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淡苏州古桥建筑的独特文化

浅淡苏州古桥建筑的独特文化

浅淡苏州古桥建筑的独特文化
浅淡苏州古桥建筑的独特文化

浅淡苏州古桥建筑的独特文化

本文提要:

用所调查、搜集的部分苏州古桥(含部分新桥)建筑艺术文化元素,包括立碑石、布楹柱、雕栏板等素材,浅述它们在深化桥梁建筑意蕴的独特魅力,探索其在升华桥

梁建筑艺术的作用,旨在推动苏州古桥乃至我国古桥保护事业的发展。

(一)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将建筑艺术看作为物质性最强的艺术,把文学视为精神性最强

的艺术。人们都知道,石头、混凝土、钢材等建筑材料,本身完全没有精神性,只能

按照重量规律来造型物质。任何建筑物要实现其功能要求,必须用工程材料来构筑,

并受到力学的制约,它的构件组合和空间造型,基本上是几何形态的、抽象的,难以

具体表述它特定的意蕴。而文学是语言艺术,具有表意上的细腻、灵活等独特的优势。建筑语言所碰到的表意上的障碍,恰恰是文学语言、尤其是中国文学语言之擅长。我

们的祖先,早就以其无比的智慧,在建筑形象中嫁接上文学语言,充分调动文学语言

来深化建筑意蕴。苏州古代桥梁在这方面就是运用了这种手法,采取多姿多彩的形式,如立碑石、布楹柱、雕栏板(杆)等,从而丰富了桥梁的建筑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文

化形象,不失为姑苏吴文化的一朵奇葩。

立碑石。将文字刻在碑石上,再将碑石组织到桥梁建筑中,是中国传统建筑融合

文学语言的一种较为郑重的形式。碑可以是一块纯朴的简单碑石,也可以由碑座、碑

身和碑首组成的隆重形象,甚至可以辟建碑亭。这些碑,集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于

一身,本身就构成了建筑小品,如北京西郊卢沟桥的碑亭便是典型之作,碑石上刻有《卢沟晓月》,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

苏州古桥桥碑更为普遍。如城东南郊的宝带桥,始建成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16-819年),为53孔连缀石拱桥,全长317米,是我国保存至今的四座古桥之一(见注)。宝带桥北逸有石塔和碑亭,碑亭以花岗石叠砌,单檐歇山造,虽然比不上卢沟

桥碑亭那样庄重精致,却也显得古朴素雅,碑亭内置石碑,碑上刻有清代张松声的《重修宝带桥》碑记。苏州吴江风仙桥,南北逸各建有碑亭一座,式样、尺寸相仿,

隔河相望,犹如一对孪生姐妹;两座碑亭均歇山顶,正脊雕饰八仙图案,造型秀逸,

四脊翼角飞翘,如春燕凌空;亭内均置石栏坐槛,供过路人歇脚休息;两亭碑石上分

别阴刻联词,南亭是“化日光天,相安无躁;栉风沐雨,且住为佳”,北亭有“坐而

言矣,起而行矣;老者安之,少者怀之”。生动地描述了过路人安逸自在的祥和气氛,还激励年轻人放眼未来,去开拓美好的生活,读来颇具情趣。

如今,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内还藏有重建望亭桥碑记、西白塔子桥重修记等桥碑。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由吴县顾肇熙记、长洲陈伯玉篆刻的西白塔子桥重

修记中,简要叙述了修桥的经历,记载了重修时捐资者姓氏、款额,直至修桥的帐目

开支,笔笔详尽地公诸于众。

布楹柱。在桥上设置楹柱,雕刻楹联是苏州传统桥梁建筑最为普遍的现象,如今,许多苏州古桥上仍留存着。它利用汉字一字一音一义的特点,组成上、下联对称的形式,短的六、七字,长的十多字,体例各异、文字幽雅;有的是精炼的赋诗词,是诗

的浓缩;有的是通俗的散文调,以流畅的语言,寄寓着深邃的理念;有的是普通的白

话文,记叙着修桥者的姓氏、年月。对联联结于桥梁建筑,大多采用抱柱,称为楹联,安置于桥洞两边。也有少数布置于桥顶栏柱的,叫做门联。

苏州虎丘山东麓的普济桥的楹联是:“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西瞻虎阜云岩塔影

立春秋”。苏州吴县胥口后塘桥的桥联是:“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西山

庙桥楹联为:“跨水虹梁新结构,合流虎阜抢潆洄”。苏州市吴江盛泽的白龙桥上的

楹联为:“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三尺浪,好从欲水更思源”。南郊五

龙桥的楹联是:“钥镇三吴,下饮长虹规半月;支条钟五水,远通飞骑扼全湖”。市

西北郊浒墅关丰乐桥的楹联有:“水远天长古口浇连泰渎;年丰人乐,四时风景胜涂阳”。

雕栏板。现存我国古桥绝大多数用石料建造,石雕栏板是桥梁造型艺术的重要方面,其形式多属美术雕刻,少见文字艺术。从广义角度来讲,美术雕刻亦属文字艺术

的范畴,如卢沟桥栏杆望柱头上的石狮子和栏板上的花饰就是典型之例。

苏州古城内官太尉河上原来有座叫百狮子桥的,是南宋时始建的单孔石拱桥,用

武康石砌筑,粗犷古朴。桥身两侧栏板浮雕狮子,刀法精美。走狮、坐狮、卧狮、蹲狮、数达近百、栩栩如生。如今,该桥已拆除,部分雕狮栏板移于道前街河小桥上。

不久前,苏州市东郊车坊镇发现了一座大觉寺石桥。该桥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重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古桥两侧石栏板雕饰着精美图案,东侧为双龙戏珠,龙身粗短、飞舞于云雾间,愈显天桥;西面刻有宝珠、蝙蝠、天马、仙人组成的画面;桥头雕饰着持大钵的金刚力士,形象古朴。这些珍贵的

