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教材内容

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

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 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

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

(学生回答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验算有余数除法是否做对了?(2)求未知数x。)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2)。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现以下几点:(1)什么叫整数?(2)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3)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4)如何利用关系式进行验算?)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2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余数的除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表内除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的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法小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动手、观察、讨论等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教学重点:列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二、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摆法得到不同的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的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探究新知:

出示除法口算题,考察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出示课件例题,由学生摆小棒,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用除法竖式计算。

(2)新课讲解,形成性练习。首先,出示完整的竖式计算的过程,由学生讨论汇报每个数的含义。其次,由老师强调计算的过程,通过一商、二乘、三减、四比的口诀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竖式计算的过程。

最后,对于被除数较大的除法,采用试商的方法,要求是除数和商的乘积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

(3)巩固新课。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必须切实

学好。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至于竖式的教学,我想只要学生能较好的掌握余数的含义以及它与除数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学生知识不难掌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②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③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④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在具体操作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构建新知,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这个活动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我结合学生摆小棒的例子,鼓励学生猜想、验证,逐步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

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利用复习导入,“用18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让学生知道此题可以转化为“18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

2、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此环节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会正确用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1)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2)学生展示:学生摆出了2个,还剩1根。(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摆一个原有的图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

接着,我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除法算式横式和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然后接着用十根小棒摆正方形,并列出横等式及竖式,进一步体验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最后,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摆正方形能摆几个余几根的除法横等式。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一般都会得出:余数﹤除数。

3、巩固新知,享受快乐

这部分我安排了课本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共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联系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提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组织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学校要开联欢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主题材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以情景图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

1、出示教材第50页的例1

(1)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同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书写除法式子,利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先进行计算,明确商应该是多少。]

(3)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书写笔算除法,并懂得竖式里的各部分的名称。

(4)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图画

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2)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摆摆看,了解分法,最多能分几组,还剩几盆。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学生还不会,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

(3)让学生尝试列横式。检查学生列横式的过程与方法。校正。

(4)学让尝试列竖式计算,把学生的式子展示。

(5)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3、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笔算式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像这们没有除完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51页“做一做”题。检查,展示学生的练习。课件出示正确的计算。

2、判断练习:课件出示。

3、练习“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检查,指名说说计算过程。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过程。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5

一、说学生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其中有9人为以前县残联语训部学生,一人为原普校学生,还有一人从未上过一天学,除存在语言障碍外,还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本班学生有9人为聋哑学生,剩下两人为腿部有残疾。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差,尤其是针对数学学科,学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那些逻辑性和概括性强且又抽象的数学语言文字,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方便教学,我将他们分为了三层:A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B层:(数学基础较差,但有一定的理解力)

C层:(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学习习惯差)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除法的意义》中《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2、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四、说重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余数”。

2、难点: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聋哑学生,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用生活中学生已掌握的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直观化。

2、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感受创设过程中的无限乐趣。通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让学生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学法:

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情境探究”、“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运用体验”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情境探究:

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合理选组教材,创设愉悦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所以我选用了用盘子来装苹果这一活动。首先,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

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我先情境导入,拿来15个苹果和几个盘子,让学生把每个盘子里装3个苹果,看可以装几盘,并列出除法算式,引出整除的概念。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①再分别装4个、5个、6个、7个苹果,再让学生分一分,这部分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学生操作:引导学生用动手分一分,看可以装几个盘子,有没有剩余的。

(2)学生展示:将学生的分法展示出来

(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分苹果的过程,明确余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分,提出余数的概念和意义并让学生明白。

(4)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写法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并规范学生的手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②出示一道数学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______组,还剩_______盆。引导学生,数字比较大,我们不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去寻求结果,我们可以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出示课件,讲解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写法,并告知各部分的意义,在最后总结出本课的难点:余数是不够分的数,所以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巩固新知,运用体验:

我设计以下练习题,除了突出本课的重难点余数的意义和余数比除数小之外,在练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在以前学习除法时容易出现错误的试商,进行复习巩固。

⑴、判断

⑵、填一填。

⑶、拓展练习,学以致用(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数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布置一个小超市的场景,摆上贴了标签的实物,然后给学生20元钱,去买自己最想要的物品,并问其他同学他可以买多少个,花去了

多少钱,老师应该找给他多少钱。让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有时刚好分完,但有时也有剩余,剩下的不够分的部分我们叫做余数。同时我们还发现,剩下的不够分的部分总是小于需要分的数,即余数小于除数。

八、说教学反思

1、本节课针对聋校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生活化教学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有“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本节课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紧扣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2、应规范数学教学手语,如在教授“被除数、除数”,手语不够规范、直观、简洁。

3、在教学中,应注重聋生的理解力,对于应用题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在讲授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时,后面的单位一定要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各部分的意义,而我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导致后面在买东西的环节学生会计算,但在具体操作时不明白应该买多少数量的东西,应该找多少钱。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教材内容 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 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 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篇1 说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能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说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复习:1.口算练习 2.解决问题: 有8根小棒,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可 以摆几个正方形? 有10根小棒,每5个摆一个五边形,可以摆几个五边形? 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

