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班级生活有规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班级生活有规则单元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二年级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概念。

2.从班级生活入手,知道学校处处有规则,体会规则的好处。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付诸行动。

重点知道学校处处有规则,遵守规则带给我们的益处。

难点从行动上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体验 1.自由组合开展游戏,时间三分钟。

2.游戏结束后想一想:你们这个游戏是怎么玩儿

的?学生自主活动课前的时间相对自

由松散,学生会玩

得更加没有思想包

袱,更加有意思。

导入新课 1.体验游戏,认识规则:

师:孩子们,刚才的游戏好玩吧。哪一个组来说

说你们怎么玩儿的?让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快乐。

2.引入新课

师:看来小朋友们的游戏要继续玩下去、玩好,

都得遵守游戏的规则。在二年级一班这个大家庭里,

同学们安全健康地成长也应该遵守规则。否则班级也会一团乱。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学生回答。

从游戏的玩法中理

解规则的概念

讲授新课 3.班级生活放大镜

师:先来夸夸我们班级讲文明,守规则的地方好

吗?[出示自觉遵守规则的课件]

师:孩子们,你们太棒了!你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咱们再来仔细看一组图片,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做得好不好?为什么?

谈一谈:我们班级也有不大文明的现象,谁来说一说

想一想:如果大家都不守规则了会怎么样?

4.我们大家一起来约定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在班级中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那么,怎样杜绝那些不文明的现象呢?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通过找身边做得好

的方面,也就是遵

守规则好的地方,

再对比不太文明的

现象,引导学生发

现制订规则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

师: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像做游戏一样,如果我们一起来制订一些班级约定,大家都遵守,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变得越来越文明,我们的班级也会越来越积极向上。

(1)我们先来重温《中小学生守则》

(2)为了让班级生活更美好,同学们一起来制

订我们的班级规则吧。

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②每个小组至少拟定出四条,并写下来;

③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班级生活规则(可相机出示班上已经有的一些规则共同学习。)学生读《中小学生守则》

课堂小结 6.小结:孩子们,有了自己制订的班级规则,人人就要做班级规则小卫士,自觉用班级规则来约束自

己,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只

有这样,每个同学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板书班级生活有规则

班级生活放大镜班级规则大家定

遵守规则做模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上《 班级生活有规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 学习目标: 1、知晓生活处处有规则,学校生活离不开规则。 2、树立规则意识,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3、通过文明棋,学会遵守班级生活规则。 重点: 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 主动自觉地遵守班级生活规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提出的班级约定吗?回忆一下我们的班级约定吧。出示图片:课堂约定 铃声响,进教室,学习用品摆放好。课堂上,专心听,小手放好不玩耍。有问题,小手举,老师问题认真听。大问题,声音响,认真书写作业棒。 出示图片:卫生约定 不要随手乱丢垃圾,及时清理自己的抽屉。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下课后主动整理课桌。 出示图片:文明约定 进校离校打招呼,相互问候有礼貌。 出示图片:活动约定 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课间休息不吵闹,安全责任记心间。训练新课: 一、文明棋 1、大家又一次熟悉了我们制定的班级公约。那么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 你们喜欢下棋吗?我们来把各项“约定”做成文明棋,大家一起玩,好 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游戏简介,游戏规则。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作文明棋。 学生代表展示本小组的文明棋,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补充 文明棋。 大家说得太好了,守规则很重要,我们来看一个视频《专心听讲》。 看,同学们遵守上课专心听讲这个规则多么重要啊! 2、文明棋做好了,根据游戏规则和同学一起玩一玩你们亲手制作的文 明棋吧!在玩的过程中,看一看制定的新规则是否合理? 情境回答: 有个同学在下文明棋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回到了起点,大家帮他想一想,他为什么又回到起点了呢?他下次应该怎么做呢? 说一说:和同学下文明棋怎样才能最先到达终点? (学生参与讨论,如守规则会前进地更快) 小结:遵守规则,我们进步会更快,让我们从我做起,争做守规则的文明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班级生活有规则 教学设计

