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人成虎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我会相信。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三人成虎阅读练习题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有什么用意?

2.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本文对有什么启示?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他希望魏王在他走之后不要听信别人污蔑他的话。

2.因为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

3.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言之有理即可。)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以上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人成虎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三人成虎》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文言文学案(二)三人成虎

训练二三人成虎·初阶·哲理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来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遂不得见。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二》 文本浅注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庞恭,魏国大臣(《战国策〃魏策二》也写作“庞葱”),与魏国大将庞涓同族;太子,指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即下文的魏王)的太子,不详为太子申(后在与齐的马陵之战中战死)或太子嗣(后为魏惠王继承者魏襄王);质,为人质;邯郸,赵国国都。 【今】如果。 【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遂不得见】此句于义不通,赵仲邑《新序详注》认为当写作“于是辞行,而馋口果至。及庞恭自邯郸反,遂不得见”。 课后小练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 及.庞恭自邯郸反.: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1)断句 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 2)翻译 。3.用“/”给下面的文言片段断句,并翻译这段文字。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十五·察今》【参答见文档末尾】

作法简析 魏国之庞恭将偕太子前往赵国为人质,害怕离开之后国中有小人中伤自己,故在临行之际,以事为喻,欲使魏王终不相疑。庞恭之设喻为问,魏王一曰“否”二曰“疑”三曰“信”,正庞恭之所料也;庞恭遂揭示所喻之旨,魏王曰“知”,亦庞恭之所料也;待庞恭归,事件之发展,亦庞恭之所料也。末句“果”“遂”二字妙。 文史常识 【刘向】 字子政,西汉宗室,著名的学问家、文学家。撰有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整理《战国策》,并撰有《新序》、《说苑》两部带有小说性质的历史故事类编,还撰有被认为是妇女史的《列女传》一部。 【《新序》】 西汉刘向所编撰的一部以政治讽谏为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后经过宋朝著名文学家曾巩的整理。书共十卷,分“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两卷)五个部分。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春秋战国的“质子外交”】 见于史籍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质子外交”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据《左传〃隐公三年》所载,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事实上已经发生变化,当时在周朝廷执政的郑国国君郑庄公与周天子因权力争夺发生矛盾,为了表明“心迹”,周天子与郑国互派了人质,这就是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自这之后,周王室和诸侯之间、各诸侯国相互之间达成暂时军事或政治同盟之后互派质子以增进信任的情况逐渐普遍。我们较为熟悉的其他反映过这一现象的著名文章有“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等,我们熟悉的春秋战国间做过质子的著名人物有晋怀公公子圉、燕国太子丹、秦昭襄王嬴稷(秦宣太后芈月与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楚怀王、楚考烈王熊完等。需要说明的是,“质子外交”并非春秋战国时期所特有的外交现象,可以说,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质子外交”。 成语辨析·三人成虎 【基本意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成分意义】常用作独立的分句。例:所谓三人成虎,如今那王将军失去了朝廷的信任,再也没有机会重回军队了。 【色彩意义】贬义。 【近义成语】A众口铄金: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人言可畏辩论三辩词

