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源头,也是秦汉以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础。它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中国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与血缘关系维护的宗法制。它们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难点

课标对本课内容作了如下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我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考能力但是知识的储备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再加上这一时期时代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所以教师仍需深入浅出采取生动的方法。

根据以上学情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重点确定为:分封制,宗法制的作用;把难点确定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以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课重难点,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并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相关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分为二的评价分封制的影响,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到古人的政治智慧,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四、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根据上述重点和教学目标,将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2、说学法

为了使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采用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将通过让同学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夏朝的建立,从而导入新课。

2、课程教学

对于第一个子目,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首先介绍禹建立夏朝的史实,再让学生阅读教材弄清楚,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的基础和实质分别是什么,结合卜辞插图理解它的神秘性,并对王位世袭制做出评价。最后画出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示意图。解答学思之窗的问题。

对于第二个子目西周的分封制

首先介绍西周的建立的基本史实:并指导读图,明确西周的都城、基本疆域。并解释“王畿”的概念。然后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两幅图归纳出分封制的内容、特点、作用。最后探究西周后期分封制为什么会遭到破坏?请同学先结合课本分组讨论,交流,由老师做最后

对于第三个子目,西周的宗法制

由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赴陕西祭黄帝陵的事件引入。通过分析情境:西周时,如果已故诸侯的两个二子要争夺财产和爵位该,应该如何评判,引导学生理解宗法制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再指导学生阅读《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示意图》。归纳出二者互为表里的关系。

最后对本课进行小结,讨论归纳概括出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本课测评:用课后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第一目“夏商的政治制度”主要是讲述王位世袭制的产生、夏商的政治制度及其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影响;第二目“西周的分封制”则着重阐明分封制的产生、内容、作用以及后来被破坏的情况;第三目“西周的宗法制”主要是介绍宗法制的来源、特点、内容和作用。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荒诞派戏剧的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运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阅读一些文学史的材料,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掌握个性化学习方法。 (2)充分扩大教学资源,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真正做到生活即历史。 (3)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渊源、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些成就和作品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让学生能以历史眼光去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的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佳作《西风颂》诗篇结尾的预言。文学艺术是现买生活的一面镜子,雪莱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和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反抗封建专制统治。他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热情讴歌了人民争取自由和主的斗争,对未来作了大胆的设想,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家”。 恩格斯为什么高度评价雪莱?这一时期文学上取得了哪成就?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二自然段,并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对浪漫主义文学作的说明。提示:背景及思想倾向。 1.背景及思想倾向 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简单地说就是,面对启蒙理想的幻灭,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于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了。 而教材在阐述浪漫主义的思想倾向时,提到了两个方面:自由主义和个性解放,揭露丑恶现实和憧憬美好未来。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其理想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之前的反封建贵族社会的政治思想而来的;与此相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浪漫主义作家或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通过强烈的怀古意识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强调主观的作用、个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的主题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个人的理想,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表现出一定的冷漠,但对大自然充满激情,尤其着力描绘自然界中那些不平凡的现象;在表现手法上以尽可能的夸张与强烈的对比为主,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充满着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富有浓郁的抒情性和主: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教材中涉及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

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新人教必修1)

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课稿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课稿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教材的内容,主要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与加强展开,主要从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这三个方面来阐释。这一阶段,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也多。 二、重点难点 课标对本课内容作了如下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我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考能力但是知识的储备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再加上这一时期时代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所以教师仍需深入浅出采取生动的方法。 根据以上学情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重点确定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以及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把难点确定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课重难点,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对图示,引文等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四、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根据上述重点和教学目标,将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2、说学法 为了使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采用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本科采用复习旧课方法导入新课,由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这些政治制度又是如何演变的呢?这一问题,直接了当进入主题 2、课程教学 对于第一个子目,中央集权的发展 主要是联系时代背景,展示材料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出不同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矛盾。如从七国之乱的故事,分析出汉朝初期的郡国并行与削藩的必要,然后思考该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引出推恩令的内容,并分析出其作用。同理通过安史之乱的视频,“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以及《元朝疆域图》,并结合教材分析理解唐宋元三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最后总结出中央的权利不断加强。 对于第二个子目,君主专制的演进 主要让学生看书,归纳出不同时期皇权与相权此消彼长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分析出原因,注意结合课本学思之窗的内容。最后总结出皇权不断加强。 对于第三个子目,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首先向学生说明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和社会之间的通道。然后让同学通过看书归纳出不同时期的官吏制度,然后老师加以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出它们的作用和影响。最后总结出选官用官的权利慢慢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 最后对本课进行小结,讨论归纳概括出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本课测评:用课后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略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说课稿

