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一)

一、填空题:

1.在加法里,一个加数=()-()

2.根据29863+32942=62805可以得到两个减法算式(

)或(),这是根据(

)。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然后说出是多少。

()+26=43 90+()=280

4.

三、先计算,再验算。

36695+43187 10384+69835

四、列式,再解答。

(1)76加上什么数得159?

(2)一个数加上876得1093,这个数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6059,甲数是4108,乙数是多少?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习题精选

一、填空

(1)78+97=78+100○□(2)123-96=123-100○□

(3)267+398=267+□○2(4)435-299=435-□○□

(5)432-()=432-200+2 (6)376+()=376+400-3 (7)()+277=277+100-4 (8)522-()=522-300+1 (9)a+201=a○200○1(10)a-201=a○200○1

二、选择,在正确的算式下面划“√”

(1)824+98

A.824+100+2 B.824+100-2

(2)299+372

A.300+372-1 B.300+382-1

(3)524-198

A.524-200-2 B.524-200+2

(4)2563-997

A.2563-1000+3 B.2563-1000-3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189+98 (2)475-94 (3)654+997(4)1672-996 (5)178+296 (6)963-499(7)198+97 (8)601+198 (9)503-97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加减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熟悉《天路》这首歌吗?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相机出示问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概括意义

1、概括加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出示线段图 直观再现把814㎞与1142㎞合并在一起,并在算是的“+”下面板书:合并 (5)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学生交流思考,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规范学生的表述, (板书:加法的意义) (6)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2、概括减法的意义 (1)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2)学生列式计算。 ①1956-814=1142 ②1956-1142=814 (3)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4)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5)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目,思考: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与第一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6)随着学生的交流进行板书 (7)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特点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相对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为学习求等式中的未知数x及解方程作一定的准备,同时把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深刻理解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计算小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出示计算小卡片) 45+1661-4535+2055-30 73-5023+5024+1943-2443-19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求学习 l.导入:聪聪给明明出了这样一题,根据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说出741-654=?.明明想求助于同学们,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明明?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来帮助他完成这个问题. 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课题 2.教学减法意义: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问题 (1)出示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问: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加减法的关系1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 王场小学章明华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去亲历、感受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中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1.多媒体出示表格。 四(5)班学生人数情况 2.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组信息,你能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指名汇报) 学生1:我班男生有30人,女生有22人,全班有多少人?30+22=52(人)学生2:我班有52人,男生有30人,女生有多少人?52-30=22(人) 学生3:我班有52人,女生有22人,男生有多少人?52-22=30(人)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5分钟)

教师:这些问题都难不到我们班的同学,难道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样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加减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理解课题,说名称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它的?(指名汇报) 学生:加法中加数与和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与减数、差的关系,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如果学生说不出来、不完整时]既然大家都不清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它,首先请同学们说出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回答:30+22=52中的30、22是加数,52是和;52-30=22和52-22=30中52是被减数,30、22分别是减数或差。 3.讨论关系,汇报发现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教师:谁能说说你的发现?(指名汇报) 学生: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来计算。 学生: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来计算。 …… 3.梳理关系 教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发现,我们来梳理一下好不好? [对比30+22=52和52-30=22] (1). 加法内部的关系 教师:在30+22=52中,22、30叫加数,52叫和,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学生:加数十加数=和。(板书) 教师:22在30+22=52中叫加数,与52-30=22比较,是怎样求22这个加数的? 学生: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 和加法运算律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加减法关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 1、自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用()法,求两个数的差用()法。 (2)观察比较: - 17 = 18 18 + 加数( 35 - 18 = 17 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一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 (3)总结: 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一个加数 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用()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用 ()可以验算减法计算对不对。 2、想一想,说一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 )()=() (2)330-( 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 )()=() 【自学检测】 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 36+12=48 ()-()=();()-()=() 57-30=27 ()+()=();()-()=() 2、括号里填几 ()-25=34 330-()=150 ()+23=58 56+()=120 【巩固练习】 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

2、填一填。 ()+420=600 ()-105=95 600+ (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 ()+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 【拓展练习】 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乙数是() 2、一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 3、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1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题:第一单元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第 1 课时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 批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 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 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 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关系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感知联系 1、操作感知: (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 (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 (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

