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OPT理论的在制造型企业中识别瓶颈资源的方法_刘安

基于OPT理论的在制造型企业中识别瓶颈资源的方法_刘安

基于OPT理论的在制造型企业中识别瓶颈资源的方法_刘安
基于OPT理论的在制造型企业中识别瓶颈资源的方法_刘安

企业管理理论综述

企业管理理论综述 学号201508141069 姓名林鸣志班级营销二班 一.企业管理的含义 根据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根据企业环境、企业特征、生产经营规律,对企业的各项资源和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过程。 二.企业管理的内容 1、按照管理对象划分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 2、按照成长过程和流程划分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投产--项目运营--项目更新--项目二次运营--三次更新等周而复始的多个循环。 3、按照职能或者业务功能划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等。 4、按照层次上下划分为: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职工层面等。 5、按照资源要素划分为:人力资源、物料资源、技术资源、资金、市场与客户、政策与政府资源等。 三.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1.标准化工作 2.定额工作 3.信息工作 4.计量工作 5.规章制度 6.职业培训 四.新企业与新管理 新经济环境出尽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断采取新技术,整合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形成新模式。总的来看,新企业的核心特征表现在创新与知识管理方面,表现在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上。 新经济是知识经济,新企业必须能够整合和充分利用知识资源 在资源配置上新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资本拥有者享受企业的剩余收益,还要让知识拥有者享受企业的剩余收益,才能有效整合知识,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 新管理是直与新经济、新企业相适应的,旨在实现快速知识创新目标,对企业具有隐形特性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智力整合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风险识别的方法

风险识别的方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在具体识别风险时,需要综合利用一些专门技术和工具,以保证高效率地识别风险并不发生遗漏,这些方法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SWOT 技术、检查表和图解技术等。 (1)德尔菲技术。 德尔菲技术是众多专家就某一专题达成一致意见的一种方法。项目风险管理专家以匿名方式参与此项活动。主持人用问卷征询有关重要项目风险的见解,问卷的答案交回并汇总后,随即在专家之中传阅,请他们进一步发表意见。此项过程进行若干轮之后,就不难得出关于主要项目风险的一致看法。德尔菲技术有助于减少数据中的偏倚,并防止任何个人对结果不适当地产生过大的影响。 (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的目的是取得一份综合的风险清单。头脑风暴法通常由项目团队主持,虽然也可邀请多学科专家来实施此项技术。在一位主持人的推动下,与会人员就项目的风险进行集思广益。可以以风险类别作为基础框架,然后再对风险进行分门别类,并进一步对其定义加以明确。 (3) SWOT 分析法。 SWOT 分析法是一种环境分析方法。所谓的SWOT,是英文Strength (优势)、Weakness (劣势)、Opportunity(机遇)和Threat(挑战)的简写。 (4)检查表。

检查表( Checldist)足管理中用来记录和整理数据的常用工具。用它进行风险识别时,将项目可能发生的许多潜在风险列于一个表上,供识别人员进行检查核对,用来判别某项目是否存在表中所列或类似的风险。检查表中所列都是历史上类似项目曾发生过的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经验的结晶,对项目管理人员具有开阔思路、启发联想、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个成熟的项目公司或项目组织要掌握丰富的风险识别检查表工具。 (5) 图解技术。 图解技术包括如下内容。 ①因果图。又被称作石川图或鱼骨图,用于识别风险的成因。 ②系统或过程流程图。显示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如何相互联系以及因果传导机制。 ③影响图。显示因果影响。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精)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也丰富起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属于微观层次范畴,通过研究信息资源的规律,以科学地指导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调控。本文拟梳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1理论派别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派别: 1.1信息学研究流派信息学研究流派是现代信息管理学的开创者,它集成和发展了几千年来文献管理思想。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部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1]霍顿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指导、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在克里斯和高、怀特、伍德、莱维坦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信息资源研究发展迅速。国内,霍国庆教授在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北京大学秦铁辉教授从企业文献、网络、实物和人际等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途径和利用方法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信息学研究流派主要研究企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组织、检索与传递。该流派逐步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较高,引领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脉搏。 1.2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代表。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纳德强调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时就已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思想,而计算机应用于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早形态。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D.胡塞因和K·M·胡塞因的理论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3]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领域的应用问题,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理论”。为促进研究,国外有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杂志如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管理信息系统季刊等。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郑继芳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过程及社会功效等入手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流派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管理。不过该流派局限于技术角度,应该弥补人文、社会视角的盲点,其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待深化。 1.3商业管理研究流派商业管理研究流派源于经管界,将信息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管理。1983年,美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罗伯特、巴罗和英经济学家莫里斯也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应特别重

