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彩的民歌:教案1

多彩的民歌:教案1

多彩的民歌:教案1
多彩的民歌:教案1

多彩的民歌

鹤壁高中王娟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介绍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对下一节《绚丽的世界音乐》起着承接和铺垫的作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民歌的体裁,能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民族的风格。

能力目标:熟悉一些民歌主题,并对不同地区、民族的民歌进行分辨;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实践活动。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对中国优秀的民歌的学习,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能力,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鉴赏民歌,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理解民歌的风格、地理风貌和语言等内容。

【教学难点】能按民歌的旋律、节奏、语言等特点分辨不同地区和民

族的民歌。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音乐体验法、学科综合探究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播放《闯关东》主题曲中的东北民歌《摇篮曲》,引出民歌主题。(音乐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中国文化历史的角度来了解民歌春秋时期最早的民歌集《诗经》

汉魏六朝的“乐俯民歌”、

元代的“散曲”“小令”、

明清以来的“歌谣”“小曲”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开阔学生视野。

从民族种类来学习民歌我国有汉、满、藏、蒙古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所以除汉族以外,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民歌的分类也和民族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1)民歌体裁:

汉族人口众多,民歌形式多样,从体裁形式上主要分为三类:

劳动号子:1、通过一段视频,首先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2、结合流行音乐《众人划浆开大船》,通过衬词来体会劳动号子的特点。

山歌:1、欣赏《血色浪漫》中杜老汉放羊片段,让学生体会不同民歌的风格和语言特点。2、学唱《槐花几时开》,体会地区文化

的差异性。

小调:通过对《猜花》欣赏,进行总结。

民歌三种不同类型的特点对比和总结

类别演唱场合作用特点演唱形式劳动号子劳动协调动作铿锵有力一领众合

山歌山野、田间高亢、嘹亮、自由独唱、领唱小调街头、小巷结构规整、细腻流畅独唱、表演唱(目的: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体验感受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和感悟音乐,理解民族的多元文化。采用了列图表比较分析的方式,根据演唱场合、作用、特点、及演唱形式等内容进行对比学习。)

(2)高亢的西北腔:

西北民歌的特点;欣赏《脚夫调》是流传在陕北的一首“信天游”,旋律高亢,节奏自由。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和惆怅,以及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

(让学生回答问题:1、歌曲表达的的情绪是什么?2、想象它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3)独特的民族风:

对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内容简单介绍,最后以听辨连线题的形式,对各民族歌曲进行总结。

蒙古族《嘎达梅林》

藏族《阿里郎》

维吾尔族《阿拉木汗》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4)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特点:旋律清丽高吭,节奏由缓到急。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如在劳动号子中以黄河硪号、海洋号子最有代表性。

欣赏《沂蒙山小调》:山东的沂蒙山是一个革命老区,那里的生活至今依然清贫,在解放时期,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军民大生产人民生活较好,沂蒙山的山水非常秀丽,音乐舒展豪放,旋律优美,具有劳动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5)云南民歌:

云南民歌特点: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概括与简练、即兴与生动、集体智慧的结晶。

欣赏《小河淌水》: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自由的节奏、清新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

(交流:谈谈歌曲的艺术特色。从词、曲等)

互动拓展:

(1)“旧词填新曲”:

利用《吉祥三宝》的曲调,让学生进行新词创编,并进行演唱表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2)情景表演:

学生自创,让学生利用带有民歌素材的音乐进行场景表演。

在音乐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音乐,即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又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结: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鼓励和表扬,进行适当的点评,并提出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

