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申报答辩说明书完整稿

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申报答辩说明书完整稿

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申报答辩说明书完整稿
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申报答辩说明书完整稿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申报答辩书

完整版

(参考内容)

项目名称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

学校公章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通大附中”)作为南通市人民政府教育重点工程,是市政府投入4.3亿元巨资按江苏省五星级普通高中标准新建的一所南通市新城区配套高中。

通大附中的规划与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生态和谐、既有传统文明,又有时代感的,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思想,凸显“数码校园、生态校园和人文校园”的现代教育理念。

打造精英教育: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学额在40人以内;实行寄宿制,为学生在校生活提供高标准住宿条件;“学院式”管理,充分利用市内优质高中资源和南通大学教科研优势,采取课程选修、社团活动、研究小组、学术讲座等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每年举办艺术、科技、体育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举办专家讲座、开展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构建智慧校园:落实人文化理念,即实施将科学、人文、艺术整合于一体的智慧教育;建设数字化校园,即构建基于互联网和云技术下的数字校园、数字教室和数字移动学习终端;创设探究型课堂,即推进课堂中互动、探究,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实施目标化管理,即实施目标定额、科学管理、系统决策和持续改进。

通大附中在创建一流的现代化办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过程中,旨通过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的建设,借助南通大学的教育科研优势,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现代科技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为今后创造性地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二、项目创意

(一)项目创意

我校拟建立的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其理论依据是:自然科学的数学化过程是现代人类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自然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的能力认识和改造,它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天文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研究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重要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数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自然科学的数学化的前景越来越明显。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

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从自然科学发展前景更可看出:数学化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自然科学数学化主要是指各门自然科学日益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本门学科的事物和现象的量、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和现象质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方式。可以将自然科学数学化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总结为:过程的程序化,探究的数字化,结果的模型化,表达的数学化。本课程基地的建设就是围绕以大量实验、观测为主要途径,以数学建模为主要方法进行设计和建设,从而营造基于数据、构建模型、发现规律的科学过程。

近代,随着自然科学各部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数学的自身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新计算技术的出现,使自然科学的数学化进程不断深化和扩大。

我们可以大概看下各个学科与数学关联程度是多么的紧密。

(以下内容可以结合幻灯片口语化简单介绍)

走得最远的物理学已变得同数学难舍难分;爱因斯坦在曼黎几何中找到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925年海森伯将矩阵方法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创立了矩阵力学;薛定鄂应用微分方程的斯图姆维尔理论创立了原子结构的波动力学。此外,群论用于结晶学和基本粒子,复变函数解析函数理论用于量子理论,以及基本粒子的几率分布的研究都取得了极大成功。最近杨振宇教授又指出规范场理论可以和纤维丛理论一一对应。1950年爱因斯坦曾对物理下过这样的定义:它的范围是我们全部知识中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那一部分。随着物理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的愈加复杂、对物质运动规律的愈加深入,它所需要的数学方法愈加高深。因此,虽然物理曾经是,并且继续扎根在实验定律上,但随着科学的抽象性日益增长,数学的“点”和简明性正一步一步地在基本物理学的概念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化学的数学化在20世纪不仅改变了上世纪“一元方程”的状况,而且由于量子力学的渗入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该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出现了诸如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化学统计学、计算化学等新的化学分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方法的运用,微分方程应用于化工过程的描述和控制,又产生了化学反映动力学。数学方法进入化学领域后,使传统的实验描述的化学面目一新。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许多复杂的化学计算成为可能,从而更加速了化学从实验科学向理论科学和精确科学的过渡。目前,利用微观粒子行为的配场理论,分子对轨道对称性理论以及价键理论,结合电子计算技术和数学方法,化学家真正改变着通常运用试错法已成功地在电子计算机上预测了甲硼烷分子的若干不同结构和化学性质,并获得诺贝尔奖。

生物学的数学化是最明显的。上世纪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还处于不可能的状态,而今面貌全变,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建立以来,从物理学时代向生物学时代的过渡就开始了。生物学向理论科学转变,使它对数学的要求更加迫切了。优尔泰拉在扑杀害虫模型中应用了微分方程。进化论和实验设计发展了数学统计,人口和种群理论依赖于概率论,遗传结构离不开抽象代数,胚胎学,形态发生学,动物行为学可能在的突变理论中找到理论基础。生命摇篮DNA依赖于代数几何学。哈代绘出了群体遗传学的基本法则等等。这一切都说明数学正在向生物界大举进攻。从只相信眼睛观察到生物

学的数量化,使数学方法几乎渗透到它的每一个角落。统计生物学、数学生态学,数学遗传学,数学生物分类学作为其中四大分支,从60年代起,这四大分支每年都有国际研讨会召开。全世界以生物为主的杂志已达40多种。生命现象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生物学所应用的数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更加明显。

从以上事实可以清晰看出:数学化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从认识角度看,自然科学数学化有坚实基础,作为纯数学,它是对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研究,而自然界到处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存在,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总是从定性研究开始,进一步走向深入,发展到精确化,定量化阶段,从而使科学进入真正成熟的时期。

根据以上论述,构建以数学为主干,自然科学为分支的综合性课程基地是站在更高视野上的一次大胆尝试,这不但需要课程基地硬件设施的现代化,系统化,更需要打造一批具有综合眼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进而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上培养出一批

思想先进,能力强大的学生。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想,我们课程基地的建设目标可以用以下这课树状图来说明:

一、树根部分:构建课程基地的思想与工具

二、树干部分:构成课程基地的课程与课室

三、树冠部分:拓展课程基地的科学与效能

以上内容具体能否请范校按成校要求撰写下。

三、建设内容:

根据建设思想,我们准备把课程基地建设成:

