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课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课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课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课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课·第二讲(二战后的美联储)

作者伯南克发表于2012-04-11 11:30

伯南克溯源次贷危机:“所有人都认为房价会不停地上涨”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课·第一讲(美联储的基本使命)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课·第三讲(美联储与危机)

伯南克溯源次贷危机:“所有人都认为房价会不停地上涨”

本版制图郁斐

伯南克(Ben S. Bernanke)

上次课程(详见东方早报4月9日A24-A26版《伯南克开讲:央行须当最终贷款人,避免银行体系崩溃》)我们回顾了英格兰银行以及美联储的起源、美联储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1930年代的大萧条等等。今天,我将选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的历史,讨论

二战后某些重要的篇章。我将从2008年次贷危机的起源讲起,本次讲座的后半部分及下一次的全部课程都将讨论危机本身。

危机伏笔:

从“大通胀”到“大稳定”

我们从二战开始讲起。战争本身如何获得融资?通常情况下,战争的融资基本上靠借贷,二战期间,美国的国债迅速增长以支付战争所需。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合作,利用其管理利率的能力使利率保持在低位,确保政府能更低廉地为二次大战融资。战后国债依然存在,政府依然担心如何支付居高不下的国债利息。因此,在战争真正结束后,美联储背负了将利率保持在低位的巨大压力。但如果一直保持低利率,经济却持续增长和复苏,将面临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1951年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在一系列复杂的谈判后,美国财政部同意结束管制,允许美联储独立地确定必要的利率,以促进经济稳定,相关协议被称为“1951年美联储和财政部协定”,这也是政府首次明确承认美联储应被准许进行独立的运作。

在1950和1960年代,美联储的基本关注点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在1951年至1970年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是马丁(William McC. Martin),任期长达19年,格林斯潘的任期为18年半,他们两位在二战后领导美联储共计长达37年。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货币政策相对简单,当时的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巨大成果,美国经济在二战后也再度占据了主导地位,对经济大萧条的担心也没有成为现实。在此期间,美联储基本采取了所谓的“逆风而行的货币政策”,即一旦经济快速增长或过快增长,美联储将收紧政策防止经济过热。反之,一旦经济增长过慢,美联储将降低利率,对经济施加增长性的刺激以避免其衰退。马丁主席非常关注通胀风险,他曾指出:“通胀是夜晚的盗贼,如果我们不采取迅速和决断性的行动,我们会始终赶不上它的步伐。”在1950年代大多时候和1960年代早期,美联储遵循上述政策,谋求通胀和经济增长都保持合理稳定的水平。

但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货币政策开始变得过于宽松,导致通胀和通胀预期大幅上升,通胀率最高时达到了13%。而在此前的1960年-1964年,年均通胀率仅略高于1%。到了1965年-1969年的越南战争期间,通胀大幅攀升,在1970年代早期继续恶化,直到1970年代末期,CPI通胀率已经到了约13%的峰值。

太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何会令通胀在1970年代让人焦头烂额呢?一个原因是技术问题,“经济到底在多热的情况下不会导致通胀压力?”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在这一问题上显得过于乐观。当时的普遍看法是,失业率可以保持在3%或4%的低水平。保持高通胀率,可能获得更好的经济表现,就业率也会高一点,经济会再现19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的繁荣。美联储开始遵循这一做法:如果我们将通胀保持在略高于正常的水平,我们可能获得就业的永久性增长,以及失业率的永久性下降。

1970年代早期,当通胀攀升至约5%时,尼克松引入了物价控制措施,通过一系列法律,禁止公司提高产品价格,但这些法律并不完备,所有的董事会都试图找到法律的空子。这基本上是很不成功的政策,价格是经济的自动调节器,对薪酬和物价加以控制意味着整个经济存在缺陷和其他的各类问题。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对此的评价是:这好像是打破温度计来控制炉子过热的问题,是本末倒置的。根本性的问题是,当时存在太多的需求推升了物价,简单地通过法律禁止人们提价,不能解决货币过度宽松和过度需求的基本性问题。这一政策最终在混乱中崩溃。1970年代政策制定者的努力并没有达成失业率下降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是通胀率上涨并急剧攀升。

处理高达两位数的通胀,成了卡特总统的首要工作。卡特任命了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部分原因是,他认为后者是一个强硬的中央银行家。沃尔克走马上任后不久就开始有所动作,1979年10月,他与美联储的政策制定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货币政策管理上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是允许美联储大幅加息。沃尔克1979年宣称,两位数的通胀率已偏离货币政策的正常运行轨迹。新货币政策包括高利率(收紧货币)等政策,以减缓经济增长、抗击通胀。沃尔克称:“为打破通胀怪圈,我们必须推行可信的、有纪律的货币政策。”

这一政策随即立竿见影,从1980年至1983年,通胀率从12%-13%的水平一路降至3%。通胀的相对快速下降冲抵了1970年代末期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1980年代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达成了控制通胀的目标。在新的自律性货币政策执行后,通货膨胀在随后几年大幅下降。当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于1987年离职后,通货膨胀大约在3%至4%之间。但为降低通胀而实施的高利率也代价高昂,在1981至1982年的严重经济衰退中,失业率也升至了近11%的高位。在1970年代,产出和通胀的波动性明显很高,1980年代早期的波动性则更大。这时,沃尔克在压制通胀,而经济陷入了衰退。

1987年,沃尔克离开美联储主席的位置,接替他的是格林斯潘。1987年开始,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近19年时间。正如他的言论所暗示:他任期内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提高了经济稳定性。他曾指出:经济更稳定一直是美国生活标准快速提升的关键所在。实际上,这一时期的经济稳定性明显提高,并被称为大稳定时期,这与1970年代的大滞涨和1930

年代的大萧条形成了鲜明比照。大稳定局面的出现表明货币政策可以给经济创造更大的稳定性,而沃尔克其实对此也有贡献。在1980年代早期,他在短期内压低通胀的努力导致了很严重的经济衰退,但也带来了回报。回报就是经济更稳定,通胀更加稳定,货币政策也更为稳定。商业人士和家庭的信心也更充足,这对更大范围的稳定都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大稳定并非完全由货币政策造就,毫无疑问,其他因素也起到了作用,如经济的整体结构调整。一个例子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学会了更有效率管理库存。这种所谓的“即时库存管理”取代了以往的“手中持有大量库存”。通过改善库存管理以及更多这样更佳的商业实践和经济中的其他因素,可使事情变得更稳定。另一个幸运的情况是,油价冲击的情况没有太多,其他很多事情也都有助于大稳定。

危机发酵:

“稳定”带来房贷泡沫

到了2000年代中期,有影响力的事件是此前1990年代末的IT股暴涨和暴跌,以及由此引发的2001年经济的温和衰退。人们从大稳定中获得的一个结论是,不仅经济更稳定了,金融体系显得也更稳定了。结果是这一时期,金融稳定政策某种程度未得到应有重视。我今天只谈谈部分起初的危机触发事件,尤其是房产泡沫。我们将在下次仔细谈论危机的详细情况以及美联储是如何应对的。

