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督促程序困境与破解

督促程序困境与破解

督促程序困境与破解
督促程序困境与破解

督促程序困境与破解

为了应对司法负担过重带来的挑战,我国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引入了督促程序。该程序在德国、日本等国家运行良好,已不同程度成为债权债务案件的主要纠纷解决方式。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程序的运行效果陷入了“消解—异化”的中国式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理性检视我国督促程序的现实困境、反思困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破解的现实路径。

一、审视:督促程序的困境

笔者以《中国法律年鉴》的数据、上海法院的相关数据为主要样本,对督促程序的运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

(一)功能消解:适用量效日渐式微

1. 适用数量日趋萎缩

一是适用总量偏低。20XX-20XX年期间,全国共审结督促程序案件约70万件,不足同期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结案数的10%。督促程序的结案数远远低于简易程序案件和调解案件。二是适用量逐年锐减。在各类民商事案件一审收结案量一路走高的背景下,督促程序却呈逆向走低趋势。20XX年,全国督促程序的收案量还维持在18万件左右,到了20XX年其收案量已不足7万件(见表1)。平均到全国各基层法院,其收案数量之少可见一斑。督促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已成为被闲置、被遗忘的程序。

2. 涉诉类型过分集聚

《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限制适用督促程序的纠纷类型,从理论上说所有对债权债务没有争议且不存在对待给付的民商事案件均可适用督促程序。但实践中,适用督促程序的纠纷类型主要集中在借贷类案件,其中以金融借款为主。其他纠纷类型如买卖合同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等虽有涉及,但数量较少。督促程序适用类型过于狭窄,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3. 解纷实效事倍功半

督促程序的结案方式包括:当事人撤回申请、法院裁定驳回申请、法院裁定终结(因债务人异议终结和因无法送达终结)、支付令生效。支付令生效是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前提。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生效率不足20%,大量申请支付令的案件以异议终结或其他方式结案,解纷目的未能达到。

(二)功能异化:恶意申请悄然潜入

恶意诉讼的潜入已成为近年来民事诉讼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督促程序适用中也不例外。一些当事人利用督促程序非对抗性、审理周期短、诉讼费较低等特点规避法律、非法转移财产。20XX-20XX年期间,上海P法院共发现当事人恶意申请支付令案件30件。其中26件在审查阶段以证据不足裁定驳回申请,4件支付令生效后经审判监督程序撤销支付令。

实践中,恶意支付令申请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两造通谋”,即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事先通谋,虚构债权债务,致生效支付令损害案外人利益的情形。如某一当事人的债务案件诉讼至法院后,其关联或个人通过申请支付令,帮助该当事人在执行中逃避债务。二是“一方恶意”,即申请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试图瞒混过关,损害债务人的利益。如以无效的借款合同申请支付令等。

二、反思:督促程序司法困境的成因

我国督促程序面临的困境,不能简单的归究于“水土不服”,真实的原因要复杂的多。笔者从系统论角度,结合实证分析,从三个层面探寻困境的成因。

(一)环境之过: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通过考察发现,督促程序运行良好的国家大多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在这些国家,个人的信用档案可视为个人的第二身份证。存在欠债不还、恶意诉讼等不良记录的个人,在贷款、保险、求职时会比普通人麻烦的多。因此每个人均非常重视自己的信用培养,尽量避免不良的信用记录。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只有银行系统作为业内避险规范应用较多,全国性、甚至地区性的信用评估、查询体系尚未建立。债务人的失信行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很少受到制裁,这是导致债务人滥用异议权、恶意申请,进而导致督促程序生效率低、恶意申请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制度之惑:程序设置多有缺漏

1. 程序衔接不畅

其一,督促程序和诉讼程序割裂。现行法规定,支付令经债务人书面异议失效后,督促程序终结,债权人如需寻求司法救济则应另行起诉。这种规定虽然体现了诉讼自由和处分原则,却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也有悖于诉讼经济原则:一方面债务人的异议权欠缺后续诉讼程序制约,使债务人滥用异议权“有恃无恐”;另一方面债务人一旦提出异议,督促程序即成为诉前“热身”,徒增了债权人的诉累。严重地影响了当事人适用督促程序的热情。其二,督促程序和财产保全分离。相关司法解释禁止财产保全在督促程序中的适用。这使得支付令在实践中极易成为被申请人提前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通知单”,阻碍债权人债权的实现,也增加了债务人选择支付令申请的不安全感。

2. 申请费设置不当

首先,申请费标准设定不经济。申请费用低是当事人选择督促程序的一个重要原因,案件标的越高,其优越性越明显。但20XX年实施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将督促程序的收费标准从100元调整为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的三分之一。新标准大大提高了标的额2万元以上督促程序案件的申请费,而督促程序中大标的案件的比例较高。这使其与诉讼程序、诉前调解程序相比失去了优越性,导致案件数量大幅下降。其次,申请费负担设定不合理。因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割裂,故在申请费负担上必然导致债务人提出异议的由债权人承担申请费的不合理后果。不仅显失公平,也鼓励了债务人滥用异议权。

3. 纠错机制欠缺

支付令是经债权人申请,未经债务人对抗机制即发生法律执行力的法律文书,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瑕疵的可能。也不乏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存在。但现行法只规定了院长对本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撤销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裁定撤销支付令,驳回债权人的申请。缺乏利害关系人直接异议制度和恶意申请支付令的惩罚机制,不利于恶意申请的发现。