美术图案,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如今,该桥已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桥栏板文字艺术多见的是题桥名一类,现存的苏州古桥桥栏板正中几乎都有桥名石碑

题名。如枫桥、江村桥、乌鹊桥、重建吴门桥、大朗桥、青龙桥、宝带桥等等。至于

桥栏板上雕刻门联的,就数枫桥顶上那“行善勿恶”的两幅,北联是“众善奉行,诸

恶莫作”,南联为“万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二)

古人通过以上这些形式,将文学语言巧妙地揉入桥梁建筑环境中,为古桥建筑艺

术的升华,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是为人们提供了鉴赏指引。历史上我国许多著名的风光名胜无不多是有诗

人吟诗作赋而成为传世之宝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

修的《醉翁亭记》,不胜枚举。正是以这些碑石、诗文做媒体,使滕王阁、岳阳楼、

醉翁亭得以名声大躁。同样,苏州古桥中寒山寺畔的枫桥,本是城中常见的一座普通

单孔石拱桥,跨径不打,但有了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才享有其美名的。后来,

明代诗人高启有诗赞曰:“画城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更让枫桥的美名走

向世界。又如,苏州古城内的乌鹊桥,也是因为诗人白居易的“阖闾城碧铺秋草,乌

鹊桥红带夕阳”的名句而诗意盎然的。

其次,是深化了桥梁这一景物的文化意蕴。给桥梁景点赋文、点题,使之表达高

逸情思,通过楹联文字来抒发桥梁建筑的诗韵,是苏州传统桥梁审美的最大特色。在

这方面前面已列数例,下面再举几例做一点补遗和描述。如苏州娄门外的永安桥,南

北走向,是一座高耸的单孔石拱桥,桥的东西两侧楹柱上各有一副对联,东联是:“潮接唯亭,绝曲烟波迎画鷁;市通官渎,万家灯火耀花红”。西联为:“鼓棹动来,飞泽湖光涵远塔;扬帆西曲,马鞍山色送行舟”。两联遣词美妙,生动地描述出江南

潮连烟波、光照万家、塔影逐帆的水乡景色,宛如画卷,令人陶醉。苏州同里镇上的

小东溪桥,是建于明代正德元年的古石拱桥,桥身南北两侧楹柱纂刻有楹联,南为:“古桥摇虹迎旭影,罗星晕碧琐溪光”。北对是:“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工整的楷书联词,如今仍清晰可见。这楹联不独吟咏了绿水依依、塔影相映的

水乡景色,还记载了当时人们勤奋好学的生活气息,读来情意绵绵、令人倾倒。苏州

桐泾桥桥联就更精彩了。其北联是:“向东去近抵金阊,望西行远通浒墅”。南联为:“陆地运精功疏浚,出人才恒善栽培”。显然,联词前者指示舟楫航向,后联则别开

生面,从开河造桥说到培养人才,寓意深渊、耐人寻味,迄今仍不失启迪之意。古人

通过文字艺术展示桥梁建筑境界、升华建桥艺术,无不闪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

的光华。

再者是丰富了桥梁与书法美、工艺美的融合。古桥上的碑词和楹联文字书法大多

出自名家手笔,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字体端庄、苍劲浑宏;论纂刻工艺,既

有阳刻、亦有阴雕,融桥梁建筑美、诗文美、书法美和工艺美于一体,真是美哉、妙哉!

(三)

“历史烟云桥上过,人间新事扑面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迎来

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春天,苏州城市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大量新型桥梁如雨

后春笋般地涌现,古桥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近些年来,我市有关方面

的专家、学者、桥梁设计师和能工巧匠携手合作,热情交流、相互切磋技艺,继承和

发扬了古人造桥的优良传统,在保护古桥和重建,移建古桥的同时,注重弘扬苏州古

桥建筑文化风格,设置小品、配置桥碑、巧布楹柱、遣词咏联,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如在重建临顿河徐贵子桥时,配置楹联,由王西野先生赋词,南首是:“桥因贵

子留名,波映园姿替月”。

北联为:“两行杨柳临官路,一带楼台接画桥”。

又如,在寒山寺东隅重建了来凤桥,是一座单孔坦形石拱桥,桥身刚劲柔美,犹

如长虹卧波。桥的两边设置有漏窗和楹联,所配楹联:

东对为隶书:“白莲开近先贤宅,绿凤飞来第九桥”。

西首是楷体:“江枫渔火霜钟动,水廊山村玉镜涵”。

在山塘河改建的新民桥畔,也留了楹联:

“远山拥翠,此去舟行烟水里”。

“新月横波,方知人在画图中”。

为保护苏州城东南隅的老觅渡桥(为始建于元代的古石拱桥),不久前在其南侧

新建了气势恢宏的新觅渡桥,在新桥上布置得桥联曰:

“葑溪瞻宝带,揽吴地三分明月。

古渡跨新虹,抒水城千载乐间”。

这些新桥楹联,借景抒情,着力于描叙时代风貌,较好地继承了苏州古桥建筑文

化的传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好评。

特别需要叙述的是前年移建竣工的蟠龙桥。这是按原胥江上的枣市桥原样设计的。该桥为三孔人行石拱桥,两边孔跨径各八米,中孔为十五米,全长56.8米,南、北走向跨越护城河,北接东大街、南接南门路。蟠龙桥的告竣,不仅便利了两岸市民的交

