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导论考点

心理学导论考点

心理学导论考点
心理学导论考点

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当代心理学的定义:“关于个体的心理历程及行为的科学的研究”

科学:心理学的结论要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

行为: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特点:可观察性)

个体:研究对象(包括人和动物)

心理历程:个体内部活动

二、心理学的四个目的:

?描述发生的事情

?解释发生的事情:行为如何工作的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控制将要发生的事情

三、心理学的生物学背景(科学方法基础)

?缪勒:神经官能说

例:每种感观都只能接受某种特定的刺激,比如,视觉——光

?赫尔姆霍茨:测定动物和人类的神经传导速度

例:解释了人为何具有反应时

?费希纳:提出心理物理法,建立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例:量化的方法

四、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

五、心理学的观点与流派(记住名字,理解内容)

?1、构造主义(强调元素)——心理的内容

内省法,即个体系统地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获得意识的结构假设: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意识是简单成分的联合

弊病问题(只记名字,理解):

?简化论:把人类的心理活动简化为简单的感觉元素

?元素论:把心理、行为和意识等都分解为最基本的元素,心理、行为和意识

只是基本元素的简单联合,不研究作为整体的复杂行为或心理过

?心灵主义:只研究人类有意识觉知的言语报告

?2、构造主义的分支——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

?观点:反对将意识看成感觉元素的简单联合,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来进行研究。

3、机能主义(强调目的)——有目的的心理学

重视意识的目的和作用,而不是意识的内容(构造主义)。

4、精神分析(强调本能)——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和激发的,而且常常以无意识的形式出现;人的行为产生自继承而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5、行为主义(强调环境)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旨在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是如何控制特定的行为的,目的在于理解、预测和控制行为。

6、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次思潮、自我实现)

观点:人不是由强大的本能力量驱动,不是由环境因素操纵,人是先天良好、具有选择能力的能动性动物,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主张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身的能动性。7、认知心理学(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论:把人脑看成信息处理器,计算机

8、神经心理学(生理基础)

寻找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生理基础

9、进化心理学

心理也是进化而来滴

10、文化心理学

从文化角度寻找行为的原因

对比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理解即可):

咨询心理学:心理疾病的诊断、病因和治疗方法研究

临床心理学:关注大多数人会遇到的需要适应的“正常”问题,如职业和婚姻问题

第二章研究方法

操作定义:以测量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必记)

【例1】疲劳可以定义为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时间量。疲劳的水平可以是1h、2h、3h等。

一、观察法

含义: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过程。

分类:

a)自然观察法: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

b) 个案研究法:深入的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c) 调查研究法:利用准确的抽样技术获取大量样本来进行研究。

考试切记:简答题不能只列标题要点,要对标题要点的意思进行简单阐述

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即被观察对象的反应性问题。(只需理解)

①无干扰观察:使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的一种技术。

②参与性观察:不打扰被观察者的生存状态,研究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中去的一种

观察方法

③无干扰测量——间接,不同时地(厕所涂鸦)

二、相关法

含义:一种基于描述的科学方法,可描述两个变量、特质或属性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

高相关:并不一定意味着因果关系

低相关:不一定表示没有关系

三、实验法

混淆变量:当因变量的改变受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时,对于数据的解释就会发生混乱,因此,将这些混淆自变量效应的因素称为混淆变量。

两种常见的混淆变量:

1、期望效应:实验者通过各种方法,如暗示,使被试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行为

2、要求特征:实验中,被试自发的对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

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方式行进反应。

第三章行为的生理基础

一、人类行为遗传学所用方法:

①家族研究:如果某种特质是基因遗传的,那么近亲比远亲更具有这种特质

②收养研究:关注一出生就被没有遗传关系的父母收养的儿童。

③分子遗传学:直接研究行为的遗传可能性。

二、神经系统

要记各部分主要作用,联系笔记

脊髓负责简单的动作反射(以下稍微了解一下即可,不背)

中枢神经系统CNS:整合与协调全身的功能,加工全部传入的神经信息,向身体不同部

分发出命令。CNS通过脊髓发出和接受神经信息。

脊髓是脑与PNS练习的桥梁,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协调身体左右两侧的活动,

负责简单动作反射(脊髓和脑分开,受到疼痛,仍收回)。脊髓的神经受损,会

导致腿和躯干的麻痹,麻痹程度取决于脊髓受损高度。

外周神经系统PNS:把感受器(眼、耳)信息传递给CNS,并传递脑对肌肉和躯体器官的命令。

体干神经系统(SNS):调节身体肌肉的动作

自主神经系统(ANS),非随意系统:调节不需要有意识控制的功能(呼吸、消化),在睡

眠、或陷入长期昏迷状态下,它仍在维持生命过程。

交感神经系统:应付紧急情况的反应,停止消化、血流从内脏向肌肉流动,氧气传递增加,心率加速

副交感神经系统:监控身体内部功能的常规活动(体内飞舞、保护视觉系统)