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数之间的联系。 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 d,揭题:加减法的联系。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前应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思出有源。) (二)学习新知,理解联系 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 (1)按给出条件编题。 按少年军校共有学生304人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 ①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

③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 (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3)列式解答。 (让学生从具体的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感知到加、减法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是有必定联系的,为学生理解概括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以及它们的联系,提供了充实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 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联系。 (1)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156+148=304(人) ①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 ②加法中,男、女生人数分别叫什么? ③自由讨论什么是加法? ④教师收集意见,并与学生共同形成结论。 把两个加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案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页例1及做一做。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整数加、减法有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的意义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是对加、减法运算认识的巩固和扩展,教材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结合实例概括加、减法的意义,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比中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加、减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能发现并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3.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减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六)实施资源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学课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你能根据第一题的结果写出后面两题的得数吗? ① 23+24=47 47-24= 47-23=

② 3468+475=3943 3943-3468= 3943-475= (2)请你各编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一道用减法解决问题,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和减法。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熟悉《天路》这首歌吗?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课件: 例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能改编成减法问题吗?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些都是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等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明确研究问题。】 2.问题探究 (1)概括加法的意义 ①尝试解答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想一想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②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出示线段图,直观再现把814km与1142km合并在一起,并在算式的“+”下面板书:合并。 ③提出问题,概括加法的意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学生思考、交流 规范学生的表述,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的意义

加减法的关系练习题

出题范围:四则运算中的加减法运算及其关系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加法里,一个加数=()-() 2、根据298+329=627可以得到两个减法算式()或() 3、()+26=43 90+()=280 ()+20=50 100+()=150 40 -()=30 ()- 20=80 ( ) -54=66 4、 二、先计算,再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每题5分,共20分) 1、366+431 = 2、103+698 = 3、260+150 = 4、560 - 340 = 三、列出下面各式并计算(每题10分,共50分) 1、一个加数是48,另一个加数是72,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140,减数是38,差是多少? 3、两个数的和是540,一个加数是180,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4、一个减法算式,被减数是135,差是75,减数是多少? 5、一个减法算式,差和减数都是80,被减数是多少?

出题范围:四则运算中的加减法运算及其关系 姓名: 分数: 一、填空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是加法的()。 3.把487+369=856,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是: ()-()=()()-()=() 4.()-739=405 5.428+()=3427 3427-()=299 二、判断题 1.把两个数加起来的运算,叫加法。() 2.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三、根据算式,直接说出下面题的得数 1. 4357-428=3929 3929+428= 4357-3929= 2. 5410+699=6109 6109-699= 6109-5410= 三、列式并计算 1.什么数减502得1235?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课堂实录.doc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课堂实录 【导入】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讲授】探索规律,明确加、减法意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二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 1956-814=1142 (3) 19 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二差) 【活动】小组讨论,明确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力口、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ppt4)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 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 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ppt5) 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 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 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 生1: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 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 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大熊猫35只。 师质疑:请同学们根据信息图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预设1:已知条件: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问题:一共有大熊猫多少只? 17+18=35(只) 预设二:(2)已知条件:一共有大熊猫35只,成年大熊猫有17只。问题: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 35-17=18(只) 预设三:已知条件:一共有大熊猫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问题:成年大熊猫有多少只? 35-18=17(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这三个算式。 板书:17+18=35(只) 35-17=18(只) 35-18=17(只) 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不但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及加减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加减法的关系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创设教学情景,从孩子们喜欢的情景图入手,让学生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巧妙提出向三个算式中的数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唤起学生对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回忆,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方便。) (二)探究新知(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1)问:请同学们细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生:在18+17=35中,18和17叫做加数,35叫做和;在35-17=18中,35叫做被减数,17叫做减数,18叫做做差;在35-18=17中,35叫做被减数,18叫做减数,17叫做差。