1. 建设下联上扩的课程基地

基地课程设置首先应该全面服务于高中理科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成为师生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阵地,应该能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应该利于学生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概念、规律、原理构建科学的模型,应该提供丰富而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图1,在纵向向下提供初高中衔接的科学课程资源,向上提供与高中理科衔接的选修、竞赛和大学先修实验课程资源等;在横向提供与高中阶段科学学科相联系的拓展实验课程资源,远期包括英美的高中课程资源;同时还能提供一些基于探究性或课题研究的新型学习资源,如自制的探究性小实验或现代技术支撑下的实验课程。可见,课程基地是立体的、多维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方案的

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和开放性实验课程资源库。

2. 建设多维互动学习的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全面、科学而富有创造性地建构理科课程基地的整体框架。我们认为课程基地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国家课程内容为基础,以校本课程为特色,以大学先修课程

图2 课程基地功能馆室拓扑图

为延伸,搭建一个云端数据库,两个平台即实体和虚拟平台,体现三个系列即科学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生活

的联系,装备四类馆室即基础实验室、媒体实验室、科学技术馆和科学生活体验馆,从而建成以高中科学学科为主要

内容,并与数学、技术、生活紧密联系的综合性的实验与建模课程基地。它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师生学习科学知识、探

究科学规律、形成科学探究思想、开发科学校本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数学素养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

和课外相结合、思维与实践相结合、数学与科学相结合。师生可以自行探究或共同开发或改进实验仪器;通过整合信

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和网络远程教育功能,学生可以进行菜单式自助学习;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翱翔在苍茫的

宇宙,也可畅游于微观世界;在体验馆学生可以体会到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课程基地的建立能让

学生在现实的探究实验或生活体验环境和虚拟的交互中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受多维、立体、多感官刺激的高效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

3. 建设学习资源丰富的课程基地

我们认真规划了高中理科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强五大自然学科的联系,努力挖掘综合课程资源,为提供丰富的学

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而努力着。基地将加强与高校的联系,聘请专家为基地的发展作指导,与高校或科技馆等

单位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引进大学部分探究实验,紧密联系生活建立科学生活体验馆,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并建立

现代科学实验室和科技馆,为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

究学习。

4. 建设促进师生成长的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建设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将会大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基地教师团体首先是科研型团队,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学科研研究也在基地,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

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课程基地建设将立足于服务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同时依据以上四点指导思想,具体建设31个多功能课室:

当然有些课室已经根据国家基础课程建设完毕,下面我就把具有我校特色的功能课

室简单介绍一下:

1、数学建模实验室

一、数学建模实验室的意义

数学实验,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等实践活动来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学习方式,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课本上的或老师叙述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经验,逐步建构并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而这一系列过程,在数学实验室的环境下,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数学实验室有四大十分明显的意义:

1、激发兴趣?

2、学会思考

3、容易真懂?

4、提高效率?

二、数学实验室的目的

适应因现代技术而引起的数学、数学应用和数学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根据实施《课程标准》的需要,创建一个既能更准确的反映数学的本质,又能为教师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和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一个支持平台,为此充分力求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广泛数据资源,建设移动数学实验室,具体目的:

1、为数学或与数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单元或专题,提供更好的课堂环境。

2、为数学教师提供备课,教学研究或学术讨论,提供实验资源和宜人的场所。

3、为满足科学教育的建模提供工具平台。

4、为学生的数学专题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数字物理实验室

一、物理数字实验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总的来说要求采用先进的音视频传输技术,以声像并茂、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单调乏味的物理实验生动地用声音、图象、影视、动画呈现在师生屏幕或银幕之上;将原来繁琐的数据处理用系统自带的软件进行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以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研究实验的改进的途径。增强学生在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地讲应具有以下功能:

实时传输:音视频实时传输,师生在完成自身实验的同时可从电脑屏幕上观看其他任何一组同学的实验情况,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把某个学生的实验及数据处理结果作为示范呈现在银幕上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解;也可以把学生分为任意的小组,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文件交流: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送或接收学生的文件,也可以让小组内全体学生用文字及图片进行交流。

语音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对讲向老师提问,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语音交流和广播。

信息交流:教师可获取任意一个学生的实验信息到自己的计算机上,也可以把学生机界面变成自己的界面,对单个或全体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和广播。

在线作业:教师可以在线布置、查阅并批改学生作业,学生可以在线做作业,并及时查看自己的成绩、老师的修改结果和评语。

课件交互: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系统自带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全班展示自己或学生制作的优秀课件。

电子画板:教师可以将电脑屏幕当作黑板使用,直接绘制各种文字、图形、标记等,通过网络让学生实时观看教师写画的内容。

报告打印:学生可以按照要求打印出实验报告。

3、生化创新实验室

设计思想: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所列举的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选修课题涉及面广,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和试剂种类繁多,实验室的设备安置和环境布置都要适应这种变化。高中的生物实验多数是以小组的形式来组织的,面对面的座位安排或者建设适合2-4人共同试用的实验分区将更方便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更有利于实验活动的开展。

主要内容(学科细分):基因工程,DNA和蛋白质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该实验室既能够满足学生完成基础性的实验操作和简单的观察类实验,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又能支持完成较复杂的鉴定和分析类实验,如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同时还可以进行高新技术和设备才能完成的实验如DNA片段的扩增和电泳实验等。

4、数字地理通用教室

一、设计思路

1.通过数字星球系统、平面投影的结合,为地理教学、科普活动、环境教育提供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2.通过数字化立体地形与数字星球的联动的演示系统阐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很好的将地球是圆的,以及很好的体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极大的提升学生的空间感。

3.通过演示数字化立体地形,可以让学生们直观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情况,大洲地形、地理特征,山脉河流概况,以及全球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让学生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并可深入讲解以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通过观察中国政区图、中国政区拼接组合模型等产品,了解中国的疆域、海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接壤情况和中国的行政区划,并可通过实际动手拼接对中国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形成更直观的了解。

5合理利用空间,为日常教学、公开课、评课、集体备课提供必要条件。

6.营造整体地理学科环境氛围,整体设计以教学为本,配合空间设计手法,实现数字地理专用教室学科特色,艺术特色!