三、脑的三个层次(要记每一部分的大致功能,参考详细PPT):

?脑干:与自主过程(心率、呼吸、吞咽和消化等)联系;

?边缘系统:与动机、情感和记忆过程联系;

?大脑皮层:整合感觉信息,协调运动,促成抽象思维和推理

①脑干、丘脑和小脑

延髓:位于脊髓最上端,是呼吸、血压和心跳的调节中枢

网状结构:警报

丘脑:中继站

②边缘系统:

下丘脑:调节动机行为

杏仁核:情绪

海马:记忆

③大脑皮层:

要记四个区的作用

1,额叶:位于外侧裂之上,中央沟之前,是人脑的执行控制中心,接收其他三个皮层区传入的信息,并加以整合,可以追踪人体先前和未来的运动,监控复杂的认知活

动,如策划、决策、目标设定等功能。

2,顶叶:主要用于接收整合来自于皮肤、肌肉、关节、内部器官的感觉信息,顶叶也有监控功能,如跟踪地图

3,颞叶:外侧裂的下部,整个大脑半球的外侧,大约在太阳穴的后面。接受和加工听觉信息,维持躯体平衡,对焦虑、愉快和愤怒等情绪和动机进行调节,面孔识别等

复杂任务中起作用。

4,枕叶:大脑半球正后方,接收并加工视觉信息。

四、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接收、加工和传递信息到体内其他细胞。

神经元结构:

①树突:接收信息

②胞体:含有细胞核与细胞质,以维持细胞的生命

③轴突:输出信息

末梢是一个稍微膨大的纽扣状结构,称为终扣,通过终扣,神经元能将刺激传给附近的腺体、肌肉或其他神经元。

三类神经元(种类):

①感觉神经元:从感受器接收信息,传递给CNS

②运动神经元:从CNS收到命令,发给肌肉或腺体

③中间神经元:信息从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第四章感觉

一、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与知觉相对。

二、感觉的三个种类——根据感受器的位置(只记名字,理解)

?外感觉:感受器分布于身体表面,接受外部刺激,产生外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内感觉(机体觉):感受器位于身体内部器官和组织,接受机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息

?本体感觉:感受器分布于肌肉和韧带内,接受有关身体各部位器官的运动和位置的信号

三、感觉的测量——心理物理法

指标:感觉阈限(临界值)

要产生某刺激的存在或变化的感觉所需要的刺激的强度或强度变化的临界值。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有一半次数能够觉察的刺激的强度?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变化,50%的概率能觉察出差异的刺激值,也称最小可觉差(JND)

四、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只需理解,不背):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降低)此时要提高刺激强度才能产生感觉经验。

?感觉的空间积累和空间融合(理解即可):空间积累:感受器不同的部位同时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因反应整合在一起而改变了感受性的现象。空间融合:感受器把对同

时作用于它的不同刺激的反应联合起来而产生单一感觉印象

?感觉后象:当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正后象:原刺激消失后,所遗留的后象与原刺激的色彩及亮度相似。负后象:后象的亮度与原刺激

相反

?感觉的对比: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刺激会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被加强

五、侧抑制(理解即可)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因此种感觉通道受到刺激而引起彼种感觉通道产生感觉或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基本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会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微光提高听觉感受性)

?感觉补偿: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盲人听觉灵敏)

?联觉: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通道也产生了感觉(色觉引起温度觉:冷色调和暖色调)

六、视觉(都要记)

1,视觉感受器:感光细胞

?锥体细胞(cone):分布于网膜中央;对白天的光线和颜色起作用

?杆体细胞(rod):分布于网膜周边;对昏暗条件下的光刺激极为敏感2,中央凹:只有椎体细胞,没有杆体细胞,是视网膜上最敏锐的区域,能够准确地检测颜色与空间细节。

3,盲点: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没有感受细胞。

七、颜色视觉的三种基本维度(要记)

?光波的三种物理属性:波长、强度、纯度

?颜色感觉的基本属性(视觉的心理维度):

?色调:对光波的颜色体验——人对波长的反应

?明度:光刺激的强度作用于人眼所发生的效应——对强度的反应

?饱和度:颜色感觉的程度——对纯度的反应

色光混合——加法法则(混合变亮),三元色为红绿蓝

?互补律:两种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的色光互为补色(如黄蓝)

