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

《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1)

一、导论:

1、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经济学+心理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并且变化很快。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合作可以可能。社会学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何以合作。

2、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多因多果,不是单因单果。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群体行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共社会现象是从个体行为相互作用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秩序。

3、物体运动是质点的几何运动。行为是生命的行为,只有生命才具有行为。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4、选择:将各种可能的手段与方案作为一个集合,将可选方案对应的各种目标作为另一个集合。在这两个集合之间,有一个映射,称为“选择”。选择通常不是两难的。

5、判断:两难情境内作出选择。在西蒙模型中,分为两种情况:

(1)是在同一个类型中的选择,因为容易对比优劣,容易选择。

(2)是在不同的类型中的选择,因为不容易对比,所以通常难选。比如:我是去旅游,还是换一份工作。

判断的目的:是追求价值。

企业家的职能,不是管理,而是判断,是在不知道如何选择时作出的决断。

6、文学的特征:刻画了不可重复的人类经验,不可验证。

7、经济学千招万式化为一式,就是:在约束条件下作出最优选择。约束条件比如:道德、法律、诚信、幸福感。将成本与收益实现均衡、道德与幸福实现均衡。道德是一种成本,幸福是一种收益。违反道德影响内心幸福感。幸福感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情感组成。

道德、信仰,要么全有,要么全有。不会有49%的信仰,51%的信仰。

8、关于“偏好”,怀特海有个三段论——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表达是指:在自我意识中进行体现,感受到外界事物的重要性。

我意识你的存在,我感受到你的重要性,我进行了理解。

9、价值:就是感受到的重要性。故,每个人赋予同一事物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10、成本:就是在可选方案中被放弃的那些方案手段以及对应出现的目标与价值。

11、自我意识:外部的重要性在脑海中的表达与反应。

哈耶克的意识(大脑)的三层演化:

第一层:ego(自大狂自我)

维基百科的编辑的行为模式,有:

个别交谈型、酷农夫型(只开头、不管过程)、自大的全程控制型。

第二层:self(大房间、大自我)

第三层:非我

12、认知依赖于能力。理性:分完备理性和非完备理性。完备理性指:接近上帝的全知全能的行为。从能力到认识,有多少天赋的,有多少是后天形成的。

13、文化: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一种思维、情感、信仰的方式。文化大于传统。

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情感。人类的情感,除了宗教之外,都是社会情感。

14、传统:传递三代及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及意义的事物。是文化的遗产。是在时间变迁中保持不变的事物,具有连续性。一切经过长期历史检验遗流的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知识。

15、遗忘曲线:人类的记忆其实是过目不忘的,你不可能忘记任何东西,只是找不到而已。

16、海纳模型:

核心结论:越是理行能力完备的行为主体,它的最优选择行为就越是不可预期。推理过程:

信息含量越大,越无知,越具有不确定性。

假设上帝全知全能,上帝做一件件的事情有能力把所有因素考虑到,所以他作的决定是完全理性的。人因为认知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因素考虑周到,也不能作出所有的备选方案,甚至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而只是做了让自己相对满意的选择。那么,人对上帝的行为就无法理解。正因为人对上帝的决策无法理解,上帝的行为相对于人就是不可预测。假设上帝炒股,他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就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看来就是完全随机的。即:越是理性,其行为越不能预测。越是简单的头脑,其行为越容易观测。

不论如何,我们的传统延续到今天,就说明它管用,虽常让人困惑。是传统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了传统。我们适应了自己的传统。

17、概念:三步骤(拆解、关联、验证),它不同于观念。概念必须拆解、分析各种因素形成一套结构,进行推论形成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有两种情况:一是列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出现的所有可能性的集合。二是列性质,在这个性质上所对应产生的现象的集合。

观念是没有经过论证的,概念是经过论证的。

18、知识储存在个体脑内,也储存在社会群体内。费孝通定理: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决定什么样的知识。社会结构的不同,所能储存、积累的信息与知识是不样的。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取决于每个个体的认知能力,也取决于社会结构。

我们国家的社会结构有我们的特征,把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法律宗教、价

值观照搬过来,就会储存不了。

19、存在即是合理的。今天能被我们观察到的陈规,通常都是有利于我们生存的。因为,不合理的,都已经被淘汰了。

20、社会影响通过三种途径施加于个人:1、模仿;2、教育;3、遗传——人格。

21、资本:任何可以产生未来收益的事物。

22、费雪公式:一项资产的价格=它未来各项收益折现值的总和。

23、囚徒困境:在选择合作获得收益或选择不合作面对风险与代价中博弈而达到均衡。例:“捉兔子”、“铲雪”、“公共品”。单次博弈与多次均衡博弈、纳什均衡、间接均衡。

24、资本市场的实质:职业经理人争夺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过程。

25、社会资本:这一社会网络内有利于囚徒困境合作解的那些事物的总和。即:有利于合作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陌生人之间不容易合作,就是因为没有合作的条件,就是没有合作的社会资本。

26、基尼系数:衡量社会分配制度是否公平的一套计算方法。用(绝对平均线围成的三角型面积-劳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绝对平均线围成的三角型面积。中国目前是0.5,即1%的人口占全国的90%的财富。

27、劳沦兹曲线:实际分配线曲线

28、28定律。是一个概率分布。20%的人掌握80%的财富,20%的人做出80%的贡献。

29、幂律:是指事物出现的概率呈指数分布。要想出一个爱因斯坦,需要培养1000个超级头脑。每培养1个超级头脑,需要培养1000个清华北大生。每培养1个清华生,需要教育1000个学生。只要学习的环境条件俱备,数量、机会足够大,就能再出一个爱因斯坦。

天才是随机产生的,是从众多聪明头脑中产生的,符合幂律。

人与人之间有纽带。企业与企业之间有纽带。相互之间会形成大量的复杂连结的妞带,掌握着信息、资源,并往复传递。其中:总有一个或多个关键的大节

点,连接的区域最广,纽带最密集,在这个节点的周围的节点和纽带非常密集,呈现幂律分布状态。这些重要的节点控制了社会80%的资源。

30、结构洞:上述控制大量资源的重要节点如果缺失,将形成结构洞。

31、人类合作秩序的不断扩展的特征:结构洞和企业家的不断更新和扩展。

第1~4讲

32、常识:是可交流的传统,是生活的体验。传统有两种:不可交流的(如跳水的技能),还有可交流(可以表达)的。

33、知识:分为可交流的、不交可流的、长期记忆(隐性、显性)三大类。

决定一个人是否真正聪明,不是他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如何运用。

可交流的知识:只占少部分,形成可传递的传统——形成常识——融入生活体验不可交流的知识:占大部分,只可体验,只能人传传,难以用文字、语言广泛传播。

34、知识是常识的二次建构。所有的定理、概念都在最后要符合常识。反常识的东西就会让人生疑。所学的知识必须转化为常识,让自己的常识升级。要在基本的常识与生活体验基础之上,将所学的新知识、新思维加以运用,产生新观念、新发现。不能转化为体验的知识,不是常识。比如:法治社会,你就很难体会到底它是个什么状态,尽管你懂得它的定义与含义,但就是没有办法转为生活体验。

