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桥梁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

1钢筋混凝土桥梁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研究2006ZB01

2自预应力钢管混凝土开发应用试验研究2006ZB02

3 GPS长距离高精度高程传递关键技术研究2006ZB03

4公路隧道松弛荷载预测理论与预警系统及设计方法研究 2006ZB04

5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梁下挠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06ZB05

6 FRP在混凝土桥梁预应力体系和构件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2006ZB06

7钢筋砼肋拱桥现状评价与加固技术研究2006ZB07

8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的研究 2006ZB08

9公路隧道建设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2006ZB09

10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研究2006ZB10

11桥梁结构表面防护耐久性材料的研究2006ZB11

12跨江海大型桥梁结构混凝土裂化性能与耐久性对策措施的研究 2006ZB12

13高性能预拌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研制和应用技术研究 2006ZB13

14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应用研究2006ZB14

15基于弹粘性的沥青混合料设计分析体系研究2006ZB15

16 沿海港口深水航道选线及设计主要参数研究2006ZB16

课程内容:

《桥梁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课教学实施计划表

课程特点:内容多、涉及面宽、比较难学。

学习方法:认真笔记、完成思考题

第一章误差分析与实验数据处理

研究误差的意义

人类为了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需要不断地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进行测量和研究,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等,测量和实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的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虽可将误差控制得愈来愈小,但终究不能完全消除它。误差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已为大量实践所证明,为了充分认识并进而减小或消除误差,必须对测量过程和科学实验中始终存在着的误差进行研究。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①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②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效据。

③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第一节误差的基本概念

一、真值、实验值、平均值、理论值、误差

真值:是指在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量的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不知道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真值又是可知的。

理论真值:例如: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o;一个整圆周角为360o。

规定真值:例如:1982年,国际计量局召开会议提出“米”的新定义为:1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相对真值:为了使用上的需要,在实际测量中,常用被测的量的实际值来代替真值,而实际值的定义是满足规定精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使用的量值。例如在检定工作中,把高一等级精度的标准所测得的量值称为真值。

实验值:通过实验方法得到某个物理量的数值。

算术平均值:有限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n x

x

n

i ∑=1

理论值: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某个物理量的数值。

误 差: 实验误差=测量值-真值

理论误差=理论值-真值

注意:真值≠理论值

真值与算术平均值:任何物理量的真值,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是无法测得的,所以,一般说来,真值是未知的。为了使真值这个概念具有现实意义,通常可将真值定义为:在无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的条件下,观测次数为无限多时的平均值即为真值。但在实践中不可能观测无限多次,而只能是有限次,对于有限次观测值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或最佳值,称此最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值有算术平均值和加权平均值两种,其中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量值和真值之差为绝对误差,通常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由上式可知,绝对误差可能是正值或负值。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值称为相对误差,因测得值与真值接近,故也可近似用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值作为相对误差,即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量值

由于绝对误差可能为正值或负值,因此相对误差也可能为正值或负值。

相对误差是无名数,通常以百分数(%)来表示。例如用水银温度计测得某一温度为20.3℃,该温度用高一等级的温度计测得值为20.2℃,因后者精度高,故可认为20.2℃接近真实温度,而水银温度计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其相对误差为 2.201.0≈3

.201.0≈%5.0 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绝对误差可以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但对于不同的被测量以及不同的物理量,绝对误差就难以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较为确切。 例如:用两种方法来测量L l =lOOmm 的尺寸,其测量误差分别为m m μδμδ8,1021±=±=, 根据绝对误差大小,可知后者的测量精度高。但若用第三种方法测量L 2=80mm 的尺寸,其测量误差为m μδ73±=,此时用绝对误差就难以评定它与前两种方法精度的高低,必须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

第一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01.0100000

101001011

±=±=±=mm m L μδ 第二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008.0100000

8100822±=±=±=mm m L μδ 第三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009.080000780733

±≈±=±

=mm m L μδ 引用误差

所谓引用误差指的是一种简化和实用方便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它是以仪器仪表 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为分子,以测量范围上限值或全量程为分母,所得的比值称为引用误 差,即:

引用误差=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值

例如测量范围上限为19600N 的工作测力计(拉力表),在标定示值为14700N 处的实际作用力为14778.4N ,则此测力计在该刻度点的引用误差为

%4.0196000

4.781960004.1477814700=-=-N N N 三、误差来源

在测量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测量装置误差

1)标准量具误差

以固定形式复现标准量值的器具,如标准量块、标准线纹尺、标准电阻、标准砝码等,它们本身体现的量值,不可避免地都含有误差。

2)仪器误差

凡用来直接或间接将被测量和已知量进行比较的器具设备,称为仪器或仪表,如天平等比较仪器,压力表、温度计等指示仪表,它们本身都具有误差。

3)附件误差

仪器的附件及附属工具,如测长仪的标准环规,千分尺的调整量棒等的误差,也会引起测量误差。

2.环境误差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与规定的标准状态不一致而引起的测量装置和被测量本身的变化所造 成的误差,如温度、湿度、振动等所引起的误差。

3.方法误差

由于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如采用近似的测量方法而造成的误差,例如用钢卷 尺测量大轴的圆周长S ,再通过计算求出大轴的直径πS D =,因近似数π取值的不同,将 会引起误差。

4.人员误差

由于测量者受分辨能力的限制,因工作疲劳引起的视觉器官的生理变化,固有习惯引起 的读数误差,以及精神上的因素产生的一时疏忽等所引起的误差。

总之,在计算测量结果的精度时,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误差来源,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 力求不遗漏、不重复,特别要注意对误差影响较大的那些因素。