?间色律:两种非互补色混合产生中间色,色调取决于两种颜色的比例(如红+黄=橙)

?替代律:以任何方式混合生成的颜色相同的混合色可以互相替代(如黄:红和绿)

第五章知觉

一、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重点,要背):整体性、组织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1.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知觉整体性的理解

(以下只求理解):对客体的知觉要融入具体的时空框架:需要整合从不同空间

位置以及在不同时刻所获得的信息来形成完整的知觉过程,时间或空间整合上

出问题都无法产生完整的知觉。

无法空间整合——不可能图形:每个单独的部分都清楚确定,但整

合时,却无法获得合理的知觉经验。

无法时间整合:视觉记忆并不可能保留所有的细节,对于环境中保

持稳定的信息,人们总是认为没有必要加工,因此,人们往往会忽

视细节的变化,发生changing blindness

2,组织性(理解):把感觉信息组织在一起,形成连续的知觉,就是知觉组织过程。知觉组织符合一定的法则:

A接近法则: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B相似法则:物理属性(强度、颜色、大小、形状等)相似的客体易被

知觉为一个整体

C连续法则: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易被知觉为同一

整体

D封闭法则: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

封闭图形

3,选择性:人总是根据当前需要有选择地把外界事物中的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将它们

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

4,理解性:在对现实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

5,恒常性: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象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种类(理解):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影响因素:物体的熟悉性

三、空间知觉

定义:视空间知觉,又称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或远近知觉,指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

借助深度线索进行:如单眼视觉线索、双眼视觉线索等,要会区分这两种。

单眼视觉线索:仅凭一只眼睛的视觉即可提供的线索。它的种类有:

1,遮挡:被遮挡物比遮挡物更远

2,空气透视(明暗):透过空气看来清晰度大的物体知觉为近

3,线条透视:所有的平行线交会于无限远处的一点,因此,相同的

物体在不同的距离投射到网膜上的影像大小不同,近,

影像大,远,影像小

4,结构级差

5,运动视差:当身体移动时,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位移的

大小不同,近处位移大,远处位移小

双眼视觉线索:由两只眼睛同时协作,从而获得对刺激物的深度知觉。种类有:1,眼睛肌肉线索:双眼视轴的辐合/适应

2,双眼视差:注视同一物体时,因两眼视线的角度不完全相同,因而在两眼网膜上所构成的两个影像彼此稍有差别的现象

第六章意识

一、意识的不同层面(必考)

1.焦点意识(focal conscious)

全神贯注于某事物时所得到的清晰明确的意识经验(听课)

2.边意识(marginal conscious)

对注意范围边缘刺激物所获得的模糊不清的意识(边缘视野)

3.下意识或半意识(subconscious)

在不注意或略微注意的情形下所得到的意识,即对注意范围外信息的无意识表征(鸡尾酒会效应)

4,非意识(nonconscious)

?涉及那些既不存在于意识,也不存在于记忆中,却影响着基本的躯体和心理

过程的信息(血压的调节)

?某些时候,非意识的活动也能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

5.前意识(preconscious )

?当注意被吸引过去后达到意识的记忆

?存在于长期记忆中,不使用时,对此并无意识(文字符号)

6.无意识(unconscious)

?所有不具意识性的过程

?排除于意识之外

二、睡眠的阶段性特征(睡眠周期)(重点,着重记什么行为发生在什么阶段)

?阶段1:处于清醒状态,是a波,频率8~12Hz3-7cps的混合的、频率和波

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约10分钟。

?阶段2:轻度睡眠,是θ波。偶尔会出现“睡眠纺锤波”,即12-16cps的短暂

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约20分钟。

?阶段3:深度睡眠,脑电的频率继续降低(1-2cps),波幅变大,出现△波,

有时也会出现睡眠纺锤波。约40分钟。

?阶段4:深度睡眠阶段,出现梦话,尿床等怪异行为,脑的电活动增加,以

大多数△波出现为标志。

?阶段5:快速眼动睡眠(REM)、浅睡期,眼球转动,开始出现做梦现象——

前四个睡眠阶段之后进入的一个阶段。此时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波

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

似。眼球移动,伴随梦境。

深浅睡眠循环出现

三,失眠

种类:

情境性失眠(situational insomnia):一种暂时性失眠——由外在生活

情境改变而造成暂时适应困难导致,生活中的困难不能解决,暂时

性失眠会演变为长期失眠

假性失眠(benign insomnia):又称良性失眠,尽管当事人抱怨深受

失眠之苦,但事实上并没有缺乏睡眠——心理上的失眠感(对自己

睡眠时间的长短不知而导致)