35、“许茨命题”:任何“知识”都是“常识”的二次构建。意思是,没有常识,人只过着从观念到观念的生活,你的知识不是真知识,因为它和你了无关系。常识是人的生活体验。如果只有知识、概念,而无生活体验,这知识和概念对于你而言就是苍白的。知识永远是知识过程,不是一个静止概念。知识必须不断回到常识,发现问题。知识过程与你的人生体验是纠缠在一起的,体验越丰富和深刻,你的知识就越丰富深刻,从而不断重建更新更丰富的常识和体验。这才有意义。

36、教育的种类:应试教育、官僚化教育、问题导向教育。海德格尔说:问题决定了求解路线。有什么样的问题,就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去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的教育,要想让学生具有创造性,就得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

37、社会的发展层级:

发达社会——法治社会

不发达社会——人情社会

原始社会——自然法社会

38、弱妞带:含新信息、新机会、新观念。强纽带:熟人社会,不含新信息。作为公司,需要定期引入新人,但数目和频率不能太高。作为个人,有意识地多接界外界社会和人脉。

39、社会结构

(1)科层制:比如政权。联结的媒介为权力;特点是是:单向传递,强制服从。排外,全有序,无随机性,不能轻易进入。

(2)完全连接:比如乡土社会、洞穴经济,又称全有序。媒介为情感。小规模,两两之间完全熟悉。不容易产生新事物、新观念、创新。不会产生任何新的连结——强纽带。

(3)小世界:比如朋友圈媒介为情感、货币;货币媒价的特点是平等交换。情感关系特点是互惠但不对称。涌现新秩序,产生新信息,有创新。团块性强、近距、不能轻易切入。

小世界的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为5个纽带。

另:

(4)大世界:是冷漠世界,如都市。——是弱纽带、长距、随机性大、无团块

性。

(5)市场:连接媒介为货币。

40、合作:强互惠性、利他惩罚。

41、沉降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42、社会的创造力取决于:

(1)社会的网络性质。特点:互联网越高,相似度就越高,就越无创造性;互联程度越低,相似性就越低,就越无创新优势。这是两个极端。

(2)社会成员的创新能力。个体能力越高,个体的创造力就越高。但是,个体能力很低时,社会的合作度就增强,社会整体的创造力反而也可能会增强。此时,个人的能力不足,将从社会网络中存储的知识来弥补。

43、波特尔命题:重要的创新只能产生于个体头脑。

44、前景理论:丹尼尔.卡尼曼,痛苦与得到的不对称性,“损失厌恶”,在《思考快与慢》中有详述。

45、合作的动力:个体合作,需要赞赏、感激、评价;群体选择,需要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合作的收益。

46、利他行为:个体为增加群体的适存度而降低自己的适存度,它的行为就是利他行为。

47、基因为分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经济学是从可观测的显型策略,来推测那些不可观测的隐型的“基因型”的行为动机。

同性恋,为什么能长存,不是基因驱动,也不是为了繁衍。而是群体的合作。

48、布坎南命题:

49、黑天鹅事件:概率极小的罕见事件。

50、间断均衡:地球物种、人类、社会的演化,处于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状态。相当于生命被锁死在“均衡”的陷阱内。直到某些偶发的突变导致“黑天鹅事件”,才从陷阱里拔出来。因“黑天鹅事件”,历史从一个长期隐定的均衡态进入到下

一个均衡态。

51、古尔德提出:人类的出现就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它只占整个地球生命演化史的一瞬间。历史从来不是决定论的,由许多偶然因素决定历史路径,只在事后才可能知道。

52、只有民主化的运动,才对官僚政治造成冲突。市场经济并不对官僚政治造成冲突。把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按自由市场、政治结构进行归类、集合,必然有相交的部分。这相交的部分,就是:官僚政治结构中也能产生自由的经济发展、相对市场化的经济。比如中国。

53、一件物品的质,依赖于它的使用者。同一件物品,对于不同的使用者,其质、其价值不同。手段的质,依赖于目的本身。

54、社会资本的分布:1、资本在社会网络里分布不均匀;2、借助社会资本的合作,根据规模收益递增原理,其收益远高于不合作时的利润;3、一个结构洞的职能是否满意发挥,可用聚集的纽带数量衡量。

55、规模收益递增、边际成本递减。

56、哈耶克:自由绝不意味着快乐,因为你必须为独立选择承担全部的后果。

57、爱因斯坦:创造是个体的,但是自由,却是整体的。个人的自由一定是在社会整体里面的享有。社会整体不自由,个人将无法自由。个体也需要社会整体的宽容。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也就没有创造。

58、宽容别人,也是在解放自己。

59、人类的理性有限理论:没有人能预先知道所有事物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涌现的结果。

60、社会演化基本原理:涌现秩序命题。即:单子之间的交往是事物演化的原因,单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涌现出的宏观秩序完全不可预测。

61、杨格仿真实验:社会演化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极小的偶然因素也可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62、谢林仿真程序:涌现是主体自发演化的结果,不可预期。与初始设置有关,仍赖路径。

63、完备理性不可能假设。

64、情感不服从边际递减。情感包括:

(1)原初情感:惧怕、悲伤、愤怒、幸福(幸福还有待论证)。是在原始动物时就已经具备的情感,是本能。是刚发生就能意识到,瞬时感受到。

(2)派生情感:在人类后来产生的情感,会延迟感受到(如高兴、嫉妒)(3)第三级派生情感(复合情感):希望、失望、悔恨、悲喜交加。

幸福:是痛苦的缓解。

65、潜意识——弗洛伊德

无意识世界——荣格

哺乳动物脑——存在1亿年

爬行动物脑——存在3亿年

《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2)

66、人类合作的前提是理性不完备。人类合作的三要素:

(1)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合作的收益。收益>成本

(2)惩罚机制

(3)道德嵌入、制约及宗教、信仰

67、人类合作的三种研究思路:脑科学——大脑回报系统;利他行为(成本——效益的权衡);群体选择演化学说和网络社会科学(信誉、名声)。

利他行为(成本——效益的权衡),即:多次合作的收益大于一次背叛的收益。人类合作的自觉性并不够,必须依靠惩罚、强制机制。

68、感受痛苦的脑区有重合,同一区域涵盖三种:

(1)同情他人的痛苦

(2)感受自身肉体的痛苦

(3)被人抛弃的痛苦

69、他心理论:解读他人心理活动的神经元网络。他心能力就是解读他人心理活

动的能力。

70、人类的情感脑很发达,远高于动物。人际交往、语言中枢都会占用大脑,这是一种代价。

71、情:梁漱敏--人生

境:熊--人心

理:马一浮,--世界

72、边际成本递减:生产量越大,新增产能的单件成本越低(在不扩产能下)

