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软件设计中的可用性

软件设计中的可用性

软件设计中的可用性
软件设计中的可用性

软件设计中的可用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可用性的概念,说明为什么可用性应当是所有软件设计项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工作中体现可用性

在创建软件的环境中,术语“可用性”表示一种方法,它将用户而不是系统摆在过程的中心。这一方法称作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它从设计过程的一开始就将用户关心的问题和意见考虑在内,并提出在任何设计决策中用户的需要都应摆在首位。

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用性测试。在测试中,用户使用产品的界面进行工作,通过界面进行交互,就他们的观点和关心的问题与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进行交流。

本文讨论了可用性的概念,并讨论了为什么可用性在所有软件设计项目中都是一个重要部分。本文的第一部分定义了在软件开发环境中可用性意味着什么,以及它与衡量产品价值的其它方面间的关联。第二部分回答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包括:为什么可用性很重要,以及如何在开发过程中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等。本文在结尾处列出了一些书籍、论文和组织机构名称,帮助您加深对可用性的了解,并在项目中应用可用性。

本文中讨论的大部分概念在零售和内部软件开发中均有所应用。在阅读本文时,请注意“用户”和“产品”等词语,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您的项目和最终用户中。

可用性定义

易于使用

可用性是衡量使用一种产品来执行指定任务的难易程度的尺度,它与实用性和受欢迎度等相关概念是有差异的。

可用性与实用性

决定产品可接受性的核心属性是其有用性,它用于评价实际使用产品时,是否能达到设计人员期望产品实现的目标。有用性的概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实用性和可用性。虽然这些术语间有联系,但它们却不能相互替代。

实用性指产品执行任务的能力。根据设计,产品执行的任务越多,其实用性就越高。

让我们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问世的典型Microsoft?MS-DOS?字处理程序为例。此类程序提供了多种强大的文本编辑和处理功能,但需要用户学习和记忆几十个令人费解的按键后才能执行这些功能。可以说此类应用程序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它们为用户提供了必要的功能),但其可用性却较差(用户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使用它们)。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个设计合理的简单的应用程序(如计算器)使用起来很容易,但其实用性却有欠缺。

这两种性质都是一种产品被市场接受所必需的,而且它们都是总的有用性概念的一部分。显然,若程序很好用但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功能,那么没有人会使用它;如果程序的功能强大但却很难使用,那么用户也很可能会拒绝这个程序而转向其它的替代品。

可用性测试帮助您判断用户使用产品执行特殊任务的难易程度。但是,它并不能直接帮助您判断产品自身是否有价值、是否实用(在可用性测试中,用户可能会主动提出一些关于实用性的意见,但任何意见都应通过其它更可靠的研究方法予以验证)。

喜欢它与使用它

受欢迎度往往表示产品中可取的特性。如果人们喜欢某产品,就更有可能使用它,并将它推荐给其他人。但是,与实用性一样,您一定要小心不要将受欢迎度和可用性混淆。

人们喜欢某产品的原因往往与实用性和可用性无关。他们可能被产品的样式和引人注目的外观吸引,或被心目中所赐予的该产品的地位吸引。人们倾向于喜欢很好用的产品,但这并不是说人们普遍喜爱的产品就是可用的。

可用性是指人们是否可以使用该产品来执行他们需要执行的任务。可用性测试主要用于评价性能而不是评价喜爱程度,但标准化的调查问卷也可以用来衡量人们对产品的喜爱程度。

发现、学习与有效性

可用性包含很多方面,但通常这一术语特指发现、学习和有效性这三种属性。

发现表示针对某种特定的需要去寻找并找到产品的某一功能。可用性测试可用于确定用户找到某一功能所用的时间,以及在整个过程中用户犯了多少错误(关于定位的错误选择)。

学习表示用户弄清楚如何运用所发现的功能来完成现有任务的过程。可用性测试可以确定这个过程的长短,以及在学习该功能期间用户犯了多少错误。

有效性表示用户“掌握”了某项功能,不再需要进一步学习即可使用。可用性测试可以确定有经验的用户使

用该功能时执行必要步骤所需的时间。

可用性的这三个基本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任务性质和用户执行任务的频率的影响。有些功能的使用频率很低或者使用起来十分复杂,导致用户基本上每次使用时都要重新学习;对于这些功能,Microsoft通常开发了使用向导,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对用户予以指导。

光喊口号是不够的

软件设计人员有时以为简单的口号,如“使产品更可用”,就可以解决可用性问题。虽然对可用性的积极态度是重要的,但是只有在具体的产品创建环境中,通过对普通用户进行恰当的可用性测试,才能为设计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使产品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使产品更可用”应当成为每个软件设计人员的座右铭,但是这句话只对那些了解“可用性”含义的设计人员才有意义。而对普通用户进行测试就是可以找到的最可靠的途径。

常见问题

为什么要强调可用性问题呢?

如果您还没有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将可用性因素考虑在内,您可能会问:可用性为什么是必要的,或可用性为什么是可取的?毕竟,不进行任何可用性工作,也可能发售一个可以工作的、没有错误的产品。但是,通过引入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可以使产品在很多方面得以很大改进。

减少用户拨打技术支持电话的次数是执行可用性测试的最佳理由。较差的可用性是用户拨打软件技术支持热线的主因,而每个软件公司主管以及信息服务经理都知道产品支持的成本是多么昂贵。此外,用户不得不寻求技术支持增加了用户对产品的潜在不满情绪。如果用户发现贵公司的产品使用起来十分容易,那么他们就不必频繁地打电话寻求技术支持了。

对于内部使用的软件,之所以将可用性作为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原因还在于它减少了培训费用。对用户而言,可用性强的软件学习起来比可用性不受重视的产品学习起来要容易得多。用户能够更快地了解产品的各项功能,并能长久地掌握它,这直接减少了培训费用和时间。

可用性测试有助于促进用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有很多因素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这些因素包括可用性、实用性和受欢迎度。对于零售产品,用户的接受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对产品的重复购买或对产品的忠诚度,这说明用户可能将产品推荐给其他人。对于内部应用程序,用户的接受程度决定用户是否愿意使用该软件执行任务,而这些软件就是针对这些任务设计的,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可用性是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的一个因素。

可用性可将您的产品与您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分开来。如果两个产品在实用性方面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那么人们很可能认为可用性更好的产品高出一筹。此外,由于Microsoft?Windows?的外观和感受以及随附的编程准则划定了基本用户界面的使用区域的标准,因此很多执行相似功能的程序其外观与操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相似的。这些相似性表明,即使可用性上的细微差异也会对用户的喜好产生重大的影响。最后请记住,每个产品最终都要进行可用性测试。用户每次使用您的产品时,都是在对它进行可用性测试,而他们对可用性优劣的意见将会影响他们是否继续使用该产品。将产品推向市场之前,对产品进行测试,可以有助于确保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

它的花费是多少?