5、通用纳米实验室

纳米实验室是跨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性创新实验室,开展各学科与纳米科技相关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

实验室需要教学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及教学型原子力学显微镜

6、多功能光学实验室

激光实验室是研究激光应用的基础实验室,激光器件与激光技术及应用、光通讯及光纤技术、激光医学和激光生物学、激光推进器开发研究。建立激光器件与激光技术及应用实验室、光通讯及光纤技术实验室和激光生物学实验室、激光推进器实验室。

场馆功能:

1、激光器件与激光技术及应用实验室:主要涉及高功率短波长激光、白光激光器和激光显示技术的研究。研究内容:(1)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2)全固体激光器;(3)短波长蓝光、紫外和真空紫外激光;(4)小型高效白光(RGB)激光器;(5)新型激光显示技术。

2、光通讯及光纤技术实验室:光纤通信是指以激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的通信方式。7、环境生态实验室

能定量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如PM2.5等,水和土壤中某些物质的含量

模拟环境生态在不同条件下的演变方向,提供相应实验手段,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8、数字气象站

天气变化与人类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影响巨大,人类对大气科学的研究、掌握和使用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青少年的气象知识传播,气象科学教育也摆到了相应重要的位置。高中《地理》用一个单元的篇幅,介绍大气运动和水的相变产生的风、霜、雨、雪等天气现象,使学生掌握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为了优化校园科技教育环境,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意识,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地理实际观测能力,同时也为了满足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我公司研制开发了专业的校园气象观测站。

在校园里建立气象站不仅使同学们掌握了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自然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了解更多的气象科学知识。

校园气象站由各种传感器和自动气象站监测仪组成,传感器种类可由用户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配,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扩展接口选择联接个人计算机、打印机、控制器等设备,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大大增强。

9、环幕展示厅

是一种能表现水平360度范围内全部景物的特殊形式展厅。人们站在圆形观众厅的中央区域,被四周环绕的广阔画面所包围,再加上全方位立体声效果的配合,能产生极强的身临其境感。可以应用在环境展示等方面;运用环幕系统这一曲面投影显示形式,播放宇宙与地球,地质灾害等视频资料,在课程导入方面起到非常震撼的效果,课程导入部分往往是一堂课能否汲取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幕系统给受众营造一种环抱感,突出体现宇宙的浩瀚与沧海桑田的变迁!

由于特色课室比较多,这里我就简单的介绍以上几个。

四、预期效果分析

1、建立数字网络化的基地互联网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由于我校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是一个横跨5大基础理科课程的综合型基地。打破各

科壁垒,实现探究资源和成果的互联互通,就必须有一个能时刻将基地各个模块联系的

高效系统。建立高速互联网,并与云端存贮,云计算,云授课等新型技术手段相结合,不但可以将课程与学生实时相连,也可以将课程与课程无缝对接,更可以将基地的外延拓展到无限的时空中。这样不但能把课程基地内的众多的模块整合,也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这充分的符合了自然科学不可割裂的学科本质,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网络的无限化,促使师生参与科学体验的传统方式被打破。原来只有等实验课时才到实验室去做实验的模式,将因为遍布校园的高速互联网而改变,学生可以通过无线数字终端,实时接入基地网络,观看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并采用各种数字媒体手段进行科学探究、分析、研讨并获得结论。同时教师也从平时的带领与指导的角色上,退变成学生科学活动的引领者,陪伴者,帮扶者。由于网络方式的发散性特质,将需要教师设计更多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可能性,关联性,甚至教师本身也可能成为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参与者,这对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效能显着的!

2、建立基于数字化基础实验室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自然科学的探究中,实验是其重要内容,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并应用于实践。基地将在学校原有的实验设备基础上建立健全规划好现代数字技术基础实验室,为学生基础模块的实验探究、实验改进、小实验、实验自主学习等打好基础。同时也因为数字化手段的引入,可以将学生观察的现象,探究的过程,实验的结果等重要信息快速而完整的记录在网络媒质中,并可以实现基于现代科技手段的探究方法,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提升实验课程的品质。在数字化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将可能摆脱实验过程中无谓的一些效能空耗,而通过精准的数字实验手段,直接窥探到现象的内在本质,提高实验探究的效能。

3、建立媒体实验室改变学生探究手段,提升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基地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基地将建立以传感器、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媒体实验室,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受益于技术的发展,运用传感器实验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实验方案、实验思路。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拓展了学生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了菜单式学习,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信息素养。

4、建立现代前沿科学实验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广阔视野

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被点燃后将不会满足于基础探究,他们渴望新科技、新技术,渴望探究的延伸和拓展。我们将引进纳米材料工作室,高能光学探究室,高低温新材料探究室,并与高校、社会资源对接,建立现代科技实验室,引进高校部分实验及先进的实验设备、交叉学科实验仪器,与高校和社会科研机构联合,聘请专家指导,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作为教授基础课程的教师,将会因为前沿科学实验馆室的建立,不断的提升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二次发展!

5、建立现代科技生活体验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发思维灵感

生活中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科学问题或现象,如:新材料、绿色出行、低碳环保、污水净化、建筑结构、家庭中新型电器、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装置、新型通信工具等等,学生渴望亲身体验或用有关原理解释。基地将建立科学生活体验馆,可以将学生生活周边的自然科技情景放到体验馆,让学生能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能根据自然科学原理解释现象,并运用自然科学原理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周围的生活,学以致用。基地将建立现代科技馆。在科技馆,学生能看到最新的科技的进展、应用,体会到科技在各学科、生活领域中应用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组织参与与现代科技同步的科技活动,如机器人比赛、“登月舱”的设计与实验,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生物培养等;展示一些科技产品的内部结构,让学生解释自然科学原理,甚至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终我们将把课程基地建设成:

1、模块化建构、数字网络化云端联系构建综合基地模式

基地的建立最终为课程的实施服务,因此教学环境的建立也应该对应课程标准中模块的设置,知识重难点的设置也来源于课程模块,从而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模块式构建也利于基地本身的发展,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不可能一步到位,模块式构建不会影响其他模块内部的完整性,使基地可以积件式发展完善。在各模块分系统建立的过程中,更加注意相互的联系。以高速数字网络为框架,用新技术,新手段,把学生的观察过程、探究方式、结论获取、创新发明等利用云技术、云存储进行内延外扩,让学生在发散的数字网络化空间中,充分得到发展。

