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训练题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训练题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训练题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训练题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五种。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的作用。

阅读记叙性的文章,既要能指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中心、材料的详略,分析各种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又要理解议论、抒情、说明的句子。

正确理解记叙文中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的形象至关重要。因此,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来理解分析。

记叙是为了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为了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思想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才能把握住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形式上有的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叙人物(事情)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就巧妙地将五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在了一起。

【精题讲解】

微笑的可乐

[美国]杰奎林?海克尔

我7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彩,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似的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在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了,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甜美的可乐。

(选自《环球时报》)

【探究练习】

1.写法理解。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内容理解。爷爷为什么非要让失去右脚的“我”亲自去马路对面买冰镇可乐?

3.主旨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文章标题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阅读训练】

异乡人的花园

铃带雨

我家的一间房子出租给了一个异乡人,他三十一二岁。朴实敦厚,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城里贩卖茶叶。赚着城里人的钱。

早晨,他吆喝一声,便消失在城郊尚未修好的坎坷路上。

下午,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我常常不经意地见他在路边忙碌着什么。他平常的身影,平常的举动,让我匆匆一瞥,便再也没有什么印象。

不知不觉中,我家四周的小路平整了许多。小路两旁也被人修葺得齐齐整整,尤其是门前一块杂乱荒废的地,慢慢地竟显得有模有样。这大概就是他的杰作吧。

冬去春来。我家门前荒弃多年的空地上突然开满了鲜花,月季、鸡冠花、紫菊、彩雀、剑兰、芍药,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姹紫嫣红,分外妖娆。这些花在园中排列有序,整齐得如同计量过,鹅黄、嫩绿、桃红、深橘……罗列分明,绝无掺杂。紫菊花间插在埂上,把小小的花圃清晰地分成不规则的好几部分,像荷兰名贵的花园。这简直是园艺大师的杰作!小路两边也花团锦簇。轻轻走过,花香满径,令人心动神漾。

我家一时间热闹起来,看花的人如同赶集一样,络绎不绝。人们都好奇地打听异乡人的来历,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而我的母亲,则是满心喜欢,为拥有这样独具慧心的房客颇感自豪。

因为异乡人的到来,我家也改变了许多。馨香环绕的环境,带给全家无比的舒适。那坐落在花园中的家,显得十分别致和美丽。推门而出,扑面而来的,是满园浓浓的花香。

异乡人忙完生意后,随手修葺着花圃,及时地点播种子。任季节变换,花园里总有鲜花盛开着,时常带给我们惊喜。

有一次,我看见他摘一朵橘黄色的金针花,给一个看花的小女孩。我惊奇于他的眼力,他摘的正是满园鲜花里最亮最灿烂的一朵。小女孩轻轻地把花捧在手中,入眼处,是一掬高贵。

他告诉我母亲:“我也有女儿。”

“几岁啦?”

“现在在哪儿?”

“跟她母亲在乡下呢。”他平静地说完,又补上一句,“我要在她来之前把花园准备好。”

原来,这满园的鲜花,是他准备给女儿的。

再回首,万千红绿中,一个平凡而又拥有花匠一般手艺的人,当他无意中美丽了人们的眼睛的时候,其实在他心灵深处,早已刻意开辟了一座独享的花园,那座花园永远盛开着鲜花,无论他在何时何地。

(选自《散文》,略有改动)

【探究练习】

1.作者为什么以“异乡人的花园”做标题?

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

3.分析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作用。

①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②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

4.文章第四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叙述的内容和他女儿有关系吗?

5.体会结尾的言外之意。

记叙文人称表达的作用

记叙人称常见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孔乙己》等。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如《皇帝的新装》等。一般来说,

如朱自清的《绿》等。

阅读记叙文,我们要在理清文章的六要素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来进行分析,要特别注意叙述人称在文中的变化。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一面》中,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来突出鲁迅先生精神的伟大和对作者的影响。特殊性记叙文(小说)中,“我”的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如《最后一课》中的“我”——小弗郎士,《故乡》中的“我”等等。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总之,要理解记叙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精题讲解】

父亲是个“大忽悠”

