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

端午节节日由来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早在屈原与伍子胥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测,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另外一种说法,学者闻一多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吴越人(今江浙一带)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或装在竹筒中,投到江里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1939年,抗日战争烽火正燃之际,重庆文艺界抗敌协会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议定每年端午节屈原逝世之日为诗人节。

端午节习俗

人们在端午节挂艾蒿和艾草(艾叶菖蒲),有些地区会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殷尧藩《端午日》诗云:“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梅尧臣在《端午晚得菖蒲》诗云:“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壶。”喝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中国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纪念屈原的意义,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着。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古说:“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

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有些人会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又有午时立蛋之俗,传说中如在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到。

在江南地带,家家都悬钟馗像,钟馗捉鬼,用以镇宅驱邪。端午节是一个潮湿酷热的季节,这时百种毒虫开始滋生,也依照汉方的角度,吃雄黄酒来避疫病。

闽南俗谚有:“未食五月粽,破裘不愿放”,形容过了端午节才进入夏季的炎热,才正式将大衣收起,进入夏季。

在部分晋语地区盛行吃馏米,馏米即黄米(黍)蒸制的米饭。在贵州地区盛行游百病。这一传统民俗现已基本绝迹。

在台湾,端午赛龙舟是年度大事,早从在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便有龙舟竞渡,古称“斗船”;当时台湾府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发展至今,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当天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固有“五月锣鼓响半天,阮卜看龙船行河边!”的典故。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便在道士引领下,划龙舟、打龙鼓至水边“请水神”,再决定炉主、头家、龙船会;端午当日,选手必须先祭拜龙船,将香火插在船上。竞赛结束后,待

到农历五月十日“送水神”,在恭收龙船,期待来年再战,知名的龙舟赛会场有新北市碧潭、宜兰冬山河、彰化鹿港吉安水道、台南运河与高雄爱河等。

端午节民俗活动

悬菖蒲挂xx

五月五日,古时亦称恶月恶日,先秦以来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因古人认为疾病是恶魔鬼神附于人体所致,故世俗要悬天中五瑞以辟邪驱瘟和逢凶化吉。

天中五瑞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石榴花的根部可驱虫;蒜头有着浓烈的气味,悬于门外据说亦有驱瘟辟邪之效;通常菖蒲被认为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故有蒲剑斩千邪之说;而艾草则代表百福,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以使身体健康。现在看来,悬天中五瑞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端午节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病菌容易滋生,悬菖蒲、艾草等可以借助它们挥发的气味清洁空气,消除病毒。

驱五毒

古代人们将蛇、蝎子、壁虎、蜈蚣或蜘蛛称为五毒。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挂xx象

此习俗在中国的江浙一带比较普遍。钟馗是唐代一位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钟馗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阶梯而死。后钟馗被附会成专门捉鬼的鬼王,并且成为人们在岁末时张挂的门神。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行,死者众多,人们想起专门捉鬼的钟馗,于是就在端午节悬挂钟馗象了。

xx

龙舟竞渡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因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民众竞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尸体。根据近人考证,其实中国古代划龙舟并不限于端午才举行,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早于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古人将船当作送走灾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愈快愈好,于是便衍生出端午竞渡的习俗了。古代参加竞渡的龙舟已很讲究:船身窄而长,还有龙头、龙尾和鳞甲等装饰,船上结七彩,张旗伞。竞渡时锣鼓喧闹、鞭炮齐鸣、万人喝彩,场面极为壮观。可见龙舟竞渡其实也是驱瘟避邪的一种行为,其原始宗教的意味浓于悼念忠忱的爱国者。

香袋和xxxx沐浴

古时端午节,姑娘们不仅爱佩戴"五瑞之一"的石榴花为装饰,还要精心制作玲珑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内装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

此外,每到端午清晨,有些地方亦有把煮熟的热鸡蛋放在小孙子的肚皮上滚来滚去,然后剥去蛋壳给小孩子吃的习俗,据说这样做日后小孩子就不会肚子痛。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黄瓜、胖娃娃、小纱灯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样的小玩物,挂在孩子的身上,据说也是为了驱除瘟疫。有的地方更以兰草蒸煮于水中沐浴,用以辟邪,所以端午节亦有"沐兰节"之称。