四、误差分类

误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的经验,技巧和专门知识的不断丰富,在测试过程中误差可被控制得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对于某些因素引起的误差,可经过周密考虑与必要的准备,在测试过程中加以消除或减小,对于另一些因素引起的误差也可设法估计出它们的大小,然后对量测结果给予修正,对于不能确切估计出大小的误差,也应设法知道它们可能的最大值,据以确定量测结果的可靠程度。误差根据其性质,特点和产生原因,可分为三类:

1.系统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 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特点:有一定规律性,但不易发现,不能靠重复测试来发现。

来源:工具误差(例如标准量值的不准确、仪器刻度的不准确)、调整误差(0t )、习惯误差、条件误差、方法误差(回弹法测值修正)等。

判断方法:对比法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称为随机误差。

特点:时大时小、时正时负、随机变化、无法消除。

来源: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

3.粗大误差(过失误差)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

特点:误差值较大,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来源:如测量时对错了标志、读错或记错了数、使用有缺陷的仪器以及在测量时因操作

不细心而引起的过失性误差等。

上面虽将误差分为三类,但必须注意各类误差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某项具体误差,在此条件下为系统误差,而在另一条件下可为随机误差,反之亦然。如按一定基本尺寸制造的量块,存在着制造误差,对某一块量块的制造误差是确定数值,可认为是系统误差,但对一批量块而言,制造误差是变化的,又成为随机误差。在使用某一量块时,没有检定出该量块的尺寸偏差,而按基本尺寸使用,则制造误差属随机误差。若检定出量块的尺寸偏差,按实际尺寸使用,则制造误差属系统误差。掌握误差转化的特点,可将系统误差转化为随机误差,用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减小误差的影响;或将随机误差转化为系统误差,用修正方法减小其影响。

总之,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随着对误差性质认识的深化和测试技术的发展,有可能把过去作为随机误差的某些误差分离出来作为系统误差处理,或把某些系统误差当作随机误差来处理。

五、精度

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称为精度,它与误差的大小相对应,因此可用误差大小来表示精度的高低,误差小则精度高,误差大则精度低。

精度可分为:

1 准确度它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2 精密度它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3 精确度它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或极限误差)来表示。

精度在数量上有时可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如相对误差为0.01%,可笼统说其精度为10-4,若纯属随机误差引起,则说其精密度为10-4,若是由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共同引起,则说其精确度为10-4。

对于具体的测量,精密度高的而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而精密度也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则精密度与准确度都高。

如图1-1所示的打靶结果,子弹落在靶心周围有三种情况,图2-1a的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都小,即精确度高,我们希望得到精确度高的结果。图1-1b的系统误差大而随机误差小,即准确度低而精密度高。图2-1c的系统误差小而随机误差大,即准确度高而精密度低。

六、有效数字

在测量结果和数据运算中,确定用几位数字来表示测量或数据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测量结果既然包含有误差,说明它是一个近似数,其精度有一定限度,在记录测量结果的数据位数或进行数据运算时的取值多少时,皆应以测量所能达到的精度为依据。如果认为,不论测量结果的精度如何,在一个数值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愈多,这个数值就愈精确;或者在数据运算中,保留的位数愈多,精度就愈高,这种认识都是片面的。若将不必要的数字写出来,既费时间,又无意义。它仅与所采用的单位有关,如35.6mm和0.0356m 的精度完全相同,而小数点位置则不同。另一方面,测量结果的精度与所用测量方法及仪器有关,超过或低于测量精度,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将损失精度。

第二节测量结果的误差估计

一、误差表示方法

在多次重复的测定中,偶然误差是一随机变量,测定值是随机变量。因此,可以用算术

平均误差和标准差来表示,所

用的离散样本即为各次观测值。

1.算术平均误差

設n x x x ....,21为一组观测值,n x x n

i

∑=1,i d 为观测值与平均值之差,即: x x d -=11 x x d -=22

…… x x d n n -=

则有: n d

i ∑=δ

算术平均误差是表示误差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这个方法对于大的偏差和小的偏差同样进行平均,这就不能反映各观测值之间重复性的好坏。

2.标准误差

标准误差也称为均方根误差,它是衡量测定精度的一个数值,标准误差越小说明测定的精度越高。在有限次观测情况下,标准误差为: 1

1)(12212

--=--=∑∑==n x n x n x x n i i n i i σ 很明显,标准误差反映了观测值在算术平均误差附近的分散和偏离程度,它对于较大或较小的误差反应比较敏感,所以能很好地反映观测随的集中程度(精确度),因而是一种重要的误差表示方法。

3.范围误差

設n x x x ....,21为一组观测值,则有:

min max x x D -=

二、多次量测误差的分布

对于大量重复的测定来说,测定值的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其概率分布取正态分布形式,则误差的函数形式为: 22221σσπx e y -=

式中,x 表示测量的误差,y 表示测量误差x 出现的概率密度,σ为标准误差。 ·

图7—2是按上式给出的误差概率密度图,由图中可明显地看

①小误差比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即小误差的概率大。

②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故误差分布曲线对称于纵轴。

③极大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非常小。故大误差一般不会出现。

④标准误差σ越小,曲线中部升得越高,两旁下降得越快,曲线突起,说明观测值集中,相反,当σ大时,曲线变得越加扁平,说明观测值分散。所以标准误差σ标志着一组数据的观测精度,σ越小则精度越高,σ越大则精度越低。

如欲确定误差在-i x 与+i x 之间的观测值出现的概率,则应在此区间内将y 积分,即:

?-=i

i x x ydx Y

计算结果表明,误差在-σ与+σ之间的概率为68%;误差在-2σ与+2σ之间的概率为95%;误差在-3σ与+3σ之间的概率为99.7%。一般情况下,99.7%可认为代表多次量测的全体,因此将3σ称为极限误差。