软件设计人员和项目经理往往担心,如果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并执行适当的可用性测试,恐怕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并花费大量的金钱。事实上,花费在关注用户方面的时间和金钱通常是相当少的,而且与不这样做而导致的花费相比,这点花费也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设想一下在开发周期的后期而不是在前期(产品仍处在开发阶段时)对设计进行修正您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吧!如果您一直等到Beta测试时期才使用户接触到产品以便进行可用性测试,就会发现自己不得不将花费了大量时间开发的程序的各部分分拆重做。而若等到产品真正发布时,如果要根据负面反馈进行修改或支持较差的设计,因为产品支持的庞大开销或用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较差等原因,很可能要支付高昂的费用。

合理的可用性研究通常只需要两周或更短的时间,并可以显著减少开发周期后期进行修改所需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测试所需的花费将根据您的产品的性质以及所测试的界面部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可以认为可用性测试与代码测试是类似的。成功的项目经理在计划开发项目时总是会考虑到代码测试。他们并不认为代码测试是项目时间表或预算外的额外部分,而是将代码测试作为开发过程的一部分而计入成本。因为若不进行代码测试,那么花费反而会高得多。对于可用性测试,情况也是如此。

怎样获得可用性?

在理解可用性的重要性基础上,软件设计人员有时试图“获得”一些可用性,就好象可用性是一种成分,他们可以简单地把它添加到产品中,这样产品就更可用了。然而,可用性应当是设计过程本身的一部分,不是您可以在设计过程的随便某一地方添加的“东西”。可用性专家提到“用户关注的”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原因是:可用性取决于将用户的需要一直作为设计过程的中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根据需要的不同,包含的内容不单单是在界面中按照一组规则,对按钮和菜单布置进行管理。可用性测试是对设计工作进行检查的良机,而不是在产品中“添加”可用性的一种方法。

Gould、Boies和Lewis(1991)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定义了4个重要的原则:

及早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人员应当在设计过程的早期就致力于了解用户的需要。

综合设计:设计的所有方面应当齐头并进的发展,而不是顺次发展。使产品的内部设计与用户界面的需要始终保持一致。

及早并持续性地进行测试:当前对软件测试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根据经验总结出的方法,即若实际用户认为设计是可行的,它就是可行的。通过在开发的全过程引入可用性测试,可以使用户有机会在产品推出之前就设计提供反馈意见。

反复式设计:大问题往往会掩盖小问题的存在。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应当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反复对设计进行修改。

为什么应当将用户融入进来?

设计人员应当认识到他们自己不是普通的用户。与一般的用户相比,他们对正在开发的系统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对大多数用户而言不明确或造成混淆的界面,可能对那些从事项目设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清晰的。某些软件设计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普通用户,但他们绝对不能代替实际使用产品的真正用户。

因此,通过在早期关注普通用户的需要,并根据用户测试结果经常改进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软件设计人员会提出更好的设计,并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更好的设计将得到用户更好的认可。零售软件增加买进点的利益是很明显的:这增加了销售额。对于为内部使用而开发的软件,认可也是十分重要的:买进点增加将导致生产效率增加,并减少了对技术支持的需求。显然,从开发的一开始就将用户融入进来,并向用户表明您看重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和需求,这将使用户更愿意协助您开发出更好的软件。

遵循这些准则就足够了吗?

Microsoft为Windows计算平台开发了一系列界面准则,以此确保Windows程序具有一致的外观和感受。其它公司为非Windows计算平台开发了类似的准则,并且象Jakob Nielsen这样的专家撰写了大量关于设计可用Web页的文章。通过关于这些主题的大量信息,设计人员有时认为生产可用产品所需的全部工作就是严格遵守准则和规范。

这种想法的错误之处在于:准则在本质上是通用的。准则必须应用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之中,因此它不能总是针对您正在设计的特定的应用程序制订最佳的行动方案。遵守一组合理编写的准则有助于您设计出风格一致的界面,但是您不能保证它是可用的,除非通过真正的用户对它进行了测试。当您的确要使用准则时,不要象使用详尽的说明书一样,希望根据准则执行的方法所生成的所有结果都是最好的。两个设计

人员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实施同一个准则,而两种实施方案对特定情况却不一定同等适用。而且,有时候严格遵守准则可能导致很差的结果,或在准则之间发生冲突。只有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才可以在问题产生前排除它们。

对这个问题的另一种理解方式是:应当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成为设计决策的决定因素,而不是以用户界面准则为决定因素。

是否需要创建可用性实验室?

不要以为可用性测试就意味着创建昂贵的实验室,在天花板上安装摄像机,安装单向镜,以及采用其它以小组为中心的设陷技术。的确,进行大量测试的公司通常认为建立专用的实验室十分方便,并且可用性顾问往往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设施和设备,但您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设置和环境中执行有用、有效的可用性测试。

一种方法只需要一个测试人员(该测试人员对有人参与的研究工作与数据收集十分精通),在用户工作时坐在用户后面观察用户如何执行任务,这在会议室或办公室里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办到。Dumas和Redish (1999)提供了大量关于使用观察法进行测试的信息。

随着可用性测试的进一步进行,您可以添加诸如摄像机、单向镜等设备,或其它帮助实时观察和记录用户显示器的工具。不必一下子添加所有的设备,即使一件一件地添加,也可以使您从可用性测试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另一种方法是,您可以将测试外包给可用性顾问。关于为您寻找合适顾问的几点提示信息,请参见下文的“我如何开始?”。

我如何开始?