宁国涛

我父亲是邮电局里一个普通的职员,干了将近半辈子分拣工。

父亲喜欢吹牛,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吹嘘自己与市里某某领导有多少多少年的交情了、与某局的头头关系是多么多么的铁,经常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我们知道他说话的水分很大,因此家里的人都称父亲为“大忽悠”。

弟弟考高中的时候,离重点中学的分数差八分,一分需要“建校费”五千元。母亲是个普通工人,家里根本没什么积蓄,但是,父亲却一个劲地说:“这事我有办法,根本难不倒我!”然后眉飞色舞地说出自己认识教育局的某某副局长,只要托他批个条子,一切搞定。父亲说的时候,大拇指挑挑的,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我们尽管半信半疑,但是,大家毕竟有了一线指望,也就不发愁了,母亲半夜也能睡好觉了。

半个月后,弟弟果然进了那个学校,家里人一派喜庆,都夸父亲厉害,父亲得意地一扬眉毛:“啥事我都能摆平,没有难倒我的事情。”

没多久,弟弟就知道自己是高价生,是钱买的而不是条子批的了。母亲追问是怎么回事,父亲掩饰不住了,只得坦白:“我把多年收集的邮票卖了,交了‘建校费’……”

因为在邮政部门工作,父亲对集邮很热衷,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买邮票,不沾烟酒,二十二年如一日地集邮。结果,这二十多年精心积攒的邮票,都用来给弟弟“建校”去了。

母亲下岗后,一直闲在家里,父亲一直安慰母亲:“别急,慢慢来,我一定想办法给你找份工作,这事难不倒我,我认识……”

一天,从来不怎么喝酒的父亲喝酒喝多了,在医院里挂了两天的点滴。回家后,就说自己与市委副书记在一起喝酒,喝高了,喝酒的原因就是给我母亲找工作。结果,市委书记很给面子,就把工作给安排好了。当时,母亲气得没理睬他,但是,没两天,母亲确实到了电信局收费大厅做收费员了,虽然是合同工,可是,总比在家里闲着要强很多。

其实,这个事情是这样的:父亲以前邮政与电信没分家时候的一个老同事,现在在电信局里做副总,

在揣摩着母亲的事情,立即说道:“如果你能给我爱人安排个事情做,这半斤酒我一口气喝完!”喝高了的副总立即答应,结果,父亲就喝进了医院。

这个副总酒醒后,得知我父亲喝酒喝进了医院,很是不好意思,于是,遵守诺言给我母亲找了份差使。其实,这也不算开后门,本来电信招聘,下岗职工就优先的。当然,如果父亲不喝那半斤酒,母亲是进不了电信局的。

去年快过年的时候,爷爷需要做胆结石手术,市医院外科主任是个女的,技术特别高明。但是,如果病人不托关系走人情,她是不会亲自主刀的。爷爷年龄大了,做手术有些危险,为了让爷爷手术安全,爸爸就决定找这个女主任给我爷爷主刀。“好歹我也在这城市混几十年了,这点小事还能难倒我?”果然,爷爷的手术是她做的,效果很好。

但是,从此父亲晚上八点钟总是出去,出去大概一个半小时。说是找老朋友下象棋了,我们全家人不信,在好奇心驱使下,有一次,我跟踪了父亲,发现父亲居然是去本市师范学院美术系的画室里接一个女孩,然后把她送到了市医院家属区。

我明白了,原来这个女主任夫妻俩都是医院里的骨干,常常加班,晚上根本没有时间接送这个上高考美术辅导班的女儿,一定是父亲主动提出了条件的,以换取女主任的亲自主刀……

我的眼泪涌了出来……

父亲是个没有任何权势的普通小人物,然而,他用全部的身心呵护着这个家、承担着沉甸甸的家庭责任。亲爱的父亲,虽然你用可笑的吹牛来维护你的自尊心!虽然你是个“大忽悠”,但是,父亲,我内心非常感激非常尊敬你……

(选自《杂文报》)

【探究练习】

1.整体把握。如何理解父亲是个“大忽悠”?

2.内容概括。文中叙述父亲“忽悠”“成功”了几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

3.词语理解。体会下面两句话中黑体词语的言外之意。

①父亲得意地一扬眉毛:“啥事我都能摆平,没有难倒我的事情。”

②爸爸就决定找这个女主任给我爷爷主刀:“好歹我也在这城市混几十年了,这点小事还能难倒我?”

