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兼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思路

余云辉

内容提要:知己知彼是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前提。"知彼"意味着应该充分了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并避免与之发生直接冲突;"知己"意味着应该明确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的自强追求。目前经济领域表现出来的现状是既不"知彼",也不"知己",以至于陷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局面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新的政策措施往往屈从于国际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和国内利益集团的投机要求,从而进一步背离中国所追求的长治久安的根本目标。为了及时扭转中国经济和社会滑向系统性危机的趋势,我们需要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制定出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对策,同时,按照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标准和国防现代化的要求,全面调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农村发展政策和城乡流通领域政策,使中国经济和社会逐步转入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轨道。)

第一部分

美国的核心利益和中国的自强追求

中美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之间最主要的国际关系,但是,处理中美关系的主导权并没有在中国手中。这是中国政府处理中美关系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格局之下,中国政府必须牢牢把握处理国内问题的主导权,并在此前提下,围绕着实施正确的国家战略,主动调整国内经

济关系和产业结构,从而使中国在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过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如果中国政府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丧失处理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主导权,同时,美国利用中美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操纵着中国的内部关系并不断地侵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那么,中国将面临着极其被动的局面。这种被动局面主要表现为,如果顺从美国的意志则丧权辱国;如果逆其利益则可能爆发直接或间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从目前的局面分析,中国已经陷入了这种尴尬和被动之中。

知己知彼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过程中之所以陷于尴尬和被动,原因在于既不知彼、也不知己。

"知彼"就是要清楚美国现阶段的核心利益。美国从一个英国殖民地发展成为独霸全球的超级大国,其核心利益在不断地演化。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远远超越了二百年前追求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目标。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上升到美元、上升到维护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上升到维持美元的全球霸权。从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到引爆希腊债务危机,都是为了巩固美元的全球地位,维护美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任何挑战美元的国家和地区都构成对美国核心利益的挑战。美国对此决不会视而不见。遗憾的是,中国在基本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试图以人民币挑战美元。

当前,尽管人民币有了一定的国际信用基础,但是,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基础并非来自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而是来自于中国的美元储备。因此,以人民币挑战美元,实质上是以中国的美元

储备挑战美国的美元地位。在此情况之下,人民币挑战的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本身。人民币挑战美元的政策后果是暴露了中国挑战美国核心利益的意图,但是对美元却不构成任何威胁。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力量所形成的综合实力和国家信用还无法挑战美国的地位。基于这一现实,中国应该默认美元的国际地位,谨慎发布人民币挑战美元的观点和政策,不再公开地、直接地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在目前的状况下试图挑战美元,属于不了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属于"不知彼"的表现。

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不仅需要"知彼",而且需要"知己",尤其需要站在中华民族全局的高度和长期生存发展的角度,充分了解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是什么?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做到"知己"的试金石。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不是GDP和GDP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1840年之前中国GDP远超过现在的比重而达到当时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仍然没有逃脱战败国破、赔款割地、沦落为半殖民地的命运),也不是各级政府追求的GDP的增长速度、更不是众口一词的所谓城市化、城镇化和"世界工厂化",而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或工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是:

1、每一个产业的龙头企业由本国资本控制,本国资本控制着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并拥有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不受外资控制;

2、本国装备工业可以提供各个产业部门开展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的核心装备和核心技术,这些核心装备和核心技术不受外国政府和企业的控制;

3、本国所有的工业部门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机构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

4、本国产业部门的主要企业拥有国际和国内各类原材料采购的定价权和产品销售的定价权,他们牢牢控制着国际和国内的各层次流通渠道,各种流通渠道和商品定价权没有被海外资本所控制;

5、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创造的财富以利润、工资、利息和税收的形式主要由本国资本、劳动者、金融机构和政府拥有,而不是由海外资本和海外组织所拥有;

6、本国资本控制的工业企业具有良好的国防装备生产的转换能力,国防工业实力强大。

7、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可以为国家实行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而不是急于通过设立A股国际板等输出国内居民储蓄而为境外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对照上述标准,中国哪些行业和部门已经达到或正在达到这些标准?还是相反地远离或正在远离这些标准?

中国已经是产品的"世界工厂",也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世界工厂",但是,"世界工厂"并不意味着中国工业化已经达标,并不意味着工业现代化已经实现。伴随着无序的对外开放和盲目的招商引资,海外跨国资本乘机迅速完成了中国诸多工业部门的"斩首行动",中国的工业

体系逐步被外资控制和肢解,核心技术和市场网络已经控制在海外资本手中,而中国的大部分产业离上述工业化的内涵越来越远。这正是威胁着中华民族长期生存发展基础的致命问题所在。

当我们偏离了工业化的目标和工业现代化的内涵而去追求世界GDP 排名、追求经济增长率、追求外汇储备、追求城市化和城镇化扩张、追求人民币挑战美元之时,我们已经偏离了国家和民族生存的根本,遗忘了自洋务运动以来几代人追求的工业装备自强的目标,沉陷于价值迷失、目标迷失、使命迷失的状态之中。我们追求浮华、崇尚浮夸,自视甚高(GDP世界第二),其实毫不"知己"。可见,达到"知己"的境界所要求的智慧决不亚于"知彼"。

反观美国对华政策可谓"知己知彼"、攻防兼备、循序渐进、始终如一。美国国会、政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上下配合,在中国有条不紊地从工业到农业、从生产到流通、从实体经济到金融部门、从商品定价权到货币发行权展开渗透、瓦解、操纵和控制的活动。他们没有对人民币挑战美元的言论、提议和政策动作提出反击(在美国看来人民币挑战美元霸权属于天方夜谭),而是将矛头直指人民币汇率、政府采购、自主创新、市场开放等等对中国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他们知道人民币无法抗衡美元,但是,控制中国的市场空间、打击本土资本的创新能力、抑制装备技术的进步、转移中国的资源和财富,才是削弱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根本,才是阻止人民币挑战美元、维护美元全球第一储备货币地位的关键。