一旦您决定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理运用到您的开发过程中,就需要决定是自己雇佣可用性专业人员还是将可用性测试外包给供应商。

可用性专业人员协会(UPA)有一份供应商指南,有助于找到为您执行测试的可用性顾问。

有些咨询部门还可以帮助您创建您自己的可用性实验室或开发内部的可用性程序,在您的设计过程中引入可用性理念。

如果您宁愿自己雇佣可用性专业人员,那么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有职业介绍服务,使您可以找到潜在的雇员。很多可用性专业人员还属于ACM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SIGCHI)和UPA,您也可以在他们的出版物和会刊上刊登招聘广告。

无论您选择哪种途径,请记住:您将要雇佣的是测试服务人员,而不是那些自己访问您的界面,并告诉您

界面上有哪些错误的人员。设计人员不是普通用户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可用性专业人员。

关于这些公司和组织的信息,请参见下文的“资源”,您从中可以找到更多的关于可用性测试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内容。

资源

文献和书籍

Beyer、Hugh和Karen Holtzblatt。Contextual Design:Defining Customer-Centered Systems。San Francisco:Morgan Kaufmann,1997。(ISBN:1558604111)

Dumas、Joseph S.和Janice C.Redish。A Practical Guide to Usability Testing。London:Intellect Books,1999。(ISBN:1841500208)

Gould、John D.、Stephen J.Boies和Clayton Lewis。"Making Usable,Useful,Productivity:Enhancing Computer Applications。"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January1991):72-86。

Hackos、JoAnn T.和Janice C.Redish。User and Task Analysis for Interface Design。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8。(ISBN:0471178314)

Nielsen,Jakob。Usability Engineering。Boston:AP Professional,1994。(ISBN:0125184069) Shneiderman和Ben。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Reading,MA:Addison Wesley,1998。(ISBN:020*******)

组织

ACM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SIGCHI)(英文):UI从业者的最大的组织。

英国HCI小组(英文):英国计算机协会的专家组。有关合约资源请参见顾问目录。

人文因素和人类工程学组织(英文)。

可用性专家协会(英文):参见其顾问目录以获得合约资源。

其它联机资源

HCI书目(英文):人机交互出版物与资源。

Microsoft用户经验与UI设计资源(英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715471667.html,(英文)

易用性的分析

易用性的分析 第一次走到新的办公室门口,习惯的去推那扇巨大玻璃门,同时脚步并没有放慢下来.结果....“哐”的一声巨响,我差点整个身子就撞了上去,鼻子已经贴到了玻璃上.原来,这扇门是只能拉,而不能推的。 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只能拉的门去推,只能推的门去拉,或者直接一头撞进那种左右滑动的移门上去。。。这个时候常会自责“真不小心”。其实,傻的不是我们,而是门的设计师。门的把手,遥控器,以及任何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是用户界面。让人会犯错误的设计,是易用性出了问题。易用性差的门,就像给我们设计的圈套,等着我们掉进去。 易用性我们常常混淆有用性和易用性 易用性是一门学问。Donald A. Norman和Jakob Nielson是这方面的大牛。关于门的例子,就是在Donald 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叫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第五页描述的。易用性,对于网站以及软件的设计越来越重要,常常是区分好坏网站或软件的决定性因素。我想通过本文,把我所了解到的易用性最基本的一些想法介绍给大家。 什么是易用性Feedback 易见Easy to discover 藏得很深的功能就不容易被发现,无法使用。 易学Easy to learn 学起来容易。 易用Easy to use 熟练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快的操作。 这三条本身其实是冲突的,需要平衡。微软的Windows界面是这样设计的:菜单是统一的发现功能的入口,通过把拷贝和粘贴放在编辑菜单下是用户容易学习使用,而不像DOS一样,只有通过说明书或者书籍才能发现(discover)和学会(learn)。不过,如果每次拷贝操作都要通过指向“编辑”,然后选择菜单中的“拷贝”虽然易学,但是不易用,所以就设计了Ctrl+C和Ctrl+V的快捷方式,供学会的人更容易的使用。 相反的,在专业领域,可以为了易用而放弃易学,银行柜台终端只用小键盘而不用鼠标操作就是个例子。 有用和易用 我们常常混淆有用性和易用性Feedback 1 有用,这由产品的规划师负责保证。反面例子:比如一台机器很容易使用但并不解决实际问题。很多产品的失败,首先是有用性,也就是市场的失败,而非易用性的失败。 2 易用,这由易用性工程师负责。比如一台机器有功能但用户不知道如何使用。 分清了一件事物的这两个方面,在分析的时候会避免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易用性问题。

软件课程设计需求分析

普通话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 需求分析 项目名称:普通话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撰写人: 专业: 指导老师: 2012年3月19日

摘要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无时无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在教育体系中,网络的应用也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网络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校园网建设逐步成熟,基于Web的也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它即简化了传统的考试模式,节约人力物力,也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资源,辅助教学. 该系统采用了目前流行的B/S模式,即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客户端采用IE浏览器和服务器连接,最终形成了基于 B/S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该系统具备了以下功能:学生信息管理、成绩查询等功能. 论文以基于B/S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用UML来构建在线考试系统模,后台采用数据库相结合. 际需求出发,论述了开发普通话等级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讨论了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并通过UML分析对系统设计及实现。 设计思路和方法采用瀑布模型开发,用统一建模语言 UML进行描述,经历了文献检索,需求分析,分析模型设计,数据模型设计,构建级设计,系统部署,系统测试六个个环节。。实现了用户登录、注册功能,出题组卷功能,考试评卷功能以及用户信息查询功能。 关键词:普通话等级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 SQL SERVER2005

目录 一.摘要 (2) 二.背景 (5) 三.简介 (5) 1.设计目的 (5) 2.开发环境 (5) 3.程序功能 (6) 4.系统实际需求特点 (6) 四.整体规划思路 (6) 五.整体性需求分析 (6) 六.功能需求 (9) 1.业务规则 (9) 2.普通话等级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登录 (10) 七.数据库设计 (12) 1.概念模型设计 (12) 2.数据表结构 (12) 八.系统结构设计 (14) 九.对性能的规定 (15) 1.灵活性 (15)

软件设计中安全性与易用性的考虑(一)