【巩固练习】

1、收集带有民族色彩的歌曲,并学习演唱《嘎达梅林》。

2、将下面的民歌和它的产生源地用线连结起来。

《小河淌水》《脚夫调》《茉莉花》《沂蒙山小调》《编花篮》《阿拉木汗》

江苏民歌山东民歌陕北民歌新疆民歌云南民歌河南民歌

音乐教案《江苏民歌》

音乐教案《江苏民歌》 教具:电子琴竖笛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投影片等教学目的:欣赏一组江苏民歌,了解江苏的地理位置,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进一步了解号子山歌小调的体裁特点,体会节奏旋律在表达作品内容情感方面的作用。 通过听看唱奏说等多种形式的参与,通过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感受江苏民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对比分析江苏民歌教学过程(找教案?: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 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 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三说说江苏民歌: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江苏民歌,现在就请大家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江苏民歌。 (学生讲述)四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拔根芦柴花》(听录音)《月儿弯弯照九州》(教师演唱)五欣赏分析一组江苏民歌。 (老师语言导入)《打麦号子》听录音。 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作用演唱形式等。 教师领,学生合,念说白部分,体会歌曲铿锵的节奏和炽热的感情。 《唱唱扬州三把刀》和《无锡景》听两首歌的录音。 带领学生演唱或演奏这两首歌的旋律。 对比这两首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学习用江淮方言唱《唱唱扬州三把刀》;用吴方言唱《无锡景》。 《搭凉棚》听录音。 启发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体裁特点表现手法歌词风格等。 六表演江苏民歌选段。 分组准备(自选歌曲自定形式)各组汇报。 全体同学演唱《茉莉花》。 七反馈练习(见课本)八小结课堂。 音乐教案《江苏民歌》这一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学设计

《多彩的民歌》教学设计 在本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了西北地区两种不同形式民歌体裁“花儿”和“信天游”,通过四首作品《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的欣赏,让同学们基本了解了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特征,基本完成了课堂目标。 但是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经过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整理分析有如下几点反思: 第一,在导入的环节缺乏艺术性,直接的语言导入比较生硬,如果能够用教师的范唱甚至是师生互动演唱民歌的形式进行导入,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导入多彩的民歌,将更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第二、导入课堂后,结合课后拓展习题分析两种民歌的地域性特征,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信天游”和“花儿”分布的省份,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的高中学生来说,并非难事,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课后的地图省份填写。我觉得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成为综合型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个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使自己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第三、“信天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规整,旋律平稳,感情细腻的。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悠长的。书本主要是通过歌曲《脚夫调》来介绍第二种类型的信天游。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欣赏电视剧《血色浪漫》中的插曲《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这首信天游感情非常细腻,一段旋律多段歌词进行重复,体现了“信天游”的一些特征。而且由学生所喜欢的影视明星进行演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也充实了课堂内容,通过视频赏析也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信天游”所根植的地理环境。通过对比欣赏,学生对于“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的了解更加深刻。 第四、在介绍青海“花儿”的特点时,我着重讲了“花儿”的两个特点第一: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展。衬腔较多,这个特点通过歌唱家吕继宏的演唱,同学们对于旋律的特点马上能够自主总结出来。但是“花儿”的第二特点:以真假声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演唱。这个特点的介绍我没有作具体的分析,导致学生对于真假声的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应该对于“花儿”的这个特点略作分析,也可以通过欣赏原生态唱法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真假声演唱是怎样进行结合的。 第五、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唱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内容教唱了《脚夫调》和《刨洋芋》两首歌曲。在教唱的过程中对于歌曲的情绪,旋律的特点的分析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授课: 蒋凝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 1.《上去高山望平川》 2.《刨洋芋》 3.《脚夫调》 音乐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自己演唱一首民歌,新疆《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康定情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歌好比春江水》山东《沂蒙山小调》江苏《茉莉花》 b、学生欣赏演唱的几首民歌后,提问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教学新课 引用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导入地理位置和地域特征:花儿、信天游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欣赏《刨洋芋》 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3、欣赏《脚夫调》第1 页共2 页

