嗅觉

B、视觉

C、侧线

D、触觉

8、虾蟹类的食性包括下列(ABCD )。

A、杂食性

B、腐尸性

C、肉食性

D、植食性

9、下列那些因素,可能影响虾蟹类的生长(ABCD )。

A、盐度

B、温度

C、水质

D、养殖密度

10、下列那些环境因素,可能影响虾蟹类的繁殖活动(ABCD )。

A、盐度

B、温度

C、光线

D、海水组成

11、虾蟹类的变态发育,主要的幼体发育阶段包括(ABCD )。

A、无节幼体

B、蚤状幼体

C、糠虾幼体

D、后期幼体

12、虾蟹类在繁殖季节的产卵类型可分为(AB )。

A、一次交配、多次产卵

B、多次交配、多次产卵

C、一次交配、一次产完

D、多次交配、一次产卵

13、虾蟹类的肌肉分为(ABC )。

A、内脏肌肉

B、躯干肌肉

C、附肢肌肉

D、头部肌肉

14、虾蟹类雄性生殖系统包括(ACD )。

A、精巢

B、泄殖腔

C、输精管

D、精荚囊

15、虾蟹排泄器官为(CD )。

A、肾脏

B、鳃

C、小颚腺

D、触角腺

五、填空题

六、问答题:

1、如何进行对虾类的增殖放流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地进行人工放流苗种,增加补充量,恢复或增强资源量,通过投放人工育苗生产出来的虾苗进行增殖。应注意的问题有:(1)考虑环境

容量问题;(2)调查该海域的食物链状况,调查敌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调查饵料生物的数量及竞食生物的状况,大而确定是否适宜放流。(3)放流的生物苗种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尤其不能带有传染病病原体,以免疾病的传播扩散。

2、虾塘综合利用的原则与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与对虾无敌对关系,不会相互或单方向捕食;第二,在饲料上无竞争,以摄食浮游生物最为理想,其次是捕食对虾不能利用的一些较大的底栖动物,如日本大眼蟹、小型虾虎鱼类、长臂虾、白虾及大型贝类的动物如鲷类和青蟹;第三,在空间地盘上无竞争,以中上层鱼类或吊养贝类为最佳,埋栖贝类至少有溶解氧之竞争;第四,能够适应不同类型池塘条件,应根据温度、盐度和底质条件,选择适宜的种类;第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第六,生长快,当年可达商品规格。

3.、池塘水质、底质污染来源与调控原理与技术。

答:在虾、蟹养成过程中,由于虾、蟹代谢的排泄物、残饵及饵料溶出物以及生物尸体的影响,使池塘水质和底质条件恶化,增大了环境的压力。水质和底质是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的,水中悬浮有机物沉积于池底,在池底缺氧分解,其分解产物溶解于水中又影响水质,而水中的化学因子又影响底质中的化学变化,形成一个不断地循环。改善水质的方法有:换水,调控底质,增加溶氧,水质改良剂的应用,生物净化。

4、评价虾蟹类养成几种方式的优缺点。

答:港养:产量低,建港成本高。人工生态系养殖法:不用投饵,降低成本,减少病害的发生,密度小,产量低。池塘养殖:池塘面积小,便于人工调控,产量和效益比较高,但易发生病害,甚至造成绝收。半蓄水养虾:节省担水成本,池内水质好,网眼不能太密,池内常混入野杂鱼、虾,拦网的安全性差,人工投饵流失较多。集约化养殖:养殖面积较小,占地少,占用劳力少,水的理化因素便于人工控制,产量高。但投资大,要求有较高的技术,密度大,易发生病害。

5、虾蟹类的前两对触角功能如何。

答:⑴第一触角清洗眼球

⑵平衡囊司体位、姿态平衡

⑶触角鞭是嗅觉、触觉感受器官

⑷第二触角,鳞片侧向转动司游泳平衡

⑸第二触角,潜底时鳞片构成呼吸器官的组成部分。

⑹第二触角鞭检测振动的特化器官,司体前,背面,后侧方向的机械感觉。

6、简述河蟹胚胎发育过程。

答:⑴受精、卵裂、囊胚期

⑵原肠前期,原肠后期、新月期

⑶中轴器官形成期

⑷眼点期

⑸心跳期

⑹膜内原蚤状幼体期

7、育苗池泛池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如何?

答:⑴苗池内出现的絮状物,该物由于幼体的粪便、有机颗粒及细菌组成。

⑵有机物丰富,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⑶排水过多,充气量突增,也会将池底部污染物冲起,也会产生类似情况。

⑷减小充气或停气一段时间,杂物下沉后在充气。

⑸施药2mg/L氯霉素,可以预防或向池底撒沙。

8、简述虾类繁殖与环境的关系。

答:虾蟹类的繁殖活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非常密切,影响其繁殖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1)盐度,中国对虾卵子孵化需在20以上的盐度中进行;某些淡水种类在繁殖过程中必须在诲水中进行。(2)温度,温度对虾蟹类的繁殖的主要影响是在适温范围内,较高的温度可以促进繁殖过程。(3)光线,一般认为弱光对性腺成熟有利。(4)海水的组成,普通海水对于繁殖无不利影响,在低盐度地区及人工配制海水用于繁殖时,海水的组成以及离子比例就显得十分重要。(5)重金属,海水中重金属离子对于繁殖的影响主要是阻止幼体及胚胎发育。

9、简述虾蟹类生长的特点,蜕皮的生物学意义与过程。

答:在两次蜕皮之间动物基本维持体长不变,在线性尺度上基本没有增加,在体重上随物质积累而略有增长。在每次蜕皮后动物大量吸水、快速生长,完成身体的线性生长,然后以物质积累和组织生长替换出体内的水分,完成真正的生长,因此虾蟹类的生长呈阶梯状的不连续生长。

蜕皮的生物学意义:蜕皮除与生长、变态有关,还可通过蜕皮蜕掉甲壳上的附着物和寄生虫,可使残肢再生,对于生存有重要意义。

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10水产)