软件设计中安全性与易用性的考虑(一) 计算机安全界曾经有个笑话:“实现计算机系统安全很容易,把计算机的电源关掉,锁在保险箱里,然后把钥匙扔掉。”实际上,这个笑话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计算机的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关系。 一、易用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在计算机的安全性和易用性设计之间存在权衡,一台不设口令的计算机非常方便使用,但是不安全;但是如果一台计算机每5分钟要求你做一次身份确认,输入口令甚至做血样检验,这样的计算机是安全的,但是不会有人愿意使用。一般说来,安全软件产品的操作要比其他软件产品的操作困难,因为实现机制复杂了,需要配置的参数也多了。安全性和易用性在设计上有共同点: (1)都需要从软件的整体考虑; (2)需要对系统结构、开发团队和市场份额等方面统筹考虑; (3)都要在系统设计的开始阶段考虑,在系统开发临近结束时无法临时增加;但是由于易用性和安全性是不同的技术,所以建立一个既有安全性又有易用性的系统比较昂贵。(4)易用性方面出现问题可能会妨碍安全性的效果。 目前安全性和易用性之间的接口成为计算机安全界研究的对象,被称作人机交互和安全性(HCI-SEC)。在2003年ACM人机交互大会召开了HCI-SEC研讨会,随后HCI-SEC的有关问题逐步提了出来。2004年计算机界把易用安全性列为信息安全研究者的“重大挑战”,有下面两个问题:问题1口令问题。每个人都面临口令问题,安全的口令都是难猜测的,但是难猜测的口令都是难记忆的。同时口令策略一般要求用户口令是唯一的并且要及时更新,如果一个人的帐户比较多,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完全凭借记忆牢记十多个不同的口令,并且不断地分别更新。问题2身份确认问题。当认识到传统的口令字不够安全后,用户需要新的身份确认手段。研究表明,人记忆图像的能力比字符强,因此图像口令字被作为字符口令字的替代方案,研究还发现,用户对图像口令字的选择与种族和性别高度关联。生物测量和硬件令牌也属于用户身份确认的方法,但是现在还缺乏对这些身份确认手段的统一评价和比较方法。 二、易用安全性的实现途径 HCI-SEC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在某些特定的应用系统中实现易用的安全性,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方法: (1)构造不需要用户干预就可以执行相关的安全和私有功能的系统。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当用户不了解某些方面的安全问题时,他们的操作可能会无意中减弱到位的安全保护。 (2)开发一种安全和私有相关的隐喻模型,让用户自发地正确使用安全和私有软件。目前的钥匙和锁的隐喻模型显然是不完全和不准确的,但是目前也没有出现更具有广泛接受性的其他隐喻模型。 (3)教给用户有效使用私有和安全工具所需要的知识。但是以什么形式把这些信息教给用户,让用户少花时间去学习掌握,还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很容易想到利用一种基于上述方法混合的方法,但实际上这更困难,因为上述方法的思路和实现根本上就是不同的。现在有人开始用HCI-SEC的方法对安全系统进行评估,测试结果发现用户在安全决策理解方面存在障碍,从而导致安全配置失误遭受危险,用户往往为了使用方便,而关闭某些安全防护。JeromeSaltzer和MichaelSchroeder于1975年就在讨论易用性是否是安全系统必要的成分,他们提出了信息保护的8条原则1],最后一条就是对信息保护系统的“心理可接受性”,但是有些安全系统对这些思想不够重视。此后30年来,HCI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技术市场上,开始有人应用HCI设计和评价技术对安全系统进行评价,他们发现最终用户在理解所面临的安全设计和决定方面非常困难,所以非常容易出现误配置的情况,而导致安全风险。很多时候用户为了工作方便停止或者忽略安全功能,例如取消口

最新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 计

安全监测监控 课 程 设 计 学院:能源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姓名:张德军

学号: 0703070136 日期:2011年1月3日 对煤自然发火平台监测监控系统的 设计 一、工程设计 1、需求设计 1.1需求分析 该实验室主要承担煤自然特性的实验研究。主要测试煤自然发火期的放热强度、耗氧速度、临界温度及指标气体等特性参数。实验台煤样容量 1.5 吨,模拟煤自燃环境,自然供风,自持氧化升温,自动测量温度等参 数,实验数据计算机处理,是我国迄今装煤量最大的煤自然发火专业实验台。 1.2功能需求 1)试验台容量1.5t。 2)用于测试煤的自然发火期放热强度、耗氧速度、临界温度及指标气 体等特性参数。 3)需要将数据处理转化为三维图像,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 4)可以按需求打印。 5)用户可以获取图像中任意一点的信息。 6)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实验进程,如环境温度高低,风速,氧含 量等。

7)在实验中与意外情况,可以紧急停止试验。 8)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1.3界面需求 1)试验台通过计算机控制。 2)界面需要显示实验时间、试验台等温三维立体图像,实验台最高、 最低温度,通风风速,进回风流中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浓度, 煤的重量等信息。 3)可以用鼠标指针点击查看各点温度。 1.4性能需求 1)操作安全,性能可靠。 2)数据测量准确。 3)操作方便快捷。 4)反应灵敏。 2、环境分析 2.1需求方实际环境 2.1.1地理位置 本实验室位于在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西安科技大学校园内,旁有办公楼,宿舍楼,东临雁塔路,为闹市区。 2.1.2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为普通建设楼房,没有特别的防护措施和设施。 2.2供应方客观条件

软件设计中的易用性

软件设计中的易用性 摘要:这篇文章介绍了软件设计中“易用性”的概念并解释了为什么它在软件设计项目中应该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介绍 应用“易用性”到软件开发中 “易用性Usability(又被译为可用性)”这个词在软件开发中表现为这样一种方式,即把用户而非系统置于开发过程的中心。这种被称为“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概念,是指从设计过程的开端便把用户所关注的东西包含于其中,并规定用户应该是任何设计决定中最重要的因素。 这种“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方式最显著的方面便是易用性测试。在易用性测试中,用户对产品界面进行交互式的测试,并与开发、设计人员交流他们的观点和所关注的问题。 这篇文章讨论了“易用性”的概念及为什么它应该是软件设计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在软件开发中“易用性”意味着什么,它跟产品价值的其他衡量标准如何相关。第二部分阐明了“易用性”的重要性及怎样把“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原则包含于开发过程中等常见问题。这篇文章的末尾提供了一份有关的书籍、文章、组织名单,这份名单可以帮助你更多地了解易用性及如何把之应用于你的项目。 这篇文章中的大部分原则都适用于零售软件(retail software)的开发和内部应用软件(internal software)的开发。当你深入阅读时,请注意象“用户”和“产品”这样的词,思考它们和你自己的项目之间的关系,思考那些产品最终用户的需求。 定义易用性 容易使用 “易用性”是一个衡量标准,用来衡量使用一个产品完成指定任务的难易程度。这跟“功能性(utility)”、“喜欢(likeability)”这些相关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易用性Vs 功能性(Usability vs. Utility) 决定一个产品能否被用户接纳的关键是它是否有用,即实际使用它能否完成设计人员原本期望用户去完成的目标。“有用(Usefulness)”这个概念可以进一步分为“易用性(utility)”和“功能性(utility)”。尽管这两个词是相关的,但它们却是不可以相互替换的。 功能性是指产品完成任务的能力。产品被设计为能完成更多的任务,那么产品的功能性就越强。 让我们看看80年代末微软的MS_DOS版文字处理程序,该程序提供了很多很强的文字编辑功能,但是要求用户必须学习并记住很多神秘的按键才能完成任务。象这样的程序可以说具有很高的功能性(它们提供给用户很多必要的功能)但易用性很低(用户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使用它们)。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一个设计得很好、简单的应用程序,比如计算器程序,很容易使用,但却没有提供多少功能。 这两种特性对于产品被市场接纳都是必要的。二者都是产品“有用”这个整体概念的组成部分。明显地,如果一个程序非常容易使用但却没有什么功能,没