【阅读演练】

一件小事

铁凝

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面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

(选自《铁凝散文精品赏析》)

【探究练习】

1.请用一句话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根据文章内容来填写文中“我”在“一件小事”发生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愉快→心花怒放→____________ →惊吓→解脱→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理解下面黑体词语。

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4.结尾一段话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文章题目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阅读题专项训练——关于题目 文章题目的作用 1、概括主要事件 2、提出中心 3、交情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 4、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交代文章的线索 6、运用修辞手法 一、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 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

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三、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例如:《雷电颂》 (2)语带双关;例如:《我的一本书》《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例如:《春酒》《山坡羊潼关怀古》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点明写作内容;例如:《雷电颂》、《藤野先生》、《再塑生命》 点名叙事中心《端午的鸡蛋》 (5)点明文章线索;例如:如《三棵枸杞豆》和《柳叶儿》,分别以枸杞豆和柳叶为线索;还可以是某个人物 《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作用: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记叙文中题目的作用

中考阅读题专项训练--“关于题目” 一、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 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变色龙》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 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三、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四、分析 1、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修辞:比喻及作用)、点明主旨来分析 参考:形象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2、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从结构(线索)、主旨、引起阅读兴趣。来分析 参考:六个馒头为线索,它凝聚着同学们的深情厚谊,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以平常的馒头为题引起阅读兴趣。 3.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释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表明人物的感情、主旨。 参考:因为石头是文中传达情感,表达爱意的的物品,用“痴心”来修饰“石头”,表达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4、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解释题目中关键字、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的感情)、表现手法(修辞、象征)。 参考:“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淳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五、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悬念) (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象征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写了什么事) 议论(表明什么道理) 抒情(抒发什么感情)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说明 考试题型: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 具体的作用见后面的详细介绍,灵活运用 记叙文中议论: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议结合有三种方式:A先叙后议、B先议后叙、C夹叙夹议。 作用:A可起到承上启下;B统领全文;C引发读者思考;D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E突出中心;F升华主题;G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有序幕和尾声)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 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表达人物情感;体现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格式:属于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的高尚品质等),表达了人物的感情。结合三个作用回答。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段的作用: A纽带作用,穿针引线 B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C组织成篇,脉络清晰 (2)照应: 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 照应可以分为:A开头与题目的照应、B开头与结尾的照应、C前设悬念后有照应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前后照应,相互照应)、D相同或相近的语句、E段复迭式照应。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主人公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内容更丰富,文章杂而不乱,条理清楚,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注意:有些文章线索有两条,称为“双线并行”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丰富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侧重于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借物喻人卒章显志物言志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 在做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问段落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我们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和回答:即结 构和内容两个方面。 一、 把握段落在文中结构中的作用 段落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主要是从结构上讲, 它在文章不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 一些规律可循,可从以下“六”看中入手: 开头段:一看在文章开头是不是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二看是不是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 中间段:三看是不是推 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四看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结尾段:五看是不是前后照应使结构严谨; 六看是不是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 二、 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也就是内容上的作用) 解答段落的作用题除了把握段落在文中的结构作用,还必须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以从以下入手: 1、 看是不是渲染了气氛; 2、 看是不是烘托了人物(或人物感情) ; 3、 看是不是点明中心; 4、 看是不是对主题的升华。 三、 把握一些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现代文段落的作用题有时是一些特殊的段落。 如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把握这种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可从以下“五”看入手:一看是不是交 待故事或人物活动背景;二看是不是构建某种意境,渲染气氛;三看是不是揭示人物心境或烘托人物的性格品 质;四看是不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五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 如人物描写的段落,作用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特征:如年龄、职务、经济等情况;刻画人物的性格、品质、 精神寺。 其实这些所谓的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都是围绕前文的 2、3点来解答的。 例1、静悄悄的昆仑山 王宗仁 昆仑山下,部队营院一角的枯草丛中,亮亮地袒露看一个野兔窝。额角上有块白印记的兔妈妈,带着三个 儿女旁若无人地生活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归。炎阳爆燥的中午,它们到太阳晒不到的不冻泉边散步。大雪扫 山的傍晚,它们躲开口喧闹到雪水河里爽饮。偶尔也会看到老兔独自离开营院,随心所欲地走在通往荒原的山 径上,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它是在默默体味着它们一家拥有一座山的快乐吗? 在距离野兔那块自由天地的不远处,驻着一个汽车连队。百十个兵在军号声中过着整齐划一的生活。起床、早 操、出车、开会、熄灯。兵和动物,相安无事。 时间在昆仑山静悄悄地流逝了半年。这天,一只灰鸽子不知从何处突然飞到军营里。它站在战士们当年搭地窝 子的残墙上,尾巴一撅一撅地急叫着,似乎在呼唤什么。灰鸽子肯定是长途跋涉而来,要不它为什么灰头土脸 地显得那么疲惫? 一噢,它是没有地方栖身,无家可归呀!昆仑山从古至今树木不落根,鸟儿筑巢少依托。 一连好些天,每到傍晚,外出的灰鸽子就飞回军营,悄没声地站在残墙土过夜,光天赤身,风雨不避。静静的 军营生活因为添了一只鸟儿而变得快乐,兵们自然也多了一份情趣。但同时也让他们的心不安起来,无遮无掩 的墙头毕竟不是灰鸽子的久呆之地! 一天深夜,陡地飘落起大雪,次日清晨,兵们看到披着一身雪被的灰鸽子 变成一个雪桩,呆立不动,他们实在心疼却又不知如何使它温暖? 兵们发现灰鸽子从残墙上消失,是在半个月后,那天清晨班长马安良早早起床,照例端着一小碗虫米,给灰鸽 子送到残墙下。他惊喜万状地看到灰鸽子从兔窝里悠悠哉哉地走出来,抖抖翅膀飞上了墙头。奇了,怪了!难 但还是有 这也可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题型: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一、分析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二、理解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 总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用往往是: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记叙文阅读方法之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如何分析文章的“眼睛”——记叙文标题含义揣摩 【考点透视】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不少文章的标题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综观2008年中考阅读试题,关于文章标题的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有必要来探究此类题的设题类型和答题技巧。 【中考链接】【设题类型】 从2008年的中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评价标题的好处。 【解题指导】一、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附例文: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流行的影像,定格他们到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荣,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教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人们扒开四川绵竹世遵道镇幼儿园废墟中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在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定格的姿势。 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在四川德阳市看到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墟下,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4个学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地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在四川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红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在四川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 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教师向丽。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在四川绵阳市看到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教师杜正香正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各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这个孩子。 在四川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的教学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还都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他紧紧搂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