三、可疑数据的弃取

在对某一量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时,往往会遇到个别的观测值和其它多数观测值相差较多的情况,这种个别的数据即为可疑数据。对于可疑数据的保留或舍弃,应有一个科学的根据,既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保留,也不能草率地一律舍弃。只有在充分确认 可疑数据是由于在测试过程中的过失原因所造成时,才将它舍弃。否则应根据误差理论确定的数值来决定取舍。

如前所述,在多次量测中,误差在-3σ与+3σ之间的概率为99.7%,在此范围之外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只有0.3%,也就是测量300多次才能遇到一次。而对于通常只进行有限次的测量,就可以认为超出±3σ的误差已不属于偶然误差,而是系统误差或过失误差了,于是,可将这样的测值舍弃。

拉依达法: x x i ->σ3±

肖维纳特法

格拉布斯法

四、间接测量时的误差估计

例 l

A Pl E ?=

在测试中有时无法对某一物理量u 进行直接量测,但对于同它有关的量z y x 、、可以

直接量测,然后根据一定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所求物理量

u 。这时需考虑z y x 、、的误差对u 的影响。也就是由直接测量的误差来计算间接测量的误差并确定误差传递的规律。

设u 与z y x 、、的关系为:

)(z y x f u ,,=

而z y x 、、的量测误差分别为z y x ???、、,由它们所引起的u 的误差为u ?,则有:

)(z z y y x x f u u ?+?+?+=?+,,

由泰勒公式,并略去误差的高次项,得

z z

f y y f x x f z y x f u u ???+???+???+=?+)(,, 或 z z

f y y f x x f u ???+???+???=? 这就是间接测量时误差的一般关系式,称为误差传递公式,对于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适用。

现考虑在排除系统误差的条件下,标准误差的传递公式。仍设 )(z y x f u ,,=,按式(7-13)有:

z z

f y y f x x f u ???+???+???=? 如果量测的总次数为n ,对于第i 次则有:

i i i i z z

f y y f x x f u ???+???+???=

?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 +??????+???+???+???=?i i i i i i y x y

f x f z z f y y f x x f u ))((2)()()(2222222 将上式由1到n 求和,考虑到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正、负误差出现才概率相等,交乘相互抵消,则有:

∑∑∑∑???+???+???=?2222222)()()(

i i i i z z f y y f x x f u 两边同乘以1

1-n 并开方,得标准误差: 222222)()()(z y x z

f y f x f σσσσ??+??+??= 7-14

这就是间接测量中的误差传递的标准误差公式。

上式两端同乘以0.6745则得或然误差:

222222)()()(

z y x z f y f x f γγγγ??+??+??= [例]对某一结构进行电测,经多次量测和数据整理,得出结构上某点的主应变值1ε,2

ε及模型材料(环氧树脂)的弹性模量E ,泊松比μ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6110593-?=ε ,

6210166-?=ε ,31064.3?=E MPa ,359.0=μ,相应的标准误差为:61024.41-?=εσ,

61030.32

-?=εσ,3100832.0?=E σMPa ,0116.0=μσ,试求当利用胡克定律: ???????+-=+-=

)(1)(112222121μεεμσμεεμσE E (a ) 计算点主应力1σ,2σ时,标准误差1σσ,2σσ是多少?

由式(7-14),主应力1σ标准误差为:

22122122212211211μεεσσμσσσσεσσεσσ???? ????+??? ????+???

? ????+???? ????=E E (b ) 为计算(b )式根号内各项,列出下表:

将表中最后一列代入(b )式,得:

()0739.010*********.2431561=?+++=-σσ(MPa)

同理可求得主应力2σ标准误差为:

22222222222212212μεεσσμσσσσεσσεσσ???? ????+??? ????+???

? ????+???? ????=E E ()0739.010192013101905.406=?+++=-(MPa) 由式(a )可知,主应力的算术平均值为:

()74.210166359.0593359

.011064.3623

1=??+-?=-σ(MPa) ()58.110593359.0166359

.011064.3623

2=??+-?=-σ(MPa) 最后得主应力的取值范围为:

22.074.231

11±=±=σσσσ(MPa) 18.058.132

22±=±=σσσσ(MPa)

五、单次量测的误差估计

在桥梁结构试验中,有时难以对同一测点的测值在同样的加载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测定,试验过程不能重演,因而就无法得到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这时,需要估计出在单次量测中含有多大的偶然性误差,以便确定测试结果的可信程度。

在讨论多次量测的误差分布时,将σ3作为极限误差,实际上它是随便选出某一次读数的最大绝对误差m ax x ?,所以σ3可以作为单次量测的误差估计标准。但是,标准误差σ无法从单次量测的结果中得到,需由量测系统的各个环节所引起的误差来确定,可根据标准误差公式(7-14)得到。

为便于应用,将式(7-14)改写为:

222)()()(????????+??

??????+????????=z y x z f y f x f σσσσ 上式两边同乘以3,并令σ3=d ,x x f d σ???

????=31,y y f d σ???