企业发展瓶颈的表现

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效率低下,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部门间扯皮增多,无端的抱怨增加,这在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中尤为常见;企业决策者的对策往往是加强监管力度,促进表面上的工作的满负荷,咋看上去工作效率提高了,但却失去了有效性。这种种现象都可以归因于企业运作中存在瓶颈环节,如果存在瓶颈环节,就势必产生资源浪费 近年来,一直推崇流程重组,倡导变革思想,实际就是在意识上灌输资源重新配置的必要性,而解决资源配置的根本出发点还是对瓶颈环节的分析。有的企业离职率高,人浮于事,员工感觉工作没有目标,沟通也存在障碍,从而使总经理一筹莫展;有的企业一线员工加班加点,工作紧张却仍旧交货不及时,废品率过高;有的企业业务量做不上去,业务员工作不积极。总而言之,企业在发展中的种种“困惑”往往是瓶颈环节功能缺失的外部表现。“瓶颈”分析是企业决策者解决困惑的有效方法 实际上,企业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瓶颈分析”找到原因。瓶颈分析就是探索企业运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最初的瓶颈分析来自于生产运作领域中“瓶颈工序的鉴别方法”,由于瓶颈工序存在会带来其他非瓶颈工序生产能力的闲置。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对企业的整体运作的分析。 我们看到,企业常常把技术创新作为基点,忽略了制度创新,从而产生资源不合理的配置;企业沿用创业阶段的“元老”,忽略了规模扩张所内在要求的人员素质的提升;企业一相情愿对于人力的追加而忽略了其产品的市场潜力,业务量的萎缩不能使人力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浪费。上述的“制度”、“人员素质”和“产品的市场潜力”都是瓶颈环节的表现形式。企业的某种职能缺失,人员素质与发展需要不匹配,以及机制不完善是产生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原因 瓶颈分析的思想可以视为分析某个特定问题的出发点,瓶颈分析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系统思考能力和宽广的知识面,比如了解现代企业良好运作所具备的基本职能如人力资源、营销、战略、财务体系等及其规范的运作方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求企业老总们学习课程,了解企业成熟的模式。成熟模式实际上具有“参照物”的性质,这种参照物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标准,而是一种成熟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系统。任何不良的外部表现都可以该类“参照物”为依据探索与“成熟模式”的差异及其内在原因,这种差异和内在原因就可以视为“瓶颈”。比如对某企业离职率高,技术外泄,人浮于事现象的分析就可以对照该“参照物”判断其内在的原因究竟是来自于哪方面:是企业战略规划问题、管理人员素质问题,还是制度问题等等,再考察哪些方面可能是瓶颈环节,或者哪些方面同时或先后是瓶颈环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直接创造价值,从而被很多成长中的民营企业老总们所忽略;在这些企业成长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就是“瓶颈环节”,有些老总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招工、退工,再复杂一点就是“做点考评”;这种思想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视为一个体系的运作,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权力机构,从而造成制度“满天飞”,却没有制度运作的依托,这就使企业中的“人治”成为必然;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的“民企老总”在业务蒸蒸日上时,会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从《大败局》一书中,我们也看到如此多曾经叱诧一时民营企业失败案例,在危机产生时,那些曾经信誓旦旦与企业共存亡的员工各奔东西,惟恐躲之不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很多民营企业成长的瓶颈。 一线人员因废品率高,交货不及时而不得不加班加点,这种消极的现象可能是操作人员素质问题,沟通问题,设备问题甚至是机制问题或者说各类问题兼具。有这么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由于是生产,而且中方厂还有日方股份,这就出现这样的状况,日方既是客户又是老板的情况,即使存在交货不及时,采购不到位,修改频繁而造成废品率提高等问题,企业经营者也无法作出有效的改善;此时,机制上的缺陷就是瓶颈环节 从宏观来看,瓶颈一般可以分为资源瓶颈、市场瓶颈和法规瓶颈(见《瓶颈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王玉荣编著),如果我们把瓶颈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那么资源瓶颈是内部的,市场和法规瓶颈则是外部的。内部瓶颈和外部瓶颈是有相关性的,内部瓶颈和外部瓶颈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一类瓶颈的解决会相应产生另一类的瓶颈,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的历史、机制做系统性的思考,探讨哪一类瓶颈应该优先解决,比如,有的企业销售量总是上不去,这可能是内部分配不合理,也可能是营销工作不到位,也可能是市场竞争激烈,也可能是宏观经济不景气等原因。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种瓶颈的解决可能会有助于发现另外一种瓶颈;比如,市场情况好,业务量大,势必使内部闲置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内部效率的提高,此时,资源瓶颈的问题就暴露出来,比如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差异等等。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基于WBS分解法的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工程量巨大,技术难度不断加大,投融资方式改变,市场竞争激烈等都给工程项目的实施带来很大的风险。风险管理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风险管理协会的推动下,风险管理理论日趋成熟,风险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但是目前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在项目管理中加入一部分风险控制。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资金大,建设周期长,建设的不可逆转等特点,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研究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方面。本文通过研究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和WBS分解法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提出基于WBS分解法的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一、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一)风险识别的定义 风险正是因为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风险管理就是要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将风险带来的损失减至最低。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有些风险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是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收益低于风险管理的成本,以及不确定风险带来损失的大小,不能明确风险处理的优先级别,所以在风险管理中首先进行风险识别就显的很重要。