房价的大幅上涨是最终导致近期所发生的危机的一个关键事件,1990年代晚期至2006年,全美国房价大涨了130%,可以看到曲线不断升高,房价涨幅很大。这一时期以及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新住房抵押贷款的申请标准不断下降。现在已经很清楚,引发房市泡沫和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毕竟,1990年年代后期,人们对科技股以及整个股市可以说非常乐观。毫无疑问,乐观加上其他心理因素,导致了房价上涨。所有人都认为房价会不停上涨,买房将是“稳赚”的一项投资。我在加州住过一段时间,之前房价也在上涨,每个人在聚会时谈到的都是:“你的房子涨到多少钱了?你目前已经赚到了多少?”感觉是你仅要常常看看房价就行了,都没必要上班赚钱了。所以人们陷于狂欢中,认为房价会不停地涨,每个人都会更富有。同时,申请新贷款的标准一降再降,造成更多人投资房市,进一步推高房价。

我们略谈下放贷质量,看看什么发生了。2000年初期,通常需要付10%,15%甚至20%的房贷首付,他们必须递交财政状况、收入和个人资产的详细情况,以说服银行提供贷款,资产通常要求为其年收入的四五倍。不幸的是,随着房价上涨,放贷人开始向不合格的申请人发放贷款,就是所谓的非高级贷款。这些贷款经常要求很低或无需首付款、很少或不需要任何材料。我说的是非高级贷款,而不是次级贷款。以借款人信誉来讲,次级抵押贷款是质量最低的,有的地域还有其他的抵押贷款,被称为全A级或其他名称,它们也不适用于传统的债券发行标准。所以我说非优级,本质上就是房屋抵押贷款的信用标准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信用不稳定的人也获得了贷款。

我们后来还可以看到,新增贷款、非优质贷款、次级、全A级或其他低质量贷款的增长率很高,尤其在2000年代中期和2006年,约有三分之一的贷款是非优级的。这一情况是不正常的,当你向信用有问题者发放贷款时,他们零首付,信用评分很低,有必要就其收入和经济前景提出更多问题。但实际情况正相反,到了2007年,60%的非优贷款未附有材料说明申请人的信用度,所以显然抵押贷款质量正不断下降。

这是不可持续的。房价不断上涨,月供占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最终需还款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变得很高,导致人们对新住房的需求下降了。我们看到抵押贷款率此后大幅下降,

主要是因为利率下降了。问题是高还款额意味着不会再有新贷款者,新购房者,所以房价泡沫破裂。1990年代末期到约2006年房价大幅上涨。从2006年至今,房价已经下跌了30%多,美国房价出现了显著下降。当然,经净通胀调整后,现在的房价就与泡沫开始前非常接近了。

房价现在大跌将有严重后果,很多因房价上涨而感到富有的人会受到影响,他们曾有很好的流动性,突然间,他们发现自己所欠下的房屋贷款要高于房屋的全价。在此情况下,放贷人的房屋资产净值为负。2007年开始,资产为负的抵押贷款数量大幅升高。目前,在美国约5500万笔抵押贷款中有1300万笔资产为负,资不抵债比率达到约20%至25%,这与我们此前看到的情况迥异。同时,考虑到房价下跌,很多人资不抵债,抵押贷款违约现象飙升。人们不及时还款,最后银行收回房产,这称为止赎,银行再将房子卖与他人。可以看到,2009年有超过500万抵押贷款违约发生,几乎占到全部抵押贷款的10%,这个违约比率是很高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对贷款者,房主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就是向人们发放贷款的机构。随着违约比率高达10%,银行和其他抵押贷款债券持有人遭受可观损失,这成为危机爆发的主要诱因。

危机催化剂:

银行太自信,监管太薄弱

现在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股票市场大涨,包括而不仅限于高科技泡沫。那些股票价格在2000年和2001年大跌,很多账面价值蒸发掉。实际上科技股和其他股票价格下跌回调的账面价值,与住房市场繁荣或萧条而引发的损失差别不大。然而科技股泡沫仅仅导致经济温和衰退。2001年经济衰退期从3月持续到11月,仅仅8个月。失业率虽上升,但远未触及1980年代或更近期的高水平。这里资产价格大涨后又大跌,但未给金融系统或经济造成真正严重或持久的损害。

而近期的情况是,我们见证了房市的繁荣与崩溃,如果我们回顾2001年,我们会认为这或许会导致经济增长减速,也许不会那么严重。这就是我们美联储看到2006年房价下降时讨论的一个观点,这会像2001年的情形吗?当然我们知道,房价下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要大于股票市场下跌。要理解这点,需要区分触发物和脆弱性的不同。房价下跌和抵押贷款损失是触发物。打个比方,他们就如同点燃蜡烛的火柴。如果不是周围存在易燃物,也不会引发大火。而情况是,经济和金融体系存在脆弱性,住房市场崩盘某种程度上点燃了火焰。换句话说,是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导致本应发生的温和衰退转变成为更为严重的危机。这些脆弱性是什么呢?美国和其他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哪些特性导致住房市场荣枯引发远为严

重的危机呢?

简单来说,我们金融体系的私人机构和公共机构都存在脆弱性。在私人机构,很多借款方和贷款方举债过高,杠杆率过高。导致这发生的一个大原因是“大稳定”时期的影响。在长达20年的相对平静的经济和金融状况下,人们过于自信,更倾向于大量举债。举债过多的问题是,如果你准备金不足,你的资产价值就会像房价一样大跌,迅速下跌,你会发现所持资产价值低于你的负债额。

第二,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在这一时期,金融合同,金融交易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监督、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的能力并未跟上,他们的IT系统,他们用于风险管理而动用的资源,不足以使他们全面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大小。所以,如果你问一家银行,如果房价大跌20%的后果,他们可能会严重低估他们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因为他们没有准确、全面评估所面临风险的能力。

第三个问题是融资方面的,金融机构在不同情形下都严重依赖像商业票据这样的短期融资工具,这可使他们获得短期融资贷款,最短可为一天,大多少于90天。

19世纪的银行主要用来存贷款,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面,体现为非常短期的流动性模式,这与19世纪存款面临挤兑风险是一样的。私人机构的一个脆弱性是其对有毒金融工具的使用,包括复杂衍生品等等。如美国国际集团(AIG)金融产品公司使用的信用违约掉期,AIG通过信用违约掉期向投资者出售投资者持有的复杂金融工具的保险。所以本质上,AIG的承诺是,如果你在抵押品担保债务责任上或类似情况下有任何损失,他们将赔付。只要经济状况和金融体系一切良好,他们只需收取保险费,不会有任何问题。但一旦情况转坏,他们仅仅对债务的一种情况押注,意味着他们会面临巨额损失,这有着很严重的后果。

这就是私人机构将暴露的问题。我们再简单讲讲公共机构。他们也存在严重问题。

首先,金融监管结构尽管修改过很多次,但本质上仍是1930年代创建时的样子。特别的是,它未能与金融体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同步。一个方面是,很多重要的金融公司并未得到任何金融监管机构严肃、全面的监管。例如保险公司AIG。保险监管机构监管的主要是他们出售的保险产品,银行监管局主要监管他们旗下小型银行的储蓄情况,但没有哪个机构真的仔细审查过我刚才提到过的这个信用违约掉期问题。金融机构中未受到多少监管的还有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和美林这样的投资银行,不存在针对这些机构的法律监管,他们仅仅与证交会就监管达成了自愿协议,但这些公司并未得到全面的监管。而房利美和房地美这样的政府资助企业确实有监管机构,但得到监管非常不充分,监管机构存在很多漏洞,在危机中被证明很重要的公司并未得到很好的监管。

