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历史 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月考试卷

翼城中学高一历史月考检测题

一、选择题(单选,25个,每个2分,共50分)

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5.嬴政统一全国后,实行“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

A 嬴政功绩极大

B 皇帝独尊

C 嬴政决心效法先王

D 嬴政开始实行最高权位世袭制6.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汉武帝和宋太祖的回答是

A.强干弱枝B.内实京师,外销奸猾

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守内虚外

8.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9.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

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10.《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1.“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务1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3.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14.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15.今天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列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机构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相似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16.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

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18.罗马法制定与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C、稳定社会秩序

D、维护奴隶制度

19.下列事件发生后,使得中国在政治文明的演进中明显落后于英国。这个事件应该是

A启蒙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权利法案》的颁布

20.“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21.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更换宪法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22.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

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

23.与英国首相相比,美国总统

①由议会选举多数党领袖担任

②不对国会负责

③由选民间接选举

④是国家元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4.下面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确定了美国实行共和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B、使联邦政府建立在民主法制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

稳定

C、否定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原则一致

D、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统治

25.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翼城中学高一历史月考检测题答卷纸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26题19 分,27题10分,28题21分,共计50分)26、(19分)政治制度的变迁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今日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

————《史记》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6分)你怎么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叙述,唐朝时要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有哪些?(3分)

(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第5表:死者的财产要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要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结婚。

(1)该材料摘自古代罗马的哪部法律?它的诞生标志着什么?(4分)(2)第8表、第11表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3)第8表、第11表说明,罗马法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了吗?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加以说明。(最好引用具体条文证明)(4分)

29.(21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欧美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争取民主法制的斗争,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

出。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未满届的众议院。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

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

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据材料一分析,此内容出自英国的哪部法律文献?它对英国最大贡献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美国建立上图体制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体现出了哪些原则?(4分)

(3)材料三、四表明,在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政体?

(2分)

(4)依据材料概述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的权力有何不同?(4分)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4分)

翼城中学高一历史月考检测题参考答案

1-5 DAABB 6-10DABCD 11-15BBACA

16-20CDBDB 21-25CBBCA

26、(1)①皇帝制度的确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②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③郡县制的实行,中央政府一下最高级地方行政机构是郡,郡下设县。

积极影响: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3)材料三反映了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材料四反映了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消极影响:极大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27(1)《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奴隶贵族制定罗马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身利益。

(3)不能体现。如第8表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表明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和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利益。

28、(1)《权利法案》,贡献限制了国王权力,逐渐确立资本主义政体君主立宪制

(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4)不同;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要对议会负责,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特殊会议,总统的权力受议会制约;德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有权任命帝国宰相,有立法权,有召开议会或解散议会的权力等原因:两国建立政体面临的历史背景不同,建立的两国的政体不同,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实行的是典型的民主共和制;德国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的是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

(5)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避免了权力过分集中,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进步性,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稳定,适应并推动了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 2.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A项是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不是诸侯,排除。“叛殷会周者”不包括商王的子侄,C排除。D项是秦的中央官僚,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制度,且受封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故选B项。A项未能辩证分析分封制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故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反;D项所述与此题无关。 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C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与题意相符。A是强调仁爱,B是说荣归故里,D是表现思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材料“分土建邦”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与上面分封制对比,可知是郡县制,故选B项。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故选C项。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高考历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第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第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4.(2008上海历史)“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5.(2008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6(2008上海历史)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7、(09年北京卷).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09年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2(09年浙江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3(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4(09年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5(09年广东卷B)“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16(09年广东卷B)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7(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 18(09年海南卷)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19(09年海南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20(2008海南历史)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1(20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2、(2008江苏历史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高一历史必修二1-4单元月考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必修2)试卷 (选择题做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做在答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校49届校友、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下列关于中国农耕文明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B.中国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C.我国古代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D.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我国开始出现早期农业 2.下列工具用于播种的是 A.筒车B.水排C.耧车D.翻车 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4.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人口买卖现象严重 D.当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5.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B.唐朝商业高度发展,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D.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6.《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C.景德镇是著名的青花瓷产地之一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7.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A.徽商B.锡商