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叙述,也称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入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不常用,但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叙述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描写和叙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 天空中飘着云。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如棉花一样蓬松而轻柔的云。 前一句是叙述,它告诉我们天空中有什么,有云在飘动。而后一句就是描写,有形象、有颜色,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图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好像真的看见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因此,成功地描写,可以把客观事物描绘得有形有神,有声有色,从而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迷人的感受。 一叙述: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情况。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解。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来龙去脉。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情。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学习叙述方法,主要应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①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我”是见证人;“我”是重要人物;“我”是主人公;“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②叙述的方式

记叙文标题的作用

记叙文标题的作用 “题好文一半”。 语文学习中,不仅在写作时要拟定一个好标题,而且在阅读训练中,也应注重培养准确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的能力。因为,这是能促进读者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鉴赏文学作品。 就记叙文而言,题目之于文章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这是目前中考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 一、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题型)常见的有: 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 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它妙在哪里? 4、给文章拟(换)标题。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 二、题目作用的归类: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注]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提示]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三、课文简要例析:(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充当全文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变色龙》: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四、课外语段阅读训练:(文章略) 1、《六个馒头》: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参考答案]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2、《微笑的可乐》: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题目含义:冰镇饮料及其带来的美好、成功的生活。作用:给文章提供了一个线索,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3、《心灵折旧费》: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 [参考答案]20元的自行车折旧费使大哥的人品打了折扣,这让他自责,作者借此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4、《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 5、《钟点工的三千元晚宴》:小说的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好。因为题目存在强烈反差,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破茧成蝶》:选文的标题是“破茧成蝶”,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标题内涵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层意思:沉睡茧中的蛹,咬破自织之“茧”,羽化成蛾。深层含义:个体生命挣脱自织之“茧”(困难和障碍),获得重生。 7、《父亲的斧头》:题目“父亲的斧头”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一是指父亲在打铁铺里打造的斧头;一是指父亲培养的儿子——“我”。 8、《苦瓜》: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用“苦瓜”象征母亲的高尚品质,表达