软件设计模式与软件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软件体系结构》大作业(1) 学院:软件学院 课程名称:软件体系结构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 评分表 1、叙述各小组成员完成本题目的分工协作情况。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先理解题目要求及涉及的设计模式,并一起完成代码编写。另外,组长负责文档制作。 2、评分表 序号姓名评分是否组长 1 2 作业正文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作业题目内容的详细描述。 2、完成本题目所采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名称及画出相应的类图,或者是所采用的 软件体系结构名称及画出相应的体系结构图。

3、画出完成本题目所设计程序的设计类图;如还有其他图,也一并画出。 4、完成本题目所设计的程序代码。 5、程序运行的典型界面截图

1、作业题目内容的详细描述。 【作业2.1-1】例2.3为使用工厂方法模式设计的汽车保险管理应用程序实例。现在需要 扩展例2.3的设计图,添加一个名为LuxuryCarInsurance的类,并且需要编写此类和其他需要添加的类的代码,详细要求参见光盘的相应作业部分。 【作业2.1-1】在例2.4中,设计并且实现了豪华(Super)和中等(Medium)别墅(House)与公寓(Condo)的查询。要求在该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类SemiDetacher(半独立式楼宇),并且编写代码,实现相应的查询功能,详细要求参见光盘的相应作业部分。 2、完成本题目所采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名称及画出相应的类图,或者是所采用的软件体系结构名称及画出相应的体系结构图。 【作业2.1-1】采用的是工厂方法模式 【作业2.1-2】采用的是抽象方法模式

最新KJ90NB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K J90N B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正兴煤业公司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1概述 KJ90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自成功研制并推向市场以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已发展到达到AQ6201-2006新标准要求,基于工业以太环网平台的第六代产品-KJ90NB安全监控系统,已从早期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发展成为集环境安全、生产监控、信息管理、网络运用、工业电视以及兼容瓦斯抽放、火灾监测、电网监测、顶板动态监测、主扇风机在线监测等多种子系统为一体的新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以其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深受煤矿用户的欢迎,在煤炭行业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并在其它非煤炭行业如环保、化工、公路及铁路隧道等民用方面得到应用。到目前为止,已在国内多个省区,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用户普遍反应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KJ90NB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自配套能力强,监控系统的各类设备及监控软件均由重庆煤科院一家研制、生产。产品性价比高,售后服务有保障,能很好的控制监控系统总体质量和性能,控制产品的生产加工周期,对日后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可靠保障。 2KJ90NB系统与传统监控系统技术对比 传统的安全监控系统采用总线传输的方式,系统容量受限,通讯平台只能运行特定的系统,反映速度慢,不具备通讯冗余和自恢复功能;易受干扰,运行不稳定;兼容性差;无法实现故障自我诊断,自成系统,数据孤立且重复布线,使用维护工作量大,不能进行综合分析,预警,应急联动。

根据各矿近年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还将在矿井原煤生产过程各环节装备一些新的系统。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通讯方式,势必又将采用各自独立安装运行方案,造成矿井监控设备布线越来越复杂、系统维护成本越来越大。 针对传统系统的缺点,此次方案设计选用基于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平台的KJ90NB安全监控系统。与传统的系统比较具有相当巨大的优势和在传输速度、质量上的质的飞跃。并能方便实现各系统监测监控数据的综合集成。以直观形象的各种图形方式显示全矿井的生产工艺流程、同时也将方便显示其它诸如矿井瓦斯、矿井人员、矿井抽放、矿井设备运行状况等分类信息。这对提高生产调度管理效率,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煤科院根据国内煤矿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了以RS485作为通讯协议的普通安全监控系统(KJ90NA)和基于工业以太环网传输平台的宽带安全监控系统(KJ90NB)主要参数性能对比: 与目前其他的工业以太环网在信号传输、组网方式、环网结构上也有本质的区别。在平台的稳定性、配套性,各个子系统的接入和集成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子系统接入上协议标准采用现在用途最位广泛TCP/IP的通讯协议,子系统接入工业以太环网平台后,不再需要数据接口和其他平台上所需要的数据转换器(调制解调)。在信号传输方式上真正最大限度上发挥了工业以太环网平台的优势,就近接入环网交换机,不再受数据接口和其他平台上所需要的数据转换器(调制解调)的限制。

软件易用性研究

软件易用性研究 企业管理者希望有一套产品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负担。 没有复杂的流程设计,没有复杂的表单设计等等。 作为软件供应商往往重视系统功能的全面性,流程的可控性,技术的先进 性,却忽略了系统的易用性。 易用性(Useability)是交互的适应性、功能性和有效性的集中体现。 在2003 年颁布的GB/T16260-2003(ISO9126-2001《)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质量模型中,提出易用性包含易理解性、易学习性和易操作性。 即易用性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 1.易理解性是指用户认识软件的结构、功能、逻辑、概念、应用范围、接口等难易程度的软件属性。 该特征要求软件研制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档其语言简练、前后一致、易于理解以及语句无歧义。 包括宣传资料应实事求是,言简意赅,而不是过度包装;功能名称、图标、提示信息等应该直接、明了,没有歧义,容易理解,让用户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而不是猜测其作用;使用手册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充分考虑普通用户的接受水平,语言直白、描述细致、逻辑清晰,尽量避免专业术语。 2.易学习性是指用户学习软件应用(运行控制、输入、输出)难易程度的软件属性。 该特征要求提供的用户文档的内容详细、结构清晰以及语言准确;要求用户进入操作界面后一目了然,能够很直观、很容易找到自己要使用的功能菜单,方便的完成操作,藏得很深的功能就不容易被发现,无法使用;在业务功能屏幕中不宜提供过多的操作功能使操作者眼花缭乱,摒弃无关信息的堆砌,简单的界面更能突出功能的强大;操作或处理错误的提示信息明确,不要说了