通往来,亦为吴门桥与人民桥之间又新添了一景。“蟠龙桥”是鉴于该桥地处苏州古

城的古蟠门,且门楼雕有飞龙而得名。

蟠龙桥落成后,苏州市人民政府在桥址东北堍立桥碑一座为“蟠龙桥碑记,”简

要记叙了该桥移建始末。桥顶千斤石上雕有“双龙戏珠”轮回图案,古朴典雅。

在桥的东、西两侧,于墩、台楹柱上,布置了楹联四对,两对为气绝,两对是十

一字联,记叙如下:

东侧的七绝是:

“西来挂棹上黄浦,东去锦帆入太湖”。

十一字联是:

“瑞塔凌霄景物千秋留胜概,王虹衔月水云一派赏吴风”。

西侧的七绝为:

“一棹好风泛碧波,三环明月连吴苑”。

十一字联为:

“宋桥添新俦同枕塔影联新诗,吴地重古韵特移江虹映古阙”。

蟠龙桥东西桥堍均配置整齐的花岗石砌驳岸,古栏望柱上安装着一尊尊石狮子,

数量之多,难以清点。石驳岸壁间隔地锒嵌着系缆石和泄水孔。蟠龙桥是一座比较高

耸的人行石拱桥,为便于两岸群众往来,在宽五米的桥面两边设有自行车上、下行滑槽;桥身南、北两端各安装有四十五级人行步阶,以长条石辅就的布阶,宽约四十厘米,高仅十二厘米,较常见古桥的石级要平坦得多,行人上、下高桥倍感平缓舒畅。

若仔细察看,每块布阶前沿都粗凿纹理,是防止雨、雪天行人滑倒的措施,……。凡此种种细微处的人性化设计,无不浸润着建桥设计师和工匠们的心灵美。

综观蟠龙桥及其配置的一件件建筑小品,古朴典雅、赏心悦目,不失为苏州环古

城风貌带上一成功的杰作。如今,游人拾级登桥,极目远眺,只见护城河水徐徐东去,不时一艘艘游船穿梭而过,好一派迷人的水乡风光。

如今,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只要我们善于把各方面的力量融

合起来,苏州古桥建筑文化将得到更好的繁荣和发展。

注:我国四座著名古桥是:河北安济桥、苏州宝带桥、四川珠浦桥、广西程阳桥。

(转自“园林学习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6294331.html,/thread-27438-1-1.html)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吴中区和吴江区,面积约2743平方公里(不包括太湖、阳澄湖等大型湖泊水域面积)。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3-2020;远期:2021-2030。 三、指导思想 全面的名城保护观——保护、利用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使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四、保护目标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统筹保护与发展,完善名城保护机制,促进名城可持续发展,使苏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 五、保护原则 1、全面保护,专业保护 2、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3、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六、保护体系 规划分层次、分年代、分系列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历史城区”、“城区”和“市区”三个层次。 《规划》将苏州划分为隋唐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建国后几个历史年代,并提出各历史年代特色、保护内容及重点和利用策略。