73、边际效用递减:拥有事物的数量越多,每增加一份,人的兴奋程度就降低一份。特点:

(1)与欲望强弱正相关

(2)永远是正值

(3)有时效性

(4)决定主观价值观的大小。我认为效用太低,就不会花大价钱去买。

74、享乐主义的效用与幸福等价。享乐行为(给他人提供资助要注意咯)的四个特征:

(1)形成习惯,效用递减。享乐、得到变成持续的习惯,效用会递减到消失。(2)相郊比较会拉低或抬高效用。(会觉得不公平、不爽)

(3)与预期有关。预期越高,效用越低。

(4)长期均值,会回归正常水平。

75、幸福感具有相对性。关于幸福的常识性假设:

(1)有限的幸福预期,即没有人可以体验到无穷大的幸福感

(2)体验幸福的预期有一个阈值(临界值)。相隔差异太小,无法体会到。76、适存度:传递、繁衍的能力指标。影响适存度的因素分为两个方向:

(1)向上:原初效应,起改造作用。

(2)向下:次级效应,起抑制、退化作用。比如:自闭症的儿童,因为族群惯性引起,他无法抵抗自然选择的压力,而将不适应社会,没有适存度。

(3)人类必须将自身的改造能力大于向下的效应。

族群惯性:是一种没有完全消退的次级效应,影响人类向上演化,也抵抗自然选择、消极的力量。

77、决定文明、创造、长久性的几大因素:社会规模、团契性、创造性。

78、物种的演化与规模、密度、存活时间有关系。

79、个体与群性的共生演化、基因与文化的共生演化:

每个个体都有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形成个体的差异、产生不同的行为——大量的个体行为的相互作用涌现公共秩序——形成大众文化、民族与制度、传统——这些文化制度影响个体,嵌入了个体——改变个体的行为——涌现新的公共秩序。形成了一套循环。

基因与文化共生演化意味着,我们不能照搬任何成功制度。因为制度,作为文化的正规部分,必须与广大个体的基因型的表现型(即个体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相适应。

80、大脑的三层结构:

(1)爬行动物脑(脑干、脑桥、延髓),3亿年历史。控制血压等不可控制、意识的神经元。

(2)哺乳动物脑(杏仁核、海马、丘脑等),1亿年历史。控制做梦、原初情感。杏仁核:恐惧;丘脑:原始情感;海马体:长期记忆

(3)新脑(人类的大脑,顶叶、额叶等),自有人类以来,约600万年历史。控制意识(计划、管理、想象以后派生的情绪、感受他人情绪、控制、认知),属于高级脑。

这三者之间有冲突,第一层、第二层属于无法控制的。相互难干涉。这三者的不能协调,形成个体之间的性格差异。

成年人终生皆可借助于学习新事物而增加神经联接。到25岁之前大脑才基本成熟。

81、符号、指号:符号可以让人脱离真实事物,直接激发人类情感。

82、人通过保持记忆的同一性,塑造自我,形成人格,形成自我(我为什么就是我)的意识。

83、场景转换时,你的场景对应的人格需要跟着转换。否则,就是人格转换障碍。假设你是官老爷,如果在家里还是把自己当成官老爷,或者你演了一曲戏当了国

王,你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国王,这就是人格转换障碍。

84、桑塔费学派:见解,在大群体中,小群体越是激烈,可以降低大群体的合作成本。

85、痛苦:个体的内在感受。羞耻:是关注他人的感受。羞耻感比痛苦感更具有社会意义。

86、道德、社会规范的层次:

(1)道德共识——是宪法的前奏

(2)立宪层次

(3)政府原理

(4)经济规律与交换--资源配置

(5)微观行为的层次--纳什均衡

87、幸福:物质生活的幸福感在达到某一水平之后不再随着人均收入增长而增长。

88、处置效应:

89、完备理性的行为完全无模式,故不可预测。

90、将不确定的抽象的观念,通过拆解、互联、验证后,转换为概念,并尽可能地可量化、可操化,就是一套科学的概念、理论。这也是一个方法论。用这个方法来解释幸福、信仰、爱情,可得大奖。

91、寻优选择包括:寻优算法、寻优技术、寻优跨度。寻优的顺利程度与期望度正相关。太容易得到的事情,不珍惜。局部寻优:一般情况下,只能局部寻优,因为无法知道事物的整体是什么样子。当在恶劣的环境下,有可能会打破局部寻优,迈向更高的合作方式。物竞天择,只适合一定的环境。超过了这么环境条件,变得恶劣,动物之间会互助合作。

92、在同一类别里,容易选。因为判断条件相对完善。但是对于跨了类别的选项,人就会相对难以选择。因为比较的条件变得不充分。选择的过程有可能不能回退,就会后悔。

93、情绪:几分钟

心情:月

脾气:几天——几年

性格:一辈子

94、惧怕分为有确定的对象和不确定的对象。对于不确定对象的恐惧,会产生焦虑。承诺减轻焦虑,不确定性和无望增加焦虑,宽恕增强合作。宽恕别人,就是放过自己,赢得新机会。

95、生命意识是最低限度的自由。人必须知道自己活着的。

96、感觉——统觉——知觉

97、错置实境廖误——我们长期觉得在现在看来,过去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的场景下,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98、概念的三层性质:记住、时间(场景)、用语言激活脑内记忆

99、符号:两个前提:有意义、场景

100、公共博弈中的表现:

(1)别人贡献大,自已可以贡献小一点——搭便车、侥幸

(2)别人贡献小,自已需要多支持一些——恐惧、对货币敏感性降低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王彬彬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发贴人:王彬彬 发贴时间: 2003年08月25日 22点45分 一、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仍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仍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仍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这个问题近几年也不时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便写道: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汪丁丁的三分之一定律