【课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XXX,很高兴在此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章作为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分三个子目分别讲述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而这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源头,使我们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后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课文中涵括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等,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学会归纳和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 2.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培养分析、研究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历史故事,探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设置问题、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追根朔源,感受宗法制等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意义。 3.以史为鉴,用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从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学习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四、说学情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在初中没有涉及,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这一点,加强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说教法学法(在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我制订了以下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讲述法:讲述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含义等的一些历史知识点 2.谈话法:通过师生问答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讲解法:通过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转变,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4.图示法:引导同学们《大禹治水》和《尧舜让位》等图片和西周分封示意图等地图,使学生学会读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学法 1.阅读法: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并归纳回答相关问题。 2.合作学习法:组织同学们对分封制进行评价,培养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互相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最全版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记忆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重要历史概念。理解由夏、商方国联盟到西周天下共主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2、从宗法制、分封制的形成,认识制度变化的因果联系。 3、初步理解政治制度涉及的范围,培养探讨人类政治活动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作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材分析 1、重点难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仍然是宗法制、分封制。能力要求重点在于认识和培养兴趣。 2、重要概念:分封制、宗法制 3、探究问题:一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要点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周朝的建立 2、分封制的形成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5、分封制的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宗法制的形成 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人类社会出现“国家政权”的基本标志是什么?中国社会什么时候出现了“国家政权”?基标志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中国社会于公元前21世纪(前2070年)正式出现国家政权,标志是夏朝的建立,随着夏朝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社会出现了早期的政治制度,进入了早期政治文明阶段。 (展示板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引导学生打开书本,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这一单元的基本线索;二是学习的要点;三是学习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基础知识: 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授新课]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设问:请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这时的夏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举例: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历史必修三第17课笔记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教师:刘娟老师笔记版本:YF版笔者:佚名(该课笔记仅供参考)一.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含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现实需要:近代救国探索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个人转变: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 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等文章主要内容: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 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意义: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初步形成 革命实际:国民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南昌起义、秋收起 义等接连失败,“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实 际。而农村敌人力量薄弱

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 争》-1928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主要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意义: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创举,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 想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形成成熟 革命实际: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在分析中 国国情的基础上,论述中国革命进程 文章:《论持久战》-1938年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内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 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革命动力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夏商王位世袭制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 (2)、掌握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被封的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产生的影响和兴衰; (3)、掌握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理解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同一历史阶段相关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王位世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2 三、 1. 2 1. 2. 1. 2. 3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前言:古代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 基本线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专制一步步强化;两大阶段:夏至春秋战国(早期) 与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着眼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内部的关系(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2、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图片——“鼎”,让学生讨论“鼎”的象征意义,引入第一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讲授新课: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特点:(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开创者:夏禹第一个王朝(前2070年) 特点:国家机器——“家天下” 形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商朝) (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师(职责) 地方上:封侯、伯义务:纳贡、征伐 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响。 思考题: 1、夏商时期的相权状况意味着什么?(分别与禅让时代和秦之后的王朝相比) 2、侯、伯有几重身份?既是隶属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国的首领(双重身份) 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 度? (2) (3 3 4 1 A. C. 2、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度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长子 4、孔子说:“殷因于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5、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时期的? 十、课后反思: 本课分析较透,内容处理较为恰当。

高中历史课评课稿(共5篇)

篇一:历史高效课堂评课稿-《夏商周政治制度》评课稿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评课稿 ----评孙丽雯老师全校公开课必修一《夏商周政治制度》 高台一中高二文综组赵伟吉 今天有幸听了孙老师执教《夏商周政治制度》一堂课,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历史课教学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认知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学中对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孙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15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了思考力,发展了历史思维,这也是目前开卷考试形式下,一种好的历史教学方法,我们借鉴。 二、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 新课改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着。孙老师充分发挥了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创设了合理有效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要表现在把空间留给了学生,把机会留给了学生,把时间留给了学生,把思考留给了学生,学习中有一个环节都是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再点拨、提升,值得借鉴。 三、将历史现象置于一个历史长河之中,该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历史大背景作了一个具体介绍,使历史知识有了一个通感。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主题式,打破了王朝体系,所以有必要对历史的大背景做一介绍,孙老师此点体现的很好。 此课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有以下几点: 1.探究新方法,讲活历史课。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有些知识从时间和空间都会很陌生,因而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上要避免单一、重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创设多样的教学形式,凸现历史课的魅力。 2.零碎语言应妙用。 课堂主题是教学语言,所以应着力关注课堂语言的设计和运用,如描述语言要生动,过渡语言要流畅,提示语言要自然,总结语言要精辟,充分发挥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调控作用。如果孙老师在这一方面多一些设计,效果会更好。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望见谅 篇二:历史三国鼎立评课稿 历史《三国鼎立》评课稿 听了刘老师《三国鼎立》一堂课,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历史课教学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老师通过设置15个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了思考力,发展了历史思维,这也是目前开卷考试形式下一种好的历史教学方法,值得历史教师借鉴。 二、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创设了合理有效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要表现在把空间留给了学生,把机会留给了学生,把时间留给了学生,把思考留给了学生,学习中有一个环节都是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提升,值得借鉴。 三、将历史现象置于一个历史长河之中,

高中历史必修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2. 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 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时期。 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 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 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 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 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 会”。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 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 (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 误区警示] 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方国的聚合与 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 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