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 2、懂得学校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内化。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校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初做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教学准备:图片、ppt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体验游戏,认识规则: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平时都喜欢做哪些游戏? 说说你的游戏是怎么玩的? [学生自由组合做游戏,之后汇报游戏玩法] 师:做游戏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矩,否则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游戏的规矩也称规则,它是参加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的要求,游戏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在()年()班这样的大集体里,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也应该遵守规则。否则班级也会一团乱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

二、授新 (一)班级生活放大镜 1.谈一谈:我来夸夸我们班级讲文明,守规则的地方 2.谈一谈:我们班级也有不大文明的现象,谁来说一说 [出示自觉遵守规则的课件] 3.想一想:如果大家都不守规则了会怎么样? 4.说一说:我们大家一起来约定 (1).重温规范记规则。 生读《小学生守则》 介绍《中小学生守则》 (2).学生在班里还应该遵守那些规则,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规则表吧 小组讨论交流,并填写班级规则表。 全班交流。 三、自我评价,深化导行。 [出示不遵守规则图片] 我是小法官:这样的做法对不对 讨论:为什么有时候明知道规则要求,但没能自觉遵守呢? [小组讨论,交流,今后打算怎样做] 四、诵读儿歌,益智激情。 《人人夸我好宝宝》 五、活动总结:过去是老师家长要求大家遵守班级规则,现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 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 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最新].pdf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 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 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 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 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 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 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 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 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 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生活性本课程视

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 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二)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 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 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三)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 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 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 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 位一体。(四)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 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 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 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 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二、课程基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则 (2)

2020-2021年春季部编版2上《道德与法 治》 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 2、懂得学校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学校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做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活动准备:学生收集学校关于“安全、礼貌、卫生、守纪”等方面的规定。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体验游戏,认识规则: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平时都喜欢做哪些游戏? 2、说说你的游戏是怎么玩的? (学生自由组合做游戏,之后汇报游戏玩法。) 师:做游戏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矩,否则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游戏的规矩也称规则,它是参加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的要求,游戏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大集体里,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也应该遵守规则。否则班级也会一团乱。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 二、新授: (一)班级生活放大镜。 1、谈一谈:我来夸夸我们班级讲文明,守规则的地方。 2、谈一谈:我们班级也有不大文明的现象,谁来说一说? (出示自觉遵守规则的课件) 3、想一想:如果大家都不守规则了会怎么样? 4、说一说:我们大家一起来约定。

(1).重温规范记规则。 生读《小学生守则》。 介绍《中小学生守则》。 (2).学生在班里还应该遵守那些规则,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规则表吧。 小组讨论交流,并填写班级规则表。 5、全班交流。 三、自我评价,深化导行。 (出示不遵守规则图片) 我是小法官:这样的做法对不对? 讨论:为什么有时候明知道规则要求,但没能自觉遵守呢? (小组讨论,交流,今后打算怎样做。) 四、诵读儿歌,益智激情。 《人人夸我好宝宝》 五、活动总结:过去是老师家长要求大家遵守班级规则,现在同学们自己懂得了班级规则,我们也制定出了自己的班级规则,那你就要做班级规则小卫士,让我们的班级更加美丽,规则是我们学习和成长不可缺少的,相信同学们会在今后,自觉遵守班级规则,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这样,我们的班级才更加和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制定班级规则文明棋 1、同桌之间一起下棋,感知规则。. 2、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遵守规则会让我们进步的更快。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以后你要怎么做? 四、拓展: 把文明棋带到家里和家长一起下,做家庭规则小小监督员