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如:飞行

时差)

药物性失眠:通过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来进行睡眠,质量较

差,易形成药物依赖而加重失眠困扰。使用药物只能获得抑制性或

麻醉性的睡眠,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第七章记忆(最重要)

一、概念: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

信息加工的观点: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理解)

1,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重要)

前瞻记忆: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反映了将来的情况回溯记忆:对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反映了过去的情况

4,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5,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6,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

元记忆:知道记忆是如何工作的,拥有什么信息的记忆,关于记忆的记忆

7,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重点)

?感觉记忆

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又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

?长时记忆

学习的材料经过复习或精细复述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短时记忆

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三、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四、感觉记忆

?定义: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种或更短的时间,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分类:

1,图像记忆(icon)

当作用于视觉器官的图像刺激迅速移去后,图像随即在视觉通道内被登记,并保持一瞬间,这类记忆叫做图像记忆(又叫视觉登记或图像储存)

2,声像记忆

研究方法:部分报告研究法

五、短时记忆

?定义: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得到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认知资源对感觉记忆中一小部分信息的关注,所以又称为工作记忆。

?特点:

1,记忆容量有限:7±2

2,信息保持时间很短:5-20s(Peterson实验)

3,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具有明确的意识

4,信息需要通过复述才可转入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貌似不要)

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存储,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信息形式称为代码?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1,主要是言语听觉编码

2,少量的视觉或语义编码

?短时记忆的提取

可能的信息检索方式

?系列检索

?平行检索

?结论:短时记忆对信息的提取是按顺序系列检索

?短时记忆的遗忘

1,痕迹消退说

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复述强化,其强度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导致自然衰退2,干扰说(主要原因,重)

认为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导致遗忘,尤其是新进入的较强的信息把原有的较弱的信息排挤掉而造成遗忘

六、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编码——识记类型

?无意识记:主体事先没有识记得意图和目的,无需付出特别的努力,不需要采用任何识记策略和手段,信息自然进入长时记忆中

?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运用一定策略和方法,经过特殊努力而进行的识记

?机械识记: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还没有理解的事物仅仅根据外部联系进行的识记(如:电话号码、历史年代等)

?意义识记:在对识记对象理解得基础上,根据事物内在联系,运用已有只是经验对材料进行记忆加工

?编码特异性原则

?编码取决于材料在当初学习时所处的情境,当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效果最好,情景可以是一个背景、一个线索词,甚至一种特殊的气味

?长时记忆的结构

1.概念:归类或范畴的心理表征

2.原型:某一概念的典型性样例

?所有样例的平均

?每次遇到新的样例时,原型会随之调整

?概念样例与原型共享的特征越多,越典型,反应时越快

3.概念等级

?概念与子概念(树状结构)

?概念结构的基础水平:所有等级的概念和样例中,反应最快的(水果、苹果、红富士)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按记忆的内容将长时记忆分为( )。 (分数:2.00)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陈述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解析:解析: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在下列选项中,“舌尖现象”属于( )。 (分数:2.00) A.不完全遗忘√ B.完全遗忘 C.暂时性遗忘√ D.永久性遗忘 解析:解析:“舌尖现象”指明明知道却一时想不起来的现象,即暂时性遗忘、不完全遗忘。 4.斯金纳认为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对刺激(铃声)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属于( )。 (分数:2.00) A.应答性行为√ B.经典性条件的行为√ C.第一信号系统引发的反应√ D.操作性条件作用 解析:解析:考查巴甫洛夫对行为信号系统分类和斯金纳对行为的分类。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机体被动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经典性条件行为是S—R的联结,即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第一信号系统引发的反应是由物理刺激引起的。故答案为ABC。此题出题目的在于了解斯金纳、华生和巴甫洛夫对于行为及信号系统的分类,难点是容易漏选。 5.在下列语句中,可以用巴甫洛夫的理论来解释的是( )。 (分数:2.00)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望梅止渴√ C.小孩子怕打针,后来见到医生就害怕√ D.谈虎色变√ 解析:解析:选项A为泛化条件作用;选项B可用第一信号系统来解释;选项C为高级条件作用;选项D 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四个选项都是经典的例证,必须牢记。值得注意的是,巴甫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理论明确指出,人类由于有了以语言为主的第二信号系统,其学习与动物具有了本质的区别。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类特有的。 6.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从而形成习惯,遵循( )。(分数:2.00) A.频因律√ B.近因律√ C.联系律 D.效果律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1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从内到外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III ?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 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 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个案法:

第二章生理部分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 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6、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 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9、全或无法则: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英,她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10、动力定型:指本来有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 反映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11、扩散: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分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 使得周围部分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 12、集中: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 13、互相诱惑: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 14、条件性抑制:内抑制,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15、非条件抑制:是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6、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7、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 (分数:2.00) A.认知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构造心理学√ D.神经心理学 解析:解析:构造主义学派强调用内省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将人的意识划分为基本元素。神经心理学是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学的问题。 3.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分数:2.00) A.电传导 B.化学传导√ C.反射 D.神经回路 解析:解析: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4.下列不属于大脑皮层的初级感觉区的是( )。 (分数:2.00) A.视觉区 B.听觉 C.嗅觉区√ D.机体感觉区 解析:解析:初级感觉区包括A、B、D三项,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 5.正常人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视角约为( )。 (分数:2.00) A.1分度√ B.2分度 C.3分度 D.4分度 解析:解析:视角是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光点射人眼后交叉通过节点时形成的夹角。若视角太小,在视网膜上形成的两点像距太近,人眼就很难区分出来。一般正常人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视角约为1分度。 6.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觉的理解性的作用的是( )。 (分数:2.00) A.理解有助于知觉的选择性 B.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占总分300分的100分), 参考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11年之前的考纲上这一部分就叫做“普通心理学”,从11年的考纲开始,在之前普通心理学的后面加入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内容,由此统称为“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90分) 我将心理学导论中除社会心理学之外的内容还是称作普通心理学,这一部分内容涉及《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其实《普通心理学》与《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基本是重叠的,可是仍然有许多不同的细节。我曾经分析历年的心理学统考真题,我把真题上的每一道选择题都找到它们在教材上的出处,我发现11年之前的真题中,普通心理学这一部分的选择题几乎全部能从《普通心理学》这本教材上找到出处,而11年和12年大变卦,几乎有一半的内容不是出自《普通心理学》,而是来源于《心理学导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其实在11年之前个别不是出自《普通心理学》的题目,也都来源于《心理学导论》。由此可见,这一部分命题的趋势是将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普通心理学》转移到《心理学导论》,我知道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是被推荐最多的一本书,平心而论这本书也的确编得比《心理学导论》要好,可是按现在的趋势看,仅仅复习《普通心理学》这一本书真的不够。据传梁宁建是心理学统考命题组组长。《心理学导论》这本书的重要性更不可小视。这一部分内容在真题中包含17道单选,3道左右的多选,2 道简答,1道综合,分值在90分以上。可谓是统考中的绝对大头。真题对这一部分的考察很全面,所以上面提到的两本书, 只要是考纲涉及的内容,一定要扎扎实实的看,反复看。看知识点的时候一定注意细节,看理论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不然记忆会很困难。这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熟悉到不用刻意去背,就凭看的变数都能将要点记下来的程度。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10分) 这一部分是从11年开始新增的,它在考纲上仅占心理学导论的一章的内容,可是却涵盖了几乎整个社会心理学教材整本书。我比较了几本社会心理学教材,发现只有金盛华编的那一本与考纲的内容交叉得最多,由于这一部分分值不大,而且内容太多,建议大家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去看更多的书了,就只看这一本吧! 这一部分内容在真题中包含2道单选,1道左右的多选,目前两年没有出现简答和综合题,不过12年真题比11年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上的考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所以不排除以后也有会出大题的可能。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多,分值小,所以建议大家以浏览的形式来复习,每一个考点只需要翻一翻,有时间的话就多翻翻,而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很有趣的一个分支,相信大家也会很有兴趣看的。 实验心理学(占60分) 这是心理学统考中权重第二的一科,而事实上60分的分值只是一个底线,真题中这一部分考察的具体分值经常会远远超过60分。而这一科却又是最难复习的一科,因为没有 一本教材能涵盖这一科40%的考点,如果想全面的复习考纲上的考点,至少要用到以下四本教材,按照这四本教材在真题中的重要程度排列: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奥鹏传媒2019年7月《心理学导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答案+我名字 传媒2019年7月《心理学导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总分:100分 10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 2分 “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2 2分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3 2分 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4 2分 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 2分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6 2分 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7 2分 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 2分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9 2分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 )。 A1897年 B1879年 C1887年 D1878年 10 2分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1 2分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2分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心理学导论论述题简答题