风险的识别就是对存在于项目中的各种风险根源或是不确定性因素按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表现特点和预期后果进行定义、识别,对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类。通过风险识别能正确认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种类,能为风险管理和控制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依据。风险识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何一个工程项目,不论其大小存在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有已经存在的也有潜在的,有损失大的也有损失小的。一般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做好风险识别工作需要根据具体的对象,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识别方法和手段。 (二)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传统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是头脑风暴法、图解法(流程图、因果分析图)、分解分析法(工程项目结构分解法、风险分解法)、生产流程分析法、核查表法、财务表格分析法和保险调查法等。在近几年也有学者提出情景分析法等新的风险识别方法。 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识别方法,通过召开小组讨论会议的形式,聘请相关专家,邀请有经验的项目经理,项目技术人员和项目施工人员等进行讨论,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之间通过讨论相互启发,最终形成风险识别报告。 2.流程图法。流程图法首先要绘制工程项目的总流程图和各分流程图,然后根据流程图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各个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

国内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

国内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 早在195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就在其《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提出“自然资源绝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这样的忠告。“资源诅咒”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资源型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可持续发展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因此,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对资源型企业的研究远远少于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并且大多是在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及其转型的研究中,涉及该问题。专门研究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目前并不多见。而对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含义、评价、制约因素、对策等方面。 一、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一)资源型企业的定义 王锋正、郭晓川认为,资源型企业是相对于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而言,有别于制造型企业、技术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的一类企业,是指基于自然资源的占有或独占,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类型。陈明政、方思敏认为,资源型企业

是指通过对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或独占,以资源型产品为最终主导产品形态,自然资源对产品的价值贡献占据主体地位,形成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以上观点均强调了:企业严重依赖自然资源;企业对资源的加工程度较低;企业以资源占有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把握住以上几个重要特点,就基本理解了资源型企业的内涵。此外,这类企业往往还具有资本流量大,地理根植性强,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与政府关系密切等特点。 (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李宇凯等将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以创新为成长动力,以发展替代支柱产业为成长手段,来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目标,以及企业、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共同发展。刘天宇认为,其内涵可以从四方面来理解:自然资源可开发的持续性;企业发展模式的持续性;资源开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延伸企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以上观点强调了通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企业永续发展。而要实现永续发展,关键是要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质:持续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最新版