信息技术:插入图片和艺术字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插入图片和艺术字教学设计 XX英语科课题第课插入图片和艺术字教学目标学会打开已经存放在计算机中的幻灯片。 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打开已经存放在计算机中的幻灯片,能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 教学难点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演示用幻灯片图片文件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课题在上节课的"自我介绍"演示文稿中,幻灯片里只有文字,今天我们将为它们插入图片和艺术字。 (板书课题)打开演示文稿设疑探究:要修改幻灯片,首先必需打开演示文稿。 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打开保存在计算机中的文件吗?试试这样的方法是不是也同样能打开已经保存的文件。 汇报结果:成功的同学来说说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讲到书上介绍的方法,引导学生看书。 )学生自主操作尝试。 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 插入图片任务(图片):在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与在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类似。 你能运用在中学过的方法在第张幻灯片中插入一张图片文件夹中的图片吗?学生作业展示。 修改图片:看来和具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页,自学第步,将插入的图片进行"透明"和"移动"的处理。 试一试你还能对图片进行哪些改变。 学生自主操作尝试。 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运用图片工具栏对图片进行操作。 插入艺术字刚才我们进行了插入图片的操作,说到插入,你还想到了哪些操作?艺术字是我们通常用来美化字体的一种操作,它的操作方法和中的也极为相似。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页"动手做"。 图片有"图片工具栏",艺术字也有"艺术字工具栏",试一试你还能对艺术字进行哪些改变。 在页的"练习"中也介绍了其中的一些方法,一定能给你启发。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运用艺术字工具栏对艺术字进行操作。 教学小结同学们,和在操作上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有了操作

第二单元 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 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2、了解相关的民歌知识。如:民歌的分类;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及民歌的特点等。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 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内容: 1、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南方民歌。 2、音乐知识:民歌的体裁、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各地民歌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 各地民歌的特点,与地形、地貌、生活条件等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二)体会不同地域的腔调情韵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也形成民歌在风格上的多姿多彩。 (在课本P21页的中国地图上找出西北、中原、南方地区的行政区域)下面我们来欣赏三个不同地域的民歌,同学们感受一下不同地域的民歌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课本19页) 1、《上去高山望平川》 这是一首“花儿”,旋律高亢,开阔起伏,舒展自由,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脚夫调》 这是一首“信天游”,信天游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旋律框架是:2—5—1—6—5 旋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 3、小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沉郁顿挫。中原民歌: 1、《沂蒙山小调》 采用方言演唱,旋律以小跳为主,音乐风格质朴,嘹亮,粗犷豪放。

多彩的民歌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 课型:音乐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茉莉花》(江苏、河北) 欣赏歌曲:《茉莉花》(江苏、河北、东北) 《好花红》(布依族民歌)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茉莉花》(江苏、河北二种唱法) 并能够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 2.难受不同地域《茉莉花》的风格特点,进而了解不同地域 的民风、民俗、民情。 3.欣赏童声领唱合唱《茉莉花》,理解力度记号与音乐表达的关系。 4.通过欣赏,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 理背景的关系。 5.欣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民 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变体极多。流行于河北的《茉莉花》是诸多变体中的一首,节拍为四四拍,音阶为五声调式,旋律 以级进为主,曲调高亢、嘹亮,加上运用方言演唱,明显地体现出当 地的民歌风采。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 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江苏《茉莉花》也是诸多变体中的一首,流 传于江苏一带。二四拍,五声音阶,调式,分节歌形式。它那优美自 然、委婉流畅、富有浓郁江南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音乐 风韵,犹如甘泉沁人心脾。它的内容健康淳朴,描绘了一个村姑对茉 莉花无限热爱的感情。《好花红》是布依族代表性民歌,主要流传于 贵州中部。歌曲柔和优美、清新流畅,内容深邃,借花寓人,表达了

布依族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句头、句尾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 民歌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歌曲学习、音乐欣赏 教学难点:把握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材音乐 教学过程:(接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二、导入新课 在寒假中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上最为隆重的节日——什么节?——对,是春节。春节过后,春天就开始了,虽然最近还有些许冷意,但春天的脚步已慢慢地走近我们。那么,春天给大家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满眼翠绿、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数盛开的鲜花,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以花卉为主题的内容——百卉含英。 1.齐声回答——春节 2.认真思考,勇敢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3.认真听讲,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以自然季节转化特点切入,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共鸣 活跃课堂气氛 三、 欣赏歌曲《茉莉花》