(三)司法之错:司法实践多重阻却

1. 立案引导的缺失

督促程序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一种比较陌生的程序,大多数人对其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去主动适用。司法实践中,法院很少主动引导当事人适用督促程序,即使出现当事人主动申请的情形,部分法院也以各种理由引导其进行调解或起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一,价值定位偏差。司法实践中,督促程序往往被误解为特殊程序。而特殊程序的特点是确认某种法律实施或权利是否存在,并不解决权利义务争议。[11]故法院对督促程序的考核,只关注程序本身运行的效率和公正,不关注纠纷解决的效果,法院对督促程序的适用自然缺乏热情。二是财政收入制约。西部一些办案压力小、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法院出于诉讼费收入的考虑,拒绝受理督促程序。三是强势调解挤压。近年来,各地法院掀起了“调解热”。不仅调解率成为衡量法院审判工作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数和评估法官办案效果的重要指标,而且在不少法院调解已成为民商事案件诉前首要程序。因此,法院重诉前调解轻督促程序也就不难理解了。

2. 送达不能的肘掣

债权人适用督促程序的一个必备条件是支付令能够送达至债务人。但实践中,大量的金融贷款、信用卡纠纷案件因无法送达而不能适用督促程序。[12]而信用卡纠纷是无争议债权债务纠纷的典型,如能送达,完全可以通过督促程序处理。造成无法送达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金融机构对贷款人的身份、住址、方

式等信息审查不严或贷款人自行变更了居住地,导致金融机构起诉时候无法提供贷款人的真实身份或住址。二是法院在诉讼材料的送达上多采取传统的书面送达,对短信、邮件、微博等新型电子方式的运用尚在探索阶段,运用较少。

三、考量:督促程序的现实价值

在制度环境不佳、程序设置缺陷、司法实践阻却的重重压力下,督促程序的运行空间被不断挤压,其存在必要性也受到了质疑。因此对督促程序现实价值的探讨尤为重要。

(一)当前司法语境下督促程序的价值解读

1. 当事人层面:简化程序,有助于接近正义的实现

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掀起了一场接近正义的运动,[13]其主要内容为解决诉讼迟延和降低诉讼成本。我国提倡的司法为民即为接近正义在中国的嵌入。经济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案件双方对债权债务金额并无争议,只是债务人不愿主动履行或拖延履行,或无资力履行。督促程序启动简单、程序简化、审理快捷、费用低廉等优点正好为这类纠纷提供了便利高效的解决途径,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接近正义。

2. 司法层面:繁简分流,有助于司法资源稀缺的缓解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诉讼爆炸与司法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督促程序在案件的繁简分流、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方面具有显着的功效:德国每年通过督促程序审结的债权债务纠纷为一审民事案件数量的倍。而所需的司法人员,督促程序比诉讼程序节省了近七分之一。

[14]督促程序潜在功能的发挥对于缓解我国审判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社会层面:路径培育,有助于社会诚信意识的反哺

督促程序的有效运行能为债权债务的履行提供一种良好的解决模式:债权人对于私力追讨不能或不便追讨的债务通过最快捷的方式借助法院的强制力予以解决,债务人则无需因与债权人对簿公堂而脸面尽失或信用受损。这种模式一旦畅通,则将对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并通过惯性依赖得到互动和强化,对社会诚信意识的反哺起到重要作用。

(二)关于督促程序价值评价的误区澄清

随着诉前调解和小额速裁的蓬勃发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督促程序的制度功效完全可以由诉前调解和小额速裁替代,其存在已无实际价值。笔者认为三者共同发展是满足多元化司法需求的现实要求,并且督促程序具有存在和发展的独立价值,激活督促程序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三者的适用场域虽有重合,但仍存在较大差异。诉前调解和小

额速裁主要适用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在金额上一般限定为标的较小的案件,而督促程序的适用场域为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无争议案件,标的额未作限制。

第二,督促程序在处理信用卡、金融借贷、消费贷款、物业、拖欠电费等纠纷时具有显着的优势。这些案件的债权人为银行、物业公司、商城、电力公司等单位,其面对的债务人多为群体性的个人,双方对债权债务的金额基本没有争议,只因债务人主观或客观原因未按时履行债务。这类案件跟督促程序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可以通过督促程序的程式化操作、电子化改造得到快速处理。相反,这类纠纷如果适用诉前调解或小额速裁则可能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通知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进行调解或诉讼将大大增加法院的工作量;二是面对面容易诱发双方不必要的争执和矛盾,使问题复杂化。

四、建构:督促程序的激活路径

督促程序的困境,系多方不利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对激活路径的探寻应立足于我国的社会和司法环境,借助比较法和系统论的视角,抽丝剥茧,层层展开。

(一)环境改善:诉讼诚信构建和社会诚信提高

法院应通过诉讼诚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为督促程序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诉讼诚信体系应坚持警示与惩罚并举:(1)信息收集机制。以诉讼、执行中掌握的诚信信息为基础,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信息交换,建立诉讼诚信信息库。信息库的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实时更新或删除。(2)信息发布机制。在保障当事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通过申请查询、点对点披露、社会公布三个层次对外发布信息,强化诉讼诚信信息的外部运用。(3)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一方面,对于情节严重的诉讼失信行为给予法律上的制裁,另一方面通过失信信息的发布,使失信人在贷款融资、就业、公司注册、出境、高消费等方面受到限制,提高其失信成本。

(二)制度修补:权利滥用规制与诉讼便捷提升

程序设置缺陷主要是权利滥用制约缺失和程序便捷不足的问题,笔者围绕这两大问题对督促程序的制度完善做如下构想。

1. 构建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衔接机制

(1)程序的转入。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建立督促程序的国家,均规定了只要债务人提出异议,债权人提出的支付令申请即视为起诉状,自动转入诉讼程序。[15]借鉴上述立法经验,[16]我国可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债务人在

法定期间内提出书面异议的,支付令在异议的范围内失去效力,依债权人在支付令申请中的请求,督促程序转入诉讼程序,自债权人申请支付令之日起视为债权人已经向申请支付令的法院提起诉讼。如该法院无管辖权,则可依职权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时间仍然从支付令申请之日起算。债权人应在指定的期间内补全起诉证据和诉讼费,逾期不补足的,视为撤诉。