海外资本已经有效地把中国的民间资本和国家资本从产业实体部门

逐步驱赶出来,并将这些资本驱赶到房地产领域、虚拟经济领域、奢侈品消费领域和海外移民市场。我们的装备工业甚至无法为地处南部新疆轮台县的民营企业提供加工果酱的自动化生产线。

中国的本土资本从其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本土遭遇了国际竞争,遭遇了国际资本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走进各地沃尔玛和家乐福的超市货架,民族品牌产品的比例不断在下降。宝洁洗发水的市场份额居然高达70%。这种现象即使在所谓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日本都难以想象。但是,这却构成了中国各地无序开放模式的主要特色。这种以追求"世界工厂化"来代替工业现代化的模式在世界经济史上没有先例,更谈不上成功的先例,在现实中也没有找到成功的踪影。美国兰德公司已经预测到20年之后中国将再度陷入贫困和混乱。中国经济政策的摇摆和跟风源于价值、目标和使命的迷失。当西藏、新疆、黄海和南海重新燃起硝烟,已经预示着现行发展模式的终结,于是,反思和调整成为当前的主题。

第二部分

解决中美经济冲突的主要策略

当我们看清了美国的核心利益并看清了美国主导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格局的情况之后,当我们重新认识到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始终在追求实现工业化、而现实状况却离工业化的内涵和标准甚远的情况下,中国需要避免与美国核心利益的冲撞;需要抗拒GDP、增长率、工厂化、城市化、城镇化、房地产、招商引资等等短期利益的诱惑;需要

顶住外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各种压力,加大力度支持本国企业自主创新并保护好国内市场的;需要集中政治力量、政策手段和经济资源,重新聚焦于新时期工业化的目标和内涵,迅速完成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为此,围绕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千秋大业,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和对内经济政策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在国际政治言论和国际经济关系方面,避免人民币直接挑战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不要试图与日本、韩国等美国军事力量存在的国家结成货币联盟来推行所谓的"亚元"从而谋求削弱美元在亚洲的地位;不要为争取中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点无关紧要的话语权而付出太多的代价和承担太多的责任,更不要试图利用美国控制的国际组织挑战美元。

第二、不要因为国内经济和政策因素被动地增持美国国债,也不要因为美国国债行情看涨而主动地增持美国国债。

目前,美国国内的税收收入只能维持它国内的各项支出,而美国海外庞大的军事支出则是通过发行国债来维持。事实上,美国是通过发行国债吸收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元来维持海外的军事布局,包括对中国的军事合围。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国债并寻求机会逐步抛售美国国债,是一种减轻美国对华军事压力的釜底抽薪的策略。我们不选择主动与美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对抗,但我们一定不能在资金和资源上支持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合围和挑衅。

第三、利用非汇率手段减少中美贸易顺差。美国始终以贸易顺差为借

口逼迫人民币升值,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达到多重目的。人民币升值必然导致中国海外资产贬值、必然导致热钱在国内升值并造成国民财富流失、必然导致在华跨国企业更具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降低跨国企业进口国外配件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挤压本土资本生存空间等。因此,解决中美贸易争端只能利用汇率之外的其它手段:

1、取消所有对美出口补贴。

2、通过提高国内资源价格(如水、电、煤、油、矿产等价格)、粮食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提高出口产品成本,有效保护本国资源。主动提高资源价格、粮食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必须与通货膨胀在概念上区分开来。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前一类的涨价是价值规律使然,后一类的涨价则是货币超发使然。

3、进一步减少稀土等矿产资源的出口配额,大幅度提高各类矿产企业的环保标准。矿产企业的环保投资必须达到甚至高于国际标准。目前,国内矿产企业的环保投入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

4、主动提高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出口关税,根据出口产品的资源消耗情况和重要性确定出口关税的提高幅度。

上述措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有利于提高中国商品在美国的销售价格,从而推高了美国居民的生活成本,甚至引发美国的通货膨胀。

2、有利于减少中国产品的出口,从而减少这些低附加值商品所附带的资源出口和能源出口(中国因出口产品所消耗的原油就达到每年3亿吨)。

3、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从而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堵住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借口。

4、有利于减少外汇储备并由此有利于减少外汇储备对人民币的占款,从而减少美元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干扰,使中国货币政策可以走向独立自主。人民币不受美元政策的干扰和操纵是人民币逐步走出国门的重要条件。

5、可以取得正当的理由抛售美国债券,不再影响中美关系。随着贸易顺差的减少,甚至逆差的出现,人民币不仅没有升值的压力,而且可能产生贬值的趋势。海外热钱将闻风而逃(此时,应该注意:在人民币贬值到位之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挡住热钱外逃,逼迫其接受人民币贬值的趋势)。随着贸易顺差的减少和热钱的撤离,中国需要大量美元用于支付,这样,可以名正言顺地抛售美国债券。

如果主动减持美国国债,则可能被美国理解为中国的不友好;相反,如果因为贸易逆差和热钱出逃而被动地减持美国债券,则显得顺理成章,甚至美国因此不再担心人民币挑战美元霸权了。

第三部分

全面调整各项经济政策、发展自主创新型经济

中美之间经济关系的调整及其相应的政策主张的实施,必然造成出口的减少和与出口有关领域就业岗位的减少,因此,对外政策调整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国内政策进行配套,以便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有效转变。这个转变意味着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开始从"佣人经济"向"主人经济"的转变。

为了理顺中美经济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国内就业,化解转型过程中的增长压力、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中国的对内经济政策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1、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途径和内涵,改变空谈的现状,真正实现中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几十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已经成为陈词滥调,但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始终漂浮不定、内容始终变化不断。从"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从"坚持外延型型扩大再生产"到"发展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从"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到"发展内需拉动型经济",可以发现,发展方式一直在改变、宏观经济一直在调控、现代化的目标一直没有实现。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没有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和途径。因此,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需要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内容和途径,并纠正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错误理解和错误认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一个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不是把工业化理解为"工厂化"和"开发区化"、把现代化理解为城市化、城镇化和房地产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二条途径:一是让本土资本拥有各个产业、各个行业的技术创新主导权,并利用技术创新主导权开展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二是让本土资本能够有效控制流通领域的渠道和网络,从而能够拥有原材料采购定价权和产品销售定价权,并利用流通领域的定价权提高产品附加值。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是五个方面:其一,本土资本主导或控制着国内所有的产业部门;其二,主要的产业部门拥有国内技术话语权甚至全球技术话语权;其三,主要工业原材料的采购和主要产品的销售,拥有拥有国内定价权甚至全球定价权;其四,出口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其五,国家、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拥有可持续的良好的经济回报。