端午节文化意义

端午节意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荆楚地区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岁时节日。今天端午节的形式与文化内涵,是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间的多种文化因子相复合的产物。它的起源和流变过程,较之其它任何一个节日都要复杂,因此,我们并不打算对其作全面论述,只将端午节在历史发展变化中文化意义的淘汰与选择,作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一)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蒲节、重五节等。《太平御览》卷三十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一引《岁时杂记》:“京师市廛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午。”《月令广义》云:“五月五日为端阳节。”《幼学琼林》又云:“端午却为蒲节。”仅以所引诸多命名,就可见端午节起源之复杂,但就其命意而言,则显得极为单一。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阳,因当日炎阳当空,故名之;蒲节,也是因荆楚人喜欢于此日挂菖蒲之类的植物以避毒驱邪而得名。 一般来说,年节习俗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日期,二是仪式活动,三是叙述这一习俗由来的富有某种文化意义的传说。端午节的日期是每年的五月五日,其活动内容有裹粽子、划龙船、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等,而作为代表其节日文化意义的传统故事则有多种说法。 以上说法虽然众说纷纭,但以现代大众对端午节所熟知的意义而论,人们大多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我们感兴趣的并非是对端午节的源流作出考辨,而是考察这种选择是如何发生、演变、归一的,也就是说,在相关的人物与传说中,这种文化意义的选择、走向和定型是如何完成的。 闻一多先生详细考证后得出结论,端午节远在屈原出生之前就已存在,而端午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龙舟竞渡早于屈原时代一千多年,吃粽子的风俗恐怕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形成。继而闻一多先生指出,端午是源于吴越民族的祭图腾龙。在远古时代,龙是人们由产生恐惧感而产生崇拜信仰的对象,龙舟是想象中的龙的具体形象化,这反映出尊神的时代,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程度还很落后,他们无法理解大自然,只有凭借想象并把想象转化为一种变形的现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精选多篇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精选多篇 篇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至,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节正值上海世博会举办,又逢高考结束、南非世界杯开赛。所以可以说,今年的端午节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妈妈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

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来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篇二: 端午节有许多的民风民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民风民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1 大班亲子活动:快乐的端午节活动设计意图: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磁带《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 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活动过程: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

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端午节亲子活动:“端午粽飘香”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端午节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关于端午节的八种文化传统

关于端午节的八种文化传统 包粽子—饮食文化 端午是传承中国南方优秀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其食俗以粽子为代表,这一点与以传承北方食俗为主要内容的 立春、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各地根据自己特 产与习俗的不同,生产出的形形色色的粽子——桂圆粽、肉粽、水 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以及按惯例在端午期间饮用的具有杀菌驱虫解五毒功效的雄黄酒, 具有避邪禳毒、祛病强身功能的菖蒲酒,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华饮食 文化的谱系,在保护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性,进而保护人类饮食文 化的多样性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避邪衣—服饰文化 端午是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端午是“恶日”,这就产生了为躲避这个“恶日”而特别制作出来的节日服装服饰。这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绣有蝎子、蛇、蜈蚣、蜘蛛、蟾蜍这五种毒 虫的形形色色的五毒衣。在饰物方面,妇女发髻上佩戴的金银丝做 成的健人,系在臂膀、挂于项颈、饰于胸前的长命缕,系在腰间的 香囊等,都具有很重要的审美价值。 “躲端五”—沟通人际 端午节是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因端午性“恶”,历史上,这天也是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娘家“躲端五”的日子。这些民俗在 歧视出嫁女子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对于重构出嫁女子与娘家关系 方面,显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端午所重构的远远不止是这一 种关系,盛大的划龙舟仪式在构建村落地缘关系、邻里关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于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来说,不能不说 也是一种启迪。 雕龙凤—手工技艺

