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实验08 肌学总论、躯干肌和头颈肌

【实验目标】通过学习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学习者应当可以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肌学总论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和结构(肌腹、肌腱和腱膜)。

2.掌握肌的起止点、运动单位和肌张力的概念。

3.熟悉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的概念。

4.了解肌的命名原则。

5.掌握肌的辅助装置(筋膜、腱鞘)。

躯干肌和头颈肌

1.掌握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

2.熟悉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层次及纤维方向,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腰筋膜的位置和组成。

3.了解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物等。

4.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5.熟悉咬肌、颞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及斜角肌间隙。

6.了解舌骨下肌群的名称、位置等。

7.掌握、熟悉躯干、头颈部重要肌性标志:胸大肌、胸锁乳突肌、颞肌、咬肌,斜方肌、背阔肌,腹直肌。

【实验资源】

1.肌形态标本,股或小腿断面标本。

2.完整躯干肌浅、深层标本、游离膈标本。

3.头面部肌和颈部肌浅、深层标本(或模型)。

【实验提示】

1.学习肌学要求每个同学都要使用“实验指导”和“教材”,亲自动手对照尸体标本、认真观察、反对怕脏不动手,不用标本,只看书本的学习方法。

2.为了理解肌的作用,学习肌学必须注意肌的起止点,附在骨的何处,该肌跨过关节的哪一面,对关节运动起何重要作用。

3.要爱护标本,使用时勿将肌纤维撕扯损坏,也不要为了观察肌的起止点而将标本撕脱。观察肌起止点时,可将相关骨骼放在一边对照观察。观察完尸体标本后立即用塑料布或湿布盖好。

4.实习前必须复习下列骨性标志,下颌角、枕外隆凸、颞骨乳突、椎骨棘突、第7颈椎棘突、肩峰、肩胛冈、胸骨角、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髂嵴等。

【实验内容】

1.躯干肌

(1)背肌

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深层:竖脊肌(骶棘肌)。

1)背部浅层肌重点观察上部的斜方肌和下部的背阔肌。

①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为三角形的阔肌。该肌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其上、中,下纤维向肩部聚拢(注意其中各部纤维方向不同,因而作用不一样)止于肩峰、肩胛冈及锁骨肩峰端(因两侧斜方肌在一起形似斜方形而得名)。

作用:上部纤维收缩,上提肩胛骨,使肩胛下角外旋。下部纤维收缩,可使肩胛下降。两侧共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使头后仰。

骨骼肌的作用分析;肌肉的生理特性是收缩(既肌的长度缩短),收缩的结果是使其两端所附着的骨骼相互靠近,由此产生的运动。一块肌肉必须有两个端,并且分别附着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骨骼上,也就是一块肌肉至少要跨越一个关节,否则毫无意义。决定骨骼肌作用的因素是;两个附着点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上下、前后、内外);肌肉与其所跨越关节的位置关系(即上下、前后、内外);两个附着点在该肌肉收缩是所处的状态,既哪个点较为固定的问题,固定的点称为起点或者静点,另一个点则称为止点或者动点。该肌肉收缩的结果是止点向起点移动。但一块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可以相互转换,其决定因素是机体当时所处的机能状态。例如,胸大肌一端附着于胸前壁,另一端则附着于肱骨,当站立时胸大肌收缩使上肢向躯干靠近,但当人体悬吊于单杠时,胸大肌收缩上提躯干。因此,在学习肌学部分时,认真观察每块肌肉两个附着点的位置关系和与其所跨越关节的位置关系。

②背阔肌:将臂极度外展然后观察。该肌位于背下部和胸外侧壁,背阔肌呈三角形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其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骨正中嵴及髂嵴后部,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臂内收、旋内及后伸,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则上提躯干(如引体向上)。

2)背部深层肌包括许多肌,在此只观察竖脊肌。

竖脊肌:又称骶棘肌,为纵列脊柱后方及两侧的强大肌,在维持躯体的直立姿势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另外,两侧竖脊肌共同收缩,使头后仰并伸脊柱。

3)胸腰筋膜参考教材。

(2)胸肌

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胸固有肌:肋间内、外肌。

1)胸上肢肌重点观察胸大肌。

胸大肌:位置表浅,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宽而厚。该肌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及上部肋软骨的前面,纤维聚拢,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使臂内收和旋内,若上肢上举并固定,则可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此外,也可引体向上。