《软件设计模式》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模式》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中/英文):软件设计模式/Software Design Patterns 3、课程类别:专业课/限选 4、学时/学分:32/2.0 5、先修课程: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6、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教材、教学参考书: [1]刘伟.Java设计模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刘伟.设计模式实验及习题解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ErichGamma,RichardHelm,RalphJohnson,JohnVlissides.DesignPatte rns:ElementsofReusableObject-OrientedSoftware.Addison-Wesley,199 5. [4]结城浩.图解设计模式.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5]秦小波.设计模式之禅(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陈臣,王斌.研磨设计模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软件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类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软件设计模式基础知识、UML类图、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结构型设计模式和行为型设计模式。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软件设计模式的动机、定义、结构、实现、使用效果以及应用实例,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首先学习软件设计模式的基本知识和UML类图;接着介绍常见的七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然后重点介绍使用频率较高的软件设计模式,包括五种创建型设计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六种结构型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代理模式)和七种行为型设计模式(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环节,针对具体问题合理选择设计模式,绘制相应的模式结构图并使用代码实现

简述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漏洞检测

简述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漏洞检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大量的推广与应用,为民众的生活创造了极大便利。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充分享受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便利时,也需要意识到计算机技术所存在的潜在安全问题。其中,计算机软件最易遭受的安全问题便是病毒,一些恶性病毒甚至可直接对计算机造成瘫痪,并且对用户的计算机数据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导致隐私泄露。故而,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可靠、有效的安全检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意义 对计算机软件实施安全检测,其目的其实并非是判断某项程序有无出现错误,而是去分析这一项程序是否存在缺陷。因为,即使某项程序存在漏洞,软件也是可以照常运行的,只是其安全性能发生了降低。纵观当下我国的软件安全检测技术而言,其安全检测形式基本可以分成动态和静态两种。进行对软件的安全检测,是为了可以明确其运行是不是达到了最初的预期目标。通常意义上,安全检测主要可以分成三个

环节:①功能性检测;②渗透性检测;③对检测结果实施再次验证。 在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程序漏洞,那么则会对其展开两方面的检测:①检测软件的安全功能能够达到运行需求;②对访问控制、保密性能、安全管理等进行安全监测。 2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存在的普遍问题 现阶段,有相当数量的检测人员并不会按照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环境进行安全监测,而是实施模式化的检测手段对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展开测试,导致其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毫无疑问,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软件安全检测方式,无法确保软件检测结果的普适性。基于此,会导致软件中那些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未获得根本上的解决,以至于在后期运行中给人们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须知检测人员更应当针对计算机使用用户的需求、计算机系统及代码等特点,并以软件的规模为依据,选择最为恰当的一种安全检测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检测水平,使用户获得优质的服务。 在进行对计算机软件的安全监测过程中,必须应当对软件的内部结构实施系统分析,方能体现检测过程的完成性。然而,却又许多的检测人员对计算机软件的内部结构所知甚少,缺乏系统的认知与检测意识,

易用性测试及GUI常见的测试要求

易用性测试及GUI常见的测试要求 在 2003 年颁布的 GB/T16260-2003(ISO 9126-2001) 《软件工 程产品质量》质量模型中,提出易用性包含易理解性、易学习性和易操作性;即易用性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 (1)易理解性;(2)易学习性;(3)易操作性;(4)吸引性;(5)依从性。 对于一个需要面对用户的软件产品来说,最直观的UI和使用感受也是产品能否获得用户认可的关键一环。个人认为,在毒霸的产品传统中,从设计到开发再到测试,对产品的易用性和GUI的规范往往给予的关注较少。我在测试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影响使用心情的非关功能方面的BUG。希望此文可以在毒霸的易用性和GUI方面的测试中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 易用性测试 易用性(Useability)是交互的适应性、功能性和有效性的集中体现。 在《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质量模型中,提出易用性包含易理解性、易学习性和易操作性;即易用性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 易用性测试包括针对应用程序的测试,同时还包括对用户手册系统文档的测试。通常采用质量外部模型来评价易用性。包括如下方面的测试: (1) 易理解性测试 (2) 易学性测试 (3) 易操作性测试 (4) 吸引性测试 (5) 易用的依从性测试 易用性测试方法有: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动态和静态结合测试。 由于易用性缺陷的主观性,因此测试人员和UI设计人员经常产生不同意见。UI 通常被当作创造者的作品,而测试人员说某处是错误,就可能挫伤“艺术家”。易用性是软件缺陷中的敏感问题。 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是一门将日常使用的东西设计为易于使用和实用性强的学科。人体工程学的主要目标是达到易用性。 1、用户界面测试 用于与软件交互的方式称为用户界面或UI。 2、优秀UI的构成 软件测试员要负责测试软件的易用性,包括其用户界面。 记住,软件测试员不需要去设计UI,只需要把自己当作用户,然后去找出UI

软件设计模式大作业样例

设计模式大作业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模式 设计题目:公司经费申请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3-1 指导教师:高原 2016年6月

软件设计模式任务书

目录 一、系统目标 (1) 1. 设计目的 (1) 2. 需求描述 (1) 二、系统模块选择 (1) 1. 需求分析 (1) 2. 选用设计模式 (2) (1)模板方法模式 (2) (2)职责链模式 (2) (3)观察者模式 (3) 三、系统设计 (4) 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 四、系统实现 (5) 1.模板方法模块及其实现类 (5) 2.职责链模块及其实现类 (6) 3.观察者模块及其实现类 (9) 4.事件处理程序 (10) 五、系统设计总结 (11) 1. 实现的功能和优点 (11) 2. 不足之处 (12) 3. 完成心得 (12) 六、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2)

一、系统目标 1.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对软件设计课程的理解,熟练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各种设计模式,培养自我动手、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通过运用设计模式来解决实际系统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具备利用计算机编程分析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2.需求描述 本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与应用设计模式解决公司经费申请问题,可以了解申请经费的具体流程为申请人先填写申请单,然后交给领导审批,如果申请批准下来,领导会通知申请人审批通过,然后申请人去财务领取费用,财务部给于其拨款,如果没有批准下来,领导会通知申请人审批未通过。不同级别的领导,对于审批的额度是不一样的,比如,项目经理只能审批500元以内的申请;部门经理能审批1000元以内的申请;而总经理可以审核3000元以内的申请,否则不通过。系统中总共用到三种设计模式,分别是模板方法模式,职责链模式,观察者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了一个操作中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申请经费的具体流程是固定的,写申请单,审核,得到通知这三个过程,只是审核过程不同。职责链模式鉴于不同级别的领导,对于审批的额度是不一样,使其各自的职责权限更加清晰明了。观察者模式是一种一对多依赖关系,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其相应依赖对象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二、系统模块选择 1. 需求分析 根据问题的描述,可以确定系统的大致业务逻辑。如下:需要申请活动费用,按照固定工作流程进行申请,给出申请金额,由领导根据各自的职责权限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告知申请人,财务部根据结果给予拨款。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呈现给用户。