? ????=32,z z f d σ??? ????=33,则上式化为:

232221d d d d ++= 此处d 可理解为物理量u 的量测结果的最大绝对误差,而1d ,2d ,3d 则分别是x ,y ,z 这写环节给总结果(u 的量测结果)带来的最大绝对误差,将上式两端同除以u ,并令

u

d =δ,u d 11=δ, u d 22=δ,u d 33=δ,则得: 232221δδδδ++= (7-16)

上式的含义是,物理量u 的量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等于各个环节给这个量测结果所带来的相对误差平方和的开方。

在应用(7-16)估计单次量测误差时,必须注意:

①各个环节的误差 ,,21δδ是偶然误差或可作为偶然误差处理的;

② ,,21δδ必须是表示各个环节给量测结果带来的误差而不是各个环节本身的误差。 对于电测来说,量测系统各个环节可能给量测结果带来的误差有以下几项:贴片工艺引起的误差,应变片和量测条件引起的误差,应变仪和记录器的误差以及标定误差等。令标记仪片艺,,δδδδδ,,分别表示上述各个环节给量测结果带来的最大相对误差,按式(7-16)可得到单次量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10022222?++++±=标记仪片艺δδδδδδ

在贴片工艺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应变片轴线与规定方向有偏斜所引起的误差,这是一种

偶然误差,一般规定贴片的最大偏斜为5o ,对于单向受力状态,偏斜5o 引起的相对误差为

1%,即%1=艺δ。

应变片和量测条件方面属于偶然性误差的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根据包装说明确定,如%102.2±=K ,即%1±=片δ。

如果采用Y6D-3A 动态应变仪,和SC-16光线示波器。属于偶然性误差的除标定误差外,有振幅特性误差1仪δ,稳定性误差2仪δ,按仪器说明,%11±=仪δ,%12±=仪δ,所以应变仪对测试结果引起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41.1100110012222

21±=??? ??+??? ??±=+±=仪仪仪δδδ, 记录器方面属于偶然性误差的有振子非线性误差1记δ,记录曲线取值引起的误差2记δ, 按示波器说明,%31±=记δ,2记δ与波峰的高度有关,按照仪器读数误差不应超过最小刻度一半的原则,对于20mm 的波峰,最大相对误差为%5.2%10020

5.02±=?±

=记δ,于是: %88.31005.21003222221±=??

? ??+??? ??±=+±=记记记δδδ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二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22221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办法。 (1)砝码受腐蚀;(2)天平的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4)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5)试剂含被测组分;(6)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湿;(7)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8)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9)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10)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答:(1)系统误差;校准砝码。 (2)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3)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4)系统误差;控制条件扣除共沉淀。 (5)系统误差;扣除试剂空白或将试剂进一步提纯。 (6)系统误差;在110℃左右干燥后称重。 (7)系统误差;重新选择指示剂。 (8)偶然误差;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因而估计不准产生偶然误差。 (9)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10)系统误差;重新选择分析条件。 2.表示样本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 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3.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4.什么叫误差传递?为什么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误差环节? 5.何谓t分布?它与正态分布有何关系? 6.在进行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检验时,如何正确选择置信水平? 7.为什么统计检验的正确顺序是: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行F检验,在F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t检验? 8.说明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区别,什么情况用前者或后者? 9.何谓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10.进行下述运算,并给出适当位数的有效数字。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概 述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要准确地解决“量”的问题,但是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设法减免,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另外还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写出合乎要求的分析报告。 第二节 测量误差 一、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 = x - μ 2.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100%100?-=?μ μμδ x 若真实值未知,但δ 已知,也可表示为 %100?x δ 3. 真值与标准参考物质 理论真值:如某化合物的理论组成等。 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的长度、质量、物质的量单位等。 相对真值:如标准参考物质的含量。 标准参考物质:经权威机构鉴定并给予证书的,又称标准试样。 实际工作中,常把最有经验的人用最可靠的方法对标准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 果的平均值作为真值的替代值。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 系统误差(可定误差) 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大小在试样间是恒定的,重复测定 时重复出现。

按系统误差的来源分类: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方法误差:滴定分析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离子的影响、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 不符、副反应的发生、沉淀的溶解、共沉淀现象、灼烧时沉淀的分解或挥发。 仪器或试剂误差:砝码、容量器皿刻度不准、试剂中含有被测物质或干扰物质。 操作误差:称样时未注意防止吸湿、洗涤沉淀过分或不充分、辨别颜色偏深(浅)、 读数偏高(低)。 按系统误差的数值变化规律分类:恒定误差、比例误差。 系统误差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予以消除。 2.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不可定误差) 由于偶然的原因如温度、湿度波动、仪器的微小变化、对各份试样处理时的微小 差别等引起,其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 偶然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可用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加以减免。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 1. 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准确度的大小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 表示。评价一个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常用加样回收率衡量。 2. 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大小可用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重复性与再现性是精密度的常见别名。 偏差:d = x i - x 平均偏差: n x x d n i i ∑=-=1 相对平均偏差: %100/)(%1001?-=?∑=x n x x x d n i i 标准偏差(标准差): 1 )(1 2 --= ∑=n x x S n i i