《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 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补偿点:在池塘中的某一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点。/一定的光强度下,植物中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吸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同。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的耗氧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OS=DOt-SOt 氧债:(OD)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OD=TOC-AOC 潜在性酸性土壤 日投饵率:每天的投饵量占养殖对象体重的百分比。 全长:额剑前端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开放式纳精囊: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此种交接器者仅见于南半球产的对虾种类,如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等。对虾以外的虾类多属于此类交接器类型。 封闭式纳精囊:具一袋状或囊状的纳精囊,交配时精荚的豆状体即贮于其中。大多数的对虾属种类具封闭式的纳精囊。 触角腺:系甲壳纲软甲亚纲中之端足目、糠虾目、燐虾目、十足目的排泄器官,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常呈青绿色,又称绿腺。相当于其他软甲亚纲和切甲亚纲开口于第一小颚附近的小颚腺。在系统上也与环节动物的体节器相同。始于薄壁之体腔囊,经具括约肌的漏斗和复杂曲折的输尿管、排泄管,开口于上述部位,输尿管有时互相交叉,在管壁的连接处产生连络口,形成网状的迷路。 生物学最小型: 水生动物首次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体长。 自切现象: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使被困的附肢脱落,以使个体摆脱天敌,迅速逃逸。在附肢有机械损伤时虾蟹类亦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 溶解氧的垂直变化: 溶解氧的水平变化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 开放式循环系统 pH值的季节变化 蜕壳周期:指由前一次蜕皮到后一次蜕皮所经历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蜕皮前期:在蜕皮前期,最显著的变化是旧壳的钙质被吸收,导致体内血钙水平上升。旧壳开始脱离,新壳开始泌出。真皮层分泌一种能溶解甲壳质的酶,溶解部分甲壳质,使旧壳变得薄而脆弱,利于蜕壳。 蜕皮期:蜕皮期通常只有数秒至数分钟,可分为二个生理阶段:①对虾停止一切

虾蟹增养殖课程总复习

《虾蟹类增养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头胸甲:虾头胸部的背面及两侧包被的一片甲壳称谓头胸甲。 2、额角(额剑):头胸甲的前端中央突出形成,它是防御、攻击的武器。 3、口器:由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组成的咀嚼器官为口器,与摄食有关,蟹为口框。 4、尾扇:由尾肢和尾节组成,既可以在在游泳时司身体之升降,也有强大的拨水弹跳能力,在遇敌时能急剧后退,避免受到袭击和伤害。 5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6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7 、全长:将虾体拉直后,第一触角基部到尾肢的长度即为全长。 8、体长:将虾体拉直后,眼柄基部到尾尖的长度即为体长。 9、雄性交接器:由第一对游泳足的内肢连合组成的雄性生殖器官称为雄性交接器。 10、精荚囊:腺细胞分泌形成大囊,把所有的精小囊包围,形成豆状体,外侧包有瓣状 体, 进入精荚囊。精荚囊上皮具有分泌功能。 11、X—器:也称眼柄腺,由视端髓内一簇神经分泌细胞构成,细胞轴突一直延伸到血窦腺。主要分泌物是性腺抑制激素和蜕皮抑制激素。 12、窦腺:并排腺体,由大量神经轴突终端聚集形成,以薄膜和血管相隔,为X—器官神经分泌物的贮藏和分泌部位,位于内外髓之间。 13、肝胰脏:也称中肠腺,由中肠前端膨大延伸形成,多级分枝的管状结构,覆盖在胃周围,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吸收储存营养物质。 14、血窦:是虾蟹类的静脉系统,由组织来的血液在身体各部的血窦汇合然后输回心脏。 15、自切: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使被困的附肢脱落,以使个体摆脱天敌,迅速逃逸。在附肢有机械损伤时虾蟹类亦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 16、再生:新生的附肢由上皮形成,折叠在表皮下,当再次蜕皮时,新生的附肢就伸展开来 17、生殖蜕皮:交配期雌性个体在交配前期先进行蜕皮,以便于在新壳硬化前交配或者蜕皮后性腺迅速发育。 18、发育蜕皮:也称变态蜕皮,幼体阶段随着蜕皮动物形态结构不断变化,有简单到复 杂, 逐渐完善。 19、生长蜕皮:形态发育完善的个体,蜕皮时已无形态上的改变,只是为了满足生长需 要。 20、SPF苗:具有不携带某种或几种特定病原(一般指某种或几种特定病毒)的苗种。 21、SPR苗:具有抗特定病原(一般指某种或几种特定病毒)的能力/对特定病原不敏感 的苗种。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1、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渤海、黄海. 2、绝大多数对虾的寿命只有一年. 3、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的产卵期是 4~6. 4、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体大. 5、额角的有无可以作为蚤状幼体Ⅰ期和Ⅱ期的鉴别特征. 6、虾苗的计数方法有重量法和容量法. 7、人工育苗中的增温方式主要有锅炉增温和电加热增温. 8、亲虾暂养一般以 0.5℃的梯度升高. 9、中国对虾受精卵孵化时,水温低于 10 或高于 27 时不能发育,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盐度应控制在 15~35,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孵化率都会降低. 10、蚤状幼体主要以单细胞藻为食,如硅藻等.糖虾幼体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如轮虫. 11、换水一般是从蚤状幼体阶段开始的,每日换水量为 1/3 左右,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1℃. 12、虾病的种类很多,总归起来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 1、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2、对虾的一生有两次洄游,即产卵(或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 3、在自然海区,中国对虾雌虾略呈青灰色. 4、人工育苗中,亲虾一般都暂养在略光的环境条件下. 5、雌虾的外生殖器官称为纳精囊. 6、对虾的无节幼体阶段分为六期,具有三对附肢. 7、糖虾幼体在水中呈倒立态. 8、对虾产卵池的水深应控制在 1 米左右, 孵化池的水温应调节在18 至 20℃, ,PH值 7.8~8.6 ,总氨氮在毫克/升 0.6 以下. 9、为防止重金属离子危害对虾幼体,应投放EDTA 钠盐(或 EDTA=钠盐) ,投放量掌握在浓度2×10 -6~10×10-6 . 10、育苗池的四角要抹成圆弧形,以避免有死角.育苗池一般为水泥建造. 11、漂白粉的消毒作用是因其含有效氯成份. 1、在自然海区,处天幼体发育阶段的对虾以小型浮游动植物为食,主要有硅藻或单细胞藻和轮虫及贝类幼虫等. 2、雄虾的生殖腺称为精巢,储精囊是贮存精子的地方,雌虾的生殖腺称为卵巢. 3、对虾的雄虾产接器为古钟状,在不同的种类,交接器的形状稍有不同. 4、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卵巢发育越快. 5、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区别是,前者有受精膜. 6、换水用的网箱一般用筛绢及箱架制成. 7、运输亲虾在尽量使用原海区的海水,长途运输在途中要充氧,运亲虾的海水透明度要大. 8、卵的质量好,孵化率高. 9、过路亲虾的暂养时间一般为 5~7天,有地需10天左右.亲虾转折暂养期的饵料要充足. 10、雌虾刚交尾后,纳精囊的纵形裂口中留有精荚附属物(或瓣状体) ,纳精囊变成乳白色. 11、仔虾出池应该是仔虾的P期以后,全长应在1.0 厘米以上. 12、越冬期间,亲虾的常见环境疾病有藻类附着病. 13、幼体培育期间,因重金属离子超标会引起棘毛萎缩病. 1、在自然海区,幼体常集中在河口附近,或在内湾中生活. 2、在自然海区,7~9 是中国对虾索饵育肥时期. 3、雌虾卵巢将产卵时外观为褐绿色. 4、尾棘的对数可以作为无节幼体的分辨依据.仔虾以日龄来表示发育期. 5、新建水泥池育苗前要经淡水浸泡,使池水 PH 值稳定在 8 左右长能使用. 6、一般来讲,亲虾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 7、越冬亲虾池水质要求溶解氧含量为 5 毫克/升以上,PH 值为7.8~8.6 ,总氨氮含量不超过 0.6 毫克/升以下 ,盐度控制在15‰~35‰ . 9、一般 1000 立方米水体的育苗室可以选用每水时蒸发量为 1~2 吨的锅炉.罗茨鼓风机是当前普遍使用的供气设备. 10、受精卵在适应的条件下, 经过24小时可以孵化出无节幼体. 无节幼体经 3~4 天时间可以发育为蚤状幼体,蚤状幼体蚤状幼体经4~5 天可以发育为糖虾幼体,而糖虾经 3~4 天可以变态为仔虾.