端午是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载体。每当端午到来之时,人们都会请上各业匠师,雕龙刻凤,描金涂银,为自己的龙舟打扮一番。可以说,龙舟是民间体育活动中造型最为复杂、用色最为丰富的道 具之一,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保留下了许多 神秘的驱邪避瘟符号,对我们解读中国远古文化具有重要帮助。而 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也为中国民间社会彩扎业、搭棚业、木雕业、描金业、印染业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 救诗人—中华道德 端午同时也是传承中华传统道德、传统伦理的重要载体。端午虽脱胎于仪式,但在后来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附会上了许多时代精神。这些时代精神通过传说故事传承,并最终转化为整个民族或是 整个地域的集体意识。如东汉时流传的曹娥救父传说,南朝时流传 的划龙舟救屈原传说,吴越时期流传的划龙舟营救伍子胥传说等等,显然都与历代统治者试图通过某种民俗活动来推行传统教化政治意 图有关。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今天,通过传统节日来弘 扬传统道德,张扬民族正气,显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赛龙舟—体育文化 端午是传承中华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赛龙舟原本只是一个典型的宗教仪式活动,但到后来,人们又不断地赋予了它以更多新的功能,体育竞技成分不断攀升,并最终成为中国民间社会一年一度的 传统体育庆典。除划龙舟外,射箭、打马球、打石仗、抢鸭子等民 俗赛事活动,也为端午节的竞技性增添了几笔亮色。 赛歌场—表演艺术 端午是传承中华传统表演艺术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南方,划龙舟同时还是一个全民赛歌的重要舞台。历史上,无论是湖北秭归,还 是广东南雄,赛场即歌场,民间所传《龙舟歌》正是在这样一种大 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除此之外,为驱邪禳灾,一些地 方在这一天还要举行跳钟馗、闹钟馗等迎神赛会,传统舞蹈艺术在 这不经意间,也获得了有效传承。 驱瘟疫—中华医药

端午节传统文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端午节传统文化 篇一:端午民俗文化与历史传承 我们的节日·端午——民俗文化与历史传承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文化在我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在《我们的节日》一书中,它赋予了端午节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中秋相比,端午节的名称最多: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与传说也是多种多样,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伍子胥)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屈原,曾在楚国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后来因为奸臣排挤被放逐到了江南,当楚都被秦兵攻破的时候,他力图报国无果,愤怒之下投江而死,以身殉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

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缅怀爱国诗人屈原,纪念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幼生活在中原腹地的我,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端午节吃粽子、悬艾草、挂香囊、和妈妈一起回外婆家的过节方式已经成为儿时的记忆。成年之后,对端午节的理解除了缅怀屈原就是因他而设的 “美食节”。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有过对于 传统节日的淡漠,以至于中国文化传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得越来越稀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远离传统节庆活动,关心中国传统节日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知道这些节日与内涵的渊源和来由的也不多,我也不幸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这颗“明珠”遗落在了纷繁杂物的物质欲求中。 端午前参加了宝宝幼儿园举办的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后,我对端午节所蕴涵的深厚民族文化精髓有了更深的理解。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在孩子们整齐嘹亮的儿歌朗诵中拉开了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5篇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5篇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的习俗。下面是小编整理 的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仅供参考。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的习俗。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嘉信茂广场举办了一个包粽子比赛的 活动,我妈妈帮李奶奶报了名。我们组成了一个助威团,成员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比赛现场。 好家伙,参加比赛的奶奶可真多呀,一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主持人宣读完比赛规则:五个人一组,六分钟的时间,看谁包得多,又不洒米,还要外型美观。包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时间有的奶奶包了十一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六个粽子,有的奶奶 包了喇叭型的粽子,有的奶奶包了枕头型的粽子,比赛非常激烈。终于轮到李奶奶上场了,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赛。开始比赛了,只见李奶奶拿了两片粽叶卷成了一个喇 叭形状后,左手拿着卷好的粽叶,右手放了两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来了。李奶奶又 赶紧把绳子的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围着粽子绕了两圈,一用力,绳子断了。李奶奶开始 有点手忙脚乱了。我们就给李奶奶加油鼓劲,她很快调整了过来。比赛结束了,李奶奶本 来包了八个粽子的,可是一个还没扎绳子,另一个一提起来就把米洒了一地,所以只能算 包了六个粽子。最后评奖的时候李奶奶得了一个参与奖。 这个端午节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我喜欢过端午节。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 大家应该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吧,可是南方和北方过传统节日的方式不一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南方过端午节那天,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头上写一个大大的“王”字。因为“王”字代表 老虎,在南方,老虎代表吉祥如意。另外,在儿童的鼻子、耳朵上涂上雄黄酒可以杀死毒虫。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doc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 端午节习俗 人们在端午节挂艾蒿和艾草(艾叶菖蒲),有些地区会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殷尧藩《端午日》诗云:“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梅尧臣在《端午晚得菖蒲》诗云:“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壶。”喝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中国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纪念屈原的意义,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着。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古说:“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有些人会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又有午时立蛋之俗,传说中如在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到。