实验大数据误差分析报告与大数据处理

第一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实验数据误差分析 一、概述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测量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需要对实验数据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并不是即成事实的消极措施,而是给研究人员提供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武器,通过误差分析,可以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影响,使我们有可能预先确定导致实验总误差的最大组成因素,并设法排除数据中所包含的无效成分,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实验误差分析也提醒我们注意主要误差来源,精心操作,使研究的准确度得以提高。 二、实验误差的来源 实验误差从总体上讲有实验装置(包括标准器具、仪器仪表等)、实验方法、实验环境、实验人员和被测量五个来源。 1.实验装置误差 测量装置是标准器具、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实验装置误差是指由测量装置产生的测量误差。它来源于: (1)标准器具误差 标准器具是指用以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由于加工的限制,标准器复现的量值单位是有误差的。例如,标准刻线米尺的0刻线和1 000 mm刻线之间的实际长度与1 000 mm单位是有差异的。又如,标称值为 1kg的砝码的实际质量(真值)并不等于1kg等等。 (2)仪器仪表误差 凡是用于被测量和复现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设备,称为仪器或仪表.它们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指示值。例如,温度计、电流表、压力表、干涉仪、天平,等等。 由于仪器仪表在加工、装配和调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以致仪器仪表的指示值不等于被测量的真值,造成测量误差。例如,天平的两臂不可能加工、调整到绝对相等,称量时,按天平工作原理,天平平衡被认为两边的质量相等。但是,由于天平的不等臂,虽然天平达到平衡,但两边的质量并不等,即造成测量误差。 (3)附件误差 为测量创造必要条件或使测量方便地进行而采用的各种辅助设备或附件,均属测量附件。如电测量中的转换开关及移动测点、电源、热源和连接导线等均为测量附件,且均产生测量误差。又如,热工计量用的水槽,作为温度测量附件,提供测量水银温度计所需要的温场,由于水槽内各处温度的不均匀,便引起测量误差,等等。 按装置误差具体形成原因,可分为结构性的装置误差、调整性的装置误差和变化性的装置误差。结构性的装置误差如:天平的不等臂,线纹尺刻线不均匀,量块工作面的不平行性,光学零件的光学性能缺陷,等等。这些误差大部分是由于制造工艺不完善和长期使用磨损引起的。调整性的装置误差如投影仪物镜放大倍数调整不准确,水平仪的零位调整不准确,千分尺的零位调整不准确,等等。这些误差是由于仪器仪表在使用时,未调整到理想状态引起的。变化性的装置误差如:激光波长的长期不稳定性,电阻等元器件的老化,晶体振荡器频率的长期漂移,等等。这些误差是由于仪器仪表随时间的不稳定性和随空间位置变化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2.环境误差 环境误差系指测量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 被测量在不同的环境中测量,其结果是不同的。这一客观事实说明,环境对测量是有影响的,是测量的误差来源之一。环境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装置包括标准器具、仪器仪表、测量附件同被测对象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 测量环境除了偏离标准环境产生测量误差以外,从而引起测量环境微观变化的测量误差。 3.方法误差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少次测定,但是测 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 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 差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 序等,都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 一个理想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出现的机 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在无系统误差情 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值。故“真值”在现实中 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 手册中所谓的“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有限的,

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或称 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 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等精度的测量中, 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22221 均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一物理量 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予 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n i i n i i i n n n w x w w w w x w x w x w w 11212211 式中;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 n w w w 21、——各测量值的对应权重。各观测值的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 少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 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 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 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 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 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序等,都不可能是 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一个理想 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 出现的机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 在无系统误差情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 值。故“真值”在现实中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 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手册中所谓的 “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 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 是近似真值,或称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 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 态分布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 等精度的测量中,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 赖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 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 22221 均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 一物理量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 比较可靠的数值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报告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的每一个课题的完成,一般分为预习、课堂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 实验前的预习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在弄清本次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在实验报告纸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下列栏目: 实验名称 写出本次实验的名称。 实验目的 应简单明确地写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扼要地叙述实验原理,写出主要公式及符号的意义,画上主要的示意图、电路图或光路图。若讲义与实际所用不符,应以实际采用的原理图为准。 实验内容 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为了使测量数据清晰明了,防止遗漏,应根据实验的要求,用一张A4白纸预先设计好数据表格,便于测量时直接填入测量的原始数据。注意要正确地表示出有效数字和单位。 §2 课堂操作 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其次就是熟悉仪器和安装调整仪器(例如,千分 尺调零、天平调水平和平衡、光路调同轴等高等)。 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测量的原始数据(一定不要加工、修改)应忠实地、整齐地记录在预 先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表格里,数据的有效位数应由仪器的精度或分度值加以确定。数据之间要留有间隙,以便补充。发现是错误的数据用铅笔划掉,不要毁掉,因为常常在核对以后发现它并没有错,不要忘记记录有关的实验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等),仪器的精度,规格及测量量的单位。实验原始数据的优劣,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读数时务必要认真仔细。运算的错误可以修改,原始数据则不能擅自改动。全部数据必须经老师检查、签名,否则本次实验无效。两人同作一个实验时,要既分工又协作,以便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并将桌面收拾整洁方能离开实验室。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报告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实验报告 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矩,结果正确,讨论认真。应养成实验完后尽早写出实验报告的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几部分内容: 数据表格 在实验报告纸上设计好合理的表格,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之中(有老师签 名的原始数据记录纸要附在本次报告一起交)。 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可采用列表和作图法(用坐标纸),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 实验要求计算待测的量值、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书写在报告上的计算过程应是:公式→代入数据→结果,中间计算可以不写,绝对不能写成:公式→结果,或只写结果。而对误差的计算应是:先列出各单项误差,按如下步骤书写,公式→代入数据→用百分数书写的结果。 结果表达 按下面格式写出最后结果: )N ()(N )N (总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待测量?±=.. %100(??=N N )Er 相对误差

物理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第一章 实验误差评定和数据处理 (课后参考答案) 制作:李加定 校对:陈明光 3.改正下列测量结果表达式的错误: (1)± 625 (cm ) 改:±(cm ) (2) ± 5(mm ) 改: ± 5(mm ) (3)± 6 (mA ) 改: ± (mA ) (4)96 500±500 (g ) 改: ± (kg ) (5)±(℃) 改: ±(℃) 4.用级别为,量程为10 mA 的电流表对某电路的电流作10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测量结果及标准差,并以测量结果形式表示之。 解:①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I : 10 1 19.548 ()10i i I I mA ===∑ ②计算测量列的标准差I σ: 0.0623 (cm)I σ= = ③根据格拉布斯准则判断异常数据: 取显著水平a =,测量次数n =10,对照表1-3-1查得临界值0(10,0.01) 2.41g =。取max x ?计算i g 值,有 6 60.158 2.536 2.410.0623 I I g σ?= = => 由此得6I =为异常数据,应剔除。 ④用余下的数据重新计算测量结果