班级生活有规则

6《班级生活有规则》教学设计 峪南小学车艳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二课。教材包含了“班级生活放大镜”、“大家一起来约定”以及“把‘约定’做成文明棋”这三个活动主题。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或不遵守规则的情境,如课间打闹、同学有礼貌、课堂纪律好等,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班级生活处处有规则; 2.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与班级同学合作制定班级公约,树立遵守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班规、校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遵守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班规、校规。 2.学会做个讲文明、守规则的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2.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建立班级公约。 教学难点 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教师准备: 1.搜集遵守规则的事例,可采用照片或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示; 2.《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 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2.搜集身边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利用游戏“谁是猜拳大王”,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得到启发。 (1)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做“石头剪刀布”(好)那我们来看一看游戏规则是什么?(出示课件) 游戏规则:1.小组内互相进行,两两对战。2.三局两胜制。3.赢了的进行下一轮,输了的淘汰。4.每组选出一名优胜者。

《班级生活有规则》说课稿

《班级生活有规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二课。此课根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九条“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中的“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而编写的。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低年级学段明确指出“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本课要落实的任务就是在引导学生共同商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和形成个人对班集体的责任感、权利和义务感,初步建立公民意识和规则意识。 教材包含“班级生活放大镜”“大家一起来约定”以及“把‘约定’做成文明棋”这三个活动主题,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或不遵守规则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树立自觉遵守班规的意识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的公共生活。 本课侧重点是进行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公共生活所需的规则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集体生活,学习协商解决集体事务,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试探,好奇心强。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对于规则及其作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有时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违反了班级规则,从调查问卷不难看出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已初步建立,道德行为方面还缺乏落实,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和关注 通过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观察,在规则意识方面,71.82%的学生知道应该遵守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59.7%的学生在情感上认同班级制定的规则,但是只有32.55%的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

班级生活有规则 (2)

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 2、懂得学校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学校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做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活动准备:学生收集学校关于“安全、礼貌、卫生、守纪”等方面的规定。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体验游戏,认识规则: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平时都喜欢做哪些游戏? 2、说说你的游戏是怎么玩的? (学生自由组合做游戏,之后汇报游戏玩法。) 师:做游戏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矩,否则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游戏的规矩也称规则,它是参加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的要求,游戏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大集体里,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也应该遵守规则。否则班级也会一团乱。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 二、新授: (一)班级生活放大镜。 1、谈一谈:我来夸夸我们班级讲文明,守规则的地方。 2、谈一谈:我们班级也有不大文明的现象,谁来说一说? (出示自觉遵守规则的课件) 3、想一想:如果大家都不守规则了会怎么样? 4、说一说:我们大家一起来约定。 (1).重温规范记规则。 生读《小学生守则》。 介绍《中小学生守则》。 (2).学生在班里还应该遵守那些规则,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规则表吧。 小组讨论交流,并填写班级规则表。

5、全班交流。 三、自我评价,深化导行。 (出示不遵守规则图片) 我是小法官:这样的做法对不对? 讨论:为什么有时候明知道规则要求,但没能自觉遵守呢? (小组讨论,交流,今后打算怎样做。) 四、诵读儿歌,益智激情。 《人人夸我好宝宝》 五、活动总结:过去是老师家长要求大家遵守班级规则,现在同学们自己懂得了班级规则,我们也制定出了自己的班级规则,那你就要做班级规则小卫士,让我们的班级更加美丽,规则是我们学习和成长不可缺少的,相信同学们会在今后,自觉遵守班级规则,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这样,我们的班级才更加和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制定班级规则文明棋 1、同桌之间一起下棋,感知规则。. 2、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遵守规则会让我们进步的更快。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以后你要怎么做? 四、拓展: 把文明棋带到家里和家长一起下,做家庭规则小小监督员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2)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点击蓝字关注?清茶老师8月18日 第一部分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综合性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实践性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放性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版.pdf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 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 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 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 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 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 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 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 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 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 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班级生活有规则》说课稿