驳立论环节 谢谢主席,谢谢各位,我方一辩已在立论陈词中解释了人言可畏的含义,下面我将从人言对人际交往交往的影响方面反驳对方观点。相信对方辩友一定清楚,语言会表达出人的思想和观点,宋代高僧释普济说过“利刀割肉创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这句话正是说明了人言是有多么可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人都很可能因为朋友一句不恰当,不合时宜的言辞而反目成仇。2011年11月山东两男子因打架造成其中王某颈椎骨折。据警方调查证实,两人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王某爱开玩笑说张某生活不检点导致张某至此戴上了人品恶劣的帽子。于是张某找到小王理论,但小王却对此事不以为然,还嘲笑张某开不起玩笑,于是张某大打出手酿成悲剧。网友们看到这一消息后无一不感叹人言可畏啊,2009年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为言语不当,诽谤别人导致人际关系破裂的可能性为百分之八十!这就说明在社会大环境下大部分人都不会接受流言非语!所以我方坚持人言可畏! 提问及总结 谢谢主席,谢谢各位。 请问对方一辩: 是否承认人言可畏中的可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谢谢 请问对方二辩: 是否承认流言蜚语对于个人和社会都会存在影响? 谢谢 请问对方四辩: 如何解释名人因诽谤而自杀的情况? 谢谢主席,谢谢各位,感谢对方辩友的回答!我方认为:首先人言可畏中的可畏,是产生于人言之后的,在中华千百年文化的提炼之后形成了这一成语:人言可畏!同时,我方坚持可畏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面对可畏所产生的正视或逃避是面对“畏”的态度,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人言本身是否可畏,并不是“畏”的态度。其次人言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正是因为人言本身的力量是可怕的,才有如阮玲玉,崔真实,牛群这些名人在被诽谤和嘲讽后同时发出了人言可畏的感叹,甚至自杀。在看人言对社会的影响,日本地震海啸造成核泄漏,媒体及民间盛传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造成民众盲目抢购囤积碘盐。但经核医学专家证实,碘片只能阻挡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而加碘食盐却对预防辐射无任何作用,多吃只会有害无益。从这一事例不难看出,由于人们听信谣言,以讹传讹导致整个社会的恐慌和不和谐。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人言可畏吗?2011年加拿大心理学家就人面对人言的反应做了调查,结果有82%的人会恼羞成怒并与散布谣言者理论。10%的人会选择逃避,8%的人会对谣言置之不理。由此不难看出人言的力量是多么的恐怖。我方深信,流言若流传,一条你就惨啊。我方坚信人言可畏。谢谢。 自由辩论环节问题 1.请问对方便有如何解释明星因流言自杀的现象? 2.请问对方辩友,你们的无畏是无畏恐惧本身,还是佯装无畏其实有畏? 3.为何政府部门那么关心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谈论的话题和关心的事情? 4.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你们任然坚持人言无畏,你们大可以不于我方争辩,做你们所谓的走你们的路,让我们说去吧。为何还要与我方辩论呢? 5.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为何总将人言概念扩大化,是不是因为惧怕事实的存在?还是因为自

古诗三人成虎翻译赏析

古诗三人成虎翻译赏析 文言文《三人成虎》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释】1.庞恭: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2.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做人质。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3.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4.市:集市。5.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6.信:相信。7.明:明显。8.然:可是。9.去:距离。10.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者:……的人。11。过:胜过,超过12.愿:希望。13.察:观察,仔细看,明察。14.反:通“返”,返回。15.得:能够(得到)。16.见:拜见、谒见。这里指召见。17.竟:最终。18.行:走了。19。至:到,到达20.果:果真。21.太子:魏太子。22.魏王:即魏惠王,或称梁惠王。23.大梁:今河南开封。24.不得见:指无法再见到魏王。25.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

表议论。【翻译】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如今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不相信。"庞恭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魏王说:"我开始质疑。”庞恭又说:"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答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可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如今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的距离比距离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b/19706,而议论我的人也一定超过三个人。希望大王能考察识别那些人的话。"魏王说:“我自己知道。”庞恭就走了,之后诋毁他的话就来了。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身份,庞恭果然没有见到魏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成语

2015高考常常误用成语归纳 一、题型设误类型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10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3不合语法,搭配不当 4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5不知谦恭,颠倒尊卑 6不合逻辑,自相矛盾 7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8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9忽视演变,不明来源 10.形似混淆,疏忽错解 ㈠望文生义,曲解词语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文不加点:点,删改的意思,文章不用涂改就写成,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望文生义,误认为是首要的问题。 当仁不让:当:面对。仁:正义的事。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就主动承担起来,绝不推诿。三人成虎: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贬义。 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高山仰止:意为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其中的“止”是助词,无义; “仰止”即仰望、向往。 不三不四:原指不象样子,今指人不正派。 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是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而不是说眼中没有整体、全局。 进退维谷: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串通作弊。 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美貌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以指所爱而不能相见的女子。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原指双方在法庭上受审问。也指双方在法院打官司。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添加了这一意思。 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㈡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