(完整版)虾蟹类增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08水产)(1)

《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溶解氧的垂直变化:一般主要是因为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都有垂直的梯度变化,结果导致白天表层氧常常是过饱和,而底层由于光照不足及存在大量消耗氧气的有机物,所以氧气常很低,甚至接近于零。溶解氧的水平变化:池塘中因风向,使各处受风力影响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是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随着光线的增强及辐照时间是延长,池中溶解氧在白天逐渐增多,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时则由于水呼吸及养殖对象的呼吸,溶解氧又迅速下降,至黎明前往往降至很低,甚至造成虾蟹窒息死亡 溶解氧的季节变化:溶解氧的变化幅度冬季小夏季大。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耗氧的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氧债:(OD)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OD=TOC-AOC (oxygen debt, theory oxygen consumption, actual oxygen consumption) 潜在性酸性土壤: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投饵率:每天的投饵量占养殖生物体重的百分比 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的最小个体 全长:额剑前端至未节末端的长度 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开放式纳精囊:开放式纳精囊则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此种交接器者仅见于南半球产的对虾种类,如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等。对虾以外的虾类多属于此类交接器类型。 封闭式纳精囊:封闭式具一袋状或囊状的纳精囊,交配时精荚的豆状体即贮于其中。大多数的对虾属种类具封闭式的纳精囊。 触角腺:位于两眼内侧,其基部为排泄器官,称为触角腺 自切现象: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