《班级生活有规则》说课稿 实验二小袁明玉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二课。此课根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九条“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中的“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而编写的。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低年级学段明确指出“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本课要落实的任务就是在引导学生共同商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和形成个人对班集体的责任感、权利和义务感,初步建立公民意识和规则意识。 教材包含“班级生活放大镜”“大家一起来约定”以及“把‘约定’做成文明棋”这三个活动主题,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或不遵守规则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树立自觉遵守班规的意识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的公共生活。 本课侧重点是进行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公共生活所需的规则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集体生活,学习协商解决集体事务,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试探,好奇心强。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对于规则及其作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有时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违反了班级规则,从调查问卷不难看出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已初步建立,道德行为方面还缺乏落实,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和关注 通过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观察,在规则意识方面,的学生知道应该遵守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学生在情感上认同班级制定的规则,但是只有的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可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班级生活有规则

教学目标: 1、了解班级中要遵守哪些规则,知道规则在班级中的作用。 2、愿意自觉遵守班级规则,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好处。 3、通过游戏,课前调查等活动自主生成班级的规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难点:愿意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进行课前调查。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石头剪子布》做游戏要有规则,现在我看一下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课件出示) 1.小组内互相进行,两两对决。 2.三局两胜。 3.赢了的学生进行下一轮。 4.每一组选出一名优胜者。 师:赢的学生每人奖励一张表扬卡。游戏开始! 师:哪些同学获胜了,每人奖励你们一张表扬卡。我想采访一下胜利者,这位同学你好,能告诉我你的现在的心情吗?你是怎么赢得比赛的?我想和你比一下(老师出拳慢)我赢了,你们都不同

意我赢,为什么?我没遵守游戏规则,引起公愤了。重来,这回赢了,你们认可吗?为什么?我遵守规则赢了,大家都高兴的认可了,规则真是无处不在,十分重要。不仅在游戏中要遵守规则,在班级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要遵守规则。 2、板书:班级生活有规则 二、制定班级生活规则 活动一:班级生活放大镜 1、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师:这个星期,我们班得到示范班级了吗?(出示示范班级牌)生1:这个星期没得到,但是上个星期得到了。(我们班级得到了) 师:听你的语气,似乎没有得到示范牌挺失望的。为什么上周我们能得到了,而这周没有呢? 生2:这个星期我们班有的同学表现不好,不遵守规则。 2、找出班级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班级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地方遵守了规则,哪些地方还没有。首先我们要了解班级目前存在的状况,怎样获得信息呢? 生1:我们可以问问上周的检查员。 生2:可以自己平时留心观察。

【部编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班级生活有规则》(人教)

《班级生活有规则》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二课。教材包含了“班级生活放大镜”、“大家一起来约定”以及“把‘约定’做成文明棋”这三个活动主题。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或不遵守规则的情境,如课间打闹、同学有礼貌、课堂纪律好等,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班级生活处处有规则; 2、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与班级同学合作制定班级公约,树立遵守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班规、校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遵守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班规、校规。 2、学会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 1、了解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2、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建立班级公约。 【教学难点】 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教师准备: 1、搜集遵守规则的事例,可采用照片或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示; 2、《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 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2、搜集身边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事例。 一、故事导入 1、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1)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的上课内容是《班级生活有规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故事,看看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老师:故事结束啦。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龟兔赛跑的过程。兔子虽然有先天的优势,但是最后却是乌龟成为了胜利者。为什么呢?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谁可以来举手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呢。 (3)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 老师:非常不错哦!同学们都能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从视频中我们都能看到,兔子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超速行驶,最后发生了车祸,撞向了一棵树,晕倒了,而乌龟呢,一直都遵守交通规则,稳步前行,最后夺得了胜利。所以呢,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则。我们班级生活中又有哪些规则呢? 二、体验活动,学习新知 活动一:班级处处有规则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处处有规则。我们生活在班级的大家庭里,应处处遵守规则。 2、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的规则有哪些?过马路的时候要遵守什么规则?在班集体活动中又要遵守哪些规则?

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三条主线是: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知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发展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挚爱生命,热爱自然。 ·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 ·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二)行为与习惯

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019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年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