《规划》总结了包括园林系列、工艺美术系列、建筑系列、蚕桑丝绸系列??列、民俗系列、名人系列、宗教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系列等苏州主要文化系列,并分别提出保护内容和保护策略。 七、历史城区保护 1、保护目标: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转型发展,提升宜居环境,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保护和示范目标。 2、保护结构:“两环、三线、九片、多点”。 两环:城环、街环 三线:山塘线、上塘线、城中线 九片:阊桃片、拙园片、平江片、怡园片、天赐片、盘门片、虎丘片、西留片、寒山片 多点:城门、代表性园林、标志性古塔、标志性近现代建筑 八、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1、整体山水格局 整体山水格局: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山为缀、以业为根,突出“东方水城”的保护主题,重点保护城市与四角山水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 2、整体特色引导 根据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结合城市价值认知,形成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特色,将城区划分为网水、山水、新水、文水以及乡水五大特色片区。 3、历史文化名镇与历史老街 保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镇木渎;保护姑苏区葑门横街和相城区的陆慕老街。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DOC)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漏窗 苏州的园林特色是小巧,精致,在不大的面积内布置了丰富的景观。通过围墙、树木、竹林、假山、房社、长廊把这些景观隔断,使你不能一眼看透;有时这些隔断又不是密闭的,在隔墙上开出一扇漏窗,通过漏窗,让你看到另一景色的消息。如果说,园林内的道路,小径是把各个景观用实线顺序地连接起来,漏窗就是把各个景观用虚线跳跃地连接起来,并且增加了观景的视角。 我这次再游苏州园林,留意了一下所见到的漏窗 苏州园林漏窗赏析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是窗的艺术博物馆,仅漏窗就有近千。这些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属工艺美术的上品,制作精细而不庸俗,看似简朴其实别具匠心。 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 漏窗,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沧浪亭漏窗有一百零八,图案花纹构作精巧、变换多端、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成为日后造园的蓝本。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做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漏窗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姿态繁复,不下数百种,从大处区分,可以把图案分成硬景和软景二类。 所谓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而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形无明显的转角。两者相比较,前者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后者线条曲折迂回,体现了不同的观赏效果。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般以吉祥物为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我见 王松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本文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战略核心、国民根本、危机萦绕等方面的意义及传承内容展开论述,并就如何传承从政府角度、媒体角度、大学角度和创新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正如长江之水,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又如陈年佳酿,时间愈久,越发体现其弥足之“香”。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1、因战略核心而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和根本,深深影响着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文化更是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因此,要想使中国跟得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重中之重,要摆在国家战略核心位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因国民根本而传承 孙中山先生说过:“传统文化丢不得,历史上五胡乱华和满蒙入侵,不是戎狄融合汉人,而是汉人同化戎狄,这不能不归功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所有中国人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它以儒家学说为主流,与道、佛二家共同构成基本框架,涵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瑰宝,也是每位中国人所拥有的精神财富。比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这些一整套的观念和规范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怎么做人、如何做事,作为个体而言,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用其指导人生、塑造自我,通过个体的团结努力,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民族风貌。 3、因危机萦绕而传承 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的这段话,值得今天我们好好反思。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推进,加之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盲目推崇造成了是非观的颠倒、社会道德的滑坡,“毒奶粉”、“地沟油”、“问题胶囊”等事件的相继出现,不仅拷问着社会的良知,也在警示着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已如弦上之箭,不得不发了。传统文化的危机不仅体现在道德层面,近年来,一些民族工艺技术的流失正在为我们敲响警钟;许多年轻人对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的跟风吹捧,对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无视冷淡,也着实让人倍感揪心。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未晚”,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在积极地行动,力挽狂澜于既倒,让中国传统文化从危机中“突围”出来。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笔者认为,传承的根本原则是坚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对于其中科学的、合理的、符合规律的“精华”,要去吸 收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充满封建色彩的“糟粕”,要去否定和剔除。 1、传承儒家的文化精髓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强调“仁者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提出“仁、义、礼、智”是人与生俱来的善性,人应常怀“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希望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提倡积极入世,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 2、传承道家的文化精髓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时至今日仍在警示着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达到“天人合一”。千年前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今全球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科学发展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超强生命力的奇迹。 3、传承佛家的文化精髓 佛家虽是宗教,却包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和修身养性的思想。元代人刘谧对于佛教有着独到的论述:使人弃华就实,背伪而归真,由力行而造于安行,由自利而至于利彼。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当许多人陷入名利场中无法自拔、身心疲惫时,佛家的思想确有让人醍醐灌顶、降伏其心的独特效果。佛家重轮回,讲因果;教人行善积德、知足常乐;教人质朴平淡、自然归真;教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面对顺境和逆境,为迷途之人指出了一条“净心”之路。 4、传承其他家的文化精髓 除了儒家、道家、佛家,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许多精髓值得我们去传承。比如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就是号召人们无差别地彼此敬爱,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比如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既强调了自然界有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理,又指出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遵循规律,掌握规律,让自然为人服务;比如韩非的“尚法不尚贤”的法治思想,重法治而轻人治,对今天社会秩序的构建、法律规则的制定、修订、执行,仍然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作用。 除了先秦诸子,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还有诸多名人、名著,如董仲舒、惠能、张载、朱熹等的思想精髓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传承的。 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五四运动,掀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十年文革,更是将传统文化置于底谷,反思这几十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的态度和做法确实有些极端,实践也证明,完全丢弃中国传统文化的 文化 文化空间 (下转第56页)197 --

江苏古桥

江苏古桥:跨越历史长河的文化纽带 宝带桥 天生桥 中国,桥梁是一条意味深长的文化纽带,它连接着此岸和彼岸,从而引申出阻隔与沟通、分别与欢聚、故园与天涯、思念与向往等含义。灞桥折柳是依依惜别的情愫;鹊桥相会是千年不变的思念;断桥相会是咫尺天涯的哀伤;蓝桥下尾生抱柱而死是对信义的坚持;奈何桥上的行走就是阴阳分界的又一个轮回……

江苏自古吴韵汉风,赋予古桥以独特的人文内涵,尤其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是多少诗人吟咏的风景。目前,我省列入各级文保单位的古桥就有二百多座。记者遍访专家,泡图书馆,实地考察,从几个侧面梳理江苏古桥的文化轨迹,领略桥文化的独特魅力。 形制:兼收南北之大美 古建筑专家戚德耀说,在古代,北方交通多靠车马,南方则多靠舟船,交通方式决定了桥梁样式:北方的桥坡度平缓,桥体厚重,气势雄壮,便于车马奔驰;南方的桥轻盈秀气,拱券高耸如长虹卧波,便于桥下行船。此外,北方干燥,泥土厚实地基牢固,可以承载重桥;南方地下水丰富,软土承载力有限,要求结构轻巧;北方汛期洪水湍流,春季浮冰奔突,冲击力强,因此桥墩厚实;南方河道纵横,水流不急,因此桥墩可以做得轻薄。 秦岭和淮河一线,被认为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淮河穿境而过的淮安,历史上有“南船北马”的特有景观——北上的弃舟登车,南下的下马上船。江苏古桥以淮河沿线为界,呈现出典型的江南特色和比较明显的北方特色,在形式上兼收南北之大美。 总体而言,江苏境内的古桥,南方比北方保存得要好。省文物局文保处副处长束有春介绍说,目前江苏被列为各级文保单位的200座左右的古桥,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宁、镇等地,其中省级文保单位以上的古桥有26座(组),苏州有14处独占鳌头,而淮河以北的只有徐州铜山县利国镇的白家桥。这座22米长的三孔石桥坡度平缓,为元代所建,已有600岁高龄。利国盛产铁矿,汉代就在此设立“铁官”,北宋时一跃成为全国四大炼铁基地之一,大将狄青曾在此锻造盔甲。白家桥正是为运输铁矿石而建,连桥下的河也叫做古运铁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朱雀桥是一座拱桥,在夕阳残照下有种沧桑之美。但实际上,朱雀桥(今南京镇淮桥附近)原是一座浮桥,在晋咸宁二年(336)都水使者王逊立。谢安于桥上起重楼,置两铜雀,又名朱雀观,一旦有敌情,就可以撤舟阻断交通。 不过要论年代最早,当属梁桥。这种桥桥洞不弯曲,桥身与水面平行,独木桥就是梁桥的“祖宗”,古人把倒下的树往小河沟上一架,就是原始的桥。因工艺简便,石梁桥至今仍很常见。 拱桥最具水乡特色,却是最晚出现的。从多座墓葬中的画像砖上的图画上看,我国至迟在东汉晚期已经有了拱桥。砖画上的拱桥没有栏杆,结构粗陋,车马行人要在高耸陡曲的拱背上通过。为保障车辆安全过桥,车上桥时有三个力士用绳索在车前挽拽,下桥时又有三个力士在车后牵制。