高一历史必修一周考试题

高一历史第一次周考试题 1.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它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则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A.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 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 2.举荐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举荐者与被举荐者通常都是世族大家之人,结果出现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种现象渊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 3.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4.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5.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6.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对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公天下 D.宗法制 7.《诗经·小雅·斯干》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A.皇帝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9.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10.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央集权制完善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议会制初步确立 11.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以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战国时期,“市井”“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 ( ) A.城郊“草市”的形成 B.“市”突破城的界限 C.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D.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3、明朝时,浙江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从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注: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的现象。该材料反映了 ( )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 C.出现了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 D.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4、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商业排在了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这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D.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 5、与成语“背井离乡”、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6、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 手工业的进步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7、《新全球史》言及古代中国某制度时说:“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改变了封建地主地所有制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损害了自耕农的利益 8、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 ) A.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9、“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即“商”)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该言论反映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是 ( ) A.农商并重 B.农本商末 C.重商主义 D.闭关锁国

2020年最新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1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科举制 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 .黄帝时代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5、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是( ) ①天子 ②诸侯国君 ③周王的兄弟 ④卿大夫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历史问题是( ) A .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有人想知道鼎放在哪里 D.分封制受到挑战 7、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表现(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出现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8、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很大 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隋、明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 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16、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8、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度下学期泗县二中高一期末检测卷 历史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 5.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分别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和唐朝 B、春秋战国和汉朝 C、三国时期和唐朝 D、都是唐朝6.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次月考——历史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1898~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2.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 C.物质生活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3.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人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4.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②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③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6.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 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7.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 C.报童手持报纸叫卖 D.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8.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社会现象() A.崇洋现象 B.洋货倾销严重 C.全盘西化 D.学习西方迫切 10.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①轿子②马车③轮船④汽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文学革命的影响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2.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拥有它,谁就能支配他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原因 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 13.新航路的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 A.从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B.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D.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14.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15.下列关于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路线,正确的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16.我们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其主要依据是() A.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也意味着世界市场雏形开始B.价格革命引起的社会分化 C.揭开了殖民扩张之路 D.冲击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 17.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18.英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利益,争做世界霸主,而采取的政策是() A.圈地运动B.重商主义 C.对外殖民D.奴隶贸易 19.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 20.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 A.电力工业B.煤炭开采业 C.石油化工工业 D.飞机制造业 21.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 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22.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 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40*1.5=60分) 1. 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甚至连屏风、垫席这样的物品也用丝织品。这反映了() A . 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 . 西周礼制开始遭破坏 C . 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D . 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 2. 如图邮票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B .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 男耕女织的生产劳作状态 D . 曲辕犁已经普及全国各地 3. 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汉初的铸币政策() A . 增加人民财富 B . 影响经济恢复 C . 增强地方实力 D . 造成通货膨胀 4. 古代国家把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编入一种特殊的户口,即“市籍”。西汉征发徭役时,先征发有“市籍”的人,然后征发父祖之代有“市籍”的人,最后征发无“市籍”的农民。这表明,西汉时期()

A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抑制商帮的形成 C . 市民社会地位最低 D . 商业地位无足轻重 5. 如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内容 出处 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 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 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 《汉书?食货志》 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 《汉书?衮帝纪》 A . 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 . 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 C .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 . 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 6.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 A . 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 B . 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 C . 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 D . 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 7. 杜甫在田园诗《春水》中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己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该诗反映当时() A . 农业耕作工具改进 B . 水排用于农田灌溉 C . 出现提水机具筒车 D . 高转筒车普遍使用 8. 唐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

