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十二五”是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城乡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治区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健康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全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一五”时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和经济转型的发展机遇,加快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建设步伐,在运输能力、设施规模、服务水平、管理效率和科技公共交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1.运输能力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各级政府积极打造以公共交通为主

体的城市出行模式,加快公交车辆更新与升级改造,不断扩大公交运营服务网络,公共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升,公共交通运输总量明显增长。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公交车辆总数达到7455标台,较2005年翻了一番;全区共有运营线路931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24572公里,公共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68446万公里;全区公交分担率约为13.8%,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到了47.6%。运输能力的显著提升,吸引了更多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截止到2010年底,自治区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超过10亿人次,是2005年的2.72倍,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各地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承载能力和供给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共有公交调度中心298个,保养场面积达到9.8万平方米,停车场面积为91.2万平方米,自有停车场面积为75.6万平方米,实现公交车辆进场率达到66.9%,其中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阿拉善盟公交车辆进场率均达到70%以上。公交专用道从无到有,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率先铺设并投入运营,共计20.6公里。

3.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根据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全区积极推进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并出台相关法规和扶持政策,营造

公平竞争的运营环境,公共交通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大部分城市完成了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为构建一体化的城市客运体系提供了体制保障。二是发布了《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自治区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监管、行业改革和公交优先发展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发展策略。三是法规建设较好地保障了公共交通行业有序发展,“十五”期间呼和浩特和包头出台的公共交通运营法规成为近些年来指导两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四是强化公共交通运营市场规范化建设,全区大部分城市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多企业竞争的良好局面。五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公交企业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初步适应了城市快速发展需要。

4.科技创新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区加快科学技术在公共交通行业的示范和应用,智能公共交通和绿色低碳公交成绩显著。一是公共交通IC卡系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应急救援技术等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得到应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安全应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有力提升。二是各盟市纷纷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公交车辆升级换代,新能源、新燃料、高标准的节能环保型车辆得到深入应用,全区新能源公交车达到984标台,约占公交车辆总数的13.2%。三是已研发并应用新能

源公交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其中永磁电机和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已相对成熟进行了大范围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自治区公交优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区城市公共交通仍然比较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有效供给能力有限、运输效率及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整体水平相对落后

从全国范围看,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相对落后,无论是从发展认识、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还是服务供给、投资水平等方面,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一是公交优先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公交分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且一类城市没有城市轨道交通。二是运输装备人均占有率偏低,不能提供充足、舒适的公交出行,以2008年为例,全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为7.66辆,低于8.37辆的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公交专用道建设缓慢,不能为“公交不堵”提高有力的保障,2010年全区公交专用道长度为20.6公里,远低于全国省平均水平158公里,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四是公共交通用地被挤占、蚕食的现象普遍,尤其是站场设施落后,许多公交车辆只能露宿街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给城市交通正常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五是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以2008

年为例,全区公共交通投资比例为3%,远低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13.5%。

2.缺乏法律法规支撑

2008年国务院大部制改革后,国家正在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出台工作,但迄今为止尚未正式出台,自治区层面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条例或管理办法。由于缺少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法规的支撑,造成公交企业发展的属性定位、规划和财政保障、市场运行规则、安全管理、服务质量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监管等缺乏充分的依据,法律上的真空造成了部分盟市“公交优先”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可依。再者,由于缺乏公共交通行业标准规范,使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车辆装备更新改造、运输服务水平评估等缺乏足够依据,造成公共交通建设和管理部门抓手不够。

3.管理制度尚需完善

目前,我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正处于过渡阶段中,统一的管理制度尚未建立。一是管理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推进,2009年12月自治区政府机构改革时,明确“将原建设厅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划入交通厅”,并于2010年12月,自治区政府正式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划转交通运输厅,然而,目前全区仍有部分盟市和旗县没有完成移交工作,管理上的不完整性极大影响全区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二是管理制度和标准不够健全,受管理体制所限,全区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导致全区城市公交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不均衡,差距逐年

加大,影响了我区公交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三是各盟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参差不齐,全区除部分盟市着手编制和出台了公共交通规划外,大部分城市还缺少公交专项规划,导致公共交通发展缺乏纲领性文件予以指导。