迄今为止,全国上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途径和内容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以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次沦为空泛无物的党八股口号。我们需要在明确了经济发展转变的目标、途径和内容的前提下,制定产业振兴计划和政策、开展产业投资和结构调整。

2、通过加大投资,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体系中滞后的产业部门来增加社会就业。

目前中国发展最滞后的地方是农村、最滞后的部门是农业、最大的低收入群体是农民。我国学者蒋庆在贵州乡村感叹道:"我也没有想到农村会这样凋敝,这里的村寨已经有初中生吸毒了,已经没有什么社会组织了……"(详见李响的《一个儒者的现代突围》,《文化纵横》2010年8月)。面对这种局面,有关政府部门试图投资5万亿发展所谓新能源产业,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如果正视现实,可以发现,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不仅造成巨大的城市就业压力,而且使中国未来进一步实现工业化缺乏坚实的农业基础。长期来看,"三农问题"不仅属于直接影响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问题,而且属于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稳定问题。

与中国的做法恰恰相反,美国联邦的财政资源不是倾注于"铁公基"和所谓的新能源,而是倾注于农业部门和军事部门,以此获得全球农产品话语权和全球能源话语权。农业同样是美国经济的基础、是美国工业体系的基础、也是美元的信用基础之一。美国农业属于高耗能、高耗水、高效率的石油农业,其生产的产品和转基因种子属于非绿色、不健康、环境隐患巨大的产品。中国既没有条件发展美国式的石油农业,也没有必要牺牲自己的资源和耕地去生产低附加值的工业品来进口美国的转基因产品、更不应该支持美国的农业产业集团打败自己的农业产业和剥夺本土的农民。

中国必须放慢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大跃进式的城市化和城镇化一方面造成农业劳动力的匮乏、大量耕地撂荒或被挤占、农业资金转移到城镇房产等领域,另一面造成城镇就业压力增大、环境治理压力增大、教育卫生医疗压力增大。

大豆、玉米、大米已经开始依靠进口。中国粮食和油料作物开始依靠进口,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是建立于流沙之上的海市蜃楼,随时可能坍塌。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种因果关系,其中,工业化是因,城市化是果。假如背离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水平而为了房地产商利益、建筑商利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利益而大跃进式地盲目推进城市化和城镇化,那么,中国必将逐步陷入就业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其实这些危机已显端倪。

今天我们已经发现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出了偏差。我们把追求工业化

和工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误读为那些缺乏核心技术的世界工厂化、房地产化、城市化、城镇化和市场自由开放化。现在地方政府高举着城乡一体化的大旗,怀着增加土地财政收入、大搞政府形象工程的企图(实际上,多数政府形象工程就是"洗钱工程"),试图通过消灭农村、消灭农业、消灭农民的方式解决"三农问题"。这无疑是自私、短视、后患无穷的做法。解决"三农问题"对于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必须停止一切掠夺农民、破坏农业、消灭农村的做法,同时,应该通过"农民组织化、农业科技化、产品分类化、服务网络化、乡村宜居化"等政策措施来减轻城镇就业压力、增加农村和农业的就业机会,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改变农业补贴模式,引导农民重新组织起来。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一场解散农村生产组织的"去组织化"改革,而不是一场以新的生产组织替代旧的生产组织的改革,其改革的结果是农民重新成为无组织的个体。随着农业市场的对外无序开放,中国农业部门已经面临着毁灭性的不公平竞争。农民无组织、农业无保护、农村无宜居的现状,怎么可能形成与全球四大粮商和孟山都等国际公司进行竞争的竞争力?怎么可以避免中国的农业、农民、农村被海外资本控制的命运?怎么可能能够形成中国农业的自主权?怎么可能为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因此,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前提。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需要改变现有的农业补贴模式,即

取消现有的"国家—农民"的补贴模式,改变为"国家-农业合作组织"的补贴模式,引导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以农业合作组织代替农民个体作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

(2)利用农业合作组织兴修水利、改善土壤、保护环境。我国农村水利失修、土壤恶化、环境破坏与农业"去组织化"的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属于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那么,国家用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方面的财政拨款势必更多地将转变为项目承包商的收入,同时留下一大批的豆腐渣工程。历史已经证明,存在农村合作组织的情况下,国家花小钱甚至不花钱可以办大事;解散农村合作组织之后,国家花大钱却难办事。这就是有组织与无组织之间的差异。历史上,中国社会变革的成功和早期工业化的成功,其根源在于把农村和农民组织起来;未来中国因就业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而导致社会动荡和工业化中断,其终极根源也在于"三农"的"去组织化"。因此,应该在恢复农村合作组织、发展本土农业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扶持与投入,提高财政资金投入的效率,修复和建设水利设施、保护好耕地和环境,同时,增加农村就业岗位。

(3)以国有资本为主、民间资本为辅,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和渠道,投资成立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的、覆盖全国农村的农资销售连锁企业、农副产品采购连锁企业、日用品零售连锁企业(农村超市)。全国性的农资销售连锁企业必须控制农村主要的种子、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销售,通过农村的渠道控制来有效阻止海外各类转基因种子在中

国的传播。

政府决策部门必须清楚,在农业武器化、粮食武器化、种子武器化的时代,控制粮食和作物等种子的传播权比控制土地的所有权还要重要。只有利用本土资本的力量控制了农村各类商品的采购和销售的渠道,才能控制农村市场,才能避免海外跨国资本对中国农村和农业的渗透、操纵和控制,才能落实中央政府的农村经济政策,才能有利于农民的再组织化,才能提高中国农业的定价权和竞争力。