浅析苏州园林建筑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建筑设计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块瑰宝,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与园林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是分不开的,而园林的布局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两个实例—如园和青浦夏雨幼儿园入手,来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和方式方法,更深层地了解苏州园林的魅力。 我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更是将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所以在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童寯老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提到,为园有三境界,评定其难易高下,亦以此次第焉。第一、疏密得宜;第二、曲折尽致;第三,眼前对景。这些都在园林空间中反映出来,而园林空间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例如一个大的空间,如不加分隔,就不会有层次变化,但完全隔绝也不会有渗透现象发生。只有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到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达到分而不隔的效果。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如园和青浦幼儿在运用园林思想进行设计方面的观点。 1. 关于整体布局

如园的整体布局方式属于向心式。这是一种传统的背朝外面向内的布局方式,它给人一种向心、内聚的感觉。它的特点是园中心设池,建筑物沿池周边布置,形成一个相对集中、开阔的庭院空间。而如园又对这种布局进行了延伸,它在水平方向做了三个不同的园子,分别为盘古、方池和一丈台。三个园子之间用楼梯和走道隔开,并且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实墙,这与园林思想中的“障景”手法如出一辙。使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稳步异景,并且由于实墙的阻隔作用,人的心理会随之发生变化,渴望看到实墙背后更多的景观,从而起到加强景深的作用。在作为“主景”的三个园子之外,穿插着一些体量较小的院子,这也为人的游览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关注点。同时,园子面积虽小,但由于空间的深度和丰富性,使人完全不会察觉。相比而言,青浦夏雨幼儿园则属于带状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或以一泓清池,或以峻山秀峰展开布景,根据特有的山势水形而形成画卷式的带状园林风景。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各种景物集中在同一画幅中,游人可以按照一定的观赏路前进,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不断变幻,如一幅幅美的画卷次第展开,在动态的观赏中,获得一种连绵不绝的景观印象。在这里,我们注意到青浦夏雨幼儿园的西侧和北侧是一条小河,为了与小河取得呼应,15个班级的教室群主体建筑采用了弯曲曲折的态势,沿小河方向顺次展开。在二层类似园林的路径穿行时,建筑作为为一个个的点出现,有“对景”“步移景异”的特征。在这样的体验中,建筑的主体地位是得到强调的。路径的变化,事实上是为了得到对建筑多角度的观察,进而体现景观的变化。而办公和专用教室

著名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6294331.html, 著名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一、著名建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给仿造著名建筑的大学一些掌声. 《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34期.刁博. [2].重新创造城市——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访谈. 《城市观察》.2012年5期. [3].游世界著名建筑的发现. 《数学小灵通(56年级)》.2015年1期.王冠. [4].破解建筑难题助圆“中国梦”——记我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刘建华的建筑业绩.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年5期.高扬. [5].祝贺著名建筑声学家王季卿教授八十寿诞. 《声学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6期.钱梦騄.葛剑敏. [6].“丽江瑞吉很接近我的梦想”著名建筑设计师高文安访谈. 《大众汽车(汽车旅行)》.2013年12期. [7].城市岂止没格调——访著名建筑艺术家张祖刚、孙成仁. 《艺术评论》.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7期.李薇薇. [8].西方美术史的先行者瓦萨里以《意大利著名建筑家、画家和雕刻家传记》为例.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10期.黄琳. [9].世界著名建筑的“三角”情结. 《初中生辅导》.2014年19期.朱秀兰. [10].国内外著名建筑奖的运作模式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9期.王斯宁. 二、著名建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6294331.html, [1].关于日本著名现代建筑家槙文彦作品系列的分析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符晓风.设计艺术学(现代建筑)上海大学2010(学位年度) [2].美国波士顿贝肯山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顾方哲.文化产业管理山东大学2013(学位年度) [3].韩国当代建筑初探——以金寿根为例. 作者:秦玉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东南大学2006(学位年度) [4].景观建筑在旅游风景区中的应用.被引次数:3 作者:刘飞.水利工程山东大学2007(学位年度) [5].创造·适应·变化——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迈耶解读. 作者:宋炯.建筑设计及理论湖南大学2001(学位年度) [6].建筑表皮材料的表现力研究. 作者:郭立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南京工业大学2013(学位年度) [7].适应丘陵地形的建筑功能性剖面设计研究. 作者:徐昊.建筑学湖南大学2015(学位年度) [8].钢结构建筑技术与美学表现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陈元.建筑与土木工程江苏大学2012(学位年度) [9].建筑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建筑系馆研究.被引次数:9 作者:李书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2007(学位年度) [10].刘秉忠与元上都.被引次数:2 作者:白斯古楞.历史学;专门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三、著名建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建筑生态节能的宏观策略与实施技术体系. 卢求.刘飞,2005第五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 [2]才识明达智虑通晓:读陈明达先生著作有感(之一). 周学鹰,20072007年中国北京现代建筑创作交流会 [3]晶粒、细胞或皂泡的三维多面体模型评述. 刘国权.王浩.岳景朝,2008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