重列数据如表1-3-3。 计算得 9 1 19.564 ()9i i I I mA ===∑ ,0.0344 ()I mA σ== 再经过格拉布斯准则判别,所有测量数据符合要求。 算术平均值I 的标准偏差为I σ 0.01145I σ= = = (mA ) 按均匀分布计算系统误差分量的标准差σ仪 为 0.0289σ?=仪0.5%10 (mA ) 合成标准差σ为 0.031σ (mA ) 取0.04σ= (mA),测量结果表示为 9.560.04x x σ=±=± (mA ) 5.用公式24m d h ρπ= 测量某圆柱体铝的密度,测得直径d =±(cm ),高h =±(cm ),质量m =±(g )。计算铝的密度ρ和测量的标准差ρσ,并以测量结果表达式表示之。 解 (1)计算铝的密度ρ: 322 4436.488 2.7003g /m 3.1416 2.042 4.126 m c d h ρπ?= =??=() (2)计算g 标准差相对误差: 对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ln ln 4ln ln 2ln ln m d h ρπ=-+-- 求微分,得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以及这些物理性质与其化学反应间关系的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研究工作中,一方面要拟定实验的方案,选择一定精度的仪器和适当的方法 进行测量;另一方面必须将所测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纳,科学地分析并寻求被研究变量间的 规律。但由于仪器和感觉器官的限制,实验测得的数据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准确性。因此,在着手实验之前要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以及在实验以后合理地进行数据处理,都必须 具有正确的误差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误差分析,选用最合适的仪器量程,寻找适当的实验方法,得出测量的有利条件。下面首先简要介绍有关误差等几个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1.误差。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无论所用仪器多么精密,方法多么完善,实验者多么细心,所得结果常常不能完全一致而会有一定的误差或偏差。严格地说,误差是指观测值与真 值之差,偏差是指观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但习惯上常将两者混用而不加区别。根据误差的种类、性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种。 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所造成的恒定偏差,或者偏大或者偏小,其数值总可设法 加以确定,因而一般说来,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用改正量来校正。系统误差起因很多,例如: (1)仪器误差。这是由于仪器构造不够完善,示数部分的刻度划分得不够准确所引起,如天平零点的移动,气压表的真空度不高,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的刻度不够准确等。 (2)测量方法本身的限制。如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式测量某蒸汽的相对分子质量时,由于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有偏差,不用外推法求得的相对分子质量总较实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大。 (3 )个人习惯性误差。这是由于观测者有自己的习惯和特点所引起,如记录某一信号的时间总是滞后、有人对颜色的感觉不灵敏、滴定等当点总是偏高等。 系统误差决定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它恒偏于一方,偏正或偏负,测量次数的增加并不能 使之消除。通常是用几种不同的实验技术或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改变实验条件、调换仪器等 以确定有无系统误差存在,并确定其性质,设法消除或使之减 少,以提高准确度。 偶然误差: 在实验时即使采用了完善的仪器,选择了恰当的方法,经 过了精细的观测,仍会有一定的误差存在。这是由于实验者的感官的灵 敏度有限或技巧不够熟练、仪器的准确度限制以及许 多不能预料的其他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类误差称为 偶然误差。它在实验中总是存在的,无法完全避免,但它服从几 率分布。偶然误差是可变的,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 时负。但如果多次测量,便会发现数据的分布符合一般统计规律。这种规律可用图I一1中的典型曲线表示,此曲线称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此曲线的函数形式为: y= y = 式中:h称为精确度指数,b为标准误差,h与b的关系为:h= 。 自图I 一1中的曲线可以出: (1)误差小的比误差大的出现机会多,故误差的几率与误差大小有关。个别特别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极少。 (2)由于正态分布曲线与y轴对称,因此数值大小相同,符号相反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近于相等。如以m代表无限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在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它可以代表真值。b为无限多次测量所得标准误差。由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可以得出,误差在土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桥梁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 1钢筋混凝土桥梁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研究2006ZB01 2自预应力钢管混凝土开发应用试验研究2006ZB02 3 GPS长距离高精度高程传递关键技术研究2006ZB03 4公路隧道松弛荷载预测理论与预警系统及设计方法研究 2006ZB04 5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梁下挠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06ZB05 6 FRP在混凝土桥梁预应力体系和构件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2006ZB06 7钢筋砼肋拱桥现状评价与加固技术研究2006ZB07 8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的研究 2006ZB08 9公路隧道建设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2006ZB09 10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研究2006ZB10 11桥梁结构表面防护耐久性材料的研究2006ZB11 12跨江海大型桥梁结构混凝土裂化性能与耐久性对策措施的研究 2006ZB12 13高性能预拌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研制和应用技术研究 2006ZB13 14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应用研究2006ZB14 15基于弹粘性的沥青混合料设计分析体系研究2006ZB15 16 沿海港口深水航道选线及设计主要参数研究2006ZB16 课程内容: 《桥梁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课教学实施计划表