2、数学引领、各学科综合,提升基地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学生的学科学习不是独立的。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特别是数学与自然学科的综合,鼓励学生把自然科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是必须的。高中理科学习,虽然不可能脱离理科实验探究的基础,但是过程的程序化,探究的数字化,结果的模型化,表达的数学化都极大的以数学手段加以呈现。反之数学的理论探究又优化着其他理科探究的方式方法。因此我校成立数理学院,就是要打破数学与各理科课程间的壁垒,将实践与理论进行高度的统一,让学生在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的活动中,发现自然现象中隐藏的基本规律。从而提升科学视角与水平。同时在课程基地的建设中将学科互联互通,形成综合型强的跨学科的课程基地,让学生在基地的活动中能成长为具有广度与深度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在自然科学的探究中对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作用的认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高校、社会资源对接促成新型社会化课程基地

基地的建设是开放的。我们目前已和南通大学签订合作意向。基地将积极与社会课程资源对接,除了与高校积极联系外,还要用好报刊、电视、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社区、农村、科研院所等资源。充分开发和引进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基地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五、项目保障、社会支持及时序进度

(一)项目保障与社会支持

1、把课程基地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成立学校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室总体设计、规划,以数理学院为统领,五大理科教研室分模块设计,然后再进行统筹规划,利用现代网络与云端技术确保课程基地建设互联互通,正常运作、务求实效。

3、每年的学校财务预算依据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课程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划拨专项资金,确保建设经费的及时投入运作。

4、与高校、市科技馆、博物馆等单位洽谈合作意向,争取资源的共享和技术支持。

(二)时序进度

1、2014年04月至06月研讨申报;组建理论项目组,对现行数理学院各科按模块进行梳理,找出各理科课程重难点及突破手段,同时寻找到各学科交叉点,理清基地建设理论架构。专家组对所建设项目进行再论证,确定最终项目,细化基地建设工作组,开始实施基地项目建设。

2、2014年07月至12月搭建网络框架,建设数字化基础实验室、媒体实验室、现代科技馆、科技生活体验馆、探究实验室等主要馆室。

3、2015年01月至06月总结各馆室运作情况,并作相应改进。与高校、社会资源

合作,开发课程。

省优秀课程基地申报答辩说明书完整稿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申报答辩书 完整版 (参考内容) 项目名称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学校公章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通大附中”)作为南通市人民政府教育重点工程,是市政府投入4.3亿元巨资按省五星级普通高中标准新建的一所南通市新城区配套高中。 通大附中的规划与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生态和谐、既有传统文明,又有时代感的,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思想,凸显“数码校园、生态校园和人文校园”的现代教育理念。 打造精英教育: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学额在40人以内;实行寄宿制,为学生在校生活提供高标准住宿条件;“学院式”管理,充分利用市内优质高中资源和南通大学教科研优势,采取课程选修、社团活动、研究小组、学术讲座等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每年举办艺术、科技、体育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举办专家讲座、开展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构建智慧校园:落实人文化理念,即实施将科学、人文、艺术整合于一体的智慧教育;建设数字化校园,即构建基于互联网和云技术下的数字校园、数字教室和数字移动学习终端;创设探究型课堂,即推进课堂中互动、探究,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实施目标化管理,即实施目标定额、科学管理、系统决策和持续改进。 通大附中在创建一流的现代化办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过程中,旨通过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的建设,借助南通大学的教育科研优势,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现代科技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为今后创造性地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研究生精品课程介绍

研究生精品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机器学习课程代码:0700001选课人数:68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授课教师:李侃育人要点成效简介 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成就和创新事迹,300字) 李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际期刊NLPR主编、IJCIS 编委。目前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及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973课题、863重大和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部级项目,获得了多项国防科技进步奖和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在TKDE等国内外期刊、IJCAI、ACM MM等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近百篇,发明专利近20项。出版了教育部和北京市精品教材、获得了T-more优秀教师奖、迪文优秀教师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教学奖励。 价值塑造(如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500字) 建立教学为主导、科研为支撑、产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机器学习”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机器学习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1.“机器学习”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遵循:“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强化+四个训练”的模式。以机器学习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坚持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实行实践教学、机器学习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三个强化,落实不同层次的四个实践训练。 2.建立了基于激励机制的“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将创新性思维训练融于“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模式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思维能力。 3.设计了“分层+分系列+分专题”的创新实践活动 它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依据课程的内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设计实践活动。创新活动与研究方向有机结合,增强教学与研究的相辅相承的关联。 本课程建设重在将机器学习的研究问题及与课程相关的最新前沿热点研究问题引入到的教学内容中。注重以研促教的执行路线;注重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具体体现为专业知识的积累,创新思维的提升,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强化等。 知识教育(如教学内容等,特别是科教融合或产学融合,500字) 本课程教学团队采用科教融合,将创新性思维训练融于“研讨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模式,着重培养研究生“机器学习”创新性思维。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 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关于劳动技术课实训基地建设的申请报告