心理学导论论述题简答题 记忆系统:记忆是一个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其保持时间很短,大致不超过1~2秒,因而也称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约为2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除非积极加以复述,否则信息会很快在短时间内遗忘。长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极长,从1分钟以上直至伴随人的终生。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构成了我们关于世界的各种知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种记忆不仅在信息保持时间和信息保持量上有区别,而且在记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并处于记忆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首先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加工;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则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指示表征的方式(会影响问题的解决)2刺激模式(个体知觉到的问题组织形式,它对问题解决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3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的其他方面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功能固着是一种将某种物体的功能固定化的心理倾向)4问题解决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5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客观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叫做原型启发)6动机和情绪状态(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问题解决骑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就动机的性质而言,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具社会价值,他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越大,就越积极)7人格特征(能否顺利解决问题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再造想象的发展及形成条件: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是相对的,虽然对于想象者来说是新颖的,但实际上是在社会环境中已经存在的事物,只是根据某种图形提示或语言描述再造出来而已。再造想象对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再造想象对个体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形成的条件:一是正确理解言语或词语的描述和图形或符号标志的事物的意义。二是丰富的表象储备。记忆表象的基础,记忆表象愈丰富,再造性想象的内容就愈多样。 注意及其基本特征: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总是与心理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注意的指向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物,而离开或忽略其他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停留在被选择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保证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知觉的四大基本特征: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过程。)、知觉的恒常性(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思维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概括性(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以及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间接性(不是反映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即通过一定媒介反映客观事物。)。

心理学导论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包括团体与社会心理、个体心理和动物心理。 2心理学父亲是哲学,母亲是生理学,媒人是生物学,故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故称其为中间学科、边缘学科) 【历年真题】 08年单选2.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物理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实验法、相关法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 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可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3)相关法: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可在自然环境中开展,也 可在实验室中开展。 【历年真题】

09年单选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 (4)实验室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区别: Ⅰ是否是在控制条件下 Ⅱ是否能得出因果结论 (5)实验室环境下开展的相关法和实验法的区别:能否得出因果结论 (6)自然环境中的相关法与观察法的区别: 观察法得到的资料往往是描述性资料,自然环境中的相关法可得到数据型资料,并可对资料的相关 程度进行描述。 2测验法与调差法 (1)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2)调差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个体或群体心理倾向。 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3)测验法和调差法的区别:是否标准化 3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心理学导论》论文(经典版)

大学 201 ~ 201 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成长心路 课程编码选课班 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学号姓名 学院专业 考试时间

成长心路 ——关于自我成长的心理分析 摘要 本文为心理学导论课程的论文,主要就本人的成长简介,影响我人生发展的重要人物,自我认识情况及兴趣,性格,能力,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他人对我的评价,我对周围人的态度,自我职业理想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案。关键词:成长、发展、自我心理分析、职业理想 一、成长之小路程 我是一名平凡普通的女孩。自小生在偏远的山村,生长在有着“毛竹之乡”称号的小山县。人们常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我想也是挺有道理的,从小父母对我的教育便是学会自立自强,凡事要依靠自己,不能等着依靠他人。在我的成长中,我想我是挨打挨骂长大的吧,他们对我极为严厉的,但是对于我的学习却是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在农村有着比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爷爷奶奶自小待我就不亲,连带着不怎么喜欢我妈妈及我们家,对我也就更加严厉管教了。爸妈是文盲,不懂文化,他们对我学习从小就是让我自己学自己管。但是在教育我为人处事方面却是极为严格,更多的是希望我能够自立自强,独立的处理好自己的事物管理好自己。记忆中的挨打或是挨骂我是记不清了,而我学会了很多道理,学会了理解、宽容、忍耐…… 我喜欢家乡成片的绿竹,翠绿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环绕的山岭,这样的大自然给我一种归属感,带给我宁静,祥和。淳朴的农村虽不大,却影响了我一生。村里的学校是我学习生涯的第一个启蒙殿堂。在那里我读完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每天和伙伴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去玩耍都是那么的纯真快乐,无忧无虑。自小我对学习是很感兴趣的,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互相帮助,学得自在轻松。农村的教育的确比不上城镇的教育水平,但是我觉得我们学得没有那么累,很轻松美好吧。而我爸妈对于我的学习一直说着这样一句话:“你自己学到来,自己看着办吧。”,我内心中是渴望读书的,学到知识我才能比别人强大,所以我渴望知识。

心理学导论试题库

1.用“道德两难故事”引发儿童道德判断,了解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2.学生应以()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 3.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4.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A.提高升学率 B.以身示范 C.教书育人 D.奉献社会 5.“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6.“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导向性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7.驱使个体产生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A.诱因 B.需要 C.思维 D.感觉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9.根据维纳归因理论,运气属于影响成败的 A.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B.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C.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 10.“一白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11.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A.感觉 B.知觉 C.思维 D.想像 12.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们总是把国旗看成是红色的,这一现象表明人的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知觉的特性称为(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选择性 14.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选择性 15.“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谢切诺夫 B.罗杰斯 C.华生 D.弗洛伊德 17.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室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自然实验法 18.成人与儿童对一幅图画的知觉有很大的差别,年龄较小的儿童只能说出图画中主要的部分,而成人能把握整个图画的意义,这说明了()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一