浅谈从苏州博物馆到地域传统文化的延续

摘要:综观当今的国际建筑与家居文化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设计的理解与判断从过去的封闭性、单一性、盲目性逐渐走向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各种类别的艺术形式与流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尝试和发展,大大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经验,丰富着人民的生活空间,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艺术的社会功能性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与完善,随着国际间的各种合作与交流,这种交流大大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各设计流派之间的发展与融合,经过一段时期之后人们就慢慢的明白和醒悟:设计与各种文化领域一样,他的魅力就在于其民族性、地域文化性和本土特色性。在我们几千年传统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人生观,伦理观,对传统精神的领会与借鉴有助于我们的设计扎根于地域环境和人文底蕴,但借鉴传统精神与借鉴传统形式是两个范畴,如何借鉴传统是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建筑界致力于探讨的问题之一。关键词:传统精神;地域;文化 1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博物馆的布局上看,其巧妙地借助水面,与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分为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出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整体布局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方法。同时,这样的中轴对称与忠王府相互映衬,又巧妙的借助了拙政园的衬托,交相辉映。博物馆的正门对面是一条步行街,步行街南侧是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是集饮食、休闲、艺术等文化为一体的的沿街古建筑,因此,整个苏州博物馆的馆址笼罩在浓郁的古典气息之下。 贝聿铭大师在设计新馆上,充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他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巧妙地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了一起,与别人不同的是,这不仅仅是单纯的结合,硬搬,而是将这种传统文化重新给予诠释,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在传递一种精神。 首先,站在馆外,充分的感受一下,就会感受到一种既熟悉又特别气息。整个建筑仿佛是由几何体组成的,造型新颖,但又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由于设计师在苏州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使之更加简约、抽象。新馆的整体色调为白色和灰色,从色彩上看充分运用了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色调,这样就使新馆能够更好的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苏州园林建筑与文化

木 ——《苏园六记》观后感 旅管四班肖毅0868020104 木,生之于土,受哺于水;土,木之根本者也,水,木之灵魂者也,用一个“木”字比喻苏州园林在适合不过了。 苏州园林,本是才子富商隐逸之地,而赋予他们佳名者,正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文化习性的一脉相承,是屈原的离骚,陶潜的菊花,对官场的失望,不愿同流合污,一心只愿归隐田园,是范蠡的位高权重能功成身退,转身一变成了陶朱公,宦海商海几多风光后,还是觉得放舟渔翁还是更适合自己,这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习性。中华民族是谦逊礼让的个性与佛道儒的交融下,即要入世金榜题名,报效国家,又要出世,归隐市井,享受人生之乐。基督教民族与穆斯林民族是做不到的,他们的文化讲究的征服、征服还是征服。即使他们也有许多伟大的园林与建筑,但文化精神中更多的表现还是对自然地征服而已。他们是无法用这闹市中的一亩三分地,营造出这别样的景致,大隐隐于市,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土。 《苏园六记》中频繁提到,哪里都可以建园林,哪里都有园林。是的,但苏州的园林,只有苏州才能有。北国的园林,乃是紫薇正中,但凡选址,必是灵脉所在之地,背有靠,前有照,左右山环绕,水自西北向东南,如此多的讲究,依然是多少英雄难逃功高震主,兔死狗烹,也阻挡不了多少个的王朝覆灭,多少英雄壮志,多少意气风发,多少位高权重,多少佳丽群芳,最后依然沦为后人戏说的对象,而苏州园林的主人们多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最后亦得得到后人的尊重,园林才得以被代代流传,维护修缮,才不至于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因为这里是水的故乡,温婉而雅韵,柔柔的水,养育的不是豪气干云、义薄云天的大英雄,而是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苏州不会他的故人们如此苛刻,不在意他是否大仁大义,正是这温柔的容忍之心,如同母爱般温暖,让苏州的故人们,不能忘怀这故乡的情意,早早的封金挂印,只愿随心所欲的享受这闹市之静,每每一缕斜阳,透过窗台,虑下满地雕花,处于走廊尽头,看锦鲤在这苏州之水中游曳。 《苏园六记》里也说,哪里都可以复制苏州园林,只是唯有这树,复制不得,这树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多少风风雨雨,才有如此精魂。这几百年的古树,离开了他生存的水土,又岂能还有那份姿态。当是这南国的树,到了北国又岂还能存活,天气太冷,水太硬,即使他存活下来了,也不在是这南国柔柔的树了,倒多有几分花木兰的意味,实在太过牵强,而这树是苏州园林的眼,但凡建园之前,若有古树已在那里,则园随树而建,树的周围得留有空地,让树继续生长,空地四周始有亭台楼阁,筑山叠石理水,最后方成一园。而这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更是苏州的良木所造,唯有扎根在这一方水土的树,才能刻画出如诗如醉的苏州园林。 雕梁画栋上,留下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孜孜篆刻,亭台楼阁间,埋藏了多少金榜题名的字字雄心,廊腰缦回中,残留了多少才子佳人的丝丝倩影,苏州以其柔柔之水,劝归了多少才子状元。入世,出世,才是理想的中华文化的象征,生于堂堂华夏之地,长于浩浩吴水之滨,苏州园林,不仅仅是几处园林,而是中华文化大成的代表,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枝繁叶茂位于世界民族之林。

平江路上的古桥

平江路上的古桥2012-10-12 20:14:50| 分类:默认分类 苏州平江路(河)上的古桥,历史悠久,现在除了二座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其他仍保持着有条石构成的桥的原样,堪称平江路上的一大奇观。而两处双桥“胡厢使桥与唐家桥”和“众安桥与小新桥”又构成了平江路上的另一双桥景观。 胡厢使桥与唐家桥 众安桥与小新桥