有时候,尽管法律设立了监管机构,很多时候他们也未能各尽其职,多个机构和政府部分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由于我是美联储主席,所以我谈谈美联储。美联储在监管上犯过错误。我想指出两点:一个是对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的监管,在评估其风险问题时,我们未能尽职。

我曾经谈到过,很多银行连充分理解所面临风险的能力都缺失。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监管机构应要求其获得这样的能力,这将限制其承担高风险的能力。我认为美联储和其他银行监管机构都未尽到职责,这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我认为美联储失察的领域是消费者保护。美联储在保护房屋抵押贷款人方面拥有一些权限,如果有效使用,能够在房屋市场泡沫形成后期至少减少不良贷款发生的数量。但由于多种原因,我们并未做到这一点,远未承担应有的责任。我在2007年成为美联储主席后,确实强调了这些保护,但已经太晚了,无法避免危机发生。所以,有些权限和权力并未被有效利用,这显然导致了脆弱性。

最后,更为薄弱的环节可能是,独立机构像美联储,美国货币监理署和银行监管局,这些监管机构的设立通常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公司。美国银行监管局仅对存款或类似的组织负责。不幸的是,危机期间暴露问题的范围更广泛。他们超越了任一单一公司,或少部分公司,他们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所以缺失的是有效关注,未能察觉到危机可以影响到整个体系,而不限于个别企业的问题。所以,没有哪个机构负责研判是否存在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问题,或不同市场、不同公司间的关系是否会使系统承压或引发危机。

所以这些是公共机构存在的一些脆弱性。我们将在下周谈到这些脆弱性及其存在的后果。

危机争议:

“美联储没有助推泡沫”

让我以谈论一些争议话题作为总结,也就是货币政策的作用。很多人认为,2001年衰退发生后,美联储在2000年代初期推行的低利率政策导致了住房市场泡沫。2001年及此后,当面临经济疲弱、就业增长趋缓、通胀较低时,美联储下调了利率,2003年,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事实上,低利率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确实是提振购房需求,进而稳固经济。但如我所说,这颇具争议性。其重要性在于,不仅我们要理解危机,还因为在未来我们需要考虑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因素。在我们制定货币政策时,我们应在何种程度上考虑到房市的泡沫问题?美联储内部已经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外界也有很多研究,但目前还未达成共识,你也许听到过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我看到的证据显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房价上升时并未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将简要谈谈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证据,一个证据是国际间的比较。人们并不认为美国房市荣枯是独特的,很多国家的房市都曾经历过繁荣和衰退,而这并不与特定国家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例如,英国房价涨幅曾类似或超过美国。但英国的货币政策要比美国紧得多。所以房市繁荣的货币理论有些让人困惑。另一个例子,德国和西班牙都使用欧元。两国有着共同的央行——欧洲央行,一样的货币政策。整个危机期间,德国的住房市场都保持平稳。西班牙房价大幅上涨,涨幅高于美国。所以国际间的证据至少引发了一些担忧。第二个议题

是泡沫的严重程度。如我所说,利率和房屋抵押贷款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到房屋价格和市场对住房的需求。

长期来看,需要考虑很多历史情况和很多证据。但当你观察利率和放贷利率变化情况,房屋价格变化情况,以历史上它们的相互关系来看,房价上涨是有很小部分是利率造成的。换句话说,房屋价格的上涨幅度过大,很难由2000年代初期货币政策造成的小幅利率变化来解释。我将提到的最后一个证据是泡沫发生的时间。鲁伯特·席勒是以房市泡沫研究著称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住房市场泡沫始于1998年,这要早于经济衰退和美联储调低利率的2001年。还有,2004年初期货币政策收紧后,房屋价格仍大幅上涨。所以从时间上讲这也不是很切合的。现在,时间上却暗示了其他的可能解释。一个显然的问题是,1998年正是科技泡沫形成的中期,推动股价的相同心态可能也会一直推动房价。另一个可能性是,对此众多经济学家已经指出——90年代末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诸多亚洲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深受打击。在危机被制服之后,许多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开始积累大量外汇储备,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获取安全的美元资产。因此对包括抵押贷款在内的各种资产的需求大增。这些需求来自于海外,各国认定需要增加美元资产以服务外储。我认为有意思的是,大家会发现,各国房价上涨与资本流入的相关性最大。即与购买抵押物和其它更安全的资产(或者至少被认为是安全的资产)的流入资本量最相关,这一时机与1998年的状况也相契合。(本文由早报见习记者夏克余、实习生李阳培根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课第二讲《二战后的美联储》翻译整理)

伯南克答乔治华盛顿大学学生提问:

低利率政策让银行更愿意冒险

学生:上节课我们谈到大萧条,似乎当时政策过早地收紧了,导致了二次衰退。这次我们又谈到1970年代收紧得太晚。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正确的时机?是否存在合适的时机?

伯南克:时机难以把握。显然这就是我们拥有这么多经济学家和各种模型的原因之一。你知道,我们可以竭力计算出从紧或者放松的适宜时机,但这不容易做到。预测不是很精确,因此我们不得不暂时关注形势的发展,实时做出调整。1970年代的形势尤其艰难。当时的一个情况是,如果汽油价格上涨,人们便开始预期通胀将进一步提高。于是要求提高工资以补偿物价上涨。当然工资上涨又会进一步促进物价上涨,如此循环。这反过来又造成人人预期通胀上升的现象。大家对美联储和政府压低通胀并保持稳定丝毫没有信心。幸运的是,目前的情况与当年迥异,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和格林斯潘有很大的功劳,经过长期的低通胀阶段,多数美国人对通胀将维持合理的低水平有信心,尽管事实上随着汽油价格等的上涨或下跌通胀也起起落落。这对形势又有利,因为低通胀给美联储创造了更大的余地。如果政策在一段时间内宽松,并不必然会造成引发通胀问题更严重的工资的螺旋形上涨。因此保持通胀的低水平和稳定事实上是沃尔克和美联储的伟大成就之一。环境随时而变,这是一个困难的

任务。但1970年代完成这一任务尤其艰难,因为在当时通胀预期波动太大,汽油价格造成的任何通胀压力都会迅速提高要求加工资的需求和其它物价。所以说当时的形势要困难得多,是不是?

学生:我对你提到的21世纪初实行的低利率货币政策有疑问,如果2001年您担任美联储主席,你会将利率维持在那样的低水平吗?尽管你认为房地产市场危机并未受影响?