《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由被试对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引起的反应是(B) A自变量B因变量 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B)A1897年B1879年 C1887年D1878年 4.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是(B) A.弗洛伊德B.华生 C.罗杰斯D.斯金纳 5.神经系统的基本机构与功能单元是(C) A.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神经元 C.突触 6.大脑皮层上的枕叶是(A)中枢。 A.视觉 B.听觉 C.言语 D.感觉活动 7.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B)。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8.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是(C)。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9.刚刚能够引起同类感觉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是(A)。 A.差别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10.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B)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1.教师在上课时,既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的注意特性是(B)。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12.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B)组块。 A.9+2 B.7+2 C.5+2 D.6+3 13.先前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B)。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14.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B)。 A.想象 B.表象 C.映象 D.表征

0307心理学导论试题

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604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德文“gestalt”的意思是__________。“gestalt”学派典型的观点是__________。 3.反射有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是__________,最为稳定的特征是__________。 5.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他使用的材料是由无意义音节组成的字表,使用的统计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 6.接到老朋友的电话,知道对方是谁却叫不出名字,过一会儿就会想起来,这被称为__________现象,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遗忘。 7.视觉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味觉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 8.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9.发散思维程度由灵活性、流畅性和__________三个组成部分的能力来揭示。 10.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11.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智力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操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2分) 1.“侏儒症”和“巨人症”是由下列哪一个腺体的分泌不正常造成的?( ) A.性腺 B.甲状腺 C.胸腺 D.脑垂体 2.证明了过滤器学说的实验依据是( )。 A.三耳人实验 B.双耳分听实验 C.分心技术 D.完全报告法 3.在读书时,遇到残缺字我们能根据经验将其补全,这是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属于( )。 A.本能活动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系统 5.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6.“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 A.接近——回避冲突 06049# 心理学导论试题第1 页共3 页

2011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丘脑 B.下丘脑 C.海马 D.桥脑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心理学导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 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A.顶叶,额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额叶 C.枕叶,额叶,顶叶,颞叶 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心理学导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大脑皮层 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A.顶部 B.中部 C.背部 D.底部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心理学导论—感觉—听觉—听觉理论 4.“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心理学导论—感觉—其他感觉

5.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的事情,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层次网络模型 B.逆行性遗忘 C.编码特异性原理 D.激活扩散模型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心理学导论—记忆—记忆编码 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 A.1小时内 B.2-12小时 C.13-24小时 D.24小时后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心理学导论—记忆—遗忘—遗忘曲线 7.小明在游戏中把凳子当马骑,这种活动反应的想象功能是 A.再造 B.补充 C.替代 D.预见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心理学导论—思维—想象—想象功能 8.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A.间接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理解性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心理学导论—思维—思维概述—思维的特征 9.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是 A.音位 B.语素 C.词 D.句子

0204心理学导论试题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604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意志过程。 2.神经冲动在单个神经纤维中是________传导的;而在神经系统内则是________传导的。 3.记忆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 的心理过程。 4.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________发表论文,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________个组块。 5.________的________实验证明了表象是信息贮存和加工的一种形式,说明了表象的这种作 用的不可替代性。 6.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一、________;二、________。 7.在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做________。 8.韦伯定律揭示了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的强度之间存在着的定比例关系,用公式来表示即 为________。 9.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________;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是________。 10.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人的行为的________和________ 两个方面。 11.动作技能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灵活性。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哪一种动物处在心理发展的知觉阶段?( ) A.蚯蚓 B.水母 C.蜜蜂 D.青蛙 2.19世纪中叶,( )提出了“神经特殊能”学说。 A.缪勒 B.赫尔姆霍茨 C.费希纳 D.艾滨浩斯 3.我们坐火车时,会觉得远处的物体向相同的方向运动,而近处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这 是哪一种视觉线索起作用?( ) A.空气透视 B.运动级差 C.结构级差 D.双眼视差 4.“潜移默化”是通过哪一种识记进行的?(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5.“忆苦思甜”是下列哪一种联想?( ) A.接近联想 B.对比联想 C.类似联想 D.因果联想 6.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的创立者是( ) A.斯皮尔曼 B.达斯 C.斯顿伯格 D.吉尔福特 7.在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需要 8.下列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和情感是( ) A.害羞 B.厌恶 C.恐惧 D.兴趣 9.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