虾蟹养殖技术报告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南美白对虾是目前世界上对虾养殖的三大优良品种之一,也是两广沿海近两年来发展最快的对虾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对水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及抗病害力强、肉质鲜美、市场售价高等诸多优点,故深受众多养殖业者青睐。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点: 南美白对虾体长、壳薄,生长快,对盐度适应范围广。人工饲养时水温可在16-35℃(渐变幅度),最适生长水温22-32℃,对低温适应能力稍差,低于15℃摄食活动受到影响,9℃以下时虾侧卧;盐度在0.5-40‰(渐变幅度),经淡化处理,能在纯淡水中养殖,并获取高产;PH值在7.3-8.6之间;溶解氧比罗氏沼虾需求量高,一般要求5毫克/升以上,最低忍受能力为1.2毫克/升;氨氮、亚硝酸氮含量不能过高;生长水温22-35℃,在淡水中养60天,一般能养到12厘米左右,个体重约15克左右的商品虾,养殖成活率为60-70%,产量150-200公斤/亩;南美白对虾食性广而杂,对饵料蛋白的要求不高,蛋白质含量25-30%就可满足其营养需要,但该虾具有相互残食习性,这种习性随着虾的生长表现更为明显,所以平时饲料尽量要喂足。 二、南美白对虾的养成要点: 1.池塘整理。池塘清理是消灭池内敌害生物,改变池底环境,保证养虾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措施之一。池塘清整消毒一定要彻底,在放苗前半个月先抽干池水,清除淤泥,曝晒塘底,用生石灰(100公斤/亩)消毒。进水后可分别用水毒净(季胺盐络合碘)和二溴海因各泼洒一次。另外,池底不能有水草(南美白对虾习性伏地,游动速度较快,池塘中水草过多影响养殖效果)。 2.肥水。经过彻底清塘后,进水(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50-60厘米,施用发酵过的鸡、猪粪等肥水(一般为堆肥,用量50-100公斤/亩),培养红虫等饵料生物,或使用进口复合肥(1公斤/亩)肥水。经7-10天的水质培养,池水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色呈茶褐色或黄绿色,此时池塘内已有丰富的饵料生物,可以考虑投苗养殖。另外,为了稳定水体总硬度,保持水质相对稳定,可施放白云石粉。 3.适时放苗。南美白对虾最适生长水温为22-32℃,在此水温范围内放苗养殖,苗生长快、摄食量大、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在我市放苗时间可在5月底至7月上旬。一般亩放1-2万尾苗。放苗应选择在睛天的上午或傍晚进行,切忌在中午太阳曝晒时放苗或在雨天放苗。 4.选苗淡化。南美白对虾淡化苗一般个体比较纤细,规格大多在0.7-0.8厘米,且淡化不彻底,直接放入淡水中饲养成活率不稳定,因此,适宜的放养规格应在1厘米以上。选择虾苗要求活力好,有明显的活动方向(不打圈游动),体节细长,大小均匀,体表干净。 育苗场南美白对虾出苗盐度为2‰-5‰之间。在放养时要先进行二次淡化(暂养),可在池塘一角用五彩布围成一定面积,水深50厘米左右,用盐卤或粗盐把水调至5‰盐度,此项工作在放苗前1-2天前完成。然后把苗放入,放苗密度为1000尾/平方米。稳定后每天在小水体内加5厘米水,使其继续淡化,一般10天后小水体盐度降为0,虾苗规格可长到3厘米左右,此时可以拉掉彩条布等,使虾苗进入大池。暂养期间应投喂40-60目的微囊饲料或白对虾0号料(用40-60目筛绢搓洗),每天投4餐,每餐每万尾虾苗投5克,以后每天投喂量递增30%-50%。 5.投饲。 ①南美白对虾不同生长阶段,对食物要求略有差异。幼虾期(5厘米以内)对蛋白和不饱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第1~10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耗氧的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氧债: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 潜在性酸性土壤: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投饵率: 全长:额剑前端至尾节末端的长度 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开放式纳精囊: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 封闭式纳精囊:

触角腺:位于两眼内侧,其基部为排泄器官,称为触角腺 X-器官:在对虾眼柄中视神经节附近,有一细胞团,称为X器官。 二、问答题 1.对虾和虾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区别: 答:虾形动物体修长,腹部发达,大多有发达的额角,又可依腹肢发达程度及游泳能力分为游泳虾类和爬行虾类,前者主要包括对虾类、真虾类;后者主要为龙虾类、螫虾类。(身体分节,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雌体第一腹肢内肢极小,雄体第一腹肢内肢变形形成雄性交接器,雄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 蟹类头胸部发达、扁平,腹部不发达或退化,折叠于头胸部之下,第一对步足极发达为大螯,一般无额角。蟹类游泳能力较差,主要活动方式为爬行。(蟹类腹肢不发达,雄性腹肢退化,仅存第一、二对腹肢,形成交接器。雌性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存在,具内、外肢,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 2.虾蟹口器的组成构造: 答:大颚,第一、二小颚,与第一至第三颚足共同组成 3.虾蟹身体的分节情况及附肢的数量、特征。 答: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虾类:头部分为六节,第一节具有一对复眼、其他体节每节都有一对附肢,依次为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胸部的八对附肢依次为颚足三对,步足五对;内肢五节,发达,外肢退化;腹部有五对双肢型的游泳足、一对腹肢和尾节。蟹类:头胸部两侧生有成对的胸足,第一对通常特别粗壮,螫状;腹甲分为七节,一般第一至三节愈合,第四至七节分节明显;蟹类腹肢不发达,雄性腹肢退化,仅存第一、二对腹肢,形成交接器。雌性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存在,具内、外肢,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 4.对虾雄性附肢的位置,贮精囊的位置、颜色。 答: 5.几种养殖对虾雌虾纳精囊的类型及位置。 答:虾类的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四、五对步足基部之间的腹甲上。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 6.虾蟹第一触角鞭和第二触角鞭功能的差异。 答: 7.虾蟹消化腺的数量和名称。 答:消化腺为一大型致密腺体,位于头胸部中央,心脏之前方,又称为中肠腺或肝胰脏。肝胰脏的主要功能为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贮存营养物质。 8.虾蟹循环系统的组成构造及特点。[开管式、只有血窦而没有静脉]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技术试题库判断题部分汇总

虾蟹增养殖技术练习题库 判断题 (√)1、增氧层是指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2、耗氧层是指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3、爬行虾类在胃壁的前侧方两侧各有1胃石,用于蜕皮时提供钙质。 (×)4、日本对虾潜底时由于沙粒影响会暂时停止呼吸。 (√)5、雄蟹腹部窄,呈长三角状,腹部退化,第一、二对腹肢特化为交接器。 (√)6、雌蟹成熟后腹部宽大,多为半圆形,卵圆形,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双肢型,刚毛多,用以抱挂卵群。 (×)7、新建育苗池酸性强,需浸泡1月以上(加工业碱液)。 (√)8、藻类培养过程要注意防雨和防强光照。 (×)9、SPF苗是指能抵抗病毒的苗种。 (×)10、SPR苗是指不携带特定病毒的苗种。 (×)11、目前市场上已生产出抗白斑病毒的对虾苗种。 (×)12、南美白对虾的促熟方式可采用移植精荚来进行。 (×)13、沼虾类的产卵方式都是产卵于水中。 (×)14、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澳洲龙虾最大特征是体呈红色,鳌足巨大。 (×)15、龙虾多数生活在寒带地区的浅海,生殖时往深海洄游。