三人成虎解释

基本信息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意思是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做事实。 【汉字】三人成虎[1] 【读音】sān rén chéng hǔ 【比喻义】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释义】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别人便以为真有老虎。比喻谣言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同义词】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众口铄金、道听途说、无中生有、以讹传讹 【反义词】:眼见为实 注释 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市:集市。 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明:明白,清楚。 然:可是。 太子:魏太子。 魏王:即魏惠王,或称梁惠王。 大梁:今河南开封。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不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会怀疑它。"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会相信它。"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就走了,之后诋毁他的话就来了。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身份,庞葱果然没有见到魏王。 街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街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

病句问题1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④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⑤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有些成语的理解能够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不能是天然的了。 例题: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的。(╳)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5、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 6、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农垦战士的开发,已经成为商品粮基地。(╳)

(天荒地老:指经过的时间很久) 7、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邯郸学步:比喻生硬的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8、“9.11”事件之后,美国股市势如破竹的下跌趋势,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对策一: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备注」: A 鼎足之势三人成虎不为己甚目无全牛杯弓蛇影 侧目而视叹为观止金瓯无缺细大不捐安土重迁 坐地分赃差强人意一团和气别无长物大方之家 下里巴人筚路蓝缕讳莫如深万人空巷不可理喻 间不容发心有余悸不赞一词投桃报李投鼠忌器 罪不容诛面目全非独具慧眼如坐春风痛心疾首 空穴来风明日黄花不足为训文不加点付之一笑 非池中物门可罗雀屡试不爽因人成事逢人说项 夸父逐日眼高手低进退维谷感同身受煮豆燃萁 莘莘学子如履薄冰解铃系铃大命将泛久假不归 不速之客罚不当罪五风十雨在劫难逃登堂入室 B 胸无城府鬼斧神工漠不关心不谋而合良莠不齐 胸无点墨巧夺天工漫不经心不约而同参差不齐 骇人听闻曾几何时刮目相看鱼龙混杂厝火积薪 耸人听闻长此以往另眼相看鱼目混珠曲突徙薪 不以为然休戚相关耳闻目睹相提并论不胜其烦 不以为意息息相关耳濡目染同日而语不厌其烦 含糊其词一挥而就人心向背设身处地 闪烁其词一蹴而就人心所向身临其境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题: 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 “轮”是“高大”的意思“奂”是“众多”的意思,适用的对象应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物形象。) 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4、宽畅明亮的教室里,72名同学济济一堂,畅谈着美好的理想。 5、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却己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8、我们漫步在山阴道上,沿途的风景络绎不绝。 9、小李在这次月考中又是班上倒数第一,名落孙山。

三人成虎造句

三人成虎造句 导读:成语造句三人成虎造句 三人成虎 1、谣言的可怕就在于三人成虎,说的人一多,会使你弄不清真假。 2、文化大革命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 3、尽管这些传说都是空穴来风,但三人成虎,我们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4、明明是无中生有的事,往往谣言一传,就会三人成虎,真是人言可畏! 5、有好多的事情都要自己认真斟酌,不可道听途说三人成虎。 6、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但是三人成虎,亦能混淆视听。 【扩展阅读:如何学好造句】

一、学好词才能造好句。词组是组成语句的重要部分,只有对词组的意思和用法有了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才能恰当的使用,通过造句,将词语融入句子之中,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要把文章写好,让语句通顺流利,首先要造好句,因为造句能力既是遣词用字能力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础,所以造句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千万不能忽视。 二、造句的能力,也是学生驾驶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任何一个语言不大师,无不重视遣词造句。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时,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使学生敢于用词,善于造句,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成语造句更是要在学生理解成语意思,懂得成语所处的语境的情况下进行运用,才能有所成效。 三、造句指导不仅要让学生做到用词正确通顺,更重要的是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句子写得既生动又有新意,逐步养成其能够努力表达自己独到感受和思想的习惯。 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重点词语的造句练习,而且对所造句子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无语病,语意完整,生动形象丰满,表情达意到位等,如此周而复始地练习,对习作的良性作用必然日益显现。