伯南克:我的第一篇演讲——那时我是美联储理事会的成员,2002年就任时我的第一篇演讲是有关经济泡沫和金融监管。演讲主题是“动用合适的工具”。利率政策与泡沫、资产价格相联系的问题犹如用高射炮打蚊子。我是说,房地产问题只不过是经济的一个方面。如果利率政策是为了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那么我们判断,为了阻止房价的上涨,经济非常疲弱时利率将显著提高。失业率仍然高于正常水平。通胀向零通胀水平靠近。因此,一般说来,正确的办法是动用货币政策以实现整体宏观经济的稳定。这并非意味着你应该无视金融领域的失衡,我认为我们能做的是在监督和监管方面更加激进,确保发放的抵押贷款质量更高,公司对风险等进行适宜的监控。因此我认为第一道防线应该是监管监督。我认为,我今天所讲内容中的一个教训是对任何事情不要太自信。我认为我们从来不要排除这种可能性,即如果我们的监管和其他类型的干预都未能实现我们所希望的稳定和打造所希望的金融体系,那么,作为最后的手段,对货币政策进行某种程度修改或许可以应对这个问题。但是,再次由于货币政策工具如此生硬,影响所有资产价格和整个经济,如果你拥有更具针对性的工具,那就会对所有人带来好得多的结果。你说是不是?

学生:我叫阿克尔,这节课后半部分您提到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货币政策和维持低利率的原因。我认为那不是促进房价上涨的原因。但从另外的观点来看,您如何看待低利率在当时造成私人投资者和银行进行风险更大的交易,以及这些高风险交易如何促成了这场危机?

伯南克:这个问题问得好,我认为低利率对风险承担有部分影响。你知道,一般说来,衰退时期投资者变得非常谨慎。过去多数时间都是这样的情况。你希望在承担的风险之前谋求适当的平衡,不太高也不太低,这是金融监督和监管需要发挥作用的又一原因。尤其是对各种机构,大型机构、银行,我们需要直接监管,确保他们对风险进行了适当的管理。因此,这又是一个选择正确工具的问题。我们应该再回顾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学生:你好,关于房地产泡沫的PPT清楚表明了连锁反应时如何发生的,价格上升然后最终下跌。当你考察进入21世纪后的经济状况时,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情况?会像房地产泡沫中的房价上涨吗?你认为这是否最终导致经济衰退?

伯南克:我努力说明,房价下跌本身不是一个明显的重大威胁。在我被任命美联储主席时,当时还是布什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2005年我们给总统做了下分析,分析如果房价下跌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们的结论是将会发生经济衰退。但我们预计不会发生金融危机,

预计房价的下跌不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发生如此这般的全面影响。2006年我担任美联储主席时,房价已经在下跌。我就任美联储主席两周后发表证词,其中说到房价正在下降,对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并不确定全部后果到底如何。房价可能下降的事实,你知道,总是有可能的。真正严峻的情况在于,房价下跌产生的严重影响将大大超过互联网泡沫破裂所造成的类似影响。房价下跌的方式对金融体系的健全造成影响,造成一种恐慌,反过来又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各种事件的整个链条至关重要。并不只是房价的下跌,而是整个链条。

学生:我叫麦克格里夫,在房地产危机前些年次贷的发放中,两党都在推动美国人买房,由克林顿最先发起,布什后来继续执行。在此期间政府支持扩大信贷的激进政策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抵押贷款标准的最终被侵蚀?

伯南克: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它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当然,有一些压力要求提高住房拥有率。实现“美国梦”,要求有自己的房子等。在此期间住房拥有率上升。但是我认为,将其全都归结为政府可能是不对的。多数质量最差的贷款由私人部门贷款商所为,然后被出售给私人部门证券化,也就是说,他们不跟房利美和房地美接触。比如,他们直接与投资者打交道。“两房”确实接收了部分次贷,但实际上它们是在此过程中稍晚的阶段才这样做的。

录入编辑:任凭

浅析美联储的高度独立性和金融危机间的关系

浅析美联储的高度独立性和金融危机间的关系 经济学院2011级金融1班任黛茜1044013194 一美联储的高度独立性 中央人民银行“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作为美国中央银行体系枢纽的美联储由美国国会通过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而创设,以避免再度发生类似1907年的银行危机。美联储的组织构架设计是世界最为复杂的,其目的是维护美联储一定的独立性,不被个别的利益集团所驱使,可以相对公正公平的代表不同地域的相关利益,更好的增加国家金融的灵活性和实力。美联储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分行、成员银行。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利。它被看作是独立的中央银行因其决议无需获得美国总统或者立法机关的任何高层的批准它不接受美国国会的拨款其成员任期也跨越多届总统及国会任期。其财政独立是由其巨大的盈利保证的主要归功于其对政府公债的所有权。它每年向政府返还几十亿元。当然美联储服从于美国国会的监督后者定期观察其活动并通过法令来改变其职能。同时美联储必须在政府建立的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总体框架下工作。 美联储这一运营模式是世界公认的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模式,这一性质充分体现在政策、人事、财务、组织等各个方面。美联储主席需要定期向国会做听证报告,美联储直接对国会负责,但除了立法和提名外,其受到国会的约束是十分有限的。在理事的任命方面,七名理事成员需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任命,且每两年就会更换一名理事,这一制度的存在保证了理事不受总统的牵制但也会存在一定的联系。美联储在财务方面是完全独立的,不依靠财政的拨款,也没有长期支持财政融资的义务。最为重要的是,美联储具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利,可以自主的在公开市场进行操作,具有一些不受国会限制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也是美联储区别于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体系,使其独立性更加突出的一点。

第一堂公开课总结

第一堂公开课总结 三月下旬,针对学校领导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我们全体实习老师展开了例行公开课的教 学活动,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来说,这是提高教学水平和锻炼自身能力的一次宝贵的机会, 通过这次公开课,让我们在教学准备、讲课方式方法、教学互动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 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相应的提高,特别是各位精英教师课后给出的精彩点评以及同 事们给出的宝贵意见都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上重视不够,准备不够充分和不够细致。上这堂公开课之前,并没有对公开课 的定义进行深刻的理解,只是很简单的以为多几个老师听课而已,自己是以一种很轻松的 状态去迎接的。由于我们顶岗实习的老师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对现在中学的教学模式和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形成系统、稳定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水平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应该说这次公开课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机会。但是,从接到公开课通知到备课、准备、试讲直至最后上课,整个准备过程中,由于自己对这次 公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思想上没有完全重视起来,导致了准备工作的不够充分和不够细致,只是完全的按照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去准备了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最后虽然是通顺的把一节课的内容完全的讲下来了,也突出了我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但基本上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课堂的 氛围不算积极活跃,讲课也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第二、教学问题设置不够合理,课堂效果欠佳。由于初二的地理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书本知识也不是特别丰富,如果只是完全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授课的话,即使加上充分的学生自主活动,也没办法把45分钟的课堂时间完全利用上。针对这个情况,我刻意 对书本的知识进行了适当的迁移扩展,另外还对每个知识点的连接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设置了相应的问题。但结果显示,我这些问题设置基本多余,因为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教学要求,并且由于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也不是特别充分,最后,我所提出 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自问自答,并没有起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而且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的领略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也不利于他们树立学习好地理的信心。 第三、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是对比教学和问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没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起来,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不够深刻和直观,只是简单的照搬板书内容,并 没有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忆和理解。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的讲授方式和手段运用不够丰 富合理,我应该更多的通过教学演示和多媒体等这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直接领略到地理知识的生动和趣味性,另外,对学生的引导也不是很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只是我在讲,学生被动的接受,导致课堂气氛一度沉闷,教学效率不高。