煤矿安全监测系统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系统 可行性方案分析报告 (仅供开发使用) 文档作者:___黄健___ 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目录 1 系统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 项目目标 (3)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 2.1系统设计结构 (4) 2.2 系统功能设计 (4) 2.4 系统主要配置 (6) 3 系统方案详细设计 (6) 3.1 系统模块划分 (6) 3.2中心站监控管理软件设计 (6) 3.2.1监控软件设计要求 (6) 3.2.2 监控软件结构设计 (7) 3.2.3 监控软件详细控制功能说明 (7) 3.3上位机监控节点设计 (8) 3.3.1 上位机监控节点设计要求 (8) 3.3.2 上位机监控节点硬件结构设计 (8) 3.3.3上位机监控节点软件设计 (8) 3.4 系统分站监控节点设计 (8) 3.4.1分站设计要求 (9) 3.4.2 分站硬件结构设计 (10) 3.4.3 分站软件设计 (10) 4 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结论 (12)

1 系统概述 煤炭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瓦斯、矿尘、火灾、水灾、顶压等各种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矿井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监控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已成为我国煤炭企业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具体特点,结合矿井的"一通三防"的基本方针,我们设计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构成的综合监控系统。系统能够对各煤矿生产环境中的瓦斯、风速、温度、一氧化碳、烟雾、运行设备等环境数据、工作状态(通过矿井现场传感单元)进行远程监控及报警。 1.1项目背景 能源工业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紧张、石油价格的飚升,煤炭行业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日益凸现。但中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尤其是重、特大伤亡事故屡见报端,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5%,可事故伤亡人数却占80%。在这些事故中,瓦斯爆炸又占绝大多数。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各煤矿生产企业安全监测不完备、管理手段落后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矿务局自身现代化管理的需求,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出发,煤矿系统联网安全监测已是必然趋势。 1.2 项目目标 煤炭安全管理部门可根据实时上传的告警信息和实时运行信息,确定各煤矿的施工情况或各种指标超标的地方,为管理人员准确、快速的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提供极大的帮助。这样,既能克服矿井数量多、地域分散、技术薄弱等问题、减少资金投入,又能充分发挥瓦斯监控设备的作用,便于在煤矿推广应用。

易用性定义

易用性测试是指用户使用软件时是否感觉方便,比如是否最多点击鼠标三次就可以达到用户的目的。易用性和可用性存在一定的区别,可用性是指时候可以使用,而易用性是指是否方便使用。 10 本词条正文无目录,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易用性(Usability)是交互的适应性、功能性和有效性的集中体现。 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是一门将日常使用的东西设计为易于使用和实用性强的学科。 在2003 年颁布的GB/T16260-2003(ISO 9126-2001)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质量模型中,提出易用性包含易理解性、易学习性和易操作性;即易用性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 (1)易理解性;(2)易学习性;(3)易操作性;(4)吸引性;(5)依从性。 易用性测试包括针对应用程序的测试,同时还包括对用户手册系统文档的测试。通常采用质量外部模型来评价易用性。包括如下方面的测试: (1)易理解性测试; (2)易学性测试; (3)易操作性测试; (4)吸引性测试; (5)易用的依从性测试。 易用性测试方法有: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动态和静态结合测试。 人体工程学的主要目标是达到易用性。 1、用户界面测试 用于与软件交互的方式称为用户界面或UI。 2、优秀UI的构成 软件测试员要负责测试软件的易用性,包括其用户界面。 记住,软件测试员不需要去设计UI,只需要把自己当作用户,然后去找出UI中的问题。 优秀UI具备的七个要素: (1)符合标准和规范 最重要的用户界面要素是软件符合现行的标准和规范——或者有真正站得住脚的不符合的理由。 注意:如果测试在特定平台上运行的软件,就需要把该平台的标准和规范作为产品说明书的补充内容。像对待产品说明书一样,根据它建立测试用例。 这些标准和规范由软件易用性专家开发。它们是经由大量正规测试、使用、尝试和错误而设计出的方便用户的规则。 也并非要完全遵守准则,有时开发小组可能想对标准和规范有所提高。 平台也可能没有标准,也许测试的软件就是平台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小组可能成为软件易用性标准的创立者。 (2)直观 用户界面是否洁净、不唐突、不拥挤? UI的组织和布局合理吗? 有多余功能吗? 帮助系统有效吗? (3)一致 如果软件或者平台有一个标准,就要遵守它。如果没有,就要注意软件的特性,确保相似的操作以相似的方式进行。

软件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 设计题目: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1-1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系统目标 (1) 1. 设计目的 (1) 2. 需求描述 (1) 二、系统模式选择 (1) 1.需求分析 (1) 2.选用设计模式 (1) 2.1 工厂模式 (2) 2.2建造者模式 (2) 2.3原型模式 (3) 2.4策略模式 (4) 三、系统设计 (4)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 2.系统模块类图 (5) 3.系统控制函数 (5) 四、系统实现 (6) 1.工厂模式 (6) 2.原型模式 (8) 3.建造者模式 (9) 4.策略模式 (12) 五、系统设计总结 (13) 1. 实现的功能和优点 (13) 2. 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14) 3. 完成心得 (14) 六、参考文献 (14)

一、系统目标 1.设计目的 设计模式的提出,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演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设计模式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地去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从而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快更好地完成系统设计。希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更加了解设计模式的概念、设计模式的基本要素、设计模式的原则和设计模式的类型,以及各种设计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形,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去灵活运用各种模式,加深对软件设计课程的理解。通过运用设计模式来解决实际系统中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从而具备利用计算机编程分析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2.需求描述 周末的时候大家一般出去玩,然后吃点好的东西,这样,可以分为好几个步骤,首先,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然后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最后选择吃什么样的东西。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能用设计模式的思想将这个简单的问题抽象化,这样会对我们了解设计模式非常有帮助。本次课程设计选择了“旅游策略”,应用所学到的四种设计模式来解决问题,将设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实际的问题相结合,实现系统的相应功能。系统中总共用到四种设计模式,分别是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和策略模式。 二、系统模式选择 1.需求分析 工厂模式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将所创建的具体对象的创建工作延迟到了子类,较好的解决了紧耦合的关系,工厂模式用来解决怎么很快的生产出来顾客要求的食品。 原型模式对客户隐藏了具体的产品类,减少了客户知道的名字数目,原型模式用来解决再点一份食品的问题。建造者模式实现代码和表示代码的分开,主要解决选择什么样的衣服搭配方式,而不必考虑怎么搭配衣服。策略模式是算法的动态选择,策略模式主要解决了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而不必关心方式到底有什么变化。 2.选用设计模式 根据需求分析,该旅游策略可以采用了四种设计模式,分别是工厂模式、原型模式、