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一、加减各部分的名称 1、两个数都是9,它们的和是(),它们的差是()。 2、、8比()少2 19比()多3 比18少2的数是()比8多4的数是() 3、两个数都是7,它们的和是(),它们的差是()。 4、两个数都是6,它们的差是(),它们的和是()。 5、从12到18,中间的一个数是() 6、15后面连续3个数()、()、();18前面的两个数是()、()。 7、的十位上是表示,个位上是表示。 8、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9、减数是,差是. 被减数是()。 10、差是,减数是.被减数是()。 11、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和是()。 12、和是,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 13、和是,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 14、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二、数的组成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1个十和6个一组成()。 2、14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 3、和18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13里面有( )个十和()个一。 5、1个十和2个一组成(),4个一和1个十组成()。 6、17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17里面有( )个一。 7、1个十和个一组成(),个一和1个十组成()。 8、1个十和个一组成(),个一和1个十组成()。 9、20里面有( )个十,20里面有( )个一。 10、里面有( )个十和()个一。 11、1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18里面有( )个一。 12、比15小的两位数有()个,分别是: 13、比12大,比16小的两位数是 共()个。 三、解决问题 1、树上飞走了6只鸟,还有4只鸟。原来树上有多少只鸟?

加减法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7页第8题-1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3.通过求等式中的未知数,渗透方程思想。 4.在知识迁移、归纳整理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情板题。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口算,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投影出示下面各题) (1)口算 40+30= 27+31= 36+24+ 70-30= 58-31= 60-24= 70-40= 58-27= 60-36= 思考:从上面三组看,加法是怎样的运算?减法是怎样的运算?减法对于加法有怎样的关系? (2)引入新课:我们看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加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减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加法算式里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掌握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 3.会求等式中的未知数。 4.在知识迁移、归纳整理过程中,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 3.出示自学指导。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们有信心吗?下面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7页第8题。(1)请同学们把书上的有关内容填写完整。思考:1、如何将一道减法算式改成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算式?改写后的算式与原算式各部分名称有什么变化?2、你能根据c-b=a改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3、你能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好,并能正确计算与例题类似的题。】 4.看一看。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 生看书,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师:看完的请举手,看会的放下。下面把你自学的收获和困惑和同位交流一下。 2.同位交流。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困惑。 3.全班汇报交流。(投影出示课本17页第8题)。 (1)师:你是怎样将813-600=213改写成一道加法和减法算式的? 生汇报:600+123=813,813-213=600.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含学科德育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1)班共有学生4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过程(含学科德育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练习。 1、复习旧知。 (1)出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5 + 16 = 41 ()()()

321 - 100 = 221 ()()()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05 + 56 = 161 400- 175 = 225 161 -□ = 56 225 + □ = 400 □ - 56 = 105 □-225 = 175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一。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一) 一、填空题: 1.在加法里,一个加数=()-() 2.根据29863+32942=62805可以得到两个减法算式( )或(),这是根据( )。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然后说出是多少。 ()+26=43 90+()=280 4. 三、先计算,再验算。 36695+43187 10384+69835 四、列式,再解答。 (1)76加上什么数得159? (2)一个数加上876得1093,这个数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6059,甲数是4108,乙数是多少?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习题精选

一、填空 (1)78+97=78+100○□(2)123-96=123-100○□ (3)267+398=267+□○2(4)435-299=435-□○□ (5)432-()=432-200+2 (6)376+()=376+400-3 (7)()+277=277+100-4 (8)522-()=522-300+1 (9)a+201=a○200○1(10)a-201=a○200○1 二、选择,在正确的算式下面划“√” (1)824+98 A.824+100+2 B.824+100-2 (2)299+372 A.300+372-1 B.300+382-1 (3)524-198 A.524-200-2 B.524-200+2 (4)2563-997 A.2563-1000+3 B.2563-1000-3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189+98 (2)475-94 (3)654+997(4)1672-996 (5)178+296 (6)963-499(7)198+97 (8)601+198 (9)503-97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求未知数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填空 ()+20=50 300+()=360 50+()=86 ()+200=70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习了加法,今天我们来研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1、教学例1(演示课件1)下载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③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教师板书: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4)教师板书: 60-25=3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一个数? 教师板书 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60-35=2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二个数? 教师板书 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 (7)归纳 提问:①第(2)题求的是第一个加数,第(3)题求的是第二个加数,它们的关系式都用减法求出,这两个关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关系式呢? 教师板书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8)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 验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个加数,说明加法的得数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加数+ 加数=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和- 加数= 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和- 加数= 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复习课程

学习资料 教材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仅供学习与参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