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5.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R=M×E×S。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后果S,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地质资源的过度开采,我国的地质灾害已经越来越频繁,无论是地震还是滑坡、泥石流,都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开展评价,能够更好的了解地质灾害,在不同季节来临的时候,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抵御工作,减少地质灾害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实现抵御能力的提升。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应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切实结合实际情况,突破以往的研究问题。 标签: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领域。相对而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表面上仅仅对地质灾害开展研究,在实际的工作中,会依据自然灾害的大背景和相关资料,开展地质灾害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为日后的抵御工作及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对于我国而言,每一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社会上的,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在此,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展开讨论。 1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 对于地质灾害而言,每一次的发生都不是偶然情况,由于地质灾害风险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地质灾害的出现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为此,通过研究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能够进一步了解地质灾害的各项相关条件,对日后的抵御和预防,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同时,深入了解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还可以制定积极的环保策略,从根本上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控制。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主要是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第一,地质灾害活动的动力条件。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虽然出现频率较高,但多数都集中在滑坡、泥石流、地震等一些破坏性较强的灾害方面。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乱砍乱伐等人类活动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在于地质灾害活动的动力条件得到满足,诸如地质条件、地貌条件、气象条件等等,当这些条件齐聚,地质灾害势必会出现,并且在破坏性方面会直线上升。第二,人类社会经济易损性。也就是受灾的地区的经济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其包括的内容较多,例如人口密度、生存环境、财产价值密度、财产类型等等。一般来讲,人类社会经济易损性越高,代表受灾地区的恢复越困难,其遭到的破坏越严重。所以,日后在研究地质灾害风险时,可尝试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根据地方情况再细化为其他的分支。 2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类型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威胁,并且其威胁程度持续上升。根据以往的地质灾害情况和目前的各项研究成

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瓶颈的几点建议

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瓶颈的几点建议 摘要: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弥补公有制经济的不足,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凭借自身“小”、“灵”、“快”等优势,实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但也因为自身力量弱小、体制制度的不健全、融资难、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小企业纷纷陷入发展瓶颈。如何使中小企业走出这个瓶颈,本文通过提交讨论,阐述了走出瓶颈的几点建议,用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现行问题。 关键词: 瓶颈发展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建议 1 概述 公司在昆明开关厂各级领导的关心及公司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无论是员工的精神面貌还是职工的各项待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业务的开展以及对产品售后的服务得到全面提升。短短几年时间,实现销售额突破2000万,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公司发展的道路。但去年以来,产业市场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以及自身内部建设的一些原因,公司开始出现了销售额下滑的情况,今年进一步下调公司的年度销售目标; 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瓶颈问题,如何把握机遇,促进公司全面发展,让公司尽快走出这个瓶颈,使公司的管理水平、业务发展、队伍建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的利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专家服务站带给我们的巨大支持,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成为当下公司的首要问题,。 2 当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2.1 公司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观念落后,抗风险能力不强 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发展迅速,原有的机制体制不再合适现有公司的需要,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司发展。其次公司部分老员工存在老国企员工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认识,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对于新形势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政策落实。同时公司自身规模小,创业意识不够强,几年以来,公司维持在一种较低水平发展状态。 2.2 公司自身力量薄弱、融资难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公司发展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中小企业“信用”低,向银行申请信用评估门槛高。其次是公司融资形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公司资金来源一是靠政府扶持,二是靠公司自筹,三是靠银行贷款。最后是融