在江南地带,家家都悬钟馗像,钟馗捉鬼,用以镇宅驱邪。端午节是一个潮湿酷热的季节,这时百种毒虫开始滋生,也依照汉方的角度,吃雄黄酒来避疫病。 闽南俗谚有:“未食五月粽,破裘不愿放”,形容过了端午节才进入夏季的炎热,才正式将大衣收起,进入夏季。 在部分晋语地区盛行吃馏米,馏米即黄米(黍)蒸制的米饭。 在贵州地区盛行游百病。这一传统民俗现已基本绝迹。 在台湾,端午赛龙舟是年度大事,早从在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便有龙舟竞渡,古称“斗船”;当时台湾府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发展至今,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当天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固有“五月锣鼓响半天,阮卜看龙船行河边!”的典故。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便在道士引领下,划龙舟、打龙鼓至水边“请水神”,再决定炉主、头家、龙船会;端午当日,选手必须先祭拜龙船,将香火插在船上。竞赛结束后,待到农历五月十日“送水神”,在恭收龙船,期待来年再战,知名的龙舟赛会场有新北市碧潭、宜兰冬山河、彰化鹿港吉安水道、台南运河与高雄爱河等。 端午节民俗活动 悬菖蒲挂白艾 五月五日,古时亦称恶月恶日,先秦以来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因古人认为疾病是恶魔鬼神附于人体所致,故世俗要悬天中五瑞以辟邪驱瘟和逢凶化吉。天中五瑞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

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

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 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是初夏时节最富人情味的节日,它不仅在于寄托了人们对诗人屈原的怀念,而且表达 了人们祈福迎祥的美好期盼和向往。 端午习俗 古时端午,人们在清晨采摘回新鲜的菖蒲和艾草,将它们和蒜头结扎成束挂在床头、门窗上,并且在家中熏烧具有芳香的仓术和白 芷驱毒祈福。人们制作了内含中药香料的香囊以及五彩绳相互赠送 佩戴。在正午时分通常会用菖蒲、艾草煮成的香汤沐浴,再换上清 爽干净的新衣。在潮湿的地方撒雄黄粉和雄黄酒避邪祛灾。人们在 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 “龙舟竞渡”是端午的主要习俗。刘禹锡有一《竞渡曲》记叙了在沅江州刺史主持下的一次赛龙舟的活动。诗曰:“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桴击 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端午龙舟竞渡又有是为救战国时代 怀石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而今,赛龙舟已得到新的发展, 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粽子,古时又称角黍、筒粽。魏晋时期,“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唐朝,粽子已经出现于市场,且技艺颇高,种类多样。诗人 郑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优美诗句,反映了当时吃粽子 之普遍。唐明皇吃了一种名为“九子”的粽子后赞不绝口:“四时 花京巧,九子粽争新。”宋代有用艾叶浸米裹制而成的“艾香粽子”,名噪一时。陆游诗中“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即指“艾香粽子”。 旧时,每逢端午家人团聚,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俗。俗语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本草纲目》记载:“雄黄 性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祛痰功效”。在碘酒和红