当本土的优质大豆产业被进口转基因大豆打垮,当国内玉米产业正在重复着大豆产业的命运,当国际跨国资本开始落子布局和控制东北、华北和中原等中国传统粮仓,当急于招商引资的地方官员对跨国资本的错觉和对农业战略地位的无知,还等同于十六世纪美洲印第安土著酋长对待那些手持彩色玻璃珠用于交换他们的土地、珠宝和香料的西方侵略者的认知水平,中国农业正在走向深刻的危机之中。中国的广大农村是被国家资本和国资委遗忘的领域,这一情景正如当年广大的农村被蒋介石政府遗忘了一样。当海外资本开始重复着我们所熟悉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谁将失去中国经济的永久控制权呢?答案不言自明。

各级政府应该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常识而摆脱类似于土著酋长的蒙昧,政府必须觉醒,国资委必须觉醒,央企必须觉醒(当中粮集团旗下的企业还在投入巨资在城市争当地王的时候,正说明一些央企已经丢失了它本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国有资本必须大规模进入农村和农业。这本身也是新时期内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增加社会就业机会的

客观需要。中央和国务院已明确要求国家资本"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农业就是重要行业,农村就是关键领域。国家资本必须首先投资、整合、建设和控制全国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渠道、全国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渠道、全国农村日用工业品的零售渠道等"三大渠道"。现代互联网技术和连锁经营模式完全可以实现上述全国性的流通网络建设。这是国家资本大规模进入农业产业和农村领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全国性的农村"三大渠道"建设有利于扶持和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生产企业的有序发展,有利于农民的再组织化,有利于优质良种、无毒低毒农药、先进生产工具、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有利于避免海外资本的渗透、操纵和控制,有利于提高支农、富农政策的落实,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全球话语权和定价权,有利于增加全社会的就业机会,也有利于国家资本的保值增值。如果把投入于外贸出口和海外债券的各种资源转投于中国的"三农"领域,那么,将带来中国整体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其战略意义非同一般。

(4)通过农村"三大渠道"的建设,借助现代信息化的产品识别技术,建立农副产品差异化的定价机制,提高农民收入。不同的地域、气候、土壤、水质、污染度、种子(非转基因种子或转基因种子)、施肥(有机肥或化肥)、防虫与种植方法(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等因素,决定着相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产量和不同的品质。因此,需要建立起差异化的农副产品识别体系和差异化的定价机制。

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需要从目前的产成品终端管理模式(即"终

点管理模式")转变为源头管理、过程管理和终端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即"全程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彻底克服目前广泛存在的大米、食用油、乳制品、猪肉等食品的质量危机和声誉危机。全行业的质量危机和声誉危机就是产业危机和政府监管危机。

国有资本为主的本土资本必须控制全国农产品的采购、仓储、运输、销售等渠道,同时,将全国各地不同的农业合作组织和各类生产企业,组织和控制在全国性的不同的专业化的流通渠道之内,克服目前小规模、无序化、低品质的生产经营状况,实现信息化、规模化、有序化、高品质化的生产和流通。政府应该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建设大网络、组织大生产、覆盖大农业、服务大农村。

建设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有序化的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体系,是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和食品质量的基础、也是建立农产品差异化定价机制的基础。这将有利于组织农村专业化的生产,有利于农民的再组织化、农业的再组织化和农村的再组织化,有利于提高好环境中生产的好产品的价格,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有利于提高各地农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本土农产品抵御外来农产品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增加农业产业链的就业机会、减轻城镇的就业压力。(5)建设宜居化的新农村。农村是水和食物的源头,而不是电子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场。乡村宜居化不是城乡一体化,也不是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居民无业化,更不是农村经济的房地产化。宜居化的新农村是指:国有资本主导的信息化网络、产品采购和销售网络、生产资料和农资供应网络、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乡村金融服务

网络以及公共财政支持的医疗教育文化卫生方面的网络,可以全面覆盖中国农村;差异化的农产品定价机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中国农产品和食品以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良好的品质声誉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被组织在信息化、有序化、规模化的生产、销售、服务的体系之中。达到宜居化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表现为:乡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良好、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持平甚至更高,城市人才和资金开始流向乡村。

中国环境与资源的约束以及全球石油能源的日益紧张,决定着中国不可能复制美国式的高耗能、高耗水农业。如果中国追求美国模式而将13亿人口中的98%转变为城市人口和城镇人口,那么,必然引发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粮食危机和就业危机,最终爆发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基于基本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约束,中国必须走也只能走生态化农业和田园化生活的道路,把大部分人口留在农业和农村。这是维持中国农业低能耗的需要、也是保证中国人自己能够养活自己而不受制于人的需要。从这一角度看,保护农村、保护农业、保护农民就是保护中国长治久安的根基。

3、深刻理解工业化的目标和内涵,重塑中国的工业体系。在夯实农业基础的同时,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聚焦于工业化的目标和内涵,重塑中国的工业体系。

(1)国有资本和国内民营资本应该主导或控制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中各个行业的前三名公司。2010年度国务院国资委把企业划分为10个大类、47个中类和97个小类。本国资本应该在每一个行业

门类中主导或控股前三名的企业,改变目前大部分产业部门的前三名公司由外资控股的局面。

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国家大型投资公司应该通过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等方式,向不同领域的国有控股公司和民营控股公司提供资金,帮助后者通过自身发展或兼并收购等途径取代外资企业,成为所处行业的前三名企业。对于进入行业或子行业前五名的企业,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禁止被外资控股和并购。本土资本必须成为各个产业、各个行业的主导性力量。

在划分自主创新型企业方面,科技部等政府部门需要纠正把注册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当作本土企业的错误做法。在华外资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不属于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因此,在和平时期,外资企业所有权转移所产生的税收收入不属于中国政府;在战争时期,外资企业技术资产也不属于本国政府的征用对象。可见,外资企业要求政府给予本国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待遇显然无理且霸道,而各级政府给予外资企业平等的国民待遇甚至超国民待遇显然短视且无知。如果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研究机构可以当作本土自主创新企业,那么,只要每个行业引进几家全球技术装备最先进的外资独资企业或外资控股企业,中国岂不是可以一夜之间就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了?