(2)诉讼费和损失承担。关于诉讼费的标准。从督促程序的非诉特点、所花费司法资源的多少、提升程序吸引力等因素考量,以及参照诉前调解和小额速裁的收费标准,应确定每件100元为宜。关于诉讼费的负担和损失的赔偿。转为诉讼程序的,法院应该通知债权人在指定期间内补足诉讼费,已经缴纳的申请费可作为诉讼费的一部分。经诉讼程序审理,债务人败诉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其承担诉讼费和因转入诉讼程序而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律师费、误工费等)。诉讼费负担和损失赔偿规则能对债务人滥提异议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2. 引入财产保全制度

财产保全制度设立的初衷在于解决当事人一方意图逃避将来强制执行的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采取保全所欲规制的情形在督促程序中同样存在,应允许债权人参照《民事诉讼法》关于诉前保全的规定,申请财产保全。至于财产保全的效力,可维持到债权实现为止,并且督促程序和诉讼程序之间的转化无需另行申请新的财产保全。

3. 完善恶意申请制惩机制

其一,拓宽错误发现主体。细化本院院长发现错误的途径,将债权债务人、与债权债务有关的利害关系人、检察院、上级法院均纳入院长发现错误的途径,扩大纠错信息的获得途径。其二,限定申请执行期限。规定债务人未提出异议且未在支付令送达之日起6个月内申请执行的,支付令失去效力。该规定一则可限制债权人将支付令搁置并作为针对债务人的永久高压手段适用;[17]二则防止当事人恶意串通申请虚假支付令的,而不实际履行的现象出现。其三,健全恶意诉讼惩戒机制。对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法院裁定撤销错误支付令的同时,应参照虚假诉讼的处罚和惩戒机制对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予以处罚和惩戒。

(三)实践规范:审判权归位与司法能动性发挥

1. 加强诉讼引导

首先,更新观念,自觉提高对督促程序的重视程度。法院应改变将督促程序只作为一种特殊程序看待的传统观念,而应将督促程序定位在非诉纠纷机制看待,充分认识其在诉前过滤案件、实现繁简分流、有效缓解诉讼资源短缺压力等方面的潜在作用,提高对督促程序的重视程度,通过考核机制的调整、财政制度的

保障等措施,有效提升法院和法官适用督促程序的积极性。

其次,加强引导,合理引导当事人进行程序选择。合理区分诉前调解、督促程序、小额速裁的最佳适用范围。对于信用卡、金融借贷、消费贷款、物业、拖欠电费纠纷等符合督促程序适用条件,能够发挥督促程序优势功效的案件,应在充分告知其相应诉讼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当事人适用督促程序。

2. 创新管理方式

针对大量信用卡、金融借贷纠纷等案件因为无法送达而导致不能适用督促程序的问题,法院应积极发挥能动性,通过发送司法建议等方式促进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和贷款人信息收集、核实、后续跟踪制度的完善。同时,创新送达方式,探索运用电子邮件、短信、微博、等新型方式进行送达。为信用卡、消费借贷等案件程式化适用督促程序排除障碍。

注释

以德国为例,20XX-20XX年,德国督促程序的收案数分别为730万、690万、674万;而一审民事案件的收案数仅为165万、162万、161万。该数据参见周翠:《电子督促程序——价值取向与制度设计》,载《法学论坛》20XX年第2期,第71页。

《中国法律年鉴》,中国年鉴出版社20XX-20XX年版,第153、115、155、185、198页。

相关司法解释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督促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下文同指。

《中国法律年鉴》,中国年鉴出版社20XX-20XX年版,第153、115、155、185、198页。

顾伟强、周立平:《论诉讼欺诈的抑制途径》,载上海法院:s:///shfy/gweb/? pa= xMjA1JnhoPTEPdcssz,于20XX年6月2日访问。

参见章武生:《督促程序的改革与完善》,载《法学研究》,20XX年第2期,第129页。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典专家修改建议稿及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20XX年版,第340页。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减半收取诉讼费。诉前调解的收费标准更为优惠,以P法院为例,调解不成或调解成功撤诉的不收取费用,调解成功出具调解书的按照一般民、商事案件按照标准受理费的10%-20%收取,此外还有其他的各项优惠收费规定。

20XX年上海法院受理的督促程序案件为865件(其中大部分为大标的案

件),而20XX年督促程序案件降为502件(其中大部分为小标的案件),下降了%。

笔者对P法院100名待立案的当事人进行了随机访问,包括律师或法律工作者50人、普通当事人50人。当被问及“是否知道督促程序”时,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回答知道的40人,回答不知道的10人,知悉率80%;普通当事人中回答知道的5人,回答不知道的45人,知悉率%。

[11]参见王强义:《民事诉讼特殊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12]以信用卡纠纷为例,20XX年法院共受理信用卡案件7000余件,其中公告送达并判决结案的占到95%。

[13]参见[美]莫诺·卡佩莱蒂:《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法律出版社,第40页。

[14]参见周翠:《电子督促程序: 价值取向与制度设计》,载《法学论坛》20XX年第2期,第70页。

[15]参见[德]克罗林庚:《德国民事诉讼法律与实务》,刘汉富译,法律出版社20XX年版,第366页。《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97页。《日本新民事诉讼法典》,白绿铉译,中国法制出版20XX年版,第129页。[韩]孙汉琦:《韩国民事诉讼法导论》,陈刚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XX年版,第526页。

[16]自动转入还是依申请转入问题上,德国、法国与日本、韩国呈现两种不同做法。德国、法国采申请转入模式,即要求在支付令申请中写明“如有异议,案件应立即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日本、韩国则采自动转入模式。至于转入时间问题,各国规定较为一致,即“债务人一旦提出合法异议,即视为于债权人提出支付令申请时提起诉讼”。笔者认为参加诉讼对于当事人来说是重大权利处分,在程序设计上应给予其程序选择权,故采申请转入模式为宜。