儿童教育政治学——“三分之一”定律 汪丁丁 杨格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他研究“带有随机过程的博弈学习”,现在很有名,可能得到诺贝尔奖。不论如何,我要介绍的政治学,与他的研究密切相关。 想象一群人,他们使用两种货币进行交易,金币和银币。每一个人每天早晨出发之前,在口袋里装一些货币,在扁担里装一些商品。游戏规则:每天从早到晚每一个人只能携带一种货币,金币或银币。而且规定不能以物易物。杨格的社会仿真,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他假设这群人最初是使用金币的,但有一个极小的概率,例如,千分之一的概率,会有人携带银币(偶然的错误或故意要创新)。这样的随机性可能导致的后果是:这个偶然带着银币出门的人遇到的大多是只有金币的人,于是无法交易。那些带着金币的人晚上回到家里想起第二天要带何种货币的问题,很自然,会有一些人从第二天开始带银币出门。银币扩展的过程,开始的时候非常缓慢,可能需要等待两年,才有第二个人偶然携带银币出门。但它引发的心理效应是可以累积的,直到某一天,相当多的人携带银币出门。然后,杨格发现,当携带银币的人数占了某一比例之后,有一种“雪崩效应”,人们开始迅速从金币改为银币。这样的实验,他做了成百上千次,结论是:哪一种货币成为“本币”,依赖于随机冲击的效应,或迟或早,当前流行的本币一定会被“颠覆”。杨格这一发现,被称为“轮流颠覆”定律。多年之后,大约2006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哈佛大学一位年轻教授的报告,标题是“三分之一定律”。大致所言即杨格的轮流颠覆定律,只不过,更精确一些,他发现我们反复提及的那一“阈值”,通常就是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制度诱使坏人的数目增加到占总人口比例的三分之一以上,则出现向坏人发展的雪崩效应。反之亦然。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直到中期,例如1997年以前,为城里人供应食品的农民不懂得造假或懂得但不愿意造假。为什么突然就有了这样多的造假农民?杨格的“轮流颠覆”定律,在特定的制度里,“好人”越来越少(持有金币的人越来越少)直到某一阈值,然后“坏人”迅速增加(雪崩效应),以致大多食品都是假冒伪劣的。当然,也可有另一方向的颠覆:最初敢于供应优质食品的农民,引发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直到某一阈值,然后“好人”突然增多,雪崩一样地增多。轮流颠覆,杨格发表的数据表明,“轮流”是什么样的周期?完全无法确定,没有周期性,只有“随机”颠覆。我们能预言的仅仅是:坏人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不可能无限长,

计量经济学讲义第六讲(共十讲)

第六讲 多重共线 一、 FWL 定理及其应用 考虑模型: 112233i i i i i y a b x b x b x ε=++++ (1) 假如我们只关注 1 ?b ,则通过如下步骤可以获得之。 第1步:把 1x 对其他解释变量进行回归(请注意,截距所对应的解释变量为1) ,即有: 101223????i i i i x x x v βββ=+++ (2) 第2步:把 y 也对(2)中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即有: 01223????i i i i y x x w ???=+++ (3) 第3步:把 ?w 对?v 进行回归(不含截距,当然你可以包含截距,但你会发现,截距 的估计结果是零,这是因为?w 与?v 其均值都为零) ,即有模型: ??i i i v e w η=+ (4) 则有:2????i i i w v v η=∑∑,可以验证,1??b η=,且残差?i e 等于初始的残差?i ε。此即著名的FWL 定理(Frisch-Waugh-Lovell theorem )。关于FWL 定理的一个简单证明见附录1。思考题: 利用关于“偏导数”的直觉,你能够理解 1 ??b η=吗? 考察2????i i i w v v η=∑∑,把01223????i i i i y x x w ? ??=---代入,现在分子是: 2012230123????()?????????i i i i i i i i i i i v x i i y x x y v x v v v w v ??????------∑∑∑==∑∑∑

应该注意到,在进行第一步回归时,OLS 法保证了 203???i i i i i v x x v v ===∑∑∑ 因此,22??????i i i i i i w v y v v v η== ∑∑∑∑ 显然,如果把 y 对?v 直接进行无截距回归: *?i i i y v η? =+ (5) 我们也可以得到: *122???????i i i i i i y v w v b v v η η====∑∑∑∑。 因此,如果只关注如何获得1 ?b ,我们可以把FWL 定理中第二步与第三步合并为把y 对 ? v 直接进行无截距回归。 思考题: ?i ?与?i e 相等吗?提示: ???????i i i e v i i i w y v η ?η--== 注意到, 2?i v ∑是(2)中的残差平方和,对(2),有: 22211 11 ()()??i i i x x x x v TSS ESS RSS -=-+↓↓↓∑∑∑

经济思想史(北大 汪丁丁)第10讲

经济学思想史,2004年11月27日: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哈耶克反对使用“社会”语词修饰任何其他语词。不过,西方学者普遍接受这样的用法。“社会正义”,确有冗余之嫌,因为“个体正义”是没有意义的。西方社会有悠久的自然法传统——神的正义法则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原本就写作“jus”(法)。一个人若感受到对非义的愤慨并实施正义行为,那么,这行为在西方传统内已经是神的正义法则的体现,故而已经是社会的。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社会的“法”传统十分不同。至少,中国的法,只打算成为“人”的法则而不打算成为“神”的法则。所谓“天理人情”,在无神的文化传统里,天理总要让与人情的。中国法的传统是人治的,不是法治的。在这样的传统里,注意区分“社会”正义和“个体”正义反而是必要的了。人治社会的法,有些其实出于治理者的个体正义,有些则确实出于社会需要的正义。故中国社会的法不等于正义。

经济学源自苏格兰启蒙运动,故首先继承了经验论传统,其次包含了强烈的功利(效用)主义伦理倾向。克拉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 了这两项基本 原则。 英国为什么发生 圈地运动? 名义地租为什么 突然上升?谷价高峰

真实地租仍然呈上升趋势 圈地运动的实质在 于获取大庄园农业 的规模经济效益。 只有英国国会立法 反对小农利益,说 明当时英国小农缺 少政治权利。

克拉克论证:英国公地的回报率在圈地运动就比私有土地低。圈地成本与收益的变动在1750年以后使圈地成为有利可图的,圈地不是因为“牟利精神”的流行而发生的。

斯密之前和之后各二百年间,英国地权数据。

土地私有化运动产生了长期而言至少两倍 于公地 回报率 的预期 租金。 记住:斯密(《原富》卷三)赞扬小农经济,批 评长子继承权导致的粗放农业经营方式。 最可能的解释:尽管小农经济比封建庄园更有 效率,但新兴农业资本主义的规模经营方式比 小农经济更有效率。

汪丁丁 关于善与恶的对话

关于善与恶的对话 这是真的对话,在几位网友之间,他们或许一直在读我们这里关于善与恶的对话。然后,“酷农夫”播撒的种子,开始自己生长,我们有了下面这些文字,……接着我和一位网友关于入党宣誓及党员表现的对话,下面是网友“连广宇的空间”留言: 汪老师您好,我是在前不久逛图书馆看到您的书--《制度分析基础》,现在看了快一半了。第一次看到有人把经济学讲的竟然有点不像经济学的,呵呵,非常有意思,在思想上很受启发,引发的思考使我很快乐。我最近有一挺纠结的问题,看到前不久合工大的老师跳楼自杀以及身边的同学老师的种种,让我感觉到这个社会真的是“劣币驱逐良币”,让坚持原则的人很难,很难····我可以上了党课而不再去入党,因为他们的理念我接受不了。我喜欢读胡适,罗素和经济类的书,关心社会,但是很不幸---“国家不愿意,人们不在意”。总之,我是与“主流”不相符,在周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只是不知道是我“不合时宜”还是这个社会“不合时宜”,也许兼而有之。老师,您能给我些指导或是建议吗? 博主回复:2011-05-15 07:48 无道,独善其身吧? 然后是网友“结局DE开始的空间”留言: 丁丁老师,在您的这片思想乐园逗留有好一段时间了,播种过也收获了。很少留言,只想静静的观赏,然后自己悟。最近大小事缠身,困惑很多。我想请问老师:在中国未来环境及不确定,现在贴现率极高的情况下导致人们行为的短视,很多行业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倒逼现象的背景下,您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作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有公共意思的人),就只能静观其变还是要有所作为,有如何做呢?祝好,谢谢! 博主回复:2011-05-16 09:37 独善,对我是很难的,但如果是一个习惯了生活俭朴的人,可能就不难。所以,我其实不够格发表独善其身的言论,我只能建议这样,或说是“共勉”。