任何一个大国经济体必然有"骨干"与"皮肉"之分,其中,本土资本必须充当骨干,外来资本只能充当皮肉。如果外来资本主导了各个产业的骨干部分,那么,这个经济体将成为"无骨经济体"或"软骨经济体",这种经济模式必然属于附庸经济模式;同时,基于这种经济体特征和

经济发展模式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所展示出来的大国政治必然是"无骨政治"或"软骨政治"。因此,中国经济必须警惕"无骨化"或"软骨化"的趋势,某些政府部门必须改变"无骨化"或"软骨化"的现状。(2)认真总结我国在水泥装备、高速铁路、第三代核电设备等少数领域在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借鉴日本韩国的引进技术的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相互配套的装备工业振兴计划。每一个行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和技术装备的引进,都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即对等开放原则、统一谈判原则、国内资本主导原则。必须避免装备和技术的重复引进;在同等技术水平下,鼓励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切实保护好国内装备工业产品的市场。

自由贸易理论仅仅是经济强国抢占弱国市场的洗脑工具,WTO规则不过是西方工业国推行贸易霸权的对外手段。在世界经济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信奉自由贸易理论和遵守WTO规则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无一例外是依靠提高关税、贸易保护来扶持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在首先完成本土市场的占领之后再走向国际化。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道出了美国成功工业化的秘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靠的是我们坚持了几十年的关税保护政策"。美国著名政客帕特里克.布坎南总结说:"在由华盛顿、汉密尔顿、克莱、林肯以及追随他们的共和党总统们所建立的关税高墙后面,仅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就从一个海边的农业共和国变成世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工业强国"(详见王荣军《美国有贸易保护的传统》一文)。时至今日,贸易保护主

浅谈中美关系之文化差异

浅谈中美关系之经济对话 2010年5月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落下帷幕。这次战略对话中美双方着重讨论了中美双边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金融改革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战略对话在设计能源、环境、科技、海关、卫生、执法等众多领域达成26项具体成果,签署了八项合作协议,经济对话达成了五方面的重要内容。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合作。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深化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的战略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中美之间的差异,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话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就美国而言,在谈全球合作时,除中国外找不到一个同等级别的全球参与者。不管是俄罗斯、欧盟或者日本,都只是区域参与者,美国没有其他的候选人。但是,目前中国还不是一个全球力量,中美目前缺少战略互信,在很多领域都缺乏共同利益。” 对于未来的合作,中美双方各有诉求。第一,中方想要追求的是市场经济地位。如果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和关税能有所减少”;

浅析当今中美关系

浅析当今中美关系 工管1310 方桥云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准确认识、把握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实现双方共赢,进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双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中美加强合作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双方不仅应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一致,但是也会出现立场不一样的情况。中美两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对整个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都肩负重大责任,有义务开展全方位的全球治理,并且和整个国际社会一道来解决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之间互相合作与协调,寻找利益之间的汇合点,相互之间沟通与协调,逐渐形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专题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2018年贵州贵阳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1.历程 (1)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2)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控制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5)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6)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7)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走向和解;1979年中美建交。 (8)中美正式建交后,前进道路,一波三折。 2.认识 (1)从总体上看,中美关系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双方都从本国利益出发,以比较务实、比较稳健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关系。但在军事交往、高科技交往、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台湾问题等一些重要问题上,双方仍有很大的分歧。

(2)应全面、辩证与冷静地看待中美关系,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与互利合作,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推动中美关系“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 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马术竞技场接过17岁女孩凯利赠送的白色牛仔帽,并戴在头上向观众致意的场景。该画面反映的这一事件 A.揭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B.促进日本加快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C.显示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 D.促使美国敌视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