资源概念界定与资源基础理论述评_杨春华

2008年第8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 echno l ogy M anage m ent R esearch 2008N o 18 收稿日期:2007-09-26,修回日期:2007-12-07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社会关系理论与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0(20070630) 文章编号: 1000-7695(2008)08-0077-03 资源概念界定与资源基础理论述评 杨春华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近年来,资源基础观已成为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战略资源论学者对企业资源的概念界 定不一且资源基础理论学派众多。这种不统一妨碍了学者之间的交流,资源论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试对资源概念进行界定和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梳理,透析该理论对战略管理自身发展的价值。关键词:企业资源;资源基础理论;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0621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企业竞争优势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Po rter ,1985;Rum elt ,1984),而资源基础观也已成为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但战略资源论学者对企业资源的概念的界定不一且资源基础理论学派众多。这种不统一妨碍了学者之间的交流,资源论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本文试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对资源概念进行界定和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梳理,透析该理论对战略管理自身发展的价值。 1 典型的资源概念 战略资源论学者们对企业资源有着多种不同的定义。作为资源论的早期代表之一,W ernerfe lt (1984)在其发表在5战略管理杂志6上的经典文章中,将企业资源定义为:/任何可以被看成是某给定企业优势或劣势的东西,更正式地说,在给定时间里,那些半永久性属于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0。他把能给企业带来优势或者劣势的资产都看作企业的资源,并进一步将资源分为固定资产、计划与文化三个类型(W ernerfe lt ,1989)。 另一个对资源论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Barney (1986)认为,在一个企业中,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与战略相关的资源,有的资源会妨碍企业制定和执行有价值的战略,有的资源会降低企业制定和执行战略的效率和效益,有的资源可能对企业的战略没有影响。因此B arney (1991)将企业资源定义为:/企业控制的能够使一个企业制定和执行提高其效率和效益的战略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流程、企业属性、信息、知识等等。用传统战略分析的语言描述,企业资源就是企业在制定和执行其战略时可利用的力量。0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Barney (1991)将企业资源分为三类,即物质资本资源(phy si ca l cap ital resource )、人力资本资源(hu m an capita l re -source)和组织资本资源(o rganiza ti ona l capita l resource)。其中物质资本资源包括企业所用的物质技术、企业的厂房和设备、企业的地理位置和原材料等;人力资本资源包括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培训、经验、判断、智力、关系和洞察力;组织资本资源包括企业的正式报告结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划、控制和协调系统,以及企业内部群体之间、企业与其外部环境中的群体之间的关系。 G rant (1991)将企业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物, 包括资产设备、员工的个人技能、品牌、资金等。他将资源分为六类:财富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声望资源和组织资源。同时,G rant (1991)认为资源与能力之间存在关键差别,就资源本身而言,几乎没有什么资源是有生产价值的,生产活动需要组合和协调各种资源,各种资源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这种组合资源来完成某项活动或活动的组织流程和手段就是能力。 Am it 和Shoe m ake r (1993)将企业资源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要素存量0,包括可交易的专有技术(如专利和授权)、财务或者物质资产(如产权、工厂和设备)、人力资本等。他们认为,企业资源通过与其它一系列广泛的资产和诸如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激励机制、管理者与员工的信任等联结机制,可以转化成最终产品或服务。与资源定义不同,Am i t 和Shoe m aker (1993)认为,能力指的是企业利用资源(一般通过整合和利用流程)以有效地达到所需要的结果的能力,是企业资源之间通过长期复杂的相互作用发展而来的企业独特的基于信息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流程,可以抽象地看作是企业产生的以提高其资源生产率、战略灵活性和保护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中间产品0。 国内学者宝贡敏(2001)认为,企业有两种典型的资源,它们分别是企业资产和潜能、技能。企业资产是企业用以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服务的要素;企业潜能、技能是用以发挥、利用其资产效能的技术、知识、方法等能力。他创造性地以资产效能的本质为标准将企业资产分为实效资产和隐效资产。实效资产是具有直接、显在的对企业业绩产生贡献的效能资产,如专利、财产与设备、秘方等;隐效资产是具有间接、潜在的对企业业绩产生贡献的效能的资产,企业层次的隐效资产主要有商标活动、信誉、文化、沟通技巧等。项保华(2003)认为,资源一般指的是那些能够由管理者所完全掌握的外显、静态、有形、被动的/使役对象0;而能力指的是最终会体现在具体个人或者群体身上的潜在、动态、无形、能动的可以胜任某项工作或者活动的/主观条件0。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资源中有一种特殊的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那就是知识资源。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主流的观点认为知识包括信息和技术。K ogut and Zander (1992)认为,知识包括了信息和诀窍,信息就是一旦语法已经知晓,就可以不失完整性地进行转移的知识,包