药水未发明的时代,用白酒浸雄黄,并泡入白矾,制成雄黄矾,来 涂抹毒虫蛰伤和蚊蝇叮咬之处,以解毒消肿止痛。 东方但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饮雄黄酒是有害的。有很强的化学致癌物质,饮用后轻则破坏人体造血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出现头昏、晕厥、呕吐、腹泻,重则中毒死亡。所以,雄黄酒绝不能饮。 民间有“端午插艾,悬户门上,一禳毒气”的习俗。艾,又名家艾、艾蒿,以陈久者良,常言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故又 叫“陈艾”。中医认为,艾叶有理有气、逐湿寒、温经止痛、止血 安胎等功效。艾叶气味清香,能起到平喘、镇咳作用,熏艾烟能对 居室消毒杀菌,提高家人抗菌能力。 我国各地有趣的端午习俗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 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 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 为“踏柳”。 山东省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 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 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 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 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 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 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 互相馈赠。

民风民俗端午节作文5篇

民风民俗端午节作文5篇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下面是我精心精选的民风民俗端午节作文,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民风民俗端午节作文一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

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民风民俗端午节作文二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开展一些列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意的趣味活动来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不但能达到活跃身心、联络邻里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的作用,更能寓教于乐,增进大家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刻体验传统节日中蕴涵的历史意义,从而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以下是小编为你推荐关于端午节活动策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活动策划1 活动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2、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3、通过互动,让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提高家长与孩子的配合能力与亲子关系。 活动流程: 家园共育类:我和家人一起包粽子 1、邀请各小朋友的家长或者邀请家长志愿者; 2、老师作引导,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3、老师以班为单位,引导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包粽子,编手链,缝香包; 4、小朋友们可以互换香包,留做纪念。 示范:

活动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

端午节民俗传承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端午节民俗传承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为了重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采,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唤起现代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激情,合都市水乡——朱家角特有的景观、地理和文化特点,特举办“中国龙卷风——朱家角中国民俗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端午节民俗活动。 一、活动主题: 本次系列活动以“中国龙”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合,让外国人过中国节,让更多的人了解朱家角、了解上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时间: 6月3日——6月8日 三、活动内容 (一)朱家角景区主题活动 1、对象:所有购票进入古镇景区的游客 2、地点:朱家角镇政府对面广场 3、内容: ①、端午节相关故事和粽艺展览 ②、朱家角特产、端午节特色产品展览及传统手工包粽子技艺表演等。 ③、每天两场广场文艺表演,表演朱家角民俗相关的节

目 ④、包粽子比赛。 游客可现场报名参与进行包粽子比赛,体会包粽子的乐趣,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⑤、赛龙舟表演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游客可观看在漕港河中进行的赛龙舟表演 ⑥、各景点其他传统节庆项目 (二)、嘉宾活动 1、对象:嘉宾活动主要针对由有关单位组织的外国游客以及提前预定的团队。 2、时间:10:00~13:00江南第一茶楼 13:30~16:30古镇游览 3、地点:朱家角古镇江南第一茶楼、古镇 4、内容: 第一部分(20分钟):来宾从课植园停车场下车,乘船沿西井街→漕港河→江南第一茶楼;民乐四同奏在二楼门厅表演;来宾就座; 第二部分(15分钟):《端午节故事采风》。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编排令中外来宾都印象深刻的故事,通过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组合,给人全新感受。 第三部分(30分钟):制作香囊。每位来宾参与制作香囊,

端午节地风俗作文八篇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八篇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下面是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八篇的内容,欢迎阅读! 【篇一: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端午时节就快到了,我来到奶奶家。爷爷奶奶都忙开了,整天忙里忙外,也不知道他们累不累。 爷爷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几样东西呢?它们是:艾草、菖蒲、龙船花、石榴花、蒜花。爷爷不到一天就采购到了。啊,让我找十天半个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实就因为我没有见过,所以才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爷爷说要休息一下。奶奶也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带回了粽叶、肉、蚕豆、糯米。我猜奶奶是包我的最爱——肉棕子。我神不知鬼不觉,突然蹦了出来,把奶奶吓了一跳。奶奶把肉放进酱油里,然后又把蚕豆弄成了豆瓣儿。奶奶终于开始包粽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不一会儿就好了,我吃了好几个粽子,令我回味无穷。我还要吃,奶奶不许我吃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时候。无意发现爷爷在插五端,我说:“爷爷,你插这一个叫无端的东西,要干什么呀?”爷爷说:“不干