[17][德]罗森贝克等:《德国民事诉讼法(上)》,李大雪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XX年版,第454页

人生陷入困境后

人生陷入困境后,请牢记这几句话 人的一生都是跌宕坎坷,没有哪个人敢拍着胸脯说他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就像《真心英雄》里唱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是当人生陷入困境后,千万不能低头认输,那么就真的等于功亏一篑了。 首先,你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你并不孤单! 当你觉得不顺心、不快乐时,想想身边那些支持你的朋友、同事,其实你并不是孤单的,你还有背后支持你的人。你的家人就是你最好的避风港、你的知心好友就是你最好吐露心事的对象。 其次,艰困可以让你变得更坚强 智能和韧性大多来自于那些让人感到艰困的时候所能够体验、学习到的,杂草之所以充满韧性,在于他所处的环境过于恶劣,当你处于一个艰困的时期时,告诉自己,在你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将会变得更坚强。

在困境中寻找另一扇门 有句谚语说:「当生活为你关了一扇门,上帝会替你打另开另外一扇门。」失去的东西总是会带来新的机会,但前提是你得试着看见新的机会与方向。一个影响你心情的微信提醒自己保持警觉,寻找新的机会和解决方案。 即使失败,也要做最好的自己 你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提高、发挥能量,尽你最大的能力,就算不『变成』其他东西,至少可以『恢复』本来的自我。

心里牢记:你一直是勇敢的 每个人实际上都比他们想象得还要勇敢,只是很多时候未曾表现出来罢了,当人们陷入绝境时,他们总会被激发潜能,每个人体内还有很多未被开发的潜能,研究显示,每个人平均一生只发挥了自己体内潜能的不到5%而已。 相信自己,就像红牛的广告词一样:你的勇敢,超乎你想象!

最重要的一点:要时刻专注于现在 当你正经历一段不好的时光、陷入人生的泥淖时,人们总是很容易变得悲观,并且会开始往坏处想,你应该避免陷入这样的负面思考,并且想办法专注在现在,而不是在过去或是失败的经历里。 提醒自己专注于此时此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改变。

2020高考:2019年中国十大地理热点事件+习题

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G D P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0.5%、12.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三、嫦娥四号月背影像 1月3日10时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通过“鹊桥”中继星,嫦娥四号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四、北京大兴机场试飞 2019年5月13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试飞正式开始。5月13日,第一架试飞飞机降落大兴机场。6月30日,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竣工验收。8月26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圆满完成I I I B(3B)进近着陆、H U D R V R75米起飞和国产四级A-S M G C S系统试飞项目。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 机场主体工程占地多在北京境内,本期建设四条跑道及一条军民两用跑道(即空军南苑新机场),70万平米航站楼,客机近机位92个,在客流达到4500万人次时,建设第一卫星厅,使航站楼面积达到82万平方米,客机近机位137个,使其满足7200万人次的设计能力。

困境中的感悟人生

困境中的感悟人生 人生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历程中,有欢乐、有成功,也有悲喜,也有失落。没有一个人的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永远顺利,亦没有一个人会一辈子倒霉,只要你坚定信念,始终如一,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只能是你生命长河中一朵不起眼的浪花。因此,不要因一次成功而飘飘然,不要因一次失败而一蹶不起,成功了,淡然视之,失败了,泰然处之。脚下的路还很长,既然己踏上了人生的航程,就不要拒绝让步:既然己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停留:既然风帆已扬起,就不要拒绝启航。即使失败一万次,如果还活着,就要走下去。 人生的美丽并不仅仅在于那最好完美的结局,更多的,它蕴含在了你奋斗的每一个过程中。不要为了目的而忽略过程,其实过程即目的。 黑暗过后必是黎明,阴霾散尽,依然溢彩流虹,不必问梦断何处,不必问何处月明,狂沙淘尽放得金,相信自己。 我们可以转身,但是不必回头,即使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走错了,你也应该转身,大步朝着对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头怨自己走错了。 人生路,是不能回头的,因为流水不会倒流,时钟不会逆转,一切事只要过去,就永不再回来,我们自一出生,就踏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

困境使我知命。所谓知命,就是知道命运反正是不可能都遂人愿的,人呢?必然不能逃避困境,而是要正眼看它。你下棋吗?你打球吗?其实人生的一切事,都是与困境的周旋。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爱,爱是需要自己去建立。 如果你觉得仍然不够,你也可以一个人静静的思索,于天,与地,与上帝或是佛祖都谈谈,那样就能使你更清楚什么是生,什么事死。总之,千万别把自己封闭起来,你要强行使自己走出来,不光是身体走出屋子去,思想和心情也要走出去,走出一种牛角尖去,然后你肯定会发现别有洞天。地狱和天堂都在人间,地狱和天堂是人对生命、以及对他人的不同态度罢了。友谊、爱、以及敞开自己的心灵,是最好的医药 但是,爱,或者友谊,不是一种熟食,买回来切切就能下酒了。爱和友谊,要你自己去建立,要你自己亲身投入进去,在你付出的同时你得到,在你付出的同时,你必定以及改换了一种友情,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其实,人这一生能得到什么呢?只有过程,只有注满在这个过程中的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浏览字体: 大中小】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简介:该研究成果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集体项目“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GY200839;批准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结论部分刊登在2010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教育学》2010.10)。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正确对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2008年8月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工作。为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2—3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收集到大量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主要以《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征集为基础,对公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近年来两会代表意见中显示的教育热点问题、地市级教育局领导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课题组采用SPSS15.0的描述统计方法,对确定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并排序。位列前10位的教育热点问题包括:高考招生制度问题、农村教师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择校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教师评价问题、政府教育投入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幼儿教育普及问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这些热点问题反映了公众对教育的关切与期盼,其主要特征:一是覆盖面广,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