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说课稿

第一课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 第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一政治制度板块的第一课,对以后政治制度的学习有基础作用,地位重要。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端,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第一子目主要讲述了王位世袭制的产生、夏商的政治制度及其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影响;第二子目着重阐明分封制的产生、内容、作用以及后来被破坏的情况;第三子目主要介绍宗法制的来源、特点、内容和作用。此外,教材的“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的史料。 第二,学情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的第一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有着极大地不同,因而第一节课必须使学生意识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殊性并逐步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本课在初一上学期中曾简单介绍过分封制,因而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着一定的基础性的了解。 第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知道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的基本史实,识记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质、影响。通过探究法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学生的家国观念。教学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教学难点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第四,教法学法。在准确把握教材以及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图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以及自主学习的学法。 第五,教学过程。我打算用周天子选继承人的例子来导入本节新课(两分钟),请一到两个学生回答,这个例子直接与本课的内容宗法制有关系,是一种实际的运用。在第一子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上,我打算以《三字经》中“禹传子,家天下”几句为切入点,提出禅让制向王位世袭制度的转变。用PPT展示大禹治水的传说、戴冠冕的夏禹、龟甲刻辞与灼后的卜兆、夏朝的疆域图、最早宫殿遗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说课稿)

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说课稿 一、说教材 必修一政治文明模块,专题一介绍了为人类文明作出过贡献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四节内容:早期(夏商周)----秦----汉元----明清的政治制度。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其中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节内容包三个子目:夏商政治形式(家天下的世袭制)、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本节内容较多,要适当取舍。能够现体中国先民们高度的政治智慧的主要还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所以在教学中要把精力放在后两个子目上,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二、说学生 本节内容针对高一学生:现有教材是以模块的形式来编排的,它必须以通史作为基础,但高一学生由于通史基础不扎实,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补充一些通史知识,如朝代更替,否则会出现混乱。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政治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作用,还应该在宏观上介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论。而且政治制度对高一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所以要把它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能力:通过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分析分封制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学会把历史事件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分析,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 3、过程与方法。探讨神话传说、甲骨文、史料的史学价值,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读课前提示学会宏观地把握历史线索,读课本正文和资料卡片学会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探究分封制的作用,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来看问题。联系族谱和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加深对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4、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认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高度的政治文明;了解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中国古人高度的政治智慧;从分封制向郡县制的更替中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运动规律;学习宗法制,理解中华民族重视亲情和血缘的民族传统、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源泉。 四、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封制、宗法制,这两种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西周的分封制(自主说课稿)

西周的分封制(说课稿) 【导入语】:前面一课我们学习了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知道奴隶制的等级关系经过夏商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初步的确立。而奴隶制的确立对西周的分封制是有着直接影响的。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西周的分封制。大家都看过《封神榜》这部电视吧,里面 商纣王的结局是什么呀?(自焚而亡) 学生勾画课本:那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五页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勾画下来。 【设问】西周由此建立,建立后的西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封制。那么,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制度呢?(背景介绍) 教师分析: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病亡,成王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 。 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然平定内乱并敏 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是不能 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 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封制得以推行,那么,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两段材料,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两段材料主要讲的是 什么,两分钟时间阅读材料,请同学回答。(PPT放录)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教师分析:(学生回答后老师分析) (1)材料一主要讲的是我们刚刚介绍的“三监之乱”,也就是分封制的背景。而且,最后一句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亦点明了分封制的实施目的在于加强和巩固 西周。 (2)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分封的对象,也就是建国元老、功臣、王族还有先往后代。 对分封制有了这些认识后,请同学们做好笔记,记下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学生记笔记:(1)“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 (2)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元老,先王后裔,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3)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 进贡即可尽义务。 (4)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是: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教师引导学生识图:记了笔记后,我们可以看看课本第五页下面的“西周分封示意图”,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 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不难看出,这个时候,诸侯国像屏障一样拱守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源头,也是秦汉以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础。它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中国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与血缘关系维护的宗法制。它们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难点 课标对本课内容作了如下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我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考能力但是知识的储备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再加上这一时期时代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所以教师仍需深入浅出采取生动的方法。 根据以上学情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重点确定为:分封制,宗法制的作用;把难点确定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以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课重难点,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并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相关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分为二的评价分封制的影响,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到古人的政治智慧,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四、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根据上述重点和教学目标,将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2、说学法 为了使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采用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将通过让同学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夏朝的建立,从而导入新课。 2、课程教学 对于第一个子目,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首先介绍禹建立夏朝的史实,再让学生阅读教材弄清楚,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的基础和实质分别是什么,结合卜辞插图理解它的神秘性,并对王位世袭制做出评价。最后画出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示意图。解答学思之窗的问题。 对于第二个子目西周的分封制 首先介绍西周的建立的基本史实:并指导读图,明确西周的都城、基本疆域。并解释“王畿”的概念。然后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两幅图归纳出分封制的内容、特点、作用。最后探究西周后期分封制为什么会遭到破坏?请同学先结合课本分组讨论,交流,由老师做最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