移动端安全监测APP

主要优势: 云平台基于SaaS的云计算架构实现,基于SaaS架构的云平台低成本免运维,云计算使得云平台可动态提供可伸缩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虚拟化资源,并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不需要关注底层的硬件资源,从而可让用户把重点放在软件功能上,大大提高用户体验和软件的可用性; 云平台整套架构采用互联网技术中目前最先进的微服务架构进行设计,不仅保证系统的松耦合度,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系统的弹性。云平台整套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分布式设计,为整个系统提供极大的扩展性。云平台系统设计使得云平台可在流域多库大坝安全监测中对多个大坝工程进行复制并推广应用。并且,云平台兼容多种行业标准,软件采用标准接口协议,可方便用户与其他平台进行对接。对于大型系统及工程,可方便的实现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 云平台负责管理所有的更新和升级,用户无需自行下载或安装补丁。同时,云平台还管理着应用程序的可用性,所以用户无需添加硬件和软件,也不必随着用户或业务的增长而增加网络资源。用户一旦应用了云平台,可轻松享有后续的升级服务,用户完全不需担心软件的后续维护、升级更新等问题; 安全监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因此保障平台的安全性是云平台搭建的基础。云平台部署在与国内知名高校大学合作搭建的机房及服务器集群,采用运营商独享专线以及国外专业厂商安全认证系统进行加密,最大程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数据的安全性; 云平台数据库采用多种数据库结合的方式,适合大数据量、高并发、高吞吐量的数据场景,可完美支撑安全监测的不同需求和场景; 在安全监测中,用户往往关心的是监测数据。实时的获取监测数据,对安全监测情况做出预估,在安全监测中是至为关键的一环。云平台中运用以传感器和自动化采集系统为主体的在

软件易用性测试

软件易用性测试 考察评定软件的易学易用性,各个功能是否易于完成,软件界面是否友好等方面进行测试,这点在很多类型的管理类软件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对易用性有如下定义: 易见Easy to discover:单单凭观察,用户就应知道设备的状态,该设备供选择可以采取的行动。 易学Easy to learn:不通过帮助文件或通过简单的帮助文件,用户就能对一个陌生的产品有清晰的认识。 易用Easy to use:用户不翻阅手册就能使用软件。 对于易用性测试可遵循以下原则: 1、完成相同或相近功能的按钮用Frame 框起来,常用按钮要支持快捷方式。 2、完成同一功能或任务的元素放在集中位置,减少鼠标移动的距离。 3、按功能将界面划分局域块,用Frame 框起来,并要有功能说明或标题。 4、界面要支持键盘自动浏览按钮功能,即按Tab 键的自动切换功能。 5、界面上首先应输入的信息和重要信息的控件在Tab 顺序中应当靠前,位置也应放在窗口上较醒目的位置。 6、同一界面上的控件数最好不要超过10 个,多于10 个时可以考虑使用分页界面显示。 7、分页界面要支持在页面间的快捷切换,常用组合快捷键Ctrl+Tab 8、默认按钮要支持Enter 操作,即按Enter 后自动执行默认按钮对应操作。 9、可输入控件检测到非法输入后应给出说明信息并能自动获得焦点。 10、Tab 键的顺序与控件排列顺序要一直,目前流行总体从上到下,同时行间从左到右的方式。 11、复选框和选项框按选择几率的高底而先后排列。 12、复选框和选项框要有默认选项,并支持Tab 选择。 13、选项数相同时多用选项框而不用下拉列表框。

《软件设计模式》教学设计2018(模板)

教 学 设 计 (理论版)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模式 开课单位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授课教师:韩丞(讲师) 授课班级:16计科1班 授课学年学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填表说明 1.该教学设计模板为理论课教学设计模板。“课程教学设计总概”是对该门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主题(章、节)教学设计”指具体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根据首页的“教学安排”整体情况,并视一次授课内容量,选择以主题或章或节作为设计单元;“课程教学反思”是教师本人在该门课程教学实施结束后的整体评价和反思。总概页、教学反思页内容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只需填写1次。所有表格均可添加页面。 2.封面内容 (1)“授课教师”内容包括授课教师的姓名和职称,以“张三(教授)”形式填写。 (2)“授课班级”内容分两种情况填写,“授课班级”是行政班的教学班应填写“年级、专业、班”信息,非行政班的教学班填写“混合教学班”。 3.总概内容 (1)“课程性质”参照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性质分类。 (2)“课程目标”指该门课程“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 (3)“学情分析”指对学生的性别构成、原有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习惯、时间投入、资源获取方式等有效影响学习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4)“课程资源”指纸质资源(如教材、参考资料、习题集、辅助资料等)、电子资源(如网站、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PPT、电子学术论文、专著、会议报告等)、硬件资源(场馆、器材、设备、实验室等)、社会资源(如基地、平台、厂、所等)。 (5)“学时安排”采用“X学时”格式填写。 4.主题(章、节)教学设计内容 (1)“学习目标”描述学生完成学习后的行为表现,应用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学习行为表现要有成果物。采用“学生能够……”的方式进行表述。如:“学生能够根据案例给出的背景,综合分析案例中的外汇风险类型,并选择正确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能撰写分析报告并上交。”上述学习目标中的“分析”“选择”“撰写”“上交”等行为动词均可检测,忌用“知道”“掌握”“了解”等在“学习目标评价”中不能检测的行为动词,否则学习目标无法评价是否达到。 (2)“教学分析”中,“教学内容分析”指教师对讲解内容的分析,鼓励教师把教学内容系统化,用结构化图表或思维导图呈现;“教学重点”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核心的内容;“教学难点”指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技能。 (3)“学习效果评价”指为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价的设计活动。如上述“学习目标”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选择”“撰写”等活动。评价设计活动实施时,根据不同学习目标要求,可在课中评价,如“说出……”“分析……”“选择……”;也可在课后完成,比如“撰写……”“课后作业”等。 5.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内容”指教师完成该门课程所有教学设计后,对“课程目标”的科学性、“课程资源”的时代性、“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各“主题(章、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等内容进行再认识、再思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