鼓励的话:人生总是有输有赢。得势顺境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失势逆境时,千万不可消极颓唐,放

鼓励的话:人生总是有输有赢。得势顺境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失势逆境时,千万不可消极颓唐,放弃自 己。 人生总是有输有赢。得势顺境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失势逆境时,千万不可消极颓唐,放弃自己。 喜好喜好收集整理 【鼓励的话】前面的路还很远,你可能会哭,但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不能停。岁月清浅,本来很想,任岁月如何变,就那么看着一张脸,走过彼此的时间。然而,世界很吵闹,相爱的人开始争吵,远离不了内心的喧嚣。毕竟,感情总让人患得患失,尽管拥有,也是会怕有天不属于自己。 【鼓励的话】人生的道路上绝非坦途,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阳光总在风雨之后;当感觉无路可走的时候,凝视周围,用心感受一份亲情一份温暖,你会惊奇地发现:路的旁边还是路。

【鼓励的话】人活的是一种心情,我们怀着美好的希望,勇敢的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就再努力,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永远相信不管自己再平凡,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平凡人生中最灿烂的风景。 【鼓励的话】1、背对太阳,阴影一片;面对太阳,一片光明。2、无过是一种假想,思过是一种成熟,改过是一种美德。3、勇者,脚下都是路;智者,知道走哪一条路最好。4、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人生的斑斓。5、社会就像鱼塘,有泥有沙有杂质,真要是清水一潭也有点可怕。 【鼓励的话】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的时候,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远离混浊,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鼓励的话】哭泣时如果没有肩膀依靠,那就仰起头,只

2017年高考十大热点时政分析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 热点专题二、聚焦杭州G20峰会,助力全球经济增长 热点专题三、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四、弘扬女排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热点专题五、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热点专题六、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 热点专题七、神舟十一号奔天宫,载人航天精神启新程 热点专题八、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热点专题九、赏传统诗词之美,寻文化基因之源 热点专题十、关注健康中国2030,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面对逆境的励志故事5篇精选

面对逆境的励志故事5篇精选 普通人成功并非靠天赋,而是靠把寻常的天资发挥到不寻常的高度。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与大家分享面对逆境的励志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面对逆境的励志故事1:逆境与成才 张三和李四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两家的庭院里各种着一棵枣树。枣树是同一年栽种的,且移自于同一座枣树园。但奇怪的是,张三的枣树年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李四的那棵枣树结的枣子却总是寥寥可数。 难道张三家的庭院比李四的庭院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非也!禁不住李四的再三请求,张三向李四道出了枣树成材的秘诀。 张三说,有没有枣树敲三竿,越是抽打枣树,来年结的枣子就越多。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被敲打过的断枝处,一定会长出新枝,这便是枣树结果的关键所在,越是敲打越是果实累累,这就叫逆境中成材。 这让笔者联想到种树之道。精于种树的人,不会天天去给树苗浇水,适当地旱它一旱,有助于树根扎向大地的深处,根深才能叶茂,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祝贺说:“你的儿子长得多壮实,将来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球王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狮子要是不饿的话,是不会去捕猎的。我的儿子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球星,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是很贫穷的。” 温室里培养不出强悍的花朵,荣誉的桂冠总是在争斗中用荆棘编成。所以我们不要害怕身处逆境,古今中外身处逆境而有卓越建树的,大有人在。相信在逆境中进行锻造,我们也能成才。 面对逆境的励志故事2:面对逆境的选择 女儿对父亲诉苦,说生活中事事都很艰难。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把她带进厨房。父亲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第一只锅里放了些胡萝卜,往第二只锅里放了个鸡蛋,往最后一只锅里放入咖啡粉。女儿在一旁看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

2019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2019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2019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社会保障调查还显示,目前共有227115万人参与了“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其中45%的友表示参加了养老保险,30%友参加了医疗保险。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2%友希望提高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进,27%友期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42%友认为应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14%希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关于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58%的友支持,42%友表示反对。民留言中关于要求取消退休“双轨制”的呼声很高,友表示,企业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确实非常困难,尤其是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的生存艰难,还要缴纳不断上涨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还有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连涨七年退休金才是同等条件的公务员三分之一;还有友直指“双轨制”是当今社会最大不公,为何引不起有关部门重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问题,已呼声日久,近年尤甚。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公职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差距,一直是多年来国家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05年始,各地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每次每月数十元至上百元额度的增长,仍未能有效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境遇。“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此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但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在此养老模式之下,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养老金相差数倍。“双轨制”最直接表现,二者的养老待遇计发方式不同: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有关专家认为,改革双轨制首先要依仗于国家部委层面的共识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地方政府目前表态大多是依照国家的整体安排做力所能及的调整,差距的最终解决,必须取决于国家层面。更多的一种说法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年同一体制的劳动者,因分割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而享受着差距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待遇,这有违社会公正。”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坦言,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尽管两者之间仍存较大差距,但应当看到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事实上,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三轨并存,在此基础上不断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的养老保险应有个正常的增长机制,与物价上涨幅度保持一致。最重要是健全医保和老年福利制度,民众矛盾就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养老保障上。在郑功成看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应该是三大保险制度并存。国家应把重点放在促进社会公正、缩小养老差距上。政策背景: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2008年2月2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确定在上海、广东等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等。但因阻力太大而中途夭折。2019年两会期间,改革养老“双轨制”成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当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要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保部也就此做出回应,表示将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时隔一年,改革时间表尚无迹象。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