什么,听说这一个可以避鬼神呢?”爸爸笑了起来:“你别乱说话了,不要让她笑掉大门牙。”“爷爷,原来你是骗我的,我不理你了。”我无话可说。“谁说的,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爷爷生气了。爸爸把我拉进房间里,说:“你别跟爷爷吵了,其实那就是驱赶小虫用的啦!”我好像有那么一点没变了,慢吞吞地说:“哦!” 第二天早晨奶奶给我戴五色线,我说:“难看死了,像什么东西呀?”奶奶说:“别乱说,这是长命缕,能保你长命百岁的。”我哑口无言。快到学校了,我偷偷把它放进衣袖里,到班级了,我看见大家都戴着五色线,于是把它拉了出来,看看谁的美。 原来端午节有这么多的风俗,我才知道呢。 【篇二: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例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

端午节赛龙舟文化

端午节赛龙舟文化 【篇一: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仪式】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仪式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亦称“端阳”“天中节”、“女儿节”、“诗人节”、“龙船节”、“解粽节”、“地腊节”、“蒲节”、“重五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当代社会已 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日本的端午节即传自中国。关于端午节的 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 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 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 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 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 “赛龙舟”,由于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 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 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 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 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 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 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第一,从总体上说,端午节活动体现的是关爱生命的主题,是卫生 与健康的主题。各种个人配饰、居室装饰、特色饮食和赛龙舟、走 亲戚的活动,都是关爱生命的表现。艾蒿、菖蒲、雄黄的各种运用 是要维护生命,粽子的性质表示调和阴阳,赛龙舟是通过体育竞技 磨砺与讴歌生命力,妇女回娘家探亲是生命报 本、感谢生命之源的仪式。

描写端午节习俗的作文的开头

描写端午节习俗的作文的开头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 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个天,我们家 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 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所以,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不过,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 这个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 第一个到达终点.即使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

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最新5篇

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最新5篇 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1】 活动背景: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 二、活动主题:我的端午,我做主,给自己一个端午节最棒的礼物三、活动日期: 6月11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四。 四、活动地点: 贵州大学北区中山园五、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

歌可敬的爱国诗人。同时通过此次活动让中心成员增进感情,让贵大的兄弟姐妹们(尤其是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端午节的人)感受到节日气氛,和家的气息。让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过一个难忘,有意义的温暖节日。 六、活动内容: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用展板展示于活动场地)(1)端午节的来历;(2)端午节的节日意义;(3)全国各地或国外的端午节习俗;2、包粽子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蒸煮。 具体流程: (1)前期准备:联系或委会,借来锅和炉子,并准备好包粽子所需材料;(2)参加的同学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序的到包粽子场地自己包粽子,每个人只限一个。(此环节进行包粽子大赛,每

追溯端午节习俗背后所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文化记忆

一、周老师的端午节您是如何度过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呵呵,估计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端午节只是吃几个粽子,过个名副其实的“粽子节”了。现在的传统节日,往往都成了“舌尖上的节日”,而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俗形式都在淡化、弱化,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一大尴尬。 三、您怎么看端午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在? 中国的节日往往有其历史渊源,当然也被人们赋予一定的传统意义,端午节尤其如此。忧国忧民的屈原当年以身殉国在汨罗江纵身一跳,激起了我们民族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爱国情思,也寄托了这个民族对和睦安康的渴望。探寻端午节习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记忆,有利于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周老师,听众朋友们对于端午节由来的解释正确吗?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音,万古传闻为屈原!您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跟屈原有什么样的关系?端午又是什么意思呢?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据统计有二十多种名称。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多种说法。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历史人物说,纪念的人物分别是屈原、伍子青、孝女曹娥、越王勾践、介子推;古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毒避邪攘灾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现有文献记录是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认为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忧国忧民却遭馋言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不忍见国破家亡,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