编辑图片、图形、艺术字和文本框------编辑图片(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编辑图片、图形、艺术字和文本框------编辑图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调整图片位置、大小的方法。 (2)掌握设置图片叠放次序、组合与取消组合的方法。 (3)掌握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来找茬”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运用知识迁移,通过图片的编辑方法,为学习后面艺术字、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的编辑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发展其创新精神。 (2)通过作品的交流展示,培养其审美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掌握调整图片位置、大小的方法。 (2)掌握设置图片叠放次序、组合与取消组合的方法。 (3)掌握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 难点:合理地运用图片编辑功能使作品产生美,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小组讨论、问题引导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准备 硬件准备:微机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Word 2003、演示教学软件。 素材准备:由许多“垃圾”图片营造的恶劣环境和“来找茬”的图片素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几张师生们参加“五城联创”实践的图片,并解说图片内容 2、再展示下一张环境糟糕的图片,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内容: 1、以“活动”为主线,“任务”为过程,学习新知 以“争做环保使者”活动,师生共同完成将这些“垃圾图片”放入到“垃圾箱”,并擦亮垃圾箱。需完成以下五个任务:

任务一:调整图片的位置(将垃圾图片放到垃圾箱上) 教师先讲解并演示:选中目标图片,此时鼠标指针变成形状,然后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曳到目标位置。 任务二:调整图片的大小(垃圾图片太大,需变小) 师提出问题:图片太大,如何变小?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选定一图片,拖曳其控制点至相应的位置。 任务三:设置图片的叠放次序(将垃圾图片放到垃圾箱里) 将一张“垃圾”图片放到垃圾箱处,但此时图片仍然没有到垃圾箱里,怎么办?引出“设置图片的叠放次序”。 教师演示:在图片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选择“叠放次序/置于底层”。(提醒学生观察、比较调整图片叠放次序前后不同的显示效果) 提示:图片的叠放次序会影响文档的显示效果。在文档的同一位置上,前面的图片会覆盖住后面的图片,而通过调整叠放次序可以改变图片的前后顺序。 学生操作演示 任务四:组合与取消组合(方法升级,如何简单化) 师提出疑问: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让两张图片同时拖放到垃圾筒上? Word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可以通过“组合”功能,将两张或多张图片组合成一个整体,移动起来就更加的方便。 它的方法: 教师演示:先单击一张图片,再按住Shift键,同时单击另一张图片,再在选定的图片上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选择“组合/组合”。 师提示:组合后,可以取消组合吗? 学生操作演示 任务五:设置图片格式(垃圾箱擦亮) 最后如何擦亮垃圾箱呢? 方法:选定图片,单击“图片”工具栏上的“增加亮度”按钮(教师演示) 2、及时小结: 做好环保使者,需完成的五个任务一一例举出来并揭示出坚持 “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3、课内练习: 以“来找茬”游戏,完成图片的编缉,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三)、总结: 本节课通过活动的参与和课内练习的操作,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掌握了1、调整图片的位置及大小的方法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1)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飘逸的南国风专题 【研究任务名称】影响民歌风格特征的因素 【小组成员】以班级为单位,分六个讨论小组,每组十人。 【任务完成期限】1课次 【情境】 1.问题情境导入——认识民歌 2. 对比欣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任务】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和过程】 活动一:你认识的民歌 1、提出问题导入:如果有一天你站到世界的舞台上,你将展示一首什么歌? 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请同学说出自己选择的歌曲,并谈谈为什么选择这首歌。从而引出民歌。 2、你是怎样理解民歌的? 分组讨论和交流: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什么是民歌,民歌的常见体裁。 3、分组听辨比赛:你能分辨出不同地区的民歌并说出理由吗? 采用抢答比赛的方式,请同学们判断所播放歌曲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为什么? 活动二:南腔北调大比拼 1、听歌: (1)对比欣赏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感受其不同音乐风格。 (2)对比欣赏西北民歌《脚夫调》和南方歌曲《对鸟》,进一步体验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 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南北方音乐不同风格的感受。 2、唱歌:学唱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亲自参与感受、体验南北民歌的不 同韵律、风格。 3、多媒体课件展示《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弥渡山歌》的曲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性学习,分别从节奏、旋律走向运行、语言特点、调式等方面对两地歌曲的不同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填写分析表格,最后展示比较结果。 活动三:赛歌会 “你还会哪些西北民歌和南方歌曲?” 分南北方两大组以“赛歌会”的形式比赛演唱本地区的歌曲,进一步体验南北方民歌的不同风格。 活动四:刨根问底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将成果做成演示文稿并展示) 【资源列表】 1.提供数字化多媒体系统。 2. 3.提供多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及南方民歌,供学生使用。