2)胸固有肌

①肋间外肌在肋间隙的浅层,肋骨之间找到此肌。它起于上一肋骨的下缘,纤维斜向前下(但在胸后壁则向外下方),止于下一个肋骨的上缘。在肋软骨的间隙内,无肋间外肌,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肋间外膜所取代。

作用:上提肋,扩大胸廓,助吸气。

②肋间内肌在肋间外肌深面,翻起肋间外肌便可见到。它的纤维方向与肋间外肌垂直相交,起于下一肋上缘,止于上一肋下缘。自肋角以后为肋间内该肌被肋间内膜所取代。

作用:使肋下降,缩小胸廓,助呼气。

(3)膈在膈专用标本上观察,可见膈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腹腔之间,为圆顶形宽薄的阔肌,其周围为肌性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腱性部,称中心腱。

膈上可见3个裂孔:①主动脉裂孔约在第12胸椎水平、膈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②食管裂孔约在第10胸椎水平,在主动脉裂孔之左前方,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③腔静脉孔约在第8胸椎水平,在主动脉裂孔之右前方,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膈为主要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舒张时,助呼气,此外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活动。

(4)腹肌

1)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①腹直肌:位于腹前正中线两侧,包被在腹直肌鞘内,将肌鞘翻开,可见该肌上宽下窄,在肌的表面可见3~4条横行的腱结构,称为腱划。

②腹外斜肌:为腹前外侧壁浅层的一块阔肌,肌纤维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腱膜。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③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的深面,将腹外斜肌翻起便可看到。它的纤维与腹外斜肌垂直相交。大部分肌束向前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前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肌纤维下部游离呈弓状,其腱膜下部游离缘的内侧端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又称为腹股沟镰。

④腹横肌,是最内一层肌,将腹内斜肌翻开,便可见到它的肌束横行向前内。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壁。

腹肌作用:腹肌收缩,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有协助排便,分娩、呕吐、以及维持腹腔内脏正常位置等作用,同时也参与脊柱的前屈、侧屈和旋转等运动。

2)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将在下肢肌中观察,腰方肌从略。

3)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融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融合而成。腹筋膜、白线、腹股沟管(示教)参考教材。 2.头颈肌

(1)头肌以模型为主,配合标本观察。

1)面肌(表情肌) 此组肌较细薄弱,大多数一端起于骨,另一端则附于皮肤深面,故观察时只须了解其部位即可。

①眼轮匝肌:为椭圆形薄肌,位于眼裂周围。作用,使眼裂闭合。

②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围,呈扁环形。作用,使口裂闭合。

⑧颊肌:位于口角两侧,面颊深部。作用: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

2)咀嚼肌有4块,现只观察下列两块:

①咬肌:长方形,起于颧弓,止于下颌骨外面。紧咬牙时,在颧弓下方可清晰地看到其轮廓。

②颞肌:呈扇形,起自颞窝,下行渐集中,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作用:咬肌和颞肌的作用主要是上提下颌骨,使上、下颌牙咬合。

(2)颈肌

1)颈浅肌群主要只观察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是极其重要的肌性标志,斜列于颈部两侧。起自胸骨柄前面及锁骨胸骨端,纤维行向上后外侧方,止于颞骨乳突。在活体如将面转向左侧,则右侧之肌在体表隆起很明显,特别是它的起点两头看得很清楚。

作用:两侧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2)颈中肌群包括舌骨上肌和舌骨下肌。现只示教舌骨下肌群(在颈肌模型上配合标本观察):

舌骨下肌群:包括下列4肌,均位于舌骨下方,只要求了解肌的名称和位置。

①胸骨舌骨肌:位于颈正中线两侧。

②胸骨甲状肌:位于上肌的深面,须将前肌翻起方可见到。

③甲状舌骨肌:被胸骨舌骨肌上部遮盖。

④肩胛舌骨肌:在胸骨舌骨肌的外侧,可分上、下肌腹及一个中间腱。

3)颈深肌群(示教) 此肌群位置较深,位于颈椎两侧,包括前、中、后斜角肌。3肌均起自颈椎横突,下行止于第1肋骨和第2肋骨。前、中斜角肌下部之间隙名斜角肌间隙,有臂丛及锁骨下动脉通过。