(√)16、中国龙虾的产卵盛期在6-8月,多采用抱卵孵化。 (×)17、龙虾因体型巨大且蜕壳间期较长所以不具备附肢再生能力。 (√)18、虾蛄雌雄异体,繁殖期雌性胸部第6-8胸节腹面出现白色“王”字形胶质腺。 (×)19、虾蛄属于十足目中养殖规模较小的种类,主要通过捕捞获得。 (×)20、梭子蟹属于多次产卵类型,每次产卵后雌蟹都需要蜕皮后重新交配。 (√)21、水温升至39℃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22、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出后,其形态与母体在形态上相似,不经历变态期。 (×)23、克氏原螯虾养殖时种苗选择以虾体淡红色,显透明为佳。 (×)24、对虾的生长速度快说明选用的饲料好。 (×)25、对虾的饲料如果闻着很腥说明饲料品质就好。 (√)26、溶解氧的变化幅度冬季小夏季大。 (×)27、再生的速度与个体及环境有关,未成熟者再生能力差。 (√)28、自然海域中国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的饵料以多甲藻为主。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鱼类养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 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下)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考前必备

一、名词解释 对虾工厂化育苗:是指根据虾的繁殖特点以及胚胎、幼体变态发育的需要,采用工业化手段,满足亲体性腺发育、胚胎发育以及幼体变态发育的生理需求,保证幼体顺利地变态发育,成为可供养的虾苗。 生态育苗:在育苗过程中从水质、种苗、饲料等各个方面严格保证虾苗的品质,而且在育苗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进行育苗。 亲虾:用作繁殖虾苗的已达性成熟的雄虾和雌虾。 亲虾培育:将拟作为亲虾使用的雄虾和雌虾培育到性腺成熟的过程。 对虾产卵量:一条雌虾一次能够产卵的数目。 产卵率:实际产卵量和理论产卵量的比值。 受精率:受精率=受精卵数/检查卵的总数×100%。 洗卵:是指将对虾受精卵30目滤去残饵及粪便,再用洁净或消毒海水冲洗3min,冲洗去水中的病毒和细菌,然后在放到培育槽孵化及培育的过程。 高位池养殖:在高潮线以上的或高于海平面上建立非泥地养殖场进行精养的方法。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是指借助工业化条件和设施,为高密度养殖提供适宜的环境,以高产、优质、高效的渔业生产为目的的养殖方式。 地膜养虾:用高强度的HDPE塑胶地膜,人工热黏合铺设覆盖整个虾池,包括池底和池坡,地膜虾池比较稳定,不受虾池底质影响,清理池底既方便又彻底,因此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精养:以人工投饵为主,用低质蛋白换取高蛋白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当前我国养蟹采用的主要方式。 半精养:又称人工生态系养殖方法,面积为几十亩,基本原理是通过清除敌害生物,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合理的放苗创造一个适于蟹生长和生活的生态环境,同时补充适当和饵料,以充分发挥和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 粗养:是一各较落后的养殖方式,面积从几十亩至几百亩,在养殖过程中不投饵、依靠水域中的天然生物饵料因此产量低,过去南方不少地方采用此种养殖方式,现在已基本不采用。 酸性硫酸盐土壤:通常指含金属硫化物的土壤。土壤所含金属硫化物在与大气和水接触的情况下,可发生氧化而生成硫酸。酸性硫酸盐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果管理不当,这些土壤可给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带来严重的问题。 褐苔:以硅藻为主的藻群,由于它们光合作用极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使池水清澈;如硅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中肋骨条藻等。 绿苔:是由绿色的刚毛藻,浒苔类及石莼类构成的群体,由于它们光合作用极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使池水清澈。 饵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是指摄食量与增重量之比,是衡量饲料质量与对虾利用能力的一个指标。 饵料效率:饵料系数的倒数的百分比。

虾蟹类增养殖学实训教学大纲

《虾蟹类增养殖学》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虾蟹类增养殖学》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实践学时:8周 适用专业:高职水产养殖 一、性质、目的和要求 《虾蟹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加强实验实习是《虾蟹类增养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本门课的基础。本课程理论和实践性比较强。本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验室和参加虾类的人工育苗或蟹类的人工育苗顶岗实习来完成,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经济虾蟹类的基本工艺流程,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 育苗厂、显微镜等 三、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 顶岗生产实习 四、考核与报告 实习结束写实习报告,考核采用四级考核制,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五、实训项目设置与内容及指导书 1、基础设施 (1)供水系统该系统包括蓄水池、沉淀池、高位水塔、沙滤池以及水泵和进排水管道等。 (2)育苗室虾蟹育苗早期易受冷空气影响,中、后期在南方易受梅雨影响,故需建育苗室,进行室内育苗。育苗室的作用主要是保温、防雨和调光。育苗室的结构和材料要有利于透光、保温和抗风,要经久耐用,繁简可视各地条件而定。一般采用土木结构,可用玻璃或玻璃钢波形瓦盖顶,四周安装玻璃窗。若用玻璃钢波形瓦盖顶,要求透光率60~70%,