伯南克公开课第三讲

伯南克公开课第三讲 美联储与危机 伯南克自辩危机应对:必须“注水”,没冒险使用纳税人的钱 希望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困境不再出现 2008年以前,美国金融机构极力怂恿居民通过抵押贷款购房 伯南克(Ben S. Bernanke) 在此前两课中我曾提到这一系列讲座的关键主题是央行的两大主要责任,即力求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为实现金融稳定,央行的主要工具是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能力,央行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来弥补匮乏的融资。为实现经济稳定,央行的主要工具是货币政策,包括调整短期利率水平等。 今天我将主要讲讲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和2009年,并关注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功能。 非优质贷款被“扮靓” 并遍布所有金融机构 上次我谈到了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一些脆弱性使房价下跌的影响更加复杂,否则,仅仅房价下降给经济带去的冲击不过是像2000年科技股泡沫散去一样。 这里的脆弱性包括私人机构的脆弱性,包括过度举债等。而更重要的是,银行无力监管自身风险,从19世纪一些银行的遭遇可以发现,如果短期资金撤出,那么银行面临挤兑状况时将无能为力。此外,像信用违约掉期和其他有毒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等,都会导致风险在特定公司或特定市场中过度集中。 公共机构也存在脆弱性,包括监管结构上的缺陷、重要公司和市场未得到有效监管或至少法律方面的监管不充分等。例如,监管机构在要求银行提高监管和管理其风险的能力上的努力是不够的。危机开始后我们也关注到:不同的监管机构负责金融体系中的不同领域,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则关注不够。 公共机构存在脆弱性的典型表现就是被称为政府资助企业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房利美和房地美(下称“两房”)虽有股东和董事会,却并不仅仅是私人企业,它们是国会批准成立的,其使命是支持住房市场。它们并不提供住房抵押贷款,相反,它们是作为中间人存在的,介于房屋抵押贷款最初提供方和抵押贷款的最终持有人之间。所以,一家银行可以将抵押出售给房利美和房地美,后者会接受这些抵押品,并将其转变成抵押贷款支持债券。 房贷支持债券就是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这一过程被称为债券化。房利美和房地美开创了这一金融工具,将其作为通过放贷获得融资的基本途径。特别是当它们出售房屋抵押支持债券时,也为信贷损失提供担保。也就是说,一旦抵押贷款出现问题,它们将为投资者承担风

《还原真实的美联储》读后感2000字

《还原真实的美联储》读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还原真实的美联储》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还原真实的美联储》读后感2000字: 《还原真实的美联储》这本书我是在kindle上看的,这本书在kindle上居然免费,实在是太赞,一直以来我对美联储这个神秘的“组织”非常的好奇,觉得他能主宰世界的经济走向,每次他们一开会,全球都要猜他们是准备升息还是降息,各国的央行似乎都要跟随他们的脚步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对美联储的这些认识,流于表面,多为想象。而《还原真实的美联储》这本书作者王健先生为美联储达拉斯储备银行的资深中国问题专家和出色经济学家,他在本书里为我们精彩地还原了美联储真实的历史和功能,知道真相的方法就是让最接近真相的人真实的告诉我们真相是什么。 鉴于本书知识点众多,而我写读书笔记的重要用意是记下让我最感兴趣的点,且该点在很大程度上解了我的疑惑或纠正了我的误区,所以读书笔记更多的是记录某些点且对此引发我产生的一些思考。 到底谁在掌控美联储?谁是美联储真正的股东?罗斯柴尔德家族只是一个传说。 看过《货币战争》的人都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文中宣扬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内的犹太金融大鳄才是美联储真正的股

东。这些金融家族作为背后股东通过美联储发动金融危机,掠夺世界各国人民的财富。特别是美联储几任主席均为犹太人,格林斯潘、伯南克、耶伦等,这就更加强化了大家对此的认识。 基于此,我们需了解美联储的机构设置及作用。美联储的全称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类似于中国的人民银行。他由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布于美国12个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构成。联邦储备局是联邦政府的一部份,而12个联邦储备银行是非营利机构。 美联储的最高决策机构由联邦储备局的执行委员会和12个联邦储备银行主席组成。美联储这种双重结构是为了实现权力制衡,避免美联储被少数金融家或者政治精英控制。 这里值得注意的点是阴谋论正是利用联邦储备银行是非营利机构这一特点,肆意造谣其股东为罗斯柴尔德家族之类的金融大鳄,真实情况是每个联邦储备银行辖区内的会员银行是其股东,但这些股东的权利和上市公司股东的权利完全不同:股东所持有的股票不能公开转让或者出售,也不能对美联储的利润进行分红,只能获得6%的固定利息。 美联储分权制衡不仅仅表现在美联储的双重组织结构上,更反映在制定货币政策的制度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联邦储备局的7名执行委员和12名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构成。美联储最重要的货币政策被称为公开市场操作,日常说的美联储公开市场会议(或者议息会议)就是为制定这个政策召开的。

伯南克创新货币政策的困境

伯南克创新货币政策的困境 伯南克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已经不是新闻,但这个旧闻中有值得分析的信息。2008年12月,我们连续在三篇文章中讨论了利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其中有一篇标题为“在减息不能刺激经济增长的日子”文章,分析了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大幅度降息却不能刺激经济恢复增长的历史原因。文章的含意很清楚,不仅是对美国能否依靠大幅度降息刺激经济恢复增长表示怀疑,对我国央行大幅度降息与保持8%的经济增长关系也有忧虑。 经历一年全球经济的跌宕起伏,尽管2010年的美国经济并不乐观,但美国经济摆脱了金融崩溃,正在缓慢步出危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学研究的难处在于,不能像最近见诸于报章的深圳华大基因的“天才少年”们一样,在著名科学期刊《自然》上发表他们曾经在试验室反复进行基因深度测试和拼接,来验证“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假设,只能是依靠历史事实来验证理论结论的可靠性。回过头看一看,一年前的疑惑为什么出现了错误,为什么美国看起来真的有可能不会成为第二个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一蹶不振呢?或者说当时的分析在哪里出现了错误呢? 1954-2009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 从以上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在过去的近六十年里,只有