【探索创新】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广泛收集学习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胸大肌和背阔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2.参加呼吸运动的主要肌有哪些。

3.膈上3个裂孔的位置高度如何?各有何重要结构通过。

4.腱鞘的位置、构造和临床意义。

5.张口和闭口有哪些肌参与。

6.运动颞下颌关节的肌。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整理

1、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浅筋膜(L、C、T):多含脂肪,具有保护、缓冲作用 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 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 深筋膜(D、C、T): 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 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 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与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 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 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就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 ②内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与壁层 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 4)一个临床症状: 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 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其大小由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囊腔内含少量滑液。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 (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 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 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 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 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 ②眼轮匝肌: 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 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张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与颊肌 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与吸吮。 3、咀嚼肌(三叉N):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 翼内肌:起自翼突后面,止于翼肌粗隆。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上、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翼外肌:位于颞下窝内,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整理

1、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浅筋膜(L.C.T):多含脂肪,具有保护、缓冲作用 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 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深筋膜(D.C.T): 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 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 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和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 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 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 ②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和壁层 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和骨面之间的摩擦 4)一个临床症状: 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 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其大小由直径

几毫米至几厘米。囊腔含少量滑液。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 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 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 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 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 ②眼轮匝肌: 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 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和颊肌 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和吸吮。 3、咀嚼肌(三叉N):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 翼肌:起自翼突后面,止于翼肌粗隆。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上、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

肌学总论

实验08 肌学总论、躯干肌和头颈肌 【实验目标】通过学习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学习者应当可以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肌学总论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和结构(肌腹、肌腱和腱膜)。 2.掌握肌的起止点、运动单位和肌张力的概念。 3.熟悉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的概念。 4.了解肌的命名原则。 5.掌握肌的辅助装置(筋膜、腱鞘)。 躯干肌和头颈肌 1.掌握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 2.熟悉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层次及纤维方向,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腰筋膜的位置和组成。 3.了解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物等。 4.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5.熟悉咬肌、颞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及斜角肌间隙。 6.了解舌骨下肌群的名称、位置等。 7.掌握、熟悉躯干、头颈部重要肌性标志:胸大肌、胸锁乳突肌、颞肌、咬肌,斜方肌、背阔肌,腹直肌。 【实验资源】 1.肌形态标本,股或小腿断面标本。 2.完整躯干肌浅、深层标本、游离膈标本。 3.头面部肌和颈部肌浅、深层标本(或模型)。 【实验提示】 1.学习肌学要求每个同学都要使用“实验指导”和“教材”,亲自动手对照尸体标本、认真观察、反对怕脏不动手,不用标本,只看书本的学习方法。 2.为了理解肌的作用,学习肌学必须注意肌的起止点,附在骨的何处,该肌跨过关节的哪一面,对关节运动起何重要作用。

3.要爱护标本,使用时勿将肌纤维撕扯损坏,也不要为了观察肌的起止点而将标本撕脱。观察肌起止点时,可将相关骨骼放在一边对照观察。观察完尸体标本后立即用塑料布或湿布盖好。 4.实习前必须复习下列骨性标志,下颌角、枕外隆凸、颞骨乳突、椎骨棘突、第7颈椎棘突、肩峰、肩胛冈、胸骨角、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髂嵴等。 【实验内容】 1.躯干肌 (1)背肌 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深层:竖脊肌(骶棘肌)。 1)背部浅层肌重点观察上部的斜方肌和下部的背阔肌。 ①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为三角形的阔肌。该肌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其上、中,下纤维向肩部聚拢(注意其中各部纤维方向不同,因而作用不一样)止于肩峰、肩胛冈及锁骨肩峰端(因两侧斜方肌在一起形似斜方形而得名)。 作用:上部纤维收缩,上提肩胛骨,使肩胛下角外旋。下部纤维收缩,可使肩胛下降。两侧共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使头后仰。 骨骼肌的作用分析;肌肉的生理特性是收缩(既肌的长度缩短),收缩的结果是使其两端所附着的骨骼相互靠近,由此产生的运动。一块肌肉必须有两个端,并且分别附着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骨骼上,也就是一块肌肉至少要跨越一个关节,否则毫无意义。决定骨骼肌作用的因素是;两个附着点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上下、前后、内外);肌肉与其所跨越关节的位置关系(即上下、前后、内外);两个附着点在该肌肉收缩是所处的状态,既哪个点较为固定的问题,固定的点称为起点或者静点,另一个点则称为止点或者动点。该肌肉收缩的结果是止点向起点移动。但一块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可以相互转换,其决定因素是机体当时所处的机能状态。例如,胸大肌一端附着于胸前壁,另一端则附着于肱骨,当站立时胸大肌收缩使上肢向躯干靠近,但当人体悬吊于单杠时,胸大肌收缩上提躯干。因此,在学习肌学部分时,认真观察每块肌肉两个附着点的位置关系和与其所跨越关节的位置关系。 ②背阔肌:将臂极度外展然后观察。该肌位于背下部和胸外侧壁,背阔肌呈三角形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其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骨正中嵴及髂嵴后部,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臂内收、旋内及后伸,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则上提躯干(如引体向上)。