颜色宜选用乳白色或浅绿色,如用玻璃天窗,应设布帘,以调节光线。简易者可用编织塑料布和塑料薄膜作顶。 (3)育苗池育苗池是育苗场的主体部分,是生产虾苗的主要场所。建池要求布局合理、操作方便、经久耐用。 育苗池有座式、半埋式或埋式等几种类型。 育苗池应有大有小,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操作方便,池深1.5~2米。池壁可用钢筋混凝土灌注,也可用砖石砌成,外敷水泥,要求不渗漏、不开裂。通常30—80m3水体的水池。 (4)亲虾越冬池亲虾越冬方式因地区而有不同。室内越冬时要有保温性能好的温室,砖墙,双层窗户,室内光线控制在500米烛光即可。 (5)饵料室即对虾幼体饵料生物培养池,其中有单胞藻类、轮虫培养池,也包括卤虫孵化池等。 (6)充气系统充气对于育苗有多方面的意义,是工厂化育苗不可缺少的条件。它包括充气机、送气管道、散气石或散气管。 (7)供热系统对虾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与水温关系密切,增温和控温是对虾育苗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增温的方法有: ①锅炉增温 ②电加热 (8)供电系统育苗期间要求不间断地供电。若电厂供电不能保证,应配备电机,自行发电。 (9)其他附属设备对虾育苗除有配套设施外,还需有一定的仪器和必要的育苗工具,以便使用时得心应手。 2、育苗工艺 主要包括对虾育苗工艺、河蟹育苗工艺、梭子蟹育苗工艺这三种常见的经济虾蟹育苗过程,这三种育苗工艺大体上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三种育苗工艺实习一种即可。 ①对虾育苗工艺 亲虾的选择与培育 A、人工育苗的亲虾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直接采捕于自然海区产卵场;二是选用人工养殖的成虾进行越冬培育;三是捕捞海区尚未成熟的成虾进行培养,采取措拖促进性腺发育成熟。 先用亲虾的质量标准鉴别产卵亲虾优劣,按标准进行严格挑选,是提高育苗效果的措施之一。无论是捕捞的亲虾,还是人工越冬的亲虾,凡有挑选余地的都应对亲虾进行筛选。 选择亲虾可参考下列标准: B、亲虾的培育方法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采取措施可以促使对虾性腺发育成熟。在养成的对虾中选择优良的个体进行越冬培育,也是选优育种的一个组成部分。 1.光线控制越冬期间,光线强弱对亲虾性腺发育有一定影响。 2.水温控制温度与对虾性腺发育关系密切。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虾蟹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虾蟹增养殖学》是研究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学科,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直接为虾蟹类养殖科研、生产服务。本课程除从有关的基础学科吸收—定的理论知识外,主要是总结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群众养殖中悠久而又广泛的生产经验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该课程主要研究经济虾蟹类养殖的生物学原理、生产技术,介绍常见经济虾蟹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增殖措施等基本技术。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虾蟹类养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甲壳动物所涉及的内容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充分了解虾蟹类养殖的意义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使学生掌握虾蟹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以及生长发育。使学生理解虾蟹类的生理生态,掌握主要的、常见的养殖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生态及繁殖习性。使学生了解虾蟹类生殖细胞的类型、发生过程,了解性腺发育、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及其与内、外部因子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虾蟹类的鉴别与分类。 3.使学生理解主要养殖种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生态、繁殖习性以及个体发育过程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为进行人工增殖,人工育苗奠定基础。使学生掌握主要养殖虾蟹类的人工育苗及养成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重点掌握几种主要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和人工育苗、养成、加工等技术操作,熟练掌握适合当地养殖的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人工育苗、养成、加工等技术操作。使同学们了解虾蟹类育苗和养成及增殖过程中的病敌害,使学生理解虾蟹类的育种技术。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对学生进行生物与环境、宏观与微观、结构与机能、整体与局部四个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出面向基层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科技人员。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基本内容 (一)绪论 甲壳动物的经济价值,甲壳动物的研究概况,养殖的意义;国内外养殖历史、现状和前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养殖的方式、养殖的种类;开展虾蟹类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及所需的基本条件。 重点:甲壳动物的研究概况,养殖的种类、开展虾蟹类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及所需的基本条件。 (二)虾蟹类的形态结构 虾类的外部形态;蟹类的外部形态;虾类的内部构造(体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器官、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生殖器官);蟹类的内部构造 重点:外部形态的区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器官。 难点:消化系统、生殖器官。 (三)虾蟹类的繁殖、发生、生长 雌雄鉴别、性征与繁殖方式、配子与性腺发育、交配与交尾、产卵;受精与胚胎发育、幼体发育;繁殖与环境。色素细胞与变色、蜕皮与蜕壳、生长、自切与再生;主要环境因子对生

虾蟹养殖技术实训指导办法

《虾蟹养殖技术》实训指导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经济治理系 水产教研室 实训一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 实训目的:掌握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操作过程。 实训内容: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态习性 1、水温 自然海区栖息的水温为25~32℃,对水温的突然变化的适应能力专门强。 人工养殖适应水温的范围在15~40℃,而最适水温为20~30℃对高温的热限可达43.5℃(渐变幅度),水温低于18℃时,停止摄食,长时刻处于水温15℃的环境中会出现昏迷危险状态,低于9℃时死亡。个体越小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弱。水温到41℃时,个体小于4cm的虾体12小时内全部死亡,个体大于4cm 的虾体,12小时内仅有部分死亡。水温温度变化越慢,对虾的适文能力幅度越广,反之越窄。 2、盐度

广盐性的虾类,对盐度适宜范围较广。养殖的最适生长盐度为10~20,盐度适应范围在0.2~34,在淡水也能够养殖。在生长过程中盐度越低生长越快,而且病毒病也少见,尤其是未发觉有白斑病毒症。 3、底质 在自然海区中,南美白对虾喜爱栖息在泥质底。但在人工养殖的池塘中,最好以沙泥质为佳。 4、食性 南美白对虾是杂食性动物,南美白对虾尽管食性杂、易养,但在养殖早期必须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假如营养不足或不全,不仅会阻碍生长,还会发生营养性疾病。 养殖实践表明,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消化率较高,在正常的生长情况下,投饵量只占体重的5%。 5、酸碱度 南美白对虾一般适于在弱碱性水中生活,pH值以8±0.3较为适合,其忍受程度在7~9之间。低于7时就会出现个体生长不齐,而且活动也受到限制,要紧是阻碍蜕皮生长。PH在5以下,养殖就相当困难。 6、透明度 透明度反映了水提中浮游生物、泥沙和其它悬浮物质的数量,也是在养成期间需要操纵的水质因素之一。 一般在30~50cm左右。 7、溶解氧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生物学试题