民歌教案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设计王邦宇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有兴趣欣赏并了解我国民歌。 2.对比欣赏民歌作品,了解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风格差异。 3.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 教学难点:有兴趣欣赏民歌并学习民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方言 2.音乐的起源——语言说 先有语言后有音乐。最早的音乐(歌声)就是以语言为基础而发展的。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冼星海 二、新课 (一)西北民歌 1.常见的民歌体裁: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观看劳动号子视频)2.聆听《刨洋芋》, ①找一找:有哪些字的发音具有地方特色?生回答。 ②歌曲表现内容 ③旋律有什么特点?一、二、三句开头相同,第四句与说话语气相近。 3.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 说一说:音乐给你什么感觉?速度、旋律、演唱方法 4.西北民歌小结 ①区域: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②类型:花儿、信天游。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二)南方民歌 1.聆听《弥渡山歌》P34 ①说说这首歌与西北民歌有什么不同?语言、速度、节奏 ②歌曲内容、风格 ③找出重复最多的节奏型,学生打节奏,师表演云南花灯。 2.南方民歌小结 歌词含蓄、内在,旋律流畅、抒情 (三)民歌 1.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判断。 2.什么是民歌?群众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三、拓展

1.请同学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民歌? 2.欣赏《月光光》、《月光光照羊城》 四、总结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差异在各方面都很大,而这也导致民歌在音乐风格上的多姿多彩。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势峥嵘,蓝天下是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作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有着严峻和深沉。南方地区降雨丰沛,植物茂盛,依山傍水,民歌也较为婉转、细腻。

小学:一年级美术全集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一年级美术全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mplete works of first grade ar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一年级美术全集 课题:流动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产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副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三原色,发挥想象力。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水彩颜料。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一根,毛笔、水罐。 2、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范画。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请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及作画步骤,然后讨论: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用处? (2)发展阶段 1、首先要调颜色。

2、在学生做作业之前教师可以先就颜色的调配示范一下:在调色盘里放一点水,毛笔蘸水且水不滴落,在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色时可用1——2种颜色。 3、最后用笔将调好的不同颜料滴落在作业之上。 4、然后用倾斜画面、用吸管吹等方法使颜色流淌。 教师要强调学生在游戏、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色彩融合后有什么变化。交流观察到的色彩变化情况,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 5、最后,对画面进行添画,时期构图、情节更加丰满。 (3)收拾与整理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4)课后拓展: 用吹画的方法绘制抽象作品。 课题:变化无穷的线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尝试不同画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变化以及工具材料和线的关系,充分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是了解不同形态的线条。 教学难点:是能用线条表达情绪。 教学准备:各种绳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精美整理版 】

【精品】人音版高中(全一册)《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第 6 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通过对音(⑤书上第 8 页)之后再次聆听 《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