三人成虎 文言文 翻译 解释

三人成虎 朝代:两汉 作者:刘向 原文: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庞葱一作:庞恭)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不相信。" 庞恭说:"有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说:&qu... 寓意 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普遍,不加辨识,轻信谎言,就会让人犯错误。... 典故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1.原文: (选自金盈之《醉翁谈录·嘲戏绮语》)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表明了作者的态度:眉眼口鼻一起才构成了完整的人。依据是最后眉毛的一句话:“吾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个面皮安放在哪里?” 2.译文: 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然后你才能吃。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 3.注释: (1)神:灵性。 (2)厮:互相。 4.启示: 在现实生活里,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意思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意思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意思: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意思:草木皆兵 东晋时期,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意思是说,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苻坚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淝水之战。——《晋书·苻坚载记下》 草木皆兵: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理。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意思: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

400常用成语练习(一)--解释成语含义

400常用成语配套练习(一)——给成语解释 班级:姓名: 1.哀而不伤: 2.哀兵必胜: 3.爱屋及乌: 4.爱莫能助: 5.安土重迁: 6.安危相易: 7.安时处顺: 8.按部就班: 9.白驹过隙: 10.百身何赎: 11.百年树人: 1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3.稗bài官野史: 14.坂上走丸: 15.鲍鱼之肆: 16.暴殄天物: 17.暴虎冯河: 18.毕其功于一役: 19.筚路蓝缕: 20.表里山河: 21.别无长物: 22.别开生面: 23.博闻强识: 24.不知所云: 25.不以为意: 26.不敢旁骛: 27.不分轩轾: 28.不可理喻: 29.不谋而合: 30.不耻下问: 31.不瘟不火: 32.不经之谈: 33.不亦乐乎: 34.不可开交: 1

35.不可终日: 36.不可向迩: 37.不可思议: 38.不胫而走: 39.不刊之论: 40.不易之论: 41.不稂不莠; 44.不虞之事: 42.不一而足: 43.不肖子孙: 44.不速之客: 45.不情之请: 46.不孚众望: 47.不法常可: 48.不齿于人类: 49.不谋而合; 50.不逞之徒: 51.不足为训: 52.不以为然: 53.不负众望: 54.不学无术: 55.不速之客: 56.不可收拾: 57.不期而遇: 58.不能自已: 59.不可胜数: 60.参差不齐: 61.沧海横流: 62.侧目而视: 63.察颜观色: 64.差强人意: 65.长治久安: 66.尝鼎一脔: 67.朝闻夕死: 68.陈言务去: 69.充耳不闻: 70.踌躇满志: 71.出奇制胜: 72.处心积虑: 2

中小学精选作文素材-三人成虎

中小学精选作文素材:三人成虎 释义: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 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战国时候,魏国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为了使盟约更有其效,两国之间决定互有人质作保。因此,魏王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作人质…… 为了儿子的安全,魏王还派大臣宠葱陪同儿子前往…… 但庞葱却担忧魏王不会一直相信自己。于是临行之前他对魏王说:“大王,假如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答复:“我不相信。老虎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来呢?” 庞葱接着再问:“假如有两个人一齐对您说大街上来了一个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答复:“假如有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就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问:“假如有三个人一齐对你说大街上来一个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答复:“假如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只好相信了。” 听魏王这样答复,庞葱就更担忧了。他叹了一声说道:“大王,您想,老虎是不会跑到大街上来的,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只是因为三个人都这么说,大街上有老虎便成为真的了。邯郸离我们魏国的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城大梁,比王宫离大街远得多,而且背后议论我的人可能还不止三个,……” 魏王听懂了庞葱的意思,就点点头说:“你的心思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去吧!” 庞葱陪同魏王的儿子到了邯郸。 但不幸的是,庞葱走后不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对魏王说起了庞葱的坏话,而且,就像听到三个人说大街上有虎就相信有虎那样,魏王还确实相信了一些人的话。 于是,当庞葱回国以后,魏王就一直没有召见庞葱。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不言而喻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 ? ?
不言而喻的意思及成语故事,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不能自已是什么意思及造句,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不胫而走是什么意思及造句,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
行;就到处流传。
? ?
不胜其烦的意思,不胜:承担不了;烦:烦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不肖子孙的意思及成语解释,不肖:不像。不像祖宗、父辈的贤良子孙。指品行不好;不能继
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
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
不绝如缕的意思,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
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 ?
不经之谈的意思,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不稂不莠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
成才,没出息。
? ?
不知所云的意思,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不法常可的意思,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
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
会”。
不期而遇的意思,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
? ? ? ? ?
不易之论的意思,易:变更。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不敢旁骛的意思,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不情之请的意思及近义词,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不忍卒读的意思,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不屑一顾的意思及成语故事,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
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 ? ?
不学无术的意思及近义词,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不可胜数的意思及成语解释,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不可理喻是什么意思,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
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1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注: 该试题特别适合在传统节日期间,在学校或社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或课外知识竞赛,鼓励孩子们多读课外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适合小学生。可以打印,然后裁剪成三条,评奖级别可以自由设置,一共104题。 (答案提示:单号题都选A,双号题都选B,逢5和10的题都选C。) 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爱国诗人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2、下面哪首诗是讲端午节的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下面哪首诗不是李白的作品 A、《夜书所见》 B、《静夜思》 C、《望天门山》