从南至北有思婆桥、寿安桥、雪糕桥等14座桥,10座在平江河上,四座在平江路上。 思婆桥:位于大郎桥巷东端,寿安桥南,跨平江河。宋《平江图》中名寺东桥【寺即濂溪坊资寿(尼)古寺】,清初名师婆桥,后讹为今名。思婆桥于清 嘉庆十年(1805)重建,现为砖石拱桥,跨度米,宽3米,长11.2米。

寿安桥:位于钮家巷东端,跨平江河。宋《平江图》中名寺(即“资寿寺”)后桥,清代更名。1960年拓修为条石平桥,1985年修建,宽3.3米,长5米。

雪糕桥:位于肖家巷东端,胜利桥南,跨平江河。宋《平江图》著录。清乾隆十八年(1753),光绪三十一年(1905)先后重建。原为砖石拱桥,桥上有观音堂一所(解放后拆除)。民国34年(1945)重建为条石平桥,1985年10月改建,仍为条石平桥。这两年改建为亭桥。 胜利桥:位于大儒巷东端,跨平江河。宋《平江图》中名积庆桥,清代讹名为吉庆桥。民国29年(1940)《吴县城厢图》仍载为吉庆桥。原系石拱桥,1970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水泥平桥,并命今名。宽7.1米,长6.9米,单孔,跨度5.28米。这两年又改为石条微拱平桥。

苏军桥: 位于南石子街东端,众安桥南,跨平江河。宋《平江图》著录。原为单孔石拱桥,清改名众善桥,又名苏锦桥,俗称青石桥。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因民国10年(1921)后废,随用条石于苏军桥。1960、1980、1991年3次重修条石平桥。近两年重改建为石拱桥。

苏州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

苏州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阳澄湖大闸蟹 中国吃蟹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人们发现,在中国三个地区生长的河蟹品质最好:地处苏皖两省的古丹阳大泽河蟹——花津蟹;河北白洋淀河蟹——胜芳蟹;江苏阳澄湖河蟹——阳澄湖大闸蟹。 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享誉全国,以“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为特点,区别于一般的螃蟹。青背,指阳澄湖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白肚,其贴泥的脐腹,晶莹洁白;黄毛,其脚毛长黄挺拔;金爪,阳澄湖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双螯腾空。 然而,由于阳澄湖大闸蟹遭到人们的喜爱,市场上供不应求,造成投机商人以别地的蟹大量冒充阳澄湖蟹。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损害了阳澄湖养殖户的利益。破坏市场规则。 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阳澄湖的养殖户首先要做的,是保证自己产养的大闸蟹的质量,打好“阳澄湖大闸蟹”的名声。阳澄湖大闸蟹并不是因为生长在阳澄湖而备受追捧,而是因为其滋味鲜美,肉质厚实。这两者的因果关系很容易颠倒。因此只有保证了质量,才有人买单。 其次,他们应该主动地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经过政府认证的“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是证明阳澄湖大闸蟹身份的有效措施。 另外,当地养殖户不仅可以对外出售阳澄湖,也可以自己开办以阳澄湖大闸蟹为特色的农家乐。将阳澄湖大闸蟹和乡村风情结合起来,可以让游客参观浏览阳澄湖蟹的养殖过程,让他们玩的开心,吃的放心。 养殖户还可以拓宽一下自己的销售渠道,除了销售给生鲜市场之外,自己也能利用网络线上销售。比如在微信、淘宝等电商平台发布贩卖信息。直产直销的模式,能够凭借价格优势收获一定的市场。 由于阳澄湖大闸蟹产区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因此催生了苏协与巴协两家行业协会。这两个协会分别为各自属下的养殖户颁发正宗阳澄湖大闸蟹防伪戒指——正宗阳澄湖大闸蟹身份证,每只螃蟹都有一个惟一编码的证书。苏协应该主动地承担责任,鼓励更多的养殖户加入协会,统一管理。并向消费者宣传有关阳澄湖蟹的相关知识,比如拥有防伪戒指的阳澄湖蟹保证是正宗,区别阳澄湖蟹与其他地区蟹的方法等。 虽然阳澄湖大闸蟹凭着多年的口碑热销,但也要注意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模式。密切注意市场动向,听取消费者的建议,做出相应的改变。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分析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亭阁典雅,花木繁茂,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Suzhou gardens are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classical gardens. With the elegant pavilion and the lush flowers and trees, they put the culture painting calligraphy architecture and carving into limited space , gethering the mountain water and moon ,create colourful landscape . They reflect people's pursuit of wonderful live adequately 关键词:风格特征手法参考;《浅谈苏州园林风格 特点》《从视觉角度谈苏州园林空间手法》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 园林为主。它聚集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 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一说。连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曾这样评 价苏州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 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质量,咫尺之内 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 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在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造诣可见一斑。 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及地区的园林,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更具一番灵气,身陷其中,仿佛有天地之气灌于体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实际上,园林都是人类对于自然景观的模仿,而苏州园林显然是技法相当高超的模仿,它所模仿的不仅是形,更多的是神,是自然的精华,是对大自然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这和中国的山水画如出一辙——神韵,折射出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 园林乃是赏心悦目之作,体量虽大,仍为艺术作 品,既是艺术,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美这个问题。自 然之美不必多说,苏州园林是高度浓缩的自然景观, 自然也高度浓缩了自然之美。我想说的是其融合之美, 除了人造的自然景观,苏州园林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纯 粹的人造建筑。乍听之下,似乎很不和谐。然而真正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绝不会有这种疑虑,一般人甚至根 本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因为苏州园林很好的融合了自然与建筑,走廊悄悄的穿过山石树木,湖水静静的躺在亭阁四周。处于自然之中,看到的只是粉墙黛瓦给一片绿色的点缀,廊道所带来的也不是阻隔,而是更好的对于景观的划分,这一道似无而有的线能让两边即使不同的景色融为一体。无意识的,身已跨入建筑之内,这一过程是如此自然,不易被察觉。木质的结构,不会像打磨过的石料那样突兀,柱廊等灰空间也让室内外模糊不清,建筑四周大面积的窗户使人们置于屋外能看透建筑另一边的景色,置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摘要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选址紧连忠王府,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一墙之隔,在这个如此微妙、敏感而复杂的历史街区中,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以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追求和谐的尺度,“不高不大不突出”,精益求精,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本文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粗浅地分析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现代主义;设计。