记叙文表达方式专题

记叙文表达方式专题 专题导入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采用综合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几种表达方式在运用中各有其特点,这一点在上一期已详细讲解,但我们要清楚,弄清记叙文这五种表达方式及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文章阅读 别忽视小小的善 赵功强 这是发生在海地大地震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阿美利达大叔独自在街区的一个角落经营着一个小小的杂货店,依靠小本经营,赚取微薄的利润维持生活。 这天中午下班时间,一个叫罗伊的小伙子来到杂货店,买了一瓶调味品。罗伊是不久前从外地来到太子港打工的,经常光顾阿美利达大叔的杂货店。 一个小时以后,阿美利达大叔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罗伊当时要的是那个品牌中最贵的,而他拿给罗伊的是最便宜的的那种。想到这儿,阿美利达大叔非常不安,尽管午餐正煮在锅里,而且很可能罗伊早就把调味品打开使用了,但阿美利达大叔还是决定为罗伊换一瓶。 阿美利达大叔拿了一瓶调味品出了杂货店,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了罗伊的住处。这里有许多租住屋,住着大量外地人员。正是午休时间,阿美利达大叔不知道罗伊住在哪间房子,因为担心炉子上的饭烧糊,他扯开了嗓子喊起了罗伊的名字。 许多人一一自然包括罗伊一一都被吵醒,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披衣出门查看。而就在这时,房屋连同大地一起剧烈地震动起来一一发生地震了!事后所有人才知道,这是震惊世界的海地地震。 就这样,不愿让顾客吃一点亏的阿美利达大叔的这趟换货之行,竟然无意中戏剧地挽回了十几个必死者的生命,其中包括他本人。 小善不小。也许举手投足之间一个轻微的善意举动,打开的恰恰是关乎命运的大 境界! 善有大小之分,但很多时候,小小的善意义并不寥寥。小小的善里裹藏着非凡的能量。

记叙文阅读专练:五句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特殊的圣诞礼物 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不觉得意地笑了。 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牛棚里,一头奶牛睡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好早啊!” 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他开始干起来: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5分钟了。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这时,房门开了。 “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记叙文标题的作用(答题方法、术语整理)

记叙文标题的作用 判定记叙文标题的作用——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这种题型还有以下六种问法: 1.运用“xxxxx‘做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2.作者运用“xxxxx‘做标题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作者运用“xxxxxx”做标题? 4.作者运用‘xxxxx’做标题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运用‘xxxxx’做标题的用意是什么? 6.作者运用“xxxxx”做标题的意图是什么? 回答这种题型,要从以下九个方面来思考: 一看,标题是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从内容上划分为四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凡是题目中有人、事、景、物四者之一,标题就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例一:《我的同桌》、《邻居》、《谋杀者》、《妈妈》、《我的班主任》等等,这些题目中都有人,显然,这类文章便以写题目中特定的人为主。因此,标题就具备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例二:《一件小事》、《老槐树的故事》、《保卫延安》、《记一堂活动课》等等,这些题目中都有事件,显然这类文章便以写题目限定的事件为主要内容。因此,标题便具备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例三:《海滨仲夏夜》、《美丽的冰峪沟》、《故乡之春》、《周庄夜色》等等,这些题目以景物命题,文章自然以写景为主,因此,这类标题也便具备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例四:《奶奶的老花镜》、《微笑的可乐》、《一件珍贵的衬衫》、《爸爸的工具箱》等等,这些题目中都有具体的事物,这样的标题同样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特别说明:有的文章,标题运用了修辞方法,我们要将标题美丽的修辞外衣脱掉,还原成直白表达的句子,然后再判定它是否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例如:《半岛小夜曲》,这个题目的含义半岛迷人的景色像一直浪漫的小夜曲,去掉修辞的外衣,意思是半岛迷人的夜色非常烂漫、美丽——显然这个标题的内容是写景的,因此,同样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二看,题目是否点明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记叙文的主题主要有四类:一情——为了表达某种情感;二理——为了揭示某个道理;三义——为了褒贬人物的思想品质;四趣——为了表达人物的情趣、爱好、追求。 标题中只要有表示情感、哲理、人品、情趣的词语(有其中的一个即可),这个标题便具备了点明本文主题的作用。