中国经济思想史期末重点

简答 一⒈孔子的义利思想 1)义以生利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致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这是您的职责啊。 (您通过封授)名爵而获得(臣子的)信忠,因臣子的信忠才能帮您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得好才会使人遵守礼法,人人遵守礼法才会做仁义之事,对人仁义则利人利己,获得好处。使普通的百姓都能享受利益,获得好处,这才是为政(治理国家)的大事啊。 (2)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而不忘乎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患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3)取之有义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要取财有道,由不义之财得来的福与贵,对本人来说就像浮云一般没有任何的意义。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如果你这个国家有治国之道,但是结果还是贫穷,那么是耻辱的 如果你这个国家没有治国之道,就算你是富贵的,那么还是可耻的 ⒉孔子的财政思想 ①国家财政开支方面——节用论 在礼仪上的消费,孔子主张“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讲究铺张扬厉和形式排场. 外事礼仪中,孔子也认为要张扬。“子贡欲废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想在祭祀时,省去活羊。孔子说:“子贡啊!你爱惜羊,我爱惜礼。”(②以“周礼”为统摄的财政思想 ③维护“籍田以力”反对“初税亩”和“相地而催征”的财政观 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讳言财利的财政观 ⑤重本轻末的财政思想 ⑥“敛从其薄”、“节用”的财政支出思想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收入思想 ⑦藏富于民的财政分配思想 ⑧注重公平,统筹兼顾的财政分配思想)可作参考适当补充 二⒈孟子的恒产论及其影响 恒产论:人们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持“善良习惯”的必要条件。 ①“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提取图片中(或扫描版PDF)的文字

提取图片中(或扫描版PDF)的文字 如果在书上看到一篇好文章用相机拍下来,或是纸质文章需要输入到电脑时,如果数量比较大,手动输入会很慢,下面介绍几中方法将图片中的文字转化为文本,同样适用于影印版PDF。 1 ABBYY FineReader 11软件 泰比(ABBYY)FineReader提供直观的文件扫描和转换成可编辑、可搜索的电子格式工具。泰比(ABBYY)FineReader可以识别和转换几乎所有打印的文档类型,包括书籍、志上的文章与复杂的布局、表格和电子表格、图片,甚至以准确的精度发传真。 下载地址:网上随便一搜就很多例如: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2951920.html,/soft/Application/Processing/15768.html 破解补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2951920.html,/space/file/l513980209/share/2011/11/2/ABBYY_F ineReader_11_Professional_Edition_-514d-5e8f-5217-53f7-65e0-9650-5236 -7834-89e3-7248-7834-89e3-6587-4ef6.rar/.page# 破解方法:将下载的文件替换安装文件即可。

2 Office200 3 自带组件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 如果Office装的是精简版,那么在就没装这个组件,可以自己装一下或是下载完整版。装完后如下图。 第一步:转换文件格式。用ACDSee打开你的.jpg文件,单击界面上的“浏览器”按钮(或者双击当前图片都可以进入到浏览器界面),在打开的浏览器中,右键这个文件,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工具/转换文件格式”;在转换文件格式对话框中,选择TIFF格式,两次下一步后,就开始转换,结果是将你当前的.jpg 文件转换成了.tif文件。 第二步:将图片转换为文字。选择: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工具/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打开这个工具后,菜单:文件/打开,找到你保存的那个.tif文件,打开它。然后选择菜单:工具/使用OCR识别文本;梢等一会儿,继续菜单:工具/将文本发送到Word。这样,这幅图片就到了Word中成了可以编辑的文字内容了。因为OCR识别并非百分之百成功,所以有些位置可能需要你进行手动修改。 界面如下:

再论自私

一、自私的定义:剖析“自私乃损人利己的行为”的定义,认为此定义不足以概括人们实际运用这一概念的全部本质特征。主张将自私定义为:当人同他人,社会发生利益关系时,他首先考虑的、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当人认为自已同他人、社会的利益不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动机即可指导客观上“利人利已”的行为;当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社会的利益构成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打算的动机,就表现为牺牲他人、社会的利益,以满足自身利益要求的行为。 二、自私的相对性:1、自私相对无私而言。批判“人纯粹自私”的论点,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可分为损人利己的“恶性自私”、利人利己的“合理自私”,舍己利人的“大公无私”三种形式。 2、自私可分层次。自私可指“为了我”(个体),也可指“为了我们”(群体),要看以何种利益关系作参照。 3、从自私可分层次、古代社会(原始社会)发生的氏族、部落之间的利益冲突的事实推出“自私是古已有之”的结论。即使假定古代社会氏族内毫无利益冲突。 三、自私的划分与人的道德划分:1、人的利益关系既有现实的同一性(统一性),又有现实的矛盾性。利益同一和矛盾的原因。 2、自私既可分为“恶性自私”、“合理自私”,还可分为“近自私”、“远自私”。 3、以“蛋糕理论”说明,工人与资本家同样存在“利益同一性”。 4、道德上可将人大致分为:“恶性自私者”、“合理自私者”、“大公无私者”。三类人均“不是纯粹”的,可以并事实上相互转化。 四、人为什么自私及自私的历史性、永恒性:批判“生产力水平决定私有制进而导致私有观念(自私)的产生” 的观点。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只为人们事实上占有某物提供客观可能性,只有人的要尽可能满足自身、家庭、集团而不是他人、他集团的利益要求的欲望意识,才得以使人对某物的占有成为排他性的事实━━成为私有财产。与其说是私有制决定私有观念,不如说是私有观念决定私有制。 现代社会生物的研究证明,与人类同祖的现代类人猿其内部存在等级、利益冲突━━假如这是事实,则实难设想“原始共产主义时期”,人类没有“内部(氏族内)的利益冲突”。 关于自私产生的假设:人的本能冲动(包括人所具有的意识能力) 在它与客观存在━━作为个体的自己,作为群体的我们与作为个体的他人、作为群体的他们以及相对各自的欲望要求而稀少的财富(利益)发生关系时,就可以且必然产生出私有观念来。因而决定私有制的产生。 自私极可能永恒地存在。恩格斯说,人永远不可能彻底摆脱兽性。 五、从以上讨论中引出的几个结论:一般结论:自私既有积极、消极作用两重性,就不能一般地否定自私。 主张肯定“合理自私”,否定“恶性自私”。 经济的结论:经济制度必须适应“人的自私”的存在,人的工作应与其利益密切挂钩。 政治的结论:如果人确有“损人利已”的倾向性、可能,就不能让任何人掌握一种绝对的权力。