4.扶持政策落实有限

公共交通政策措施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保障之一,自治区于2009年出台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支持公共交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但由于落实有限,使得公共交通发展动力不足,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缓慢。一是缺乏规范的、切实可行的财政扶持政策,公共交通发展缺少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基础设施投资和公交运营补贴不到位,造成公共交通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用地扶持力度不够,无法保障枢纽站场等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影响了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三是城乡客运一体化创新不够,受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税费政策等不统一的影响,农村班车不能进城、城市公交不能进村等诸多问题越来越凸显,给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造成较大障碍,公共交通服务普惠于民任重道远。

二、“十二五”时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也是自治区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将带来旺盛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也必将对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十二五”

期间自治区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加快发展和全面发展将更加关键、更加迫切。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率”,也就是要打造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出行格局。“十二五”期间,我区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以及能源消耗等问题将日益严峻,为此,需要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城市向集约化、节约化发展。

(二)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城市公共交通“量”与“质”并重发展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必将带动大规模的人员流动,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将达到30亿人次,这就要求在加快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实现公共交通服务“量”和“质”方面同步提升,为社会生产与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多样化需求的公共交通服务,切实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三)切实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构建现代综合运输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科学发展走富民强区之路 第一节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二节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二章优化布局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三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第四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三章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第二节做优做强工业建筑业 第三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四章强化支撑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第二节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第三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改善信息基础设施 第五章绿色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 第二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三节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五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六章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第一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节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三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章民生优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努力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 第二节完善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五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六节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第七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第八章传承创新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第一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第二节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第三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 第四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九章深化改革增强富民强区活力和动力 第一节推进农村牧区改革 第二节调整所有制结构

第三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四节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和配置方式改革第五节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第六节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第七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章互利共赢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第一节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第二节深化与俄蒙交流合作 第三节提高外贸和利用外资水平 第十一章强化实施实现富民强区愿景 第一节加强规划管理 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人民政府 本纲要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十三五”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全省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紧紧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总目标,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不动摇,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不松劲,遵循“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全面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始终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总量跨越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96万亿元,由“十一五”末的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5亿元,提前两年完成翻一番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达到2.9万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0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千亿元产业由7个增加到17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7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5年达到54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公告

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公告 发布时间:2011-5-11 阅读:219次 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全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有条件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按规定申请资助。资助课题以研究经济社会问题、现实发展问题、地方问题为主,突出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 二、2011年度省社科基金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资助办法。申报者应按照《课题指南》要求,选择具体申报题目开展研究,并在受理期限将研究成果报送我办,我办将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择优立项。 三、申报通知、《课题指南》请从理论信息网(.hbllxx.)、社会科学网(.hbskw.)上下载。 四、我办受理申报时间从2011年9月15日起至2011年9月30日止。 五、联系:4、87816702;联系人:邓品、春云 中共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年度课题指南 说明 一、《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旨在引导和激励我省社科理论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加强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建设,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理论创新,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二、《课题指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发展专题研究,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研究。课题分类既以学科为基础,又不受学科限制,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对于第一部分,研究者一般应在所列题目中选择,以此为主要资助对象,其中带★号者为重点课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选少量题目。对于第二部分,根据学科发展自行选题,《课题指南》不提出具体参考题目。研究者以专著、研究报告、论文等成果形式申报课题。2011年度拟资助研究课题180项左右,其中,专著每项资助经费3万元左右,研究报告2万元左右,论文1万元左右;重点课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发电规划(2013~2020年)

内蒙古自治区2013~2020年太阳能 发电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前言 为充分发挥我区资源优势,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局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办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规划》等有关成果,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2013~2020年太阳能发电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阐述了我区太阳能发电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太阳能发电的发展目标、开发利用布局和建设重点,是我区“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太阳能发电发展的基本依据。

目录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困难和问题 (9) 二、电力需求预测 (11) (一)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预测 (12) (二)电力负荷增长预测 (15) (三)电力负荷特性预测 (19)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24) (一)指导思想 (24) (二)基本原则 (24) (三)规划目标 (26) 四、重点发展领域 (26)

(一)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 (26) (二)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 (27) (三)鼓励太阳能发电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相结合 (27) (四)拓展智能微网的建设开发 (28) 五、太阳能发电规划发展布局 (28) (一)蒙西地区重点发展区域 (29) (二)蒙东地区重点发展区域 (33) 六、促进太阳能发电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35) (一)国家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35) (二)电价和补贴政策 (36) (三)太阳能发电补贴资金拨付管理政策 (36) (四)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管理政策 (37) (五)太阳能发电土地使用管理政策 (37)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