关于劳动技术课实训基地建设的申请报告 依照省教育厅《对于做好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和申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省教育厅有关指示,安达市老虎岗一中组织有关人员针对学校的办学能力、教学水平,特别是实习实训条件进行了全面、仔细的分析评估,经过对比检查和评估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符合《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中有关条件要求,决定申请劳动技术课实训基地建设的项目。 一、学校基本事情 老虎岗镇第一中学建校于1968年8月,由老虎岗农业中学改办而成的一般农村中学,位于老虎岗镇政府东100米处。如今是农村典型初中和农村综合中学。 第一中学现占地面积为30000平方米,其中建造面积为4540平方米,校园规划科学合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环境育人的激励功能、陶冶功能、审美功能、益智功能作用齐全。在镇政府的支持和学校多渠道的筹措下,建成并装备了相对完善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还有阅览室、微机室、校医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语音室和多功能教室。学校治理及教育教学现代化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第一中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和谐进展为办学理念,以“两全”为导向,以“进展创新”为主题,以整体改革为途径,以创建“规范化加特色学校、达标加特点的教师、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为目标。形成“勤奋求学、开拓进取”的校风,“团结、求实、开拓、奋进”的班子作风,“敬业严谨,创新务实”的教风和“尊师求实、文明向上”的学风。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进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进展。 第一中学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418人,有教职工49人,专任教师38人,其中女教师18人,学历事情:本科28名,专科16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57.1%,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19人,中高级比例为57.1%;市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4人,骨干教师比例为37.5%,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说学习、说政治、说正气,务本求实、勤奋创新,是一具团结、坚毅、极具战斗力的集体,学校别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素养,坚固地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教育观念、持续进展观念和创新观念,使教师的整体素养别断提高,在教学工作中学校本着“打好基础、降实知识、进展潜力”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注重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强化了教学常规治理,向常规要质量,向常规要效率,把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明确并纳入了教师的业务考核方案中,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别断提高。全校教师都能努力地工作,向更高的目标逐步迈进。 学校注重德育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学校一日常规建设,经常开展活动,实施“以政治方向教育为主导,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主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道德品质教育为主线”的“四主”模式,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学校摆正了素养教育与教学质量提高的关系,突出教学工作中心的位置,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治理,即领导体系规范化,教学环境规范化,课堂教学规范化、办公秩序规范化。强化课堂教学研究,强化教研科研活动,强化教师业务素养提高,强化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总结。 我校加强了学农基地建设,现有校田地350余亩,校办农场曾被评为省、地级甲级校办农场,别仅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场所,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老虎岗一中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市的嘉奖并赋予了很高的荣誉。曾被国家教委和省教育厅授予实验室建设和使用先进单位,被评为地级规范化学校建设典型初中,被评为绥化市“两全”先进学校,地级先进中学,地级体育工作、卫生工作合格中学,被绥化市

美术精品课程——答辩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精品课程汇报 ——专业组靳霞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现在我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精品课程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和实训环节安排等方面以幼儿教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规律确定本课程的结构;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美术与手工方面的技能技法,为学生毕业后能担任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和组织幼儿美术活动做好准备。 2、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和强化学前教育工作者职前美术与手工的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为目标,围绕幼儿园美术技能教学的规律设计课程内容,构建引领新课程。 美术包括美术欣赏、素描、国画、装饰画、彩色铅笔画、油画棒、简笔画等内容; 手工包括平面纸工、立体纸工、泥塑、布艺、教玩具的制作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现使用教材为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由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上、下册及《简笔画》,同时教师备课都要准备符合学生特点的、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的,充分体现知识性、实用性,重点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色彩、空间,以及心灵手巧能力的校本资源资料。 2、内容组织:浅化知识教学,强化技能、实操水平的培养,按课程内容,将知识教学、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实行“学中做,做中学”;授课中课件、插图、实物相结合,实例中偏重实用型,形成学校独特的实践教学特色。 3、表现形式: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练习、资料库 三、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 1、教学设计:为了实现本精品课程的能力目标与职业岗位目标,本课程设计了多形式、多环节、多情景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从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1) 学做一体:通过学做一体化的手段,在课内使学生对幼儿美术与手工的结构组成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强化训练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2) 课程实训:在课程内完成,让学生基本掌握美术与手工的技能与技巧; (3) 合格+特长: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达到了幼儿美术与手工的基本技能要求;进入三年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美术或手工的技能、技巧进行创作。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广东培正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申报表 所属教学单位市场学系 课程名称国际物流 课程组长宋冀东 联系电话 E-mail地址 申报日期2011年10月20日 教务处制表

填表说明 1. 课程组组长是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授课对象含本、专科学生。 3. 开课年限指在我院开设此门课程的年限。 4. 课程类型指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等。 5. 课程简介的内容包括:①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②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教学与企业最新技术结合的紧密度等;③教学方式;④教师队伍;⑤教学条件;⑥课程特色等。如果申请的是实践类课程,请着重说明关于实践教学方面的特色,包括实验的设计、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

一、课程组组长情况 组长性名宋冀东性别男出生年月1949年最后学历 学士职称、职务副教授学位学士 论文、专著代表作1、市场营销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3 2、如何打造供应链的核心企业[J].企业活力,2011.9 3、区域化网上卖场的实施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 主要教学工 作简历 2009.09-至今广东培正学院市场系 近五年主要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1、市场营销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3 2、如何打造供应链的核心企业[J].企业活力,2011.9 3、区域化网上卖场的实施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 二、课程概况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网址 开课年限5年授课对象本科2年级 课程总学时54学时采用教材《国际物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课程近三年在校级以2010年广东培正学院优质课程 本课程组授课老师曾多次获得学院教学质量奖

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加大力度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2、适用范围: 此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 3、职责: 3.1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 3.2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精品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检查及指导工作。 3.3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 3.4计划财务处负责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3.5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的建设和维护,负责课程的教学课件及教学录像等资料的制作工作。 4、工作要求: 4.1总则 1、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包括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2、精品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学院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并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3、精品课程建设要制定科学的建设计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4、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要求,在贯彻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基础上,注重课程职业性和实用性,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4.2管理与职责 1、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实行教务处、教学单位、课程负责人三级管理的