计量经济学讲义共十讲

计量经济学讲义共十讲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一讲 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代数 一、 问题 假定y 与x 具有近似的线性关系:01y x ββε=++,其中ε是随机误差项。我们对01ββ、这两个参数的值一无所知。我们的任务是利用样本数据去猜测01ββ、的取值。现在,我们手中就有一个样本容量为N 的样本,其观测值是:1122(,),(,),...,(,)N N y x y x y x 。问题是,如何利用该样本来猜测01ββ、的取值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首先画出这些观察值的散点图(横轴x ,纵轴y )。既然y 与x 具有近似的线性关 系,那么我们就在图中拟合一条直线:01 ???y x ββ=+。该直线是对y 与x 的真实关系的近似,而0 1 ??,β β分别是对01 ,ββ的猜测(估计)。问题是,如何确定0?β与1 ?β,以使我们的猜测看起来是合理的呢 笔记: 1、为什么要假定y 与x 的关系是0 1y x ββε=++呢一种合理的解释 是,某一经济学理论认为x 与y 具有线性的因果关系。该理论在讨论x 与y 的关系时认为影响y 的其他因素是不重要的,这些因素对y 的影响即为模型中的误差项。 2、0 1y x ββε=++被称为总体回归模型。由该模型有: 01E()E()y x x x ββε=++。既然ε代表其他不重要因素对y 的影 响,因此标准假定是:E()0x ε=。故进而有:

01E()y x x ββ=+,这被称为总体回归方程(函数),而 01 ???y x ββ=+相应地被称为样本回归方程。由样本回归方程确定的?y 与y 是有差异的,?y y -被称为残差?ε。进而有:0 1 ???y x ββε=++,这被称为样本回归模型。 二、 两种思考方法 法一: 12(,,...,)N y y y '与12???(,,...,)N y y y '是N 维空间的两点,0 ?β与1 ?β的选择应该是这两点的距离最短。这可以归结为求解一个数学问题: 由于?i i y y -是残差?i ε的定义,因此上述获得0?β与1 ?β的方法即是0 ?β 与1 ?β的值应该使残差平方和最小。 法二: 给定i x ,看起来i y 与?i y 越近越好(最近距离是0)。然而,当你选择拟合直线使得i y 与?i y 是相当近的时候,j y 与?j y 的距离也许变远了,因此存在一个权衡。一种简单的权衡方式是,给定12,,..,N x x x ,拟合直线的选择应该使1y 与 2?y 、2y 与2?y 、...、N y 与?N y 的距离的平均值是最小的。距离是一个绝对值,数学处理较为麻烦,因此,我们把第二种思考方法转化求解数学问题: 由于N 为常数,因此法一与法二对于求解0?β与1 ?β的值是无差异的。 三、 求解

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

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 一、引论及常用概念的定义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罗纳德·高斯在受奖演说中强凋他及其他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贡献在于研究了生产的制度结构。如果经济学可以定义为是研究“生产”“消费”与“交换”的一种“社会学科”,那么主流经济学的重点在于对“交换”的研究,其核心部分是市场的研究及价格理论。主流经济学当然可以推广到制度方面的研究,家庭经济学的结果说明家庭制度如何影响消费结构,以贝克为首,在这方面的研究事实上建立了把社会学因素引入家庭行为的经济学描述的典范,从而可以描述消费结构如何随家庭结构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关于生产的制度结构的研究,是从对企业内部制度的研究开始的。例如高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实质》一文,以及此前Berle和Meansl933年的研究。其后约五十年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说明,与家庭的研究类似,当企业内部的制度发生变化时,其生产行为亦随之变化,导致例如供给结构的变化。 综此看来,主流经济学关于价格由需求与供给确定的原则被制度的研究推广到了关于供给与需求是如何受家庭与企业内部制度影响的原则。而所谓“新制度学派”的贡献在于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说明,服从某种最大化行为的人关于家庭及企业内部制度的选择受着交易成本的结构的影响。高斯之所以把他的文章定名为“生产的制度结构”。我以为其理由在于,家庭制度的研究实质上是家庭生产制度的研究,故迄今为止关于经济制度的研究可以认为是关于资源通过某种制度下的生产行为转换成更有价值的形态这一过程的研究。 基于以上的理解,经济制度的演化可以认为是人为减低生产的交易成本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可以认为是人为减低生产的直接成本所作的努力。那么一个自然的处理方法就是把技术进步和制度演变都看成是一种“创新过程”。诺斯于1990年发表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效果)一书,就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看法。 严格地说,这篇文章是对以上所说研究成果的一个回顾或加入了笔者个人理解的转述。成功的转述比不成功的创造更有价值。读者会同意,有时只是将不同作者的成果放在同一篇文章里就会产生“剩余价值”。 在以下的论述中,对常用名词作了较为正式的定义以避免混淆。这些定义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笔者个人的研究结果,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概念在其展开的过程中就表现为理论。对于名词的不断细致的定义过程就是概念的展开过程。 对于制度变迁的论述可由对社会的定义开始。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都涉及到“人与人”及“人与自然”这两种关系。此处“社会”一词指处于分工状态中的人群的结合。本文所使用的“制度”一词,指人与人之问关系的某种“契约形式”或“契约关系“。而“技术”在本文中指人与自然关系的某种状态。 任意两人之间的某种契约关系可用如下的方式描述: (1)规则,或正式的规则。这些规则可用如下的,但不无重叠的分类来描述: (1a)界定两人在分工中的“责任”的规则。用亚当·斯密著名的制针的例子来说明,就是

经济思想史(北大 汪丁丁)第5讲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Emotions and soul: Week 5

Wealth and utility: Week 4

Goodness and happiness: Week 3

Daily life and economic thought: Weeks 1 and 2 ---19 papers

经济学思想史,2004年10月16日:情感与灵魂问题 苏格拉底死前的演说词“The Apology ”,最后一段:“The hour of departure has arrived, and we go our ways --I to die, and you to live. Which is better God only knows. ”倒数第四段:“Let us reflect in another way, and we shall see that there is great reason to hope that death is a good, for one of two things: --either death is a state of nothingness and utter unconsciousness, or, as men say, there is a change and migration of the soul from this world to another. ……Above all, I shall be able to continue my search into true and false knowledge; as in this world, so also in that; I shall find out who is wise, and who pretends to be wise, and is not. ”海德格尔:死,是唯一的非我莫属的体验。美国医学会:死是过程。

计量经济学讲义第二讲(共十讲)