五边形,摆摆看,你发现了什么? (三)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四)教师揭示: 摆小棒时我们发现了剩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师: 真的可以摆3盘吗?两个同学一组,拿出6个圆片摆一摆,验证一下.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师:草莓分完没有,有剩余的吗?谁能把你分的过程说一说?怎么列算式呢? 3.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用除法?6,2,3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这道除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吗?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师:剩下的这个草莓能再分吗?为什么不能?能丢掉不管吗?谁能把你刚才摆的说一说.这次摆的和刚才摆的有什么不一样?该怎样列算式呢?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1)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2)交流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3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3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

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谈话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余数。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平均分吗?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让学生来分一分小棒。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然后告诉学生像这种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我们就把这种情况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①、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②、问: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①、出示7个苹果,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②、交流汇报摆的结果,并说发现。 ③、引导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列算式。 ④、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余数的认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以此真正理解余数所表示的内含。 3、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①、用8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动手摆一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那你准备好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说课稿了吗?如果你还没准备好,不妨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本课的重、难点是: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子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6篇)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6篇)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笼统,概念性强。从同学方面看,同学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体写法同学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和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同学观察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学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身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来感受“余

数”。 (1)让同学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同学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和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设问:假如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同学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同学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让同学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老师手中有10颗五角星,要奖励给今天表示最好的4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啊?谁来协助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同学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给予评价,让同学更深刻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 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照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教师在同学写完后给予简单点评并说明各局部的意义。我认为这局部同学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察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现其中一个小动物粗心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一环节让同学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同学上来板演,别的同学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同学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同学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5、回到游戏“猜猜看”。

《有余数的除法》小学数学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小学数学说课稿 第1篇:《有余数的除法》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计算教学往往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有余数的除法小学数学说课稿 教材内容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这节课针对有余数的情况进行。在二、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感*的认识,还未达到理*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在具体操作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构建新知,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这个活动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我结合学生摆小棒的例子,鼓励学生猜想、验证,逐步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利用复习导入,“用18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让学生知道此题可以转化为“18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 2、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此环节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会正确用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学生展示:学生摆出了2个,还剩1根。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摆一个原有的图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接着,我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除法算式横式和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然后接着用十根小棒摆正方形,并列出横等式及竖式,进一步体验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最后,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摆正方形能摆几个余几根的除法横等式。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一般都会得出:余数﹤除数。 3、巩固新知,享受快乐 这部分我安排了课本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共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2、教材简析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学校要开联欢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主题材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以情景图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 1、出示教材第50页的例1 (1)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同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书写除法式子,利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先进行计算,明确商应该是多少。] (3)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书写笔算除法,并懂得竖式里的各部分的名称。 (4)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图画 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2)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摆摆看,了解分法,最多能分几组,还剩几盆。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学生还不会,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再得出 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 (3)让学生尝试列横式。检查学生列横式的过程与方法。校正。 (4)学让尝试列竖式计算,把学生的式子展示。 (5)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3、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笔算式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像这们没有 除完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51页“做一做”题。检查,展示学生的练习。课件出示正确的计算。 2、判断练习:课件出示。 3、练习“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检查,指名说说计算过程。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过程。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

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联系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提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组织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学校要开联欢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主题材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以情景图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 1、出示教材第50页的例1 (1)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同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书写除法式子,利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先进行计算,明确商应该是多少。] (3)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书写笔算除法,并懂得竖式里的各部分的名称。 (4)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图画 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2)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摆摆看,了解分法,最多能分几组,还剩几盆。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及相关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正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手段来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

写一写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等方法为辅的教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四、说学法: 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主动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的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交流 猜谜语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导入 玩游戏“你说我找”。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给学生留下悬念,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并顺势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找规律 (2)提出问题:第16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扫清障碍。

2023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通用5篇)

2023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通用5篇)2023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通用5篇)1 一、说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说教程(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复习引新。 1.观察:○○○○○○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的意义?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教材内容 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 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

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说学生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其中有9人为以前县残联语训部学生,一人为原普校学生,还有一人从未上过一天学,除存在语言障碍外,还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本班学生有9人为聋哑学生,剩下两人为腿部有残疾。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差,尤其是针对数学学科,学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那些逻辑性和概括性强且又抽象的数学语言文字,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方便教学,我将他们分为了三层:A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B层:(数学基础较差,但有一定的理解力) C层:(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学习习惯差)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除法的意义》中《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2、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

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四、说重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余数”。 2、难点: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聋哑学生,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用生活中学生已掌握的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直观化。 2、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感受创设过程中的无限乐趣。通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让学生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学法: 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情境探究”、“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运用体验”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情境探究: 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合理选组教材,创设愉悦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所以我选用了用盘子来装苹果这一活动。首先,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我先情境导入,拿来15个苹果和几个盘子,让学生把每个盘子里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篇1 一、教材内容 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

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通用11篇)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通用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篇1 一、我的教学思考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我对教材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教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我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篇1 一、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