目录

一、引言 当今的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历史文化,它不再是对历史陈迹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了。它的设计师由聿铭先生用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历时五年,完成了他的圆梦之旅:“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确,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同时这一崭新的建筑也与为之度身定做的陈列设计融为一体。曾有着名评论家称“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 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概述 创建于1960年,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是着名的国内地方综合性博物馆。2003年11月由国际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新馆奠基开工,历时三年,2006年10月6日中秋节落成开放。新馆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投资亿。其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等四个系列的常设展览,以苏州地区的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和古代工艺品为馆藏特色。新馆建筑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的结构方式,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园;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色调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但用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建筑构造采

苏州古桥装饰纹样的象征寓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6294331.html, 苏州古桥装饰纹样的象征寓意 作者:沈海龙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8期 摘 ; ;要:苏州古桥是指苏州城区内现存的从宋代至明清两代所遗存的一百多座古代桥梁。苏州古桥在形制上匠心独具,造型丰富,桥面和栏杆工艺装饰复杂精美,题材丰富。无论桥名、建筑特色、桥面纹饰还是与之相关的传说,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在苏州的民俗风情、文化风貌。 关键词:古桥 ; ;装饰纹样 ; ;象征 ; ;文化内涵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河港交错,素有水城,桥乡之称。因此,古桥分布广、数量多,尤其是保留的明清古桥最多,如彩云桥、吴门桥、晋安桥、行春桥、越城桥等。根据史料记载,光市区就保留着明代桥梁311座,清代310座,可谓历史遗存丰富。这些古桥沟通了人们的距离,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同时也凝聚了苏州人民卓越的智慧,显示了苏州工匠精湛的造桥技艺,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体现了苏州独特的地域人文景观。在水文、装饰、人文风俗、现代景观属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可研究性。同时,深厚的文化浸染也使得苏州古桥具备了特有的地域元素和文化因子,具有了烙印式的共通性与和谐性,处处体现出鲜明的地方民俗特征。另外,苏州地区的明清古桥非常重视装饰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产物,它的装饰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的美学意蕴和审美理想,可以看到其艺术特色、民风习俗和人文精神。“苏州的老桥,叠石甃甓、奇功致密。石桥两旁的石栏望柱雕有立体狮首或镶嵌抱鼓石。栏板正、背面都雕饰有文字或图案,雕刻桥名、桥联、修建年代,并雕以如意、定胜、莲瓣等吉祥图案。”[1]桥面和栏杆工艺装饰复杂精美,题材丰富。无论桥名、建筑特色、桥面纹饰还是与之相关的传说,无不蕴涵着丰富的喻义,体现在苏州的民俗风情、文化风貌,极具研究价值。 装饰艺术是指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装饰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广泛,结合紧密,其丰富多样、精美考究的雕刻纹饰,其雕刻装饰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现象,利用雕刻的手法将大量的人文思想信息、信仰追求描绘在建筑构件之上,展现了当地人民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水平,并蕴含着他们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因此,题材、纹饰、排列、组合、秩序的选择与应用,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隐藏着象征寓意。 一、古桥纹样的题材与分类 作为建筑,或者说作为雕塑的苏州桥,就是“凝固的一刹那”[2]。就桥身而言,装饰纹样也是凝固在桥上的艺术。苏州古桥的装饰形式一般依附于桥身,纹饰多在桥身正面的桥面上以及桥两侧栏杆的望柱上,另外,在古桥的一些附属配套构建上也配以大量的装饰纹样,诸如在桥亭、桥碑、桥头抱鼓石上均以各种纹样加以美化。桥身正面栏板的花纹形式多以“月华纹”为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最新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_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_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_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考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1艺术考察课是每一个美术专业的必修课,终于我们也踏上了考察之行的道路,我们在一周的时间里先后参观考察了苏州、周庄、上海、绍兴、杭州、黄山、宏村、西递和宣州,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我很多的感受,收获很大,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苏州 我们于11月13号晚上出发,14号中午首先到达的第一站就是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周庄 当我们还在回忆拙政园那古典山水园林奇异风景的时候,紧接着晚上又来到了中国的第一水乡周庄。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

处,古称贞丰里。它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元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上海 夜游完周庄,我们又立刻坐上了去往我一直向往的大都市上海。直到晚上10点多才安排好住宿,那时我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15号一大早我们就去见识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东方明珠游船码头位于黄浦江畔,占地面积2200余平方米,乘坐东方明珠浦江游览船沿江畅游,即可尽情领略百业兴旺、百舸争流的都市情怀。入夜后,遥望东方明珠塔,则是华灯齐放、色彩缤纷。东方明珠塔每年接待来自于五洲四海中外宾客280多万人次,是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游船、会展、历史陈列、广播电视发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景点。见识完东方明珠我们又逛了逛上海繁华的南京路。南京路是上海市内主要商业中心之一,东起外滩,西抵静安寺,全长10里,过去曾被称作十里洋场。 期待已久的上海博物馆,终于在中午抵达那里,进去以后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由此开始了它的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