心理学导论

1、建伟的长辈中有很多人在吸烟,但是他们都要求建伟不要吸烟。国成的家人都不吸烟,但是对于是否应该吸烟一事,他的家人均未有表态。建伟和国成谁更有可能开始吸烟?请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家庭谈谈应该如何进行子女的教育。 建伟更加容易开始吸烟。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再者孩子的模仿心理和好奇心比较强,父母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吸烟,会增加孩子成为烟民的可能性。 家长要进行适当引导,我认为最好是感情沟通,对孩子的一些过激反应你不必反应太剧烈,而是耐心询问他的困扰,表示出家长的真诚,并尽力帮助他。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就会增加,把家长当成无所不谈的朋友,当你们成为朋友,叛逆问题也就解决了。对于烟瘾少年,大多是家长早期冷落了孩子,孩子才会染上恶习。如果家长让孩子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孩子怎会沉迷?不用说,孩子知道这些恶习不好,但他们克制不了自己,想必他也不好受,这时需要他人的帮助,家长应该多找点时间陪孩子了,并用约定的形式帮孩子改掉恶习,约定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能心急,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要退缩的时候要表示理解,并给予他鼓励. 2、有一种说法认为,月圆之夜容易引发“疯狂”行为。请查阅资料和数据,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谈谈你的看法。 月圆的时候,很多人为这个时刻而激动,或许会做出一些不可以的事,但有的人会表现得更加安分,这种表现出现于青年,这种状况只存在于思想上,思想带动行动,行为决定了这次是否是冲动,这种思想来源于对黑暗的恐惧,在听说见闻中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思想,这种思想会使人觉得身处特殊环境,但现在的社会讲究科学世界,越来越多的科学进入人们的思想,发生这种状况也少了,几乎看不见这种状况了,但也有很少的特殊情况,当这种特殊思想胜过涉入正常思想的时候,这种思想便会更加扩大延伸,从而产生特殊的行为,这种行为其实表现得并不疯狂,只是有些怪异… 3、请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数据,确定未婚同居是否会增加未来离婚的可能性,并谈谈你对于未婚同居的看法。 选择同居的男女对婚姻、离婚的传统观念比较少,不觉得婚姻有什么神圣的。这意味着,同居男女结婚以后,一旦婚姻出现病态,就会比较容易决定离婚.在婚礼交换宣誓之前就住在一起的人婚姻质量较差,婚姻满意度较低,争吵较多,交流较差,忠诚度较低。学者们认为,对同居的爱好削弱了亲密关系中的承诺。这意味着,人们同居本来想保证婚姻质量,但可能适得其反。苏珊?布朗发现,同居男女更容易感到抑郁,这与他们不稳定的财务状况有关以及对未来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困扰同居者的问题。同居还产生一个严重问题:孩子。40%的同居者有孩子,美国大约有350万孩子与两个未婚成人住在一起。在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上,这些孩子都比已婚父母的孩子都差一截,这与同居关系的不稳定性有关。综上所述,我反对婚前同居。 4、一项对27616名现在或者经常饮酒的人进行的政府调查表明,那些15岁以前就开始饮酒的人中有40%变成酒精依赖者。而21岁或者22岁才第一次饮酒的人中这种比例大约只有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理论心理学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5·应用心理学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6·普通心理学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理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9、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10,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11、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弗洛伊德创立的、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精神分析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学可分为:理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5、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6、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 7、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学科性质、心理学方法论、身心问题、学习心理机制、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客观性、可验证性、系统逻辑性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3.知情意的关系:①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②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③人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认知活动。 ④情绪和意志也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而人的意志也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 4.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5.行为指有机体任何可测量的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 6.人的心理现象是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心理支配着行为而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7.心理学是科学大家庭中的成员,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证伪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上。 8.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可公开检验原则②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③人文关怀原则。 9.心理学研究基本方法: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10.描述研究又分为: ①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试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描述记录。 缺陷:a.很难确保被观察者没有觉察到研究者在观察他 b.可能会产生观察者偏差c.在观察时想要观察到的行为未必会发生 ②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调查法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 ③个案法:是收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11.实验研究: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自变量的变化,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唯一一种能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 要求:①要对环境加以控制②要对机体变量加以控制。 缺点:a.期望效应的干扰b.实验中的被试并不总能代表所要研究的总体c.实验情境的人为性,远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12.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3.①冯特创建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被铁钦纳所继承和发展。 ②詹姆斯和杜威--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复习资料(基础题库)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