过两次极端异常的波动,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接近于20%的高利率,再一次就是目前正在持续的接近于零的低利率。仔细观察一下,尽管两次利率的走势是一上一下式的南辕北辙,但有着大致相同的内容,就是货币供给量的超常规变化与极端的利率变化同时发生。事实上,一年前的理论猜测并没有什么错误,单一的零利率货币政策本身并不能抵御金融危机,简单减息并不能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伯南克说过一句很晦涩但值得玩味的话:“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中央银行的政策不再局限于短期利率的调整,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运用,联储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发展新的政策工具以纾缓严峻的金融状况并支持经济增长”。事实上,伯南克不仅有胆量而且有办法,在利率下降近乎于零的时候,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迅速及时且大规模地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流动性,有效防止了美国经济像当年的日本一样,因资产价格下跌形成金融体系崩溃,引发了持续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众所周知,名义利率不可能为负数。伯南克当然知道,在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可能进一步降低利率来防止经济衰退,利率与宏观政策目标的联系机制因此被切断,必须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向经济体注入大量流动性才能避免经济崩溃。现实中的情况是,通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业务平台,美联储在运用传统手段大规模购买国债的同时,开美联储历史先河,大规模购买机构债券、机构支持的抵押贷款证券,甚至是汽车贷款、学生贷款、信用卡贷款、商业设备贷款等资产支持证券,同时向具有全局影响的“问题金融机构”,如AIG等,提供信贷便利,所有的风险资产证券都有可能成为美联储货币投放的政策目标工具,此外,美联储还对准备金账户支付利息,这一点在联储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伯南克统称之为“信贷纾缓”(credit easing)政策,公众称之为“币量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国内媒体习惯直译为“量化宽松”,其实这种译法并没有准确把握该政策的内涵)。可以查到的数据是,由于货币量的扩张,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规模,从危机前的8700亿美元扩大到2009年11月25日的22100亿美元,达到史无前例的超高水平。金融危机的全球扩散还迫使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紧随美联储迅速采取币量宽松的政策,日本、英国和瑞士启动长期资产购买的方式、欧洲中央银行以购买欧元面值风险抵补债券的方式向各自的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流动性。

美联储的历史和现在

美联储的历史和现在 【简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英语: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或者Federal Reserve,非正式称为The Fed),简称美联储,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4年11月16日成立的。联邦储备系统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和12家分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珍妮特·耶伦为现任美联储最高长官。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力,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对美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等职责。 一、美联储的建立过程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美国的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诞生的比较晚。历史上,美国曾多次试图成立一个像美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但因为议员及总统担心央行权力过大,或央行会被少数利益集团绑架而没有成功。不夸张地说,美国是世界上最不信任政府的国家,这种担心主要是由美国的国家形态所决定的。建国之初,美国是由一些独立的州以联邦的形式组成的松散组织,大部分的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州政府,而非联邦政府。因此,成立中央银行这样一个联邦机构的想法会引起各州的警觉,他们担心联邦政府想以此为名来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20世纪后才出现和设立的美联储,是这一分权制衡立国哲学的百年演化的产物。 1、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 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向国会提议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主要负责帮助美国各州发行债券,以逐步偿还独立战争时期累积的债务。另外,该银行还可帮助保管财政部的存款及处理其他联邦政府财务上的收支。 汉密尔顿的这个提议当时遭到了强烈反对。反对者主要担心这三个方面:其一,这样一个全国性银行比其他银行有更多竞争优势,会造成它在私营银行业务上的垄断;其二,该银行超出美国宪法规定的联邦政府权限;其三,成立全国性银行会削弱各州政府的权力。尽管汉密尔顿力排众议,于1791年在费城成功建立了这样一个银行——美国第一银行(The First Bank of theUnited States),但国会只批准第一银行经营20年。20年后,必须获得国会批准,第一银行才能继续存在。 美国第一银行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它实际上仍是一个私人性质的商业银行。第一银行和其他银行一样吸收储户的存款和发放商业贷款。另外,第一银行按照股份制方式成立,股票在市场上公开出售,股东和其他上市公司股东一样分配红利,决定第一银行如何经营。唯一不同的是,其他商业银行属于州内银行,而美国第一银行是全国性质的银行,在全美开展业务,而且第一银行是唯一一个为美国财政部提供服务的银行。 第一银行除了是私人性质的商业银行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硬伤,就是它大概有70%的股权属于外国人,当时主要是欧洲人。这让很多美国人担心第一银行是欧洲金融家族控制美国的一个工具。所以1811年,第一银行的20年经营期限到了之后,国会没有批准它继续存在,第一银行被迫关闭。 2、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6) 1812年,英美再起战争冲突。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中央银行系统和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美国的州内银行陷入混乱。为了恢复银行秩序和处理战争债务,美国再次考虑成立一个

美联储的组织机构介绍

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局(美联储)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分散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由12个大区联储银行以及这些银行的分支机构组成,所有这些银行的运作都由位于美国首府华盛领的美联储量事局监管。美联储是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于1913年12月成立,主要是为了调节和改善困惑美国多年的周期性货币恐慌的问题。为保护美联储免受短期政治压力的影响,同时又确保它能完成职责,美联储被设立为美国政府中一个"独立"的部门,根据自己的盈利而不是由国会拨款来运作,其董事局成员的任期期限长,并且任期起始时间交措,由此将美联储受短期政治考虑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美联储的组织结构是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按照不同地区在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以及在银行、商人以及公众之间分权的要求而形成的,主要包括:联储银行、美联储董事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顾问委员会以及3000多家商业银行。 美联储董事局 美联储董事局有7名董事;都是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董事的任期为14年,各董事任期的起始时间不同,相互交错。董事局主席和副主席也是由总统指定并经参议院同意,但任期只有四年(可在他们董事任期内连任)。董事局的主要职责如下:1.每年要向国会就美国经济状况和美联储对货币和信用增长的目标等进行年度和年中汇报。董事局主席经常与总统和财政部长会见,董事局董事们则要经常在国会陈述作征。2.设定存款准备金率及批准由各联储银行董事们提出的贴现率。3.制定和执行金融安全、健康以及保护消费者的有关规定。4.检查联储银行的服务、监管及会计程序;批准各联储银行的预算。 联储银行 美联储共有12个大区联储银行分布在波士领、纽约、费城、克利夫兰、里士满、亚特兰大、芝加哥、圣一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堪萨斯城、达拉斯及旧金山。这12个联储银行共有25个分行分布在其他25个城市。每个联储银行都独自以公司的形式存在,并且有9名董事,这些董事在美联储量事局的监管下监管联储银行的运作。并批准联储银行总裁和第一副总裁的工资。 联储银行9名董事中有3名A类董事、3名B类董事和3名C类董事。A类董事代表银行界,B类董事由所有会员银行选举出,C类董事(包括董事会主席和副主席)则由美联储董事局任命。B类董事和C类董事代表着联储银行所在区的农业、商业、工业、劳工界和服务业,但不能是某一商业银行的官员、董事或职员。C类董事不能是商业银行的股东。联储银行的分支银行一般有5名或7名董事,他们大多数由所属联储银行的董事会任命,其余则由美联储董事局任命。联储银行的主要职责如下:1.密切关注国家 和世界经济状况并向美联储董事局提供本地区的经济信息供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做参考。2.控制储备平衡,向储蓄机构贷款。联储银行董事会确定贴现率(要由美联储董事局批准)向这些贷款收取利息。3.检查和监督储蓄机构。4.向储蓄机构和财政部提供服务。5.向会员银行支付红利、保持与注册资本相等的盈余并在支付营运开支后将盈利余额上缴财政部。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中级宏观经济学 伯南克 复习笔记

实用文档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 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实用文档