三年级上册音乐《多彩的乡音》教案分析

三年级上册音乐《多彩的乡音》教案分 析 第10课 多彩的乡音(一) 教学目标: .学唱台湾民歌《捕鱼歌》,了解旋律进行中的“大跳”,能借助手号或搭桥的方法唱准“1ⅰ”。 2.能有感情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桔梗谣》,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两首民歌的不同风格。 3.学习波音记号,并能将其在《太阳出来喜洋洋》中演唱出来。 4.通过学唱民歌,感受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学唱《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桔梗谣》 教学重难点:学唱《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桔梗谣》3首歌曲,初步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 教 具:多媒体、钢琴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捕鱼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问好 2.情景导入 师: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上,我们学习过很多富有地域特点的歌曲,老师唱一首歌的前面几句,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来自中国的哪一个省份(师唱《螃蟹歌》)。 生答:四川省 师:请同学们来为下面的歌曲找家。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中国的哪一个省? 生:台湾。 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我们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海,景色优美,农业、渔业、旅游业非常的兴盛,一直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中国的“宝岛”,是我们中国浩瀚海疆上的一颗明珠。在台湾岛上,居住着勤劳勇敢的高山族同胞,他们耕田捕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二、学习新课 .分析歌曲结构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来自台湾的山地民谣《捕鱼歌》,听完之后说一说这首歌给你的印象。 生:台湾人民很喜欢捕鱼; 生:大家抓到了鱼很开心;

生:这首歌很轻快很好听; 师:(出示捕鱼歌歌谱,播放歌曲)请同学们为这首歌曲划分乐句。 生:分为四个乐句。 师:你是如何划分出四个乐句的? 学生走到大屏幕前面将乐句一一划出。 师:找一找歌曲中哪一个乐句有难度,在学习中要尤其注意? 生:第三乐句。 师:(弹奏钢琴)请同学们听音模唱该乐句旋律。 2.学唱歌曲 ①听伴奏音乐,听辨乐器:二胡、笛子、鼓。以小组为单位,听到哪个乐器的声音,就举起相应的乐器,并做出演奏乐器的动作。 ②学习歌曲的第二段 师:(出示歌谱)听歌曲,找出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节奏型的卡纸“船”,打乱位置摆放)生:××|×.×××|××|×-‖ 师:怎么念呢? 生:tata|ti.lititi|tata|taa‖ 师:请同学们一起拍一拍,拍出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师:(播放歌曲第二段)带着问题复听歌曲:歌曲中的

《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高一音乐鉴赏说课稿 哈尔滨市第八中学校戚文慧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超级女声这样一种流行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

音乐课教案-〈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使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 b、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 提问:你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湖南—龙船调;四川—康定情歌;台湾—阿里山的姑娘;安徽—凤阳花鼓) 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教学新课 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花儿、信天游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多彩的民歌——醇厚的中原韵》教案(两篇)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3、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授新课: 1、《沂蒙山小调》 (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 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 (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

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 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 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1)、哼唱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 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 (2)、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 (3)、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 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②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 《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3、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1)、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 (3)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变体美术字教学设计[1]

变体美术字 广州市第一中学盛卓君 教材版本:九年义务教育制初中美术课本第二册(岭南版)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课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 一、教学对象分析 在此课之前,初二学生已学过美术字中最基本的字体--黑体和宋体的写法,也做过作业。所以教学这个课其一是理解方面,学生会感到很新鲜,又会感到有些知识难于理解,如变体美术字的特点;其二是表现方面,学生在作画之前会觉得简单、易画,画时才觉得要画得好并不容易。所以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抓住重点,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达到缩少目标差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变体美术字,是在宋体美术字、黑体美术的基础上,把笔画、字形作了改变或夸张,使其更具装饰性的一种字体。绘写时根据文字的内容,运用,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字形、笔画、结构进行巧妙的意思处理,使之具有多样的自由变化,增加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强化文字精神含义的目的。它的特点是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多用于广告招贴、商品包装装潢,报刊标题、书籍的书名。字体的变化类型很多,如字体形状的变化(扁形、长形、梯形、弧形、圆形、斜形等)、字体的装饰变化(象形、寓意、阴影、立体等)。变体美术字虽然有自由活泼的优点,但应注意变化统一、完整、易于辨认,否则不能收到艺术效果。课本中列举的各种变体字,可引导学生从改变笔形后的变体字按易认、美观、统一这一原则加以审视,以提高学生对“变”的构思和审美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培养能力 1、审美能力。 2、归纳、概括能力。