2017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训练题)2讲解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五种。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的作用。 阅读记叙性的文章,既要能指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中心、材料的详略,分析各种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又要理解议论、抒情、说明的句子。 正确理解记叙文中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的形象至关重要。因此,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来理解分析。 记叙是为了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为了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思想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才能把握住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形式上有的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叙人物(事情)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就巧妙地将五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在了一起。

记叙文阅读句子的作用(一)

记叙文阅读句子的作用(一)

记叙文阅读句子的作用1 在阅读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考题,请欣赏某一个句子并说出它的作用,此时好些学生找不到切入点.其实很简单,句子的作用要考虑两方面的作用: 一、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在主旨篇中我们提到过记叙文的主旨可以分为: 1)表现人物的品质(写人的文章) 2)揭示某种道理(记事的文章) 3)抒发某种感情(写人或记事的文章) 4)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表现某种主题(记事的文章) 三、这就要看所给你的句子是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如果出现在开头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 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 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1、(2010,辽宁省沈阳市,14—20,23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

(完整版)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知识梳理】 一、概念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总体来说,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能够帮助于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一个热门的知识点。 二、典型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四)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五)给文章加(换)题目。 三、课题举例 《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四、标题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比喻义或象征义); 3、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主要内容; 5、贯穿全文的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五、解题思路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悬念) (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六、答题技法 技法一: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技法二: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技法三: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技法四: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例题精析】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记叙文阅读重要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中,重要语段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中段落,具体作用如下: 一、开头段的作用1、统领全文 2、引起下文 3、营造氛围 4、开篇点题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6、表现的具体内容 一、阅淡下面的文章,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 枣香醉人 ①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②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③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④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⑤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⑥“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⑦“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⑧“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⑨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

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⑩“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11)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12)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13)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 (14)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噜呼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 (15)“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 (16)“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 (17)“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 (18)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 (19)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

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5.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5讲: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考点】 1.表达方式的判定。 2.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 【常见题型】 1.本文第X段(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和人物经历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 叙述有两类: 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叙述的作用: 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 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 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2)描写 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也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教师用)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 用(教师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7792698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 在做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问段落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我们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和回答:即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 一、把握段落在文中结构中的作用 段落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主要是从结构上讲,它在文章不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可从以下“六”看中入手: 开头段:一看在文章开头是不是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二看是不是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中间段:三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四看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结尾段:五看是不是前后照应使结构严谨;六看是不是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 二、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也就是内容上的作用) 解答段落的作用题除了把握段落在文中的结构作用,还必须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 作用。这也可以从以下入手: 1、看是不是渲染了气氛; 2、看是不是烘托了人物(或人物感情); 3、看是不是点明中心; 4、看是不是对主题的升华。 三、把握一些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现代文段落的作用题有时是一些特殊的段落。 如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把握这种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可从以下“五”看入手:一 看是不是交待故事或人物活动背景;二看是不是构建某种意境,渲染气氛;三看是不是揭示人 物心境或烘托人物的性格品质;四看是不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五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 的。 如人物描写的段落,作用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特征:如年龄、职务、经济等情况;刻画人物 的性格、品质、精神等。 其实这些所谓的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都是围绕前文的2、3点来解答的。

记叙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

句段作用 一、重点段落的作用 常见考题: 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第④段写老夏不在的“伤感年味”的作用。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常见考题: 1、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2、分析结尾划线句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3、文章第⑧段能否删去?请结合全文说出理由。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 ....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文/陈柏清有删改) (2)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①分析句子“他如释重负地说……”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4)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买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准备去做手术时,一个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我丈夫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手术结束后,丈夫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回公司忙去了。 ③下午,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暗自庆幸:幸亏丈夫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也不和她目光接触,大概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