1、头胸甲:虾头胸部的背面及两侧包被的一片甲壳称谓头胸甲。 2、额角(额剑):头胸甲的前端中央突出形成,它是防御、攻击的武器。 4、口器:由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组成的咀嚼器官为口器,与摄食有关,蟹为口框。 5、尾扇:由尾肢和尾节组成,既可以在在游泳时司身体之升降,也有强大的拨水弹跳能力,在遇敌时能急剧后退,避免受到袭击和伤害。 6、肢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无鳃轴鳃丝之分的鳃称为肢鳃。 7、侧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9、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0、精荚:包被精子的豆荚状鞘,分为豆状估和瓣状体两部分。 11、体长:将虾体拉直后,眼柄基部到尾尖的长度即为体长。 12、全长:将虾体拉直后,第一触角基部到尾肢的长度即为全长。 13、触角板:第一触角的腹甲称为触角板,也叫触角腹甲。 14、胃磨:虾的贲门胃内壁,有许多角质的小齿形成的,可进一步磨碎食物功能的组织称为胃磨。 15、纳精囊: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四及第五步足基部的腹甲上。 16、雄性附肢:雄性对虾在第二对游泳足内肢内侧各有一个细小的突起,称为雄性附肢。 17、雄性交接器:由第一对游泳足的内肢连合组成的雄性生殖器官称为雄性交接器。 18、棒状体:在卵子产出后即向卵外排出包被卵子表面的身在短棒状胶质物体称为棒状体,也称周边体。P39 19、螯足:蟹的第一对胸足呈螯状称为螯足。 21、自切:蟹的附肢在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时会在附肢基节和座节关节处断落,称为自切。 22、X一器官窦腺:由脑发出的视神经在眼柄内呈分节膨大,分别称为终髓、内髓和外髓,在外髓和终髓上有几处神经分泌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发出一条神经纤维束最后聚于一处形成窦腺,这几处神经细胞群和窦腺合称为X一器官窦腺。激素是X一器官分泌的,经纤维束减至窦腺,窦腺是释放中心。P37 23、尖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第三、四、五节相愈合。 24、圆脐:雌蟹腹部宽大,呈圆形,分七节。 25、假螯(亚螯):掌节宽扁,基部有一大刺,指节形镰刀,组成一个类似钳状结构,但无螯功能,这个称为假螯也叫亚螯。 26、肢芽期:胚胎依次出现第二触角原基、大颚原基及第一触角原基,此时胚胎可见三对原基隆起。 27、膜内无节幼体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二触角、大颚分出内、外肢,肢端着生刚毛;胚体前端腹面中央出现红色眼点,胚体在卵膜内逐渐转动。 如何鉴定日本对虾: 答:日本对虾主要特征:额角侧沟(脊)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有中央沟,且深而长,额角沟和额角脊,额角沟后端显著呈双叉形,有肝脊,身体有横斑,额角侧沟窄而深,窄于额角后脊,封闭型纳精囊,纳精囊方袋形,前缘横开口,雄性交接器中叶顶端之突起大,弯向腹面。 4.虾类的X-器官、窦腺,位于虾蟹类动物的眼柄内,合称x-器官—窦腺复合体,神经细(腺体是一种神经一血器官),后接索器存在于游泳虾类(十足目,口足目二类甲壳动物),位于围咽神经节处,由该神经分支扩张而成,亦为神经一血器管。,围心器:多见于爬行虾蟹类,位于围心腔内侧壁,横跨围心腔上方,处于腮静脉的周围。包含神经内分泌细胞、周边神经内分泌细胞、连接神经纤维以及来自胸部和腹部各神经分泌细胞的终端。,Y-器官:非神经内分泌器官,来源于外胚层,不同种类形状各异,位置不同。,X-器官年主要分泌物是MZH和GHH,前者抑制y-器官蜕皮激素的分泌,后者抑制性腺发育。,后接索器和围心腔神经内分泌产物主要为各种胺类和多肽类。用于控制色活动,促进心脏功能及呼吸活动,此外还参与渗透压和离子调控过程。,Y-器官的主要分泌物为脱皮激素,主要成分为20—羟蜕皮酮及共同产物。 5.虾蟹的异同:虾蟹类均为甲壳动物,蟹类是十足中短尾类的种类,虾类为多种甲壳支物类群的总称,对人类经济价值较高的甲壳类大多属于十足。十足从形体上分:(1)虾形动物,体修长,腹部发达,有游泳虾类和爬行虾类。(2)蟹形动物,多扁平腹部不发达或退化。蟹和虾不同,蟹的身体是背腹扁平的,腹部明显退化,折与头胸部的下方。与虾一样,蟹有20(21)体节,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愈合,其背面有头胸甲,其表面起伏不平,形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和内脏器官的位置相适应。 6.蜕壳活动的调节:X—器官窦腺作用:(1)有一种激素能抑制壳素,阻碍营养物质和钙质的贮存,因此这种激素的多寡之间关系到蜕壳间期的长短。(2)有一种激素,抑制Y —器官的作用,当蜕壳周期已进入蜕壳前期时,能加速蜕壳前期各生理活动的进行。(3)有一种激素能控制对虾蜕壳后进入虾体内的水分量,使虾的体积不会盲目增大。Y—器官作用:分泌促进蜕壳的激素。 7.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的特征:蚤状幼体: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分节明显,出现复眼,颚足双枝型为运动器官,后期尾肢生出,形成尾扇。蚤状幼体亦为浮游生活,开始摄食,多为滤食性,后期始具捕食能力。糠虾幼体:腹部发达,出现腹肢,胸肢双肢型,营浮游生活。捕食能力强。龙虾类,螯虾类的初孵幼体即糠虾幼体,龙虾类的糠虾幼体又称叶状幼体。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一) 一、填空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4%) 1、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渤海黄海。 2、绝大多数对虾的寿命只有一年。 3、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的产卵期是4~6。 4、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体大。 5、额角的有无可以作为蚤状幼体Ⅰ期和Ⅱ期的鉴别特征。 6、虾苗的计数方法有重量法和容量法。 7、人工育苗中的增温方式主要有锅炉增温和电加热增温。 8、亲虾暂养一般以0.5℃的梯度升高。 9、中国对虾受精卵孵化时,水温低于10或高于27时不能发育,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盐度应控制在15~35,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孵化率都会降低。 10、蚤状幼体主要以单细胞藻为食,如硅藻等。糖虾幼体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如轮虫。 11、换水一般是从蚤状幼体阶段开始的,每日换水量为1/3左右,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1℃。 12、虾病的种类很多,总归起来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中的选择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10%) 1、中国对虾在越冬场时(A) A、活动能力弱 B、摄食强度大 C、索饵育肥C、雌雄交尾 2、中国对虾的产卵盛期是(B ) A、3月 B、5月 C、8月 D、10月 3、对虾的无节幼体(A) A、有明显的趋光性 B、摄食单胞藻 C、第Ⅳ期身体分布 D、不蜕皮 4、对虾人工育苗中培育幼体时投饵一般(B ) A、从无节幼体期开始 B、从蚤状幼体开始 C、从糖虾期开始 D、从受精卵开始 5、仔虾出池的最低规格是(A ) A、1厘米 B、0.7厘米 C、0.8厘米 D、1.2厘米 三、判断是非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的打“×”。(10%) 1、对虾育苗池必须清洗消毒后才能使用。() 2、对虾可以适应盐度较大的变化。() 3、PH值对对虾的生命活动无影响。(×) 4、对虾性腺发育阶段是雌雄同步的。(×) 5、对虾的幼体发育阶段不脱皮的。(×) 6、亲虾产卵越早越好。(×) 7、亲虾培育时可以增加光照强度,以便性腺早日成熟。(×) 8、盐度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9、输水管可以用镀锌管。(×) 10、在育苗过程中,要经常检测水质。() 四、简答及简述题(56%) 1、简述中国对虾雌雄在外观上的区别。(8分) 中国对虾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区别比较明显,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虾个体大,在自然海区,雌虾略呈青灰色,雄虾略呈茶褐色。雌虾在第四~第五步足的腹甲上有一略呈圆形、中间裂形开口的纳精囊,雄虾第一游泳足特化的交接器。 2、简述已交尾雌虾的主要特征。(8分) 对虾刚交尾后,在雌虾的纳精囊的纵形裂口中留有一对白色精荚的附属物,扇形、,长1.5~2厘米,随体移动,3~4天后脱落。纳精囊由透明变为乳白色,饱满凸实,以此可以作为雌虾已交尾的标志。