方式; 2、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提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并提交院长办公会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2)负责组织实施院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立项、验收工作; (3)负责组织定期检查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工作开展情况; (4)负责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 (5)负责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运行管理,负责组织年度检查、复查和评奖工作; (6)负责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 3、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精品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检查及指导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根据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负责制订本单位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2)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3)负责本单位的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工作; (4)协助做好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 (5)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网上的运行和升级; (6)协助做好本单位的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年度检查和复查工作。 4、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研究并制定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计划; (2)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提出任课教师聘用建议,并组织任课教师实施课程建设计划; (3)负责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确保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负责培养本课程的青年骨干教师,协助做好本课程的教学队伍建设; (5)负责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法等改革的研究和实施; (6)具体负责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做好本课程的上网工作;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计划方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xx灌云高级中学 为贯彻落实省课程基地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体育特色建设,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确保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落实到位,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体育特色优势,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推动我校体育特色文化建设,实现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基地建设主要目标 我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牢固确立“从体育强校向体育名校迈进,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一体两翼”(一体:群众体育,两翼:篮球和田径)的体育发展框架,以篮球运动为引擎,篮球和田径双轮驱动,带动全校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和竞赛的双丰收,通过“育体——育德——育智”的三者结合,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标。 课程基地建设要体现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学练结合的多元模式,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坚持掌握技能与健身习惯相结合,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体现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结合,体现行政推动和学校主动结合,构筑体育与健康课程新高地。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实现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由统一向多元、由普遍向个性转变提供经典样板。 三、课程基地建设内容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我们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营造校园体育特色环境

我校篮球、田径项目盛名远扬,曾向国家、省、市专业队和知名高等体育院校输送500余名运动员,学校将充分利用深厚的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体育文化。 1.加强课程文化展示,主要做法有: ⑴建立我校历届优秀运动员xx长廊。 ⑵利用校园报刊栏、路灯栏、奥运百科知识室、篮球馆、乒乓球馆的墙壁展示我国体育及优秀运动员的骄人成绩。 ⑶利用电子屏、田径场护栏、各班黑板报普及各种体育赛会、体育赛制、比赛规则等知识。 ⑷邀请原国家女子篮球队主教练马跃南、国家青年女篮主教练宫鲁明、新疆男篮主教练崔万军、原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朱建华、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主任薛雨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张天峰教授、李海兵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伟教授等专家到我校讲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关注体育、重视体育,更喜欢体育运动,在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感化。 ⑸邀请健康保健专家对我校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健康行为(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医务监督、锻炼效果评价、饮食与营养、安全急救等方面讲座,增进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2.扩充校园文化内涵 始终贯穿“体育是健康、体育是素质、体育是艺术、体育是品质”的指导思想,始终强化以运动态度、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为主导的文化建设,加强多学科、多层次渗透,把不畏艰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及体育文化渗透到师生日常行为中,让体育的文化和精神成为助推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优化的引擎。 操作流程为: ⑴召集相关人员制定校园体育文化实施方案。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基地是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追求,以建设学科内容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教学“新课堂”;课程基地是现有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课程基地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转型升级的探索;课程基地包含:设施设备、课程、师资、资源的统一,是理念、方法、路径的融合;课程基地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习巩固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构想,基于以下几点基本思考: ――世纪之问的试解。钱学森提出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我们认为,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都在为怎么找到适合的学生而奋斗,以分数为标准基本上找到的都是合适考试的学生。应答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作为有责任、有胸襟的江苏教育人,要敢立潮头,主动试解,从为教育找到适合的学生,转向为学生找到合适的教育上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适合的平台在哪里?课程基地的创建为学生“适合”的体验搭建了平台。 ――教育功能的审思。教育能强国吗?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强国的,只有科学有效的教育才能强国。科学有效的教育才能有效育人、育有效的人,才能真正培养出促进社会经济的人才。实践性、创新性是育有效人的主题词,而且正是课程基地的重要特征。 ――教育瓶颈的突破。长期以来,困绕高中教育的两个瓶颈问题,一是千校一面、二是素质教育。千校一面的应试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空间,而丰富多彩的课程基地将会催生学生潜能的个性选择;硝烟弥漫的考试剥夺了青少年成长中应有的快乐,而动手实践的课程基地就是要还给青少年做中学的青春乐趣。 ――教学质量的提升。课程基地建设是强化教学环节、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境创设、内容拓展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有效运用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巩固、生成知识,切实减负增效;有利于纠正当前高中教育重课堂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现象,转变教学方式;有利于推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提升。 ――优化投入的载体。在整个基础教育中,长期以来高中教育政府投入一直偏少,缺少应有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普通高中以财政投入为主”,增加政府投入,一方面要解决宏观政府问题上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有转向内涵发展的专项建设,使教育投入更多地从硬件投入转到软件投入、从保障性投入转到发展性投入上来,更多地以投入保障质量,以投入提高教师水平。课程基地建设成为财政投入的项目抓手。 ――教育创新的探索。在高中教育,一方面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都是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同时,也由于高考的单一方式,形成了高中千校一面的现象。江苏高中教育要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必须以率先的勇气破解高中教育发展中共性的问题,提供做法和经验。课程基地建设是高中转型升级、优质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课程基地,以项目引领发展,以课程丰富内涵,以基地拓展课堂。通过多样化课程、多样化实施途径、多样化手段单等,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全面发展创新路径。为学生兴趣、爱好、

语文学科基地申报材料

关于举行新泰市学科实验基地及教学示范学校评选活动的 通知 各乡镇、街道教育办公室,市直各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经研究,决定进行新泰市学科实验基地及教学示范学校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目的 学科实验基地及教学示范学校的建设,旨在发挥优秀学校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典型,树立标杆,推动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要把学科实验基地及示范学校建设成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地、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基地、教育教学工作示范基地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实验基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水平高、教育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科研型的骨干教师队伍。探索与研究中小学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二、评选条件 (一)学科实验基地评选条件 1.近三年来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六位(中学以中考成绩为参考依据;小学可根据抽考成绩或教学视导成绩为依据)。 2.本学科教师整体素质高,有三分之一以上获得过新泰市级及以上教学新星、教坛英才、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或在新泰市级及以上获得优质课、创新课、公开课、示范课一等奖。 3.本学科有市级以上实验课题或获得泰安市级及以上教科研优秀成果奖等。