从中国崛起的新形势下谈国人怎样对待中美关系

从中国崛起的新形势下谈国人怎样对待中美关系 ——兔子和白头鹰之间的那些事儿 摘要 本文将细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与中国的外交斗争过程,从被美国孤立,到中美建交,从建交初期的短暂同盟,到后期美国的一系列打击中国的事件,中国在面对美国问题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强大的过程中,中美关系的变化过程。文章将根据中美之间的历史关系提出中美关系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0. 历史中的中美关系 应该说,中美关系是中国面对世界问题中最棘手和重要的一环,中国和美国,由于其历史背景,政治背景和地理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美问题非常的复杂和多变,我们和美国,一直处于政治立场上的对立面,可以说,是永远不可能交叉的两条平行线,而这,也使得中美之间冲突,摩擦不断,成为中美之间利益纠葛关系复杂多变的首要原因。 这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以利益作为第一要义的。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1972年,新中国在新的形势下选择了接过美国递来的橄榄枝,应该说,与美国人的合作正好适应了双方的需要,中美在苏联这一超级大国的威胁下终于跨越了政治立场,国家制度的鸿沟,开始了外交关系。然而,两国的国家关系的缓和并不代表着中美之间矛盾消失,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始终是美国人心中的一块暗痕。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开始了他在全球霸权主义计划,更是对中国的发展格外的“关照”。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始终是处于一个打压,孤立和骚扰的态度。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蓄意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这是美国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向新中国示威。随后,在美国的干扰下,台海危机,大陆失去了夺回台湾半岛的先机,致使时至今日台湾问题依然是我国政府和爱国人士的一个心病。又有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美国战斗机公然在我领空侦查,示威,在遭遇中国空军的驱赶后利用其装备的优势挑衅,致使81192号战机和王伟烈士永远葬身南海。有人说,美国人比我们的国人更加了解我国的军事防御系统,长期以来,美国利用其先进的侦查技术,严密的监视中国的国防建设,利用卫星技术定位我们的军事基地和核武系统,利用隐形战机,无人机骚扰我国领空,肆无忌惮的窥探中国的国防秘密。可以说,美国人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的警惕,一直制造着各种麻烦干扰中国的建设。那时的中国,年轻而又体弱,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难以承受与美国抗衡的压力。于是,我国政府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先隐忍强大自己,再一举消灭敌人。与美国搁置仇恨和争端,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懦弱的体现,而我恰恰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中国有句古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唯有抓住时机先强大自己,才有底气反击美国人的挑衅。直至现在,即使我国政府的外交语言已经相对强硬很多,讽刺我国外交软弱的言论依然经久不息。我认为,这是对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误解。要知道,弱国无外交。勾践尚卧薪尝胆,而事实证明,中国在忍辱负重的那几年,经济不断发展,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随之不断提升,最终抓住了强大自身的宝贵机会。 2.0新形势下国际斗争中的中美关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再不是那个对美国隐忍妥协的病夫,而美国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缺点的暴露,正面临着经济危机的冲击,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受到新兴国家的冲击。新时代的中美之间,关系更加的微妙。表面上相安无事,和平万岁,内里确是箭弩拔户,你死我活。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形势难掩尴尬的局面,为了缓解经济压力,纾解国内矛盾,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几个政治和军事大国,两国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都对世界局势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始终没有放弃与对方发展良好而平稳的关系的意愿,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所以存在着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有广阔的前景。本文致力于研究中美关系现状,并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意识形态,区域稳定,共同利益,合作共存 一、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以从世纪之初的罗曼蒂克到当前的恶毒拒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的提升,这些与美国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均衡与国内的选举因素交织在一起,迫使布仕政府调整对华经贸的政策。再有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停滞不前,也加大了布仕政府对华贸易问题的压力。但是,中美两国领导都充分看到了中美关系的利与弊,美国对中国更是既爱之又恨之。中美的贸易关系正处于微妙之中,美国的发展要靠中国,中国的发展亦离不开美国。中国应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呢? 二、具备友好发展的基础 1、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中方统计,在贸易领域,今年1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10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7%,其中中方自美方进口27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在投资领域,今年1至10月,美新增对华投资项目330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2.5%,中方企业对美投资也在增加。据美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9月美对华口增幅达18.5%,大大超过美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肿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 三、关系的核心问题 中美关系为何从罗曼蒂克步入了当前的恶毒拒绝?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贸易收支方面,由于美国对华年年贸易收支逆差,且贸易逆差额逐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中美关系

对新时代中美双边关系的思考与认识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的中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一个在新世纪崛起的大国。我们从对美国的认识,以及对美国近年来在军事重,科技一些方面政策的关注。还有就是我对教育,与经济两个主要方面中美的一点比较。最后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中国美国外交 1对当代美国的一些认识 11就地理位置来看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全境由东向西可分为5个地理区:东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两部分.这一地带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数由河川冲积而成,特别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质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泽地. 1.2.就建国历程来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人民开始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1.3.建国后期直至当代的美国 此后美国不断扩大它的领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和阿拉斯加。在南北战争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在20世纪美国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优势进一步保持和发展。直至现在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是其它国家学习和超越的对象。 1.4.美利坚民族的特点 美国是个勇敢而爱好自由的民族. 他们原本来自世界各地, 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 渐渐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 2近年来美国政府重大的政策 对于军事方面 对于军事方面我想直接引用前任美国政府高参的说法(“如果我们对战争目标的陈述被视为仅与英美帝国主义相关,那么这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没什么意义。我们应当强调其他人的利益。这会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美国通常以此为借口进行军事扩张,及对外打击 美国政府对于科技 1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实现和保持美国经济增和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 80年代,里根总统多次表示:“对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支持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本届政府的一项政策。”布什总统刚一上任,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在联邦政府中的地位 2美国政府科技政策的要点如下: 2。1.大力加强基础研究 2.2.扩大对大学教学和研究的投资 2.3.国防研究是政府研究开发的主要支柱 2.4.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2.5.促进政府实验室、工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 2.6.调动工业对研究开发投资的积极性 7.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3中美两国两个主要方面的比较

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摘要: 过去的三十年间,中美关系一直都是处于跌宕起伏的状态,双边关系的发展、变化的状况,对亚太地区乃至国际事务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建立一种良好的、和平互助的双边关系,将对世界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着眼未来,国家利益仍是中美关系既保持大局稳定又难逃磕磕碰碰的主导要素,所以依然不会脱离“大事没有,小事不断”的主线,这正是中美关系“重要而复杂”之处,合作虽是主流但也难躲冲突的支流。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掌握着更多主动,但中国控制力的不断上升也是事实,美国无法无视中国对于自身关键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的追求,虽然不喜欢“核心利益”这一提法,但实际上美国已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国对其主要核心利益问题的认定。 关键词: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扑朔迷离;冲突;利益;合作 正文: 从“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在两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中美关系历经风雨,走过了一条大起大落,充满曲折的道路,在新世纪之际,回顾远隔重洋的两个国家或敌、或友,变化起伏的经历,不禁令人产生诸多感慨之余引起更深的思索。 历史的轨迹 建国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成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此期间中美关系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经过暂短的试探、摸底后,双方关系迅速僵化,互相敌视,处于对立。美国在20余年的时期内,对中国包围、封锁、禁运、破坏、挑衅,对中国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中国采取防御,常年保持高度戒备,双方矛盾激烈,几次在不同的战略方向,进人军事对峙状态,甚至于直接或间接进入军事冲突。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后,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的关系源于国际战略,源于美国实现强大的霸主政权,然而现今中美关系存在着重大的矛盾与密切的合作,而中美之间关系的矛盾,全在于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由于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 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

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一大的国债,有人曾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崩溃。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用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话说:美国要在全球扮演战略平衡手的角色。这也是他为美国能永保霸权所开的药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 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

最新-2019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论文精品

2019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论文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 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 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 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 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 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 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 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 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 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

新时期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中美关系 (2)