肌学知识点归纳

肌学 大纲: A总论 1.了解肌的概念 2.掌握肌的形态、构造,肌的起止和作用。 3.了解肌群配布与关节运动关系 4.了解肌的命名法,肌的辅助装置及肌的血管和神经 B头肌 1.了解面肌的配布特点及其功能 2.掌握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了解其形态,起止 C颈肌 1.了解颈肌的分层、分群及功能 2.掌握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起止和功能 3.了解舌骨上下肌群的配布和各肌群的名称 4.了解颈深肌的配布,掌握斜角肌间隙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 D躯干肌 1.了解躯干肌的组成 2.掌握背浅肌、深层各肌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掌握斜方 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起止 3.掌握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名称、位置、形态和功能。掌握胸大 肌、前锯肌和肋间肌的起止 4.掌握膈的位置形态,膈的裂孔的位置及其穿经结构。了解膈的生

理性薄弱点位置和临床意义 5.了解腹肌位置排列关系,掌握腹前外侧壁各肌的名称、位置、形 态结构,起止和作用 6.掌握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的构成和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E上肢肌 1.了解上肢肌的分群 2.掌握上肢带肌的配布、名称及各肌群的主要作用。掌握三角肌和 大圆肌的起止 3.掌握臂肌的分群、各肌群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了解各肌的起止 4.了解手肌的分群,各肌群的名称、位置及功能 5.了解上肢局部的位置、构成和内容 F下肢肌 1.了解下肢肌的分群 2.掌握髋肌的分群及各肌群的名称、位置和功能。掌握髂腰肌、臀 大肌和梨状肌的起止 3.掌握大腿前后内侧肌群的位置、各群肌名称和功能。掌握小腿三 头肌的起止 4.了解足底肌反而分群 5.了解下肢局部结构的位置、构成和内容 要点: 1.头肌:

系统解剖学肌肉

一、总沦 1.肌的形态及构造肌附着于骨,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是横纹肌纤维,色红、柔软且有收缩能力,肌腹外包裹有肌外膜。肌腱主要是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无收缩能力,多位于肌腹两端,附着于骨。扁肌的腱性部分称为腱膜。 依据肌的形态分为长肌(多见于四肢)、短肌(多位于躯干深层)、扁肌(多见于胸腹壁)和轮匝肌(位于孔、裂周围)。 2.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附着于两块以上的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牵拉骨产生运动。通常将接近躯体正中面或肢根的附着点称为起点,另一端作为止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为定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为动点,肌的定点和动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 肌大多数配布于关节周围,每个运动轴的相对侧配布有一组作用相反的肌,每个动作都是由许多肌共同来完成。在运动中作为主要作用的肌为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同的肌为协同肌;在同一关节的两侧作用相反的肌是拮抗肌;对附近关节起固定作用,以防止原动肌产生不必要动作的是固定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互相协调又互相配合。 3.肌的命名 依据肌的形状、位置、起止点和作用等命名,如依据作用分为屈肌、伸肌、收肌、展肌、旋后肌和旋前肌等。 4.肌的辅助结构在肌周围有许多辅助装置以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1)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包被整个躯体,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脂肪组织、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等。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肌、血管和神经等。 (2)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肌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摩擦。有的滑膜囊位于关节附近并与关节腔相通,如髌上囊。 (3)腱鞘包裹于肌腱外面,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并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腱鞘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形成的纤维性管道,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滑膜层位于纤维层内面,由滑膜构成,为双层圆筒状结构。滑膜层的内层包裹于肌腱表面;外层贴于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两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肌腱可在鞘内自由滑动。 二、躯干肌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数字教材,源自医学“干细胞”教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套53种。本套数字教材编写团队由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体编委,联合医学数字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总计1300多位组成,覆盖近百所医药院校。教材内容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内容为蓝本,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触控等技术,整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习题、扩展阅读等媒体内容和交互效果,支持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移动阅读终端。 《系统解剖学》数字教材全书增加高质量多媒体素材数百个。在纸质教材黑白线条图基础上,增加了实物照片和彩色图片;增加了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视频;增加了3D动画。并根据解剖学内容特点,将图片制作成画廊等形式,方便读者阅读。增加了交互功能,增强阅读趣味性。 教材截图: 目录: 绪论1 一、《系统解剖学》第8版的定位1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1 三、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2 四、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4 五、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4 六、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6 运动系统7 第一章骨学7 第一节总论7