4.学科教研组建设组织完善,制度健全,教科研气氛浓厚,集体备课等活动开展经常,成效显著。 (二)教学示范校评选条件 1.有三科或三科以上被确定为学科实验基地。 2.学校主要领导“科研兴校”意识强、观念新,学校干部教师形成了较好的科研习惯,科研环境良好,科研氛围浓厚。 3.科研管理机构健全,有领导和工作组织,工作人员科研素养、科研管理水平较高,能独立组织和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 4.学校科研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健全有力,干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面广、量多,与工作实际结合度高,推进扎实有效。 5.有切实可行的科研工作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学校领导亲自参与科研、指导科研,干部教师的科研条件得到较好保证。 6.建立了学校网站,搭建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班班通”和教师“人手一机”。 7.通过教育科研,教师的专业成长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涌现出一批热心教改、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骨干教师,学校育人水平和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全市前列。 三、评选办法 (一)评选时间 2012年四月上旬,各乡镇、街道办教育办公室、市直各学校,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学科实验基地的初选。2012年4月15日前,填写《新泰市学科实验基地申报表》(见附件二),单位填写《新泰市学科实验基地汇总表》(见附件一)汇总后,报教育局教科所。2012年4月下旬,教育局组织人员进行评选。2012年十月组织教学示范学校的评选。 (二)评选程序 1.收缴学科实验基地评选材料。 2.成立评选专家组,依据申报材料进行认真评选。 3.组织专家组对学科实验基地候选单位进行实地考核。 4.对在评选活动中位居前列的进行公示。 5.通报表彰,举行授牌仪式。 6.针对学科实验基地的评选情况,下半年组织教学示范学校的评选。 四、职责与管理方式

学校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正式稿

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 我校申报的《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被列入江苏省薄弱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在泰州市文明办、团市委、文联、泰州报业集团和泰州学院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结对支援学校的倾力帮扶之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规划、论证、设计和建设,课程基地初具规模,各项前期活动顺利开展,课程基地的作用日趋显现。现在将我校课程建设的背景、内涵以及基础建设等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汇报如下: 一、课程情况简介 ㈠《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确立的背景 我校地处泰州主城区的城郊结合部,由于诸多的原因,生源流失严重,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需要找到合适的载体。我们抓住省提升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契机,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建设《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目的在于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泰州古称海陵,处于长江尾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长江上游泥沙的下泄、淤涨,淮水汛期漫溢带来的浮土、有机质的沉淀、冲积,大海的潮汐相拥、推托,使泰州大地逐渐增高,浮出于三水之间。 几千年来,自然的赋予和泰州人民为创造良好水环境而作出的奋斗,形成了泰州独特的水文化。

课程基地建设探究内容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 1.河荡文化 水利文化:泰州“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双水绕城,水城一体”,街河并行,城市特色文化明显。 城河文化:泰州城外的护城河,是抗击金兵的产物。新世纪以来,城河两岸重建望海楼、文会堂、清风阁、桃园等,修建了古城墙,新辟了三水湾,使城河成为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全国城河治理的经典样板。 湿地文化:麋鹿、红粟、淮盐,都产生于江、淮、海这个特定的环境,垛田则是因地制宜的创造。如今,溱湖湿地、垛田菜花、水上森林等都是精彩的水乡风光。 遗址文化:泰州发现单塘河新石器遗址、天目山商周时期的古城遗址,为良渚文化去向的研究找到实物佐证;南荡临时性居住遗址,揭示了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迁徙的轨迹;最近又发现蒋庄大型良渚中晚期遗址…… 泰州的桥,几乎每桥必有一典,桥文化因水而得。 2.盐税文化 淮盐文化:黄海西岸的泰州,拥有广阔海滩生长的大量芦苇柴草可供煮盐,所以是临海煮盐的最佳地点。 漕运文化: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开挖了运盐河,明永乐二年开挖了泰州通往东台连接淮南盐场的泰东河。 盐税文化:从唐朝开始泰州是全国十大盐税征集地之一。明朝洪武年间,泰州两淮都转盐运司是全国六个运司中最大的一个。 盐商文化:泰州的盐商大多是晋商、陕商和徽商,他们的活动在泰州

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 实 施 方 案 二0一四年六月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我校教育改革的实际,决定开展“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江苏省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创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国家、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以创建“高中化学课程基地”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式,破解教学难点,凝练办学特色;创设新型教学环境,研究核心内容建模;创立新型学习平台,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探寻创新教育路径,实现学生、教师、课程共同成长。 2.工作目标:以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申报“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高中化学课程基地”为契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化学学科教研能力、水平,着力培养学科特色,努力打造品牌学科;大力推进课程基地的建设,建立并健全化学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和研究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二、项目基础 1.师资与学科优势 我校化学教师团队由南师大派驻我校的副校长陆真博士领衔,化学学科是扬州市同类学校中的品牌学科。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其中有硕士研究生1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扬州市(仪征市)中青年教学骨干2人、扬州市(仪征市)教学能手2人,校级教学骨干2人,扬州市(仪征市)核心备课组成员2人等。他们课程改革意识强,基本功扎实,科研能力强,承担课程基地建设任务的愿望强烈,能积极探索课程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他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 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3.实力雄厚的语文师资

我校语文组是学校示范教研组,曾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在常州语文界有较大影响力。由语文组主办的“青果文学社”曾获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组内现有教师10人,其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市语文骨干教师2人,市语文教学能手、新秀3人。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4人,曾主持或参与8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 三、项目建设核心追求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确立了建设的语文课程基地的核心元素,即充分利用校园“有色”的语文课程基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层涵义: 有生命底色——语文课程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生命流淌的印记,涵养学生生命,是具有生命底色的课程。 有个性亮色——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意在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师生能力特长,让学生和教师在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彰显独特个性。 有校本特色——青果巷百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学校地处青果巷内,本身就是古巷文化的一部分。九十年办学历史,培养了无数精英,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基于青果巷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将充分彰显这一特色,使学校发展再展辉煌。 有自然本色——语文即生活,拒绝浮躁,追求宁静自然。课堂教学应具有自然本色,即“行”如流水,“魂”然天成。构建朴实、本真、自然、和谐、美好课堂教学,方能真正体现语文滋味,累积语文正能量。 四、项目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语文学习室 录播教室、E学习教室、数字化教学研究中心等。 (二)语文环境建设 青果名人题字碑、文学社专栏墙,文学长廊,书法展厅、读书角、语文课程基地网站等。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 (三)语文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了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着眼学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及申报表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及申报表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申报指南及申报表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建立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等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二、建设任务 (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实践基地应依托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以下统称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并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健全有关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二)改革校外实践教育模式。积极推动校外实践教育模式改革,由参与共建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 (三)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应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实践基地应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各实践基地除承担共建院系的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任务外,还应主动向其他院系专业开放,逐步发展成为实践教育质量高、能兼顾其它学科门类、具备多种实践教育形式的综合性实践基地。 三、建设周期