新时期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中美关系 ---兼论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 崔天凯、庞含兆 一、 在中国的外交全局中,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占有特殊重要位臵。维护和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优先重点之一。 中国的对美政策在目标上与国家对外战略相一致。如果说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一个总体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外交战略核心目标,那么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如果说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领导集体、执政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做出的战略抉择,那么在中美之间探索出一种合作而非对立、双赢而非“零和”、良性竞争而非恶意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就是中国和平发展必须解答好的重大命题。 中国致力于与美国探索新型大国关系道路的政治意愿是清晰和明确的。胡锦涛主席在今年5月出席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阐明了中美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强调要“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途径”。习近平副主席2月访美期间明确提出,中美应努力塑造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建设积极合作关系树立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典范”。戴秉国国务委员同美方多轮战略对话的中心议题始终是中美如何建立和发展新型关系,而且,随着对话的深入,这一主线越来越鲜明和突出。

中方的战略姿态和政治信号已得到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呼应。奥巴马总统、拜登副总统、克林顿国务卿多次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和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国的崛起不是美国的终结”,“美中正为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建立新的互动模式”,共同寻找“一个守成大国与一个新兴大国相遇时会出现何种局面”这个古老问题的新答案。 事实上,中国与美国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早在4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领导人共同推开中美重新交往大门之时就已起步。这种努力体现于邓小平同志23年前所作“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的重要论断,体现于江泽民主席1993年会晤克林顿总统时提出的“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16字方针,体现于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期间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共识,也体现于若干年来双方为培育互信进行的对话、为管控分歧开展的沟通、为维护共同利益推进的合作。 当前,国际格局、世界经济、人类社会都发生着复杂、深刻变化。中国要坚持既定方向,秉持和平、合作理念,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大国复兴图强的新路来;中美要打破所谓历史宿命,走出一条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新路来;世界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潮流,走出一条多元包容、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路来。中美关系走势对这三方面的摸索实践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关乎两国和世界的前途命运。 二、 今天的中美关系同4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33年前两国建交时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再悲观的人也需要承认,双方积累了一定的战略共识、深厚的合作基础以及彼此打交道的丰富经验。这些决定了,双方确立一个更加稳定、可靠的良性互动架构,开创一种新型大国关系模式,是可能和可行的。 首先,两国已经认识到,合作共赢是两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彼此关系的最大公约数。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最基本的战略共识,是“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认识的升华,为双方在未来交往中形成更高层面的战略共识或者默

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兼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思路 余云辉 内容提要:知己知彼是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前提。"知彼"意味着应该充分了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并避免与之发生直接冲突;"知己"意味着应该明确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的自强追求。目前经济领域表现出来的现状是既不"知彼",也不"知己",以至于陷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局面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新的政策措施往往屈从于国际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和国内利益集团的投机要求,从而进一步背离中国所追求的长治久安的根本目标。为了及时扭转中国经济和社会滑向系统性危机的趋势,我们需要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制定出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对策,同时,按照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标准和国防现代化的要求,全面调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农村发展政策和城乡流通领域政策,使中国经济和社会逐步转入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轨道。) 第一部分 美国的核心利益和中国的自强追求 中美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之间最主要的国际关系,但是,处理中美关系的主导权并没有在中国手中。这是中国政府处理中美关系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格局之下,中国政府必须牢牢把握处理国内问题的主导权,并在此前提下,围绕着实施正确的国家战略,主动调整国内经

济关系和产业结构,从而使中国在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过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如果中国政府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丧失处理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主导权,同时,美国利用中美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操纵着中国的内部关系并不断地侵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那么,中国将面临着极其被动的局面。这种被动局面主要表现为,如果顺从美国的意志则丧权辱国;如果逆其利益则可能爆发直接或间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从目前的局面分析,中国已经陷入了这种尴尬和被动之中。 知己知彼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过程中之所以陷于尴尬和被动,原因在于既不知彼、也不知己。 "知彼"就是要清楚美国现阶段的核心利益。美国从一个英国殖民地发展成为独霸全球的超级大国,其核心利益在不断地演化。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远远超越了二百年前追求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目标。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上升到美元、上升到维护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上升到维持美元的全球霸权。从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到引爆希腊债务危机,都是为了巩固美元的全球地位,维护美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任何挑战美元的国家和地区都构成对美国核心利益的挑战。美国对此决不会视而不见。遗憾的是,中国在基本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试图以人民币挑战美元。 当前,尽管人民币有了一定的国际信用基础,但是,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基础并非来自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而是来自于中国的美元储备。因此,以人民币挑战美元,实质上是以中国的美元

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形势(陈勇强)

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形势美国—当今的世界头号强国,屹立于世界之巅。中国—具有五千年文化明古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与美国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因此,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对于两国乃至世界都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回顾: 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1971年,由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不言而喻倒向苏联。这段时期则被称为是中美的战略对抗阶段。直到1971年,中美两国以乒乓外交拉开两国建交的序幕。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在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中美“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将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中美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1987年,我国国内发生政治危机,两国的关系面临重大挑战,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中美两国的关系在动荡中保持了平稳的发展。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与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的立法,这也成为中美关系中最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发展。 在21世纪过去的十多年间,中美两国的关系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虽然两国在战略目标、方向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乏相互斗争,坎坷蜿蜒,并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及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中美双方存在很对的共同利益。因此,只要中美双方可以为两国关系的发展不断努力,采取正确的措施并高度重视。在新时期,两国就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友好关系。 (一)、经济——两国相互依存、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力,竞争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经济实力方面的迅猛发展。如今,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头号强国美国。因此,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发展便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国家的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为中美经济贸易发展创造出了良好的物质性条件,从而使得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也随之增强,逐渐出现较强的经济互利性和互补性。 但是发展就必然伴随着矛盾的产生。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经济战略的转变,使得中美的贸易在原来的贸易逆差中过度为巨大的贸易顺差。这逐渐引起美国政府的恐慌,这同时也预示着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产生的逐渐突出的不利。以下为2013年中国双边贸易的统计资料: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1~6月,中美贸易额为:2440.1亿美元,同比上升5.6%;其中,中国自美国进口757.5亿美元,同比上升15%,中国对美国出口1682.6亿美元,同比上升1.8%,中方顺差为925.1亿美元。鉴于这些形势,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流,美国对华的反倾销、反补贴的案例频发,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成为敏感的话题,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对中国铺天盖地的指责。但是,中美双方都清楚两国的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持续的斗争只会加深双方的矛盾,最终两败俱伤。 在贸易领域,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新兴大市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存在天然的巨大市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能轻易放手的肥肉。因此,美国的经济利益与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