内蒙古开发区“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 二O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十一五”时期开发区发展成就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存在问题 (3)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 二、总体要求 (5) (一)指导思想 (5) (二)战略定位 (6) (三)发展原则 (7) (四)发展目标 (8) 三、建设布局 (9) (一)功能分区 (9) (二)空间结构 (9) (三)发展重点 (10) 四、主导产业 (13) (一)化学工业 (13) (二)装备制造业 (14) (三)冶金建材业 (15) (四)农畜产品加工业 (16)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17) (六)进出口加工业 (18) 五、建设管理 (18)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19) (二)理顺管理体制 (19) (三)合作共建开发区 (20) (四)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 (20) (五)园区升级 (21) 六、支持政策 (23) (一)资源配置政策 (23) (二)价格政策 (24)

(三)投资政策 (24) (四)税费政策 (25) (五)金融政策 (25) (六)土地政策 (26) (七)环保政策 (26) (八)人才政策 (27) (九)准入政策 (27) 七、规划实施 (27) 附表1:国家核准的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目录 附表2:2010年自治区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汇总表 附表3: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十二五”规划指标表 —1—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开发区提质扩容,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编制和落实好《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对于落实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促进我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及节能减排、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所指开发区包括由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边境互市贸易区等各类开发区。 一、“十一五”时期开发区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建立符合开发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发区总体效益显著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基础 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目前,全区经国家审核通过的各类开发区共45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6个,自治区级开发区39个(详见附表1)。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新的工业园区达55个以上,已成为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总数达到100个(详见附表2)。据 —1—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第二章基础教育 (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三章职业教育 (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章高等教育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 (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 (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 (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第十章教育信息化 (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 (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依法治教 (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 (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 (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 (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序言

内蒙古十二五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2011年1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科学发展走富民强区之路 第一节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二节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二章优化布局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三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第四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三章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第二节做优做强工业建筑业 第三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四章强化支撑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第二节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第三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改善信息基础设施 第五章绿色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第一节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 第二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三节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五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六章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第一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节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三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章民生优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努力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 第二节完善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五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六节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第七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第八章传承创新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第一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第二节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第三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 第四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九章深化改革增强富民强区活力和动力 第一节推进农村牧区改革 第二节调整所有制结构 第三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四节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和配置方式改革 第五节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第六节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第七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章互利共赢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节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第二节深化与俄蒙交流合作 第三节提高外贸和利用外资水平 第十一章强化实施实现富民强区愿景 第一节加强规划管理 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相对滞后。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强化保护。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环保惠民,促进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将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等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逐步实现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将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环境问题与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问题相结合,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

呼伦贝尔市十二五规划题

呼伦贝尔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2011 年3月28日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A、市二届五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B、市二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C、市二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D、市二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框架中,共分章、分节, 约56000字。 A、12章42节 B、11章44节 C、12章44节 D、11章42节 3、“十一五”时期,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指标完成或超额完 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完成规划目标116.5%,是2005年的2.9倍。 A、322.35亿元 B、932.01亿元 C、800亿元 D、2130亿元 4、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完成规划目标108.4%,五年 累计完成2039.8亿元,是“十五”期间累计投资的3.7倍。 A、189.3亿元 B、534亿元 C、645亿元 D、6500亿元 5、“十二五”时期,国家政策带来新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 北战略和若干新政策与新措施实施,将对我市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A、《关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 B、《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 C、《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D、《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6、“十一五”时期,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元,年均增长12.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14.5%。 A、8228 3202 B、15200 5250 C、32600 12600 D、14857 6295 7、“十一五”时期,我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污水、垃圾处 理能力明显增强,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 A、52.8% B、67.5% C、51.25% D、55% 8、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体系设置时,结合我市实际并与 自治区编写组进行了衔接,本着可比、对应、符合新要求原则,设置了主题领域的主要指标。 A、四个 26项 B、五个 28项 C、五个 27项 D、六个 29项 9、“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强调了做大经济总量和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环保、开放合作,其中预期性指标项,约束性指标项。 A、16 11 B、17 10 C、15 13 D、14 15 10、“十一五”时期,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共建设万户,其中林区棚 户区改造4.31万户、经济适用住房2.3万户、廉租住房1.6万户。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十二五”是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城乡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治区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健康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全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一五”时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和经济转型的发展机遇,加快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建设步伐,在运输能力、设施规模、服务水平、管理效率和科技公共交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1.运输能力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各级政府积极打造以公共交通为主