精选最励志的短句_打开人生的突破口

精选最励志的短句 1、长假噢,好长啊,闲的慌,好无聊,吃了睡,睡了吃,转来去,像陀螺,没意思,没意义。哈哈哈,终于哦,收假了,工作日,多开心。嘿哥们,加油哇,为了那,“人民币”,努力嘎,奋斗吧! 2、真正的忙不是身忙,而是心忙;真正的累不是身累,而是心累。人活一世,奔波劳累在所难免。当你感到忙、觉得累的时候,一是因为价值的迷失,二是因为过多的欲望。人生有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理由,心就安定了;少计较,多宽容,知满足,心也就闲了。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懂得放下,生命才会更加完美。 3、权力大而权威小,企业就会衰败;权威先行,权力后随,企业就会蒸蒸日上士乐敏夫 4、人生当自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挫折磨难,但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走过了,便是一种收获,便会让自己成长起来。 5、姑娘,你要努力,你想要的,只能你自己给。别人给的,你要问问自己,拿得起么 6、人生的关键在于思想精神和心情,努力让自己的思想明澈,让自己的精神充实而有所支撑,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个害达平和开朗的心情,这很重要。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之不远,其忧即至。祸因多藏于隐微,而发于所忽。智者避险于无形,明者远见于未萌! 8、一个人,只要知道付出爱与关心,她内心自然会被爱与关

心充满。 9、生活苦,倍加珍惜;伤痛苦,心中铭记;磨难苦,励志人心;感情苦,更显真心;苦,让我们学会生活,让我们看到真心:虽苦犹甜。七夕:我们一起追赶幸福。 10、犯错,就诚实地认错。狡辨诿过只会害了你自己。 11、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12、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任初七 13、只有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 14、人生的节奏慢下来拙一点反应慢一点把快乐也慢下来,慢乐将是人心愉悦的极致! 15、只要我们善于开动脑筋,就能找到自已,就能找到自已的优势,打开人生的突破口。 16、人生,就是磨难在枝头上,被晾晒成了坚强。静静选择,选择该选择的,遗忘该遗忘的,让生命若水,静静流淌一泓清澈。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会有花,有蝶,有阳光。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是放过自己。 17、未来是奇幻美丽的,未来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 18、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19、面对问题,我们不能退缩,因为退缩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努力寻求解决之道,才是上策。

论“囚徒困境”现象及其普遍意义

【摘要】本文从博奕论的经典命题“囚徒困境”现象出发,论述了“囚徒困境”现象及其普遍意义,“囚徒困境”现象与企业竞争情报以及价格战中的合作双赢;运用“囚徒困境”博奕对两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价格进行了分析,认为价格战是可以避免的,合作可以带来双赢。 【关键词】博弈论囚徒困境企业竞争情报价格战合作双赢 “生活是一个永无止息的决策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这样的现实:或是成为某个策略的影响者,或是被某个策略所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这场游戏的策略家。既然这样,当一个出色的策略家总比当一个蹩脚的策略家更好一点。” 目前博弈论的发展正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和冲突总是无所不在,而利用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问题。由此可见,如何在矛盾和冲突中成功的选择和运用策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一、“囚徒困境”现象及其普遍意义 1.“囚徒困境”现象 “囚徒困境”(Prisoner, s Dilemma)的具体内容如下: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逮捕,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个人都坦白,那么每个人判刑8年;如果两个人都抵赖,每个人判刑1年(或许因为证据不足);如果其中一个人坦白,另一个人抵赖的话,坦白的人释放,抵赖的人判刑10年。 在这个博奕中,纳什均衡是(坦白,坦白),尽管从总体上看,(抵赖,抵赖)是对两个人都有益的结果,但由于不构成纳什均衡,所以不是该博奕的解。给定B坦白的情况下,A的最优战略选择是坦白,AB最优战略的组合(纳什均衡)却不是总体最优的选择。有没有可能其中一个人选择抵赖呢?按照人是理性的假设,没有人会积极地这么做,因为如果对方坦白的话,自己就可能被判刑10年,理性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风险的。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在这个博奕中,两个博奕方对对方的可能得益完全知晓,并且各自独立作出策略选择。每个博奕方选择自己的策略时,虽然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但

网民关注的十大热点话题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在新华网推出的“我向总理说改革”大型征集活动中,收入分配、反腐倡廉、教育改革、行政体制、医疗卫生、养老制度、住房保障、三农问题、环境保护、户籍改革,成为网民关注的十大热点话题。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给予回应。 No.1 收入分配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No.2 反腐倡廉 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行政监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审计和审计结果公告力度。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No.3 教育改革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No.4 行政体制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 No.5 医疗卫生 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

困境非绝境,逆流而上,勇敢面对

困境非绝境,逆流而上,勇敢面对 1967年,佛光山刚开辟时,一片刺竹荆棘,到处深壑崎岖,可谓“地无三尺平,竹比三丈高”,许多人见了都却步摇头。 有一天夜晚,我在看工程蓝图的时候,对身旁的心平说道:“看来开山建寺很不容易啊!” 心平立刻回答说:“师父,记得您过去在宜兰时常常告诉我们:‘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我愿意跟随您的脚步,突破一切难关。”心平不愧最早随我出家,最能了解我的心意。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一个人的前途,如同海上的浪潮起起落落,时有低潮,时有高潮。遇到困境,很多人不是算命卜卦、求命改运,就是向土地公、妈祖婆祈求化解,希望前途发达顺遂,却往往慌乱无功。遇到困境时,到底要如何突破? 之一:踏紧泥土,免堕虚无。 佛教有“空中楼阁“的譬喻,意指好高骛远,不从基础力行,是无法成就的。