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篇一:端午节民俗文化教案 感知端午节民俗文化 活动目标: 1、介绍端午节溯源,让学生认识到端午节最初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寻求保护而进行的盛大的对龙图腾的崇拜。从端午节代代相传的传承性,使学生认识到龙的图腾、龙的文化已深深的注入到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了。 2、学习和了解与端午节的有关传统民俗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感悟中认识到:端午节不仅与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对龙的图腾的崇拜,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3、组织学生搜集端午节相关资料,采集艾蒿实物,讲述自己所知所闻的端午习俗,以及参加包粽子活动等行为,锻炼学生搜集加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端午节的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了,从深层次看,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活动内容和步骤:端午节的溯源 (一)端午节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活动课的主题是感知端午节民俗文化。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首在大江南北传唱的民谣,请大家齐声朗读。 (大屏幕出示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片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师:这首民谣反映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生:回答。 师:这个节日还有哪些别称? 生:这个端午节其实有很多名称,又被称为端阳节、重五节、天长节等。 师:这个节日是在什么时间? 生:回答。 师:具体的日子是在“农历五月初五”。 师: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这三大传统节日都带有明显的农业文化特色,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

端午节的活动有哪些

端午节的活动有哪些 【篇一:端午节活动主题】 端午节活动主题 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快乐端午你我共享 活动内容: 某月某日各班召开《快乐端午你我共享》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有关端午节的诗词和端午粽子的故 事等等。 活动目的: 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节庆文化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 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 主义情感,形成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和认同感,努力营造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 活动准备: 以电子文稿图文并茂为形式,了解端午的由来、习俗以及有关端午 节的诗词等方面端午文化。完成2份电子文稿,于某月某日前交到 班主任处。 活动过程: 一、去年端午节如何过 视频片断出示。 主持人:谁来说一说他们是如何度过去年的端午节的? 同学说。 主持人:那去年你家里是如何度过端午节的呢? 摄影图片出示,请图片中的主人公上台介绍自己如何度过端午节的。主持人:还有哪些同学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去年度端午节的 故事的? 同学上台。 二、今年端午节我们准备怎么过 主持人:看了听了同学们介绍的去年度端午节的故事后,那今年的 端午节同学们准备怎么度过呢? 请同学上台说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说得真好,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自己和家人一起度过端午 节的过程用摄像、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再 开一次这样的活动,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年自己度过端午节的故事。

三、携手共享端午送祝福 主持人:我们同学们在家中和自己的家一起幸福地过着端午节,可 是在四川、在汶川等地,那些遭受地震之害的和我们一样大的小伙 伴们却无法与家人共同度过端午节。同学们,你们对此,有什么想 法吗? 同学们说自己的感受。 主持人:是的,让我们一起制作一些贺卡,写上自己的祝福。然后,我们将会以班级为单位,一起把这些贺卡寄给那些的孩子们。衷心 祝愿他们能够和我们一起共同度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发展历史 先秦时期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 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大戴礼》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秦代 到秦代之后,由于国家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 相融合,端午节就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但是,就现文 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端午风俗还主要是避恶。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 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星辰、鸟 兽之形状,上刺文绣、金缕,即叫辟兵缯,也沿袭汉代名称为长命 缕或续命缕。 隋唐时期 唐代民间端午风俗活动形式也类似前代。像《酉阳杂俎》就记载:“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是日又进长命缕, 宛转绳结,皆为人像带之。”长命缕,只是制作上有所不同,用丝缕 结成人形,更有装饰性。五时图则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类, 是五毒图之前身,此俗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午时花则是石榴花, 五月正是榴花吐艳之时。唐代角黍粽子也花样翻新。《文昌杂录》 记载:“唐时五日,有百索粽,又有九子粽。”唐玄宗《端午三殿宴 群臣》诗中就有“穴枕通灵气,长丝缤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百索粽”还是唐代皇帝赏赐臣下的食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