中小企业,当发展遭遇瓶颈

中小企业,当发展遭遇瓶颈 前段时间,我就中小乳饮企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写了一篇文章,后来陆续有朋友和我就中小企业在遭遇瓶颈该怎么办进行探讨。遭遇瓶颈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因为每个企业都是特定时段、特定一群人在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任何企业的大环境小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应该做的和能做的也不一样。谁敢说某个做法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呢? 但总还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期望对于在寻求突破之道的企业能有一些的帮助。本人将不胜荣幸。 一、方向很重要 所谓方向,或者说是战略吧。当企业遭遇瓶颈的时候,首先该检核自己的方向是不是正确。可以说,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战略。有的往往都是“誓夺第一的必胜信念”。至于在哪个方面,在哪个区域取胜,都不去考量。有道是“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典型的人定胜天思想,好象只要敢想就能有产出,就有发展。但是企业到底该向哪个方向呢?并不清楚,反正想到的就去做,市场上表现好的产品和行业都想上马。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小集团公司其实也就是每年几个亿的销售,却有好几个所谓的子公司就是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 以前的小学课本上,有很多的动物去拉同一辆车,希望能拉动,但是因为不同的动物走的方向都不一样,所以这辆车怎么也拉不动。现在的很多企业其实就是那辆车,而拉企业行走的战略方向却有N多的动物,走不同的路线。想前进?难啊! 别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合适的道路恐怕就那一条。正如赛跑,速度是一个方面,但是选对跑道却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当企业遭遇瓶颈的时候不妨看看自己方向对不对,看看自己选的跑道对不对。 前些年在做咨询的时候碰到一个企业。其老板是一位非常优秀和睿智的企业家,他又很多好的想法,在管理上也很有一套。但是企业总是在1个亿左右徘徊,企业也整天在寻找突破的方向,也总能发现很多好的产品,但是这样的产品一旦生产却总是没有好的收益。本来是一个农业化的产业,但是到底是在面制品方面发展还是在米制品方面发展呢?总是拿不定主意。后来企业花高薪请廖一位职业经理人,这位老兄来了以后,要求在米制品和面制品两个方面都发展,并且说是两条腿走路,后来没走多远,业绩反倒退步了,老板于是大呼上当。可是已经迟了啊。 二、冷静行事,善于发现企业发展的短板 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量的时候,都会遭遇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所以出现瓶颈,是因为企业原有的配套资源变的不配套了。资源不配套,那就该冷静的分析,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然后进行加强,或者进行一些流程再造,然后再向前跑。但是很多人总期望企业是“永动机”,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人的心态在这个时候却是很不冷静的。从很多中小企业乐于寻找咨询公司合作的初衷就能看出来。本人以前从事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 ×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5.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R=M×E×S。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后果S,包括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M、E、S分别制定了其取值标准。