有一些人不重视当下勤修福慧资粮、广结善缘,却冀望遥不可及的净土。踩在虚无缥缈间,这是很不实在的。唯有脚踏实地,把握当下,才能避免空谈。 之二:咬紧牙根,奋斗向前。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困境,别人能给予的帮忙有限,主要的还是靠自己。汉朝司马迁受腐刑之辱,却咬紧牙根完成《史记》;隋朝静琬大师为保存法宝,咬紧牙根雕刻《房山石经》,留下了世界上最大一部石书。古来大德圣贤成就的背后,无不来自一股对理想的坚持。咬紧牙根,就能激发潜能,增加力量,勇往向前。 之三:握紧拳头,战胜横逆。 人遭逢挫折、失意、困厄时,内心容易茫然无助,失去自信而退缩在自我的世界里。逆境、不顺是一时的,靠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够做得到,自我健全,充实自己,摆脱厄运。 之四:盯紧目标,圆满完成。 目标就是方向、方针。国家要有施政方针,企业要有业绩目标,就是菩萨修行也有五十二个阶位作为修道目标。没有目标,容易迷失方向,即使身处困境也

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方法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协同治理:区域公共政策执行困境的破解之道-精品文档

协同治理:区域公共政策执行困境的破解之道 在目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很多区域公共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当前中国府际关系失调所导致的区域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结果。区域公共政策在执行时出现的偏差,脱离了政策的初始目标,无法起到政策应有的作用。目前中国存在的行政区划造成的“条块分割”,使得各地方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大多缺乏对区域整体利益的考虑,而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时甚至会损害到区域的整体利益,从而阻碍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区域公共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困境让政策偏离目标,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政策的权威性,从而导致政府信任危机的出现以至损害政府形象。为解决区域公共政策的执行困境,实现中国区域的协调发展,转向协同治理的范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因此,探讨如何在地方政府间形成一种协同发展的理念,开展以共赢为目标的合作,确保区域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落实区域公共政策目标,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要求。 一、协同治理理论的内涵阐释 源于协同学与治理理论相结合的协同治理理论,其内涵涉及协同学和治理理论的相关主张。赫尔曼?哈肯认为协同学(Synergistics)即“协同合作之学”,协同(Synergy)指的是“系统的各部分之间互相协作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

应”[1]何谓治理?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赚多方式的总和。”[2]治理理论的核心特征主要包括: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多样性;治理过程的合作性;治理机制的网络化。可以说,治理理论倡导的是一种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 何谓协同治理?李辉,任晓春(2010)认为协同治理是指“处于同一治理网络中的多元主体间通过协调合作,形成彼此啮合、相互依存、共同行动、共担风险的局面,产生有序的治理结构,以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3] 基于“协同理论”+“治理理论”的视角,协同治理的内涵主要包含“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权威的多样性、子系统的协作性、系统的动态性、自组织的协调性、社会秩序的稳定性”[4]等方面。 协同治理理论重视网络关系结构的整合,从而可以提升治理结构的有机性;重视协作互动机制的整合,从而可以遏制权力系统的封闭性;强调多元主体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从而可以推动多元主体的参与。协同治理,尤其注重协同、协作意识的培育。因此,针对区域公共政策执行问题,在协同治理下,各执行主体之间需要建立协同意识,通过互动合作,实现目标的互支持,实现各方利益的有效融合。以沟通合作、平等协商的互动方式,破解公共政策执行的困境,保障区域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二、区域公共政策执行困境出现的原因分析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热点一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问题 纵观社会各界、学术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关于高考改革的观点或意见,其共同点在于,均主张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和更加公平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跃升,这是当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关键环节。 热点二如何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教师津贴补贴拖欠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县镇超编和乡村缺编(包括结构性短缺)现象并存,边远地区教师严重短缺且补充困难;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型短缺与师范院校毕业生无法入编并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有待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突出,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流失更为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缺乏保障,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清退农村代课教师难度大、遗留问题多。 热点三如何发展职业教育问题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我国主流文化教育思想史“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求学,求的是圣人之道,讲求的是大道不器、雄才大略。“技”“艺”都属于雕虫小计,这似乎是在教育领域之外的。这从深层心理上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二是社会现实劳动分工中存在的劳动环境、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而我国一线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差、劳动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直接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三是职业教育有关管理与政策的不完善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办学体制、招生政策等所导致的重职前教育轻在职培训、中职与高职的脱节等问题使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到有潜在需求的人群。四是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种种问题所导致的质量不高的影响,如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工学结合模式推进苦难等问题导致一些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也降低了职业的吸引力。 热点四如何解决择校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中择校现象的逐渐显现和扩大,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择校问题进行规范治理。在政策的总体思路上,概括来说经历了一个从禁止择校到“堵”、“疏”结合再到以均衡发展破解择校问题的转变过程。 我们应当对义务教育阶段公众的择校需求与公众对现实中择校的不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应当反思公众究竟是反对择校,还是反对目前失控、无序以及越来越远离教育本义的择校?二者不应混为一谈。从而,治理择校的政策也不应以消除择校为目标。注重优质教育的生成而非单纯扩充,提供可选择的优质特色教育,使人人各得其所,各择其校,才是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热点五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 科学备考 抓基础是原则练套题是方法 高考复习第一轮做题,第二轮做专题,第三轮做真题真卷。模拟考试是为练速度、调整状态,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要想迅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抓基础是原则,练套题是方法,理清解题思路,熟记典型题目的解题套路,例如把复杂的计算题分解为简单运动分析、受力分析等,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提高应试能力。 不同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高考二轮复习,不可东施效颦。对于学生基础薄弱的普通高中,不宜一味追求教学容量,一节课围绕高考热点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即可。高考复习不应都是讲习题,如果一节课内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十几道题,往往吃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到高考前把基础内容复习一遍,这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正常现象。但也要尽早让学生做近年的高考真题,高考题目最经典,考前冲刺天天练。建议从5月份开始有计划地每周训练一份高考真题。以高考真题为载体讲解基础知识,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应试技巧。 解题技巧 联系题目找隐情 本地考生高考失分原因如下:一是学习水平方面的问题,表现出基础不够扎实,审题不够仔细;实验不够重视,分析不够透彻等。二是竞技状态方面的问题,表现出精力不够充沛,头脑不够清醒等。考场如何有效避免失分?一是解题要讲科学、讲方法。要重视过程的分析,重视对问题的推理和总结。仔细读题,把握已知条件,深入挖掘,找