第二讲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 一、基本概念:估计量与估计值 对总体参数的一种估计法则就是估计量。例如,为了估计总体均值为u ,我们可以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令Y i 为第i 次观测值,则u 的一个很自然的 估计量就是?i Y u Y N ==∑。A 、B 两同学都利用了这种 估计方法,但手中所掌握的样本分别是12(,,...,)A A A N y y y 与12(,,...,)B B B N y y y 。A 、B 两同学分别计算出估计值 ?A i A y u N =∑ 与?B i B y u N =∑ 。因此,在上例中,估计量?u 是随机的,而??,A B u u 是该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估计量 所服从的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如果真实模型是:01y x ββε=++,其中01,ββ是待估计的参数,而相应的OLS 估计量就是: 1 01 2 ()???;() i i i x x y y x x x βββ-==--∑∑ 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基于一些重要的假定,来考察上述OLS 估计量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二、高斯-马尔科夫假定

●假定一:真实模型是:01y x ββε=++。有三种 情况属于对该假定的违背:(1)遗漏了相关的解释变量或者增加了无关的解释变量;(2)y 与x 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3)01,ββ并不是常数。 ●假定二:在重复抽样中,12(,,...,)N x x x 被预先固定 下来,即12(,,...,)N x x x 是非随机的(进一步的阐释见附录),显然,如果解释变量含有随机的测量误差,那么该假定被违背。还存其他的违背该假定的情况。 笔记: 12(,,...,)N x x x 是随机的情况更一般化,此时,高斯-马尔科夫假定二被更改为:对任意,i j ,i x 与j ε不相关,此即所谓的解释变量具有严格外生性。显然,当12(,,...,)N x x x 非随机时,i x 与j ε必定不相关,这是因为j ε是随机的。 ●假定三:误差项期望值为0,即 ()0,1,2i E i N ε==。 笔记: 1、当12(,,...,)N x x x 随机时,标准假定是: 12(,,...,)0,1,2,...,i N E x x x i N ε== 根据迭代期望定律有:12[(,,...,)]()i N i E E x x x E εε=,因 此,如果12(,,...,)0i N E x x x ε=成立,必定有:()0i E ε=。

培训管理与人才开发课程考核试卷和答案(满分)

培训管理与人才开发主讲人:王通讯 单选题 1、培训工具“柯氏四级评估模式”中第三级评估是指(B)。 A.学习层评估 B.行为层评估 C.反应层评估 D.业绩层评估 2、目前我国培训活动现状总体表现为(B)。 A.完全自发自动地进行培训 B.单位随意选择培训活动 C.国家立法强制进行培训活动 D.培训活动已面向整个世界 3、加里贝克尔《人力成本》中的专门培训是指(C) A.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现时企业的生产效率,具有外部性 B.提高员工在现时企业的边际生产率,具有外部性 C.提高员工在现时企业的边际生产率,无外部性 D.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无外部性 4、现代培训工具“3Q课程选择法”的“Q”是指(C) A.培训前重复提问的意思 B.运用情商开发培训课程 C.选择什么培训内容 D.培训应该提问什么样的问题 多选题 1、下列对培训的理解正确的(ACD) A.培训会降低现期收益,并提高现期支出 B.培训是改变命运,增值财富的唯一武器 C.培训可以使人的能力与物质资本保持齐头并进 D.培训可以提升能力,有能力的人民是现代经济丰裕的关键 2、在生产性知识方面,中国学者汪丁丁认为,培训是解决下列那些问题的(AB) A.生产技术的技巧 B.生产技术的工程技术原则、劳动对象特性和工作任务性质 C.协调参与生产的人的知识 D.生产技术的通用知识 判断题 1、2005年,中央决定实施的“653工程”,即是指利用6年时间,在5个重点领域培训300万人才。(正确) 2、我国的培训方式已经从单一的面授方式扩展为面授和空中课堂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远距离教学。(正确) 3、哈耶克在《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一书中指出:培训承担了一部分知识有效传播的功能。(正确) 4、目前美国已实现大部分单位自发自动的开设培训课程。(正确)

北大经济学原理期中考试答案

经济学原理I(20XX年秋季学期) 期中考试1(B卷答案,A卷只有顺序不同) 一、判断题(判断并必须说明理由,可以用文字或图形。每题5分,共40分) 1、因为历史数据表明,基础教育的平均社会收益大于高等教育,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应该优先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错误。这里应该考虑的是给定的新增投入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也即边际收益,而不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的平均收益。(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2、某大学决定将拥挤的学生澡堂扩建一倍。这一做法必定会使得澡堂的拥挤程度下降一半。错误。在学生的洗澡行为(特别是洗澡频率)不变时,澡堂扩建一倍会使得其拥挤程度下降一半。但学生会对澡堂拥挤下降的激励做出反应,增加洗澡频率,这样澡堂的拥挤程度会有所回升。(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Certain very talented people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everything they do. 错误。他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都有绝对优势,但不会都有比较优势。 4、单个农民减少自己的产量并不能使自己受益,但农产品总量的减少可能使农民在总体上受益。 正确。在市场上,单个农民面对的是既定的市场价格,减少产量只能使自己的收益下降。但市场供给总体上的减少,由于市场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可以使得价格上升,其幅度大于销售量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得卖者的总收益上升,农民在总体上受益。 5、In a competitive market, an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notebooks raises the quantity of notebooks demanded, but not the quantity supplied. 错误。练习本的需求提高了练习本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数量同时代表者需求和供给的数量,所以供给量也增加了。这一说法混淆了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两个术语。实际上,随着需求增加,开始会出现短缺现象,推动价格上升,从而刺激供给量增加(和需求量下降),最终回到供求平衡。 6、“非典”期间,口罩的价格上升了,购买的人也大大增加了。这一现象违背了需求定律,因为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上升而非下降。 错误。“非典”事件是除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导致的需求变动,是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因此,这一变化不能用需求定律(沿着需求曲线移动)来解释。实际上,需求曲线右移,均衡价格和数量上升,运用比较静态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7、出版社的张编辑是某著名经济学教科书的销售负责人,他认为,由于允许学生将旧的教科书再次出售,损害了出版社的利益。某著名化学家对此建议,出版社可以使用一种他本人发明的印刷墨水,当教科书使用半年后,这种墨水自动褪色,使得书页变成空白。如果张编辑接受这一建议,其结果是必然导致新书价格上升和出版社盈利增加。 错误。这里的分析虽然看到了旧教科书和新教科书为替代品,随着旧教科书的供给下降(甚至消失),旧教科书价格上升,引起新教科书需求上升,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上升,这可以增加出版社盈利。但是,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购买新教科书的需求者来说,他原来使用教科书实际支付的价格仅是新书和旧书的差价,而现在必须支付新书的全部价格,相当于新书的市场 ..价格而言,现在的需求曲线会左移(需求下降)。两方面的影响相反,抵消后的结果使得需求曲线变化方向不确定。加上新书的印刷使用该墨水还可能提高了生产成本,是否盈利更成为问题。 8、同需求价格弹性的情况一样,如果供给价格弹性大于1,价格上升则卖者总收益下降。错误。供给弹性永远是大于零的,价格上升总会导致供给增加和总收益上升。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计量经济学讲义