(完整版)高一历史下学期试题和答案

高一下学期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2分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春秋末期D.秦汉时期 3、以下是我国先民在七八千年前使用的最早的松土工 具,该工具的名称是 A.石铲 B.石锄 C.石犁 D.耒耜 阅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 4、图一中的工具出现的时间及用途是用于 A.西汉;耕地B.东汉;施肥 C.西汉;播种 D.东汉;开沟 5、图二的农具出现的时代是 A.战国B.汉代C.唐朝D.北宋 6、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对此,下列描述不准确的是 A.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B.长辕变曲辕,犁架变小,更加轻便灵活 C.既节省了劳力,又提高了耕作速度 D.使用比较平稳,利于旱田耕种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7、以上材料中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指是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B.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C.奴隶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D.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8、材料中的出现“遂及我私”的现象,这是指 A.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使土地私有 B.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C.公田里的农产品已经逐渐私有化 D.井田制的确立 9、在当时能够出现以上变化的根本性因素是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 10、“井田”与“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所有权B.耕作方式 C.使用权 D.赋税形式 1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 D.封建国有制下的经济 12、“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句不能反映出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 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 中国古代拥有世界最发达的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的经营形态。 13、我国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于 A.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B.西周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 14、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地位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是最先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 15、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手工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B.代表了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技术先进,生产集中 16、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 A.官府统一管理 B.拥有最高生产技术 C.产品不多不计成本 D.市场竞争力比较强 中国的英文“china”有另外一含义:“陶瓷”,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中国远古的陶器主要有彩陶、黑陶和白陶等。商代中期,我国就开始了从陶器向瓷器的过渡。东汉晚期,制瓷技艺终于成熟。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白瓷也进入了成熟期。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珐琅彩。 17、我国古代原始瓷器的出现和古代制瓷技术的成熟分别是在 A.商朝;东汉 B.夏朝;魏晋 C.西周;东汉 D.商朝;隋唐 18、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闻名天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D.明朝 19、为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而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高一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的结构特点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选择题占60分,材料分析题占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内容覆盖了历史必修二教材一到四专题的内容,考查范围符合教学进度。试题难度适中,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我校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高一(13)班参加考试人数76人,最高分85分,最低分27分,平均分53.3分,及格人数21人,及格率28%。整体成绩还是不尽人意。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过少。 这次考试选择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而大部分学生得分普遍较低,满分50的题平均得分却在30分左右。我认为理想的得分应在40分——50分之间。 2、个别学生答题习惯和规范程度不够好。 (1)个别学生书写潦草(2)个别学生在试卷上一字不写(3)还存在写错别字的现象。 3、部分学生因审题失误导致失分。 特别表现在第31题第1小问的回答中没有理解“变化”一词,回答时笼统不清,也没有表达出图片之间的关系。第32题第2小问的原因分析,学生分析原因时脱离题目。第32题第2、3小问回答时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没在回归教材的知识点。 4、部分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不足。 比如第31题第1、2小问,第32题第3、4小问,答案就在材料中,而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提炼信息。 5、我在平时复习中对学生的督促和要求不够,是学生未能将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吸收。 这次考试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平时复习的试卷中的原题,我在复习中也认真的进行了讲解,而且有些题是多次试卷中出现了,然而有些学生还是做错了。 第 1 页共2 页

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思南县许家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2.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4.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5.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6.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7.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又实行社会主义制

2018级高一历史周测考试卷带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2018级高一周测试卷 历史试卷(2018年12月15日) 说明:本试卷包括选择题50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分100分。 1.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的文字 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 2.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3.“四月和议成……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遽报大捷,吏民皆贺。”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鸦片战争的爆发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4.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 A.旅顺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6.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诸侯争权夺利 C.宗法制形同虚设 D.生产力的发展 7.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抗战的作用是( )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B.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取得了正面战场胜利 8.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高一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卷 历史-

高一下学期第一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B.郡县制的普遍确立 C.农具与技术的改进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时至而作,渴(竭)时而止”和“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强调精耕细作 C.讲究因地制宜 D.注重自给自足 3、.在某次文物展览会上,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成就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讲解员的下列介绍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繁荣时期 B.西周时期中国已出现了铁器 C.宋朝的珐琅彩是瓷器中的珍品 D.明清时期丝织业中已使用花楼机 4.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③出现地域性商人团体④产生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 6.“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高一历史周考试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D.天子为“天下共主” 2.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3.“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法宝”核心的是() 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和官员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4.《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 A.周王室日趋衰微 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 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 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5.“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

6.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有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A.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 B.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 D.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 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8.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9.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明() 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10.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秦简的记载 D.史家的研究论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