浅谈中美关系

浅谈中美关系 摘要:中美关系一直是一个既重要而又敏感的的话题。历史证明,中方对美国政策一直连贯一致,中国各届领导人为发展健康中美关系所作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当前形式下,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大的是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无限发展的潜力,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发达国家。再加之一些类似于“中国威胁论”的舆论,中美关系一直很微妙。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虽然中美关系之船一直风雨飘摇,跌宕起伏,但航向却一直没变,也没有过搁浅触礁。究其个中原因,就是两国利益使然。中美两国的关系处理的好与否,不仅关乎两个国家,甚至关乎整个亚太地区,更有甚者是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安全。 关键词:经济封锁、曲折中发展、互惠互利、中美关系 正文: 一、中美关系发展简史 中国与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交, 当时毛泽东在会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如果尼克松来中国我还是愿意和他谈的,次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一再表示想要建交的意向。1973年中国和美国正式建交。中美的建交,是迫于国际新形式和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且两国的建交仅限于领导人的互访和经济之间的往来。建交后冷战的来临使中美之间的关系再次陷入冷淡,而且冷战时期美对华进行所谓经济制栽,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中美关系略有回温,两国的外交还是只限于经济之间的交往。之后我国同美国产生多次的摩擦,根据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积极谋求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针为特征的新大国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会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坚持对话不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着想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我国同美国的外交可谓在曲折中发展。之后,两国保持相对稳定。1997年和1998年江泽民与克林顿总统成功互访。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9年11月中美双方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2001年美国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长期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对华最惠国待遇年度审议问题宣告解决。2002年10月江泽民成功访美,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目前,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科技,文化人员等其他各方面联系不断发展。 在努力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我国对美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行为作出了坚决回应。建国初期,美对我国领空多次侵犯,我国军队共击落u2侦察机达4架之多。1999年5月7日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重大伤亡。2001年4月,战机在我国领空与我国战机相撞,造成我方机毁人亡。2006年4月7日,吴仪与美国高层商务部长埃文思和贸易代表佐立克共同主持第15届中美商贸联合会议,共同商议中国对美倾销事件等其他对华商贸政策。2011,美又对台实行大规模军售,中方也对此作出了坚决的回应。 二、中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中美关系发展走向 (空一行)摘要(居中)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各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发展,合作,战略布署,竞争(下面空一行) 一、稳定的中美关系是发展的需要(居中)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二、竞争与合作 (一)发展历程(顶格)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实际上中美两国目前各自最主要的任务都是发展.只是美国的国内稳定和国家安全问题要弱一些.中国周边的稳定与安全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优势,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就是中美两国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点. (二)竞争与合作(顶格)

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

如何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

————————————————————————————————作者:————————————————————————————————日期: 2

余云辉草根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对等开放 - 余云辉首页 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上) 2010-09-15 ——兼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思路 内容提要:知己知彼是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前提。“知彼”意味着应该充分了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并避免与之发生直接冲突;“知己”意味着应该明确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的自强追求。目前经济领域表现出来的现状是既不“知彼”,也不“知己”,以至于陷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局面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新的政策措施往往屈从于国际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和国内利益集团的投机要求,从而进一步背离中国所追求的长治久安的根本目标。为了及时扭转中国经济和社会滑向系统性危机的趋势,我们需要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制定出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对策,同时,按照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标准和国防现代化的要求,全面调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农村发展政策和城乡流通领域政策,使中国经济和社会逐步转入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轨道。 第一部分美国的核心利益和中国的自强追求 中美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之间最主要的国际关系,但是,处理中美关系的主导权并没有在中国手中。这是中国政府处理中美关系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格局之下,中国政府必须牢牢把握处理国内问题的主导权,并在此前提下,围绕着实施正确的国家战略,主动调整国内经济关系和产业结构,从而使中国在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过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如果中国政府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丧失处理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主导权,同时,美国利用中美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操纵着中国的内部关系并不断地侵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那么,中国将面临着极其被动的局面。这种被动局面主要表现为,如果顺从美国的意志则丧权辱国;如果逆其利益则可能爆发直接或间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从目前的局面分析,中国已经陷入了这种尴尬和被动之中。 知己知彼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过程中之所以陷于尴尬和被动,原因在于既不知彼、也不知己。 “知彼”就是要清楚美国现阶段的核心利益。美国从一个英国殖民地发展成为独霸全球的超级大国,其核心利益在不断地演化。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远远超越了二百年前追求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目标。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上升到美元、上升到维护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上升到维持美元的全球霸权。从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到引爆希腊债务危机,都是为了巩固美元的全球地位,维护美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任何挑战美元的国家和地区都构成对美国核心利益的挑战。美国对此决不会视而不见。遗憾的是,中国在基本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试图以人民币挑战美元。 当前,尽管人民币有了一定的国际信用基础,但是,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基础并非来自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而是来自于中国的美元储备。因此,以人民币挑战美元,实质上是以中国的美元储备挑战美国的美元地位。在此情况之下,人民币挑战的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本身。人民币挑战美元的政策后果是暴露了中国挑战美国核心利益的意图,但是对美元却不构成任何威胁。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力量所形成的综合实力和国家信用还无法挑战美国的地位。基于这一现实,中国应该默认美元的国际地位,谨慎发布人民币挑战美元的观点和政策,不再公开地、直接地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在目前的状况下试图挑战美元,属于不了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属于“不知彼”的表现。 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不仅需要“知彼”,而且需要“知己”,尤其需要站在中华民族全局的高度和长期生存发展的角度,充分了解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是什么?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做到“知己”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