计量经济学讲义 第四讲 趋势和DF 检验(修订版) 此翻译稿制作学习之用,如有错误之处,文责自负。 趋势平稳序列(TS )(图1和2) 一个趋势平稳序列绕着一个确定的趋势(序列的均值),其波动幅度不显示增大或者减小的趋势。 线性确定性趋势: t t t y εβα++= ),0(~2 σεiid t t=1,2,… 平方确定性趋势: t t t t y εγβα+++=2 ),0(~2 σεiid t t=1,2,… 通常: t t t f y ε+=)( ),0(~2 σεiid t t=1,2,… 均值是是随时间变化的(川),但是方差是常数。t ε可以为任意平稳序列,也就是说,不一定要是白噪声过程。 通过拟合一个确定的多项式时间趋势,趋势可以来消除:拟合趋势后残差将给出一个去趋势的序列。 一个带线性确定性趋势AR (1)过程可以写作: t 1-t 1t )1)-t (y (t y εβαφβα+--=-- ),0(~2 σεiid t t=1,2,… 此处确定性趋势被t y 减去。然而在实践中,α、β是未知的而且必须估计出来。于是模型可以被重述为: t 1-t 1111t y t )1()1(y εφβφβφαφ++-++-= 其中包含一个截距和一个趋势,也就是 t 1-t 1* *t y t y εφβα+++= 此处 βφαφα11*)1(+-= 且 βφβ)1(1* -= 若1||1<φ,那么此AR 过程就是围绕一个确定性趋势的平稳过程. 差分平稳序列(DF )(也叫单整序列)和随机性趋势 如果一个非平稳序列可以由一个平稳序列通过d 次差分得到,那么我们说这个序列就是d 阶单整的,写做I (d ).这一过程也因此叫做差分平稳过程(DSP ). 因此,平稳序列就是零阶单整的,I (0)。白噪声序列是I (0)。 所以如果序列t d t y w ?=是平稳的,那么t y 就是I (d )。?是差分算子,即 等等2-t 1-t t 2-t 1-t 1-t t 1-t t t t 21-t t t y 2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 如果序列 1-t t t t y y y w -=?= 是平稳的话,t y 是I (1); 如果序列2-t 1-t t t 2 t y 2y y y w +-=?= 是平稳的,t y 是I (2),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

《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1) 一、导论: 1、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经济学+心理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并且变化很快。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合作可以可能。社会学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何以合作。 2、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多因多果,不是单因单果。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群体行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共社会现象是从个体行为相互作用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秩序。 3、物体运动是质点的几何运动。行为是生命的行为,只有生命才具有行为。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4、选择:将各种可能的手段与方案作为一个集合,将可选方案对应的各种目标作为另一个集合。在这两个集合之间,有一个映射,称为“选择”。选择通常不是两难的。 5、判断:两难情境内作出选择。在西蒙模型中,分为两种情况: (1)是在同一个类型中的选择,因为容易对比优劣,容易选择。 (2)是在不同的类型中的选择,因为不容易对比,所以通常难选。比如:我是去旅游,还是换一份工作。 判断的目的:是追求价值。 企业家的职能,不是管理,而是判断,是在不知道如何选择时作出的决断。 6、文学的特征:刻画了不可重复的人类经验,不可验证。 7、经济学千招万式化为一式,就是:在约束条件下作出最优选择。约束条件比如:道德、法律、诚信、幸福感。将成本与收益实现均衡、道德与幸福实现均衡。道德是一种成本,幸福是一种收益。违反道德影响内心幸福感。幸福感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情感组成。

道德、信仰,要么全有,要么全有。不会有49%的信仰,51%的信仰。 8、关于“偏好”,怀特海有个三段论——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表达是指:在自我意识中进行体现,感受到外界事物的重要性。 我意识你的存在,我感受到你的重要性,我进行了理解。 9、价值:就是感受到的重要性。故,每个人赋予同一事物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10、成本:就是在可选方案中被放弃的那些方案手段以及对应出现的目标与价值。 11、自我意识:外部的重要性在脑海中的表达与反应。 哈耶克的意识(大脑)的三层演化: 第一层:ego(自大狂自我) 维基百科的编辑的行为模式,有: 个别交谈型、酷农夫型(只开头、不管过程)、自大的全程控制型。 第二层:self(大房间、大自我) 第三层:非我 12、认知依赖于能力。理性:分完备理性和非完备理性。完备理性指:接近上帝的全知全能的行为。从能力到认识,有多少天赋的,有多少是后天形成的。 13、文化: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一种思维、情感、信仰的方式。文化大于传统。 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情感。人类的情感,除了宗教之外,都是社会情感。 14、传统:传递三代及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及意义的事物。是文化的遗产。是在时间变迁中保持不变的事物,具有连续性。一切经过长期历史检验遗流的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知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市场结构与竞争均衡 引言 1.什么是市场结构 我们在市场上购买产品时,往往会面临不同的厂商可供选择,它们都能供给同种产品。一般来讲,越是消费者所必需的商品或越是易于生产的商品,其生产厂商也越多,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也越大。比如我们买衣服时,会面临全北京、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衣服厂商的产品可供选择,但要是购买微软公司的核心技术或是可口可乐的配比秘方则只能有唯一的厂商可供选择。 如果某种或某类产品有众多的生产厂家,厂商之间的产量竞争或价格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就说生产该种或该类产品的产业是竞争的或垄断竞争的;反之,如果生产某种或某类产品有唯一的或数目很少的生产厂家,厂商之间竞争较弱,我们就说生产该种或该类产品的产业是垄断的或寡头垄断的。因此我们可以用生产同种或同类产品的厂商之间的竞争程度或其反面—垄断程度,来划分产业的结构或市场的结构。 竞争与垄断 2.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1)厂商的数量:一般来讲,厂商的数量越大,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而垄断程度越低;反之,厂商数量越少,市场的竞争程度越低,而垄断程度越高。 (2)产品属性:假定厂商数量一定,则厂商生产的产品同质性越高,市场竞争也就越激烈,而垄断性越弱;反之,产品的同质性越低,则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会越低,而垄断性程度越高。 (3)要素流动障碍:如果某行业要素流进流出很容易,则厂商很容易进入或退出该行业,行业竞争程度就高,垄断程度就低;反之要素流通不易,厂商进入和退出的成本都很高,则该行业竞争程度就很弱,而垄断程度很高。 (4)信息充分程度:信息越充分,厂商越容易根据市场调整自己的决策,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而垄断程度越低;反之,信息越不充分,则掌握较多信息的厂商有竞争优势,逐渐处于垄断地位,导致市场垄断程度很高而竞争程度很弱。 3.市场结构的分类:根据各个决定因素的强度的不同,微观经济学把市场结构划分为四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其中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处于两个极端状态,而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是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是偏向于完全竞争但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寡头垄断偏向于完全垄断但又存在一定的竞争。如图8.1: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市场特征 1.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无法左右价格,只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2.产品同质,无差异。 3.要素完全自由流动,厂商进入和退出一个市场没有障碍。 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图8.1市场结构分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