一、骨的分类7 二、骨的构造9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10 四、骨的发生和发育10 五、骨的可塑性11 第二节中轴骨12 一、躯干骨12 二、颅17 第三节附肢骨28 一、上肢骨28 二、下肢骨32 第二章关节学37 第一节总论37 一、直接连结37 二、间接连结38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40 一、躯干骨的连结40 二、颅骨的连结46 第三节附肢骨连结47 一、上肢骨的连结47 二、下肢骨的连结51 第三章肌学59 第一节总论59 一、肌的构造和形态59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60 三、肌的命名法60 四、肌的辅助装置60 第二节头肌62 一、面肌62 二、咀嚼肌64 第三节颈肌65 一、颈浅肌与颈外侧肌65 二、颈前肌66 三、颈深肌67 四、颈部筋膜67 第四节躯干肌68 一、背肌68 二、胸肌70 三、膈72 四、腹肌73 第五节上肢肌76 一、上肢带肌76 二、臂肌77

系统解剖学_肌学习题

系统解剖学练习题(五) (第三章肌学) 2009.11 一、填空题 1、关节运动中起主要作用肌称为 __________,防止原动肌产生不必要的动 作的肌称为_________,功能相同的肌则 称为_________,相互对抗的肌称为 _________。 2、肌的辅助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腱鞘,其中腱鞘分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两部分,后者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包在肌腱表面称_________,外层称 _________。 3、咀嚼肌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腕管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围成, __________神经通过管内。 5、膈肌的起始部由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膈有三个孔,即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有 __________通过)。 6、腹股沟韧带是由__________下缘卷曲增厚 而成,连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 间。 7、呼吸肌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8、腹直肌鞘是包裹___________的腱膜鞘, 前层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后层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 9、臂的前群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由__________神经支配。 10、胸锁乳突肌以两个头起自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止于_____________。 一侧肌收缩使头____________,面 ____________;两侧肌收缩使头 _____________。 11、腹股沟管中男性有__________通过;女 性有__________通过。12、使前臂旋前的肌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使前臂旋后的肌有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小腿三头肌由前层的___________及其深 面的___________组成,以___________ 止于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14、足的内翻运动肌是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外翻运动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肌瘫痪时出现“塌肩”, ___________肌瘫痪时出现“翼状肩”。 __________是全身最大的扁肌, ___________是全身最长的肌。 二、选择题(16~25题为单项选择题,26~ 30题为多项选择题) 16、关于骨骼肌, 正确的是 A、肌都有一个起点和一个止点 B、属于随意肌 C、主要由肌腹和深筋膜构成 D、辅助结构有腱膜 E、都起于骨骼 17、下列使下颌骨上提的肌是 A、舌骨上肌群 B、咬肌 C、翼外肌 D、颊肌 E、口轮匝肌 18、助呼气的肌是 A、胸小肌 B、肋间外肌 C、胸大肌 D、肋间内肌 E、前锯肌 19、能使肩关节作内收、旋内和后伸的一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