美联储历史

1)美联储的发展历史 美联储全称美国联邦储备局,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它成立于1912年12月,总部设在华盛顿,在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等12个城市设有地区分行。2)美联储的组成、任期、职责、目标 美联储内部由4部分组成: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公开市场委员会、储备银行系统、秘书处。 有权参与美联储决定利率政策投票的是12名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委员,其中的7名是联储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他们同时也是整个联储局的领导(包括联储主席、副主席等),任期4年;其余的5个成员中,因为纽约在美国金融业中的特殊地位,所以1名永远是联储纽约分行的行长;剩下的4个位置则由12个地区分行的老总轮流坐庄,每位任期1年。 美联储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及规范银行业、通过买入及售出美国国债来执行货币政策、 维持一个坚挺的支付系统 其他任务包括:经济教育、社会超越、经济研究 3)美联储的现任主席和前任主席 现任主席: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 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4)美联储主席由谁任命 美联储主席由总统提名参院批准 5)美联储的独立性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利。它被看作是独立的中央银行,因其决议无需获得美国总统或者立法机关的任何高层的批准,它不接受美国国会的拨款,其成员任期也跨越多届总统及国会任期。其财政独立是由其巨大的盈利保证的,主要归功于其对政府公债的所有权。它每年向政府返还几十亿元。当然,美联储服从于美国国会的监督,后者定期观察其活动并通过法令来改变其职能。同时,美联储必须在政府建立的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总体框架下工作。 6)美联储的监管 根据银行的性质不同,美国的金融监管实行的是联邦和州两级管理体制。目前,美国共有8500多家商业银行,其中的2300多家是依美国联邦法注册成立的银行,其余的都是依据各州法律成立的银行。依联邦法成立的银行都归美联储管理,而依据州法律成立的银行中有1000多家申请成了联储成员,也归美联储监管,其余的归各州金融监管部门管理。 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一样,美联储的监管内容主要也是执照的核发、资本金的按比例存储、提交结算报告等。不过,因为业务量过于庞大,在实际操作中,美联储的监管重点主要是大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如花旗集团每两周就要和美联储的调查官员召开一次例行会议。对于众多的小银行,美联储主要监督其清算和资金循环,对其具体业务活动的监管则一般以抽查为主。另外,美联储采取法人监管原则,即只对银行法人一级的机构进行监管。如花旗银行的总部在纽约,则花旗银行及其分行的直接监管者是联储纽约分行,而花旗银行设在其他地区的分行就不再单独接受联储及地区分行的监管。 7)美联储的运作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8次会议,其中年中和年底的两次会议对每半年的经济运作和通货膨胀的走势都要做出总结和预期,会期一般比较长。联邦公开委员会是对美国经济进行经常性宏观调控的主要机构,他最常用的手段主要是调整利率,也就是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和联邦贴现率。

美联储发展

美联储的发展历史及演变 简介 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全称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也称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联储会),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由美国国会通过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而创设,以避免再度发生类似1907年的银行危机。美联储是私有制银行,全部股份归私人所有。 发展与演变 在联邦储备局成立前,美联储的前身是国家银行,而此前还经历了第一国民银行、第二国民银行的历史,可见美联储是由国民银行演变而来的。在美联储的历史演变中可以发现,美联储成立之初附属于财政部,直到1951年才从财政部独立出来。 一、第一国民银行(1791-1811年) 原因:为了还债,方便筹款。 1811年,恰逢合众国银行营业权期满,杰斐逊派在国会中占了上风,要求关闭合众国银行。尽管总统麦迪逊坚持续签银行许可证,国会仍不为所动。大政府与小民众的斗争。 二、第二国民银行(1816-1836年) 原因:1812年对英战争筹款的需要,缓解了战争筹款的需要,但是抢了各州银行的大量业务,引起各州银行的不满。

1836年,代表州政府利益的杰克逊上台,他以违反州权、剥削民众为由否决了国会延长第二合众国银行特许状的法律。 1845年6月8日,杰克逊总统去世。他的墓志铭上只有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 三、国家银行(1863-1913年) 原因:为了推动银行在联邦政府注册以增加联邦财政收入 美国国会于1863年通过了《国民银行法》,在财政部下设立货币监理署(OCC),主管所有国民银行的审批、监管。允许银行向联邦政府登记注册为国民银行,同时各州自己的银行监管机构仍然自行监管所在区域的银行业务。这就是双重银行体系的开始。 在国会的授权下,联邦政府开始向各州立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征收10%的税收,希望借此鼓励州银行转为联邦银行。但为了防止国民银行一家独大,法案规定,国民银行不能跨州开展业务。同时,国民银行发行银行券要以联邦债券为基础。 初步对法定储备金做了尝试,货币供给及其缺乏弹性。还是没有统一的中央银行,州银行还是有发钞权。并没有杜绝“夜猫银行”,各州的银行信用不高,但国家信用开始起步。 四、联邦储备局(1913年至今) 原因:为了解决银行出现的“挤兑”问题,减缓经济运行动荡 1907年的经济危机,J·P摩根一人解救了银行危机。1913年12月12日,

公开课心得

学校举行的公开课,讲课、评课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公开课,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从中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公开课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提升的机会,这一次公开课,我能感悟许多。 说到公开课的真实,不能回避的是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区别。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一节好的公开课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是应该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是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应是一堂有效的课; 三是应该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 四是应该具有研究的价值,公开课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专家共同讨论的领域,从而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通过本次公开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如下环节不可忽视: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对象熟不熟悉,能否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们在课堂上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这些都需任课老师在课前仔细琢磨,做好设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好每一节课。 2.在讲课前,要懂得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整节课的气氛就会很活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对老师所提问题会做出很快的反应,于是师生配合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3.课堂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目前,正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尽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的。例如小组间进行竞赛,分任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用语,力求生动活泼,简明精炼,多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说些赏识性的语言,不仅维护学生自尊,还能使师生关系更为亲密融洽,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我觉得我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2)巧设疑问,激发求知。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把问题设计的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问题的设计上花点心思。 通过上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想在以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把握,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枯燥的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特色,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专业课。 再次,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如下环节不可忽视: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 3、情景教学设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在课堂设计上也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一节学生能接受的情景教学场景。

【专业视频教程】(金融)全集系列 上

【专业视频教程】(金融)全集系列上 卡内基伦理国际事务委员会公开课:金融危机全集 卡内基伦理国际事务委员会公开.. 主讲: 状态: 人气:0次点播 内容: 从2007年至今,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得到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缩水,新兴市场增长缓慢,失业率急速上升。这些灾难性的后果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并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其起因和含义的问题。,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伯南克公开课: 美联储与金融危机全集 伯南克公开课:美联储与金融危.. 主讲: 状态: 人气:0次点播 内容: 美国犹太裔经济学家,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知名宏观经济学家,主要研究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曾编著《宏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等教材。当地时..,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理论全集 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理论 主讲: 状态: 人气:0次点播 内容: 本课程试图解释金融体系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并没有像一般金融理论课程一样,将金融从经济中孤立出来,而是将金融平衡作为经济平衡的延伸来学习。课程还提供了一种对冲基金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将课程与华..,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哥伦比亚大学公开课:房地产金融学全集 哥伦比亚大学公开课:房地产金.. 主讲: 状态:

人气:0次点播 内容: 随着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密切关系日益凸现,相应产生了以研究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房地产金融学。它是一门介于房地产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和投资学等学科之..,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巴黎高商公开课:第二届金融与统计学大会全集 巴黎高商公开课:第二届金融与.. 主讲: 状态: 人气:0次点播 内容: 第二届高等商学院金融与统计学大会与2010年10月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汇集了统计学和金融计量经济学方面的顶级专家,目标受众为学者、投资人和金融工程师,邀请到的发言人有普林斯顿大学的Yacine A..,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市场全集 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市场

伯南克避谈降息称全球储蓄过剩

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9月/13日/第B03版 债券?外汇 伯南克避谈降息称全球储蓄过剩 王蔚祺 作为美联储在9月货币政策会议前最后的演讲者,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周二在德国央行会议上,闭口不谈降息问题。但他表示全球过剩的储蓄将使长期利率继续维持在低水平。 流动性预期与格老相左 当天伯南克表示,“全球储蓄过剩”将继续使利率维持低水平,即使未来几十年过剩资金池缩小,利率可能也不会上升太多。虽然经济理论说明,随着储蓄的减少收益率将升高,但伯南克提到“除了储蓄投资平衡之外,其他因素更能够影响长期利率”。 伯南克对长期利率与储蓄过剩的展望,与他的前任格林斯潘形成鲜明对立。格林斯潘在今年6月13日曾表示,从中期来看,随着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全球流动性将从近年来的高位水平有所回落。 “外来储蓄带来的流动性不是永久现象,只是反映了一次性现象,而且已经结束了一半。”格林斯潘表示,而且一旦流动性增长触及顶峰,长期利率就会开始反弹,最终将导致大量市值蒸发。 目前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约占所有未到期美国国债的一半。海外投资者的认购热情使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过去5年的均值只有4.37%,而在上世纪90年代的均值却高达6.82%。 在过去3年的时间内,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虽然这期间短期利率上涨,但长期国债收益率却顽固地保持在低水平。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甚至在2005年用“谜题”来描述这种现象,而最被普遍接受的“谜底”就是全球储蓄过剩。 不谈降息留足悬念 但是当天伯南克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却闭口不谈,虽然距离答案揭晓——9月18日的货币政策会议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但投资者仍然无法剔除判断失误的风险。 “现在伯南克自己也无法预测货币政策会议的结果。”荷兰银行驻悉尼的首席外汇分析师Greg Gibbs告诉记者,“我们预期这个月美联储会降息25个基点,然后在第四季度内再次降息25个基点。” 荷兰银行的预测相对保守,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至4.75%也已经成为相当多人士的观点。 “我们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50个基点,然后在10月和12月分别降低利率25个基点,在年底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4.25%。”渣打银行的研究团队在报告中写道,他们认为8月美国的就业数据“实在糟糕”,美国经济前景风险发生了决定性改变,从通胀风险转为经济增长风险。 第1页共1页

美联储基准利率的调控与特点和启示

美联储基准利率的调控与特点和启示 美国联邦储备局(简称美联储、联储),联储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窗口、存款准备金三大传统政策工具及证券市场放款、消费信贷、道义劝告等选择性工具。目前,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已发展成为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为辅的体系。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主要是存款机构的储备。储备从需求方面看,由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储备构成。从供给方面看,由借入储备和非借入储备构成。借入储备是联储通过贴现窗口向存款机构提供的贷款,非借入储备是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售出债券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资金。联储往往通过调节存款机构的储备,来调节社会货币供应和信贷量,并进一步调节存款机构之间储备盈亏所形成的联邦基金市场的利率水平。 一、美联储基准利率的选择 目前,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主要有两种:一是联储的再贴现率;二是联邦基金利率。就美联储对两种基准利率的作用机制来看,再贴现率是美联储能够直接控制和改变的利率;而联邦基金利率则是美联储通过对存款机构借入储备和非借入储备施以影响,间接操作的利率。 (一)再贴现率 美联储的再贴现窗口主要有两种贷款方式:存款机构持未到期的票据向美联储申请的贴现贷款;存款机构以其资产(如政府债券、地方债券和其他合格票据等)作抵押,向联储申请的抵押贷款。再贴现窗口贷款一般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用于存款机构因准备金不足、其他形式透支等临时性资金短缺的调节性贷款;二是用于筹资能力有限的小银行季节性资金需求的季节性贷款;三是用于援救面临倒闭或经营不善的银行而采取的紧急性贷款。 再贴现率由联储董事会制定并报理事会审议批准。在联储成立之初,每家联邦储备银行可根据所在储备区的银行和信贷情况自行决定再贴现率。随着全国性信贷市场的形成,各地的再贴现率也逐渐统一,目前,所有的联邦储备银行均实行统一的再贴现率。通常,由于调节性贷款数量占联邦储备再贴现窗口贷款的80%以上,作为基准利率的再贴现率主要是指以调节性贷款利率为代表的再贴现利率,季节性、紧急性贷款利率一般是与市场利率挂钩的。 在联储成立之初的20世纪20年代,通过再贴现窗口向银行提供信贷是联储创造银行储备的主要工具,因而,变更再贴现率---基准利率,也就成为联储主

中国的减灾行动

中国的减灾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五月·北京 目录 前言 一、自然灾害状况 二、减灾战略目标和任务 三、减灾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 四、减灾能力建设 五、减灾的社会参与 六、减灾的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 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减灾的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推进减灾各项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推进减灾事业发展。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痛。中国政府决定,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值此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和首个“防灾减灾日”之际,对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状况做一介绍,使世人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减灾所做的巨大努力。 一、自然灾害状况 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出现过。 (二)分布地域广。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域因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三)发生频率高。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中国位于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森林和草原火灾时有发生。 (四)造成损失重。1990-2008年19年间,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特别是1998年发生在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涝,2006年发生在四川、重庆的特大干旱,2007年发生在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涝,2008年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特大

6th edition(伯南克教材习题答案)_Bernanke_IM_C13

Chapter 13 Exchange Rates, Business Cycles,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in the Open Economy Learning Objectives I. Goals of Chapter 13 A) Two primary aspects of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economies of different nations 1.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2. Worldwide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B) Interdependence means that nations are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so policy changes in one country may affect other countries II. Notes to Fifth Edition Users A) The IEB-IRP model from 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appears following the answers to the analytical problems in this instructor’s manual B) A new application, “The Recent Behavior of the Dollar,” was prepared for the textbook but deleted because of space considerations. It is available following the IEB-IRP model in this instructor’s manual and provides graphs showing the fluctuations in the value of the dollar against the euro and the yen C) The application “The Asian Crisis” has been deleted, but is available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n “The Recent Behavior of the Dollar” in this instructor’s manual D) The application on “Policy Coordination Failure and the Collapse of Fixed Exchange Rates: The Cases of Bretton Woods and the EMS” has been has been deleted, but is available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n “The Asian Crisis” in this instructor’s manual E) A new application, “The Yuan,” was prepared for the textbook but deleted because of space considerations. It is available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Policy Coordination Failure and the Collapse of Fixed Exchange Rates: The Cases of Bretton Woods and the EMS” in this instructor’s manual and provides graphs showing the value of the yuan against the dollar and the yen F) A new appendix, Appendix 13.A, provides a worked-out numerical exercise for the open- economy IS-LM mode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