4、你知道下面哪个是屈原的文学作品吗 A.《劝学》 B. 《离骚》 C. 《礼记》 5、下面哪个景点不是在北京A、故宫 B、颐和园 C、兵马俑 6、下面哪个城市没有做过首都 A、西安 B、上海 C、洛阳 7、儒家思想的代表创始人是谁 A.孔子

B.孙子 C.老子 8、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面关羽的坐骑是赤兔马,你知道赤兔马原来的主人是谁吗 A、曹操 B、吕布 C、赵云 9、屈原是春秋时期的哪国人 A.楚国 B.魏国 C.齐国 10、下面哪一条不属于四大发明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算盘

11、中国文化里的五行,指的是哪五行 A、土木水火金 B、水草木土火 C、气水火土金12、国宝大熊猫的主要产地是哪个省 A、广东 B、四川 C、福建 13、下面哪个动物不是12生肖之一 A、熊 B、虎 C、狗 14、课文里介绍的赵州桥位于哪个省呢

A、河南 B、河北 C、山东 15、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跟下面哪个神话传说有关系 A、大禹治水 B、孟姜女哭长城 C、牛郎和织女 1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A、杜甫 B、李白 C、孟浩然 17、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A、天人合一 B、阴阳五行 C、道法自然

有些成语单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3.+有些成语单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很容易搞错。复习备考时,对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要加强记忆,掌握其正确释义。下面是70个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的正确释义,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它们。 1、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2、七月流火:“流火”指火星西沉。是天气转凉之意。 3、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

术。 4、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5、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6、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7、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8、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9、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0、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1、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2、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简率,或家境清贫。 13、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

也不计较。 14、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15、三人成虎:三人谎传市上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 16、五风十雨:每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17、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8、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

误会等完全消除。 19、危言危行:危,正直。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0、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21、木人石心:形容人意志坚定,不为外物所动。 22、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23、大而化之:原意是赞美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现在

常被误用的成语解析

常被误用的成语解析 1三人成虎 [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 [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 [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 [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7—言九鼎

[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 [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 [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

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 【篇一: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8.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两处。(2分) 夫市之无虎明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谓魏王曰②愿王察之 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④而谗言先至 10.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字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于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11. 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2.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2分) 【篇二: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人成虎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 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 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 庞恭又问。 我会怀疑。 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 庞恭接着问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三人成虎阅读练习题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有什么用意? 2.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本文对有什么启示?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他希望魏王在他走之后不要听信别人污蔑他的话。

成语大全(解释意思)

成语大全(解释意思)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9、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0、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1、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2、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3、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4、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5、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6、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7、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1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9、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0、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人成虎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我会相信。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三人成虎阅读练习题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有什么用意? 2.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本文对有什么启示?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他希望魏王在他走之后不要听信别人污蔑他的话。 2.因为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 3.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言之有理即可。)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