课程特点:内容多、涉及面宽、比较难学。 学习方法:认真笔记、完成思考题 第一章误差分析与实验数据处理 研究误差的意义 人类为了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需要不断地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进行测量和研究,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等,测量和实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的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虽可将误差控制得愈来愈小,但终究不能完全消除它。误差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已为大量实践所证明,为了充分认识并进而减小或消除误差,必须对测量过程和科学实验中始终存在着的误差进行研究。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①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②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效据。 ③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第一节误差的基本概念 一、真值、实验值、平均值、理论值、误差 真值:是指在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量的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不知道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真值又是可知的。 理论真值:例如: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o;一个整圆周角为360o。 规定真值:例如:1982年,国际计量局召开会议提出“米”的新定义为:1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相对真值:为了使用上的需要,在实际测量中,常用被测的量的实际值来代替真值,而实际值的定义是满足规定精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使用的量值。例如在检定工作中,把高一等级精度的标准所测得的量值称为真值。 实验值:通过实验方法得到某个物理量的数值。 算术平均值:有限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n x x n i ∑=1 理论值: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某个物理量的数值。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习题及解答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习题及解答 1.指出下列情况属于偶然误差还是系统误差? (1)视差;(2)游标尺零点不准;(3)天平零点漂移;(4)水银温度计毛细管不均匀。 答:(1)偶然误差;(2)系统误差;(3)偶然误差;(4)系统误差。 2.将下列数据舍入到小数点后3位: 3.14159; 2.71729; 4.510150; 3.21650; 5.6235; 7.691499。 答:根据“四舍六入逢五尾留双”规则,上述数据依次舍为: 3.142; 2.717; 4.510; 3.216; 5.624; 7.691。 3.下述说法正确否?为什么? (1)用等臂天平称衡采取复称法是为了减少偶然误差,所以取左右两边所称得质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即 ()1 2 m m m = +左右 (2)用米尺测一长度两次,分别为10.53 cm 及10.54 cm ,因此测量误差为0.01 cm 。 答:(1)错。等臂天平称衡时的复称法可抵消因天平不等臂而产生的系统误差。被测物(质量为m )放在左边,右边用砝码(质量为m r )使之平衡,ml 1 = m r l 2,即 2 r 1 l m m l = 当l 1 = l 2时,m = m r 。当l 1 ≠ l 2时,若我们仍以m r 作为m 的质量就会在测量结果中出现系统误差。为了抵消这一误差,可将被测物与砝码互换位置,再得到新的平衡,m l l 1 = ml 2,即 1 l 2 l m m l = 将上述两次称衡结果相乘而后再开方,得 m = 这时测量结果中不再包含因天平不等臂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2)错。有效数字末位本就有正负一个单位出入;测量次数太少;真值未知。 4.氟化钠晶体经过五次重复称量,其质量(以克计)如下表所示。试求此晶体的平均质量、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二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

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 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 1 2222 21 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2 1212 121ln ln ln x x x x x x x x x -=--=对 (2-4) 应指出,变量的对数平均值总小于算术平均值。当1x /2x ≤2时,可以用算术平均值代替对数平均值。 当1x /2x =2,对x =, =x , (对x -x )/对x =%, 即1x /2x ≤2,引起的误差不超过%。

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数 据处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目录 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2) 1 测量与误差 (2) 2 误差的处理 (6) 3 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表示 (10) 4 实验中的错误与错误数据的剔除 (13) 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5) 6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7) 习题 (25)