(完整版)虾蟹类增养殖预测试卷(新补充)(3)

虾蟹类增养殖学期末考试预测卷 一.名词解释 1.头胸甲:头胸部由14节构成,第一节称为顶节,各节分节不甚明显,背面及两侧包被一 层甲壳,称为头胸甲。 2.额角:头胸甲中央向前突出,形成发达的额角,以保护两眼和头胸部其它附肢,额角形状 在种间变化很大,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齿式:额角上缘和下缘具有小齿,齿的数目和有无是分类依据之一。齿数一般用齿式表示。如中国对虾齿式为7~9/3~5. 4.纳精囊:雌性对虾头胸部腹面4~5步足之间的腹甲上有一交接器——纳精囊,用以储存交 配后的精荚。分封闭式和开放式。 *5.柄刺:虾类第一触角基部外缘有一刺状突起,称为柄刺。 6.内侧附肢:第一触角内中部向前伸出一能自由转动的叶片状突起,称为内侧附肢。 *7.肢腮:原肢的内外两侧具有由原肢壁的褶皱所形成的附属物,外侧的称为外叶,内侧的称为内叶。外叶表面角质膜很薄,同时又非常发达,往往分枝而具备广阔的表面 积,以利于呼吸,这种外叶特称肢腮(不具鰓轴)。 8.侧鳃:根据腮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9.关节鳃:根据腮的着生位置,把着生于胸部附肢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的鳃称为侧鳃。 10.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1.颚舟片:虾类第二小颚的外肢发达,叶片状,称为颚舟片。虾类生活时,借此片鼓动,使鳃腔中的水川流不息,以辅助呼吸。 12.侧板线:蟹类眼眶下线下方,斜向头胸甲前侧缘的颗粒隆起线。 13.内骨骼:甲壳的某些部分突入体内形成,主要作用为肌肉的附着点。 *14.并列影像:各小眼感知的像点联合形成的物体总影像,多见于白天活动的种类。 *15.叠加影像:个小眼接受的光集中形成的影像,多见于深海及夜行种类。 *16胃磨:虾的贲门胃内壁,有许多角质的小齿形成的,可进一步磨碎食物功能的组织称为胃磨。 17.滤器: *18.肝胰脏:也称中肠腺,由中肠前端膨大延伸形成,多级分枝的管状结构,覆盖在胃周围,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吸收储存营养物质。 *19.绿腺:位于第二触角基部,为虾蟹类的排泄器官,主要作用是调节渗透压及离子平衡。 20.精荚囊:腺细胞分泌形成大囊,把所有的精小囊包围,形成豆状体,外侧包有瓣状体, 进入精荚囊。精荚囊上皮具有分泌功能。 *21.X—器:也称眼柄腺,由视端髓内一簇神经分泌细胞构成,细胞轴突一直延伸到血窦腺。 主要分泌物是性腺抑制激素和蜕皮抑制激素。 *22.窦腺:并排腺体,由大量神经轴突终端聚集形成,以薄膜和血管相隔,为X—器官神经分泌物的贮藏和分泌部位,位于内外髓之间。 *22.Y—器官:来源于内胚层,形状各异,位置也不同。新对虾属的虾类在前胃的前上支腔的一条细长型组织,爬行类在大颚基部。Y-器官活动受咽下神经支配,主要分泌蜕 皮激素。 *23.大颚腺:分布于大颚基部,分泌物甲基法尼酯,可转化为保幼激素,促进卵黄合成和性腺发育及幼体变态。 24.生殖蜕皮:交配期雌性个体在交配前期先进性蜕皮,以便于在新壳硬化前交配或者蜕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