出隐含条件,综合梳理确认,理解题目的要求,理清答题思路。二是不回避旧题,不迷恋难题。若在备考时把教材作为重要的复习材料,平时心中有数,考试就会得心应手。 理性复习 不必迷信名校的模拟题 关于物理复习“专题的分类”,除了按照学科研究领域划分为力学、电学、实验等专题外,还可按照考题的难度进行划分,如基础题专题、中等难度题等。从而掌握一些解题套路,提高应试能力。 临近高考,各种资料满天飞,要学会主动复习,敢于舍弃,快速浏览,看图理思路即可,不必每道题都深究,不要总对照答案。做完题目就立刻对照答案的习惯不利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四月后的日子更要把这个习惯改掉。学会用自己的理解,按照物理高考的十大热点和若干套路评价这些试题。老师和同学都不必过分迷信各名校的模拟试题。 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自己的考试卷和改错本都是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翻阅、思考、再练习,效果会特别好。通过阅读改错本,做高考套题等方式整理解题方法,逐步“把书读薄”。为提高应试的能力奠定基础。高考注重知识考查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能力。所要考查的主要有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基础。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把一些重点实验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或开放物理复习的实验,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对着实验仪器弄清实验原理,老师和学生都不要认为实验操作复习是浪费复习时间。 考前冲刺

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困境及破解之道(定稿)

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困境及破解之道 樊杏华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指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直接或间接参与 环境保护立法、政策及决策、环境管理和监督、环境维权等活动,实现环境治理和善治。它是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从参与主体看,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主要主体;从参与范围和途径看,包括既有立法、政策、决策制定中的源头式参与、也有法律、政策及决策实施中的过程式参与和监督式参与、还有利益受损后的维权式参与;从权利和义务层面看,公众既享有清洁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从公众参与的目标看,是为了实现环境治理和善治。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现状及实践 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环境保护运动,代表性的事件是1970年4月22日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地球日”活动,有2000多万人、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参与该活动。我国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始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了单位和个人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检举和控告权。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6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建立了项目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制度。另外,沈阳市、山西省、昆明市相继制定地方性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这些法规及规章的制定与实施,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体系初具雏形,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之一。 从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实践看:近年来,厦门、大连PX事件、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事件、上海磁悬浮列车事件、我为祖国测空气、《环境保护法》审议等环保事件中,环保组织和公民逐渐从无序向有序转变、从非理性向理性转变、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刺激和倒逼机制,推动的政府环保转型。2011年持续灰霾天气之下由民间发起的“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并增加PM2.5指标。2012年《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公布之后,环保组织和公民积极提出各自的意见,14位环境法学专家联名致信人大委员长,促使人大常委会暂缓审议,成为中国环境立法从闭门造车走向公开博弈、公众参与的标志性事件。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困境及破解之道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立法从无到有,从原则到具体,一定程度上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法律支持。但不可忽视的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还没有真正成为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遏制环境质量退化,实现环境治理和善治的利剑。究其原因,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法律困境: 环境权的缺失导致公众参与缺乏权利基础 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环境权,对该权利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人生的困境

写作。 孟子说:“贫贱不能移。”王维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勃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梁启超则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可以指物质上的匮乏;也可以指事物发展到极致时的状态;还可以指生命中的困境…… 面对“穷”,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解析】 人生的困境 人生不可能不去面对困难,或是困难吞没懦夫,或是强者征服困难。故而有"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说法。 我们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困难,感受到困难的威胁和敲诈。虽然,无论自然还是社会,都不会以我们个人的意志发展,我们的使命便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然而,在这种艰难的改造中,我们自己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作为个人是如此,作为一个国家同样也是如此。积累与消费、发展与停滞、增加投资与资金短缺……这许许多多的矛盾,构成了困扰我们社会发展的困难。如今,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各种困难的压力,进而有人觉得活着太累、太难了。难吗?是难。累吗?也确实累。可是,哀叹太难太累并不能解决问题,越是难,越是累,越是需要我们冷静地考虑如何摆脱困境。 我们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困难包围之中,构成这些困难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如人们常说的客观规律,外界干扰,这些原因常常带有不可抗拒性,因而是避免不了的。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如底子薄,没有经过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过程;人口多,使许多诸如教育、卫生、住房、粮食等成为难题;资源缺乏,像森林资源、能源资源、土地(可耕地)资源……都很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个人来讲,如家庭环境、健康状况、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所从事的工作……其中都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困难。而另外许多困难却不一定发生,他们常常是因为我们的失误、无知造成的,也就是说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它们不具有客观必然性,而是偶发的,是经过努力可以避免的困难。在人们的记忆中,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过多少次这样的人为灾难!至今还令人"谈虎色变"的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自然灾害其实只是一个方面,也还包括思想上"左"的影响、官僚主义、不尊重科学,也就是说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这些人为的困难中,消耗了我们许多人力物力,使我们大伤元气。人们常常听到的所谓"交学费",给我们的经济生活也带来了不少困难。自我封闭,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使我们与世界隔绝,为此浪费了我们多少光阴。在个人的一生中,同样也存在许多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的困难,经常听到许多人抱怨命运不好或不公平,事实上他们之所以到处碰壁,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某种偏见、失误有关。我想,一个人处处受冷落,总不能一味的抱怨社会吧,确实存在由于社会的原因使自我发展受到限制的情况,但自己如何呢? 对于面临的困难怎么办?一是不怕,二是战胜它。这很好,但光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不够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