3、画面组织能力。 (二)认识、理解 1、变体美术字美在何处。 2、学习变体美术字的重要性。 3、变体美术字的特点。 4、变体美术字变化法则。 5、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步骤。 (三)绘画表现 根据美的原则,设计一个或几个变体美术字,内容不限。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一)重点:变体美术字的特点。 (二)难点:引导学生在认识变体美术字的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地想象,并能结合变体美术字变化法则,设计出醒目、美观、规范的变体美术字来。 五、课型的确定 绘画课。 六、教学方法选择: (一)教法:启发、讨论、谈话、演示(电脑投影)。 (二)学法:观察、欣赏、讨论、归纳、对比、绘画(练习)。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一)教具 电脑投影。 (二)学具 铅笔、颜色、32开画纸一张。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变体美术字,教师结合上一节课的内容---黑体、宋体的特点,引导

十送红军说课稿

教材分析: 歌曲《十送红军》是红军长征之前,流传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众多民歌之一。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歌曲旋律中有一个主体(α)和两个复体(b和c)从而构成αbαbcα的结构形态。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虽然在短句间歇时有间奏穿插其中,但从整体来看,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现象。全歌给人的情绪感觉是融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为一体。装饰音及方言衬词:里格、介子个的运用使歌曲极富江西地方特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十送红军》,学生通过听、议、唱、赏、游戏等形式感受歌曲、体验歌曲、理解歌曲,进而达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红土地、热爱家乡江西、热爱江西民歌的情感。 3、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朴素、不怕困难、坚韧顽强。 教学难点: ? ? ? ? ? 1 1 2 2 3 2? 3 5 3 5 树树(里格) 梧桐 音程九度大跳的演唱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江西红色历史,感受体验歌曲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江西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歌曲《江西是个好地方》,以音乐的形式走进江西,感受江西的人文美景,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多媒体创设意境,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江西)。 3、请学生介绍江西的红色历史。 4、教师导入课题:学习红色经典《十送红军》 师: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这些伟大的红色历史是形成和产生江西民歌和江西革命民歌的源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来自红土地的红色经典:《十送红军》,通过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故事,感受红土地的红色经典。 二、学唱江西民歌,感受红色经典 1、听、议(歌曲感受)

插入艺术字教学设计 (1)

《用艺术字作标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插入艺术字。 2、掌握艺术字大小、位置及格式的设置方法。 3、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修改艺术字。 难点: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 三、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计算机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展示两幅作品,学生欣赏。 “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字号、字的颜色、插入图片等,现在我们比较我们以前打过文章的一组标题,你有什么感想你认为哪个更美观”(学生在欣赏后谈看法,体验艺术字的美感。)把标题文字设置成艺术字,能使文章更引人注目,提高可读性。“你们想不想也设计一幅漂亮的作品”(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艺术字做标题》”(板书课题--《用艺术字做标题》) (二)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1、插入艺术字。 “以前我们的文字都是直接输入的,而艺术字不同,它是以图片的方式插入的。” 师演示讲解插入艺术字的过程,(如不喜欢怎么删除)学生Word文档里面插入自己名字的艺术字。指名汇报插入艺术字的过程,师板书。(操作方法:1、单击→选择样式→输入文字→确定)调整艺术字: 如果对插入到文档中的艺术字效果不满意,可以通过“艺术字”工具栏

高中音乐经典说课稿《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经典说课稿《飘逸的南国风》 一、说教材 《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而本节课中的南方地区民歌是母语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婉转、细腻、抒情的旋律,含蓄的歌词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美的传承。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二、说学情 学生音乐双基较薄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对民歌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唱歌并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抒情、细腻的风格特征,运用讨论、体验法、图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民歌的音乐特征同时自主参于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唱过程中,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对比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