体的城市出行模式,加快公交车辆更新与升级改造,不断扩大公交运营服务网络,公共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升,公共交通运输总量明显增长。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公交车辆总数达到7455标台,较2005年翻了一番;全区共有运营线路931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24572公里,公共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68446万公里;全区公交分担率约为13.8%,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到了47.6%。运输能力的显著提升,吸引了更多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截止到2010年底,自治区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超过10亿人次,是2005年的2.72倍,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各地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承载能力和供给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共有公交调度中心298个,保养场面积达到9.8万平方米,停车场面积为91.2万平方米,自有停车场面积为75.6万平方米,实现公交车辆进场率达到66.9%,其中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阿拉善盟公交车辆进场率均达到70%以上。公交专用道从无到有,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率先铺设并投入运营,共计20.6公里。 3.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根据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全区积极推进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并出台相关法规和扶持政策,营造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000014348/ 分类:宏观经济调控;其他 ; 通知发布机构: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日期: 2012年02月07日 名称: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文号:鄂政发〔2012〕12号主题词:工业结构调整规划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日湖北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根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 (一)“十一五”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既是我省工业努力探索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工业发展经历重大考验的关键时期。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近三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产业规模总量明显扩大。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1 36 5亿元,实现利润1668 6亿元,上缴税金1281 5亿元,分别是20 05年的3 06倍、4 49倍、3 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1%提高到38 8%。“十一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 0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 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166 1点提高到264 9点,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强力推进“千亿元产业计划”,优势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电子信息、钢铁、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和建材等八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相继突破千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65 4%上升到77%。 2.工业结构不断升级。2010年,我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3 6∶49 1∶37 3,第二产业比重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加值比达到30 1∶69 9,轻工业比重比2005年提高2 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9 5%;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6 7%提高到27 7%;重工业中机电产业比重由2 005年的38 9%提高到39 8%。一批重点产品迈上新台阶,汽车产销双超百万辆大关,海洋钻采及钻修设备、制冷压缩机、工程胶黏剂、达菲、磷复肥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船用低速柴油机、超重型数控机床、数控激光切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一)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即将颁布的《教师教育法》让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它让我们明确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育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原本动力,教育作为和谐社会的要素,对和谐社会发展起到动力源的作用。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由创新力、均衡协调力和整合力构成的,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创新动力、可持续发展动力、整合力的基础。 二、教育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对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具有起始调节、持续调节作用,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在教育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什么。我们不光要培养出知识能力优秀的人才,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还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过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能像以前那样,单从学习出发去评价学生,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关爱备至,对学习差的孩子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谩骂打击。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成为社会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仅为了那几个优秀生。应该把教育办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不是淘汰人才的地方!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

XX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 一、发展目标 ——粮食等主要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2015年,全区耕地面积保持在1亿亩以上,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50亿斤以上。肉、奶、绒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270万吨、1100万吨和8000吨左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2015年达到1400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50%,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品种的种植比重达到76%,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产业化带动农牧户达到70%。 ——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15年,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0年的68.3%提高到75%。农村牧区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农田草牧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0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50万亩。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重点区域布局 (一)河套—土默川平原农牧业主产区

包括磴口县、XX区、五原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九原区、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县、达拉特旗、杭锦旗等12个旗县区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黄XX岸地区。 进一步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广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发展节水型现代农牧业。种植业重点发展以玉米、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和以向日葵为主的油料生产,积极发展城郊型蔬菜、瓜果产业。养殖业要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发展以奶牛、肉羊为主的农区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 (二)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主产区 包括扎鲁特旗、科左中旗、开鲁县、科左后旗、科尔沁区、奈曼旗、库伦旗、敖汉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松山区、翁牛特旗、阿鲁克尔沁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右旗、元宝山区等18个旗县的西辽河冲积、洪积平原地区。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种植业重点发展高产、优质、专用玉米和绿色有机杂粮杂豆,大力发展以城郊村、城边村、公路干线沿线村屯为主的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以肉牛、奶牛、肉羊、生猪和禽类(肉鸭、羽鹅)为主的畜牧业。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绿色产品基地,创建名优农畜产品品牌。 (三)大兴安岭东麓农牧业发展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