二年. 四、申报条件 1.基地建设具有方向性 主要体现在整合各类实践教学资源,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基地的共享共用度,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基地建设目标与内容明确、可行 建设目标明确性、可行,与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相契合;建设内容具有系统性,包括教学团队、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内容。 3.基地建设投入有保障 能保障实践基地硬件条件与管理、师资配置、实践教师的投入量。实践基地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包括管理体系框架、双方职责与任务、管理办法等。 4.基地建设具有可持续性 基地建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基地保障条件(经费、制度、师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5.注重基地建设的背景评价 如依托单位情况,合作基础与实践状况等。 五、申报材料及要求 1.实践基地申报表(见附表); 2.相关支撑材料(包括企事业单位简介、资质证明、共建协议等与原件相符的复印件)。

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申报答辩说明书完整稿

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申报答辩说明书 完整稿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申报答辩书 完整版 (参考内容) 项目名称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学校公章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通大附中”)作为南通市人民政府教育重点工程,是市政府投入4.3亿元巨资按江苏省五星级普通高中标准新建的一所南通市新城区配套高中。 通大附中的规划与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生态和谐、既有传统文明,又有时代感的,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思想,凸显“数码校园、生态校园和人文校园”的现代教育理念。 打造精英教育: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学额在40人以内;实行寄宿制,为学生在校生活提供高标准住宿条件;“学院式”管理,充分利用市内优质高中资源和南通大学教科研优势,采取课程选修、社团活动、研究小组、学术讲座等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每年举办艺术、科技、体育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举办专家讲座、开展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构建智慧校园:落实人文化理念,即实施将科学、人文、艺术整合于一体的智慧教育;建设数字化校园,即构建基于互联网和云技术下的数字校园、数字教室和数字移动学习终端;创设探究型课堂,即推进课堂中互动、探究,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实施目标化管理,即实施目标定额、科学管理、系统决策和持续改进。

通大附中在创立一流的现代化办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过程中,旨经过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的建设,借助南通大学的教育科研优势,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现代科技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为今后创造性地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二、项目创意 (一)项目创意 我校拟建立的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其理论依据是:自然科学的数学化过程是现代人类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自然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的能力认识和改造,它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天文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研究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重要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数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自然科学的数学化的前景越来越明显。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从自然科学发展前景更可看

精品课程网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精品课程 网站设计与实现 系别: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072 学号:200780124223 学生姓名:袁杰 指导教师:潘磊 2011年3月30日

一、选题依据(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背景与意义:在我国,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不管是企业、学校或个人都在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有的管理或生活中的一些环节进行开发研究,运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必要的数据信息管理,分析及发布,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从步入21世纪起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现阶段,但大学教师队伍成长的速度开始跟不上学生入学的脚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网络教学是缓解这种现状的一个方法,而精品课程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教材,使网络能够很好的教学。网上的资源通过教学网站来进行发布,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教学网站的课件来学习。精品课程的建设极大缓解了我国教育力量不足的压力。 国内外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由于国外网络普及广泛所以他们早在20世纪就开始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初步应用。我国的网络教学起步较晚,2000年,国家教育部连续批准了人民大学等26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国家对Internet远程教育事业的重视,Internet远程教育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焦点。对于网络教学的开始,还没有精品课程这个概念。而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精品课程开始被提上日程,国家现在特别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问题。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要开发一个完整可行的校园精品课程网站,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学院的网站,必须要结合实际,有足够的实用性、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对于用户的界面也应具备友好性,使其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操作,在数据库设计方面要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高效性,更应该尽量减少数据冗余。 主要内容:第1章通过对国内高校校园网站现状的研究分析,主要讲述了开发学院精品课程网站项目在校内的迫切和必要性,介绍了网站的开发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同时也阐述了本课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2章则针对网站管理

实践基地申报材料精选文档

实践基地申报材料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漳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一、基本概况: 1、创办: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于2009年开始筹划建设。 2010年7月底,在市教育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漳平六中派人到龙岩铁山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并开始转轨工作。 2010年8月初,市教育局召开各股室协调会。本着教育性、实践性、探究性、安全性、趣味性兼顾的原则,结合我市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特色,突出“三乡文化”(花乡、茶乡、画乡)建设,拟定了《漳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 2010年8月,市政府教育专题办公会通过了《漳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2、意义: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符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同是也有利于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规模:

漳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座落在山青水秀的南美山庄,距离市中心约5公里,总面积58807平方米(亩),建筑面积7546平方米,山地面积23300平方米。 当年投入建设资金740余万元。 4、布局: 基地总体划分为教育展馆区、劳动实践区、军训运动区、素质拓展区和师生生活区,设有19个教育馆室(携手20余个市直单位共建)、40亩生态园(含茶园17亩、菜园3亩、梅园2亩,其他绿化林地和花卉区18亩)、3个运动场和3个拓展中心(训练中心、体能中心、体验中心)。可容纳450人同时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 5、师资: 实践基地现有教师34人(编制32人),其中校级行政3人,党员15人。 二、课程设置 1、原则: 实践项目的设置遵循教育性、实践性、探究性、安全性、趣味性兼顾原则,突出“三乡文化”特色,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2、领域: 涉及素质拓展、礼仪训练、文化涵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法纪教育、环保教育、电子电工、人文地理、通用技术等领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