企业网络组织理论研究述评

1网络组织的涵义 对企业网络组织内涵进行科学界定,是深入系统研究网络组织的起点,也是建立适应企业战略客观要求的组织结构的前提。究竟什么是网络组织,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了诸多不同的注释。M iles 和Snow将网络组织定义为:在价值链的各个点上作出贡献的若干个企业集体资源的结合[1」;M aillat D。Grevoisier O和Lecog B 则从经济。历史。认知。规范等多维角度对网络组织进行了概括,认为网络组织是一种超越了传统市场与企业两分法的复杂的杜会经济组织形态,而且这一复杂的组织形态是一个动态的。按照一定路径依赖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2」。Butera F认为,网络组织是一个可识别的多重联系和多重结构的系统,在组织内部“节点”和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或者说是有机组织)的网络组织,在“共享”和“协调”目标以及松散。灵活的组织文化理念的支持下共同处理组织事务,以维持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合作(为了处理各种类型的有效交易)[3」;李新春就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系统考察了企业网络的生成与市场发育过程,认为网络组织是组织之间的合作联系,这种联系的实质是企业之间的分工贸易,是组织行为而非个人行为[4」;林润辉,李维安认为网络组织是一个由活性结点网络联结构成的有机的组织系统[5」。 本文认为网络组织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第一,网络组织是一种动态的、边界模糊的新型组织模式;第二,网络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动态经济环境下,基于信息技术、企业自身战略发展需要的产物;第三,网络组织以形成竞争优势、实现网络战略目标为宗舀,以 2007年第2期科技与管理NO.2!2007(总第42期)Sci-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um NO.42#文章编号!1008-7133(2007)02-0019-03 企业网络组织理论研究述评 李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总结分析了企业网络组织的内涵,从网络组织的形成、运行机制、对企业效益的作用和结构等方面,分 析了网络组织有别于其他组织形式的特征,并基于资源观从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两方面,对网络组织的构成 予以阐述。 关键词!网络组织$理论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 Review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enterprise network organization LI Ping (Schooi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15000l,China) Abstract:The meaning of network organization(NO)is summariiy anaiyzed in this paper.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organization modes are anaiyzed in the foiiowing aspect s:forming,operationai mechanism,effe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configuration of NO.The components of NO are expounded from the aspects of visibie factors and invisibie factors based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Key words:network organization(NO);theoreticai research;review 收稿日期:2006-ll-07 作者简介:李平(1972-),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博士后流动站作研究.

风险识别的七种常用武器

风险识别的七种常用武器 2008-12-29 14:18|来源:《中国民用航空》航采网|字号:大中小|视力保护色: 《中国民用航空》航采网讯(供稿单位:国航股份成都维修基地党群工作部宣传室通讯员:易春霞作者:陈义怀) 风险管理是民航安全管理系统(SMS)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部分。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是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直接关系到风险评估的质量,也必然影响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措施。怎样全面准确地识别出一个系统或一项作业的风险,必须依赖于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风险识别中常用的七种武器,涵盖了入门和专业两个级别,基本上能满足各种风险识别的需要。 武器之一:「作业分析与流程图」(The Operations Analysis and Flow Diagram) 作业分析(OA)要求编写一份逐项的事件序列或是一个图表(如流程图),来描述一项工作的主要事件。这种方法要求将一项工作按时间顺序分解成具有较强相关性的N个片断,每个片断应是一个最小的相对独立的事件单位,此处称之为“事件元”。作业分析可以是一份按时间序列排列的表格,更常用的是我们所熟悉的流程图。 作业分析是一种也比较容易掌握的基础性工具,可用于所有的风险识别。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和要点在于:要尽可能详细地罗列一项工作的所有重要细节。 评价 重要性:☆☆☆☆☆ 难易程度:☆☆ 推荐指数:☆☆☆☆☆ 杀伤力:☆☆☆☆ 附:流程图符号范例 符号意义实例 开始接受工作开始行程打开检查清单 过程规划任务起动车辆检查清单上的第一步骤 决策点(或)是/否赞成/反对通过/失败 分叉/分开(且)车辆与供给物品就位放开离合器并且踩油门移动操纵杆并同时观察飞行控制装置 结束期终报告抵达目的地飞机通过接受 武器之二:「危险因素分析」(The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危险因素分析,简称PHA。它以作业分析或流程图为基础,运用直觉、经验、参考数据或标准等,对每一个事件元进行风险分析,并进行对应的记录。PHA有助于克服在传统直觉式风险管理中,立即集中焦点于作业的某一方面风险的强烈倾向,而这通常导致忽略隐藏在作业其它方面某些更严重的问题。当风险水平较低或为例行性的作业时,PHA通常可以担负全部危险因素确认的工作。在风险较高的作业中,PHA藉由呈现全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风险管理是各经济、社会单位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 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 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 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 的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是社会,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 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 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 一、企业经营中常见风险 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如何化解和减少 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 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 目前市场环境来看主要有七种风险: 1.经济合同风险: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 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

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 时发生的变化。 2.债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 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 3.担保风险: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 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 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 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投资风险: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 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 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6.产品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变化、产品滞销等原因导致 跌价或不能及时卖出自己的产品。产生市场风险的原因有三个:(1)市场销售不景气,包括市场疲软和产品产销不对路;(2)商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