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1 测量与误差 测量及测量的分类 物理实验是以测量为基础的。在实验中,研究物理现象、物质特性、验证 物理原理都需要进行测量。所谓测量,就是将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选来作为标...................... 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倍数关系的过程...................... 。选来作为标准的同类量称之为单位,倍数称为测量数值。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值等于测量数值与单位的乘积。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乃至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物理量有着许多不同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就分别有码、英尺、市尺和米等。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国际计量大会于1990年确定了国际单位制(SI ),它规定了以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作为基本单位,其他物理量(如力、能量、电压、磁感应强度等)均作为这些基本单位的导出单位。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测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测量,是指直接将待测物理量与选定的同类物理量的标准单位相比较直接得到测量值的一种测量。它无须进行任何函数关系的辅助运算。如用尺测量长度、以秒表计时间、天平称质量、安培表测电流等。另一类是间接测量,是指被测量与直接测量的量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的辅助运算,才能得到被测量物理量的量值的测量。如单摆测量重力加速 度时,需先直接测量单摆长l 和单摆的周期T ,再应用公式224T l g π=,求得重力 加速度g 。物理量的测量中,绝大部分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不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都需要满足一定的实验条件,按照严格的方法及正确地使用仪器,才能得出应有的结果。因此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细心地进行操作读数和记录,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和加强实验技能训练的目的。 2.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 同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使用同样的仪器,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尽管各次测量并不完全相同,但我们没有任何充足的理由来判断某一次测量更为精确,只能认为它们测量的精确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把这种具有同样精确程度的测量称之为等精度测量。在所有的测量条件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这时所进行的测量即为不等精度测量。在物理实验中,凡是要求多次测量均指等精度测量,应尽可能保持等精度测量的条件不变。严格地说,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测量条件不变是很困难的。但当某一条件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大时,乃可视为等精度测量。在本书中,除了特别指明外,都作为等精度测量。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的每一个课题的完成,一般分为预习、课堂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 实验前的预习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在弄清本次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在实验报告纸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下列栏目: 实验名称 写出本次实验的名称。 实验目的 应简单明确地写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扼要地叙述实验原理,写出主要公式及符号的意义,画上主要的示意图、电路图或光路图。若讲义与实际所用不符,应以实际采用的原理图为准。 实验内容 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为了使测量数据清晰明了,防止遗漏,应根据实验的要求,用一张A4白纸预先设计好数据表格,便于测量时直接填入测量的原始数据。注意要正确地表示出有效数字和单位。 §2 课堂操作 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其次就是熟悉仪器和安装调整仪器(例如,千分尺调零、天平调水平和平衡、光路调同轴等高等)。 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测量的原始数据(一定不要加工、修改)应忠实地、整齐地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表格里,数据的有效位数应由仪器的精度或分度值加以确定。数据之间要留有间隙,以便补充。发现是错误的数据用铅笔划掉,不要毁掉,因为常常在核对以后发现它并没有错,不要忘记记录有关的实验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等),仪器的精度,规格及测量量的单位。实验原始数据的优劣,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读数时务必要认真仔细。运算的错误可以修改,原始数据则不能擅自改动。全部数据必须经老师检查、签名,否则本次实验无效。两人同作一个实验时,要既分工又协作,以便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并将桌面收拾整洁方能离开实验室。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报告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实验报告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矩,结果正确,讨论认真。应养成实验完后尽早写出实验报告的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几部分内容: 数据表格 在实验报告纸上设计好合理的表格,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之中(有老师签名的原始数据记录纸要附在本次报告一起交)。 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可采用列表和作图法(用坐标纸),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实验要求计算待测的量值、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书写在报告上的计算过程应是:公式→代入数据→结果,中间计算可以不写,绝对不能写成:公式→结果,或只写结果。而对误差的计算应是:先列出各单项误差,按如下步骤书写,公式→代入数据→用百分数书写的结果。 结果表达 按下面格式写出最后结果: )N ()(N )N (总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待测量?±=.. %100(??=N N )Er 相对误差 结果分析 对本次实验的结果及主要误差因数作简要的分析讨论,并完成课后的思考题。还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题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一.填空题 1. ______(3S或莱以特)准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判别粗大误差的准则。 2. 随机误差的合成可按标准差和______(极限误差)两种方式进行。 3.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______(重复)性。 4. 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______(重现)性。 5.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______(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6. 根据测量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分类,可分为等权测量和______(不等权)测量。 7. 根据被测量对象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分类,可分为静态测量和_____(动态)测量。 8. 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分类,可分为工程测量和_____(精密)测量。 9. 真值可分为理论真值和____(约定)真值。 10. 反正弦分布的特点是该随机误差与某一角度成_____(正弦)关系。 11.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正负总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是有规律地重复。这种误差称为______(系统误差)。 12. 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每次测量的结果有差异,其差异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这种误差称为______(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13. 系统误差主要来自仪器误差、________(方法误差)、人员误差三方面。 14. 仪器误差主要包括_________(示值误差)、零值误差、仪器机构和附件误差。 15. 方法误差是由于实验理论、实验方法或_________(实验条件)不合要求而引起的误差。 16. 精密度高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数据的离散性小,_________(随机)误差小。 17. 准确度高是指多次测量中,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小,_________(系统)误差小。 18. 精确度高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数据比较集中,且逼近真值,即测量结果中的_________(系统)误差和_________(随机)误差都比较小。 19. 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称为_____(修正值)。 20. 标准偏差的大小表征了随机误差的_____(分散)程度。 21. 偏态系数描述了测量总体及其误差分布的_____(非对称)程度。 22. 协方差表示了两变量间的_____(相关)程度。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2 (3) 均方根平均值 n 2.2. , 2 '乞 X X i X 2 X n id ---------------- — n n (2-3)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 种情况 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捲、X 2,其对数平均值 1 -X 2 X 对 | In X t — In X 2 X i -X 2 (2-4) 第二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 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 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 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 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 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 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 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 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 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 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验测 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为、X 2、……、X n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X 1 X 2 亠 亠 X n X n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r X 几 = n X i X 2 X n (2-1) (2-2)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思考题和习题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办法。 (1)砝码受腐蚀;(2)天平的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4)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5)试剂含被测组分;(6)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湿;(7)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8)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9)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2.表示样本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 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3.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4.什么叫误差传递?为什么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误差环节? 5.何谓t 分布?它与正态分布有何关系? 6.在进行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检验时,如何正确选择置信水平? 7.为什么统计检验的正确顺序是: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行F 检验,在F 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t 检验? 8.说明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区别,什么情况用前者或后者? 9.何谓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10.进行下述运算,并给出适当位数的有效数字。 (1)41016.614 .1510.452.2??? (2)0001120.010.514.2101.3?? (3) 002034.0512.21003.40.514???- (4)050.110 12.21.80324.02??? (5)5462.31050.78940.142.551.22856.23-??-+?(6) pH = 2.10 , 求[H +] = ? (2.54×10-3;2.98×106;4.02;53.0;3.144;7.9×10-3mol/L )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习题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 1. 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A. 0.1g B. C. 0.05g D. 0.5g 2. 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3. 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出某组分的平均含量为% ,而真实含量为 % ,则 %%=% 为()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4.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好; B. 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5. 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A. 做对照实验 B. 校正仪器 C. 做空白实验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6. 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 ( ) A. 高精密度 B. 与已知的质量分数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 C. 标准差大 D. 仔细校正所用砝码和容量仪器等 7. 用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增加测定次数 C. 认真细心操作 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8. 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偶然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B.偶然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均等; C.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D.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9. 滴定分析中出现下列情况,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 滴定时有溶液溅出 B.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测不准 C. 试剂中含少量待测离子 D. 砝码读错 10. 某一称量结果为, 其有效数字为几位() A . 1 位 B. 2 位 C. 3 位 D. 4 位 11. 测的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 a值为,其K a值应表示为() A. ×10 -13; B. ×10 -13; -13; D. 4×10 -13 12. 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表述 ( A ) A. 置信水平愈高,测定的可靠性愈高 B. 置信水平愈高,置信区间愈宽 C. 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D. 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 13. 下列有关置信区间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 ) A. 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的范围即为置信区间 B. 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几率即为置信区间 C. 其他条件不变时,给定的置信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宽 D. 平均值的数值越大,置信置信区间越宽 14. 分析测定中,使用校正的方法,可消除的误差是 (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随即误差 15. 关于t分布曲线和正态分布曲线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形状完全相同,无差异; B. t分布曲线随f而变化,正态分布曲线随u而变; C. 两者相似,而t分布曲线随f而改变; D. 两者相似,都随f而改变。 16. ) 457 .2 1. 17 /( ) 25751 .0 83 .2 5. 472 (+ ? ? = y的计算结果应取有效数字的位数是 ( ) A. 3位 B. 4位 C. 5位 D. 6位 17. 以下情况产生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 A. 指示剂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 B.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测不准; C. 称样时砝码数值记错; D. 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18. 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不是四位的是( )。 A. B. 0.0024 C. 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